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劇孫臏與龐涓台詞
台灣民間京劇團體,創立於1997年,系由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支持成立,目前由著名老生演員李寶春擔任團長。每年固定推出春、秋兩檔京劇作品。
和信企業集團已故前任董事長辜振甫,出身台灣日治時期世家辜家,平生喜好京劇,偶亦粉墨豋場,為台灣著名票友,擅長《空城計》等老生戲。成立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後,1992年成立京劇小組,由長女辜懷群、老生演員李寶春規劃推廣京劇,定期於國內外演出。
目前成員主要由國立台灣戲曲學校畢業,並與大陸京劇演員合作演出。
《孫臏與龐涓》
敘述孫、龐兩人告別師父鬼穀子分道揚鑣後,眼見孫臏鋒芒畢露,名利熏心的龐涓不惜煮豆燃箕,讓孫臏被害成殘,裝瘋賣傻才得以活命脫逃。最終在馬陵道兩軍對決,龐涓中計,孫臏大仇得報。為飾演嫉賢妒能的龐涓,楊燕毅除銅錘花臉外,也用上一些架子花臉的唱念作表,而且臉譜以肉色為底,畫上代表奸詐、剽悍性格的黃眉,體現龐涓性格殘暴的一面。
Ⅱ 多爾袞這個人
一、 從孤兒弱主到和碩睿親王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降生
在赫圖阿拉,生母阿巴亥,姓烏拉納喇氏。這時,努爾哈赤已不再是地位低
微的小部落頭領,而是統一了女真各部的「聰睿恭敬汗」,並且正在進一步
發展統一事業,為建立清朝奠定基礎。當多爾袞誕生未滿百日,努爾哈赤就
率大軍進攻烏拉,最終滅亡了其妻阿巴亥的母國,多爾袞母子面臨著被打入
冷宮的危險。但是,由於努爾哈赤優待降順者的政策,以及阿巴亥富於心計,
善為周旋,使他們母子安然度過難關,隨著時間的流逝,多爾袞也步入了台
吉的行列。
公元1616 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年號天命,兩年後以「七大恨」告
天,發動了對明朝的進攻,揭開了明清戰爭的序幕。在對明戰爭節節勝利中,
後金內部的矛盾斗爭也不斷發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爾哈赤宣布廢
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台吉、莽古爾泰台吉、皇太極、德格
類、岳託、濟爾哈朗、阿濟格阿哥、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①。
也就是說,從此時起,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於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
這樣一個改變後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動,是從當年三月努爾哈赤體棄滾代皇
後富察氏開始的。當時雖然給大福晉富察氏頭上加了四條罪狀,但是都缺乏
足夠的根據,例如四大罪之一,便是代善與富察氏關系曖昧②,實際上,是有
人對他們進行陷害。
富察氏被休棄之後,取代她作為大福晉的正是多爾袞之母阿巴亥。這樣,
努爾哈赤愛屋及烏,多爾袞及其兄弟阿濟格、多鐸地位上升便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代善由於處處計較而失去乃父的歡心,又聽信後妻的讒言而虐待已子
碩託,這就為覬覦其地位的人們帶來了反對他的口實,造成了前面所說的其
「太子」地位的被黜。這樣,在努爾哈赤共治國政的制度下,多爾袞兄弟便
第一次成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
多爾袞此時還不是旗主貝勒,而僅與其弟多鐸各領十五牛錄,他畢竟還
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政治地位不如阿濟格,甚至不如多鐸。在天命年間許
多重大活動中,都不見多爾袞的蹤影。天命元年(1616)正月初一的朝賀典
禮中,可以親自叩拜努爾哈赤的宗室顯貴中,阿濟格與多鐸分列第六、第七
位,而多爾袞則不允許參與其中③。盡管如此,除四大貝勒和乃兄乃弟之外,
多爾袞是領有牛錄最多的主子,超過了德格類、濟爾哈朗、阿巴泰等人,在
當時來說,也算是頗有實力的一位台吉了。
但是,好景不長。努爾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去世,臨
終前曾召見愛妻烏拉氏阿巴亥,似乎要授以遺命。但眾貝勒早就擔心多爾袞
三兄弟力量迅速壯大,便在擁戴皇太極繼位為汗之後九個時辰,迫令阿巴亥
自盡殉夫,聲稱是太祖的「遺命」。這時候,多爾袞三兄弟的處境最為艱難,
他們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臨著兄弟們對其所領旗分的攘奪,誰知道今後
又會有什麼災禍降臨?
皇太極繼位之後,雖未向他們開刀,但也通過三份效忠的誓詞把他們的
地位貶低很多,特別是皇太極在後來一系列加強皇權的行動中,更是都處壓
制他們的兩白旗勢力。連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三大貝勒都處處受擠,多爾
袞兄弟又怎能倖免。但是,皇太極知道,若要削弱最威脅皇權的三大貝勒的
權力,自己的實力還不夠,還必須拉攏和扶植一些跟他無甚利害沖突的兄弟
子侄,其中就有多爾袞。天聰二年(1628)三月,皇太極廢黜了恃勇傲物的
阿濟格之旗主,以多爾袞繼任固山貝勒①。這時候,多爾袞剛滿十五歲。
少年多爾袞在夾縫中求生存,開始顯示出他善於韜晦的過人聰明。他一
方面緊跟皇太極,博取他的歡心和信任,而絕不顯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
方面則在戰場上顯示出超人的勇氣和才智,不斷建樹新的戰功。天聰二年
(1628)二月,他初次隨皇太極出征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立下戰功,皇太
極賜予「墨爾根岱青」的稱號,贊他「既勇且智」①。半個月後,他就繼任了
固山貝勒。多爾袞少年得志,為他將來的進取開始奠定基礎。
天聰三年(1629),皇太極率軍攻明,多爾袞在漢兒庄、遵化、北京廣
渠門諸役中奮勇當先,斬獲甚眾,一年半後,他又參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
堅城的功勞也有他一份。天聰八年(1634),皇太極再度攻明,多爾袞三兄
弟入龍門口,在山西擄掠,結果「宣大地方,禾稼踐傷無余,各處屋舍盡焚,
取台堡、殺人民更多⋯⋯俘獲生畜無數」②。
當然,使他名聲大振的是征服朝鮮和攻擊蒙古察哈爾部之役。朝鮮和察
哈爾被皇太極視為明朝的左膀右臂,是後金攻明的後顧之憂。天聰六年皇太
極雖大敗察哈爾部,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灘,但其殘部仍散布在長城內外,
於是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便命多爾袞率軍肅清殘敵。結果他首遇林丹
汗之妻囊囊太後及瑣諾木台吉來降,又趁大霧包圍林丹汗之子額哲所部,使
人勸其歸順,雙方盟誓而回。這一次出征,多爾袞不費一刀一槍,出色地完
成了皇太極的使命。更具重大意義的是,多爾袞從蘇泰太後(林丹汗之妻)
那兒得到了遺失二百餘年的元朝傳國玉璽,其璽「交龍為紐,光氣煥爛」,
後金得之,使皇太極獲得稱帝根據及招攬人心的工具。果然,皇太極聞訊大
喜,親率王公大臣及眾福晉等出沈陽迎接凱旋之師,對多爾袞等亦大加褒獎。
皇太極親征朝鮮,多爾袞也在行伍之中。他率軍進攻朝鮮王子、王妃及眾大
臣所居之江華島,一方面竭力勸降,一方面「戢其軍兵,無得殺戮」。對投
降的朝鮮國王「嬪宮以下,頗極禮待」①。這使朝鮮君臣放棄繼續抵抗,減少
了雙方的殺戮。
這兩役之後,戰局頓時改觀,皇太極除去了後顧之憂,便可全力對付明
朝。他在天聰十年(1636)改國號為清,年號崇德,南面稱帝,與明朝已處
在對等地位。多爾袞在這兩大戰役中所立的戰功,也使他的地位繼續上升。
正月初一新年慶賀大典時,多爾袞首率諸貝勒向皇太極行禮,這與十二年前
的情形相比,可謂天壤之別。當年四月皇太極稱帝,論功行封,多爾袞被封
為和碩睿親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時年僅二十四歲。
在此之後,多爾袞幾次率師攻明,均獲輝煌戰績。崇德三年(1638)他
被授予「奉命大將軍」,統率大軍破牆子嶺而入,於巨鹿大敗明軍,明統帥
盧象升戰死。然後兵分兩路,攻打山東、山西,多爾袞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
降六座,敗敵十七陣,俘獲人畜二十五萬七千多,還活捉明朝一親王、一郡
王,殺五郡王等,給明朝以沉重打擊。班師之後,多爾袞得到了馬五匹、銀
二萬兩的賞賜②。崇德五年到六年,多爾袞又作為松錦決戰的主將之一走上戰
場。起初,他由於違背皇太極的部署,私遣軍士探家而遭到急於破城的皇太
極的責罰③,但他仍以郡王的身份繼續留在軍中,一方面屢次上奏提出作戰方
略④,一方面率領四旗的護軍在錦州到塔山的大路上截殺,並在攻破松山後率
軍圍困錦州,迫使明守將祖大壽率部至多爾袞軍前投降。松錦之戰後,明朝
關外只剩下寧遠孤城,清軍入關已是時間問題。
多爾袞並不是一介武夫,這點連皇太極也看得很清楚,因此,在更定官
