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常時刻 非典紀錄片在那裡看 非典歷程的9集電視紀錄片《非常時刻》在線觀看或者下載,關於非典的
看愛奇藝呀
2. 非典的感人故事 太感人了
2003年非典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有一個人的命運,曾經牽動過很多人的心,這個人就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的護士王晶。王晶護理了當時北京市第一批非典患者,可當患者紛紛康復出院的時候,王晶卻倒下了,被非典病毒奪去了生命。情況回憶
奶奶說的那事發生在2003年的4月,當時佟藝的媽媽王晶正在休假,回憶起那時的情景,奶奶至今仍然覺得歷歷在目。當時王晶只說單位正缺人手,拿了幾件換洗的衣服就走了,家裡人沒有料到這一去就再也沒有見到王晶的面。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名急診科的護士,王晶因為在工作中因感染非典而病倒了。當時誰也沒有想到王晶的病情會進展的這么快。在被隔離的病房裡,媽媽王晶還一直用手機給小佟藝發去簡訊:
4月29日 王晶給佟藝發來第一條簡訊:
窗外的花開了,今天陽光真好,我要快點好,回家把你找,你可不能跑。我肺活量小
接到簡訊的佟藝此時還在學校上課,她對媽媽的病情並不知情。7歲的佟藝天真地相信王晶對她說的,媽媽得了重感冒,暫時還不能回家。
在發出那個簡訊後不到一個星期,王晶的病情急劇惡化。下面這段畫面是記者在王晶去世前幾天拍攝到的。因為病情嚴重,王晶從住院後,30多天沒吃一口東西。
因為上了呼吸機,王晶想說的每句話都只能靠寫,這是醫生們在一起猜測著虛弱的王晶寫出來的字。
護士問她:西紅柿,是嗎?
西紅柿怎麼吃啊,
打成汁呀,
看來得打番茄醬。
行 行 我跟你說啊,
那就得把這個打成汁。
然後往裡打, 行嗎?
咱得先打汁, 行嗎?
明白了,
西紅柿, 是吧。
想吃西紅柿,
明白了, 啊。
就得等一等啊。
每次看到這一段畫面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會心酸。王晶在已經一個月滴水不進的情況下,手裡仍然在給佟藝發簡訊。我想,唯一的女兒可能就是這個母親在生死邊緣徘徊時最牽掛的人。
5月12日 19:45 王晶給佟藝發簡訊
我最親愛的寶寶,媽媽把你發來的信看了好幾遍,你們是我一生的依靠,我要為了你們好起來。平安回家和你們在一起,你要乖,好嗎?
了解王晶故事的人們在他病重期間,自動組織起來為她尋找治療用的血清,短短一個星期就有十幾名康復後的非典病癒者捐獻了血液,希望他們的抗體能夠幫助王晶挺過這一難關。然而人們的愛心和努力卻沒能喚回她時年僅僅32歲的生命。
5月13日 時間:11:47 王晶發出生命中最後一條簡訊
你穿紅內衣,為我保平安
3. 關於「非典」的動人故事有那些
護士長葉欣
抗擊非典 以生命書寫大醫精誠。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鄧練賢
廣東首位殉職醫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時40分,沖鋒在抗擊「非典」最前線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鄧練賢不幸逝世,終年53歲。這是廣東省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戰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
衛保周
洛陽花開非典戰 奮戰在非典防治一線的洛陽市直機關第二門診部51歲的副主任醫師衛保周,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臟病復發,於5月29日犧牲在她所熱愛的崗位上。 5月23日,衛保周主動請纓參加洛陽市駐鄉鎮衛生院防治非典醫療隊,勞累過度並帶病工作,一直戰斗到倒下的一刻。 衛保周曾說過的話:抗擊非典,我不能當逃兵。
王晶
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現年32歲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護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頑強抗爭了一個多月後,於5月27日下午與世長辭。 在這次抗擊非典的戰斗中,她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忠實履行著一名白衣天使應盡的職責。由於過度勞累和緊張的工作壓力,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在她病重期間,來自廣東、北京的著名專家多次對王晶進行了會診,雖然經過全力搶救,還是沒有能夠挽留住她年輕的生命。中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委員會決定授予王晶同志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王晶曾說過的話:我是一名護士,作為護士我就是要把病人護理好。
謝婉雯
