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董士宣傳

董士宣傳

發布時間:2021-06-14 00:52:29

① 明代董世昌簡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謚「文敏」。

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盪;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董其昌主張學古變古,但在書法神韻問題上的迷信觀念,卻比古人尤有過之」。

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2]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一生創作了極多的書畫作品,流傳至今的也很多,其存

董其昌畫作精品(19張)

世作品有《岩居圖》《秋興八景圖》《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誥命》《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其中已定論為真跡的收藏在故宮、上海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處。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作品最多,繪畫方面較著名的有:《高逸圖》軸,作於63歲,略仿倪、黃、筆墨麗秀是中晚年佳作;《關山雪霽圖》卷,作於81歲,是老年的用力之作,根據卷末自題,此卷是從關仝的《關山雪霽圖》原幅改寫而成。藏於故宮的著名書法作品有:《月賦》卷,作於47歲,取法唐晉,筆畫秀娟,是早年小楷書精心之作;《東方先生畫贊碑》,作於50歲,所作楷書,師法顏真卿,字體規整,行氣疏朗,是中年時期楷書代表性傑作;《三世浩命》卷,作於71歲,楷書、師法顏真卿,結體端正,法度嚴謹;《岳陽樓記》卷,作於54歲,大行書,師法顏真卿、李兆和(李北海,即李邕)。運筆中鋒直下,轉折流暢,反映了中年時期行書面貌。《路馬湖記》卷,代表晚年行書之作;《觀海市》,作於69歲,以「米家法」為其同年袁可立所書,十分秀逸飄灑,成為山東蓬萊閣上的傳世名品。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代表作有:山水畫《江干三樹圖》、《秋興八景》大畫冊(為董其昌一生之精心傑作,與此同樣還有一本大畫冊,已流往海外);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有一件書法作品《金沙帖》;天津博物館有一幅其晚年為同年袁可立所創作的《疏林遠岫圖》(2012年4月19日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欄目播出);南京博物院藏有書法作品《松江府制誥》;安徽省博物館收藏有16幅《董其昌紀游冊》,本為河南袁可立家藏品,吉林省博物館藏有一件著名山水畫《晝錦堂圖》卷。

② 董文的介紹

中國海洋大學講師,碩士生導師

③ 董憲的文學形象

在傳統演義小說《東漢演義》第四十三回中中有董憲兵敗被殺的片段:「吳漢等率兵再趕,追至朐山城下,分兵圍擊。萌等堅閉不出。困經半月之餘,城中糧盡,無計可奈。董憲曰:「食盡不可虛守,兼且漢兵驍勇,難與對敵,莫若夜開西門,走奔東海,再作區處。」眾將皆諾。至夜二更,憲令軍士飽食,上馬潛步,開門出未將半,有人報知吳漢,漢即分兵截擊。龐萌正望山坡前走,忽聽炮響一聲,馬武、王霸領軍當頭截祝萌往後走,吳漢、王常趕至。前攻後擊,左沖右突,龐萌拚命殺出,被馬武攔住約戰兩合,提起青銅刀,望龐萌腦後一砍,削為兩段。董憲乘勢沖出,吳漢趕上,大喝一聲,殺於馬下。「

④ 董大與高適 故事

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二首(其二)
高適
六翮飄颻私自憐,
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

關於董大,各家註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聖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遊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後兩句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朴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⑤ 董從瑞的故事簡介

董從瑞的故事簡介:

有一次戰役中,我軍進攻部隊遭到一股強烈的火力點襲擊,原來是一個橋頭碉堡,董存瑞和兩外兩名戰士奉命去炸掉這個碉堡,在途中,兩名戰友犧牲了,唯有董存瑞沖到了碉堡的橋下,但是橋面光滑,不能擺放炸葯包,情況萬分危急,於是董存瑞舉起炸葯包,頂住橋底,高喊「為了新中國,前進」,捨身炸掉了碉堡。

董存瑞,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6班班長,1948年在解放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的隆化戰斗中捨身炸碉堡,壯烈犧牲,年僅19歲。

董存瑞在他所在的六連擔任爆破手,從城東北向隆化中學外圍工事運動。國民黨軍的機槍嚴密封鎖著他們前進的道路,董存瑞帶領爆破組連續爆破了敵人4個炮樓、5個碉堡,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

