A. 抗美援朝時期 英雄人物簡介 急用!
1、歐陽代炎
1949年10月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第一三四團第四連副排長。在上甘嶺戰役的一次戰斗中,指揮突擊隊的排長犧牲後,他立即代理指揮,繼續向敵占陣地發展。途中被敵火力封鎖,沖擊受阻,傷亡增加,他立即運動到暗堡側後,把它炸毀。
但另一路敵人卻趁機向他反撲過來,他一手打槍,一手投手榴彈,打退敵人兩次反撲。後因腿部負傷無法行動,敵從側面迂迴將他包圍。這時,他毅然拉響手榴彈,滾進敵群,與敵同歸於盡。立一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
2、黃繼光
黃繼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
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在上甘嶺戰役中,關鍵時刻黃繼光用身體堵住了槍眼,戰友們沖上「零號」陣地時發現,黃繼光敦實的身軀仍然壓在敵人的射擊孔上,他的手還牢牢地抓著周圍的麻袋,寬闊的胸膛還緊緊地堵著敵人的槍口……人們看到,黃繼光的腿已被打斷,身上有七處重傷,他的身後有一道長長的血印。
犧牲後的黃繼光全身傷口都沒有流血,地堡前也沒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見,在最後時刻,黃繼光是以何等堅強的毅力,拖著重傷的身軀,爬到敵人的地堡前,又一躍而起的。
3、羅連成
羅連成(1930 - 1953),耒陽坪田鄉積明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1946年秋考入湖南省私立廣湘中學,就讀兩年,因家貧輟學。1948年10月入國民黨交警總隊第三大隊第七中隊當兵,1949年10月在廣東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入四野四十五軍一三三師三九七團二營五連當戰士。
1953年5月2日,接受反擊下勿閑北山美軍任務,時為二營五連三班班長。晚上11時戰鬥打響,他與爆破手李少林炸毀兩座敵堡,左臂已負傷。羅連成顧不得包紮傷口,即向暗堡沖去,不幸被側面射來的子彈打穿小腹,他忍痛將手雷投進暗堡,敵堡炸塌了,他也暈倒了,腸子從小腹流了出來。
戰士來救助他時,他蘇醒過來,命令戰士:「完成任務要緊,不要管我!」騰地一躍,站起來高呼:「同志們,狠狠地打呀!立功的時候到了,給祖國和毛主席爭光啊!」戰士們向美軍勇猛地沖殺過去。
忽然,美軍另一暗堡又射出了猛烈的槍彈。羅連成一咬牙,把流出的腸子盤了盤,從傷口塞進腹腔,夾起一包炸葯,拚命爬近美軍暗堡,縱身一躍,將炸葯堵死暗堡槍眼,一聲巨響,暗堡炸毀,羅連成英勇獻身。
4、羅盛教
羅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原名羅雨成,1931年出生於湖南省新化縣圳上鎮(原松山鄉)桐梓村。1945年冬去乾城縣所里鎮(今吉首)叔父羅迭文家。
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師附小就讀,1947年免試升入湖南省立九師簡師班學習,畢業後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改名羅盛教。1951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7軍第141師偵察隊文書。
1952年1月2日,羅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為搶救朝鮮落水兒童崔瑩而英勇獻身。羅盛教犧牲後,朝鮮政府為他修建了紀念碑和墓,並授予羅盛教一級戰士榮譽勛章和一級國旗勛章,志願軍政治部授予羅盛教「中國人民志願軍愛民模範」稱號,
5、楊根思
楊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原名羊庚璽,革命烈士,江蘇省泰興市根思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戰斗英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戰斗英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1947年1月,在齊村戰斗中,國民黨軍守敵旅長李玉堂在被新四軍包圍5天的情況下,企圖依附工事據守待緩,時任9班副班長的楊根思領受了團長下達爆破圓形大碉堡的任務。楊根思抱著炸葯包沖到大碉堡前,放好後正要拉弦,猛然聽到碉堡里的敵人正吵嚷要投降,而領頭軍官不同意。