愛心傳遍香江 因救治非典病人而染病殉職的首位香港女醫生謝婉雯,於5月13日逝世以來,一直為各界敬仰,並被視為香港的「南丁格爾」。其逝世喚起了港人在逆境中團結求生的精神。謝婉雯的生命永遠的凝固在年輕的35歲。 5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以最高規格儀式為無私救人、英勇抗炎而殉職的謝婉雯舉行葬禮,並稱頌她是「香港的女兒」。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發表聲明說:「謝婉雯醫生在幫助他人時表現出高度的專業精神和勇氣,我相信全港市民都不會忘記她無私的奉獻。」 謝婉雯曾說過的話:我要快點出院,回病房幫忙。
李曉紅
以生命之軀迎擊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年僅28歲的主治醫師李曉紅,猝然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她是第一個犧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線的軍隊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名身著「橄欖綠」的白衣天使,為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軀迎擊肆虐的非典,給世間留下一曲悲壯的生命絕唱。 中央組織部追授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武警北京總隊為她追記一等功,並批准她為革命烈士。 李曉紅曾說過的話:現在治療上是否找到新的辦法,如需要試驗,就拿我做試驗吧。
梁世奎
用生命銘刻的豐碑 山西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梁世奎,與那些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職的醫務人員一樣,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後時光留在了他一生摯愛的手術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後搶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復,即將健康出院。 4月29日,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向梁世奎同志學習的決定。一個抗擊「非典」、實踐「三個代表」、學習時代勇士的熱潮,在三晉大地開展起來。 梁世奎曾說過的話:我是黨培養的,關鍵時候我要為黨分憂為民解愁。
劉永和
用生命譜寫忠誠 在舉國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擊非典時,山東省膠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劉永和卻離開了他曾經奮斗過的戰線。 5月8日下午4時,本來是劉永和與同事們交班的時間。雖然已經緊張工作了近10個小時,多病的身體早已發出抗議,但是看著較往日增多的待檢車輛和人員,劉永和實在放心不下。為了加快檢疫速度,防止車輛阻塞,他毅然決定放棄按時換班,繼續奮戰在檢疫點上。 正當劉永和站在路邊對箱式貨車進行例常登記的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車禍讓年僅39歲的鮮活生命就這樣在剎那間隕落。 這是全國公安系統第一個犧牲在抗非一線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劉永和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稱號。 劉永和曾說過的話:抗擊『非典』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是我們人民警察的責任,我一定要到第一線去。
額爾敦陶格陶
草原上不落的太陽 額爾敦陶格陶是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長,旗牧區防控非典工作組組長。自今年4月22日內蒙出現第一例輸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來,他就開始夜以繼日實施布控方案,帶領衛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單位的領導,深入牧區,將1.2萬份蒙文宣傳資料發放到牧戶,部署春季生產及「圍封轉移」工作。終因過度勞累,腦溢血突發,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線。 年僅51歲的額爾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國抗擊非典戰役中因公殉職的第一位副處級黨政幹部。 額爾敦陶格陶曾說過的話:人這一輩子光陰不多。要抓緊每一天、辦好每件事。
范信德
