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出入境注意事項有哪些
俄羅斯出入境注意事項:
進入俄羅斯境地時要先通過海關檢查,填寫相應的申報表。在出入俄邊境口岸時,一定要注意了解俄海關關於禁止帶入或帶出俄羅斯境的物品清單,及免稅限量帶出商品的規定。應將自身攜帶的外匯美元,金銀首飾、名貴物品、攝像機等填 寫清楚並收好,等到回國時可憑報關單將這些物品帶回。
乘坐飛機前往俄羅斯,可以免費托運行李一件,重量不能超過20千克,長、高、寬合計不能超過269厘米。隨身攜帶的行李長.高.寬合計不能超過115厘米。
乘火車攜帶的物品是有重量限制的,超過一定的重量,邊檢人員會收取課稅。在邊境海關時,攜帶的外匯和外幣入境是沒有限值的,但是攜帶的美金數超過500美元時要走紅色通道,不超過的走綠色道,申報表不會被蓋章。但是盧布是不會被允許帶出境的。
有些東西是不能攜帶的:
1、有價證券(支付單證和旅行支票);
2、各種形式的貴金屬和寶石,其他臨時攜帶入出境的裝飾品除外;
3、武器彈葯等爆炸危險物品;
4、麻醉品、精神葯物、毒葯、以及烈性葯品和其他類似葯品;
5、名畫、雕塑、聖像、古錢幣、勛章、紀念章、和郵票等文物;
6、放射性物品;
7、瀕危野生動物、植物及其製品;
8、無線電技術設備或其他組合和輔助機器;
9、涉及國家機密,具有散發性宣傳法西斯,對社會、種族、民族、宗教常識敵意,並帶有色情的印刷品、影、視、照片資料;
10、用於生產和商業活動的物品。
㈡ 俄羅斯旅遊注意事項有哪些
莫斯科和彼得堡夏季涼爽適中,九月以後天氣開始漸涼,冬季大多數情況下氣溫保持在零下五到十五度左右。聖彼得堡夏秋季節多雨,須帶好雨傘,請您根據不同季節適當增減衣物。
莫斯科平均氣溫表:
1月:-9/-162月:-5/-33月:-8/04月:10/15月:19/86月:21/10
7月:23/138月:22/129月:16/710月:9/311月:2/-312:-5/-10
乘坐飛機禁止攜帶小刀等利器,錢、證件、金銀首飾和相機等貴重物品一定要隨身攜帶,不要放在托運行李中。使用飛機上的衛生間時請不要往馬桶中扔廢紙和雜物,在洗手池下方或側面有專門的垃圾箱。俄航飛機上的送餐程序為先冷後熱,依次是冷飲,冷餐盒,熱餐盒,熱茶和咖啡,因此則開始送飲料的時候是沒有開水和熱茶提供的。
㈢ 中美航天事業的比效有那些
美國太空梭發射費用相當高昂.航天發射是極其精密的科技產業.就太空梭每次執行任務之後,是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對可重復使用部分予以檢修的.否則下場就和哥侖比亞號和希望號一樣.
大而全的太空梭已成了NASA的心病
雖然曾把阿拉伯王子和小學教師送上太空,美國的太空梭仍然擺脫不了秘密軍事任務的影子。70年代初,美國空軍承諾幫助NASA游說國會通過太空梭的預算,作為交換,太空梭藍圖將按照美國空軍的特定要求設計,空軍擁有兩架太空梭的使用權。太空梭的設計運載能力也從11噸提升至中央情報局期望的29噸,這樣就可以滿足發射下一代偵察衛星的需要。
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因為一個密封圈失效而凌空爆炸後,美國空軍拋棄了幻想,轉而投資於一次性運載火箭———它的可靠性更高,價格更便宜,萬一發射失敗也不會有那麼大的負面政治影響。
從此,大而全的太空梭幾乎成了NASA的一塊心病,雖然曾表演過兩次維修「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出色太空秀,但高昂的發射費用與復雜的技術大大降低了太空梭的使用率。
太空梭的優勢在於可以部分重復使用,但它與載人飛船的區別可不像充電電池與一次性電池那麼明顯。
太空梭系統僅有飛機狀的軌道器和固體助推火箭可以重復使用,設計壽命分別為100多次和20次,而固體助推火箭還要從大西洋上打撈,體積最大的外燃料艙則是用了就扔的。載人飛船及其運載火箭雖然不能重復使用,但結構簡單可靠,重量較小,發射費用低也是其優勢所在。
太空梭的優勢還在於發射和降落時沖擊較小,普通人經過訓練也可乘坐。那美國為何不搞富人「太空游」呢?很簡單,花2000萬美元把普通人用太空梭送上太空是不劃算的,而俄羅斯用載人飛船則可盈利。1972年,NASA計劃太空梭每次飛行成本為1040萬美元。
後來由於太空梭不是像原來預想的一樣頻繁飛行,再加上巨額的輔助設施的費用,NASA給每次太空梭飛行商業發射標價為1.55億美元。要發射一顆中型商業衛星,用中國的運載火箭只需1500萬美元,而用美國太空梭則要花費8000萬美元———它可是帶著技師跟衛星上去的,盡管這通常並不必要。
如果把天地往返系統比作公路運輸,那麼太空梭就像是一輛載重卡車,連司機帶搭便車的7個人擠在駕駛室中,貨艙里卻經常空空如也———美國自己的商業衛星就交給更便宜的一次性運載火箭發射了。其他國家的貨運卡車都使用簡單的柴油發動機,這台卡車卻採用固體燃料加液氫能發動機,技術不切實際地復雜,也異乎尋常地昂貴,以至於在運輸衛星和人員方面沒有任何競爭力。而載人飛船則像迷你轎車,連行李箱都做得很小,省油而且便宜,在可靠的公路上開著也很安全。
