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有幾個校區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目前有4個校區:航空港、龍泉、人南、青羊。
航空港主要培養理工科本科、研究生;也是大部分管理機構所在,也是主校區所在;龍泉主要培養文管類本科、研究生;人南不作培養,僅為學校老師的宿舍;青羊主要培養成人教育。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源於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空軍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氣象幹部訓練大隊,1954年改制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幹部學校,1956年改建為全日制中等專業學校,更名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學校。1980年9月,學校成為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01年2月27日,原直屬國家統計局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四川統計學校整體並入學校;2003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5年4月28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❷ 教育平台號和密碼都正確,就是顯示用戶名和或密碼錯誤,登不上怎麼辦呀
登錄不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情況:
1、密碼賬號雖然正確但是沒有正確的區分大小寫,所以導專致登錄不上屬;
2、網路姿態不太好,輸入賬號密碼後傳輸出下丟包或網路不佳的狀況;
3、平台系統維護或者更換了平台則可能出現導致登錄不上的情況;
具體原因先排除下,如果還是不行建議建議客服進行解決。
在線教育平台即在線網路的教育平台。實質是面向全國的資源共享、是零距離,是一種全新的交流方式,一種新教育學習平台,一種新型的工具的平台。
在線教育平台利用一切工具進行教育活動皆以提高效率為前提。利用網路先進的技術改變師生的交流方式上課,進一步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進一步培養能力是網路教育研究的實質。
❸ 成都遠程網路教育:為什麼提升學歷
說到學歷的重要性,小編認為工資這個問題不得不好好說道說道!那麼到底學歷與工資存在怎樣的關聯呢?相信大家會有疑問,所以小編就摘取了一些網友們的切身說法,大家來看看。
①學歷與工資有關系的,除基本工資外,還有學歷補貼,學歷高,補貼也就高。
②現在很多企業,都是工資與學歷掛鉤的。學歷越高,薪資就越高。所以,還是有必要提升自身的學歷水平。
③一般企業,雖然不是唯學歷,但好的企業,文憑是塊敲門磚,文憑達不到,面試機會都沒。就算進去了,好點企業有學歷相關的福利,比如學歷補助,培訓,甚至晉升。
④不但要有學歷,主要的還是要有能力!兩樣比較起來,還是能力是主要的。但是學歷是打開一家公司大門的鑰匙,如果你連進門的機會都沒有,他們怎麼知道你有能力呢!
⑤當用人單位對你的能力水平不了解的時候,你的學歷只能是唯一的代表你的能力了。一旦用了幾個月後,發現你有很多適合於單位工作的特點,就會重新認識你,就會得到重用;與之相反的情況也會發生。
❹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網路工程系大一在哪個校區學習啊急~!急~!急~!急~!
中國大學歷年改名大全(2007年最新版)
大學改名原因:
其實,大學改名熱潮不是這幾年才有的,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已經掀起過一輪小高潮。當時正值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啟動,而其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共建、調整、合作、合並」。相比時下,那個時期大學的改名還厚道得很。
那時,大多數改名高校只是從某某學院變成了某某大學,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1993年,中央民族學院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1994年,北京外國語學院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
1999年,自大學擴招後,高校花名冊的變化一年比一年多。
1999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清華大學,2000年北京醫科大學並入北京大學,這隨即成為高校合並改名的兩起標志性事件。
中國人奉行「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講的是做人要有氣節不能亂改名,但在「堂堂大學」看來失節是小事,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校名。現在大學都產業化了,加上擴招,各家都要使出渾身解數爭取優秀生源。靠口碑,靠大師,靠教學科研,靠人文環境等是爭取生源之道,相信每個高校都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但是這些資源和優勢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而一個學校從申報新校名到審批一兩年時間就夠了(當然不乏多年爭取卻無成者)。因此改名成了最快捷的方式,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體現的是學術上的浮躁。
現在很多高校改名,都搶著冠名諸如「科技」、「理工」、「財經」、「商業」等熱門名詞,坐落於一個小地方,爭取冠個「省會名」、以次體現自己的「高貴地位」。一些大學改名則是為了生存,為了廣招生源,為了獲得更多的撥款,有些則純粹是攀比心和虛榮心在作祟。如果教學質量提不上去,辦學仍然缺乏內功和實力,只是換了個時髦好聽的校名,那樣只會給人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感覺,離開大學應有的精神就更遠了。更有人認為,大學改名「變臉」是缺乏辦學信心,缺乏務實意識的表現。
2006年4月-2007年6月成功更名的大學名單:看看2007年又有哪些大學改名了?