人民健康好衛士 在對抗非典型肺炎疾患的戰斗中,醫療戰線的英雄前仆後繼地用汗水和生命築起了一道血肉堤防。這當中,運送危重非典病人而不幸染病去世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司機范信德,就是其中的一位。這是一位普通的司機,平實的廣東漢子,他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錚錚誓言。 范信德曾說過的話:讓我去送病人。?張積慧:護士長的「前線」日記 4月15日,《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土長張積慧的《護士長日記》後,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張積慧也因此榮獲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成為全省青年的楷模。 2003年2月15日張積慧走進了抗非第一線。在與她的戰友們朝夕相處,並肩作戰的同時,不僅盡心盡職完成本職工作,還在短暫的休息時間里用她的真情,以最平實的語言記錄下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臨時病區的醫務人員走過的心路歷程。 透過她真實的記錄,我們看到,在對抗非典型肺炎的斗爭中,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這個團結一致、樂於奉獻的集體。而張積慧細膩的觀察,我們更看到,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中,廣東省全體醫務人員忘我的犧牲精神和勇敢探索的崇高品質。 歷史不會忘記,2003年春天,勇敢、無私的醫務工作者們! 張積慧曾說過的話:在這些日子裡,所看、所聽、所感,每每使我震撼。
姜素椿
願把夕陽化烈火 北京三O二醫院姜素椿教授為抗擊「非典」譜寫了一首動人樂章。這位古稀專家的英雄壯舉感動了中央領導同志,他在搶救「非典」患者時不幸感染,又以無私無畏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大膽試驗,注射「非典」患者康復後的血清,患病僅23天就康復了。胡錦濤總書記對他的高尚醫德、醫術和救死扶傷精神給予高度評價。 姜素椿這種以生命挑戰SARS的行動給戰斗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以極大的鼓舞,並在這場抗擊「非典」的特殊戰斗中作出大貢獻。 姜素椿曾說過的話:我年齡大了,能夠趕上這次抗擊非典的斗爭,為降伏疫魔做點貢獻,是我的幸運。
鍾南山
抗非最前沿的科學家 今年66歲的鍾南山,有著中國知識分子的智慧與剛毅。說到他,廣東幾乎無人不曉。 出身醫學世家的鍾南山是廣東醫療衛生界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病的診治方面獨樹一幟。 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把鍾南山推到了一場大戰的最前線。「醫德的內涵是什麼?我以為主要體現於『想方設法為病人看好病』。」鍾南山如此平和地詮釋他的職業。 出身醫學世家的鍾南山,是位屢創醫學奇跡的呼吸病專家。作為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和同事們一道沖在救治「非典」病人的最前線。 歷史也不會忘記為防治「非典」無私無畏、勇於奉獻的白衣戰士,不會忘記鍾南山——這位中國醫療界的傑出代表,站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學家。
4. 抗擊非典的感人事跡
百名軍醫宣誓:戰非典我先上
昨日下午,解放軍第47醫院的百名醫護人員庄嚴宣誓:「抗擊非典,我們萬眾一心,首戰用我,用我必勝……」據悉,該醫院在被上級指定為成都戰區防治非典的定點醫院後,重新建立健全了搶救治療、專家指導、防疫、應急機動、葯品保障和生活保障等6個小組,並改建了傳染科大樓,修建了隔離室,為防治非典做好了一切准備。
花甲護士熬夜設計防護衣
前不久,一道緊急指令到達四川省醫院護理部:「為了保護醫務人員,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防護服!」合格的防護服關系著參加診治非典病人的醫護人員的安危,作為四川省護理學會理事長、省內護理專業的學術帶頭人,省醫院63歲的護理部主任徐翠霞主動請纓。曾經數次為醫院醫護人員設計服裝的徐翠霞上網查詢了大量有關防護服的資料,又經過多次修改,熬了一夜後在清晨5時許拿出定稿。顧不上休息,徐翠霞立即將設計圖送到醫院制衣廠。上午9時許,第一件四川造防護服出籠了。目前四川省醫院自製的防護服已經向交警、成都市傳染病醫院和成都市兒童醫院供應了100多件。
別讓一線勇士流汗又流淚
列車上,她的勇敢善良得到全體乘客的敬愛,可回到家後,她和家人卻被周圍人歧視,避而遠之。昨日,成鐵客運分公司成京三組的列車長李小紅真誠表示,希望社會多一些關心和理解。
5月3日,從北京開往成都的7次列車在行至保定-石家莊間時,14號車廂的乘務員發現該車廂內一名旅客不斷咳嗽、呼吸急促。列車長李小紅與隨車醫生馬上趕到,經過兩次體溫測試後,初步診斷該乘客為非典疑似病人,他們迅速對其採取隔離措施,同時通知相關部門,在石家莊車站將疑似病人交站處理。當時所有的乘客都驚慌失措,李小紅又馬上對這些旅客進行了耐心的開導,做好旅客的登記工作,一路細心照顧旅客,在列車到達成都後,所有的旅客都向他們報以了熱烈的掌聲。但是回到家後,李小紅的女兒就委屈的告訴她:「媽媽,你知道嗎,班上的同學因為你是值乘北京的列車長都不和我玩。」丈夫也說,女兒身體稍有不適,學校就會讓女兒停課回家,自己在單位也被視為非典病人而被處處提防,周圍的鄰里更是關門閉戶。李小紅表示,他們接觸疑似病人都有全套防護措施,下班回家前也要測體溫和嚴格消毒,鄰居們的另眼相看讓她和家人深感委屈。
據成鐵客運分公司的有關負責人介紹,這種情況對李小紅及許多來往疫區的列車工作人員來說已成家常便飯,但是在李小紅的帶領下,成京三組的乘務員100%出勤,堅持戰斗在抗非典的前線。該負責人和李小紅希望社會大眾能給列車上的這些乘務員多一些關心,多一些理解
5. 2003年5月17日至23日的全國科技活動周以「依靠科學,戰勝非典」為主題,全方位開展防治「非典」科普宣傳
A、家庭消復毒時,消毒液不是越制濃越好,如醫用酒精選用70%的酒精,所以錯誤.