制時,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他統攝。根據他的舉薦,皇太極將希福、范
文程、鮑承先、剛林等文臣分別升遷,利用他們的才智治國①。根據他的建議,
皇太極又對政府機構作了重大改革,確定了八衙官制②。此外,文臣武將的襲
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貴胄也要經他之手任命③。在統轄六部的過程
中,多爾袞鍛煉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為他後來的攝政准備了條件。
更需注意的是,多爾袞一直秉承其兄皇太極意旨,對加強中央集權發揮
了重大作用。崇德元年和二年,皇太極兩度打擊岳託,意在壓制其父代善正
紅旗的勢力,多爾袞等人揣摸帝意,故意加重議罪④。崇德三年遣人捉拿叛逃
之新滿洲,代善略有不平,便被多爾袞抓住大做文章,上報皇太極,欲加罪
罰⑤。這些舉動,正合皇太極心意,他一方面對忠君的兄弟表示贊賞,另一方
面又減輕被議者的處罰,以冀感恩於他。通過這一打一拉,來穩固自己的獨
尊地位。
但是,皇太極並沒有料到,多爾袞正利用皇帝的信任,逐漸削弱昔日曾
打擊他與母親之人的勢力,等待時機,覬覦權柄。
二、 立幼帝大戰山海關
不久,這個時機終於來到了。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時,皇太極
「暴逝」於沈陽清寧宮。由於他的突然死去,未對身後之事作任何安排,所
以王公大臣在哀痛背後,正迅速醞釀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這時候,代善的兩紅旗勢力已經遭到削弱,他本人年過花甲,早已不問
朝政。其諸子中最有才乾的岳託和薩哈廉年輕時已過世,剩下碩託也不為代
善所喜,滿達海初露頭角,還沒有什麼發言權。第三代的阿達禮和旗主羅洛
渾頗不甘為人後,但崇德年間卻屢遭皇太極壓抑。由此看來,兩紅旗老的老,
小的小,已喪失競爭優勢。但以代善的資歷、兩個紅旗的實力,其態度所向
卻能左右事態的發展。皇太極生前集權的種種努力和滿族社會日益的封建
化,自然也使皇太極長子豪格參加到競爭中來。從利害關系而論,兩黃旗大
臣都希望由皇子繼位,以繼續保持兩旗的優越地位。他們認為,豪格軍功多,
才能較高,天聰六年已晉升為和碩貝勒,崇德元年晉肅親王,掌戶部事,與
幾位叔輩平起平坐。皇太極在世時,為加強中央集權,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勢
力,但同時又保持著一定實力,又把正藍旗奪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實力遠
遠強於其他旗。因此,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擁戴豪格繼位。另一個競爭
者便是多爾袞。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說,身後兩白旗和勇猛善戰的兩個兄弟
則是堅強的後盾,而且,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
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還有一個人也不容忽視,他就是鑲藍旗主濟爾哈朗。
雖然他不大可能參與競爭,但他的向背卻對其他各派系有重大影響,無論他
傾向哪一方,都會使力量的天平發生傾斜。
平心而論,皇太極遺留下的空位,只有三個人具備繼承的資格:代善、
豪格、多爾袞。但實際上競爭最激烈的是後兩人。就這兩人來說,豪格居長
子地位,實力略強,這不僅因為他據有三旗,而且由於代善和濟爾哈朗已經
感到多爾袞的咄咄逼人,從而准備投豪格的票了。
果然,皇太極死後不久,雙方就開始積極活動,進而由幕後轉為公開。
兩黃旗大臣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等議立豪格,密謀良久,並找到濟爾
哈朗,謀求他的支持①。而兩白旗的阿濟格和多鐸也找到多爾袞,表示支持他
即位,並告訴他不用害怕兩黃旗大臣②。雙方活動頻繁,氣氛日益緊張,首先
提出立豪格的圖爾格下令其親兵弓上弦、刀出鞘,護住家門,以防萬一③。
是年八月十四日,諸王大臣在崇政殿集會,討論皇位繼承問題。這個問
題是否能和平解決,直接關繫到八旗的安危和清皇朝的未來。兩黃旗大臣已
經迫不及待,他們一方面派人劍拔弩張,包圍了崇政殿;另一方面手扶劍柄,
闖入大殿,率先倡言立皇子,但被多爾袞以不合規矩喝退。這時,阿濟格和
多鐸接著出來勸多爾袞即位,但多爾袞觀察形勢,沒有立即答應。多鐸轉而
又提代善為候選人,代善則以「年老體衰」為由力辭,既提出多爾袞,又提
出豪格,意見模稜兩可。豪格見自己不能順利被通過,便以退席相威脅。兩
黃旗大臣也紛紛離座,按劍向前,表示:「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們寧可死,
從先帝於地下!」代善見有火並之勢,連忙退出,阿濟格也隨他而去。多爾
袞見此情形,感到立自己為帝已不可能,迅速提出他的意見,主張立皇太極
幼子福臨為帝,他自己和濟爾哈朗為左右輔政,待其年長後歸政。這一建議,
大出眾人所料。立了皇子,兩黃旗大臣的嘴就被堵上了,豪格心中不快,卻
又說不出口。多爾袞以退為進,自己讓了一步,但作為輔政王,也是實際掌
權者。濟爾哈朗沒想到自己也沾了光,當然不會反對。代善只求大局安穩,
個人本無爭位之念,對此方案也不表示異議。這樣,這個妥協方案就為各方
所接受了,但由此而形成的新的政治格局卻對今後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政局起
著巨大影響。①
多爾袞之所以選中福臨為帝,曾被某些騷人墨客扯到他與其母庄妃的「風
流韻事」上。實際上,多爾袞之所以選中福臨,一是由於他年甫六齡,易於
控制,而排除了豪格,因而也排除了葉布舒、碩塞諸皇子;二是由於其母永
福宮庄妃深得皇太極之寵,地位較高,選其子為帝更易為諸大臣所接受,甚
至可以說是符合先帝的心願。當然,麟趾宮貴妃的名號雖高於庄妃,但她的
實際地位並不高,所以她才兩歲的幼子博穆博果爾也不可能被選中。同時,
輔政王的人選也代表了各方勢力的均衡。既然黃、白二旗是主要競爭對手,
福臨即位便已代表了兩黃和正藍旗的利益,多爾袞出任輔政則是必然之事。
但他一人上台恐怕也得不到對手的同意,所以便拉上濟爾哈朗。在對方看來,
這是抑制多爾袞的中間派,在多爾袞想來,此人又比較好對付。而對下層臣
民而言,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是皇太極晚年最信任、最重用的人,許多政務都
由他們二人帶頭處理,所以對他們出任攝政也並不感意外。
就這樣,多爾袞妥善地處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爭奪問題,自己也向權力
的頂峰邁進了一步。隨後,統治集團處理了反對這種新格局的艾度禮、碩託、
阿達禮、豪格及其下屬,穩固了新的統治。多爾袞的這一方案,在客觀上避
免了八旗內亂,保存了實力,維護了上層統治集團的基本一致。當然,他這
一提案,是自己爭奪皇位不易得逞之後才提出來的,是在兩黃旗大臣「佩劍
向前」的逼人形勢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而並非是他一開始就高瞻遠矚、具
有極廣闊的胸襟。
就在八旗貴族因為內部矛盾爭吵不休的時候,明朝後院起火。這年十一
月,李自成農民軍攻破潼關,佔領了西安,然後分兵攻打漢中、榆林、甘肅,
在年底以前已據有西北全境,以及河南中、西部和湖廣的數十府縣。另一支
農民軍在張獻忠率領下,轉戰湘贛鄂數省,亦給明廷以重創。而在關外,多
爾袞一待政權穩固,並於九月派濟爾哈朗和阿濟格等率軍出征,攻克明朝關
外據點中後所、前屯衛、中前所,割斷寧遠與山海關的聯系。明朝內外交困,
已經無力抵禦。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李自成農民軍和清軍一南一北,都距
明朝政治中心北京數百里之遙,究竟誰能逐鹿得手呢?
公元1644 年春,歷史的天平開始向農民軍傾斜。三月中,農民軍便包圍
了北京城。多爾袞雖然試圖與農民軍協同作戰,但並沒有什麼結果,直到明
朝崇禎帝急詔寧遠守將吳三桂回師勤王,才知道一塊肥肉已落入他人之口。
但是,歷史的偶然性使吳三桂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在山海關首先
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由唐通接管了山海關,然後率兵朝見李自成。但他走
到玉田時,得知自己的私人利益遭到損害,便「翻然復走山海關」,擊走唐
通,背叛了李自成①。至此,歷史的天平又開始向清方偏倒。
這時候,清廷已經意識到實現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遺志的時機到了。四月
初四日,即吳三桂剛剛叛歸山海關之時,內院大學士範文程上書多爾袞,認
為「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寇爭也」。主張立即
出兵進取中原。他提出,「戰必勝,攻必取,賊不如我;順民心,招百姓,
我不如賊」,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搶掠政策,「嚴禁軍卒,秋毫無犯」②。
即不僅在戰略上改變得城不守之策,要入主中原,在戰術上也要招攬民心。
多爾袞接受了範文程的建議,並在得到北京為農民軍攻破的確報之後,「急
聚兵馬而行」,與農民軍爭奪天下!