(5)董士宣傳擴展閱讀:

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長眠著模範共產黨員、全國著名戰斗英雄董存瑞的英靈。在蒼松翠柏中,矗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碑上銘刻著朱德總司令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

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

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⑥ 董勝利的介紹

董勝利,男,漢族,中共黨員,1953年2月出生。1977年7月畢業於河南大學體育系,大學本科學歷,教育學學士學位。現任鄭州大學體育系副主任, 教授,碩士生導師,籃球國家級裁判。河南省優秀教師。

⑦ 董竹君的事跡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11月12日中國軍隊撤出上海,不久錦江飯店即在大世界畔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開張,掌櫃的就是董竹君。開始的時候格局真是很小,只有兩開間門面,不過是樓上有許多僅容一個桌面的小間。如果僅僅是一家普通的酒家開業,那在當時的上海也實在算不得什麼新鮮事。可是它的老闆娘董竹君卻是位傳奇性人物,其身世和畫家潘玉良及張伯駒夫人潘素相似,頗具才華,又善交際,和上海新聞界很熟,在未開張前已被廣為宣傳。
許多年過去了,錦江飯店已經隨著上海的發展淹沒在高級飯店的叢林中,但是董竹君和她的傳奇故事卻仍然在這個叢林中亮出一點秀色來,不為世俗所掩蓋。錦江飯店在今天或許已經歸於平淡,但是董竹君仍然是上海女性自立自強的一個典範。
三個條件的婚姻
董竹君1900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窮苦家庭。父親是拉黃包車的人力車夫,母親是給人家做粗活的娘姨。在她13歲那年,由於家境貧困,父親病重,萬般無奈,只能向長三堂子(妓院)老闆借了300元錢,條件是將董竹君抵押在妓院里兩年,但是賣唱不賣身,只陪客人清談。在當時的上海,這樣的人稱「小先生」或「清倌人」。小先生長大以後正式接客了,稱「大先生」。
長三堂子就是清朝的青樓,是指豪華精緻的妓院,又稱書寓。書寓里的姑娘稱女校書,又稱藝妓,懂得琴棋書畫。
長三堂子這種高等的妓院,姑娘未成年是不接客的。這不是老闆心善,他們的目的是要等姑娘賣唱紅了,接客時才能開出高價。這是老闆的經營之道。
由於心情抑鬱,幼小的董竹君從來不笑,就連照相的時候也滿面愁雲。客人們給她的綽號是「不笑的姑娘」。但是她有自己的長項。她天生麗質,嗓音又好,水牌總是寫得滿滿的。一張局票唱一曲,堂子收一塊銀元。第一天晚上就有30張,後來逐日增加,客人不斷,她成了青樓老闆的搖錢樹,經常要唱到嗓子嘶啞。
不過在那個煙花遍地、人心不古的年代,許多的客人只是慕名專門來看她。雖然不唱,但是每天上下樓不計其數,等客人走了,她也累得兩腿酸麻、精疲力竭。
堂子里的紅姑娘有專門的人伺候,為她們梳頭打扮。董竹君身邊也有一位姓孟的、頗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經常給董竹君講青樓女子的悲慘命運。她還告訴董竹君說,妓院不會放掉她這樣的紅姑娘,即使抵押到期,老闆也不會輕易放手的,他們會利用黑社會的勢力,讓你回不了家。多少姑娘都是被妓院榨幹了血淚,年老色衰,最後流落街頭。即使是從良,當有錢人家的小妾,也會因為出身青樓,在家庭里沒有地位。
這位姓孟的女子還經常告訴董竹君,要盡快找一個好人,在接客以前嫁出去。這些話都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裡。她不能接受這樣的命運,暗暗地等待機會,跳出火坑。於是她開始仔細地觀察那些來堂子里的人。
可是這個地方好人太少了。偶爾會有革命黨青年為避風頭到這里來聚會。他們高談闊論,使董竹君明白了不少道理,從內心佩服他們的救國志向。