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該校更名時間:2006-04-04)
中國民用航空學院——〉中國民航大學(該校更名時間:2006-05-30)
鞍山鋼鐵學院——〉鞍山科技大學——〉遼寧科技大學(2002年3月更名為鞍山科技大學,該校於2005年底拿下了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後,便又開始著手進行更名工作。該校更名時間:2006-07-10)
錦州醫學院——〉遼寧醫學院(該校「權威人士」稱:原校名導致外人誤以為他們是市屬高校,遼寧醫學院這一名字與其省屬院校的地位相稱。該發言是典型的三流大學的心態,不在教學科研上下功夫,盡在名字上挖空心思。一個沒有衛生部的重點實驗室,就一個博士授權點,2004年才開始招生的學校是什麼貨色不言而喻了。該校更名時間:2006-07)
西北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該校主頁上簡稱「西法大」 !!無語。該校更名時間:2006-11)
華東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學院創辦於1952年,是新中國創辦的首批高等政法院校之一。更名後的華東政法大學將從原有的單一性學科院校變為多科性高等院校,學校的管理從原來的直接管理變為二級管理。華東政法大學的更名標志著中國最後一所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從此消失。至此,北京、西南、中南、西北、華東,這五所1949後創立的政法學院全部晉升大學之列。它們曾與北大、人大、吉大、武大法律系並稱中國法學的「五院四系」,很長時間內代表中國法學教育較高水平。如今「五院四系」都不見了。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杭州師范學院——〉杭州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學院終於更名了,曾經想在其民辦二級學院——錢江學院的名稱上升級下叫做「錢江大學」,結果立即招致師生反對,說這個名字會讓人聯想到「錢江摩托」,太像一所民辦大學了!而且有點兒子兼並老子的感覺。最後走了最平凡的路——〉學院變大學。改名「錢江大學」失敗說明了校領導的「高瞻遠矚」沒有被「小農思想」的師生們認可,叫「錢江大學」不就一下子甩掉冷門的「師范」嘛!不過一個在高校林立的杭州處於末流的大學能夠有此成績算是功德圓滿了,也達到了更名的終點。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大連輕工業學院——〉大連工業大學(屬於「標準的」大學升本,該校前身是創辦於1958年沈陽輕工業學院,是東北地區第一所輕工業高等學府,1970年遷至大連後,更名為大連輕工業學院。「大連工業大學」標准升級版ID——「大連理工大學」早被搶注了,看來該校也達到更名的終點了。該校更名時間:2007-04)
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南昌航空大學(也是「標準的」沒話說,現在「學院」越來越少,「大學」越來越泛濫。據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要更名為「北航大學」,你幹嘛不改名為「南航大學」遙相呼應呢?下面公布下該校更名「光榮史」:前身是創立於1952年的漢口航空工業學校,1953年改名為中南第一工業學校,1955年改為南昌工業學校 ,次年改為南昌航空工業專科學校,1963年又改回南昌工業學校,1978年改為南昌航空工業學院,2007年改為南昌航空大學。該校更名時間:2007-03-16)
遼寧工學院——〉遼寧工業大學(前身為錦州工學院,始建於1951年,1992年6月更名為遼寧工學院。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把「中國」變為「北京」、「大學」變為「學院」,在很大程度上是「復名」。洛克菲勒基金會於1917年創辦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獲得過很高的學術地位和國際聲譽,並且一直保持到今天。事實上,49年後,北京協和醫學院雖然更名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但其英文校名依舊是「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這個細節彰顯出協和校方對傳統的尊重、對信念的堅守,同時也證明今天的更名順理成章。協和的改名,多少蘊含了不卑不亢的意味。當然該校仍為獨立法人單位。)
天津商學院——〉天津商業大學(天津商學院創建於1980年,原隸屬商業部。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中北大學分校——〉太原工業學院(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上海海關學院(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保定金融高等專科學校——〉河北金融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時改為此名,保定不是省會竟然用起了「河北」,附帶著「專科」變成了「學院」,好事怎麼都被它占盡了?不要激動,保定原先就是河北省會呢!不覺得這個校名有安慰保定人民的意思嗎?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洛陽大學合並——〉洛陽理工學院(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雁北師范學院、大同醫學專科學校、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四校合並——〉山西大同大學
石家莊影視藝術職業學院——〉河北傳媒學院(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蚌埠高等專科學校、蚌埠教育學院、蚌埠職工大學合並——〉蚌埠學院