楊根思當機立斷,抱起炸葯包跳入交通壕,飛起一腳踢開碉堡門,大喝一聲:「繳槍不殺,誰敢頑抗,通通報銷!」說著,就做出要拉弦的姿勢,一看這陣勢,碉堡內近一個排的敵人都乖乖地爬出來繳了槍,戰後評功,楊根思被授予「華東一級人民英雄」稱號。
B. 朝鮮 韓國抗美援朝之前是一個國家嗎
是歷史上,朝鮮半島上曾有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朝鮮。20世紀初,朝鮮淪為日本的殖民地。20世紀中葉,二戰結束後,由於政治的原因,朝鮮被人為地分成兩部分: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和南部的大韓民國,其間是著名的軍事分界線——「三八線」(北緯38。線)。朝鮮位於亞洲東北朝鮮半島北部。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韓國則位於亞洲大陸東北、朝鮮半島的南半部,東瀕日本海並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面與中國山東省隔海相望。
朝鮮與韓國部位於朝鮮半島上。朝鮮半島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半島北部和中國大陸相連的部分最寬,東西直線距離約360千米;半島南北間最長的直線距離達840千米,因而有「三千里錦綉江山」之稱。這里的山地是亞洲大陸上的山系從北向南的延伸,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其間比較著名的有朝鮮境內、『立於半島東部的金剛山,韓國南部的漢拿山等,水利資源也非常豐富,有著名的圖們江、鴨綠江等大河,以及眾多的湖泊。這里的河流水量大而清澈,水質較好,為水利資源的利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那道有名的「三八線」雖然可以將原本統一的國度一分為二,坦朝鮮半島的完整是人力無法改變的,也並不能影響朝鮮半島上山詠的起伏綿延和河流的曲折貫通,三千里的錦綉江山依然美麗而富饒。
朝鮮和韓國境內的居民絕大多數為朝鮮族人。朝鮮民族是一個相當古老而歷史悠久的民族。大約從60萬年~40萬年前開始,就有原始人類勞動、生息和繁衍在朝鮮半島的土地上。相傳在公元前1世紀中期,在朝鮮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奴隸制國家一一古朝鮮和辰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朝鮮民族逐漸形成了堅忍不拔、刻苦耐勞、能歌善舞、講究禮貌、熱情好客的品德。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朝鮮人民也非常注重禮節,在語言習慣上,同輩之間、對長輩、對晚輩的用語都有嚴格的區別。而極富民族特色的傳統衣著、繽紛的民族體育活動、可口的風俗飲食、精巧的民間技藝等各個方面的民俗文化,則為這個純朴而多情的民族添加了數不盡的吸引世人目光的亮點。
朝鮮與韓國的首都分別是平壤與漢城。平壤市依山傍水,地勢起伏,氣象萬千,自古以來就以美麗富饒而著稱。平壤是朝鮮最古老的城市,悠久的歷史給平壤留下了許多古跡,如3世紀~5世紀修築的高句麗山城、安鶴宮遺跡、高句麗東明王陵等。平壤是古都,但並沒有像古都那樣狹窄的街道和雜亂的小巷。寬闊的街道、廣場,規劃整齊的住宅、公共建築,以及具有民族風格的雕塑、壁畫,加之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普及,使得今日的平壤,處處都充滿了現代化大都市的青春風貌。漢城不僅是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同時也是朝鮮半島上最大的城市。它地勢險要,陸運交通樞紐、國際航空站,韓國政府機關及金融、企業、文教事業和宣傳機構均雲集於此。漢城眾多的名性古跡和具有現代化特色的體育設施和公園,具有極大的魅力,但與此同時,由於人口過分集中,在住宅、交通、失業、犯罪、城市環境等方面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有「公害城市」之稱。
