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江豚的傳奇故事
編者按
2011年夏天,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的主題為「尋找江豚最後的避難所」的濕地使者行動啟動。暑期濕地使者在湖南、湖北、江蘇、安徽、上海等江豚出沒或者歷史分布地區開展社區調研工作,用他們的努力為江豚保護收集基線數據,並用鏡頭記錄社區和江豚的故事,收集社區對江豚的祝福。
本報特約部分濕地使者隊伍和濕地自願者對此次活動中的所看、所聽,活動結束後的所感、所思進行整理,集結刊登,希望能以此推動更廣泛的公眾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共同為江豚,當然包括其他更多瀕危的、將要瀕危的動物搭建最後的避難所。
(一)
唐大歷五年,公元770年的冬天,是一個暖冬。中原地區的許多地方,整個冬天都沒有下雪。這個時候的湘江,本應是枯水期,卻也會經常出現大水,阻斷航運。一些載客小舟,不得不停靠江邊,等待大水退去。
在這些小船中,有一艘與其他的不太一樣,它是由耒陽的聶縣令雇來接待客人的。船上的客人是一位將近六旬的老者,清瘦,疲憊。臉上滿是歲月風霜的痕跡,不難看出背後顛沛流離的生活。雖然如此,但風骨猶存。來人得知他已經多日沒有進食了,於是買來大塊的牛肉和上好的白酒。老者也並不客氣,掙紮起身,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江面上再次飄起了霏霏細雨,冷風吹來,白額雁低低的掠過,老者觸景生情,心中不禁感懷萬千。
雨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大水依然沒有退去,江面上異常安靜。泊在岸邊的小船里的人還沒有醒,岸上村莊里傳來雞鳴。突然,江面的平靜被打破了,嘩啦嘩啦的水聲吵醒了船上的人們。大家起身看向船艙外,幾十頭江豚在小船附近此起彼伏,或躍出水面,或長潛江底。所有人都起床了,惟獨那位風骨老者,再也沒有醒來。在靜水流深的湘江邊,走完他「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一生,時年五十九歲。
不幾日,大水退去,江豚與漁舟客船相伴,如往常一樣往來於湘江與洞庭。
(二)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的一天,洞庭湖邊來了一個叫CharlesM.Hoy的美國少年。霍伊是跟著傳教士父親來到岳陽的,只有17歲。
因為看到洞庭湖裡的水鳥很多,他准備去湖裡打野鴨。上了小船後,就朝城陵磯附近劃去。
湖風拂面,清新宜人。古老的中國,對於這個異域少年充滿誘惑,一切都是新鮮的。就在准備瞄準野鴨的時候,小船前方的湖面泛起大片水花,一群「大魚」翻滾而過。霍伊轉而瞄向了「大魚」,等把射中的「大魚」拖上小船,他吃了一驚:整個身體足有兩米多長,灰藍色的脊背,乳白的腹部,頭頂上有呼吸孔,嘴巴狹長而突出。
「他的父母親為這個奇怪的獵物拍了照片,由於太大,便鋸下了它的頭和頸製成標本,並將標本運回美國,送到華盛頓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哺乳動物學家米勒看到霍伊采自中國的這個標本,如獲至寶,立即著手進行研究。他從完整的頭骨標本上鑒別出,這是一種還沒有人報道過的新物種,是一種珍稀的淡水豚類。1918年,他在史密思研究系列文集發表了自己的研究論文《來自中國的一個淡水豚新種》。霍伊採集的這個標本,成為了白豚的模式標本,洞庭湖也被記錄為模式產地。」(引自《白暨豚:水中傳說》羅曉)。白暨豚這個名字,也是來自於霍伊對岳陽地區方言發音的記載。
這一年,人類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2500萬年前由太平洋遷徙至長江的白暨豚,還沒有受到太多打擾。
(三)
公元2011年,中元節,天氣悶熱,沒有風,天色擦黑,晚霞還沒有退盡,一群人行色匆忙,聚集到了武漢珞瑜路上的「水神客舍」,他們為了同一件事而來。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去了水生生物研究所。一行人帶著朝聖的心情,默默地圍著水池,池子里是人工飼喂的6頭江豚。大家大氣不敢出,生怕影響了池中生物,它們在野生環境中已經難得一見。豚館的背後是一間陳列室,放著眾多的江豚骨架與器官標本。
看完人工喂養的江豚,大家直奔岳陽,在當年霍伊捕獲白暨豚標本的地方一路行船,尋找野生的江豚,一個多小時的水上行程,僅有幾個人看了驚鴻一瞥。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穿梭如織、龐然碩大的運沙船。從碼頭上岸後直接上車,接著奔向長沙。等夜色完全籠罩,車開進了燈紅酒綠,娛樂至上的市區。