小型飛船,NASA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難道美國人不知道迷你轎車的好處嗎?當然不是。美國載人航天歷史上不只有猛獁似的龐然大物,也有「小飛象」級別的載人飛船。美國人曾用載人飛船執行了6次登月任務,還用阿波羅飛船與蘇聯的聯盟號飛船進行過象徵友誼的編隊飛行。但是美國人錯在把雞蛋全放在太空梭這個籃子里,封存了載人飛船技術,也不再大量生產一次性運載火箭。算得上是自廢武功了。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出事後,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人員與物資的只有俄羅斯的飛船,NASA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太空梭曾是先進航天技術的象徵,是阿波羅登月之後美國航天事業的里程碑,擔負著在載人航天領域與前蘇聯的空間站分庭抗禮的政治宣傳功能。太空梭的概念曾讓不少航天大國心動,比如歐空局和日本都設計過自己的太空梭。前蘇聯更是造出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暴風雪」號太空梭,水平之高不亞於美國的太空梭。「暴風雪」號的首次試飛完全是無人駕駛的,體現了很高的電子水平。但經濟性註定了它的短命。「暴風雪」的飛行成本甚至比美國太空梭還要高。國力大不如前的蘇聯不可能選擇這個燒錢機器作為往返於地面與空間站的空間渡船。「暴風雪」的處女航竟成了它的最後航行。「暴風雪」號的命運就是放在高爾基公園的摩天輪旁展出,成了一塊冷戰活化石,就像停在天津和深圳的前蘇聯航空母艦一樣。
現在,美國牽頭的國際空間站取代了已經墜落的「和平」號空間站,「暴風雪」也不再咆哮,而美國的太空梭機隊還要在後冷戰時代孤獨地飛行。
太空經濟與「神舟」的價值
9月19日,央視廣告部透露了估計將有5億人觀看的「神六」直播的廣告價碼——5秒200萬元,再次顯示了「神舟」飛船的眼球價值。目前藉助「神舟」的商業活動還有三種模式:一是搭載經濟,借搭載產生知名度,然後將搭載品拍賣或衍生下游產品。二是獲得「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冠名權,其產品、技術、服務可在各自領域內惟一使用「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中國航天專用產品」標識,蒙牛乳業、農夫山泉、中石化長城潤滑油、飛亞達手錶、科龍電器、香港查氏服飾等6家企業有的已從中獲益匪淺。三是直接捐贈。
然而,除了個別航天真正必需的產品外,遍地以「宇航」和「航天員專用」為名的產品只能算「神舟」的廣告效應,航天對國民經濟最應該拉動的並非日用消費品產業。一位專欄作家在一篇《僅代表個人觀點》的文章中表示了不平:「每個納稅人都出了錢,研發人員貢獻了他們的智能與忠誠,最後,錢全讓央視賺走了!」
由於整個行業還沒有完全形成現代企業制度,「神舟」工程涉及的上下游企業、機構和協作單位的數量都只有「上百」、「數千」的概念,目前中國航天,特別是載人航天對社會經濟的促進,以及航天技術向社會的轉化難以准確估算也就不足為奇了,流行的「1200億元航天產業鏈」的說法只是將每年航天產業上百億元的投入,翻一番變成產值,再粗略假設五六倍的輻射效果而成。在回答航天將對未來中國的GDP發揮多大作用時,經濟學者樊綱只能說:「關鍵在於從長遠來講,怎麼使這個領域的技術更加民用化,怎麼去帶動各行各業的進步和發展。」
最近,滬深股市航天概念股漲幅不小,但實際上外界對這些公司的航天產品知之不多。不久前,記者曾有感於美國杜邦公司的宣傳——「阿波羅」計劃宇航員航天服的25層材料有23層為杜邦產品,於是向業內人士求教參與中國航天服研究和生產的單位是否也能有這樣的機會,答案是「軍工企業還大多是無名英雄」。
不久前,「神舟」及其運載火箭「神箭」被評為「中國第一世界品牌」,姑且不說「神箭」如何又代替了人們熟悉的「長征」,中國的載人航天遠不是一個商業行為,而航天業本身的國際商業市場還是中國航天未來需要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
據今年8月國際航天商業委員會公布的《航天工業現狀:2005》報告顯示:2004年世界航天與衛星系統的商業服務及go-vern-ment項目的市場總額達1030億美元,預計2010年將超過1580億美元。其中最大的幾個市場是:民用航天系統研發每年投資超過180億美元,美國國防部每年的航天預算達220多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達到280億美元,直播衛星電視業務市場達到400億美元,衛星無線電與GPS定位市場也以每年數十億美元的速度增長,2005年美、加兩國還成功啟動了衛星寬頻業務,太空旅遊的市場也正在萌芽。該委員會主席認為:到2015年全球需要發射1800~2000顆軍用和商用衛星,潛在發射市場達數百億美元。從沃爾瑪的銷售網路到NASA的火星任務,航天工業將有一個極其多樣化的市場。
