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張海迪簡介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於濟南,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60年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1970年又隨父母下放至山東聊城莘縣,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習,並學習針灸,在當地行醫。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結婚。1983年中國共產黨決定將張海迪樹立為宣傳偶像。張海迪得到了兩個贊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歷任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8年11月當選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
B. 殘疾人自強不息故事要圖片文字 簡練
虞奇敏,1978年出生。8歲那年,他不慎被機器軋斷左腿,截肢12.5厘米,成了一名殘疾兒童。為了防止腿萎縮,第二年的暑假,喜好體育運動的父親虞鑫森把他交給普陀區少體校游泳教練鄭志富,希望通過運動增強體質,保持健康。
虞奇敏在訓練過程中展現了良好的游泳素質,肢體的殘疾更加激發了他的鬥志,每天他都從沈家門第一小學步行到游泳池去訓練。一路上,截肢部位的新肉被假肢磨出鮮血,再經一個多小時的池水浸泡,傷口像針扎般地疼,但他從不吭聲。有一段時間,少體校游泳隊改為蹼泳隊,因為只有一個游泳池,虞奇敏只能同蹼泳隊隊員同池訓練。由於游泳速度快慢不一,虞奇敏屢屢被蹼泳隊員的蹼板擊傷、劃破皮膚,常常弄得渾身都是傷。但他還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功夫不負苦心人。訓練的第二年,在舟山舉辦的全省殘疾人游泳比賽中,年僅10歲的虞奇敏擊敗眾多成年人,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此後,在省殘疾人運動會上,他屢屢獲獎。1997年,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獲得50米、100米自由泳第一名,此後又四次獲得這兩個項目的第一名。2002年,在韓國釜山舉行的遠東及南太平洋運動會上,他一舉奪得4×100米自由泳金牌,50米、100米自由泳銀牌,200米混合泳銅牌。2004年,他作為我市首位入選殘奧會的運動員,在第12屆雅典殘奧會S34級4×100米接力自由泳比賽中獲得銅牌。
13歲時突遇電池爆炸 一夜之間墜入黑暗深淵
「砰」,眼前色彩斑斕的世界隨著一道強光和撕裂的疼痛,夾著他在黑暗的深淵中墜落、墜落......
這是楊新強記憶里的夢魘,每當這一幕闖入他的睡夢中,楊新強都會驚醒。
他多麼想忘記,卻怎麼也忘不掉。
楊新強在小學時就愛踢球,看著足球在他的腳尖零活玩轉,看著起腳後皮球飛過守門員進進球門的美麗弧線,他喜歡眼前的這一切,從沒想過會有什麼力量能把這些從他的眼前奪走,直到13歲那年。經過同學插在教室的充電器時,小新強看了一眼已經亮起紅燈的充電器,這一幕,卻是他今生見過的最後影像了。電池突然發生爆炸,碎片和飛濺的溶液都崩進了新強的眼睛。由於傷勢過重,新強的雙眼被摘除,只留下了兩個空洞的眼窩。
從那時起,小新強的脾氣就變了,他變得十分敏感和脆弱,聽到誰說「盲人」都會止不住流眼淚。同時,小新強比原來更加爭強好勝,自尊心極強,聽不得別人說自己「不行」。任何小事讓他聯想到是被人看低一截,就會發脾氣。那時小新強的心情被眼前的黑暗一同拉進了深不見底的深淵。
入隊第一句話 「我的目標就是殘奧會」
隨著年齡的增長,雙目失明的他已經不適合繼續上學,在家人的勸說下,小新強選擇了讀盲校。2005年6月,為了准備即將在北京舉行的殘奧會盲人足球項目,黑龍江省殘聯到各個學校挑選適合踢球的隊員。因為楊新強曾經踢過球,熟稔足球的規則,腳法純熟,被順利選入,從此開始了他的盲人足球生涯。
事隔多年,省盲人足球隊教練秦俊鵬依然對楊新強剛入隊的那一幕印象深刻。秦教練說,由於北京是2008年奧運會的東道主,使得盲人足球國家隊能夠直接取得奧運會參賽權。如果在比賽中發揮出色,很有可能進入國家隊,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很少有人說出來。楊新強在入隊時就與眾不同,他剛被選入省隊就找到秦教練說:「我想進國家隊,我想踢殘奧會!」
