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裡可以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材
可以參照SYB的培訓教材。。。。。。
輔以其他農業技術培訓教材。。。
❷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模式有哪些
好奇怪的問題哦。什麼交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呢?建議可以進些論壇了解,這個太過於專業了。哈哈
❸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授課效果包括哪些
今年以來,新賓縣農業信息培訓中心認真貫徹省、市、縣有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目標,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項目為主攻點;以提升農民的從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突破點;以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為著力點;整合各類媒體信息資源,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
一、總體完成情況
申請報名培訓學員:260人;實際參加培訓學員200人。
專業劃分:食用菌、中葯材(刺五加)、山野菜為、優質稻米,每個專業50人。
基地(教學班)劃分:紅升鄉、永陵鎮、葦子峪鎮、紅廟子鄉四個基地(教學班)。
認定情況:完成職業技能鑒定300人,中專招生考試296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300人。
二、採取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制定相關政策。
首先,成立以主管縣長為組長,縣政府辦公室、縣財政局、農發局、人社局、農機局、縣供銷社、信用聯社及有關鄉鎮分管鄉鎮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其次,起草制定《新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試點方案》(新農發[2013]27號)及《新賓滿族自治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及管理辦法》(新政辦發[2013]47號)。兩個文件同時發到全縣十五個鄉鎮政府及縣直有關部門。
第三,以農發局名義召開全縣十五個鄉鎮分管領導、農業站長及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關人員參加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動員大會,公布了《新賓滿族自治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及管理辦法》,解讀了《新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試點方案》。
2.結合「特色產業」、抓好「五個落實」。
一是落實培訓專業。依據新賓縣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現狀,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特點,以從事食用菌、中葯材(刺五加為主)、蔬菜(山野菜為主)、優質稻米(富硒大米為主)等為依託,落實四個專業。
二是落實培訓基地。選擇永陵鎮、葦子峪鎮、紅廟子鄉、紅升鄉農業站分別作為中葯材、山野菜、優質稻米、食用菌培訓基地。
三是落實培訓學員。按照《新賓滿族自治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及管理辦法》標准要求:種植食用菌、山野菜5畝以上;中葯材50畝以上;優質稻米100畝以上的產業大戶自願報名參加培訓。通過縣、鄉、村三級把關篩選,最終選定200名學員,按四個專業劃分,每個專業50人。
四是落實培訓場所。通過調查對比,最終確定系統知識培訓內容(專業必修課)利用撫順特產學校封閉式授課的優勢,把學員集中培訓8天,完成系統知識授課任務。《模擬操作》和《現場指導》兩個環節在鄉鎮教學基地、示範基地進行。
五是落實培訓教師。採取省、市、縣三級專家、教授聯合授課的培訓方式進行,以省級專家、特產學校的教師為主,同時還有縣級鄉土專家共同參與,讓培訓學員從不同角度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操作技能。
3.完善「規章制度」,有序實施培訓。
首先,制定培訓計劃。培訓計劃的制定,是依據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系統培訓規范,結合新賓縣設置專業情況。培訓的內容包括農村信息化應用、農村政策法規、農業經營管理、農產品市場營銷,每門課培訓兩天。
其次,明確職責分工,公布組織機構成員名單,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如:教學班職責;班主任職責。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名單;教學班班級組織成員名單;班級學員名單。基地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考試考核制度。上述「職責」、「名單」、「制度」按照縣農廣校統一標准、統一樣式、統一製作,分別發放到縣農廣校和四個教學基地公開、公示。
新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每期開始及結束,即有開班典禮,又有結業儀式,開班之初,給所有學員發相關書籍。系統培訓200名學員,分兩期(每期100人)到撫順特產學校學習,時間從9月9日——9月24日結束。10月份,結合不同專業,按照農業生產季節有序開展模擬操作及現場指導,十月末全部完成職業技能模塊(模擬操作)及專項技術模塊(現場指導)。
