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博推廣異常顯示被舉報多次怎麼解決恢復
提起申請。 不回我可以幫你
㈡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㈢ 微博發布一個事實,請問違反了什麼法律
可能含有一些敏感關鍵詞,微博這么大,總不能每一句話都人工識別,都是靠系統自動的,所以你發布的信息里如果涵蓋大量政治、官銜還有反動的詞自然就被屏蔽掉了,你們懂得~
㈣ 在微博發廣告違法嗎
微博管理規定:
發布危害信息。危害信息主要包括:
(一) 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危害國家及社會安全的信息(簡稱「敏感信息」),主要表現為:
1. 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
2. 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
3. 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
4.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
5. 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迷信;
6.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
7. 宣揚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 煽動非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聚眾擾亂社會秩序;
9. 含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
(二) 垃圾廣告,包括垃圾信息和惡意行為,主要表現為:
1. 從事買賣粉絲及相關業務;
2. 從事刷評論、刷轉發、刷投票、刷有獎活動業務;
3. 通過機器或軟體等非人力手段對他人頁面大量發送廣告信息;
4. 虛假中獎信息;
5. 機器抓取發送的無意義內容、重復內容;
6. 利用系統漏洞干擾微博正常秩序的行為。如:盜用他人賬號、強制他人關注等。
(三) 淫穢色情信息,主要表現為:
1. 淫穢:具體描繪性行為或露骨宣揚色情的誨淫性信息。
2. 色情:露三點的圖片、視頻,帶有色情意味、暗示、挑逗和引起他人類似感受的音頻、文字。
發布不實信息。不實信息主要表現為:
(一) 整體失實:事件本身系子虛烏有。
(二) 捏造細節:捏造細節使整個事件被扭曲。
(三) 圖文不符:通過錯誤的圖文搭配誤導他人。
(四) 誇大事實:在描述中對事實誇大其詞,誤導他人。
(五) 過期信息:將已得到解決的事件作為新消息發布,並略去已產生的結果。
(六) 信息殘缺:隱藏部分事實,以不完整的信息誤導他人。
(七) 斷章取義:將部分事實加上推測作為事實發布。文藝評論不適用本條規定。
㈤ 在微博上推廣這些產品會不會被封號啊再說這些是貨真價實的嗎
推廣做假廣告都沒關系,但是如果涉及到網路上收款等有關金融的,可能會有事。
㈥ 微博被人舉報了怎麼辦
一經舉報,是無法取消的。
微博被舉報了不能看到舉報的人但是會受到私信說明為什麼會被舉報。新浪工作人員會對被舉報方進行核實,如果查出具有違反新浪微博的內容,會對內容進行刪除。
被舉報的用戶官方一般的處理操作如下:
1、會按照對方舉報的情況進行查看被舉報的微博是否存在;
2、再核對舉報者的微博以及最近的操作動態,查看是否存在來意舉報情況;
3、核對後,會給一個綜合的處理;
4、如果對於處理不滿意進行申訴。
(6)微博推廣違反國家規定虛假產品擴展閱讀:
管理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2015年6月24日,為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不斷完善網路安全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十分必要。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了網路安全法草案。2016年11月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微博客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2018年2月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發布《微博客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旨在促進微博客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㈦ 微博怎麼算違規 百度知道
第三章用戶行為規范
第十條用戶注冊、使用微博應符合現行法律法規。不得以任何方式受讓微博帳號使用權,不得盜用他人帳號。第十一條用戶不得惡意通過機器或軟體等非人力手段注冊微博帳號、發布內容或關注他人,經微博官方許可的軟體應用除外。第十二條用戶擁有設置個性化帳號信息的權利(包括:昵稱、頭像、個人介紹、帳號模板等),但不得設置含有以下內容的帳號信息:
(一)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
(二)包含人身攻擊性質內容的;
(三)暗示與他人或機構相混同的;
(四)包含非法信息的。
不得使用隱晦表達等方式規避以上限制。
第十三條用戶擁有發布信息的權利,但不得發布含有以下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五)宣揚邪教、迷信的;
(六) 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煽動非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
(九)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十四條用戶不應發布不實信息。不實信息范圍詳見《新浪微博社區管理規定(試行)》。第十五條用戶應尊重他人名譽權,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第十六條用戶應尊重他人隱私權,不得侵害他人隱私。涉及公眾利益或經由當事人同意的除外。
隱私包括真實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家庭住址及用戶不願公開的其他個人信息。
第十七條用戶應尊重他人肖像權,未經他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或修改其肖像。
第十八條用戶應尊重他人安寧權,不得利用微博騷擾他人。不應以評論、@他人、私信、求關注等方式對他人反復發送重復、近似、訴求相同的信息。第十九條用戶應尊重他人著作權。發布他人原創內容需註明出處或帶有明顯轉載標識。
㈧ 前幾天,微博因為發廣告被封了,怎麼知道封了多久
您應該是被封了七天 尊敬的騰訊微博用戶,為了維護騰訊微博平台良好環境,以下的行為是被禁止的: 使用非正常手段增加聽眾數量、增加廣播數或傳播發布違規內容(包括傳播散布虛假消息、頻繁發布產品廣告、辱罵或人身攻擊其他用戶)等行為,我們將會對違反規定的賬號進行相關處罰。 具體處罰規定如下: 非認證用戶 第一次違規:對微博賬號進行警告並禁言7天。 第二次違規:對微博賬號進行警告並禁言30天。 第三次違規:對微博賬號進行永久封停。 認證用戶 第一次違規:對微博賬號進行警告處理。 第二次違規:對微博賬號進行嚴重警告並禁言7天。 第三次違規:對微博賬號嚴重警告、取消認證(最短3個月-最長6個月)並禁言30天。 第四次違規:對微博賬號進行永久封停。 在執行每次處罰的同時,會清除非正常手段取得聽眾的收聽關系,刪除違規的廣播內容。請您遵守騰訊微博用戶行為規范,珍惜您的微博賬號,共同維護良好的微博環境。如果您對以上處罰規則有異議,請發送郵件至weibokefu@ vip.qq.com 進行咨詢和投訴!
㈨ 微博上頭條審核不通過
要麼花錢買,要麼就是幕後有人推,當然還是得花錢,除了那些營銷號,一般的用戶很難上頭條的~
㈩ 在微博上,有哪些行為是屬於違規行為
我們有時會在一個帳戶或微博上添加一個通知,讓您了解我們的系統或團隊可能採取的行動。在某些情況下,這是因為這種行為違反了規則。其他時候,它可能是對某個國家的授權實體發出的有效且范圍適當的請求的響應。以下是您在查看帳戶或微博時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通知。我們的系統和團隊可能會在微博上添加通知,以便在您點擊之前為您提供更多上下文或通知。我們可能會在推特上添加通知的情況包括:將微博放在一個間隙後面:我們可以在一個間隙後面放置一些形式的敏感媒體,比如成人內容或圖片暴力,建議觀眾注意,如果他們點擊,他們會看到敏感的媒體。這允許我們識別一些人不希望看到的潛在敏感內容。了解有關如何控制是否看到敏感媒體的詳細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在放置這些類型的通知時,我們可能會依賴機器學習和自動化,以便在敏感媒體上更快地採取行動。由於自動操作可能會導致錯誤,因此在潛在敏感介質上放置自動警告不會導致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