韓是朝鮮歷史上的一個國號,甲午戰爭後日本完全吞並朝鮮,1910年時朝鮮改國號為韓,1919年被日本長期囚禁的朝鮮國王猝死,朝鮮完全成為日本殖民地,直到二戰結束後才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美蘇沿北緯38度線分別接受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日軍的投降。之後美國極力在南部扶持傀儡政府,1950年時由極端反共的李成晚組織「大韓民國」政府。我國長期不承認這是合法政府,認為北朝鮮的社會主義政府才是全朝鮮唯一合法政府,韓國是統一朝鮮國家的一部分,所以才把韓國稱為南朝鮮,後來冷戰結束,朝韓關系改善並相互承認,我國也在1992年承認了韓國。
其實朝鮮人管韓國就叫南朝鮮,而韓國人管朝鮮則叫北韓,韓和朝鮮都是朝鮮國家歷史上曾經用過的國號,
C. 抗美援朝資料20字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
朝鮮停戰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又幫助朝鮮人民為戰後的恢復和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返回祖國。
1994年,考慮到朝鮮方面的要求,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召回了駐板門店的軍事停戰委員會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同年12月15日,派駐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面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從朝鮮平壤奉調回國,標志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完成了歷史使命。
抗美援朝傷亡情況:
據有關統計,中國為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共消耗各種作戰物資560餘萬噸,戰費62.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當時的25億美元)。美國在朝鮮戰爭紀念牆上所刻的數字為死亡54246人,失蹤8177人,被俘7140人,傷103284人,總計172847人。
美國國防部公布54246為戰爭期間全球的死亡,此外8177和被俘7140人有一部分是包含在36574名戰區內死亡人數中的,官方公布在朝鮮戰爭中的作戰減員共計142091人,其中當場陣亡33629人,戰區內死亡36574人,負傷103284人,失蹤或被俘5178人。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1953年8月14日公布,從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殲敵(包括斃、傷、俘)109.3萬餘人。
戰爭影響:
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部隊作戰能力大幅提高,戰略戰術更加豐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通過輪番作戰和輪換作戰。
人民解放軍先後赴朝鮮參戰的部隊共有:步兵27個軍又1個師、空軍12個師、野戰炮兵10個師又18個團、高射炮兵5個師又13個團和50多個獨立營、坦克3個師9個團、工兵15個團、鐵道兵10個師。
以及大量擔負後勤保障任務的後勤分部、兵站、醫院、汽車團、輜重運輸擔架團、警衛團等部隊和擔負後方剿匪、警衛、押運、裝卸與防空任務的公安部隊。
網路_抗美援朝
D. 求中國革命宣傳畫的資料!!!!
目前國內「革命宣傳畫」的最大收藏市場是北京。像上海、杭州、廣州、武漢、天津等地古玩市場雖也有經營,但規模都不太大。 一些人從全國各地廉價收購大量「革命宣傳畫」轉賣到北京潘家園、古玩城等攤店裡。這些本不值錢的「革命宣傳畫」經過幾次倒手變得值錢了。現在很多國外收藏者和研究者從這些舊貨市場大量購買「革命宣傳畫」。「革命宣傳畫」具有很大的投資收藏價值。