當時秦教練並不了解楊新強,以為這個16歲的小夥子只是年輕氣盛,嘴上說說好給自己提氣,他並沒有在意。可在之後的訓練中秦教練發現,楊新強並不只是說說而已,他在訓練中十分努力,每場對抗都像打比賽那樣認真對待。拼搶兇狠,失誤了會有情緒,他的神經時刻綳得緊緊的。這些表現無不證明著他想進入殘奧會的強烈願望。
經過一年的訓練,秦教練已經對自己的隊員非常了解了。在他眼中,張強和楊新強是全隊的主力,也是最有希望進入國家隊,最終進入殘奧會的人選。但是這兩個人在訓練和比賽時的表現可謂完全相反。張強在平時訓練中往往達不到一個主力的水平,可一踢上比賽就生龍活虎,像換了一個人,屬於比賽型選手。而楊新強在平時訓練中最刻苦,表現最好,到了比賽時卻常常發揮不出真正的水平。平時找球又快又准,比賽時卻常常找不到球,有時還會失去方向感。在處理進球的時候也顯得不夠冷靜,越著急得分就越容易失去機會。秦教練看在眼中,急在心裡,因為心理素質這一塊,不是批評和引導就能解決的,關鍵還要靠運動員自己去調解。
2006年那一球 他看清了自己的弱點
2006年夏天,全國盲人足球錦標賽開賽,由省殘聯組織培訓起來的這支盲人足球隊,第一次站在了全國大賽的賽場上。這場比賽不光是要展現龍江殘疾人的風采,還要力爭前八名,進入2007年的全運會,只有這樣才有進入殘奧會的機會。小組賽我省與遼寧、山東等省分在一組,從賽前分析來看,我省與山東排在該組前列,實力相當,將是一場惡戰。而遼寧只是一名前鋒和守門員很優秀,其他方面均不如我省,從實力看來戰勝該隊問題不大。如果戰勝遼寧等其他隊伍,就算輸給山東一樣能晉級。
我省的比賽被安排在了第二個比賽日,頭一天,教練帶領全體隊員「聽」了一場遼寧隊的比賽,遼寧依靠那名優秀前鋒和守門員,輕松贏得了比賽。這讓教練有些擔心,但是隊員們都不以為然。
次日,省隊與遼寧隊站在了同一個賽場上,剛開賽就看出了兩隊實力不同,用秦教練的話說,整場比賽都是壓著遼寧隊打的。但是由於盲人足球的規則,守門員均為視力正常的健全人,一次次射門都被對方人高馬大的守門員化解,這讓隊員有些心浮氣躁,發揮也開始不穩定。這時,遼寧前鋒瞄準機會攻入一球,比分變成0比1。這讓隊員們更加急躁,在沒有把握好機會的情況下頻頻進攻,卻沒有給對方構成威脅。眼看比賽就要結束,大家都感到絕望了。就在這時,球落到楊新強腳下,由於對方防守隊員的失誤,楊新強晃過所有後衛,一個人帶球撕破了對方的防線,直逼球門。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盲人足球的守門員雖然視力正常,但他只能在三米范圍內活動,而球門有五米。也就是說,如果球從球門兩側各一米的范圍內進入,守門員毫無辦法。而楊新強最擅長的就是角度刁鑽的兩側球,這個動作他已經練過無數次,在目前沒有任何防守隊員的情況下,楊新強應該可以踢出漂亮的進球。只是現在他與球門的距離有十多米,如果將距離縮小到5米以內,楊新強憑借力量大、角度刁的射門, 一定會扳平比分。
為了提醒新強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秦教練在場邊大喊:「別著急,沒人在你旁邊,繼續帶球往前!近一點再踢!」楊新強繼續帶了兩步,可在他離球門還有10米距離的時候,他突然起腳射門。由於距離太遠,角度沒控制好,力量也被距離消耗掉了,不出所料,球被對方守門員穩穩抱住。最終比分鎖定在0比1,遼寧爆冷贏了黑龍江。
那一晚,所有隊員都沒有說話。而心裡最難過的就是楊新強了,他不說一句話,雙手反復握成拳頭。因為他浪費了比賽最好的機會,導致全隊陷入了被動局面。秦教練心裡很清楚,新強想進入殘奧會的心如此強烈,他比任何人都想贏球,所以當他犯了不應有的失誤時,他也更難原諒自己。秦教練找到新強,與他進行了一番談話。
在談話中教練發現,新強比之前有所變化,他自己認識到了他在比賽中過於患得患失,導致臨門一腳時失去了平和的心態。教練也指出新強在技術方面已經沒有問題,因為他在訓練中比任何人都努力,關鍵是戰勝比賽場上的自己。
次日,這支被逼上絕路的隊伍對陣小組最強大的對手山東隊,面對強大的對手和出線壓力,隊員們表現出銳不可當的氣勢,以3比0戰勝山東隊,最後一球是楊新強使出拿手的小角球鎖定了勝局。最終他們贏得了小組出線權,並以第五名的成績進軍第七屆全運會。
楊新強和隊友張強也因為在比賽中的出色發揮,通過國家隊的初選。教練在比賽中看到了新強的轉變,對這個孩子更有信心了。
入選國家隊
他一夜間長大了
