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語文學習總結怎麼寫
寫作思路:確立中心,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上周五、六,有幸到xx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議,聽取了趙xx、韓xx、畢xx三位名師的展示課,現場考察了語文主題學習優秀實驗學校的先進做法,認真聽取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崔巒教授對改進閱讀的一些思考和實驗學校校長的報告,感受頗深。
講課的三位老師,名字讓我如雷貫耳,但是卻從未見識過這些名師執教的語文課堂。這次聽課讓我大開眼界,領略了三種不同的授課方式。下面我就我自己的感受,在這里班門弄斧的談談我的體會。
1、主題閱讀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學生帶著主題來閱讀,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主題閱讀的心基礎是學生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廣泛地去閱讀。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的主題,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過閱讀找到其中的快樂。
韓xx老師的課,平凡卻最有實效。曾經很多人慕名而學,但是成就的僅僅只有韓老師自己。看過網上很多關於韓老師的評論,印象最深的卻是平凡扎實兩個字。在她的課堂上,我感觸最深得就是語文就是生活,尤其是韓老師將我們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最為日常所習,從小就培養學生的這種文化底蘊,其妙處不僅僅在於多認字,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的沉澱。這種嘗試有時候是膽量的問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主題閱讀有力地開發了教材,讓學生有書可讀,讀得全面。經濟時代和網路時代的到來,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學生越來越不愛讀文學作品。教育部門雖然已給中學生提供了許多「文學作品必讀篇目」,但真正去讀過的同學很少。
韓老師為我們展示了「海量閱讀」的課堂教學藝術,以及畢xx老師的「1+X」單元閱讀教學展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書已經不再成為需要,而那些必讀篇目也成了學生心上的一筆筆債務。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吸取有益的營養,成了當今中學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主題閱讀叢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可以藉助一本書了解一個主題的,藉助一本書讀很多篇書,藉助一本書豐富閱讀積累。
3、語文主題學習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它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並且讓個人的興趣完成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的蛻變,同時又充分利用學生相互間的影響、學習作用,通過交流,達到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體會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層面上,讀可以促進寫。
主題閱題可以幫助解決學生寫作素材的大問題,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從語言文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這一事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文化心理、人類情感、生活情趣,為學生的筆記、縮寫、改寫和仿寫提供豐富的題材,開拓思維空間,成為學生寫作起步的根據地。
❷ 如何做一個有魅力的語文教師——遠程崗位培訓心得體會
如何做一個有魅力的語文教師 ——遠程崗位培訓心得體會通過本次遠程教育培訓,收獲很多,受益匪淺,使我真正體會到講課是一種藝術。總感到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在遠程培訓中第六個專題「做有魅力的語文老師」,受益頗深。做下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這可以說是每一位語文老師的夢想。什麼是有魅力的語文教師?怎麼才能成為一個有魅力的語文教師?通過培訓我認為一個有魅力的語文教師最起碼是應該具備以下幾點基本素養的: 1、一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應該是睿智、幽默的。其表現在語文老師自身應該有豐富的語言和很好的表達能力,富有詩情畫意,在學習與生活中能引領學生去感受生活與學習中的美,使學生能快樂、幸福地在你所教的學科里學習、生活、成長。 2、一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應該是有豐厚的學識和文化蘊底的。如: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話、一筆漂亮的粉筆字,一個扎實的文化基礎。