1911年的辛亥革命徹底地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但袁世凱竊取大權,暗殺了新黨領袖宋教仁。大批革命黨人遭到鎮壓,被迫轉入地下,繼續籌劃討袁的二次革命。現在上海的福州路就是當年上海紅燈區的四馬路,是當時革命黨人經常出沒的地點之一。燈紅酒綠的妓院是他們舉行秘密活動最安全的地點。
當時的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時是這里的常客。他早年留學日本,後來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他以新軍軍官身份領兵起義,被推為革命軍總指揮,為實現中國內地的政治變革立下了赫赫戰功。
於是,傳說中才子佳人的故事在這里發生了。在這個嘈雜的花街柳巷,夏之時與少女歌妓董竹君相遇了,她的容貌和歌喉令夏之時怦然心動。面對著這個身材高大、英俊豪放的革命志士,董竹君也不禁情竇初開,心裡滿滿的都是愛的幻想。
不久,袁世凱以3萬大洋懸賞夏之時的人頭,他只能藏身於日本租界的旅館,董竹君冒著危險前去看他。在生命朝不保夕的時刻,夏之時十分渴望來自女人的關愛。1914年春末的一個深夜,董竹君終於不顧老鴇的阻攔和其他人的勸解,毅然丟棄了所有的珠寶首飾,從堂子里逃出,投入了夏之時火熱的懷抱。
有意思的是,在夏之時勸董竹君跟他一起離開這個煙花之地的時候,董竹君提出了三個條件。她說:「我不要這樣,我又不是一件東西!以後做了夫妻,哪天你一不高興就說『你是我花錢買的』,那我可受不了。你一個銅板都不能花,要是花錢買,我就不跟你結婚。如果你答應我幾件事,我會想辦法跳出火坑。」
她提出的三個條件是:
1.不做小老婆;
2.到了日本,要送她求學;
3.將來從日本讀書回來,組織一個好的家庭,夏管國家大事,她管家務。
夏之時沒有考慮就什麼都答應了。之後,他冒險留在上海。由於董竹君出身青樓,他們的結合遭到了許多革命黨人的反對,但夏之時態度堅決。兩周後,他們在松田洋行里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當時,夏之時27歲,董竹君只有15歲。董竹君化了妝梳了頭,還穿了一身潔白的紗裙,夏之時也穿了筆挺的西裝,打了領帶--從他們的服裝也能看出當時他們思想是比較新潮的。
獨木難支
結婚後沒幾天,董竹君就隨新婚的丈夫去了日本。在櫻花之國,他們興奮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到了自由的無限美好。董竹君與夏之時在這里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她終於實現了去學校讀書的願望,並有了幾位十分要好的日本同學。為盡快地適應日本的學習和生活,董竹君開始學習日文。1916年,他們的長女國瓊出世了,這給他們的小家庭帶來了新的歡樂。董竹君相夫教女,苦中有樂,生活得十分充實。夏之時那時正從事推翻袁世凱的工作,董竹君就利用這個機會讀書。董竹君真正的文化,還有後來她的很多開明的思想,應該說都源自在日本讀書的這六年。應該說,這六年是他們婚姻當中最美滿最甜蜜的六年。夏之時對妻子拋頭露面稍有看法,他為董竹君請了家教,由松田先生和林惠子小姐教她文化和家政。董竹君對丈夫這一舉動雖說不甚理解,但她愛丈夫,也就樂意地接受了下來。松田的授課,使董竹君學到了很多知識。她逐漸明白了應該怎樣做人,怎樣面對社會。因夏之時父親病危,董竹君不得不與丈夫一同回國。而此時的國內,到處是軍閥火拚的混亂局面。不久,董竹君又獨自帶著女兒經過五天的長途跋涉,由重慶回到了四川合江--夏之時的老家,從此捲入了舊式大家族的復雜生活。
由於董竹君低賤的青樓出身,夏之時的家人起初對她冷眼相待。幸虧她早有準備,預先購買了大批洋貨作為禮物,分送全家上下,籠絡人心,這才換來了一些笑臉。此後,董竹君憑著自己治家的才幹逐漸爭得了尊嚴與地位,夏家為此決定重辦婚禮,以確立她的合法地位。在一個精心挑選的日子,夏家張燈結綵、殺雞宰羊,董竹君帶著大女兒第二次拜堂,行了結婚大禮。
1919年,夏家遷居成都。這時的夏之時突然被解除軍權,意志的消沉使他逐漸由革命者轉變為一個守舊的鄉紳。這個辛亥革命的老將不僅對董竹君連生四個女兒非常生氣,還對董竹君熱心社會事業深感不滿。董竹君那個時候很能幹、很有見識,可以說比他更好一些,在社會上人們對董竹君的贊揚比對他多,夏之時下意識地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比自己能幹。董竹君容忍了這一切。一方面她希望丈夫能夠找回當年那種革命青年的朝氣,另一方面她也懷著一種深深的感激,畢竟是夏之時把她從火坑裡拉出來,給了她重生的機會的。