四月初十日,「吳三桂移檄至京,近京一路盡傳」③。李自成此時方知事
態的嚴重,於十三日親率部隊往山海關討吳,但仍帶有招降他的僥幸心理,
行軍速度亦頗遲緩,十九日前後才兵臨關城之下。在此期間,吳三桂已派出
使者向清軍求援,使者於十五日便見到了多爾袞,向他遞交了吳三桂的信函,
表示如清兵支援,則「將裂土以酬」④。還不是投降的意思。多爾袞知道這是
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他非常謹慎,一方面召集大臣謀士們商議,一方面
派人回沈陽調兵,再一方面故意延緩進軍速度,逼迫吳三桂以降清的條件就
范①。由於事態緊急,吳三桂只得答應多爾袞的要求,清清軍盡快入關,因為
二十一日清軍還距關十里,而關內炮聲隆隆,喊殺陣陣,農民軍已經開始攻
城了。
多爾袞非常了解吳三桂的窘境,因此長時間地作壁上觀,在李自成即將
攻下東西羅城和北翼城,吳三桂幾次派人又親自殺出重圍向他求救的情況
下,估計雙方實力已大損,這才發兵進入山海關。在與農民軍的決戰中,他
又使吳軍首先上陣,在雙方精疲力竭之際再令八旗軍沖擊,結果農民軍戰敗,
迅速退回北京。可以說,在山海關以西發生的這次著名戰役前後,多爾袞充
分利用了漢族內部的階級矛盾,挾制了吳三桂,使他不得不充當清軍入主中
原的馬前卒。
山海關戰役後,李自成慌忙退出北京,撤到山陝一帶休整力量,以圖再
舉。多爾袞則乘勝佔領了北京,接受明朝遺老們的擁戴。從此,歷史又翻開
了新的一頁。
三、 九洲干戈開國定製
在不到一年裡,多爾袞為清朝立下了兩件大功:一是擁戴福臨,鞏固了
新的統治秩序;二是山海關之戰中運籌帷幄,擊敗了農民軍,佔領了北京城,
開啟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歷史一頁。特別是他佔領北京之後,嚴禁搶掠,停
止剃發,為明崇禎帝朱由檢發喪,博得了漢族士紳的好感,然後迎請順治小
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穩定了佔領區內的形勢。這些功績,在順治元年開國大
典上均得到表彰,不僅給他樹碑立傳,還賜他大量金銀牲畜和衣物,並封他
為叔父攝政王,確立了他不同於其他任何王公貴族的顯赫地位。
李自成退入山陝之後,原明朝降官降將紛紛反水,但他在順治元年
(1644)六月仍積極准備反攻,坐鎮平陽(今山西臨汾),分兵三路北伐①。
另一支農民軍在張獻忠率領下已建大西國於成都,統一了全川,而多爾袞對
此尚不了解②。其他小規模的農民軍則更是活動頻繁,使近畿地區常常飛章告
急。除此之外,殘明勢力已於五月中擁戴福王朱由崧為帝,定都於南京,改
年號為弘光。雖然其政權君昏臣暗,但畢竟尚擁有中國南部的半壁富庶江山,
兵多糧足,構成清朝統一中國的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的戰略是:對農民軍的主要力量堅決消滅,其中
對地方小股起義、「土賊」則剿撫並用;而對南明政權則是「先禮後兵」。
在此方針領導下,多爾袞先後派葉臣、石廷柱、巴哈納、馬國柱、吳惟華等
進攻山西,十月攻陷太原,進而包圍陝西。同時,多爾袞派出大量降清的明
官對南明君臣招撫,並寫信給南明閣臣史可法,提出「削號歸藩,永綏福祿」
③。在南明派出左懋第使團來北京談判過程中,他將其軟禁起來,並不給予明
確的答復。此時,清軍已於九月佔領山東,十月進據蘇北,與史可法的軍隊
沿河相峙。在這種形勢下,多爾袞認為全面進攻農民軍和南明政權的時機已
經成熟,便於十月先後命阿濟格和多鐸率軍出征,向農民軍和南明福王政權
發起了戰略總攻。①
就當時雙方力量對比而言,多爾袞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實力。由於他雙
管齊下,本來不多的兵力卻分兵作戰,兵分則勢弱,容易被分別吃掉;況且
此舉很容易引起漢民族的同仇敵愾,使他們暫釋前嫌,有可能攜手作戰。就
在這年十月,大順農民軍二萬餘人進攻河南懷慶,獲得大勝。敗報傳來,給
多爾袞猛然敲了警鍾。他立即令多鐸暫停南下,由山東入河南,與北面的阿
濟格軍對陝西形成前後夾擊之勢。歷史的偶然性再一次救了多爾袞,使他得
以在戰略上改變兩個拳頭打人的方針,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②。很快,
多鐸於十二月底破潼關,李自成放棄西安轉移。多爾袞下令由阿濟格追擊農
民軍余部,而多鐸則繼續南下。至順治二年(1645)二月,農民軍連戰失利,
五月,李自成犧牲於湖北通山之九宮山。這時多鐸軍已克揚州,史可法殉難。
接著,清軍渡長江,南京不戰而克,朱由崧被俘,弘光政權滅亡。
這一連串的勝利不禁使多爾袞喜出望外,他以為天下就此平定,江山已
歸一統。五月底,他已對大學士們表示要重行剃發之制,六月初,正式向全
國發布剃發令③。這好像是一根導火索,一下點燃了各地的抗清烽火。本來清
軍南下就打破了南明官紳「聯清抗闖」的迷夢,魯王政權、唐王政權已紛紛
建立起來,這一下則更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各階級各階層的漢族人民紛紛起
來抗爭,其憤怒的情緒,如火山爆發,正如一首詩寫道:「滿洲衣帽滿洲頭,
滿面威風滿面羞。滿眼乾戈滿眼淚,滿腔忠憤滿腔愁。」①魯王朱以海政權曾
在十月給清軍以重創,被時人評論為「真三十年來未有之事」②。唐王朱聿鍵
政權也頗想有所作為,在仙霞嶺一線設防備戰③,但終因這兩個政權的腐朽,
內訌不斷,而被清軍各個擊破。
抗清力量的主體是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的余部和自發起義的廣大人
民。大順農民軍余部李過、高一功、郝搖旗等與南明何騰蛟、堵胤錫部聯合
抗清,在湖南等地連獲大捷。張獻忠犧牲後,大西農民軍在李定國等人率領
下,與永曆政權聯合,也接連掀起抗清高潮。其他如山東揄園軍、山西呂梁
山義軍等亦在北方暴動,搞得多爾袞防不勝防。根據《清世祖實錄》的不完
全統計,從順治二年七月起到五年七月止的三年中,關於反清斗爭及清兵攻
擊農民軍的記錄就達一百二十條左右,而官書未載的小規模斗爭更是不計其
數。此外,還有明降將金聲桓、李成棟、姜鑲等人各懷著不同的目的在江西、
廣東和山西宣告反清,也使多爾袞一時手忙腳亂。雖然各地起義由於各種各
樣的原因先後為清軍鎮壓下去,但直到多爾袞離開人世,他也沒能看到一個
他所希望的「太平」天下。盡管多爾袞在戰爭中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但由於他制定的某些政策失當,而引起連年戰亂,並招致政治、經濟等一系
列社會惡果。
在進行統一戰爭的同時,多爾袞也開動了整個國家機器,力圖使其正常
運轉。在政治體制上,他無法完全採用在關外時期的一套來治理如今這樣龐
大的國家,而是接受了明皇朝的現成制度,並且任用所有明朝的叛將降臣,
因而十分得心應手。在中央機構中,仍以六部為最重要的國家權力機關,尚
書皆由滿人擔任,但王貝勒親理部事的制度卻在入關前夕廢除掉了①。到順治
五年,多爾袞於六部實行滿漢分任制度,命陳名夏、謝啟光等六漢人侍郎任
漢尚書,但其地位要低於滿尚書,金之俊對此曾表示不勝感慨,更不勝恐懼②。
多爾袞力圖表現得比較開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
了下來,並一再鼓勵官員犯顏直諫。總的來說,中央機構中雖承明制,但也
保留了某些滿族特有的制度。除滿官權重這一點外,還引進了議政王大臣會
議、理藩院等機構,其內院的權力比起明代的內閣要小得多,並對原明臣試
圖增大內院權力的努力加以壓抑③。地方機構不同一些,由於新朝急需用人,
所以普遍任用了降清的漢官。如多鐸克南京後,把南下途中招降的明將吏三
百七十二人分別任命各級職務。洪承疇總督江南軍務後,也一次推薦舊官一
百四十九名,這些都得到多爾袞的批准。多爾袞把明朝遺留下來的國家機器
全盤繼承下來,乃是為適應清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而施行的明智之舉,但
急於補缺,寬於任人,難免把明皇朝的弊習帶到新皇朝來。
對於吏治,可以說多爾袞是加意整飭的。明代胥吏之弊遺留入清,他曾
批示:「衙役害民,從來積弊。⋯⋯如果有巨奸,即加重治,嚴禁重蹈明朝
故轍。」④如,發現吏部中有四名小吏,為害甚多,他批示道:「三法司嚴審
追擬,毋得徇縱。」府、州、縣守一級,貪劣者亦不乏其人。如牛金星之子
牛銓,降清後任黃州知府,他在任上貪污受賄,被人舉劾。多爾袞批道:「牛
銓著革了職,並本內有名人員,該督撫按提問具奏,該部知道。」①最貪酷的
大員當屬福建巡按周世科,其為非作歹,令人發指。被人參劾之後,多爾袞
批示革職,並令督撫按審問定罪,最後將其就地斬首②。此外,他還十分重視
傳統的京察大計,對各級官員嚴格考核。順治七年正月,大計全國官員,對
謝允復等八百一十六名官員分別加以革職、降調、致仕③。
除整頓舊官之外,多爾袞還注意選用新人。他自稱:「別的聰明我不能,
這知人一事,我也頗用功夫。」④所以自入北京伊始,便多次下詔各地徵聘「山
澤遺賢」。此外,在順治元年十月的登極詔書中,還規定了重開科舉的制度,
並於順治三年、四年、六年舉行了三次會試,共取進士一千一百人。首科之
中,出了四位大學士、八位尚書、十五位侍郎、三位督撫,還有都察院副都
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內院學士等六位高官,如傅以漸、魏裔介、魏
象樞、李霨、馮溥等均出自是科⑤。其他人也都充實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機構
中,成為新朝統治的骨幹力量。
由於明末清初動亂不安,社會經濟十分凋敝,而要想使社會安定,非恢
復和發展經濟不可。清軍入關甫一月,漢官宋權便提出:「盡裁加派弊政以
蘇民生」。多爾袞便批示道:「征輸須循舊額,加派弊政速宜停止。」①十天
後便發布「大清國攝政王令旨」,向全國人民宣布取消明末加派。但從主觀
上說,清政府按萬曆年間則例征派賦稅,免除了天啟、崇禎時期的加派,而
萬曆末年加派之遼餉通共五百二十萬兩照征如故;從客觀上說,由於連年戰
爭,經濟支出龐大,所以一些「雜費」的征派逐年增加。百姓一聽說開征便
想
Ⅲ 三國演義人物介紹
曹操
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統一了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戎馬一生。曹操父親曹嵩為宦官曹騰養子,曹騰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謚武王,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劉備
蜀漢的開國皇帝,相傳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席為生。黃巾起義時,劉備組織義兵,隨政府軍剿除黃巾,有功,任安喜縣尉,不久因鞭打督郵棄官。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赤壁之戰之際,劉備聯吳抗曹,取得勝利,從東吳處「借」到荊州,迅速發展起來,吞並益州,佔領漢中,建立蜀漢政權。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於稱帝後伐吳,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擊敗,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郭嘉
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制霸的過程中謀功至偉。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勢余患後,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
Ⅳ 多爾滾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一、 從孤兒弱主到和碩睿親王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降生
在赫圖阿拉,生母阿巴亥,姓烏拉納喇氏。這時,努爾哈赤已不再是地位低
微的小部落頭領,而是統一了女真各部的「聰睿恭敬汗」,並且正在進一步
發展統一事業,為建立清朝奠定基礎。當多爾袞誕生未滿百日,努爾哈赤就
率大軍進攻烏拉,最終滅亡了其妻阿巴亥的母國,多爾袞母子面臨著被打入
冷宮的危險。但是,由於努爾哈赤優待降順者的政策,以及阿巴亥富於心計,
善為周旋,使他們母子安然度過難關,隨著時間的流逝,多爾袞也步入了台
吉的行列。
公元1616 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年號天命,兩年後以「七大恨」告
天,發動了對明朝的進攻,揭開了明清戰爭的序幕。在對明戰爭節節勝利中,
後金內部的矛盾斗爭也不斷發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爾哈赤宣布廢
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台吉、莽古爾泰台吉、皇太極、德格
類、岳託、濟爾哈朗、阿濟格阿哥、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①。
也就是說,從此時起,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於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
這樣一個改變後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動,是從當年三月努爾哈赤體棄滾代皇
後富察氏開始的。當時雖然給大福晉富察氏頭上加了四條罪狀,但是都缺乏
足夠的根據,例如四大罪之一,便是代善與富察氏關系曖昧②,實際上,是有
人對他們進行陷害。
富察氏被休棄之後,取代她作為大福晉的正是多爾袞之母阿巴亥。這樣,
努爾哈赤愛屋及烏,多爾袞及其兄弟阿濟格、多鐸地位上升便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代善由於處處計較而失去乃父的歡心,又聽信後妻的讒言而虐待已子
碩託,這就為覬覦其地位的人們帶來了反對他的口實,造成了前面所說的其
「太子」地位的被黜。這樣,在努爾哈赤共治國政的制度下,多爾袞兄弟便
第一次成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
多爾袞此時還不是旗主貝勒,而僅與其弟多鐸各領十五牛錄,他畢竟還
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政治地位不如阿濟格,甚至不如多鐸。在天命年間許
多重大活動中,都不見多爾袞的蹤影。天命元年(1616)正月初一的朝賀典
禮中,可以親自叩拜努爾哈赤的宗室顯貴中,阿濟格與多鐸分列第六、第七
位,而多爾袞則不允許參與其中③。盡管如此,除四大貝勒和乃兄乃弟之外,
多爾袞是領有牛錄最多的主子,超過了德格類、濟爾哈朗、阿巴泰等人,在
當時來說,也算是頗有實力的一位台吉了。
但是,好景不長。努爾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去世,臨
終前曾召見愛妻烏拉氏阿巴亥,似乎要授以遺命。但眾貝勒早就擔心多爾袞
三兄弟力量迅速壯大,便在擁戴皇太極繼位為汗之後九個時辰,迫令阿巴亥
自盡殉夫,聲稱是太祖的「遺命」。這時候,多爾袞三兄弟的處境最為艱難,
他們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臨著兄弟們對其所領旗分的攘奪,誰知道今後
又會有什麼災禍降臨?