2007年2月,省殘聯為備戰5月的全運會,將參賽隊員安排到海南進行集訓。當時全隊的狀態都很好,所有人都憋著一股勁兒想在全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為進入殘奧會爭取更多的機會。就在這時,省隊主力之一張強突發化膿性闌尾炎倒下了。
張強病倒的消息就像一層陰影,籠罩在所有隊員的心頭。為了穩定大家的情緒,秦教練找到隊員們談了一次。秦教練跟隊員們說,張強病倒了,他可能會因為這次生病無緣殘奧會,甚至終結他的體育生涯。隊員們都驚呆了,沒有人會想到事情變得如此嚴重,這對楊新強來說更是一次心靈上的巨大沖擊。
在黑暗世界中踢足球,總會讓人心生畏懼,但是楊新強從來沒有這樣的恐懼感,認準的方向就直沖過去,絲毫不會猶豫。踢盲人足球沒有人不受傷,可楊新強是全隊受傷最多的一個,因為他太拚命了。從進入省隊至今,新強兩側眉骨上的皮膚都撞成撕裂傷,里外縫了10多針;右腿腳踝有嚴重的崴傷,長年敷葯;鼻子出血、嘴角碰破、手肘、膝蓋磕破皮流血成了家常便飯。但是秦教練認為,敢沖敢拼也要考慮後果,不計後果的拚命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這時的楊新強也在默默地想,如果真是因為拼得太狠,受了重傷,並因傷失去了殘奧會的資格,豈不是一輩子的遺憾?
在此後的訓練中,楊新強再一次發生了變化。第一個變化就是非常關心張強的病情,因為楊新強性格比較沉悶,平時不太愛說話,訓練時只顧自己悶頭苦練,休息時間也不常參與隊友的交談,只是自己聽廣播,隊友與他的交流都比較少。但是張強生病後,新強每天都要問教練張強的病情,有時教練探望張強回來得晚了,他就在訓練場門口轉悠,等教練回來問上一句再回去休息,每天與隊友的交流也逐漸增多了。
在這之後,教練又發現了新強的其他變化。連續幾天,楊新強吃完晚飯就沒影了,8點多才回來。開始教練沒放在心上。有一天到了晚上9點還沒見人,教練趕忙出去找,發現楊新強正在守門員的指導下訓練。教練上前問:「都這么晚了怎麼還不回去?」新強回答:「教練,張強有病了,可能參加不了比賽。我得好好練習,爭取讓咱隊拿個好成績。」
按理說,國家隊選隊員只看個人表現,就算隊伍成績不好,只要隊員發揮出色一樣能被選入。新強已經通過了初選,憑他扎實的訓練功底,只要在全運會上發揮正常就能保住國家隊的名額,這也實現了他進入殘奧會的夢想。但是現在的新強已經變了,他不再只想著自己的殘奧會名額,他更加看重集體的榮譽。平時的新強訓練就很刻苦,而現在他還給自己加碼,為的就是把技術動作再鞏固,心理狀態再調整,讓自己不出現之前的失誤,從而保證全隊的成績。看著新強平靜的表情,秦教練看得出這個年輕人心態的巨大變化,這讓他心裡暖暖的。
全運會的賽場上,楊新強與帶傷上陣的張強和隊友們齊心協力,最終取得了全國第三名的好成績,同時新強也獲得了中殘聯的認可,被正式選入國家隊。他既給隊伍帶來了榮譽,又實現了自己的奧運夢想。新強用行動證明,他已經不是深陷在黑暗中患得患失的楊新強。他比從前更陽光、更快樂、更成熟了。
進入國家隊集訓期間,秦教練與他的愛將們通過數次電話,秦教練越發覺得楊新強改變了很多。由於盲人足球是五人制,而隊員有8人,秦教練擔心新強沒有很多出場時間,心情會不好,但是新強每次都說:「沒關系,我已經盡力了,就不會後悔。」他也曾這樣形容隊友:「我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集體,我無論上場還是做替補,我們的心都是一起跳動的。」刻苦訓練打下的堅實基礎和一股天生就不服輸的拼勁,加上心態的逐漸平和,楊新強的殘奧征程實現了他的夢想,也帶他飛離了心靈中的黑暗,超越了曾經的自己。
殘奧之星:周菊芳
周菊芳,女,1985年生,上海人。 周菊芳原是田徑運動員,主攻中長跑,在一次比賽時被一位自行車教練看中,從此改練自行車。可在一次訓練中不慎將左手摔斷,變成了殘疾人。但是,憑著對自行車運動執著的熱愛,周菊芳沒有放棄,她又改練殘疾人自行車。殘疾運動員的訓練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可周菊芳都咬牙堅持了下來,每次訓練從來都是風雨無阻。 菊花芳香苦中來,自從2003年投入系統的殘疾人體育訓練以來,周菊芳取得了一系列的優異成績。2003年在捷克歐洲自行車公開賽上獲得3枚銀牌,2003年在第六屆全國殘運會上獲得自行車場地3公里、公路5公里2枚金牌,1枚銀牌。 2004年9月在雅典殘奧會上,在自行車女子1公里場地計時賽中,周菊芳(LC1級)以1分15秒491的成績奪得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這也是中國運動員在歷屆殘奧會上奪得的第1枚自行車比賽金牌。 2005年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行的殘奧世界盃比賽中,周菊芳獲得女子LC1級500米場地計時賽和2000米場地爭先賽2枚金牌。