中國「革命宣傳畫」的歷史,應該從1938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成立開始算起,從那時起到1976年「文革」結束,大約70年歷史。延安時期至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宣傳畫」,受魯迅木刻運動的影響很大,一般都以黑白木刻畫加上北方民間剪紙和年畫的藝術為其主要特色。由於當時印刷條件有限,數量極少,這些革命文物至今已難覓其蹤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最多的「革命宣傳畫」是50年代、60年代特別是70年代的作品。「文革」前好的「革命宣傳畫」現在市面上也很少見了,現在市面流通的多是70年代中後期和80年代初的宣傳畫作品。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很多假冒「革命宣傳畫」。假冒最多的是「毛主席接見紅衛兵」「一定要解放台灣」「抗美援越」等題材的「革命宣傳畫」。「文革」時期二種套色的木刻畫(黑、紅),也都屬於熱門造假題材。「革命宣傳畫」的造假只是在近幾年才開始的,是隨著市場需求應運而生的。我們辨別真假,可以主要從紙張、油墨、彩色制板的清晰度等方面分析。一般仿冒的紙張比較新,沒有幾十年紙張特有的自然風化氣味。即使是作偽者對這些畫進行「作舊處理」,細心一點也能看出人工處理留下的痕跡。我們鑒別時,最主要是看畫面的清晰度和色彩飽和度。因為假的宣傳畫都是用原作翻拍後制板印刷的。有時我們能看到50年代和60年代的粗粒紙痕跡也一起被翻拍在光滑的假宣傳畫中。還有,文革時期的「黑紅版畫」作假最多,這是因為市場需求量大,還由於這種「黑紅版畫」色彩簡單,造假成本低。所以據我看,現在市場上流行的黑紅兩套色的木刻「革命宣傳畫」大部分不是真品。
從藝術風格上劃分,「革命宣傳畫」有蘇聯風格、上海畫派風格和民族年畫版畫風格等三類。「革命宣傳畫」在表現題材上極其豐富。各個時期的政治運動、外交政策、國民經濟,文化教育,體育運動等重大歷史,「革命宣傳畫」都有體現。我認為,「革命宣傳畫」不僅向我們講述著我國那段特殊的歷史,而且它們本身也是現代中國美術史的一部分。我相信,「革命宣傳畫」因其具有獨特歷史內涵和與眾不同的藝術價值,從而決定了它們具有良好的藝術品投資價值。
1979年,英國倫敦的西敏大學舉辦了「中國的政治藝術和流行文化」展覽,中國的「革命宣傳畫」在此次展覽上展出。從此,歐美諸多大學便誕生了一個以收集、探討和研究中國革命現代史的「文革學」。
「文革」結束至今快30年了。歐美很多大學把中國的「文革宣傳畫」做為了解現代中國文化藝術的窗口,是相關專業學生們的選修或必修課。不僅如此,有些大學每年還不定期進行中國「文革宣傳畫」的講座和展覽,並逐漸形成了專業研究人員和研究生學位。另一方面,以經營中國「革命文物」的商人也應運而生。目前在香港、英國和美國等有專門的網站介紹這些「革命文物」,並進行網上銷售。在西方,「文革宣傳畫」的價格逐年攀升起來,目前一般比國內高約10倍左右。著名的蘇富比拍賣公司曾舉辦多次以「文革文物」為主的專題拍賣會。2001年,一張「文革」中期宣傳畫就曾以1035美元成交。但大多「文革宣傳畫」成交價都在200-300美元之間。但到了2003年,蘇富比一張1964年的「抗美援越」宣傳畫已標價到13800美元。這張宣傳畫標價高,主要因為它是「文革」之前發行的,有特殊的時代和政治背景,且印數有限。在歐美,少量中國「文革宣傳畫」由於印量小,同時具有強烈的革命和政治色彩,加之畫面視覺沖擊力強,所以一般都能賣到2000至4000美元不等。
相比之下,國內這些年來這方面學術研究就比較少,公眾收藏「文革文物」也沒有形成大的氣候。不過,有些「文革文物」還是有市場的,比如像「毛瓷」、「文革郵票」、「文革油畫」等。我認為,目前國內大多收藏人士對「文革宣傳畫」認識有偏差,因為他們認為「文革宣傳畫」只是一般印刷品,而沒有把它們看成是一種特殊時代下產生的特殊的「藝術品」。大家可以想想,「文革宣傳畫」與「文革郵票」相比,印刷數量是極少的。但一張宣傳畫的印刷成本要比一張郵票高很多。「文革宣傳畫」在當時是做為「藝術品」張貼在牆上的,「文革宣傳畫」和同為視覺藝術的「文革八個樣板戲」一起,出現在當時社會的各個角落。由於認識不足,國內目前沒有系統地對「文革宣傳畫」進行系列化和專題化分類收藏和學術研究。與這些年風風火火的「文革郵票」「紅色瓷器」「毛主席像」相比,「文革宣傳畫」還遠未被人重視起來。由於國內對「文革宣傳畫」不重視,所以近幾年有不少珍貴的「文革宣傳畫」被國外文革文物經銷商人、漢學家成批買走了。據我了解,現在連我國港澳台地區以及新加坡等國收藏者,乃至外國駐京使節和外國留學生也開始意識到收藏「文革宣傳畫」的重要性,開始在舊貨市場收購這些「文革文物」了。
目前國內「文革宣傳畫」的最大收藏市場是北京。像上海、杭州、廣州、武漢、天津等地古玩市場雖也有經營,但規模都不太大。從全國看還沒有行成較有規模的「文革宣傳畫」隊伍。據了解,北京是不少「文革文物」集散地。一些專門做這方面生意的人,從各地政府、事業機關圖書館資料室以及某些印刷廠、新華書店,廉價收購這些「文革宣傳畫」,再轉賣到北京潘家園、古玩城、琉璃廠、報國寺等攤店裡。這些本不值錢的「文革宣傳畫」經過幾次倒手,於是也就開始值錢了。