皇太極繼位之後,雖未向他們開刀,但也通過三份效忠的誓詞把他們的
地位貶低很多,特別是皇太極在後來一系列加強皇權的行動中,更是都處壓
制他們的兩白旗勢力。連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三大貝勒都處處受擠,多爾
袞兄弟又怎能倖免。但是,皇太極知道,若要削弱最威脅皇權的三大貝勒的
權力,自己的實力還不夠,還必須拉攏和扶植一些跟他無甚利害沖突的兄弟
子侄,其中就有多爾袞。天聰二年(1628)三月,皇太極廢黜了恃勇傲物的
阿濟格之旗主,以多爾袞繼任固山貝勒①。這時候,多爾袞剛滿十五歲。
少年多爾袞在夾縫中求生存,開始顯示出他善於韜晦的過人聰明。他一
方面緊跟皇太極,博取他的歡心和信任,而絕不顯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
方面則在戰場上顯示出超人的勇氣和才智,不斷建樹新的戰功。天聰二年
(1628)二月,他初次隨皇太極出征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立下戰功,皇太
極賜予「墨爾根岱青」的稱號,贊他「既勇且智」①。半個月後,他就繼任了
固山貝勒。多爾袞少年得志,為他將來的進取開始奠定基礎。
天聰三年(1629),皇太極率軍攻明,多爾袞在漢兒庄、遵化、北京廣
渠門諸役中奮勇當先,斬獲甚眾,一年半後,他又參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
堅城的功勞也有他一份。天聰八年(1634),皇太極再度攻明,多爾袞三兄
弟入龍門口,在山西擄掠,結果「宣大地方,禾稼踐傷無余,各處屋舍盡焚,
取台堡、殺人民更多⋯⋯俘獲生畜無數」②。
當然,使他名聲大振的是征服朝鮮和攻擊蒙古察哈爾部之役。朝鮮和察
哈爾被皇太極視為明朝的左膀右臂,是後金攻明的後顧之憂。天聰六年皇太
極雖大敗察哈爾部,林丹汗走死青海大草灘,但其殘部仍散布在長城內外,
於是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便命多爾袞率軍肅清殘敵。結果他首遇林丹
汗之妻囊囊太後及瑣諾木台吉來降,又趁大霧包圍林丹汗之子額哲所部,使
人勸其歸順,雙方盟誓而回。這一次出征,多爾袞不費一刀一槍,出色地完
成了皇太極的使命。更具重大意義的是,多爾袞從蘇泰太後(林丹汗之妻)
那兒得到了遺失二百餘年的元朝傳國玉璽,其璽「交龍為紐,光氣煥爛」,
後金得之,使皇太極獲得稱帝根據及招攬人心的工具。果然,皇太極聞訊大
喜,親率王公大臣及眾福晉等出沈陽迎接凱旋之師,對多爾袞等亦大加褒獎。
皇太極親征朝鮮,多爾袞也在行伍之中。他率軍進攻朝鮮王子、王妃及眾大
臣所居之江華島,一方面竭力勸降,一方面「戢其軍兵,無得殺戮」。對投
降的朝鮮國王「嬪宮以下,頗極禮待」①。這使朝鮮君臣放棄繼續抵抗,減少
了雙方的殺戮。
這兩役之後,戰局頓時改觀,皇太極除去了後顧之憂,便可全力對付明
朝。他在天聰十年(1636)改國號為清,年號崇德,南面稱帝,與明朝已處
在對等地位。多爾袞在這兩大戰役中所立的戰功,也使他的地位繼續上升。
正月初一新年慶賀大典時,多爾袞首率諸貝勒向皇太極行禮,這與十二年前
的情形相比,可謂天壤之別。當年四月皇太極稱帝,論功行封,多爾袞被封
為和碩睿親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時年僅二十四歲。
在此之後,多爾袞幾次率師攻明,均獲輝煌戰績。崇德三年(1638)他
被授予「奉命大將軍」,統率大軍破牆子嶺而入,於巨鹿大敗明軍,明統帥
盧象升戰死。然後兵分兩路,攻打山東、山西,多爾袞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
降六座,敗敵十七陣,俘獲人畜二十五萬七千多,還活捉明朝一親王、一郡
王,殺五郡王等,給明朝以沉重打擊。班師之後,多爾袞得到了馬五匹、銀
二萬兩的賞賜②。崇德五年到六年,多爾袞又作為松錦決戰的主將之一走上戰
場。起初,他由於違背皇太極的部署,私遣軍士探家而遭到急於破城的皇太
極的責罰③,但他仍以郡王的身份繼續留在軍中,一方面屢次上奏提出作戰方
略④,一方面率領四旗的護軍在錦州到塔山的大路上截殺,並在攻破松山後率
軍圍困錦州,迫使明守將祖大壽率部至多爾袞軍前投降。松錦之戰後,明朝
關外只剩下寧遠孤城,清軍入關已是時間問題。
多爾袞並不是一介武夫,這點連皇太極也看得很清楚,因此,在更定官
制時,便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他統攝。根據他的舉薦,皇太極將希福、范
文程、鮑承先、剛林等文臣分別升遷,利用他們的才智治國①。根據他的建議,
皇太極又對政府機構作了重大改革,確定了八衙官制②。此外,文臣武將的襲
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貴胄也要經他之手任命③。在統轄六部的過程
中,多爾袞鍛煉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為他後來的攝政准備了條件。
更需注意的是,多爾袞一直秉承其兄皇太極意旨,對加強中央集權發揮
了重大作用。崇德元年和二年,皇太極兩度打擊岳託,意在壓制其父代善正
紅旗的勢力,多爾袞等人揣摸帝意,故意加重議罪④。崇德三年遣人捉拿叛逃
之新滿洲,代善略有不平,便被多爾袞抓住大做文章,上報皇太極,欲加罪
罰⑤。這些舉動,正合皇太極心意,他一方面對忠君的兄弟表示贊賞,另一方
面又減輕被議者的處罰,以冀感恩於他。通過這一打一拉,來穩固自己的獨
尊地位。
但是,皇太極並沒有料到,多爾袞正利用皇帝的信任,逐漸削弱昔日曾
打擊他與母親之人的勢力,等待時機,覬覦權柄。
二、 立幼帝大戰山海關
不久,這個時機終於來到了。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時,皇太極
「暴逝」於沈陽清寧宮。由於他的突然死去,未對身後之事作任何安排,所
以王公大臣在哀痛背後,正迅速醞釀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這時候,代善的兩紅旗勢力已經遭到削弱,他本人年過花甲,早已不問
朝政。其諸子中最有才乾的岳託和薩哈廉年輕時已過世,剩下碩託也不為代
善所喜,滿達海初露頭角,還沒有什麼發言權。第三代的阿達禮和旗主羅洛
渾頗不甘為人後,但崇德年間卻屢遭皇太極壓抑。由此看來,兩紅旗老的老,
小的小,已喪失競爭優勢。但以代善的資歷、兩個紅旗的實力,其態度所向
卻能左右事態的發展。皇太極生前集權的種種努力和滿族社會日益的封建
化,自然也使皇太極長子豪格參加到競爭中來。從利害關系而論,兩黃旗大
臣都希望由皇子繼位,以繼續保持兩旗的優越地位。他們認為,豪格軍功多,
才能較高,天聰六年已晉升為和碩貝勒,崇德元年晉肅親王,掌戶部事,與
幾位叔輩平起平坐。皇太極在世時,為加強中央集權,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勢
力,但同時又保持著一定實力,又把正藍旗奪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實力遠
遠強於其他旗。因此,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擁戴豪格繼位。另一個競爭
者便是多爾袞。他的文武才能自不必說,身後兩白旗和勇猛善戰的兩個兄弟
則是堅強的後盾,而且,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
他,就更使他如虎添翼。還有一個人也不容忽視,他就是鑲藍旗主濟爾哈朗。
雖然他不大可能參與競爭,但他的向背卻對其他各派系有重大影響,無論他
傾向哪一方,都會使力量的天平發生傾斜。
平心而論,皇太極遺留下的空位,只有三個人具備繼承的資格:代善、
豪格、多爾袞。但實際上競爭最激烈的是後兩人。就這兩人來說,豪格居長
子地位,實力略強,這不僅因為他據有三旗,而且由於代善和濟爾哈朗已經
感到多爾袞的咄咄逼人,從而准備投豪格的票了。
果然,皇太極死後不久,雙方就開始積極活動,進而由幕後轉為公開。
兩黃旗大臣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等議立豪格,密謀良久,並找到濟爾
哈朗,謀求他的支持①。而兩白旗的阿濟格和多鐸也找到多爾袞,表示支持他
即位,並告訴他不用害怕兩黃旗大臣②。雙方活動頻繁,氣氛日益緊張,首先
提出立豪格的圖爾格下令其親兵弓上弦、刀出鞘,護住家門,以防萬一③。
是年八月十四日,諸王大臣在崇政殿集會,討論皇位繼承問題。這個問
題是否能和平解決,直接關繫到八旗的安危和清皇朝的未來。兩黃旗大臣已
經迫不及待,他們一方面派人劍拔弩張,包圍了崇政殿;另一方面手扶劍柄,
闖入大殿,率先倡言立皇子,但被多爾袞以不合規矩喝退。這時,阿濟格和
多鐸接著出來勸多爾袞即位,但多爾袞觀察形勢,沒有立即答應。多鐸轉而
又提代善為候選人,代善則以「年老體衰」為由力辭,既提出多爾袞,又提
出豪格,意見模稜兩可。豪格見自己不能順利被通過,便以退席相威脅。兩
黃旗大臣也紛紛離座,按劍向前,表示:「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們寧可死,
從先帝於地下!」代善見有火並之勢,連忙退出,阿濟格也隨他而去。多爾
袞見此情形,感到立自己為帝已不可能,迅速提出他的意見,主張立皇太極
幼子福臨為帝,他自己和濟爾哈朗為左右輔政,待其年長後歸政。這一建議,
