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工業企業如何進行宣傳教育
1. 利用單位宣傳欄、公告欄、微信群、單位網站等開展多種形式新型冠狀版病毒感染肺炎和權呼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宣教,使管理人員和一線職工充分了解健康知識,掌握防護要點,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早控制。② 急需禁毒教育宣傳圖片
http://image..com/i?kw=&sc=img&cl=2&tn=image&ct=201326592&rn=&lm=-1&ie=&rs2=&myselectvalue=&f=&pv=&z=0&from=&word=%BD%FB%B6%BE
禁毒教育資料
毒品是全球性的災難,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目前,世界范圍內日益嚴重的毒品潮,不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敗壞社會風氣,而且.直接導致和誘發各種犯罪,威脅著全球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遏制、減少直至最終消除毒品犯罪,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打擊毒品犯罪成為各國司法機關所共同面臨的一項嚴峻任務。而我們在戒毒工作中發現,很多吸毒者都是因為對毒品缺乏了解而被誘騙吸毒,有的為了「治病」而濫用毒品,結果成癮而不能自拔!為了教育廣大青少年,以達到識毒、戒毒、禁毒的目的,我們戒毒中心制定了這個《禁毒宣教》手冊,旨在加強對禁毒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識,也希望能對控制吸毒這一惡習的蔓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毒品概述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務院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麻醉品和精神葯品,它具有以卜的共同特徵:(1)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強制性地使吸食者連續使用該葯,並且不擇手段地去獲得它:(2)連續使用有加大劑量的趨勢:(3)對該葯產生精神依賴及軀體依賴性,斷葯後產少戒斷症狀(即斷葯後會出現「脫癮」症狀):(4)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會產生危害性結果。
二、易染人群和環境
從理論上講,任何人在一定環境中和條件下均有可能成為吸毒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見有些人更易染上毒癮,被認為是易染吸毒人群。而另一些人,盡管各種條件相同,而吸毒的可能性小,被認為是不染吸毒人群。當然,所以易染人群是相對的,還必須在一定的環境和毒品存在的情況下易感性強。常見的易染人群有以下幾種
(一)從小有人格行為不良者
人格不良者有如下表現:不遵守社會習俗,缺乏自尊心、抑鬱體驗,易受到外部環境的控制,經不起挫折,社會效益差,缺乏耐心和學習慾望;與家庭關系疏遠,精神痛苦,無視規章制度,尋求感覺刺激;早年就有飲酒、吸煙習慣,逃學和撒謊,尋求獨立和自由,對成績和目標缺乏興趣,對社會持批評態度,有越軌行為,與同伴的關系較父母更為密切。行為問題為夥伴強化。
(二)青少年
青少年涉世不深,缺乏辨別是非能力較易受騙上當,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良、人生觀腐朽、虛榮心強、愛講排場、情緒不穩定、頑固易怒、逞強好勝等而又對吸毒的危害性缺乏認識的青少年更易為誘因所驅使而進入吸毒的行業。
(三)個體戶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有些個體戶富了,他們有的是錢,吃、喝、玩都有了,只缺少些刺激,另外他們雖然有錢,但是也存在很多煩惱和苦悶,為了追求刺激,消除煩惱,他們走向毒淵。有些個體戶的親人長期處在吸毒的環境中,受到不良的感染也會參與吸毒。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販毒分子為了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而追尋這些「闊老」,使用種種技倆,誘騙這些「錢老闆」吸毒,這也是個體戶吸毒多的因素之一。
(四)某些職業人員
一般而言,職業人員吸毒所佔比例不高,因他們的實際收入,難以支付昂貴的毒品支出。但一些較為特殊的職業,如汽車司機、采購員等,經常在外接觸的人多,較易獲得毒品,並由於離開家庭、單位,缺乏約束,一有機會就會染毒。易染環境如下:
(一)交上壞朋友
(二)家庭富有
(三)處於吸毒流行地區
三、吸毒的危害
吸毒影響社會經濟財富的創造和積累。據聯合國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最新數字,世界上吸毒人員超過5000萬人。每年有幾十萬癮君子因吸毒喪命。全球毒品交易額約達8000—10000億美元,吸毒問題嚴重的國家,不得不撥出巨款用於防治吸毒及相關問題的開支;同時由於長期吸毒而使得吸毒者的勞動能力降低,或者導致勞動力完全喪失,從而影響社會財富的創造,也問接給國家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吸毒與犯罪是一對孿生兄弟。吸毒引起社會犯罪增加。一方面是吸毒者成癮後,擺脫不了毒癮的煎熬,為了滿足毒癮,鋌而走險,進行偷扒搶竊,貪污、賣淫,甚至殺人的犯罪活動;另一方面是販毒分子瘋狂的報復,恐嚇,暗殺等活動,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擾亂社會秩序。
