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徽有哪些特色文化(列舉兩個)
安徽的特色文化有很多。但是比較出名的特別有安徽的黃梅戲。還有安徽的宣紙,這都代表安徽特色的文化。
『貳』 積極宣傳和推動安徽文化建設有什麼意義
積極宣傳和推動安徽文化建設當然是對你們。還會全國的人民都是有好處的,可以弘揚祖國文化。推動安徽經濟發展。希望採納。
『叄』 為什麼積極宣傳和推動安徽文化建設
因為要推動文化建設,才能夠推動一個地區真正的發展起來,才能夠推動一個地區有著發展力。
『肆』 積極推動安徽文化建設有何意義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當中能轉化物質力量,促進社會的發展。
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能促進科技的發展,推動當地生產力的發展。
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安徽文化的建設有利於增強安徽的世界影響力。
文化對人有著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推動文化發展有利於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和修養。
傳統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推動安徽文化的建設有利於繼承傳統文化。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安徽的文化建設有利於推動文化創新。
『伍』 18. 你對徽文化和安徽文化有什麼看法
很好,可是缺乏宣傳,很多地方宣傳好了都是中國第一,水鄉啊,山啊,哪裡能比得上安徽的?經濟不好,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吧,沒辦法,唉
『陸』 當今時代,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安徽傳統文化
加強安徽文化建設,使安徽文化很好地承擔起為安徽經濟、社會的支持與服務功能,這是一項非常急迫與艱巨的戰略性任務。傳承和發展安徽文化,可考慮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進行。
(一)進一步挖掘安徽傳統文化資源
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是建設安徽文化的基礎和依託。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組成部分的安徽文化,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演變,經過了歷代文化的選擇與組合,有著非常深厚的沉澱與累積。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的安徽文化史上,不但涌現了象老子、莊子、桓譚、朱熹、戴震這樣的大思想家,象管仲、曹操、包拯、朱元璋、李鴻章這樣的大政治家,象「三曹」、稽康、梅堯臣、張孝祥、方苞、吳敬梓這樣的大文學家,而且也涌現了象華佗、王藩、方以智、梅文鼎等為科學技術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著名人物,以及許多在經濟開發中作出卓越成績的歷史人物,也不乏在政治經濟領域進行改革和探索的傑出人物。他們的思想、理論、科技文化成果,構成了安徽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他們就象一座座豐饒的礦藏一樣,只有對之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篩選,才能繼承和發揚他。
(二)弘揚和發展安徽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不利因素
與整個中華傳統文化一樣,安徽文化對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同樣具有積極性與消極性兩方面的不同影響。如安徽文化傳統中的重教興學的風尚,安徽文化中的兼容並包的精神,安徽文化中開拓創新的精神,徽商的講求信義和道義的儒商精神,這些對促進安徽經濟的發展都有著明顯的積極作用,是值得我們在文化建設中大力弘揚和光大的。而安徽傳統文化中重人文輕科學、重功名輕經濟、重經驗輕理性以及道家文化中的消極出世思想等一些觀念和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安徽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我們要努力克服和消除的。
(三)借鑒吸收外來文化發展新文化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是每個文化體系得以發展的重要條件。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文化交流日益廣泛的當今世界,更需要不斷學習、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來充實發展自己,才能使自己獲得繁榮與進步。安徽文化有著借鑒、吸收外來文化並融會貫通加以發展的優良傳統,道家文化、朱子理學都是在借鑒吸收基礎上產生的,安徽文化的現代化,僅靠自身的積極因素是難以達到目標的,必須藉助於對外開放與交流,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並結合自己的實際加以創新、發展,建設新的安徽文化。
(四)努力構建安徽文化的時代精神
安徽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形成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三個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它們為安徽文化建設提供了極為充裕的條件和基礎。但由於三個區域文化各具特色和不同內涵,因而使得安徽文化內在的凝聚力和合力顯得不足,難以形成統一的安徽文化精神和安徽文化形象。文化是一種表面的現象,隱藏在文化背後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才是文化實質性的內涵。對於地處內陸而又包含三個區域文化的安徽來說,構建統一的當代安徽文化精神,是非常迫切與必需的。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安徽的決策者和領導者曾提出了以拼搏精神、進取精神、自強精神、團結精神、開放精神和奉獻精神為內涵的「黃山松」精神作為安徽的文化精神。以黃山松作為安徽文化精神的形象標志,可以使人們感受到這個文化精神的地域和歷史的鮮明與特色,也顯示了它的壯麗與豪邁,這對於樹立安徽的整體文化形象,增強安徽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動力,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五)充分發揮文化對經濟的激活功能,利用文化發展區域經濟
政治經濟的文化性與文化的經濟性,已成為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一種文化可以在多種層面上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和活力,文化激活經濟的功能日益為人們所重視。一個區域的競爭力如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區域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文化發展水平。現代區域經濟和現代區域文化的互相滲透,呈現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近年來,我國不少地方提出了「文化興省」、「文化興市」的口號。我省作為文化大省,完全可以利用自己豐富的、有特色的文化資源來激活帶動經濟發展,如各地可通過定期舉辦各種文化節、文化展來招商引資、吸引人才,如淮南的「中國豆腐文化節」、銅陵的「青銅文化節」就起到了很好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作用。另外,各地企業應有意識地將本地特色文化融入產品設計和企業文化建設中。如此則文化服務了經濟,且在服務經濟的同時提升了文化的知名度,發展了特色文化。