在國際市場方面,俄羅斯正在掌握商業投資和市場運作的方法,業績引人注目。近10年來俄航天業通過商業發射和國際合作共創收35億美元,每年的外國訂單價值共計7億美元。在美國太空梭停飛的情況下,2004年俄羅斯完成了全世界42.6%的航天發射,居第一位。現在,俄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及各型運載火箭上都出現了商業廣告,航天員也在太空中拍攝廣告,開發國際空間站太空旅遊。
注冊資金90億人民幣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近年也在經歷大規模變革,形成了6家上市公司,從1999年到2004年主要上市公司共融資36.5億元。近年,航天器製造企業科技經費結構已演變成go-vern-ment、企業和金融機構資金比例為1∶3∶1的格局。面對「神五」不到10億人民幣的飛行成本和中國整個載人航天工程180億人民幣左右的投資,弗里茲在文章中問道:「為何美國無法像中國那樣以盡量簡單、廉價的方式推動太空計劃,這又衍生出一個非常實際的議題——如何在發展更多突破現有能力的技術(如可重復使用太空梭)和以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完成計劃之間取得平衡。」
中國航天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一方面是美國的對華衛星出口許可證禁令,自1990年以來中國實施了24次商業發射,發射30顆衛星,但2005年之前的6年卻沒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失去了市場份額。另一個原因是競爭的激烈,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航天業,都存在生產能力過剩,同時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正在擁有空間技術。2004年12月,中國獲得了向奈及利亞出口「奈及利亞1號」通信衛星的合同,這是我國首次整星出口、星箭在軌交付的項目,也是通過國際公開競標獲得的第一顆商業衛星合同,標志著中國航天重新邁向了國際市場。
神舟效應
科教興國戰略的制高點
對此,記者約請三位經濟學家從不同角度給予了解讀。受訪專家認為,我國確立科教興國的戰略,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通過發展科技,釋放科技生產力,提高國民經濟增長的質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韓立岩教授向本報記者表示,從宏觀經濟角度,從長期來看,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提高我們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讓中國能夠在國際社會上立足。當今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國家必須有強大的綜合國力,神六的發射本身就說明和反映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曉博士對本報記者說,中國亟需創新,中國的宏觀經濟亟需高技術含量的高科技產業來做支撐。
韓立岩教授說,經濟增長的惟一源泉是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的主要因素,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有兩個,一個是教育,人力資源培養;另一個就是國家的創新體系的建立。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條件就是要有充足的資本。這三個條件中,資本對於我國來說問題不大。在人力資源培養方面我們現在也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非常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所以現在關鍵是要建立國家創新體系。國家創新體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主要是國家利用公共財政進行科學的基礎性研究和技術的基礎性研究。像數學、物理學、空氣動力學、控制理論、微電子理論等等,都屬於這個范疇。趙曉說,「神舟六號」的發射不僅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體現,它更代表了我國重大的技術創新。
改變中國「世界工廠」地位