吸毒損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傳播等公共衛生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愛滋病的感染和傳播。艾滋病是當前危害人類健康最凶惡的疾病之一,被稱為「超級癌症」。其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了HIV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便會發展為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通常死於免疫功能嚴重受損所致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且死亡率高。據調查我國目前HIV感染方式主要是濫用毒品(靜脈注射)來傳播流行。雲南艾滋病監測中心負責人指出:「目前,在國外的吸毒者中,艾滋病靜脈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為23%,而我國邊境一帶的毒品流行重災區,吸毒群體艾滋病感染率竟高達68%……。」例如1989年在雲南德宏地區爆發的HIV局部流行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針頭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四、吸毒成癮的特徵
根據《關於禁毒的決定》第8條規定,吸毒行為一般分為吸毒行為和成癮行為兩種。行為人的行為只要具備下述三個特徵就可認定為吸毒。吸毒成癮一般有三個主要特徵:1.葯物耐受性。即指不斷地使用同一種葯物以後其效果的退化,需要加大劑量才能獲得與以前同樣的或相似的效果;2.身體上的依賴性。即指在某一段時間內不斷服用某種葯物帶來的生理上的變化,需要繼續服用這種葯物來維持身體上的要求。3。心理上的依賴性。即指某人精神上需要某種毒品,一般就是習慣。從實踐中的情況來看,凡是吸毒成癮者,其症狀普遍表現為身體虛弱,面色臘黃,精神禿廢,萎靡不振,一旦毒癮發作,有的涕涎交流,頓足捶胸:有的站立不起,咳血不止;有的亂碰亂撞,啃牆吃土;有的滿地打滾,哭天喊地。種種丑態,不一而足。吸毒者雖然吸毒但未形成癮癖,也不能認定為吸毒行為。只有同時具備這兩點,對行為人才能按照關於吸毒成癮的規定予以處置。
五、美沙酮替代遞減法戒毒簡介
美沙酮是合成麻醉性鎮痛葯,具有嗎啡樣葯理作用。能控制阿片類的戒斷症狀。口服後吸收完全,吸收後85%與血漿蛋白結合,主要分布在肺、腎和脾臟。其生物利用度為90%。胃腸道給葯於3小時達血濃高峰,血峰濃度能維持2—6小時,其半衰期為15小時。口服後能有效地抑制症狀24—32小時。美沙酮的治療血濃度為O。48—0.86毫克/每升,中毒血濃度2毫克/每升,至死血濃度)4毫克/每升。美沙酮主要由肝臟代謝,從尿和大便中排泄。美沙酮替代遞減法適用於各中阿片類葯物的戒毒治療,尤其適用於海洛因依賴者,也可用於嗎啡、杜冷丁、二氫埃托啡等的依賴者,其用葯原則是:單一用葯,逐日減量先快後慢,只減不加,停葯應堅決。
六、復吸的原因分析
(一)急性脫癮治療不徹底
有些患者經過幾天的急性脫癮治療就出院了,而且末完全脫癮;有的是在家庭治療,方法不正規,缺乏嚴格控制,致使療效不住。這樣自然容易復吸。
(二)精神依賴
患者整天沉溺於對毒品的思念當中,開始還能剋制,若處於有利環境,再加上堅強的毅力,繼續克制下去,經過較長時間,心癮逐漸淡化並最後消失,這才算徹底戒毒了。若處於不利環境中,或者毅力不堅強,剋制不住毒品的誘惑,會再次成為癮君子。
(三)舊朋友的壓力及舊環境的影響
患者在急性脫癮後,又回到原來那些吸毒的舊朋友或販毒者當中,受到他們的誘惑或壓力:看到曾經使用過的吸毒工具,吸毒的地方都會成為暗示物,使其觸景生情,刺激患者想到毒品,由毒品想到其給自己帶來的快感,這樣一來,又迫使他們再次吸毒。
(四)精神刺激
患者脫癮治療後,仍然和普通人一樣,會受到各種挫折與打擊,以及其它精神刺激:家庭問題、工作問題、經濟問題等。他們因穩定性差,遇到這些事更容易引起情緒不穩、心煩、悲觀、灰心喪氣、缺乏自信心,在這樣的情況下,重復吸毒也是很有可能的。
(五)錯誤的認識
有的成瘸者脫癮後這樣想:「戒毒這段時間太苦了,再吸一次後與毒品再決心與毒品告別,就這么一次,而且剛脫癮結束,不會成癮的,我會完全控制住自己不吸的」。結果是吸了一次下一次決心,再吸一次再下一次決心,周而復始,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沒有止境的吸下去。
http://pic.sogou.com/pics?p=40230504&query=%u7981%u6BD2
③ 預防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原則的預防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原則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雖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樣,但他們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皮膚粘膜破損或炎症潰瘍的滲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傳染性。唾液、淚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發現病毒,但含病毒很少,傳染性不大。
艾滋病是一種目前尚無有效治癒辦法、病死率極高的傳染病。研究證明,艾滋病通過三種途徑傳播: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傳播。與人的行為緊密相關,對家庭、社會生產力破壞極大。由於對該病和感染者的不正確認識而產生的歧視和處理不當引起的社會不安定事件也屢見不鮮。它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傳播和廣泛流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公共衛生和社會熱點問題。我國自1985年發現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來,艾滋病感染率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然而,隨著全球艾滋病流行重心逐漸向亞洲轉移,近兩年艾滋病的傳播速度也呈倍增趨勢。截至1997年9月,疫情已波及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報告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千多例,據國內有關單位專家以組分法和德爾菲法測算,我國艾滋病病毒實際感染數應為15萬-20萬。加之賣淫、嫖娼、吸毒等易於艾滋病傳播的危險因素存在,我國面臨著艾滋病大面積加速流行的嚴峻局面。