南平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武夷學院
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福建警察學院
四川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四川警察學院(該校更名時間:2006)
浙江公安高等專科學校——〉浙江警察學院(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南平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武夷學院(該校更名時間:2007-03-19)
山東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山東政法學院(額的神啊!為什麼有些學校的校領導就是那麼牛逼烘烘的呢?同樣是高校的領導,為什麼人的差距會那麼大呢?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濟寧師范專科學校——〉濟寧學院
萊陽農學院——〉青島農業大學(委屈你了「青農大」,升「大學」了,因為啟用青島校區,所以換「城市名」了,可惜還掛「農」字,我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典型的過渡性校名,當然我更知道那是貴校領導的「遠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會再次更換大名的,只可惜「青島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這兩個ID早就被搶注了。改名讓浪潮下從小縣級市發展起來的省屬大學拋棄了老一輩萊農人踏實勤奮的傳統,浮躁起來。該校更名時間:2007-04-26)
海南師范學院——〉海南師范大學(這座海南最早成立公辦大學也功德圓滿了。該校更名時間:2007-03-16)
昆明大學、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並——〉昆明學院 (帶「籌」,別以為變小了,原昆明大學只是一所綜合性職業大學)
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臨滄教育學院
新疆財經學院——〉新疆財經大學(該校更名時間:2007-)
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荊門職業技術學院、荊門石油化工學校合並——〉荊楚理工學院(曾經想改名為「湖北理工學院」)
池州師范專科學校——〉池州學院
鄭州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河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合並——〉河南工程學院(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安徽教育學院——〉合肥師范學院(有得「師范」,必有失「安徽」。相信這是該校改名的新起點,不會只甘於做「師范學院」的。該校更名時間:2007-03)
中專升格為專科
安徽安慶衛校——〉安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該校更名時間:2007-03-16)
牡丹江師范學校——〉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該校更名時間:2007-03-16)
廈門衛生學校——〉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該校更名時間:2007-3-16)
益陽衛生學校——〉益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該校更名時間:2007-3-16)
運城市幼兒師范學校——〉運城幼兒師范專科學校(該校更名時間:2007-3-16)
最折騰的大學:四川大學,更名業績:四川大學——四川聯合大學——四川大學(詳細理由見下文)
最像民辦的大學:江南大學、東華大學、西華大學、長安大學、三峽大學
改名最頻繁的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業績:廣東民族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四年換2次名)
最極品的大學ID:在很多好ID被搶注的情況下,符合「大學改名規則」的好ID顯得彌足珍貴了。但是筆者認為如今能稱得上極品ID的應該是:華東科技大學。上海,安徽,江蘇一帶的很多高校都在打這個極品ID的主意(詳細見下文),但願即將誕生的「華東科技大學」能夠「名副其實」。「華字輩」已經有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類似但暫未被搶注的有:華南科技大學、華北科技大學、華北理工大學、華西科技大學、華西理工大學;被「華中科技大學」廢棄的「華中理工大學」按照常理是不能使用了。親愛的讀者你讀到這里是不是暈了?搞不清楚誰是誰了呢?
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是我國船舶工業系統唯一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改後的校名不但抹殺了學校的特色及其「哈軍工」海軍工程系血統的榮耀。而且給人的感覺就是有意想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攪在一起,所以說「哈工大」的時候,有人總要問一句哪個「哈工大」啊?可按照常規,「哈工大」這個響當當的名字還是應該屬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長春理工大學(說光機學院知道的人是有的,說長理還真沒人知道呢!)