韓立岩教授指出,我們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國家有了錢的時候,不能再只限於做「加工工廠」,一定要把力氣投入到技術創新上。進行神舟系列研究與開發的意義就在於此。它不僅推進了我國的整體創新能力,還在重點領域有了創新突破,這些重點領域包括運載技術、新材料、新型燃料、控制技術、遙感遙測技術、微電子技術、還包括生物技術比如航天育種,等等。
他說,目前在全球科學的20多個大的研究領域中,中國人的貢獻幾乎看不到。而我們現在本國的經濟發展缺乏大量的技術人才,這不僅是在工業領域缺工程師,缺高級技工,在研究領域就更缺乏創新性的人才。
據了解,在神舟六號飛船的整個研發過程中,我國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技術獨立自主地完成的,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科技部副部長馬頌德曾表示,神舟載人發射是大量的科技關鍵技術集成,涉及發射、火箭製造技術和回收、測控以及生命保障系統,可以帶動很多科技產業發展。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者樊綱也表示,對太空的探索和研究需要很多方面的技術、工業、製造業方面的支持,因此它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將帶動各行各業的技術進步和生產能力的發展。
韓立岩教授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說中國一定要以工業立國。從歷史上看,中國從來沒有過工業資本發達的歷史階段。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商業很發達的時期,如晉商、徽商,這都是有歷史由來的,中國不乏商業資本和進行商業資本運作的人才。但現在我國在工業技術方面的實力還很薄弱,技術創新的水平還很差。
航天產業投入產出細賬可算
「神舟六號」的開發需要大量投入,據韓立岩介紹,每次發射飛船,不載人的大約花費8億元人民幣,載人要花費10億元人民幣,而圍繞飛船發射每年的投入有20個億左右。這么大的投入都是靠國家的公共財政,那麼收益問題如何解決呢?
韓立岩將之歸納為長期收益、中期收益和短期收益。韓立岩說,首先是戰略性回報,這是長期收益。「神舟系列」的研發使國家戰略處於有利的位置,國家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使我們獲得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其次是中期收益,「神舟系列」使剛才提到的運載、燃料、微電子等十多個技術領域的發展都得到了帶動,在「神舟系列」研發的過程中形成了成百上千個技術成果,而這些技術成果又能在相應的技術領域得到擴散。而短期收益就是發射前後廣告效應、品牌效應的回報。韓立岩表示,每年我國在神舟飛船上投資20億,但是與其相關的領域的投資可以產生該投資5-6倍的GDP增長。
高科技民用化促科學發展
有關受訪專家指出,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其中一項重要含義就是將高科技發展運用到人民生活當中,體現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樂觀的肯定飛船產業取得良好綜合收益的同時,幾位經濟學家還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從長遠來講,怎麼使這個領域的技術更加民用化,怎麼去帶動各行各業的進步和發展是最為關鍵的。」樊綱說。
而趙曉提到,美國當年的阿波羅號上天,對於美國高新技術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但是我國需要注意的是,有了高科技技術進步之後,要著重考慮如何使資金與技術的使用效率提高。同時在技術擴散和技術轉化的機制上也要有所考慮,要注意這其中的體系和制度的完善。趙曉說,美國在高科技技術的轉化上是非常成功的,而前蘇聯在這個問題上就比較失敗,所以中國現在已經有了一流的高新技術,但是最終如何轉化為民用,應該選擇哪條路,這是非常重要的,要引起有關方面足夠的重視。
韓立岩則提醒說,一定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包括國防專利的保護工作。以前我們有了高科技成果總是重視國家評獎,評過獎就將獎杯束之高閣,而忽略了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技術成果,沒有很好的保護他們,這是非常大的損失。
㈣ 德國人對二戰是什麼態度
大概三年前吧,坐飛機從法蘭克福飛北京,鄰座是一個德國工程師,男,40多歲,文質彬彬,金邊眼鏡,梳背頭,典型的德國成功人士。他是去北京出差的。
