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考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證
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分為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語、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學科。
考取中小學教師資格證需要滿足其報考條件:
(一)學歷要求
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職教師資格:大學本科畢業及以上學歷
中職實習指導:大學專科畢業及以上學歷,同時還應具備相當於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二)專業限制
不限制專業,建議考生根據自己所學學科報考相關教師資格證,以便於以後報考招教。
(三)年齡限制
沒有年齡限制。在校大學生本科大三、大四可以報考,專科在校大學生大二、大三可以報考。
(四)地域限制
本省戶籍或人事關系在河南省。在河南省內讀書的大學生可以報考。
(五)普通話
二級乙等。
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為3個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筆試各科成績合格者,方可報名參加面試。
面試採取結構化面試、情境模擬等方式,通過備課(或活動設計)、試講(或演示)、答辯(或陳述)等環節進行。遵循《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標准(試行)》和《考試大綱(試行)》(面試部分),主要考核申請人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儀表儀態、言語表達、思維品質等教學基本素養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學基本技能。
②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B級資格證書有什麼用處
人事部門與教委合作推出的證書,目前僅是在各個地方有認證,尚沒有全國回通用的版本答,其主要作用是作為從事中小學心理輔導老師的准入證。如果你想當中小學心理老師的話,可能在這張證書的管轄地區范圍內是必須要考取的。
③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級教師證書「含金量」高嗎
高。
中小學抄心理健康教育C級教師資格證,可以報考小學心理健康學科的教師招聘,也可以擔任與小學心理健康學科有關的培訓機構的教師。
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是現代人順利、有效地應對成長、成才、立業過程各種困擾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具備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素質,可自助,可助人,有利於身體健康、人格完善、人際和諧、家庭幸福、事業順利。
(3)湖南中小學心理教師網路培訓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依託心理學基本原理與技術,在學校的日常教育和教學工作中,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促進德、智、體、美等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過程。
對工作人員要求不同。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必須接受過相應的心理專業培訓,掌握相應的技能和技巧,後者的從業人員較為廣泛,可以是任何一位教師,家長先進人物等。
④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5期教師查詢請問在那個網上能查到
如果你是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這本雜志的2010年第五期雜志的作者的話,可以上雜志官網上查詢,或者上官網論壇咨詢版主。
⑤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有哪些書籍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體教師用書)》在內容選擇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學校回的心理健答康教育工作已成為我國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要想把這一工作落到實處,必須實現全校教職工的全員參與,必須將其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須使之和學校的各項工作融為一體。這是選擇編寫這《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體教師用書)》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也是全書內容選擇的標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體教師用書)》內容力求能滿足教師們工作中的真正需要,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⑥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證教師」證是什麼來的
為中小來學心理健康教育自初級資質證明。
廣東省教育廳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資格分為「C、B、A」三級,其中,「C級教師」資格證書為「C證」。「C證」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初級資質證明,廣東省教育廳規定所有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
「B證」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兼職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A證」為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領導、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
(6)湖南中小學心理教師網路培訓擴展閱讀: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要求規定:
1、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緒論、青少年心理特點與教育、學生心理問題識別與分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心理咨詢原理、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與使用等六個模塊。
2、「C證」培訓授課教師資質要求必須由取得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授課資格的心理學或心理健康教師擔任。
⑦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C級教師資格證有什麼作用
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生活。積極的指導意義。
《中小學心理教師培訓課程》系專列的出版,是我屬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集體智慧的結晶和教育成果的展示,她將對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運行和教育質量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對推動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深入和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7)湖南中小學心理教師網路培訓擴展閱讀:
培訓的對象為我省申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上崗合格證書的專兼職教師。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原則上中學須具備心理學及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小學具備心理學及相關專業專科及以上學歷;
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中學須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小學須具備專科及以上學歷。非心理學專業及相關專業本、專科畢業在中小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五年以上且考核為優秀的,可以申請獲得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資格。
除該培訓項目外,我省還將在「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和其他學科教師培訓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分層次、分類別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和教研員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
⑧ 如何維護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一、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1、開設專門課程 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活動。既要充分利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學校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寒暑假,利用繼續教育的形式讓教師接受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內引進專門人才進行授課。或者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通過這種形式,幫助教師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還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調適和訓練。2、開展心理咨詢 所謂心理咨詢,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與規律,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前來咨詢的人員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使之能及時擺脫不利的心理困惑,回復到健康狀態。心理咨詢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過開展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可以幫助教師排解心理困擾,矯正不良行為和思想傾向。讓教師心理障礙問題有地方傾訴,有渠道宣洩,有人為之疏導勸誘,使他們走上健康從教的道路。 二、自覺保持愉悅的心境 哲學家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勞和痛苦,愉悅的心境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葯。」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愉悅心境是人們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證。因此,教師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緒的主人,有意識地培養樂觀、愉悅的心境。教師精神飽滿,充滿熱情,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學生的「上課厭倦症」,以自己輕松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積極體驗。教師走上講台如同演員登上舞台一樣,應調節好情緒,忘掉自我,全身心地進入教師的角色之中。在課前,除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還要穩定情緒,情緒過於激動,授課時會難以控制自己,思路會模糊,容易偏離教材中心,甚至會有失教師的身份說出一些過激的話來,造成極壞的影響。所以授課前如情緒激動或心情煩亂,可以閉目養神,摒棄雜念,遠眺窗外,或聽一段柔和的音樂。因為聽一曲歡快的曲子或觀賞一會綠葉鮮花,可以使情緒得到改善。長期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對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有著積極的效果。實踐證明: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才能,避免單純地說教,使授課內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動、豐富起來。 三、主動調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葯醫」,「解鈴還需系鈴人」,維持心理健康歸根到底還是靠廣大中小學教師自己。 教師自身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積極預防、調控不良心理障礙和情緒,並學會主動去調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級論」理論學說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層次的,它是產生活動的原始動力,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一般說來,需要的強度與活動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並且不正視現實,只一味地聽憑無度而無望的慾望的引導,只能是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教師應有對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有較強的職業角色意識,並以此作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從而自覺地為此勤奮努力工作。如在職稱晉升、進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上,不從個人的立場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觀對比,合理評價,才能在「心理失落」時正確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獲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師說:「我真倒霉,從今年開始參加評課要現場寫教案,評高級的條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補課,還要參加業務上的培訓……」這個老師的心裡一直有這樣解不開的結,如果能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趨勢,不斷地反省自己,與時俱進,那麼心理的疙瘩就會排除,這沉重的包袱就會慢慢地解開,得以健康的發展。 四、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所謂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關系。它是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人際關系對人的心理健康起著很大的影響。人際關系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適應,以保證心理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適應,使人心情舒暢,工作關系團結協調,家庭和睦友好,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失調,引起消極的心理適應,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悶,工作關系緊張,這必將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和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教師之間客觀存在「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的狀態,同事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教師之間如果建立融洽和諧的共事協作關系,不僅有利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促進彼此交往頻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於優化育人的環境。因此教師要善於主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自覺接受集體規范的約束。坦誠、豁達,真誠幫助別人,主動尋找與他人心靈溝通的紐帶,縮短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當與他人有矛盾時,學會設身處地的方式去體驗別人,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別人,避免出現判斷錯誤和不恰當的行為。只有在創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各中小學校可成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採用通用的檢測量表或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驗,並依據保密原則建立檔案,使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選擇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師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完善自我,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自我,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壓」度。在客觀標準的形式下追求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