華東紡織工學院——〉中國紡織大學——〉東華大學(一聽還以為是民辦的,如果說第一次改名,華東改為中國,學院改為大學算是為學校壯了膽的話,那再次改名有什麼含義?對學校的發展有什麼幫助?卻讓人有些雲里霧里的。原本好好的一個重點大學跟後來的西華、南華混在一起了,自掉身價。顯然,學校當局改校名是既無遠見又無卓識的。)
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科技部幹部管理學院合並——〉華中科技大學(2000年5月26日上述四校合並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好好的「華工」送給人家「華南理工大學」了,從此簡稱「華中大」。為什麼合並會導致把好好的「華中理工大學」改名呢?2000年大學合並的時候,本來湖北省的意圖是讓同濟醫科大學和武漢大學合並的,同濟醫科大學的部分領導,為了逃避被合並的命運,遂擺出刺蝟之功,提出了極為苛刻的條件:1、合並後的新大學必須改名;2、同濟必須保持人事、管理、財務獨立;3、必須保留同濟醫學院的品牌。當時的武漢大學領導各懷鬼胎,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同時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自然沒有答應。不過歷史將會證明,這是武漢大學的重大戰略失誤,當然這是後話。 同濟醫科大學覺得只要堅持這幾個條件,誰也不會和它合並,自己的江山寶座遂可以保全。然而同濟醫科大學的如意算盤打錯了,華中理工大學一口氣全答應了同濟醫科大學的條件,如是便出現了「華中科技大學」。 事實證明,合並同濟醫科大學乃戰略性勝利。雖然5年後,同濟的苛刻條件逐步消化,其人事、管理、財務的獨立權相繼被擺平,但是華中科技大學也付出了慘重代價:1、整合消耗的精力;2、特別是拋棄赫赫有名「華中理工大學」不復存在品牌,實在一大憾事;3、華中科技大學這個新品牌有待提升。然而真正的英雄是注重實力,品牌可以再造。)
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並——〉江南大學(莫名其妙!像所民辦大學!其實還是個「211」呢!為什麼改名呢?江南學院的前身是榮氏家族創辦的「江南大學」,也許是為了紀念,故不顧師生竭力反對硬是在2001年改為此名,老校長陶文沂沒魄力啊。以前無錫輕工大學,也算有點名氣,而今找工作投簡歷或者面試時都要強調一下,就是原來的「無錫輕大」。)
北京語言學院——〉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也屬於翻來覆去型的。該校更名固然有著語言習慣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卻是季羨林先生曾經指出:語言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化」並列本身就不妥當。為了向「知名大學」靠攏,更為了糾正語法錯誤,所以改了!作為一個語言學校,此等語法錯誤多年了才引起重視?可嘆啊!)
四川大學——四川聯合大學——四川大學(川大改名是業內的一個失敗的教訓!成都科大很多老師反對用四川大學的招牌,才搞了個不倫不類的四川聯合大學!沒想到適得其反,因為北京有個市屬的「北京聯合大學」,弄得四川聯合大學也被誤認為是這等檔次的高校,在北京都招不上學生,改名四川大學後,報考的人數很快上來了。四川大學改名純粹屬於折騰型的。)
石油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是中國的一樣!硬要披上「中國」,「愛國」啊!)
廣東民族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4年間,改了2次名,廣東民族學院,簡稱民院,所有人都沒有意見;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官方簡稱「職師」,但學生不幹,學生們都說應該簡稱「技院」。好了,最後改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想不叫技院都不行了!)
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長安大學(當屬改名最失敗的大學!作為亞洲唯一一個以公路橋梁設計和建設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想當初「西安公路學院」是多亮的名頭啊!如今學生到火車站買票,車站的工作人員說:「民辦大學的不享受學生價!」可憐的長安學子們哦!)
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拋棄掉華北這個好名兒,用北華真是高覺悟啊!簡稱「華航」,如果叫「北航」那就有點混淆視聽了。)
太原重型機械學院——〉太原科技大學(原來是一所在國家機械行業中享有盛譽的高等院校,現在就是滿天飛的「科技大學」中的一員而已!)