大出眾人所料。立了皇子,兩黃旗大臣的嘴就被堵上了,豪格心中不快,卻
又說不出口。多爾袞以退為進,自己讓了一步,但作為輔政王,也是實際掌
權者。濟爾哈朗沒想到自己也沾了光,當然不會反對。代善只求大局安穩,
個人本無爭位之念,對此方案也不表示異議。這樣,這個妥協方案就為各方
所接受了,但由此而形成的新的政治格局卻對今後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政局起
著巨大影響。①
多爾袞之所以選中福臨為帝,曾被某些騷人墨客扯到他與其母庄妃的「風
流韻事」上。實際上,多爾袞之所以選中福臨,一是由於他年甫六齡,易於
控制,而排除了豪格,因而也排除了葉布舒、碩塞諸皇子;二是由於其母永
福宮庄妃深得皇太極之寵,地位較高,選其子為帝更易為諸大臣所接受,甚
至可以說是符合先帝的心願。當然,麟趾宮貴妃的名號雖高於庄妃,但她的
實際地位並不高,所以她才兩歲的幼子博穆博果爾也不可能被選中。同時,
輔政王的人選也代表了各方勢力的均衡。既然黃、白二旗是主要競爭對手,
福臨即位便已代表了兩黃和正藍旗的利益,多爾袞出任輔政則是必然之事。
但他一人上台恐怕也得不到對手的同意,所以便拉上濟爾哈朗。在對方看來,
這是抑制多爾袞的中間派,在多爾袞想來,此人又比較好對付。而對下層臣
民而言,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是皇太極晚年最信任、最重用的人,許多政務都
由他們二人帶頭處理,所以對他們出任攝政也並不感意外。
就這樣,多爾袞妥善地處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爭奪問題,自己也向權力
的頂峰邁進了一步。隨後,統治集團處理了反對這種新格局的艾度禮、碩託、
阿達禮、豪格及其下屬,穩固了新的統治。多爾袞的這一方案,在客觀上避
免了八旗內亂,保存了實力,維護了上層統治集團的基本一致。當然,他這
一提案,是自己爭奪皇位不易得逞之後才提出來的,是在兩黃旗大臣「佩劍
向前」的逼人形勢下提出的中策或下策,而並非是他一開始就高瞻遠矚、具
有極廣闊的胸襟。
就在八旗貴族因為內部矛盾爭吵不休的時候,明朝後院起火。這年十一
月,李自成農民軍攻破潼關,佔領了西安,然後分兵攻打漢中、榆林、甘肅,
在年底以前已據有西北全境,以及河南中、西部和湖廣的數十府縣。另一支
農民軍在張獻忠率領下,轉戰湘贛鄂數省,亦給明廷以重創。而在關外,多
爾袞一待政權穩固,並於九月派濟爾哈朗和阿濟格等率軍出征,攻克明朝關
外據點中後所、前屯衛、中前所,割斷寧遠與山海關的聯系。明朝內外交困,
已經無力抵禦。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李自成農民軍和清軍一南一北,都距
明朝政治中心北京數百里之遙,究竟誰能逐鹿得手呢?
公元1644 年春,歷史的天平開始向農民軍傾斜。三月中,農民軍便包圍
了北京城。多爾袞雖然試圖與農民軍協同作戰,但並沒有什麼結果,直到明
朝崇禎帝急詔寧遠守將吳三桂回師勤王,才知道一塊肥肉已落入他人之口。
但是,歷史的偶然性使吳三桂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在山海關首先
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由唐通接管了山海關,然後率兵朝見李自成。但他走
到玉田時,得知自己的私人利益遭到損害,便「翻然復走山海關」,擊走唐
通,背叛了李自成①。至此,歷史的天平又開始向清方偏倒。
這時候,清廷已經意識到實現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遺志的時機到了。四月
初四日,即吳三桂剛剛叛歸山海關之時,內院大學士範文程上書多爾袞,認
為「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寇爭也」。主張立即
出兵進取中原。他提出,「戰必勝,攻必取,賊不如我;順民心,招百姓,
我不如賊」,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搶掠政策,「嚴禁軍卒,秋毫無犯」②。
即不僅在戰略上改變得城不守之策,要入主中原,在戰術上也要招攬民心。
多爾袞接受了範文程的建議,並在得到北京為農民軍攻破的確報之後,「急
聚兵馬而行」,與農民軍爭奪天下!
四月初十日,「吳三桂移檄至京,近京一路盡傳」③。李自成此時方知事
態的嚴重,於十三日親率部隊往山海關討吳,但仍帶有招降他的僥幸心理,
行軍速度亦頗遲緩,十九日前後才兵臨關城之下。在此期間,吳三桂已派出
使者向清軍求援,使者於十五日便見到了多爾袞,向他遞交了吳三桂的信函,
表示如清兵支援,則「將裂土以酬」④。還不是投降的意思。多爾袞知道這是
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他非常謹慎,一方面召集大臣謀士們商議,一方面
派人回沈陽調兵,再一方面故意延緩進軍速度,逼迫吳三桂以降清的條件就
范①。由於事態緊急,吳三桂只得答應多爾袞的要求,清清軍盡快入關,因為
二十一日清軍還距關十里,而關內炮聲隆隆,喊殺陣陣,農民軍已經開始攻
城了。
多爾袞非常了解吳三桂的窘境,因此長時間地作壁上觀,在李自成即將
攻下東西羅城和北翼城,吳三桂幾次派人又親自殺出重圍向他求救的情況
下,估計雙方實力已大損,這才發兵進入山海關。在與農民軍的決戰中,他
又使吳軍首先上陣,在雙方精疲力竭之際再令八旗軍沖擊,結果農民軍戰敗,
迅速退回北京。可以說,在山海關以西發生的這次著名戰役前後,多爾袞充
分利用了漢族內部的階級矛盾,挾制了吳三桂,使他不得不充當清軍入主中
原的馬前卒。
山海關戰役後,李自成慌忙退出北京,撤到山陝一帶休整力量,以圖再
舉。多爾袞則乘勝佔領了北京,接受明朝遺老們的擁戴。從此,歷史又翻開
了新的一頁。
三、 九洲干戈開國定製
在不到一年裡,多爾袞為清朝立下了兩件大功:一是擁戴福臨,鞏固了
新的統治秩序;二是山海關之戰中運籌帷幄,擊敗了農民軍,佔領了北京城,
開啟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歷史一頁。特別是他佔領北京之後,嚴禁搶掠,停
止剃發,為明崇禎帝朱由檢發喪,博得了漢族士紳的好感,然後迎請順治小
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穩定了佔領區內的形勢。這些功績,在順治元年開國大
典上均得到表彰,不僅給他樹碑立傳,還賜他大量金銀牲畜和衣物,並封他
為叔父攝政王,確立了他不同於其他任何王公貴族的顯赫地位。
李自成退入山陝之後,原明朝降官降將紛紛反水,但他在順治元年
(1644)六月仍積極准備反攻,坐鎮平陽(今山西臨汾),分兵三路北伐①。
另一支農民軍在張獻忠率領下已建大西國於成都,統一了全川,而多爾袞對
此尚不了解②。其他小規模的農民軍則更是活動頻繁,使近畿地區常常飛章告
急。除此之外,殘明勢力已於五月中擁戴福王朱由崧為帝,定都於南京,改
年號為弘光。雖然其政權君昏臣暗,但畢竟尚擁有中國南部的半壁富庶江山,
兵多糧足,構成清朝統一中國的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的戰略是:對農民軍的主要力量堅決消滅,其中
對地方小股起義、「土賊」則剿撫並用;而對南明政權則是「先禮後兵」。
在此方針領導下,多爾袞先後派葉臣、石廷柱、巴哈納、馬國柱、吳惟華等
進攻山西,十月攻陷太原,進而包圍陝西。同時,多爾袞派出大量降清的明
官對南明君臣招撫,並寫信給南明閣臣史可法,提出「削號歸藩,永綏福祿」
③。在南明派出左懋第使團來北京談判過程中,他將其軟禁起來,並不給予明
確的答復。此時,清軍已於九月佔領山東,十月進據蘇北,與史可法的軍隊
沿河相峙。在這種形勢下,多爾袞認為全面進攻農民軍和南明政權的時機已
經成熟,便於十月先後命阿濟格和多鐸率軍出征,向農民軍和南明福王政權
發起了戰略總攻。①
就當時雙方力量對比而言,多爾袞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實力。由於他雙
管齊下,本來不多的兵力卻分兵作戰,兵分則勢弱,容易被分別吃掉;況且
此舉很容易引起漢民族的同仇敵愾,使他們暫釋前嫌,有可能攜手作戰。就
在這年十月,大順農民軍二萬餘人進攻河南懷慶,獲得大勝。敗報傳來,給
多爾袞猛然敲了警鍾。他立即令多鐸暫停南下,由山東入河南,與北面的阿
濟格軍對陝西形成前後夾擊之勢。歷史的偶然性再一次救了多爾袞,使他得
以在戰略上改變兩個拳頭打人的方針,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②。很快,
多鐸於十二月底破潼關,李自成放棄西安轉移。多爾袞下令由阿濟格追擊農
民軍余部,而多鐸則繼續南下。至順治二年(1645)二月,農民軍連戰失利,
五月,李自成犧牲於湖北通山之九宮山。這時多鐸軍已克揚州,史可法殉難。
接著,清軍渡長江,南京不戰而克,朱由崧被俘,弘光政權滅亡。
這一連串的勝利不禁使多爾袞喜出望外,他以為天下就此平定,江山已
歸一統。五月底,他已對大學士們表示要重行剃發之制,六月初,正式向全
國發布剃發令③。這好像是一根導火索,一下點燃了各地的抗清烽火。本來清
軍南下就打破了南明官紳「聯清抗闖」的迷夢,魯王政權、唐王政權已紛紛
建立起來,這一下則更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各階級各階層的漢族人民紛紛起
來抗爭,其憤怒的情緒,如火山爆發,正如一首詩寫道:「滿洲衣帽滿洲頭,
