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贊美艾灸的句子
贊美艾灸的句子
1、艾草灸醫,健康大益。
2、家裡有艾灸,健康不憂愁。
3、艾灸,樂活昂然自得。
4、艾家人,艾健康。
5、幸福就「艾」特我。
6、「艾」身體, 「灸」健康。
7、天然草,養生寶。
8、簡單愛,大智慧。
9、艾灸,愛越久。
10、愛生活,艾健康。
11、一生相「艾」,健康同在。
12、用艾草,灸健康。
艾灸的經典語句
1.名醫孫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幹」。
2.《醫學入門》講「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3.《名醫別錄》載「艾葉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
4.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痾立除。
5.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雲:「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
艾灼第一。」
6.《孟子》「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
7.《皇帝內經》「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8.古語雲:「家有三年艾,醫生不用來。」
9.《針灸資生經》說:「若要安,丹田(關元)三里莫要干。
10.《小品方》雲:「夫針須師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晉隋時代陳延之)
11.《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稱為「長壽穴」。(唐代孫思邈)
② 臍灸怎麼自己進行
放薑片,隔薑片灸。切一元硬幣厚的鮮姜用牙簽扎些眼,放在肚臍上,再用艾灸就可以了。躺下自己就可以,怕不好弄可以用艾灸盒也可以的,隨身灸更適用的。
③ 臍灸的簡介
在肚臍上隔葯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藉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具有綠色自然、簡單易行、效果突出等諸多優點,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現代綠色養生方法。
④ 雲馨的臍灸都學習些什麼內容
臍灸、督灸、八髎灸、太極能量灸、葯泥的操作、艾塔的製作、臍灸面碗的手工製作等。
⑤ 關於艾灸的名言名句
艾灸三字歌
人之身,價無邊。若有疾,體難安。去病法,有多端。
用艾火,最簡便。取艾葉,日曝干。搓成球,名艾炷。
捻成條,叫艾卷。家常備,解急難。艾炷灸,著膚燃。
雖苦痛,力拔山。得膿壞,功效顯。頑痞症,方可痊。
艾條灸,甚舒坦。溫通經,熱驅寒。虛可補,實可瀉。
陷可拔,凸可按。閉可開,脫可斂。治百病,反掌間。
寒暑易,邪風傳。起病急,症狀險。速灸治,病不掀。
高熱危,灸大椎。怕風寒,風門關。痰咳喘,肺俞痊。
食不潔,易腹瀉。腸絞痛,苦不堪。急灸臍,肚中暖。
不間斷,便自干。膿瘡癤,腫熱痛。灸患處,自然平。
治肺癰,灸前胸。膿血去,肺氣通。心有疾,灸後背。
氣血開,諸症退。肝血淤,尋肝俞。黃疸消,肋痛除。
脾胃虛,食納減。免疫低,灸中脘。腎病重,灸腰眼。
浮腫退,周身暖。便不舒,灸天樞。溲淋漓,尋中極。
精不固,關元堵。帶不止,暖小腹。乳有痞,乳根取。
經不調,三陰交。嬰幼兒,苗初長。擅投葯,易受傷。
灸身柱,健神經。除百疾,保安康。治乙腦,百會烤。
火力足,療效好。結核病,甚煩心。對患處,日日薰。
乙肝病,頗難愈。灼肝俞,配三里。氣不足,氣海補。
血不旺,膈俞暢。肝氣上,太沖降。腎水寒,烤湧泉。
灸豐隆,痰飲行。崩漏惱,隱白好。休息痢,腸俞愈。
腸癰凶,闌俞攻。畏寒人,補命門。頭眩暈,百會薰。
拔氣陷,力千鈞。上星專,清鼻淵。迎香攻,嗅自通。
曲池穴,清血毒。諸般疹,一灸無。胸中悶,尋內關。
艾火近,立時安。命將休,關元灸。氣欲散,神闕斂。
諸般癌,最耗人。常著艾,正氣存。欲長壽,灸三里。
保健康,功無比。灸從久,莫間斷。此一言,值萬貫。
艾火香,上古傳。護萬民,登鶴年。
⑥ 臍灸治療的禁忌
什麼是臍灸療法和養生法
臍灸療法
臍療法,顧名思義,是通過將葯物製成適宜的貼服葯劑,使葯物發揮到全身或局部調理身體的臍貼療法,加上艾柱的灸療法經過熱力傳導。這是我國中醫內病外治領域的一種古老的治療方法。
臍灸養生法
臍灸養生法,是對古代帝王養生、臍療理論、艾灸理論和砭石療法的綜合傳承和發展。現代人藉助現代灸具,針對性的作用於相關養生穴位,藉助艾火的純陽熱力、砭灸石的紅外輻射,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養生調理的目的,具有綠色自然、安全易用、效果突出等諸多優點,是一種很常見的現代綠色養生方法。
臍灸的作用
臍灸是綠色養生的方法臍灸比較適合脾胃病、婦科病及體質和孕前的調理等,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溫補下元、通經活絡、調和氣血、行氣止痛等作用。