太原機械學院——〉華北工學院——〉中北大學(作為國防軍工特色的一所院校,「太原機械學院」這個牌子老一輩的軍工人都知道的。硬是改名了,還沒熟悉華北工學院呢,又改了!中北——不同於華東,華南這些常規地域名稱,不好找啊!初次聽說的人肯定要問這學校在哪啊?據說下一步打算改名成「華北理工大學」。)
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改名好久了,但是現在公交車報站名,也一律還是「鋼院」,搞得這里的學生好郁悶。不過郁悶歸郁悶,人家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叫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你總不能再跟人搶吧?何況,論實力,恐怕也該有自知之明吧。這么個好ID,結果錄取外地考生分數老高老高的。06年在廣東錄取分數線超過第一批30多分。)
北京商學院——〉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人都知道,這就是一爛校。但偏偏校名取得不錯,又是「北京」又是「工商」,結果成了每年分數線最高的一般本科學校之一。有一年在某省竟然創下了近630分最低錄取線的誇張紀錄。幸好04年被教育部黃牌警告了一下,可以讓人對其提高點警惕。)
北京冶金機電學院——〉北方工業大學(改名是1985的事情,至於為什麼要把他糾出來呢?壓根就是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的技校!這么大個名騙死人了!)
北京經濟學院、北京財貿學院合並——〉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明顯是抄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牌子,還冠了個「首都」來標榜自己。近年來生源不錯,看來牌子效益還是有用。)
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北京信息工程合並——〉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看看其招牌——「北京」首都,還有熱門的「信息」、「科技」、「大學」,能上的都上了!雖然現在還帶「籌」字!可以預見其將來招生特好!學校本來就很小,還分成6個小校區,北京人都知道就是破本科 ,連研究生院都沒有。)
北方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1923年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後定名為北方交通大學。官方說恢復校名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學校地處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其實無非就是利用北京相對上海、西安的地位優勢,來提高自身和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的競爭力。改名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之後招生形勢一片大好。首都的學校嘛!吃香啊!)
海淀走讀大學——〉北京城市學院(因為「走讀」在今天已經屬於過時的詞語,改名比較合適!可是人家還是管它叫「海跑兒」!)
上海市業余工業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東滬職業技術學院合並——〉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別以為它和以前的已並入上海大學的上海工業大學有什麼關系!很奇怪的是它以前是成人高校時是這個校名,高等職業院校時也是這個校名,現在升為本科了還是這個校名。)
上海機械學院——〉華東工業大學、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並——〉上海理工大學(幾易校名,「面孔」每變一次,考生的報考熱情就高漲一次。2003年7月,又收編了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華東紡織工學院分院合並——〉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來過你就會疑問這個是中學還是大學!)
上海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商學院(高職升本科是職業技術學院夢寐以求的!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這個升級也太快了吧!憑著這個金字招牌,還愁生源嗎?)
河北財經學院、河北經貿學院、河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並——〉河北經貿大學(被騙進去的學生說偶們都是眼淚啊!)
四川工業學院、成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並——〉西華大學(本想改名「四川工業大學」,上頭不同意,叫「華西大學」又不夠格,所以只好改了如今這個名。)
四川輕化工學院、自貢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自貢高等專科學校、自貢教育學院合並——〉四川理工學院(自貢的幾所專科院校一合並,如此改名,成都理工大學能開心的起來嗎?)
成都氣象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簡稱「成信」,我覺得其實一點都不「誠信」,氣象為核心的學校幹嘛用「信息工程」這個時髦詞啊?而且有點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的感覺。)
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先去掉冷門「地質」,升溫成「理工」,緊接著是「大學」!三級跳,也是功德圓滿!)
西南工學院、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合並——〉西南科技大學(表面上看和「西南交大」是同等檔次了!按常規,科技大學應該是理工科為強項,但是追溯其兩個前身,西南工學院前身為四川建材學校,是中專,綿經高專表面看是搞經濟的,前身一直是搞農業的。但是這么一湊就是當今最熱門的「科技大學」了。)
西南師范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合並——〉西南大學(一合並兩個比較弱勢的詞語「師范」、「農業」就消失了!實在是夠「徹底」!)
西昌農業高等專科學校、西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涼山大學、涼山教育學院合並——〉西昌學院(有點遺憾的是,這么好的地理條件,改名叫「西昌航空航天學院」才是最理想的嘛!)
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陽金築大學——〉貴陽學院(貴陽金築大學是高職,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由中專改制來還沒多少時日,兩所爛得不能再爛的學校一合並成了以省會名字命名的本科,這哪是什麼強強聯合啊?這分明是一個窮人收留一個乞丐嘛!)
中南工業大學、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合並——〉中南大學(英文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縮寫是CSU 反恐大學 NB吧!)