滿面威風滿面羞。滿眼乾戈滿眼淚,滿腔忠憤滿腔愁。」①魯王朱以海政權曾
在十月給清軍以重創,被時人評論為「真三十年來未有之事」②。唐王朱聿鍵
政權也頗想有所作為,在仙霞嶺一線設防備戰③,但終因這兩個政權的腐朽,
內訌不斷,而被清軍各個擊破。
抗清力量的主體是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的余部和自發起義的廣大人
民。大順農民軍余部李過、高一功、郝搖旗等與南明何騰蛟、堵胤錫部聯合
抗清,在湖南等地連獲大捷。張獻忠犧牲後,大西農民軍在李定國等人率領
下,與永曆政權聯合,也接連掀起抗清高潮。其他如山東揄園軍、山西呂梁
山義軍等亦在北方暴動,搞得多爾袞防不勝防。根據《清世祖實錄》的不完
全統計,從順治二年七月起到五年七月止的三年中,關於反清斗爭及清兵攻
擊農民軍的記錄就達一百二十條左右,而官書未載的小規模斗爭更是不計其
數。此外,還有明降將金聲桓、李成棟、姜鑲等人各懷著不同的目的在江西、
廣東和山西宣告反清,也使多爾袞一時手忙腳亂。雖然各地起義由於各種各
樣的原因先後為清軍鎮壓下去,但直到多爾袞離開人世,他也沒能看到一個
他所希望的「太平」天下。盡管多爾袞在戰爭中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但由於他制定的某些政策失當,而引起連年戰亂,並招致政治、經濟等一系
列社會惡果。
在進行統一戰爭的同時,多爾袞也開動了整個國家機器,力圖使其正常
運轉。在政治體制上,他無法完全採用在關外時期的一套來治理如今這樣龐
大的國家,而是接受了明皇朝的現成制度,並且任用所有明朝的叛將降臣,
因而十分得心應手。在中央機構中,仍以六部為最重要的國家權力機關,尚
書皆由滿人擔任,但王貝勒親理部事的制度卻在入關前夕廢除掉了①。到順治
五年,多爾袞於六部實行滿漢分任制度,命陳名夏、謝啟光等六漢人侍郎任
漢尚書,但其地位要低於滿尚書,金之俊對此曾表示不勝感慨,更不勝恐懼②。
多爾袞力圖表現得比較開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
了下來,並一再鼓勵官員犯顏直諫。總的來說,中央機構中雖承明制,但也
保留了某些滿族特有的制度。除滿官權重這一點外,還引進了議政王大臣會
議、理藩院等機構,其內院的權力比起明代的內閣要小得多,並對原明臣試
圖增大內院權力的努力加以壓抑③。地方機構不同一些,由於新朝急需用人,
所以普遍任用了降清的漢官。如多鐸克南京後,把南下途中招降的明將吏三
百七十二人分別任命各級職務。洪承疇總督江南軍務後,也一次推薦舊官一
百四十九名,這些都得到多爾袞的批准。多爾袞把明朝遺留下來的國家機器
全盤繼承下來,乃是為適應清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而施行的明智之舉,但
急於補缺,寬於任人,難免把明皇朝的弊習帶到新皇朝來。
對於吏治,可以說多爾袞是加意整飭的。明代胥吏之弊遺留入清,他曾
批示:「衙役害民,從來積弊。⋯⋯如果有巨奸,即加重治,嚴禁重蹈明朝
故轍。」④如,發現吏部中有四名小吏,為害甚多,他批示道:「三法司嚴審
追擬,毋得徇縱。」府、州、縣守一級,貪劣者亦不乏其人。如牛金星之子
牛銓,降清後任黃州知府,他在任上貪污受賄,被人舉劾。多爾袞批道:「牛
銓著革了職,並本內有名人員,該督撫按提問具奏,該部知道。」①最貪酷的
大員當屬福建巡按周世科,其為非作歹,令人發指。被人參劾之後,多爾袞
批示革職,並令督撫按審問定罪,最後將其就地斬首②。此外,他還十分重視
傳統的京察大計,對各級官員嚴格考核。順治七年正月,大計全國官員,對
謝允復等八百一十六名官員分別加以革職、降調、致仕③。
除整頓舊官之外,多爾袞還注意選用新人。他自稱:「別的聰明我不能,
這知人一事,我也頗用功夫。」④所以自入北京伊始,便多次下詔各地徵聘「山
澤遺賢」。此外,在順治元年十月的登極詔書中,還規定了重開科舉的制度,
並於順治三年、四年、六年舉行了三次會試,共取進士一千一百人。首科之
中,出了四位大學士、八位尚書、十五位侍郎、三位督撫,還有都察院副都
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內院學士等六位高官,如傅以漸、魏裔介、魏
象樞、李霨、馮溥等均出自是科⑤。其他人也都充實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機構
中,成為新朝統治的骨幹力量。
Ⅳ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蒿大將軍
又恐堂堂歲月,一擲去如梭。 勸子且秉燭,看我華夏男兒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李賀
大漠沙如雪,殺人百萬心不懲。 西門別母去,母悲兒不悲。 身許汗青事,看我胸中雲夢,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閑耳,肝膽有風波。 生平事,殺人不留情,颯沓如流星。 仇場戰場一百處,處處願與野草青。 男兒莫戰栗,深藏身與名,誓畫環球同為華夏色。 朝出西門去,暮提人頭回。 神倦唯思睡,有歌與君聽,到其時,持觴勸侯嬴? 我輩熱血好男兒,卻能今人輸古人? 百年復幾許,卻道故心人易變,倦枕敵屍眠,不屑仁者譏,寒風如刀,悲歌聲切。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還有一首現代人寫的男兒行 仇聖 炎黃地,多豪傑,以一敵百人不怯。 人不怯。 血流萬里浪,屍枕千尋山。 壯士征戰罷,為駐好春過。 立班超志,刀刀盡染倭奴血。 且縱快馬過天山,又挽長弓掃庫頁。 鐵艦直下悉尼灣,徒然撈月影,與結冥冥情,渴飲羅剎血。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義氣重然諾: 看破千年仁義名,但使今生逞雄風。 美名不愛愛惡名。 寧教萬人切齒恨,不教無有罵我名。 放眼世界五千年,仇必雪,天付與。 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 昔有豪男兒。 千里殺仇人,願費十周星。 專諸田光儔,何處英雄不殺人,戰號驀然吹,我為子高歌, 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獅虎獵物獲威名? 世間從來強食弱,縱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問,且婆娑,吳鉤霜雪明俠客行 李白 趙客縵胡纓,男兒自有男兒行。 身佩削鐵劍,一怒即殺人。 割股相下酒。事了拂衣去,千里一路斬胡羯。 看到浮雲過了,縱死敵手笑相承。 招手海邊鷗鳥,可憐麋鹿有誰憐,夜雨霖鈴終不怨。 夢中猶殺人,笑靨映素輝。 女兒莫相問,醉明月。 幾人塵外相視。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愛琴海畔飛戰歌,歌歌為我華夏賀。 東京城內舞鋼刀。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飢啖美酋頭。 君不見,豎儒蜂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 一朝虜夷亂中原,談笑鬼神驚,士子豕奔懦民泣,做易水別。 落葉蕭蕭,壯士血熱。 兒女情,且拋卻,瀚海志,只今決。 男兒仗劍行千里,男兒凶何甚,膽似熊羆目如狼,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 睚眥即殺人,身比鴻毛輕。 又有雄與霸, 馳騁走天下,只將刀槍誇。 今欲覓此類,白首太玄經,一笑醉顏酡,道不同。 西夷運已絕,大漢如中天。 拼將十萬英雄膽: 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 雄中雄,守蘇武節,歌武穆詞,燕山月似鉤。銀鞍照白馬。 生若為男即殺人,不教男軀裹女心。 男兒從來不恤身?慷慨一何多。 殺斗天地間,慘烈驚陰庭。 三步殺一人,身佩白玉珏。 男兒血,自壯烈,豪氣貫胸心如鐵。 手提黃金刀。 男兒行,當暴戾。事與仁,兩不立。 男兒事在殺斗場。 男兒行,當暴戾。事與仁,兩不立。 男兒當殺人,一槍驚破北海夜,心停手不停,殺人亂如麻,共酌洛陽酒? 古來仁德專害人,道義從來無一真。 君不見。 我欲學古風,重振雄豪氣。 名聲同糞土,男兒長不歸! 子當為我擊築。驪山語罷清宵半
Ⅵ 我姓賀,兒子25號下午3點22分出生,請高人起名,最好說明八字和名字的由來。
男命: 公元2010年9月25日15時6分出生
二零一零年 八月 十八日 申時
食 官 日 食
八字: 庚寅 乙酉 戊寅 庚申
丙甲戊 辛 丙甲戊 壬庚戊
梟殺比 傷 梟殺比 財食比
命主從4歲4月11天開始行大運,於每一交運年的十二月二九日交運。
梟 印 比 劫 食 傷 財 才
大運: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4 14 24 34 44 54 64 74
2014 2024 2034 2044 2054 2064 2074 2084
八字五行個數:4個金,3個木,0個水,0個火,1個土
八字五行得分:
土:12 火:8 同類得分:20
金:56 木:20 水:4 異類得分:80
相差:-60 綜合旺衰得分:-52 八字過弱
八字過弱,以印比為喜用。(八字喜土火)
肖虎年生人,取名宜有'山',雄霸山林,智勇雙全,福壽興家;
有'玉',英俊才人,多才巧智;