最後,本人總結幾年來收藏「革命宣傳畫」的體會是:1、描述的是有價值的歷史背景。2、畫面藝術感染力要強,如果是名家作品更好。3、品像要完整,不能有太多的殘缺。4、印刷數量要少,最好是第1次印刷版。如果符合上述3個條件,印刷數在1萬左右,就屬於珍品。5、印刷數在5萬份左右就屬於精品。印刷數在10萬份以內,就值得收藏。總之在成千上萬張「革命宣傳畫」中,符合這些條件的還是屬於少數。
圖片說明
圖1 毛主席永遠和我們在一起(贗品)
圖2 毛主席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贗品)
圖3 一定要解放台灣(贗品)
圖4 美國侵略者必敗(贗品)
圖5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全面勝利萬歲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供稿(68-69年)。
此畫是典型的文革早中期的作品,沒有創作者的姓名,署名是集體創作。 畫面上是祖國江山一片紅的情象,億萬紅旗飄揚在神州大地,除台灣省之外。
圖6 我們要增......為捐獻山東空軍......
胡蘇作,1951年6月初版,印數只有1萬張。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到1951年6月1日全國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關於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炮的運動。此畫正是配合當時的運動,畫面婦女右手拿著愛國公約,天空中有架從蘇聯買來的轟炸機。
圖7 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額完成五年計劃而奮斗
此畫是1956年第1版,共計17萬張。
張碧梧是屬於上海月份牌畫派的重要人物,其畫風比較細膩、柔美,不管解放前的商品廣告畫還是解放後創作的革命宣傳畫,上海畫派都非常受歡迎。
圖8 自由婚姻,美滿幸福
1953年,第1版3萬張。
俞雲階為上海畫院畫師。此畫是1950年新中國解放之後,關於共和國發布第一個婚姻法的宣傳畫。
圖9 和平的勝利
作者林漢傑,1957年第1版,6千張
50年代,整個世界形成兩大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經濟、科學和軍事領域大競賽。1957年毛澤東第二次訪問莫斯科,發表了著名的論斷「不是東風壓到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張畫表現當時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在航天領域超過美國。毛澤東回國後,發動了1958年「趕英超美」的大躍進運動。
圖10 積極參加選拔,歡迎台灣、香港、澳門的運動員來參加競賽!
這張畫沒有署名。是中國參加第16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籌備委員會提供的。1956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積極籌備參加第16屆奧運會,並歡迎身在不同制度下的台灣、香港、澳門運動員回國參加選拔競賽。此宣傳畫是新中國成立後爭取參加奧運會的重要記載。
圖11 做祖國第一代有文化的農民!
袁維青作,1957年第1版,印數1.1萬1千張。 這是一張50年代早期號召城市青年插隊的宣傳畫。
圖12 南京長江大橋建成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
此張畫非常特別之處是一張「雙全開」作品。這種雙開畫在宣傳畫不常出現。印刷這種版面成本高,也不太容易銷售和保存。 1968年底中國自行設計的南京長江大橋全面通車時,全國上下一片歡騰,毛澤東揮筆寫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圖13 發展集體生產爭取農業豐收
1962年,4.5萬張
一張受蘇聯風格影響的作品。大家從畫面的構圖上看,非常成熟,色彩鮮明、亮麗、筆法流暢,視覺沖擊力很強。沒有早期延安時期的「鄉土味」,也沒有上海月份牌甜美風格的「城市味」。
圖14 人民公社好!