湖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湖南省商業管理幹部學院合並——〉湖南商學院(一個專科+成人高校成了湖南的「商學院」!加上又在首府長沙市!擴建!趕快擴建!否則招來得學生肯定把校園撐垮了!)
岳陽師范學院——〉湖南理工學院(現該院網站已經完全抹掉了岳陽師范學院的痕跡了!)
株洲工學院——〉湖南工業大學(又是一個地方成省的!這樣的校名招生豈是一個「火」字了得?其前身株洲工學院還是蠻出名的,它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家以包裝為辦學特色的高校,」。所以現在湖工大仍樂於稱自己是株洲工學院。該校更名時間:2006-02-14)
郴州師專、郴州醫專、郴州教育學院、郴州師范——〉湘南學院(四個專科一合並成了本科了,還有了個好校名!)
鄭州糧食學院——〉鄭州工程學院——〉河南工業大學(「農業」搞起「工業」也在行,真能夠騙的!)
焦作礦業學院——〉焦作工學院——〉河南理工大學(兩級跳:地方名變省名,工學院變理工大學。該校更名時間:2004-05)
洛陽工學院——〉河南科技大學(改名後可是氣派多了,只是有一所學校很生氣,即地處鄭州郊區的鄭州科技學院,洛陽工學院原先因為在地理位置上遜於鄭州科技學院,招生時的號召力自然弱於鄭州科技學院了,而洛工一改名,不但掛上了省級院校的招牌,還成為了「大學」,鄭州科技學院能不生氣嗎?)
河北地質學院——〉石家莊經濟學院(變的太離譜了吧!地質——〉經濟;絕對冷門變成絕對熱門!以前怎麼說也還是地質部直屬的,一下子非要扯到經濟上?一個字「強」!)
北京煤炭幹部管理學院分院——〉華北礦業高等專科學校——〉華北科技學院(這個學校是典型的騙子,該校主頁上寫著:「通信地址:北京東燕郊206信箱」,讓人感覺學校是在北京的,導致渴望去首都「深造」的學子們熱情高漲啊!結果錄取分數線居高不下。其實學校根本不在北京而在河北一個叫燕郊的鎮,但是在招生簡章都寫著校址:北京市。按照官方資料所述:「學院地處河北省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快捷,距天安門35公里,距首都機場25公里,北京市930路公共汽車直達學院。」 莘莘學子們寒窗苦讀就是為了「進京」,你就不能在北京買個小破校舍給他們熏陶一下?真是太會騙了!)
沈陽工業學院——〉沈陽理工大學(名字還像是比以前響些,但是要和同省的大連理工比,差了十萬八千里!)
南京氣象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是一所以氣象為核心的學校,氣象學還是不錯的,其他專業一塌糊塗,卻拿信息工程做門面?真是驢唇不對馬嘴!)
南京經濟學院、江蘇財經高等專科學校、江蘇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合並——〉南京經濟學院——〉南京財經大學(這么個極品校名聽上去感覺跟中央財大、上海財大一個檔次吧?錄取分數差不多是一個檔次了,如果高分考生滿懷信心進去後,發現這其實不過是幾年前一本的南京經濟學院+一個專科江蘇財經高等專科學校+一個成人高校江蘇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合並後的產物而已,會不會痛心疾首呢?)
江蘇理工大學(原江蘇工學院)、鎮江醫學院、鎮江師范專科學校合並——〉江蘇大學(江蘇大學?是不是理所當然的覺得在南京?呵呵!在鎮江呢!江蘇大學這個名稱曾經被南京大學短暫的使用過2個月!所以我們可以稱其為「江工江蘇大學」以示區別!)