常用艾灸臍法與注意事項
艾炷直接灸
是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3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最好灸到全身發熱,因為灸到發熱上下一同下次在灸效果更明顯。
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秋冬季節寒涼有些人穿的少寒涼之氣容易進入人體導致人體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神闕隔姜灸
是把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
灸臍注意事項
一是臍部有損傷、炎症者及孕婦禁用;二是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三是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我們可以經常艾灸神闕,對於身體虛寒,腸胃功能弱的人來說效果非常好,還有神闕離石門比較遠,想要孩子也可以直接灸神闕就行了。
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人們都以吹空調、穿短袖短褲,吃冷飲,沖涼水來降溫,其實這只能起到體表的作用,反而還會讓體內寒氣越積越多,沒有任何好處。而夏季最合適最五行臍灸,冬病夏治說的就是這個理,不僅把體內的濕氣排出去,還能強身健體,修身養性。
⑦ 臍灸的發展歷史
臍灸養生法是對古代「帝王養生」、「臍療理論」、「艾灸理論」和「砭石療法」的現代傳承和發展,它藉助現代灸具,結合納米磁石的紅外線輻射,針對性的作用於相關養生穴位。「 臍灸養生法 」雖然只有一個灸盒、一對灸條、一披艾蓬,但卻能夠對人體有神奇的保健養生功效,形式雖然簡單,但一招一式無不體現了中國傳統養生法的精義,它綜合利用了中國傳統養生法中的「 臍療法」、「灸療法」、「穴位保健法」、「砭石法」等諸多綠色自然養生法,是這些傳統養生瑰寶新的傳承和發揚。它外在形式雖然簡單,內在理論卻博大精深,符合中國傳統哲學精神「大巧若拙」、「大繁若簡」的精神主旨。
⑧ 臍灸(懸灸)—今生緣灸療養生
臍灸(即培根療法):就是用中葯沫放在肚臍處熏灸的一種辦法.
⑨ 臍灸的灸臍為什麼能健康長壽
明·都穆的《都公談纂》記載有這樣一件趣聞:永樂年間,嘉興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討賊中,官府捕到強盜多人。令金感到驚奇的是:強盜的頭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歲「的壽星,此人看上去卻毫無老態,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於是擬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調查取證,結果無誤。金於是親審該盜首,「問其以致壽之故」。犯人說:少時居荊山今屬湖南時,聽一異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臍,令人多壽。於是自己長期操行此術,「遂知至此耳。」
類似的記載也見於其它古代醫書中。如宋代《針灸資生經》載:「有人年老,面顏如童子者,蓋每歲以鼠糞灸臍中一壯故也。」《清太醫院選方》中載有一名為「毓麟固本膏」的貼臍方,傳說慈禧太後曾以此膏攤貼來治療腸胃功能失調症。 有趣的是,有科學家用「黃金律」來測量人體,結果驚奇地發現:從肚臍到腳的長度,與肚臍到頭頂長度的比值,恰好等於0.618,就是說,肚臍正位於人體的「黃金分割點」上。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0.168在養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黃金分割點」應是調整人體功能的最佳作用點。實驗研究也證明:通過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於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一般來說,灸臍注意事項有三:第一,臍部有損傷、炎症者及孕婦禁用;第二,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第三,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第一法
艾炷直接灸。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 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第二法
神闕隔姜灸。把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
其他中醫熱點推薦:從道法術器看如何學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