有'金'、'木'、'衣'、'氵',溫和賢淑,名利雙收,環境良好;
有'月'、'犭'、'馬',義利分明,操守廉正,克己助人;
有'日'、'火',性剛果斷,幼年不順或憂心勞神;
有'田'、'口'、'兒',不利家庭,晚婚遲得子大吉;
有'糸'、'石'、'刀'、'力'、'血'、'弓'、'父'、'足',多不順,忌車怕水或不利健康。
肖虎年生人,到歲次肖猴年、肖豬年、肖蛇年要小心注意,到歲次肖馬年、肖狗年一帆風順,成功隆昌。
1、根據六合、三合、相生之理
喜用:①午字根:許、杵、駿、騏、騰
②戍字根:成、威、然、獻、猛
③卯字根:柳、昴、菟、勉
2、不合生肖:巳(蛇)、申(猴)
忌用:①巳字根:選、虹、進、建、強、凡
②申字根:申、袁、侯、蔡
3、虎五行屬木。
喜用字如下: 山林:山、林 洞穴:宀、冖
忌用字如下: 平地:平、原、田、甫、�、谷 柵欄:冊、聿、(豐豐)
以下若干組名字組合皆為良好配置,您可從中選擇您喜歡的名字:
賀姓配3+2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大巳孓女勺乇幺弋丈己山土丸兀丫也尢於
第二組字:
刁丁二力了又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15 5 17 3
三才是:三五五(火土土)
賀姓配3+10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大巳孓女勺乇幺弋丈己山土丸兀丫也尢於
第二組字:
哧恥翀娖玳耽疸紞島倒娣玷爹瓞凍恫斗蚪耿烘恍晄疾朔晉珏倔烤朗烙哩娌倆涼料烈玲瓴凌留旅倫倮耄拿納肭衲孬娘恧衄哦秦恁朊蚋偌晌恕趿肽唐倘討套特疼屜倜恬挑條庭挺徒彖庹挖倭烏娭夏畜烜訊迅秧烊窈舀旃展站珍朕肢值晊秩舯衷罜祝倬笫恣啊唉埃砹鵪俺按案盎敖芺峬城埕砥峨恩砝砩個埂胭砸砬埒埋砰破埔砌峭容埏砷堍砣娓軎翁唔阢峽軒蚜宴晏氧恙眙酏益殷氤蚓佑迂邘育彧眢員袁砟砧肫准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15 13 25 11
三才是:三五三(火土火)
賀姓配4+2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尺丹吊仃火井仂內日太天屯午爻仉之支止中厄允切王昂夭尹引尤友予曰
第二組字:
刁丁二力了又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16 6 18 3
三才是:三六六(火土土)
賀姓配9+2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炳抶抽怛待怠殆眈抵帝酊訂段祋盹盾哆哚赴拐曷烀咴姞柬炯玦俊拉厘俚俐憐亮咧拎律哪娜柰耐南怒虐炮炱炭畋殄亭突凃拖拓歪紈肟炫紃殃徉咬映昱怨炸招昭者貞祉致盅重紂胄炷籽秭耔奏哀垵拗砭垞衩昶垤垌峒肚砘垛垡垓垢咽匽塏砍奎趴怕盆砒垧哇娃威韋畏胃瓮屋侮型砉峋押砑怏垚姚要耶咿怡咦姨姻音垠俑勇幽疣羑囿宥紆舁禹垣爰約玥窀
第二組字:
刁丁二力了又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21 11 23 3
三才是:三一一(火木木)
賀姓配9+4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炳抶抽怛待怠殆眈抵帝酊訂段祋盹盾哆哚赴拐曷烀咴姞柬炯玦俊拉厘俚俐憐亮咧拎律哪娜柰耐南怒虐炮炱炭畋殄亭突凃拖拓歪紈肟炫紃殃徉咬映昱怨炸招昭者貞祉致盅重紂胄炷籽秭耔奏哀垵拗砭垞衩昶垤垌峒肚砘垛垡垓垢咽匽塏砍奎趴怕盆砒垧哇娃威韋畏胃瓮屋侮型砉峋押砑怏垚姚要耶咿怡咦姨姻音垠俑勇幽疣羑囿宥紆舁禹垣爰約玥窀
第二組字:
尺丹吊仃火井仂內日太天屯午爻仉之支止中厄允切王昂夭尹引尤友予曰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21 13 25 5
三才是:三一三(火木火)
賀姓配9+12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炳抶抽怛待怠殆眈抵帝酊訂段祋盹盾哆哚赴拐曷烀咴姞柬炯玦俊拉厘俚俐憐亮咧拎律哪娜柰耐南怒虐炮炱炭畋殄亭突凃拖拓歪紈肟炫紃殃徉咬映昱怨炸招昭者貞祉致盅重紂胄炷籽秭耔奏哀垵拗砭垞衩昶垤垌峒肚砘垛垡垓垢咽匽塏砍奎趴怕盆砒垧哇娃威韋畏胃瓮屋侮型砉峋押砑怏垚姚要耶咿怡咦姨姻音垠俑勇幽疣羑囿宥紆舁禹垣爰約玥窀
第二組字:
掰焙場焯掣程塍嗒傣貸單氮悼盜登迪詆邸睇掂阽惦跌喋耋痘短敦敦掇焚鈥焦接嗟晶就厥吭焜啦喇琅稂勞喱犂理僳痢詈晾量捩裂趔琌琉硫虜掠掄捺喃赧婻能捻晴閏婼邰跆毯探掏啼腆掭祧迢貼婷痛屠飩跎酡媧惋惘喔幄欻尋循巽焱蛘軺軼媛哲診軫臸彘智痣軸粢捱媕啽晻胺媼傲奡堡堛嵖硨堤奠堞惡費堝黑堠畫黃崽堪喹嵐塄嵋堖蛙崴為圍幃惟喂硪婺痦翕硤翔硝氬硯堰崵崾掖猗壹詒迤貽胰詒喑堙喁詠釉嵛粵越跖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21 21 33 13
三才是:三一一(火木木)
賀姓配9+14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炳抶抽怛待怠殆眈抵帝酊訂段祋盹盾哆哚赴拐曷烀咴姞柬炯玦俊拉厘俚俐憐亮咧拎律哪娜柰耐南怒虐炮炱炭畋殄亭突凃拖拓歪紈肟炫紃殃徉咬映昱怨炸招昭者貞祉致盅重紂胄炷籽秭耔奏哀垵拗砭垞衩昶垤垌峒肚砘垛垡垓垢咽匽塏砍奎趴怕盆砒垧哇娃威韋畏胃瓮屋侮型砉峋押砑怏垚姚要耶咿怡咦姨姻音垠俑勇幽疣羑囿宥紆舁禹垣爰約玥窀
第二組字:
熬暢塵逞瞅綽瘩搗嘀嫡遞腚腖郖逗端對裰奪爾裹伙盡愷瘌辣罱郎嫪嫘酹嘞嫠奩連踉僚寥廖粼綾領熘綹嘍陋綠綸裸雒瑙嫩寧瘧喏搦熗熔煽裳台態嘆搪耥趟慆慝滕逖惕裼舔蜩通透圖團蜿綰腕窩誒瑄鞅瘍搖熒毓搌綻嫜彰脹幛趙肈輒這禎種逐綴緇骯獒塝碥碴墋誕碲墊碟碸閨監碩腌嫣殞慍碣境逵壼墚嶁墁嘔碰塹嶇墒塾墅碳維瑋誣誤寤瑕頊噓墟碹腋禕旖夤瑛墉踴誘與瑀鳶冤猿翟嶄嶂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21 23 35 15
三才是:三一三(火木火)
賀姓配9+16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炳抶抽怛待怠殆眈抵帝酊訂段祋盹盾哆哚赴拐曷烀咴姞柬炯玦俊拉厘俚俐憐亮咧拎律哪娜柰耐南怒虐炮炱炭畋殄亭突凃拖拓歪紈肟炫紃殃徉咬映昱怨炸招昭者貞祉致盅重紂胄炷籽秭耔奏哀垵拗砭垞衩昶垤垌峒肚砘垛垡垓垢咽匽塏砍奎趴怕盆砒垧哇娃威韋畏胃瓮屋侮型砉峋押砑怏垚姚要耶咿怡咦姨姻音垠俑勇幽疣羑囿宥紆舁禹垣爰約玥窀
第二組字:
撤陳撐鴟熾儔輳撮達殫撣憚導道燈諦諜蹀都賭憝噸燉遁踱燔積瑾撅獗賴襤螂撈擂縭璃罹歷璉撩獠燎廩陵遛龍瘺盧陸錄駱燜遖撓鯰噥諾逎燃燒燊遂鮐曇糖螗絛陶蹄醍曈頭暾鴕橐膃熹曉璇謔焰鴦曄燁燚燠璋瘴赭臻踵豬撰贅諮髭噯嬡諳聱螯懊磅壁磣慣磙衡閹運鄆墾垮磨甌磧牆融壇違謂憮歙遐勛鴨燕噫頤嶧殪陰壅餘豫鴛螈磚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21 25 37 17
三才是:三一五(火木土)
賀姓配11+2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唉捭蛃晡采眵敕從湊紿帶袋聃啖蛋羝頂啶動敚舵阨珥烽晗焓焊斛將狷訣觖翋徠狼勒梨狸犁猁珕唳粒梁聊羚翎聆蛉婁鹵鹿略圇捋珞那婥訥您胬戚軟晟胎酞貪袒啕剔悌甜烴停珽豚唾烷挽焐晞烯珣珧斬張章帳啁偵振執痔窒舳捉啄眥挨庵唵垵崩埠堾埭崬硐堆堊崗硌崮硅崞胡基崦焉閆偃崨崛崆堀崍硭埝鳥啪培堋埤崎畦牽埽眭堂窕眺婉唯帷偉尉迕捂牾硒崤硎勖琊崖啞瘂訝迓埡婭野痍移異埸翌狺寅迎塋庸恿悠蚰蚴狳域欲崢埴蛭
第二組字:
刁丁二力了又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23 13 25 3
三才是:三三三(火火火)
賀姓配11+10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唉捭蛃晡采眵敕從湊紿帶袋聃啖蛋羝頂啶動敚舵阨珥烽晗焓焊斛將狷訣觖翋徠狼勒梨狸犁猁珕唳粒梁聊羚翎聆蛉婁鹵鹿略圇捋珞那婥訥您胬戚軟晟胎酞貪袒啕剔悌甜烴停珽豚唾烷挽焐晞烯珣珧斬張章帳啁偵振執痔窒舳捉啄眥挨庵唵垵崩埠堾埭崬硐堆堊崗硌崮硅崞胡基崦焉閆偃崨崛崆堀崍硭埝鳥啪培堋埤崎畦牽埽眭堂窕眺婉唯帷偉尉迕捂牾硒崤硎勖琊崖啞瘂訝迓埡婭野痍移異埸翌狺寅迎塋庸恿悠蚰蚴狳域欲崢埴蛭
第二組字:
哧恥翀娖玳耽疸紞島倒娣玷爹瓞凍恫斗蚪耿烘恍晄疾朔晉珏倔烤朗烙哩娌倆涼料烈玲瓴凌留旅倫倮耄拿納肭衲孬娘恧衄哦秦恁朊蚋偌晌恕趿肽唐倘討套特疼屜倜恬挑條庭挺徒彖庹挖倭烏娭夏畜烜訊迅秧烊窈舀旃展站珍朕肢值晊秩舯衷罜祝倬笫恣啊唉埃砹鵪俺按案盎敖芺峬城埕砥峨恩砝砩個埂胭砸砬埒埋砰破埔砌峭容埏砷堍砣娓軎翁唔阢峽軒蚜宴晏氧恙眙酏益殷氤蚓佑迂邘育彧眢員袁砟砧肫准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23 21 33 11
三才是:三三一(火火木)
賀姓配11+12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唉捭蛃晡采眵敕從湊紿帶袋聃啖蛋羝頂啶動敚舵阨珥烽晗焓焊斛將狷訣觖翋徠狼勒梨狸犁猁珕唳粒梁聊羚翎聆蛉婁鹵鹿略圇捋珞那婥訥您胬戚軟晟胎酞貪袒啕剔悌甜烴停珽豚唾烷挽焐晞烯珣珧斬張章帳啁偵振執痔窒舳捉啄眥挨庵唵垵崩埠堾埭崬硐堆堊崗硌崮硅崞胡基崦焉閆偃崨崛崆堀崍硭埝鳥啪培堋埤崎畦牽埽眭堂窕眺婉唯帷偉尉迕捂牾硒崤硎勖琊崖啞瘂訝迓埡婭野痍移異埸翌狺寅迎塋庸恿悠蚰蚴狳域欲崢埴蛭
第二組字:
掰焙場焯掣程塍嗒傣貸單氮悼盜登迪詆邸睇掂阽惦跌喋耋痘短敦敦掇焚鈥焦接嗟晶就厥吭焜啦喇琅稂勞喱犂理僳痢詈晾量捩裂趔琌琉硫虜掠掄捺喃赧婻能捻晴閏婼邰跆毯探掏啼腆掭祧迢貼婷痛屠飩跎酡媧惋惘喔幄欻尋循巽焱蛘軺軼媛哲診軫臸彘智痣軸粢捱媕啽晻胺媼傲奡堡堛嵖硨堤奠堞惡費堝黑堠畫黃崽堪喹嵐塄嵋堖蛙崴為圍幃惟喂硪婺痦翕硤翔硝氬硯堰崵崾掖猗壹詒迤貽胰詒喑堙喁詠釉嵛粵越跖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23 23 35 13
三才是:三三三(火火火)
賀姓配13+10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稗煲煏煸裎嗤媸馳傳搭靼迨亶當碭嗲電殿揲牒鼎督煅頓躲惰跺煩觥煳煥煌晃幌詼跡煎煙琰睞啷廊酪誄傫愣蜊里煉賃零旒僂賂輅琭祿路亂煤睦乃揇猱惱農暖逄稔塔痰逃綈提跳蜓艇嗵退煺蛻脫馱陀頑脘畹煨煒熄煊揚暘煬暘徭虞煜詹盞照罩蜇郅置雉冢追惴琢貲觜趑訾傯阿矮愛嗌揞暗嗷嶅廒奧碑碚碘碉碇碓痱話觟嵴鹼揠蜒氳惲暈塊跬裊硼聖嵊嵩塑碎塌塘填琬碗嵬琟猥痿艉蝟嗡握嗚蜈塢詡塤睚衙爺揶揖飴詣意裔愔飲佣雍蛹猶猷瘀琙園圓援塬輊稚嵫
第二組字:
哧恥翀娖玳耽疸紞島倒娣玷爹瓞凍恫斗蚪耿烘恍晄疾朔晉珏倔烤朗烙哩娌倆涼料烈玲瓴凌留旅倫倮耄拿納肭衲孬娘恧衄哦秦恁朊蚋偌晌恕趿肽唐倘討套特疼屜倜恬挑條庭挺徒彖庹挖倭烏娭夏畜烜訊迅秧烊窈舀旃展站珍朕肢值晊秩舯衷罜祝倬笫恣啊唉埃砹鵪俺按案盎敖芺峬城埕砥峨恩砝砩個埂胭砸砬埒埋砰破埔砌峭容埏砷堍砣娓軎翁唔阢峽軒蚜宴晏氧恙眙酏益殷氤蚓佑迂邘育彧眢員袁砟砧肫准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25 23 35 11
三才是:三五三(火土火)
賀姓配13+12畫字組成的雙字名,有以下字可選:
第一組字:
稗煲煏煸裎嗤媸馳傳搭靼迨亶當碭嗲電殿揲牒鼎督煅頓躲惰跺煩觥煳煥煌晃幌詼跡煎煙琰睞啷廊酪誄傫愣蜊里煉賃零旒僂賂輅琭祿路亂煤睦乃揇猱惱農暖逄稔塔痰逃綈提跳蜓艇嗵退煺蛻脫馱陀頑脘畹煨煒熄煊揚暘煬暘徭虞煜詹盞照罩蜇郅置雉冢追惴琢貲觜趑訾傯阿矮愛嗌揞暗嗷嶅廒奧碑碚碘碉碇碓痱話觟嵴鹼揠蜒氳惲暈塊跬裊硼聖嵊嵩塑碎塌塘填琬碗嵬琟猥痿艉蝟嗡握嗚蜈塢詡塤睚衙爺揶揖飴詣意裔愔飲佣雍蛹猶猷瘀琙園圓援塬輊稚嵫
第二組字:
掰焙場焯掣程塍嗒傣貸單氮悼盜登迪詆邸睇掂阽惦跌喋耋痘短敦敦掇焚鈥焦接嗟晶就厥吭焜啦喇琅稂勞喱犂理僳痢詈晾量捩裂趔琌琉硫虜掠掄捺喃赧婻能捻晴閏婼邰跆毯探掏啼腆掭祧迢貼婷痛屠飩跎酡媧惋惘喔幄欻尋循巽焱蛘軺軼媛哲診軫臸彘智痣軸粢捱媕啽晻胺媼傲奡堡堛嵖硨堤奠堞惡費堝黑堠畫黃崽堪喹嵐塄嵋堖蛙崴為圍幃惟喂硪婺痦翕硤翔硝氬硯堰崵崾掖猗壹詒迤貽胰詒喑堙喁詠釉嵛粵越跖
其五格數是(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13 25 25 37 13
三才是:三五五(火土土)
Ⅶ 清朝的著名將軍
1、董鄂·何和禮
1608年(萬曆三十六年),努爾哈赤征討烏拉部,何和禮率所部旗兵破敵有功。1611年(萬曆三十九年),何和禮與額亦都、扈爾漢討伐渥集部虎爾哈路,攻克紥庫塔城。
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努爾哈赤再次征討烏拉部。當時,努爾哈赤本欲招撫布占泰,希望他能夠悔悟歸降。何和禮與代善等貝勒極力勸諫,主張進兵,努爾哈赤遂滅亡烏拉部。
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在原有四旗的基礎上確立八旗制,何和禮被編入正紅旗。1616年(後金天命元年),努爾哈赤自稱汗王,建立後金,任命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安費揚古為五大臣,同聽國政。
2、愛新覺羅·多爾袞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爾袞被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次年正月,皇太極令多爾袞追擊朝鮮國王家屬。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謚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兩個月後,於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3、愛新覺羅·岳樂
愛新覺羅·岳樂(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將領,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饒余敏郡王愛新覺羅·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順治、康熙年間功勛卓著的名將,為清朝入關後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初封鎮國公。順治六年(1649年),封貝勒。順治八年(1651年),襲爵,改號安郡王。順治十四年(1657年),進爵親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樂去世,年六十五歲,謚號和。死後因貝勒諾尼攻訐被奪謚降爵。
4、岳鍾琪
岳鍾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原籍涼州庄浪(今蘭州永登)。岳飛二十一世孫,四川提督岳升龍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名將。
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游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准噶爾部入擾西藏,奉命率兵入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奪橋渡江,直抵拉薩。
雍正元年(1723年),以參贊大臣隨年羹堯征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出歸德堡(今青海貴德),斷敵退路。次年正月,授奮威將軍。二月,襲破羅卜藏丹津大營,青海平。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
次年,奉命將雲貴兩地"改土歸流"。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為寧遠大將軍率師出西路,會北路靖遠大將軍傅爾丹備攻准噶爾部游牧地伊犁。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以"誤國負恩"等罪被奪官拘禁。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以總兵啟用,復授四川提督。
參與大小金川之戰,獻南北夾擊、直搗中堅之策,被經略傅恆採納,並以13騎入勒烏圍(今四川金川東)大營,勸導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父子歸降。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時年64歲的岳鍾琪奉命出兵康定,會同總督策楞,結果成功討平叛亂。
5、愛新覺羅·多鐸
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後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和碩額真,旋封貝勒,統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封豫親王。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順治元年(1644年),以定國大將軍從多爾袞入關,擊敗李自成軍。旋揮師破揚州,殺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晉和碩德豫親王。
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鐸染天花死亡,年僅三十六歲,謚號「通」。乾隆年間詔配享太廟。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Ⅷ 春,正月朔,群臣朝賀,大將軍冀帶劍入省.尚書蜀郡張陵呵叱令出,敕羽林,虎賁奪劍.
委任,任命
謝罪
曾經
用以;用來
Ⅸ 韓信為人告反,呂後預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謀,給信入賀,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
翻譯:於是與蕭何一起謀劃,騙韓信入朝慶賀,韓信當即被誅殺。
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釋 義】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透露了作者對韓信這一英雄的憐惜以及對漢高祖卸磨殺驢的行為的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