南通醫學院、南通工學院、南通師范學院合並——〉南通大學(還好簡稱「通大」,要是叫「南大」那就熱鬧了。該校更名時間:2004-05)
東南大學、南京鐵道工學院、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南京地質學校合並——〉東南大學(其中原東南大學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雖然歷史很悠久,學校也不錯,但是卻不為大家所熟知,因為福建的「東南衛視」知名度很高,導致很多人以為東南大學在福建。和東南大學合並的那幾所院校可不是一個量級的,中專也有,典型的「借殼上市」。)
蘇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學院、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合並——〉蘇州科技學院(組建的這個蘇州科技學院是過渡性的,按照原定計劃要籌建「蘇州科技大學」,可惜「籌」了6年了,還沒動靜。03年向教育部正式行文,申請更名為「蘇州城市大學」,還是沒反應。當年兩校分別直屬鐵道部、建設部,地方管不著,2000年兩校關系同時劃歸地方,但終歸不是地方的親兒子,自然受不到重視,造成如今尷尬局面。很多由原本由部直屬的高校劃歸地方的時候也遇到了類似問題。該校更名時間:2001-09)
揚州師范學院、江蘇農學院、揚州工學院、揚州醫學院、江蘇水利工程專科學校、江蘇商業專科學校合並——〉揚州大學(合並時間為1992年,以自己是
❺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地址現在是哪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航空港校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學府路一段24號。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是四川省和中國氣象局共建、四川省重點發展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創建於1951年,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空軍氣象幹部訓練大隊;1954年轉為地方建制,更名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幹部學校;1956年改建為三年制中專學校,更名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學校
2.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龍泉校區
地址:四川-成都龍泉驛區同安鎮陽光城幸福路10號。
經過66年的建設,學校已發展成為以信息學科和大氣學科為重點,以學科交叉為特色,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要學科門類,工、理、管、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融合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3.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天府校區
地址: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清南街。學校現有航空港、龍泉、天府三個校區,佔地面積2100餘畝,固定資產13億元,紙質圖書178餘萬冊;學校現有大氣科學學院、資源環境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控制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軟體工程學院、網路空間安全學院、管理學院、應用數學學院、光電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學院、文化藝術學院、統計學院、商學院、物流學院等17個學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餘人、研究生近2000人。
❻ 溫江大學城的入駐高校
西南財經大學(柳林校區、主校區):西南財經大學(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西南財大,位於國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成都,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大學之一,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西南財經大學以金融學科為優勢,在金融行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西南財經大學的前身是1925年在上海創辦的光華大學,1985年正式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教育部主管。
截至2013年9月,西南財經大學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3951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492人;碩士研究生5993人,博士研究生1103人,留學生363人。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四川農業大學(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川農」,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一所以生物科技為特色、農業科技為優勢,農、理、工、經、管、醫、文、教、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部共建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大學之一,入選「111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國家「973計劃」承擔高校,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高校,是全國首批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試點單位,具有自主招生資格。
截止2014年,校園總面積約4500畝,有本科生32000餘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近4000人。同時學校在成都市崇州市建有佔地2300餘畝的現代農業研發基地,在四川農業大學邛崍現代農業專家大院示範基地安置有我國第二台(世界第三台)毫米波掃描昆蟲雷達。
成都中醫葯大學(校本部):成都中醫葯大學原名成都中醫學院,為一所以中醫葯學科為主體,兼有理、工、管、文、農、教等多學科相關專業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四川省屬重點高等學校,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在周恩來等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於1956年創建, 1995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為現名, 2006年6月四川生殖衛生學院、四川省衛生管理幹部學院並入成都中醫葯大學。
學校位於國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成都市,共有溫江校區、十二橋校區、人南校區、汪家拐校區四校區,佔地面積1800畝,有16個學院、31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2.2萬人,其中研究生2000餘人。