芮光庭作 1959年1月
「人民公社好」是毛澤東1958年視察北方農村後提出的口號。此畫表現了當時流行的對聯「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
圖15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萬歲
1971年。陝西省階級教育展覽館。
此畫在2001年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035美元成交。
圖16 毛主席去安源
劉春華執筆,1968年。
此張宣傳畫的印量在中國乃至世界宣傳畫歷史中大概是最多的了,印刷達到9千萬份,這還不算用此畫大量製作的像章、書籍封面、郵票等等。
圖17 毛主席啊,世界革命人民無限熱愛您
1969年5月第一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圖片資料由本文作者提供)
E. 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邱少雲:
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部隊開赴前線途中,他冒著美軍飛機的掃射轟炸,從燃燒的居民房屋裡救出1名朝鮮兒童。
1952年10月,邱少雲所在的部隊接受了一件光榮又艱巨的任務:在平康、金化之間的「391」高地上,消滅李偽匪軍,將戰線向南推進。
391高地位於上甘嶺右翼鐵源東北十餘km處,山勢險要,狹長孤立,南北兩峰相對,全長1,200m。高地上防守著敵人一個加強連,他們在高地上修築了大量的碉堡,布上了層層鐵絲網。
奪取391高地,最大的困難是,從我軍陣地到該高地有3,000m的開闊地。在這樣長的開闊地上神擊必然會造成突擊力量過多的傷亡,影響戰斗的勝利。
為了拔掉這顆毒釘,消滅391高地上的李偽軍,我志願軍某部領導機關派出偵察小組,對該高地上的地形地物、敵人的火力配備等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在此基礎上,我軍領導機關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研究,決定在發起攻擊的前一天夜裡,將數倍於敵人的兵力潛伏到敵人的前沿。
10月11日傍晚,全副武裝的三營指戰員集結在蔓山區,隨著師長的一聲令下,潛伏部隊像離弦的箭一樣,直朝著敵人的前沿陣地射去。
戰士們經過了20km的行程,於22時到達了預定潛伏區。24時,部隊秘密地潛伏就緒。570多名志願軍戰士成線網狀密布在「三九一」高地前的草叢中。九連潛伏哨已前進到了距敵碉
堡前500m處。邱少雲潛伏在391高地東邊距山腳只有60m的一條雜草叢的土坎邊。
他們用草布滿全身,以免被敵軍發現,不管天氣多炎熱,也不管草叢中的蚊蟲叮咬,也絞絲不動,生怕引起敵軍的懷疑,盡管如此,後來在敵軍進行實地勘察時,志願軍還是不小心被敵軍發現了。
不久,山上的敵人向草叢中扔了兩發指示目標的煙幕彈,濃煙剛起,敵人就亂扔燃燒彈。
立刻,潛伏地區燃起幾處大火,野草噼噼啪啪地燃燒起來,火越燒越大。這時,敵機又扔下了-排燃燒彈,有一顆落在離邱少雲2m遠的地方,四散飛迸著汽油燃燒液,濺在邱少雲的腿上。
轉眼間,他腿上插的偽裝燒著了,火苗騰騰地往上冒,很快地變成了一團烈火把他包了起來。
邱少雲的身後是一條水溝,他只要後退幾步,在泥水裡打幾個滾,身上的火就滅了。可是,只要他一動,敵人就會發覺。
這時候,靠近邱少雲的小李、小張和老王緊張起來。他們三人望著全身被燒著的邱少雲,心裡十分難受。烈火燒在邱少雲的身上,就像燒在他們的心裡。他們真想撲過去,幫助戰友把火撲滅呀。但是,他們克制住了極度的痛苦,沒有那樣做。
因為敵人正從望遠鏡里觀察著這片燃燒的土地,只要有絲毫的動靜,敵人就會發現。這樣,不僅救不了邱少雲,潛伏計劃也要落空,更多的戰士的生命就要受到威脅。他們以邱少雲為榜樣,嚴守著潛伏紀律,等待著貢獻時刻的到來。
這時候,烈火從腿上已經燒到了邱少雲的頭上。他忍受著烈火燒身的難以想像的痛苦,立即把手中的爆破筒遞給了身旁的小李。
10分鍾過去了,邱少雲還是一動不動地伏在那裡,兩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像一塊優質的金鋼-樣任火冶煉,像一塊千斤巨石緊貼地面,嚴格地遵守著革命紀律,直到犧牲的最後一秒鍾,他沒有發出一絲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