(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現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轉變
文化產業是第三產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產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要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安徽是文化資源大省,較大的文化影響力、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資源,是我省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省的優勢。但由於歷史、經濟等各方面的原因,安徽在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上還有明顯欠缺。很多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或因保護不力,或因宣傳不夠,或因開發利用不到位,遠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功能和效應,在全國的知名度還沒有真正打響,還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知名品牌。安徽文化的產業化發展還比較落後,離文化強省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建設文化強省」的文化發展戰略,為安徽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指明了方向,因此我們要依託傳統文化資源,挖掘、弘揚我省文化資源的精華,加快安徽地域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打造優秀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把我省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使我省文化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安徽文化為安徽經濟的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也使安徽文化在服務經濟的同時取得新的成就。
『柒』 請問安徽有那那些特色文化
一、戲曲
安徽戲劇表演藝術歷史悠久,品種較多,名家迭出。地方戲種現存30餘種,影響較大有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鳳陽花鼓、墜子戲、花鼓燈等。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主要流傳在安慶市一帶,與京劇、評劇、越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一個劇種。但形成一個完整的劇種,吸收了京劇、漢劇、昆劇、越劇、評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代表劇目:《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小辭店》等。
徽劇: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於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清乾隆年間,「三慶」、「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
廬劇,舊稱「倒七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清末以來,流行於安徽境內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它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鼓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曲調清新朴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群眾喜愛。代表劇目為《借羅衣》、《打蘆花》、《討學錢》、《休丁香》、《雪梅觀畫》、《花園扎槍》。
二、文學
徽文化:徽州文化,是歷史上的徽州(前稱新安郡)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包括新安理學、徽派朴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桐城文派:又稱: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慶府桐城縣人(今桐城市、樅陽縣和安慶市宜秀區等部分地區)故名。
桐城派文論體系和古文運動的形成,始於方苞,經劉大櫆、姚鼐而發展成為一個聲勢顯赫的文學流派,有1200餘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數以億字的資料——這些數字就是崛起於200餘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間創造出來的文化成果。「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間世人對桐城文章的贊譽。
三、美術
安徽歷史上有新安畫派、龍城畫派,版畫流派有蕪湖鐵畫、徽派版畫等。新安畫派畫派先驅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時期主要成員有方式玉、王尊素、吳山濤、王家珍、戴本孝、吳龍、吳田標、雪庄等,新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龍城畫派清初,在「揚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間,蕭縣涌現出一批「重傳統、重筆墨、重生活」的水墨寫意新人,他們頻頻相聚於龍城(蕭縣的古稱),揮灑於室,活躍於世,整個龍城書畫活動沸沸揚揚。
他們既繼承了祖輩的傳統技法,又沖破傳統的束縛,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墨寫實,技藝日高一日,一時人才濟濟、高手林立,出現了吳作梓、劉雲巢、張太平、王維翰、吳鳳昭、吳鳳祥(柳庵)、張昌、袁汝霖等有影響的書畫家數十人。他們藝術思想趨於一致,技法意境趨於相同,融合南疆北國,形成了新的畫風流派,影響較大,活動中心在縣治龍城,被稱為「龍城畫派」。
四、飲食
徽菜是中國漢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黃山地區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揚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發端於南宋年間徽州歙縣,徽州因處於氣候交接地帶,雨量較多、氣候適中,物產特別豐富。黃山植物就有1470多種。山珍野味,構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獨到之處。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腌鮮鱖魚」、「黃山燉鴿」等上千種。
『捌』 安徽在文化方面有什麼優勢
安徽的文化優勢非常明顯:首推的就是黃梅戲;其次,安徽衛視、報業集團、出版發行集團均在全國名列前茅。
『玖』 如何去宣傳徽文化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
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程大位珠演算法、徽派朴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書、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拾』 關於安徽的文化
吳頭楚尾
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於吳地長江的中下游,楚地長江的中上游,好像首尾互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