缺乏預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識是造成艾滋病傳播的主要原因。通過宣傳教育把有關預防知識交給群眾,提高他們的自我防護能力是目前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國一直堅持把宣傳教育作為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要措施,但是目前疫情迅速發展的形勢,與艾滋病控制有效國家相比,我國宣傳教育工作尚缺乏深度、廣度和持久性,廣大群眾接受艾滋病宣傳教育的機會十分有限。宣傳活動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每年年底的一段時間;在內容上,對艾滋病是可以預防的和正確對待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宣傳不夠,關於推廣使用避孕套防病和正確開展性健康教育等敏感問題缺乏統一認識和政策;艾滋病宣傳教育的組織工作主要在衛生部門,其他部門雖然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總體上講,全社會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力度不夠,尤其是大眾媒介的充分參與亟待加強。1996年10月3日國務院召開了防治艾滋病性病協調會議,10月16日-19日衛生部召開了全國艾滋病防治會議,兩會強調指出,目前是遏制我國艾滋病快速增長勢頭的關鍵時刻,必須不失時機地落實各項預防和控制措施,要求加強宣傳教育並作為全社會的共同任務。
根據國務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協調會議的要求,在預防與控制艾滋病宣傳教育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強調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1.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的決議》精神,宣傳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並把它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內容。報道各級政府負責,各部門參與,全社會動員,協調配合、綜合治理,最大限度地減輕艾滋病給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帶來危害的工作情況和成功經驗。
2.結合法制和道德教育,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血液製品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及公民義務獻血和無償獻血的宣傳教育。對有意造成艾滋病性病傳播,觸犯有關法律、法規的重大案例要根據中央的宣傳精神和有關主管部門的意見適時予以報道。同時進行遵紀守法,嚴禁吸毒、販毒、嫖娼、賣淫,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潔身自愛、保持童貞、忠於配偶、白頭偕老等),樹立健康積極的戀愛、婚姻、家庭及性觀念的教育。
3.預防艾滋病、性病的宣傳教育是大眾媒介、宣傳教育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任務。
對廣大群眾的宣傳,要以大眾傳媒為主,開展有計劃、經常性的預防知識宣傳教育,採取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宣傳形式,如公益性廣告、健康與生活話題等。各類院校、宣傳教育部門要在現行健康教育課程(活動)或群眾性健康教育活動中增加預防艾滋病性病的內容。營業性娛樂場所、流動人口聚集的場所和出國人員較多的單位要備有宣傳資料,開展適宜的宣傳教育活動。
對重點人群的宣傳要在衛生、宣傳和有關部門的統一協調安排下開展活動。要採取一些更有針對性的宣傳方式,如熱線電話、醫生咨詢或通過制訂鄉規民約的家庭、社區教育,以及由非政府和社區組織開展心理咨詢、同伴教育等進行宣傳。選擇性地報道這類活動的成功經驗和好典型,促進全社會,特別是社區對艾滋病預防工作的關心和參與。對婦女收教所、戒毒所、勞教所、監獄等場所的特殊人群的宣傳,在依法加強思想、文化、技術教育、心理健康咨詢及其他宣傳活動中增加預防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內容。
各部門要對負責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的幹部,特殊人群的管理人員和有關預防艾滋病的熱線電話、咨詢機構的工作人員加強培訓和管理。
二、把握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准確性和政策性
1995年11月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制訂下發的《預防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提綱(試行)》介紹了艾滋病的病原、傳播途徑、預防手段等知識及開展宣傳教育原則、內容、政策和技術等,為各地、各部門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了技術指導。經過一年的試行、修改後,可繼續作為艾滋病性病宣傳教育工作的參考文件。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特提出如下宣傳要點:
1.艾滋病的流行情況及其對個人、家庭、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嚴重危害。報道衛生行政部門公布的數據和情況,可用國內外的具體實例教育人們,如針對目前赴泰國、馬來西亞旅遊、探親和經商活動日益頻繁,適當宣傳東南亞地區的流行情況,以喚起人們的警覺。