接著,夏之時開始以搓麻將和抽鴉片度日。後來,董竹君終於生下一個男孩,夏之時重男輕女,竟然不允許四個女兒讀書。一次,為了一點小事,他竟然掏出手槍來威脅董竹君,使董竹君傷心絕望至極。這樣的侮辱漸漸成了家常便飯,夏家的空氣也越來越令人窒息。1929年,為了改變生活現狀,董竹君毅然放棄了華貴和富裕,帶著四個女兒來到上海。這個離家出走的壯舉轟動了成都,成為當時各家報紙紛紛大炒的熱門新聞。
在上海的復興公園,相約而來的夏之時和董竹君進行了一次長談,最後協議暫時分居五年。當董竹君懷著沉重的心情踏上談判小屋的樓梯時,她想,假如五年之後雙方誰都沒有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那麼就跟他離婚。可走到一半的時候,她腿軟了:假如真離婚了自己怎麼辦?孩子怎麼辦?轉念又想,再不離婚的話,將來的生活就全完了,所以她又重新站起來。這樣反復坐下又重新站起來之後,董竹君下定了決心,談不好的話就和他離婚。就是在這次談話中,夏之時說了那句話:你要跟我夏之時離婚,你將來如果在上海灘站得住,能把這幾個女兒養活養大的話,不要說受教育了——我在手板里煎魚給你吃。
巾幗從來不易
仰面求人,不如低頭求土。離婚後的董竹君帶著四個孩子苦度歲月,生活的艱辛有時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為了撫養孩子,她整天出入於當鋪。夏之時仍不斷寫信勸說董竹君回來,甚至想出一些荒唐的謀害計劃。他甚至找到上海舊社會比較有名的人物:如范少傑、戴季陶,希望他們把董竹君裝在麻袋裡扔到河裡頭。但恰恰戴季陶、范少傑這些人都很尊重董竹君,把這些計謀原原本本講給董竹君聽了。他們都批評夏之時,說他是一個糊塗蛋。
夏之時孤寂地返回四川。不久,四川的報紙登出了「夏之時家中難都督,將軍街走出女娜拉」的報道,令夏之時大為光火。董竹君每天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遠遠傳來的女兒國瓊的大提琴聲給了她無限的慰藉。生活依然窘迫,但她也仍然樂觀。鄰居鄭德英帶董竹君去拜訪了朋友伍振聲,伍建議董竹君辦一個紗管廠。可是資金卻成問題,董竹君忽然想到小時候的朋友尤寶,決計跟他一起籌資辦廠。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群益紗管廠終於開工了。為了辦廠,董竹君讓孩子們去上寄宿學校,自己則沒日沒夜地苦幹。然而產品銷路並不好。戴季陶讓董竹君去找榮德生,但是沒有奏效。廠子只能勉強維持。正在這時,房東庄泉帶著一批華僑前來參觀,准備投資入股。一位叫陳清泉的菲律賓華僑見了董竹君,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他欽佩董竹君的人格魅力,決定幫助她。
震驚中外的「一·二八淞滬會戰」爆發,全國人民群情激憤。上海各界集會遊行,捐款捐物,支援十九路軍抗戰。
地處閘北的群益紗管廠被日機炸彈擊中,幾乎成了廢墟。為了籌集資金恢復工廠,陳清泉決定帶著董竹君去廈門老家籌資。卻沒想到因為發表抗日言論,董竹君差點被抓,幸而這場天災,最終被她躲了過去。一天,進步學生鄭浩手持一包宣傳材料來到董家,不巧被租界探子跟蹤。探子本來是想敲詐一筆錢就算了,卻想不到這位女子死都不肯給錢。在敲詐不成的情況下,惱羞成怒的探子將董竹君投入監獄。後來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她甚至搬出了自己前都督夫人的身份,才終於得以解脫。不過卻因為這樣,而使得本來就惱羞成怒的夏之時對她更加仇恨。
五年分居時間到了,董竹君與夏之時正式離婚。臨分手時,夏之時與孩子們見了面。看著四個女兒都長大成人,亭亭玉立,夏之時感慨萬分。此時,董竹君的父親偏偏又病倒了,在彌留之際,他口中喃喃低語地念叨著他的阿媛。冥冥之中的他好像知道阿媛要轉大運了。一年不到,董竹君連續失去了兩位最親的親人。她欲哭無淚,彷彿人生已經走到了盡頭。這時柳品興來了。他建議董竹君開家飯館,並送上了一位義士托他帶來的2000元錢。苦難到了極點,終於有了轉機,董竹君從此開始了她一生中最輝煌的創業。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劃,1935年3月,錦江川菜館正式開業了。開業這一天,鞭炮齊鳴,人聲鼎沸,就連當時上海灘上的頭面人物楊虎和杜月笙也前來棒場。這似乎預示著錦江川菜館日後的成功。