三、主要經驗及特點
1.各級領導重視、提升培訓高度。2013年新賓縣被省農委確定為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縣政府把此項工作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的重要職責和基本任務加以落實。
2.轉變培訓觀念、提高培訓質量。依據方案要求,結合新賓縣特色產業發展特點,經過認真調查、反復研究,最終決定打破以往的局限在某個鄉鎮或村屯培訓模式,在全縣范圍內選擇主導、特色產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帶頭人,以及青壯年農民為重點,努力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能力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從而進一步推進新賓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
3.建立聯系卡片、跟蹤服務到位。培訓期間,縣農廣校為每位學員印製一張聯系卡,便於學員之間保持聯系。這次培訓班學員都是全縣特色產業發展的骨幹,長期工作在農村生產第一線,平時學習的機會不多,通過培訓不僅給每位農民學員圓了一個在中等職業院校學習的夢想,並為農民朋友提供了一次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崇尚科學的平台,所以大多數學員十分珍惜這次機遇,非常渴求專業知識,認真學習作好記錄,有部分學員還寫了心得體會。大家在學習之餘加強溝通、增進了解,營造了良好的人脈關系網路,為學員信息共享、優勢互補、跨越發展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學員們為表示誠意,給農廣校送了一面內容為「傳職業技能、創百年產業」的錦旗。
4.獎勵優秀模範、推廣先進典型。為了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有始有終、圓滿結局,年底組織召開結業總結大會,會議在新賓鎮政府會議室舉行,縣政府、縣農發局領導都親臨現場並講話,結業儀式舉行了優秀班級、優秀教師、優秀學員頒獎儀式,利用以獎代補形式鼓勵優秀學員。 5.強化信息宣傳、注重輿論導向。今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過程中,縣電視台記者都全程跟蹤采訪錄制,期間不僅在新賓新聞及時播放,還定期製作了《致富之路》專題節目,由於縣電視台的大力支持和全程參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傳效果。是全省試點縣宣傳報道當中的一個亮點。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過8天的系統知識學習,及3天的模擬操作、3天的現場指導,使參加培訓的學員理論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操作技能有了一定幅度增強,思想觀念有了前所未有的轉變,特色產業有了推陳出新的發展。
一是創新培訓方式,注重培訓實效。在培訓過程中隨時根據學員需求,採取「一問一答」、「一學一看」、「一教一做」「一科一考」機動靈活、豐富多彩的培訓方式進行。「一問一答」就是老師提問學員回答。「一學一看」,講完理論馬上到實地參觀學習,(到沈農實驗基地、食用菌基地)。「一教一做」就是手把手進行實際操作。「一科一考」就是每結束一科馬上進行考試,檢驗培訓效果,培訓期間我們充分利用有效時間完成培訓內容,早、中、晚課余時間穿插考試及模擬操作,使培訓工作豐富多彩、緊張有序,取得了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政策支持到位,培育成效顯著:對於符合條件的、優秀的新型職業農民,由縣政府選派,進入上一級大專院校免費培訓學習。對符合條件者優先申報晉升高一級農民專業技術職稱。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優先申報承擔涉農項目,組建專業合作社的可以優先申報省、市示範社。
三是強化認定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截止11月末,新賓縣200名學員系統培訓、模擬操作、現場指導已圓滿結束,與此同時縣農廣校積極組織四個教學班整理完善培訓機構、教學班及學員培訓檔案,使全縣200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學員建立長期的培訓記錄,形成永久性的技術檔案,並且隨著職業技能的不斷提高進行動態管理。年底之前培訓合格的每位學員都能獲得由國家人社部、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證書》,和縣政府頒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結業證》,農發局頒發的系統知識培訓結業證,達到兩年學制後,還將獲得國家教委認證的,由遼寧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頒發的《中等專業學歷證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的實施,將為我縣特色產業發展及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技術保障。
五、存在問題及建議。
1、指標到位時間較晚,培訓具體實施滯後。錯過了最佳培訓時期,尤其是現場指導、參觀學習錯過了黃金季節。建議將培訓項目轉變成跨年度實施工程,或者是分二年實施,分年付款,還能達到中專兩年學制。
2、培訓資金不足,影響培訓質量。省級培訓資金每人2000元,完成14天培訓內容有困難。況且培訓資金到位不及時,勢必影響培訓項目的有效實施。
3、培育認定數量不一致,如果對沒參加培訓班的農民給予認定,對參加培訓的學員有些不公平,對明年招收學苗的選定有一定影響。