2.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要科學地宣傳艾滋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及主要高危行為,如共用注射器吸毒、不良性行為、使用沒有嚴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供輸血液、注射、美容或其他侵入人體的操作等;同時要告訴人們艾滋病不通過一般公共活動傳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強調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在提法中不宜用「絕症」「超級癌症」之類詞,應使用「艾滋病是一種目前尚無有效治癒方法但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嚴重傳染病」的提法。
3.防止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歧視宣傳,要明確:(1)歧視不利於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傳播,反而極易成為引起社會不安定的因素;(2)每個人都必須懂得預防知識和措施,否則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3)感染者是無知和疾病的受害者,與其他病人一樣需要人們和社會給予人道主義的關心和幫助,即使是由於有過某種過失行為而感染艾滋病病毒也是受害者。要適當報道關懷幫助感染者和病人的典型事例。(4)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人做起,全社會共同來防護艾滋病。
三、其他有關問題宣傳原則
由於艾滋病的傳播,在相當程度上涉及法律、倫理道德和個人隱私等社會問題,防治工作中正確處理治本與治標宣傳的關系也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治本是結合法制和道德教育進行防病教育,治標是借鑒國外的某些成功經驗,如宣傳推廣使用避孕套防病及吸毒者在戒毒前不共用注射器以防止艾滋病的傳播等。因此,要實事求是地理解治本的長期性和防病的緊迫性,講究宣傳策略和方法,其宣傳方式須與國情及其他相關政策協調一致。
1關於推廣使用避孕套預防性病艾滋病傳播的宣傳
根據國務院批准衛生部下發的《關於加強預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見》中對推廣使用避孕套的要求,結合防病話題告訴人們避孕套不僅可以避孕,還能預防通過性途徑傳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性病、艾滋病等。同時要讓人們認識到避孕套的防病作用是建立在正確使用的基礎上,理解避孕套預防艾滋病的效果並不是100%,但遠比不使用避孕套要安全。由於避孕套具有避孕和防病的雙重功能,因此即使已經採用了上環或結扎等避孕措施,為了防病仍需使用避孕套。
要避免將避孕套作為賣淫佐證的報道。
2.有關艾滋病疫情的報道
各地要隨著疫情的發展,及時報道當地艾滋病的流行情況,幫助群眾認識艾滋病,自覺預防艾滋病。在艾滋病疫情報道中,凡涉及感染者、病人的個人情況,未經本人同意,任何單位或個人均不得公開泄露,電視影像的遮擋必須可靠。涉及艾滋病疫情的報道,數字要准確,發稿前應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核實。
3.關於通過不規范、不安全的供輸血、注射、牙科檢查治療等侵入人體醫療操作傳播艾滋病的案例以及其他有關違法案例的報道,為不影響正常的執法管理和醫療衛生工作秩序,發稿前應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及審理案件的公安、司法部門核實。
4.報道艾滋病治療葯物和防治成果時要特別慎重,必須經有關衛生行政部門核實。失實的報道,不但會誤導群眾產生消極影響,而且可能觸犯國家有關葯品法規,也有損國家形象。
④ 為什麼要在黨校開展艾滋病宣傳教育
深切了解到什麼是艾滋病,避免談「艾滋」色變,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害怕,同時學員們還掌握了艾滋病的預防知識,深刻體會到艾滋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良行為,懂得學會潔身自愛,珍愛生命,遠離艾滋。大家紛紛表示: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以下這些行為不會傳播艾滋病: 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同就餐或共用餐具; 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水源; 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交通工具; 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房間; 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馬桶、洗臉池/盆或其他衛生設備(不包括易造成出血的設備如牙刷、剃須刀等); 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用電話、電腦以及其他辦公設備; 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共同游泳或淋浴; 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握手、擁抱; 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禮節性接吻; 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近距離交談;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打噴嚏、咳嗽; 蚊蟲叮咬。aware 天 貓
⑤ 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全年有哪些
如5.31無煙日什麼來的,都是自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全國愛耳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世界衛生日,全國碘缺乏病日,全國學生營養日,世界無煙日,全國愛眼日,國際愛牙日,全國高血壓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等日子都是健康教育相關的活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