陳清泉來探望董竹君,他對「錦江」的成功贊嘆不已,真可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然而,要想在上海灘辦成一件事並不容易。每天,董竹君除了要應付飯店裡的各種事務,還必須面對當時上海灘的各種勢力。一天,黃金榮的干兒子小金榮帶了一幫地痞來飯店搗亂,並砸了店堂,引發了斗毆。面對這一局面,董竹君鎮定自若,本著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原則,親自造訪黃府,感動了黃金榮,一場風波就此平息。同時董竹君自己也親自下廚,曾三天三夜不下灶台。她又從四川老家請來和尚師傅掌勺,並以此為契機整頓店務,使「錦江」的面貌為之一新。
「錦江」開業後,她雖然與黑社會勢力在某些方面達成了妥協,但是她卻並不依附於黑社會等地方惡勢力。當時上海灘的很多頭面人物都對她傾慕有加,希望可以將她納入自己帳下或者家中,她卻始終不為所動,保持著自己的氣節和信念。應該說,她的這種堅持是與她年輕時在日本所受到的教育,以及她在日本和進步人士的接觸有很大的關系的。在後來的多年中,她同時與國民黨人、日本人等巧妙周旋,並且毫不猶豫地幫助革命黨人和愛國志士,以自己「一介女流」的身份做出了許多血性男兒才能夠做出的事情。另外,她也擅長把握時局。經過了前期在生活、事業上的失敗之後,她積累起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這些東西使她能夠准確地判斷市場的行情,同時可以在多方的利益糾紛中找到平衡點,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撲朔迷離,柳暗花明
「八·一三事變」爆發,日軍大舉進攻上海,郭沫若等人回國鼓動抗日。董竹君在日本時已聽過郭沫若的大名,對他十分欽佩,她包下了郭沫若的一日三餐,決心用實際行動支援抗戰。上海遭到日本人的轟炸,幾乎沒有一塊完整的地方。一天,一個漢奸帶著兩名日本特務來「錦江」吃飯,對「錦江」的菜餚贊不絕口。他們邀董竹君到日本軍部的虹口旅館開個「錦江」分店,這使董竹君非常犯難。答應吧,自己馬上就會背上漢奸的罪名,這是她所不願意的;不答應吧,日本人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的,難保他們不為難自己。
看來上海是待不下去了,考慮再三,董竹君決定一走了之。1940年底,她登上了前往菲律賓的海輪。董竹君打算在馬尼拉開「錦江」分店,便托上海的經理張進之物色到馬尼拉的人員,張進之卻趁機牟取私利。
這之前到那裡的兩個孩子國瓊、國秀的音樂演出獲得成功,董竹君十分高興。陳清泉來看望兩個孩子,沒想卻見到了董竹君。久別重逢,二人沉浸在深深的喜悅之中。陳清泉愛上董竹君而不能自拔,他讓好友桂華山勸妻子跟自己離婚,被桂華山所拒,不得已只好自己親自去說。
陳清泉的妻子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是菲律賓第二代華僑。為了捍衛自己神聖的婚姻,她徒步來到馬尼拉,向董竹君攤牌,並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董竹君在驚詫之餘,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她自責自己原本就不該來菲律賓。太平洋戰爭爆發,原來的一切打算都化為泡影,董竹君母女被困馬尼拉。遠在上海的張進之知道董竹君一時無法回來,就不惜犧牲錦江飯店的利益,為自己大肆斂財。
戰火中的馬尼拉郊區,董竹君帶著兩個女兒狂奔逃命。途中遭遇菲律賓憲兵,因被懷疑為日本人,差點慘遭殺害。留在上海的國瑛在她同學和戀人胡凱的影響下,傾向進步,積極從事革命工作,然而她對胡凱說自己的母親不屬於勞動人民而大為不滿。幾經輾轉,董竹君母女終於又逃回馬尼拉。為了躲避日本人的搜捕,母女三人被迫睡在屋頂上。陳清泉因不願與日本人合作,被抓進了監獄。董竹君急忙憑借當年在日本學到的日語前往監獄探望。董竹君的到來,令陳清泉倍感欣慰。他覺得來日無多,因此大膽地向董竹君敞開了心扉。情緣不到頭,寸心灰未休。面對此情此景,董竹君淚如雨下。