成都師范學院(校本部):成都師范學院是全日制普通本科師范院校,前身為創建於1955年的四川教育學院,學校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腹地成都市。2012年3月,經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教育學院改建更名為成都師范學院,2012年6月16日,成都師范學院正式揭牌,實現了由成人本科院校向普通本科院校的歷史性跨越。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CHENGDU AGRICULTURAL COLLEGE),簡稱成都農院,是四川省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以農為主的高等職業學院。學校前身為1958年創建的四川省溫江農業學校。2014年,該校被評為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截至2015年3月,學院共1051餘畝(含流轉土地和合作用地518畝),校區佔地464.5畝;設有7個二級學院,開設44個專業;圖書館藏書近20萬種、55萬余冊;學院有教職工共551人,其中教授(研究員)有12人,副教授 59 人,碩士及以上學位190人,「雙師」素質教師266人,有全日制在校高職生規模逾萬人。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交通類全日制公辦專科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前身為創辦於1952年的四川省交通學校,2001年升格為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0年,入選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截至2014年10月,學院佔地1033畝,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4.3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62億元,圖書館藏書120萬冊;設有11個教學系部,開設56個專業(方向);有教職工700餘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3人,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121名,中組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省學術帶頭人1名,省級教學名師4名,省學術後備帶頭人選2名,全日制在校高職生13000餘人。
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溫江校區、主校區):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SICHUAN ELECTR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簡稱四川電力學院(成都水電校),是2001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成都水力發電學校升格的高等專科學院,現隸屬於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同時掛國家電網技術學院成都分院、四川省電力公司技術技能培訓中心的牌子。2011年,入選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設置電氣工程系、經濟管理與信息工程系、水利水電與建築工程系、動力工程系、基礎部、繼續教育部、網路學院等七個教學系部。享受成都市政府津貼專家1人,教授4人,副教授97人。校園佔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23.8萬平方米;全日制大學專科在校學生5000餘人。
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和盛校區、主校區):學院創建於1907年(清光緒33年),前身為成都女子蠶桑講習所,先後更名為四川省立女子實業講習所、四川省立高等職業學校、四川省立成都女子職業學校、四川省成都商業學校等。1993年更名為四川省商業學校。200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四川省商業學校與原四川省對外經濟貿易學校合並組建為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學院隸屬於四川省商務廳,性質為專科層次的高職院校。是全省唯一一所集內外貿於一體的商科高校。全日制在校學生7000餘人,雙師型教師9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0%。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是2005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藝術類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其前身分別為創建於1953年的四川省川劇學校(四川省藝術學校)和創建於1961年的四川省舞蹈學校。學院現有中高級專任教師400餘人,開設藝術類專業20餘個,有八個教學系部,,分別為藝術設計系、動漫系、戲劇系、舞蹈系、音樂系、文化管理系、附屬中專和基礎教學部,共計28個高職專科招生專業,錄取批次為專科第二批次、藝術專科批次。 成都廣播電視大學商貿管理學院:成都廣播電視大學(成都電大)國家開放大學(成都)創辦於1979年,是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屬獨立建制的公辦成人高等學校,行政上接受成都市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教學業務上接受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指導。 成都廣播電視大學主要承擔成人開放教育專科本科,成人高考專科學歷教育,中國人民大學網路教育等學歷教育工作,同時開展各類非學歷教育,社區教育工作。成都電大辦學系統擁有一支與辦學規模相適應的專兼職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772人,其中272名教師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793位教師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同時還長期相對穩定地擁有1000餘名來自成都地區普通高校、科研院所且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
四川核工業技師學院(成都校區):四川核工業工程學校、四川核工業技師學院和中國核工業第二三建設公司培訓學院是三塊牌子一套機構,是集大專、中專、技能培訓以及職業技能鑒定為一體的綜合性職業技術院校,學校創辦於1979年,經過20多年的艱苦創業,學校已發展成為四川省最大規模的技工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4654人,佔地面積526畝。先後被評為「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重點技工學校」、「國家高級技工學校」。特別是在2012年12月8日的第十一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會暨全國百家城市職業培訓工作推進會上,該學院捧回了「2012年第十一屆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
四川化工工程學校:四川化工工程學校,原四川化工高級技工學校,隸屬於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領導下的省屬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已有近四十年辦學歷史,是我省唯一一所化工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學校現有大、中專在校學生3000餘人。學校建有多媒體網路實驗室、電子閱覽室、分析實驗室、工藝流程實驗室、儀表、鉗工、電工、電子、製冷、機加工等實驗室16個,校外固定實習基地15個。教室均配有光纖電視、電風扇、廣播、多媒體等教學設施,學生寢室為標準式公寓,內設衛生間、洗漱間、全國直撥電話。
四川交通運輸職業學校(溫江校區):四川交通運輸職業學校是經四川省教育廳批准由原四川省交通運輸學校和四川省公路學校合並組建的普通(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公辦,學校始建於 1972 年,隸屬於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在 40 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先後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部命名為四川省重點職業學校、全國交通系統規范化學校。學校是四川省最佳文明單位、中國交通職業教育副理事長單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員單位、成都市汽車職教集團和物流職教集團常務理事單位,學校在四川交通行業與全國的中等職業教育中享有盛譽。學校佔地 207 畝,建築面積 14.2 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 5400 餘人;設有汽車運用與維修、公路與橋梁、工程機械、物流管理等 13 個適應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專業,現有省級重點專業 1 個,交通部重點專業 1 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