http://www.beijing2008.cn/paralympic/paralympichistory/paralympian/n214046630.shtml
殘奧之星:王燕紅
王燕紅,女,1969年生,新疆自治區肢殘運動員。 15歲時王燕紅因病致殘,1994年被選中參加第六屆"遠南"運動會,開始練習射箭。每天王燕紅都要扛著4公斤重的弓箭,進行五六個小時的拉弓射箭訓練和各種艱苦的體能訓練。一天下來,手上被磨起一個又一個血泡,胳膊也被箭弦打得青一塊、紫一塊。那條殘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後,更是疼痛難忍,苦不堪言。而每天幾百次上千次地重復單調的射箭動作,幾乎讓她發瘋!這一切她都用頑強的意志咬牙挺了過來,她要挽起生命的巨弓,為自己的人生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從1994年到2002年,王燕紅先後參加了第六、七、八屆"遠南"運動會,共獲2枚金牌、2枚銀牌,並在第八屆"遠南"運動會上以301環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2003年在世界輪椅運動會上,王燕紅奪得射箭女子個人冠軍,並創女子個人70米單輪、30米單輪的世界紀錄。 2004年在雅典殘奧會射箭70米女子個人(站姿)決賽中,王燕紅以92環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為中國代表團贏得了參加殘奧會以來首枚射箭項目的金牌。
http://www.beijing2008.cn/paralympic/paralympichistory/paralympian/n214046548.shtml
殘奧之星:張海東
張海東,男,1969年生,江蘇啟東人,因小兒麻痹後遺症造成終身殘疾。 1987年張海東開始參加體育運動,開始練習輪椅競速和輪椅投擲。一個偶然的機會,張海東認識了南京市盲人學校體育教師王興江,在其引導下,他開始用業余時間練舉重,開始了人生旅程中一項更加艱難的跋涉。 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張海東始終如一地搖著輪椅車,每天往返十幾公里趕去盲校一個幾乎露天的棚子里進行訓練。寒冷的冬天裡,他曾多次連人帶車摔倒在冰天雪地上,半天爬不起來;炎熱的夏天裡,汗水浸透全身,雙手抓杠鈴時直打滑,險象頻生。但他始終以超人的毅力承受著高強度的訓練,每天的訓練量常常達到數十噸。 功夫不負有心人,驕人的成績回報了張海東的努力。1992年3月在第三屆全國殘運會上,張海東以120公斤的成績奪得舉重金牌,同時還獲得輪椅鉛球投擲金牌。1994年在第六屆"遠南"運動會上,張海東奪得他在國際性比賽中的第1枚金牌。1996年在亞特蘭大第十屆殘奧會上,張海東奪得1枚金牌,並打破世界紀錄。2000年10月在悉尼第十一屆殘奧會上,張海東再次奪得1枚金牌,並3次打破世界紀錄。2004年在雅典殘奧會上,張海東又大顯身手,奪得1枚金牌。 張海東的不凡表現為他贏得眾多榮譽,先後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傑出貢獻獎章"等。
C. 特效正骨鄭德生地址
鄭大夫是個好人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4-10-01 06:37:30)
標簽: 正骨 好人 腰間盤突出 家人 分類: 真情故事
鄭大夫是個好人
康復後的患者劉輝與鄭德生合影留念
我是一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來自吉林通化,現年35歲。得這個病有四年多了,期間沒斷的治療,什麼膏葯、吃葯、針灸、推拿、封閉等幾乎都做了,總是時好時壞,折磨我好幾年,非常痛苦。今年八月中旬,病情明顯加重,起不來床了,晚上腰腿疼的睡不著覺,家人抬著我去了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讓我手術,聽到這話,我真的好害怕啊!萬一做不好咋辦呢?家人知道我要做手術也都不同意,可保守治療還是那一套,沒辦法只好在家裡躺著吧。一個多月過去了,和原來比較還是沒有啥進展,能走個二、三十米就不行了,腰腿特別的疼,身體、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對什麼時候能好,下步去哪裡治療都很迷茫,我可咋辦啊?!