為了生存,董竹君帶國瓊、國秀在馬尼拉做起了小生意,以掙點差價,她們的生活倒也苦中有樂。考慮到張進之的唯利是圖,為了錦江飯店的生意,董竹君決定先行回國。
1945年1月,董竹君乘坐一艘日本紅十字船,歷經數十個日夜的漂泊輾轉,終於回到了上海。
戰亂的年代,對於董竹君是個莫大的考驗:一方面,要經營偌大的一個飯店;一方面,還要應付紛亂的時局,同時,她還是一個母親,又要教育自己的子女。值得慶幸的是,她的幾個子女都很爭氣,除了繼承董竹君的信仰和秉性之外,也各有自己的成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她的子女教育觀念感興趣了。
有一次,她讓只有12歲的女兒從上海乘火車去南京,送一筆錢接濟一位親戚。當孩子到達南京下關時,城門已經關緊,她不敢亂花錢,就在城門腳下睡了一晚。聽女兒回來告訴她這番經歷,董竹君既覺得心疼又感到高興。她對女兒的教育是費盡心機的,她常說孩子是潔白無瑕的,決不能讓「風箏」斷線,迷失了方向。女兒在外地讀書,她書信不斷,一次次教育她們:為人做事要有責任感,要光明正直;處理事情要有感情,同時還要有理智;對客觀事物應全面分析研究,不要主觀, 切忌任性……
如今,一代傳奇女子董竹君留下她心愛的「錦江」和世上所有她愛著的人,遠去了。然而,當我們細細地品讀完她傳奇而又豐富的世紀人生,再次步入錦江飯店時,只見川菜廳的門楣依然挺拔,當日的店徽--竹,仍是隨處可見;再次點上錦江烤鴨、銀絲干貝、棒棒雞、水煮牛肉等傳統的特色菜,那鮮亮、震撼的感覺再次愉悅著我們的味蕾。而此時,更為震撼的卻是我們的心靈。
竹君不僅為我們留下了無比倫比的錦江川菜,更為我們留下了濃郁醇厚的百味人生,那菜中的麻辣、甜、咸、酸,或許就是竹君留給我們對於人生的回味和思考吧?

⑧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董情素顏照

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於上海。中國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先後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1999屆本科班和華東師范大學2002屆碩士研究生班。上海戲劇學院MFA藝術碩士學位

閱讀全文

與董士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山東創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851
建材團購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36
上海生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58
活動比賽策劃方案 瀏覽:679
開一家外貿零售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140
最新幼兒園推廣普通話方案 瀏覽:56
農村旅遊開發策劃方案 瀏覽:812
山東中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35
藝術學校文藝匯演策劃方案 瀏覽:106
社區兒童室內趣味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18
電子商務系統規劃與設計簡答 瀏覽:482
社區文化周策劃方案 瀏覽:165
小學教師學科遠程培訓方案 瀏覽:249
潔凈工程售後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892
介於淘寶同學課程的推廣方案 瀏覽:918
電子商務法律定義 瀏覽:487
電子商務訓練平台 瀏覽:264
培訓中心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779
體育賽事商業贊助策劃方案 瀏覽:589
物業公司內刊策劃方案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