B、碘鹽中的添加劑碘酸鉀受熱易分解,烹飪時用「加碘食鹽」碘會損失掉,所以錯誤.
C、經常保持室內清潔衛生和通風,能減少室內非典病毒的量,所以正確.
D、葯物服用多了對身體有害,必須控制吃葯,所以錯誤.
故選C.
6. 寫一句抗擊非典宣傳活動擬一則廣告至少用上2個成語
眾志成城,抗擊非典.同心協力,共創未來.
7. 有什麼關於非典的紀錄片
真實記錄北京抗擊非典歷程的9集電視紀錄片《非常時刻》
8. 非典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非典中的感人故事
鄧練賢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2003年2月1日,他連續工作15個小時,因搶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榮殉職,終年53歲。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間,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心中想的還是別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治療無效,梁世奎同志光榮殉職,終年57歲。
陳洪光1987年從廣東醫學院畢業到廣州市胸科醫院工作,親手組建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擔任主任。在一線搶救病人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親自為 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機,經常會被病人噴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臉。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雖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 過重於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職,年僅39歲。
李曉紅:以生命之軀迎擊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年僅28歲的主治醫師李曉紅,猝然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她是第一個犧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線的軍隊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名身著「橄欖綠」的白衣天使,為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軀迎擊肆虐的非典,給世間留下一曲悲壯的生命絕唱。
中央組織部追授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武警北京總隊為她追記一等功,並批准她為革命烈士。
李曉紅曾說過的話:現在治療上是否找到新的辦法,如需要試驗,就拿我做試驗吧。
梁世奎:用生命銘刻的豐碑
山西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梁世奎,與那些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職的醫務人員一樣,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後時光留在了他一生摯愛的手術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後搶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復,即將健康出院。
4月29日,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向梁世奎同志學習的決定。一個抗擊「非典」、實踐「三個代表」、學習時代勇士的熱潮,在三晉大地開展起來。
梁世奎曾說過的話:我是黨培養的,關鍵時候我要為黨分憂為民解愁
劉永和:用生命譜寫忠誠
在舉國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擊非典時,山東省膠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劉永和卻離開了他曾經奮斗過的戰線。
5月8日下午4時,本來是劉永和與同事們交班的時間。雖然已經緊張工作了近10個小時,多病的身體早已發出抗議,但是看著較往日增多的待檢車輛和人員,劉永和實在放心不下。為了加快檢疫速度,防止車輛阻塞,他毅然決定放棄按時換班,繼續奮戰在檢疫點上。
正當劉永和站在路邊對箱式貨車進行例常登記的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車禍讓年僅39歲的鮮活生命就這樣在剎那間隕落。
這是全國公安系統第一個犧牲在抗非一線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劉永和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稱號。
劉永和曾說過的話:抗擊『非典』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是我們人民警察的責任,我一定要到第一線去。
額爾敦陶格陶:草原上不落的太陽
額爾敦陶格陶是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長,旗牧區防控非典工作組組長。自今年4月22日內蒙出現第一例輸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來,他就開始夜以繼日實施布控方案,帶領衛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單位的領導,深入牧區,將1.2萬份蒙文宣傳資料發放到牧戶,部署春季生產及「圍封轉移」工作。終因過度勞累,腦溢血突發,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線。
年僅51歲的額爾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國抗擊非典戰役中因公殉職的第一位副處級黨政幹部。
額爾敦陶格陶曾說過的話:人這一輩子光陰不多。要抓緊每一天、辦好每件事。
9. 求非典的紀錄片!!!!!!!!
地球脈動
可可西里美麗的傳說
深深地海洋
都很好很震撼人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