有書卷氣,博覽群書,與人交流能出口成章且有美的語言。 3、一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應該是有愛心的,他(她)不僅愛自然、愛社會、愛生活,特別重要的是愛自己的學生。因為學生是你教育服務的對象,他們從你的言談舉止中感受到這種愛,他們在跟你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例如在閱讀分析一篇文章時,學生們有體驗不到的地方,你能夠體驗到更深刻,這就能更好地給學生引領。使學生從中感受到你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活的這種愛。 4、一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應該是有一顆童心。如:在語文教師的教學中,當你和學生分享一篇課文或著在分享(評講)學生們的習作的時候,你能用一顆童心從孩子們的視角去欣賞、去觀察,孩子們就會覺得你和他們的心很近。他們就會更加親近你,同時更加喜歡你,敬佩你。 5、一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應該有一顆慧心。因為老師的慧心能讓孩子們感覺到我們的老師是很聰慧的,他(她)有那麼淵博的知識,跟著你這樣聰慧的老師學習他們可以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不斷地全面發展自己的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跟著這樣的語文老師學習,我們會不斷地進步。老師淵博的知識和豐厚的文化底蘊都是學生們喜愛的,這樣的老師,學生們不僅喜愛他、親近他,而且會很崇拜他。 6、一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應該是寬容的,他能和孩子們心貼心,善於鼓勵賞識學生,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中善於循循善誘,在和學生的交談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啟發、引導學生,能修身樣性,富有責任感,給學生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7、一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應該是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的,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寫作習慣,從我們所教的學科來看,語文教師必須擁有激情.根據教材內容,要麼在課堂上開懷大笑,要麼被作品感動得流淚。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感情特別豐富的人。 二、怎麼才能成為一個有魅力的語文教師? 要成為一個有魅力的語 文 老師,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有高尚的師德修養,虛心好學,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扎實的文化基礎,堅持閱讀並背誦上百篇優秀詩文,苦練教學基本功(一筆好字,一口流利清晰的普通話,真正有一個扎實的文化基礎)。在工作中帶著問題讀書,能面對各種挑戰有針對地讀書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養成勤動筆的好習慣(學習心得,教育教學札記,人生感悟等雜記如實記下)。 2、關愛學生,注意自己在平時工作中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成長所起的影響作用。因為教師有時一句不經意的話或一個鼓勵的眼神和動作,有可能影響一個學生一輩子(因為,後者是一種無聲的獎勵)。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基礎,更多地關注學生、理解學生,作一個教育學生的有心人。 在教學中講究融會貫通,關注兒童語言發展,理解兒童語文素養發展的基本階段特徵,教師的教學語言要跟得上教學內容。 3、樹立遠大的職業境界,將開闊的課程視野,高超的教育智慧和豐厚的文化底蘊作為自己必須的支撐支柱和從教語文的標尺。 4、談泊名利,樂於奉獻。擁有自己獨特的人格和精神魅力,不為現實的經濟利益所浮躁。千萬不要把所謂的閱讀補習,習作輔導將自己投入經濟市場。關心學生的學習,耐心輔導後進生,是教師職業道德要求,不是教師生財之便。 5、與學生平等交流,和諧共處,作到讓學生愛,不讓學生怕。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過程,樂於聽取孩子們交流的不同見解,和學生共同讀書,互相學習,這不僅有利於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還有利於自己積累文化知識,達到從容有餘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6、努力做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教學之餘,多參加文體活動,不斷學習其他方面的新知識,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學生眼裡不呆板,在課堂上正確處理好教材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這就要自己心中有底氣,知識視野寬,教學方法多樣而且靈活)。使學生樂於聽你教的課,喜歡你所教的學科。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一個語文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文學修養,明確自己所教學科教學的價值和追求。在工作中帶著問題讀書,在學習中解決問題。