一天無意中在網上查找,怎樣治療腰間盤突出,發現了鄭大夫的博客,裡面還有一些患者錄像,沒事我就天天看,患者說的到挺好,但誰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呢?現在社會騙子太多,尤其在網上宣傳治病的更不可信。通過反復看鄭大的資料和視頻,感覺不像是騙人的,我有點動了心,想去找他正骨。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家人說了,老婆極力反對,她不加思索的說:別信,假的!聽到她這一句話,把我的熱情就降了下來。到了晚上我還是有些不死心,和愛人講:你說是假的,那萬一要是真的呢?豈不錯過了治療的好機會,我都連養再治一個多月了,還是走不了路,啥時能好啊?真的愁死我了!自己有病自己痛苦,不嘗試誰知道真的假的啊?要不先打個電話問問吧。我把我的病情和鄭大夫講了,他說可以治療的,方便的話過來正骨,兩到三周時間就能好了。老婆知道了我要去看病,她還是堅決的不同意,和我生氣的說:治不好的,你去了就得上當受騙。聽了她的話,我心理特別難受和矛盾。
和家人斗爭了兩天,終於踏上去內蒙的火車,到了音德爾後,鄭大夫去外面接我,下車的地方離他的診室不到50米,這中間我蹲下休息了兩次,他幫我安排了住處,讓我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天開始了正骨,治療時沒有疼痛,不到二十分鍾就完事了,他不用葯、也不打針,就輕輕的按來按去,我有點半信半疑,但也希望有奇跡發生。晚上睡覺腰稍疼了些,好在鄭大夫事先跟我講了,第一次正骨復位後,腰疼一點不要怕,這是正常反應。治療了兩次,平躺腿能伸直,疼痛減輕,可以壓
D. 蚌埠乙文針灸減肥怎麼樣
乙文針灸好象還不錯,它再蚌埠人網站做過一系列的廣告和宣傳.
看過了,說的很詳細的.介紹的也很清楚.
有興趣的話,自己上去看看吧,價格還好..蚌埠市大部分的都這樣的價格吧.
具體的價格就不是那麼清楚了,你可以打電話去咨詢一下.
裡面電話,地址都可以的搜的到,用它的網上114電話搜索就可以了.
蚌埠人網站正式開展連接咯~
還沒連嗎?趕緊吧~
E. 劉亦菲曬針灸照,她為什麼要針灸
2012年4月22日的凌晨,劉亦菲用自己的賬號在發了一篇微博上面有一段話和兩個照片。“謝謝馮主任,希望盡快做回一條好漢”,還有兩張她坐在椅子上接受治療的圖片,從圖片上來看劉亦菲身著普通的衣服,安靜的接受著針灸治療。看見她這樣讓人們不禁想起,幾年前她為拍戲而傷了自己的頸椎,讓網友們為她的身體狀況捏了一把汗。
當代演員的敬業精神
因為各種電視劇層次不窮的出現,為了吸引更多流量,許多導演就會使用流量藝人。但是這些爆紅的小鮮肉們不僅沒有演技,而且也沒有作為一個演員該有的敬業精神。讓所有老戲骨和觀眾的心都寒了,所以劉亦菲應該是大家所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