又是一夜過去,天亮後湘江邊渾然氣派的杜甫江閣上,更多的人聚集過來,對著鏡頭與話筒說:留住江豚的微笑。
當年湘江邊的風骨老者,應該不知有此江閣。江閣下,釣竿成排,江豚已不知所蹤。
鏈接――
江豚,又叫作江豬、烏忌、露脊鼠海豚,是鼠海豚科的一個物種。該物種與其他海豚的最大區別的特徵是它沒有背鰭。江豚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江豚主要食物是魚,但亦會進食蝦及魷魚。由於各地有關江豚記錄的數據太少,在世界保育聯盟的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數據缺乏」。在江豚的主要分布地長江,由於流域性污染嚴重,江豚數量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
『貳』 cctv3看到一個關於保護長江江豚公益廣告,大概是講一個江豚叫笑笑的故事。請高人告知視頻的網址。
不知是不是這一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sWfkRgeh3Y
『叄』 求「保護江豚」海報字體
我已經加你了,也把字體的圖片給你了,請查收哦!(望採納)O(∩_∩)O~~
『肆』 看到一個關於保護長江江豚公益廣告,大概是講一個江豚叫笑笑的故事.請高人告知視頻的網址.
http://www.iqiyi.com/ad/20130712/3b8c415f90d53c29.html
這個就是
『伍』 長江江豚的生存現狀如何
據報道,截至目前長江江豚現在僅剩1000頭左右,瀕危程度比大熊貓嚴重。
此外長江流經區域人口密集,經濟高度發達。密集的人口,對長江江豚生活的環境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已經不足以支撐一個龐大的江豚種群。這是長江江豚數量近幾十年來持續下降的重要原因。
由於長江作為航道,大量船舶穿行其中,大型船舶產生的噪音,對靠聲吶系統捕食、交流的江豚會產生不利影響,還有各種污染,工業、農業污水排放,都是導致長江生態多樣性破壞的原因,長江江豚也不能「獨善其身」。
希望長江江豚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
『陸』 江豚寶寶長江戲水萌萌噠,江豚寶寶為何被稱為微笑天使
江豚寶寶在長江戲水,因為翹起的天然嘴角看起來如同微笑,所以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微笑天使。江豚是我們國家的保護動物,也被稱為水中精靈。
目前的長江治理行動已經卓有成效。從前段時間能新聞,我們就可以看出——長江流域重現了江豚的行動痕跡,這些被人類稱為微笑天使的水中生物的出現也象徵著人們治理環境有所成效,隨著全球環境不斷變暖,陸地姑且不談,海洋與淡水中的水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只是保護江豚,還有很多其他的水中生物需要我們去保護。不只是保護微笑天使與長江明珠,我們希望各種生物共同發展,和諧共存。
『柒』 江豚保護公益啟動,此次的公益都組織了什麼活動
金科公益針對此次的江豚保護行動組織了很多相關活動,比如組織了長江江豚繪畫作品比賽,帶孩子們一起去參觀考察江豚生活地,深入了解這些微笑天使們的可愛,號召人們一起保護這些珍稀動物;帶領社會力量資助研究所所長不斷提高研究能力,著力改善長江生態文明,從根本上解決日益變壞的生態問題;邀請社會家庭去江豚保護區實地勘察,放生魚苗,喚起人們對環保的責任意識等等。以美好守護江豚的微笑,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還帶著對保護地球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期望。同樣的公益行動,我相信江豚保護也會讓人們更注重自身周圍的環境與生態,在不斷改善水環境,解決水污染,讓綠水青山再次重現。這些或是以家庭或事以個人為單位的宣傳,更有針對性的讓人們體驗綠色世界,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正能量。
『捌』 求江豚的詳細資料
長江江豚俗稱「江豬」,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體長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長的可達1.9米,貌似海豚。壽命約20 年。
通常棲於鹹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單獨活動,有時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過87頭在一起的記錄。長江江豚性情活潑,常在水中上游下竄,食物包括青鱗魚、玉筋魚、鰻魚、鱸魚、鱭魚、大銀魚等魚類和蝦、烏賊等。分布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幹流為主。