❸ 語文學習總結
建立班級語文學習制度,走好新初一第一步
——新初一前半期工作小結
時光飛逝,又近半期。回顧新初一兩個半月的教學工作,倍感考驗的嚴峻。萬事開頭難,用緊張、忙亂、勞累這些詞語來形容開學工作,毫不過分。所幸的是,在千頭萬緒中,我認為自己還算做好了一件對學生很有意義的事:那就是初步建立起了班級語文學習制度。
毫無疑問,這兩個月對我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這一屆新初一,我在戰略思想的准備上是充分的,但在戰術上的准備既清晰又不清晰:說清晰是我相信一定能超越自己——如果說過去的一點點成績主要還是在單篇課文的教法研究上力求突破的話,那麼未來的三年我除了繼續研究教法,我將要求自己站在更高一些的台階上審視初中語文的教與學,讓自己的教學除了「好聽、好看」之外更具有科學性。我意念中的「科學」,是學生學習規律的探求,是教學內容的整合,是教學新天地的開拓。說不清晰是目標有了,但並沒有詳細的行動思路和備用教材。我的頭腦中只有一個大概的框架,所有的想法都處於萌芽狀態甚至未萌芽狀態。我要走的每一個下一步,都需要前一步的論證和支持。走一步,再走一步,初一教材第一單元的這篇課文,成為了我精神的加油站。
但在我的行動綱領上,建立班級語文學習制度,卻是最清晰的一個計劃。基於以前的語文教學零散、混亂、隨心所欲的特點,我要求自己必需給學生建設一個非常明確的語文學習的制度,讓玄妙的語文教學有章可循,讓以前在學生心目中可有可的語文學習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軌道上運行,使學生學得到還看得到,對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自己必需做什麼心中有數。讓班級的學習秩序化、規范化、規律化。
一切都還在摸索中,所有的行動都奠定在我對學生學習規律的一些粗淺認識上。
班級圖書館的建立是我在開學最短時間內完成的第一個「大工程」。困難很多。就是為了給班上買到一個既實用又不太貴的書櫃,我也幾乎跑遍了整個石橋鋪地區。上一屆的班級留下了三百多本好書,我動員現在的班上每一個孩子捐獻了一本。到現在為止,我們的班級圖書館有近五百本書了,而且書的品味都很高——除了名著,都是名副其實的好書。學習深圳的「好書漫遊活動」,我們的圖書也是自由漫遊的,只要不帶出教室,孩子們可以自由借閱(每周有兩天是全開架)。加上學校圖書館的開放和每個孩子起碼訂閱一本優秀雜志的統一要求,我想,我們完全做到了足不出校園,足不出班級,就能在好書的海洋(起碼也算小河)里遨遊。另外,我還擬訂出了讀書筆記的寫作交流以及考試制度。動員孩子們「絕不妥協」地和外語數學「搶」時間來閱讀。我敢保證,開學兩個月,我班上孩子的平均課外閱讀量每天應該在十頁以上。我想,這件事情,應該是一個有遠見的不急功近利的語文老師必需做的一件事情。我做得還算漂亮。
班級語文網路家園的建立。這更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誰想讓語文學習真正立體起來,誰就無法饒過互聯網。這片已經瑰麗無比的天空早已經成為學生自由馳騁的天堂,而我們的語文老師,還大多數在這方面觀望或者駐足不前。網路就好比是一塊肥沃的田土,你不用水稻高梁鮮花綠樹去佔領它,那麼野草蓬蒿就會佔領它。語文老師不把網路為我所用,那網路很可能就會成為語文教學的絆腳石。這件事情我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我們有自己的網站(先生和幾個朋友一起搞了三年了,很艱難,規模不大,但也還很像一回事),劣勢是我的學生是住讀生,他們一個周只有周末兩天能上網。但權衡利弊,我覺得這件事還是非做不可。一來學生有熱情,有熱情而不用,就是對教育資源的絕大浪費。二來幾乎全班同學的家裡都能上網,這樣好的條件不用,那更是對教育資源的浪擲。三來我意識到我們今天的努力做的是明天的工作,別人說學校五天教育加上家庭兩天教育等於零,那我們為什麼不利用網路這個最時尚最快捷最廣泛的渠道努力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的立體語文學習空間,化語文學習於無痕,思想教育於無痕呢?
這件事情我們也做得比較漂亮。僅僅兩個月的時間,我的班級在我們自己的網站「易動網路寫作平台(www.writebar.com)——寫吧」的熱點頻道「心情日記」上建立了六十一個網路日記本。教師日記、學生日記、家長日記,教師點評、學生點評、家長點評、朋友點評形成了異彩紛呈的語文教學和班級管理的立體網路。班級網路家園的初步形成讓我的語文教學提高了效率,增添了活力,更讓我的班主任工作擁有了一個絕佳的互動平台。從開學初到今天,我個人在「wangjun的日記本」里發表網路日記94則,發表點評534則,受評1204則。學生人均發表日記20 則,點評和受評400則。從這些最簡單的數據統計背後,您可以看到我們語文教學產生的巨大變化——在對網路的深度利用上我們終於走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以上兩件事情屬於班級語文教學歷史上的「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我自己認為,最漂亮的事情不是它們,而是下面這些「芝麻小事」。因為,這些靠著零星時間的巧妙裁剪而得以「頑強」堅持著的小事才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和「真經」,是班級語文學習制度的「血肉」。
每天堅持十到十五分鍾的語文積累工作。我們學校已經取消了早自習,作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我做的唯一一件「以權謀私」的事情就是要求學生早上提前十分鍾到校(學校要求7:50,我班要求7:40。不要小看這十來分鍾,我就要把這十來分鍾裁剪成語文學習的雲錦。在這十到十五分鍾里,我們已經堅持了兩個半月的積累學習——每天背誦一首古代詩詞、每天一句美麗的漢語,每天兩個經典的成語。積少成多,滴水穿石,我相信這樣做是帶領孩子們在語文學習的正道上跋涉。現在,我們的古詩詞背誦已經背到了八年級下冊了,每個孩子的肚子里都有了幾十近百句爛熟於心的「美麗的漢語」了。也因為這每天早上的十分鍾,我們的《論語》誦讀背誦工作也化整為零悄無聲息地順利進行著。這樣的工作扎扎實實地做下去,孩子們語文素養提高的可能性我想是不用置疑的。