4、個別鄉鎮及部門領導不重視,工作不到位,對學員的推薦不認真,影響培訓效果和質量。
5、個別學員認識程度不高,參加學習不認真。建議用考核學員出勤率、聽課紀律、考試成績來兌現「以獎代補」資金,這對未來培訓能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6、宣傳動員不到位,存在信息死角。建議採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動員力度,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❹ 新型職業農民怎麼報名
給你一個大綱,供參考。你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縮減
自我鑒定
xx年xx月起,我參加了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特自我鑒定權如下:
一,學習情況概述,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和取得的成績(詳細寫哦)
二,學習紀律的遵守情況等
三,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少寫哦)
通過學習,我掌握了XXX,具備了XXX。我將在以後,嚴格要求,不斷提高
❺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怎麼報名
我想報考新型職業農民
❻ 我在本村報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他拿走我的信息驗證碼,身份證號碼,現還沒通知去開會培訓,這有問題嗎
沒有問題,一點問題都沒有!問題是拿走你信息驗證碼,身份證號碼的是誰?
❼ 如何打造新型職業農民在線教育平台
最好是找開發公司定製,別人的想法畢竟是專業的,能按你的想法做出你想要的結果
❽ 如何考取職業農民證書
考取職業農民證書的流程如下:
1、報考人員需按時參加職業農民的培訓。除了要坐在課堂里接受家庭農場經營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課程的理論學習,還要接受專家教授授課,在一定時間內學夠足夠學時,並修夠一定學分,才能獲得相應級別綜合素質培訓結業證書。
2、要獲得高級職業農民證書,需要連續4年參加系統培訓,且需持有中級職業農民資格證書1年以上。且對於從事同一種農業生產的人,高級職業農民及他所帶領的合作社或企業,單位面積產量或效益要比周邊農戶增幅10%以上。
3、成為高級職業農民的最後一步是參加考試。據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副校長楊建軍介紹,客觀題是筆試,從事蘋果種植,就考你對果業生產技術、果樹修剪要領等知識的了解;如果養奶山羊,筆試的內容則離不開畜牧養殖產業,如春季疫病防控等。
(8)新型職業農民網路培訓中心擴展閱讀:
一、職業農民的分類:新型職業農民具體來說可分為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
1、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家庭生產經營為基本單元,充分依靠農村社會化服務,開展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組織化生產的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
2、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專業從事某一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骨幹農業勞動力。主要包括農業工人、農業雇員等。
3、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經營性服務組織中或個體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主要包括跨區作業農機手、專業化防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沼氣工、農村經紀人、農村信息員及全科農技員等。
二、職業農名的基本特徵:
1、新型職業農民是市場主體。
2、全職務農,把務農作為終身職業。
3、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現代觀念,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對生態、環境、社會和後人承擔責任。
4、具有「能創業」的特點。
5、具備較大經營規模,具有較高收入。
6、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受到社會的尊重。
❾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去哪個部門報名
培育新型職業化農民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關鍵所在。這其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內需要政府運用改革的思容路和先進的技術去產生影響,更要調動農民的主觀能動性,為農民轉型提供更好的條件。農民轉型需要在現代農業的實踐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逐步完成。在積極宣傳新型職業化農民的優勢,向養殖戶解讀有關涉農補貼、惠農政策等,截止日前,我縣13個鄉鎮廣大專業農民踴躍報名,共有144人參加報名,其中連城白鴨養殖戶23人,肉雞養殖戶14人,蜜蜂養殖戶13人,黃兔養殖戶6人,四大家魚養殖戶56人,牛、羊養殖戶16人,生豬養殖戶16人。下一階段縣農辦將在理論培訓的基礎上,組織養殖戶參觀學習本縣或外地大戶經驗,大面積種植怎麼操作,新型農機怎麼維修,倉儲怎麼解決,怎樣和市場對接,農場、合作社怎樣管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