飛行時間很長,我們就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聊到當時的熱門話題-希臘債務問題,他認為全都是希臘人的錯,希臘人懶,不上進,是德國一直在接濟他們。聽他的意思,希臘人懶,義大利人懶,法國人懶,合著全歐洲就他們德國人最勤快,歐洲的核心就是他們德國了。當時飛機正好飛到弗羅茨瓦夫(過去叫布雷斯勞,屬於東普魯士,二戰德國戰敗後劃給波蘭)上空,我就隨便問了一句,你們二戰戰敗丟掉的領土還打算收回來么,他說,我們才不在乎那點領土呢,要不然別的國家會對德國有戒心,我們要的是通過政治和經濟手段整合全歐洲,那樣整個歐洲就是我們的了,然後德國就可以領導歐洲對抗美國、俄羅斯、中國了。他應該是下意識說這話的,無所謂,我隨便問問,他隨便說說,氣氛很輕松。
話題扯遠了,現在開始說正事。我們的飛機很快就飛過了東歐各個小國,然後就進入俄羅斯的領空了,接下來的絕大部分時間飛機都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上空漫長的飛行,我們的下方是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斯摩棱斯克、奧廖爾、古比雪夫(現在叫薩馬拉)。第二天凌晨我們醒來後正在奧倫堡(烏拉爾山一帶)上空,當時的情形我記得很清楚,天剛蒙蒙亮,黎明深藍色的天空深沉的環繞著我們。這時候那個德國人很感慨的說了一句讓我至今都難忘的話:當年我們的前輩就像現在這樣,駕駛著轟炸機迎著黎明飛往俄國深處!「
我當時就打了一哆嗦,跟他說:你怎麼能這樣說?你們那是侵略!他把聲音壓低了:那是因為我們敗了,敗了他們(同盟國)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他還自豪當年德軍戰鬥力強悍,訓練有素、科技先進、他說俄國人根本不會打仗,我們1個人換他們10個人,是嚴寒幫助了他們什麼的。我當時想拿他開開涮,就跟他說,注意點,我們斜後方那幾個人(旅客)就是俄羅斯人,真的,昨晚上聽他們說俄語來著,你當時睡覺呢。這下輪到他哆嗦了,他縮著頭很猥瑣的往後看,還在那聽(那一幕我記得很清楚,太生動了當時),你騙我,他們明明是在說英語,你這個中國人太壞了。不就跟你開個玩笑么,別當真啊。我的上帝,你嚇死我了。你怕什麼,出了事有空警呢。是啊,而且這還是我們漢莎的航班,(聽他的意思,這要是俄航他準的挨揍了)。
後來我們就開始吃早餐,然後各干各的,偶爾談談中德文化異同,有什麼合作領域什麼的,臨下飛機時他給了我名片,麻煩我多宣傳一下他們的公司(做醫療器械的)。然後,故事就結束了。
再然後,我就取了行李,從首都機場直接打車回家了。
㈤ 2015年3月13日小拐的新聞事件
國內時事新聞
1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分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工作報告,提請代表審議。工作報告顯示,去年檢察機關查辦的省部級以上幹部犯罪達到了28名,創歷史最高紀錄。與以往報告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中清晰列舉了司法機關去年查辦的30多個大案、要案等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
自2012年廣葯集團將「王老吉」品牌從加多寶手裡收回之後,「王老吉」與「加多寶」之間拉開了連綿不斷的訴訟之戰。昨天上午,一起因涉及加多寶涼茶的6句廣告宣傳語而引發的糾紛在北京市高院開庭。去年底,市三中院一審認定加多寶構成虛假宣傳,需賠償王老吉經濟損失300萬元,加多寶不服提出上訴。加多寶集團董事長辦公室總監馮志敏表示,加多寶啟用自主商標「加多寶」生產紅罐涼茶後,其配方和生產工藝一直沒有改變,僅僅是改了名字。而廣葯集團和大健康公司的訴訟主張毫無事實依據,明顯屬於惡意訴訟。
昨日,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表示,兩會後,中央深改組將專門討論研究司法改革方案。最高法院將不折不扣地落實好中央部署的司法改革任務。周強稱,十八屆四中全會後,中央深改組會議討論通過了最高法設立巡迴法庭的方案。春節前,中央深改組還討論司法改革的方案。這幾天中央深改組又部署,兩會後,中央深改組將專門討論研究司法改革方案。「最高法院將按照中央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改革,再難也要把這項改革任務完成好。」
二、國外時事新聞
當地時間12日俄羅斯航天署官員表示,俄計劃與其他國家共同開發月球。當天俄航天署載人項目管理局副局長米京(Mitin)對外界透露稱,俄羅斯近期將著重關注月球開發計劃,「並打算與我們的夥伴國家共同研究相關問題,共同實施該計劃」。米京當天並沒有指出其所稱的「夥伴國家」是指哪些國家,也未就月球開發計劃透露更多內容。此外,俄羅斯航天署代表卜連科夫(Burenkov)當天透露,俄羅斯正在試驗最新型的「安加拉」重型運載火箭。他表示,該型火箭將在未來的宇航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