每天堅持一篇不少於三百字的日記(周末發在網上)。好記性更要爛筆頭。寫日記這樣的「小事情」其好處不用我贅述,每個老師學生都知道。但這般的「小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容易,但堅持下來就實在不容易。我號召全班同學堅持「為自己的花季寫書」。我自己身先士卒,堅持班主任手記和語文老師手記的寫作,每周至少在網路上發表日記五篇,總字數最少不低於5000字。並且每周堅持在網路上點評所有學生日記,堅持每周推薦十到二十篇「孩兒們的酷日記」和一到兩篇「爭鳴日記」。有了老師的率先垂範,孩子們跟得很好。現在寫日記在我們的集體中已經成為了不需要提醒的「生活習慣」。在網路上點評日記、修改日記更是成為了孩子們每一周必做的工作。我們的班級成為了網路上引人注目的寫作團體。班級優秀日記的遴選工作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短短兩個月,至今我已經收集優秀日記上百篇,班級第一本文集也即將誕生。大部分孩子每天的寫作遠遠超過三百字,已經「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優秀小寫手」更是頻頻出現,讓人振奮激動。
每天堅持鞏固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據地」。本期的課堂教學研究,重心不再只落在單篇課文的教法鑽研上,而是著力於整合與拓展。第一是做到「融」,第二是做到「快」,第三是做到「廣」和「深」。「融」指全力尋找課文與課文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融合點,讓單篇的教學變為整體的教學。在初一上期要達到培養學生的基本語文學習意識的目標:學會置疑(主要指權威)、學會提問、學會朗讀、學會咀嚼詞語、學會比較、學會拓展、學會點評、學會修改……整合教材也同時整合教學目標,讓課堂教學的火力更集中。有了「融」就可能有「快」,教學的效率提高了,教學的速度就加快了,教學才可能出現「廣度」和「深度」。就是在這樣的追求中,我的課堂教學出現了一些讓我自己難忘的「亮點」:從單元來看,比如一二單元的以「生命意識」為核心的整合教學實現了大容量快速度。從單篇課文來看,以「大美為美」為主題的《古代詩歌五首》的教學很有新意。緊密配合教材學習,我們把汪國真、張曉風、梁衡鄭重地介紹給了學生,並且展開了他們的作品爭鳴。平均每一周有一篇美文正式引入課堂教學,比如我們就拓展學習了網路時文深圳程少堂老師的《高分作文點評》和《我們當年》。另外,我們正嘗試著平均兩周有一次語文網路教學課。在力爭讓教材的學習和日常的寫作融會貫通上我也做了一些嘗試。兒童文言文的創作、排球比賽拉拉詞的創作、班歌班徽的創作、散文詩仿寫《夏》的創作和古代詩詞「引用、化用、擴用」的寫作把寫作教學推向了前半期的高潮(將另撰文做總結)。總之,這半期的課堂教學,以課堂為主要陣地,大開大合,瀟瀟灑灑,既有細節之美,也有整合之美。
還有一些小事也在努力且快樂地「堅持」著。
每天的課前三分鍾演講。
要求部分學生每天堅持練字。
每天或者每周堅持公布錯別字和督促學生改錯。
每周一次或者兩周一次的積累比賽(分默寫聽寫和靈活應用兩種)。
每兩周一次的現場定時作文比賽(要求45分鍾800字)。
每次家長會上的「語文表演」。
每周違紀學生的「語文式懲罰」。
每月一到兩部經典電影。
每天中午的經典音樂欣賞(第一輪試驗為班德瑞音樂)。
每天的1500米到3000米長跑。
每周一次的班級長跑比賽。
對於語文,很多工作是「功夫在詩外」的工作。意志力的有無、鑒賞品味的高下是語文學習能否可持續性發展的保證。所以我堅持把這些看似比較「邊緣」的工作也算作是我這個語文老師的份內工作。
……
點點滴滴在做的事情還有一些。有資格例出來的,是必需堅持的,而這兩個月我堅持得還算好的。
其實做的不過是自己和大部分語文老師都曾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但是,於我而言,當我把這些事情集中起來審視的時候,我看到了在新的學年中我的起步工作還比較踏實而有一定創新:因為宏觀和微觀制度的逐步明確,所以班級的語文學習也逐步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語文對於學生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可學可不學」的豆芽科目,而成了「天天有事做,天天有進帳,停滯一天,損失看得見」的黃金科目。班級語文學習制度的建立,讓語文的教與學更加腳踏實地了,更加生機盎然了。
當然困難還很多:班級圖書館的深入管理、堅持寫日記的辛勞、網路批改日記的超強工作量及網路家園的進一步建設、教材整合拓展的艱難、積累材料的選擇、文言教學的深入、學習規律的深層次探求、教改藍圖的進一步細化……每一樁每一件每一個看似簡單的細節都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也因為其艱難,所以這兩個月來我增多了的是思考和規劃,放慢了的是寫作。
決定堅持!
其堅持的理由在於:我感覺到我的「青春之語文」的創新追求,已經逐步在進入第四層境界了。在以前的探索中,我經歷了在新穎獨特的課堂設計中創新、在靈活扎實的語言品味中創新、在真誠機智的學情應變中創新三個階段。而我現在所做的工作,是更加著力於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著力於班級良好的語文學習制度的建立。還有什麼,能比這些事情對學生的幫助更大呢?
因為,我這是在尋找和把握語文教與學的規律中創新。
繼續走!像餘映潮老師說的那樣,走得不疾不徐。像程少堂老師說的那樣,邊走邊看。像劉占泉老師說的那樣,在不斷的探索開拓中讓教育力量凝聚為岩石,而不是脆弱的珊瑚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