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物種;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瀕危物種。 2017年4月起,開展南京長江江豚的科學考察,此次考察研究將持續兩年。5月9日,長江江豚升級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8)江豚宣傳片擴展閱讀
長江江豚的繁殖情況:
長江江豚10月生產,每胎產1仔。雌豚有明顯的保護、幫助幼仔的行為,表現為馱帶、攜帶等方式,非常有趣。馱帶時,幼仔的頭部、頸部和腹部都緊貼著雌豚斜趴在背部,呼吸時幼仔和雌豚相繼露出水面。
幼仔長大一些後,雌豚就常用鰭肢或尾葉托著幼仔的下頜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游動,呼吸時也相繼露出水面。攜帶的方式更為常見,雌豚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約5-10米遠,但身體並不接觸,也是前後相繼露出水面。
授乳時,雌豚和幼仔常出沒在水較淺、較緩的區域,雌豚身體稍微側向一邊,將一側的鰭肢露出,幼仔則緊貼雌獸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時間大約為5-10鍾。有時雄豚也參與撫養幼仔,讓幼仔游在雄豚與雌豚之間,但一般更靠近雌豚,「一家子」在水中同時沉浮,幾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江豚雌豚的母性極強,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豚往往不忍丟棄,因此常常也同時被捕。
『玖』 說yyf是江豚的是那部視頻
不知是不是這一個:://.tudou./programs/view/HsWfkRgeh3Y
yyf,江豚\視頻
不知是不是這一個:://.tudou./programs/view/HsWfkRgeh3Y
『拾』 江豚有什麼營養價值
江豚現在是瀕危物種,不要想著有什麼營養價值,這是犯法的!
2017年底,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了「2017年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表明,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大幅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但其極度瀕危的狀況沒有改變、依然嚴峻。
據估算,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其中,幹流約為445頭,種群趨於向受人為擾動較少的江段集中,過半數水域種群持續下降或沒有發現,種群分布呈碎片化特徵。
長江江豚在洞庭湖約為110頭,鄱陽湖約為457頭。「兩湖」中豐水期江豚分布較為廣泛,枯水期主要分布在河槽和大型沙坑中。
(10)江豚宣傳片擴展閱讀:
衡量長江江豚保護工作的成效,不僅要看數量,還要看種群分布結構和變化趨勢。」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說,2006年考察時估算長江幹流的長江江豚數量是1225頭,到2012年降到505頭,種群年下降速率約為13.7%。
到2017年,種群數量大概是445頭,5年內從505頭降為445頭,快速下降的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跟長江幹流相比,「兩湖」的情況稍顯樂觀,種群數量沒有降低,而且是有所增加。2012年,鄱陽湖長江江豚數量是450頭,洞庭湖約為90頭。
盡管如此,種群數量仍在下降,說明長江江豚極度瀕危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緩解,特別是在長江幹流。「人類活動的干擾依然是威脅長江江豚生存狀況的主要因素。」
於康震介紹,像水域污染、工程建設、航運發展、過度捕撈,還有非法采砂等人類活動,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傷害長江江豚,包括壓縮江豚的棲息地、干擾江豚的通信交流等,導致棲息地質量下降、種群分布碎片化嚴重。今年上半年,已發現了十幾頭長江江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