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師培訓能選兩個網路培訓嗎
可以的,目前有直播和網校體系
2. 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中心微課比賽職稱中算分嗎
答復:「全國重點大學」的由來,要追溯到上世紀50—60年代。1959年,當時國家下發的有關文件中專將中國屬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20所高校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到1960年又增加了44所大學為重點大學。1978年,國務院確定北京大學、...
3. 中國高校師資培訓交流中心 是什麼機構
沒有這個單位,「天眼」上查詢不到,估計是找不法分子刻的蘿卜章,騙培訓費的。
4. 教學五項技能是指什麼
我於2008-4-22至2008-4-23參加了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中心舉辦的《精品課程建設》培訓,北京師范大學黃榮懷教授在講授《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改革方向》中介紹了Merrill的5項首要教學原理,讓我獲益很大。
M.DavidMerrill博士,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教學技術與設計理論家,教育心理學家。Merrill教授近年來考察了各種教學設計理論,找到了五個處方性教學原理,可以藉助任何教學傳遞方式或任何教學模式來實施,即《首要教學原理》,主要包括五項首要原理:
(1)當學習者介入解決實際問題時,才能夠促進學習;
(2)當激活已有知識並將它作為新知識的基礎時,才能夠促進學習;
(3)當新知識展示給學習者時,才能夠促進學習;
(4)當學習者應用新知識時,才能夠促進學習;
(5)當新知識與學習者的生活世界融於一體時,才能夠促進學習。
梅瑞爾教授對每條基本原理都給出了相應的推論。他堅信,課程學習的效果取決於採納首要原理的直接比例。
首要教學原理實際上體現了教學過程四要素以及「雙主」式教學結構。首要教學原理中的「問題、激活」、「展示」、「應用、整合」分別對應於教學過程中的「內容」、「媒體」和「學生」三個要素,而「教師」作為教學事件的安排者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當中。
首要教學原理體現了「雙主」式教學結構,這種教學結構和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是有很大區別的。通過各個教學事件組織而形成的教學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按照學習者內部心理加工順序為學習者安排的外部條件的過程,教師通過實施課堂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另外,首要教學原理強調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進行綜合的把握,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是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合適的個性化指導,而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學過程的監督者。可見,教師的作用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首要教學原理也體現了學習者地位的明顯轉變。
首先,首要教學原理的「應用」原理強調學習者運用他們剛剛理解的知識和技能即提高績效,強調了積極介入在完成實際任務或解決問題中的重要價值,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
其次,它強調學習者將新學到的知識遷移到日常生活去,強調學習者的反思和創新,通過自我反饋(反思)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這種學習方式體現了自主性、研究性和合作性的綜合特徵,從強調簡單的行為參與轉變為更加強調行為參與、情感參與、認知參與以及社會化參與的有機結合。上面的將知識「外化」和反思,都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體現。可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的地位也有了根本性地變化。
再次,學習內容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在這里,脫離現實生活、陳舊的簡單知識傳授被一種強調知識內在聯系、基本理論和與真是生活相關的教學內容所代替。學生學習的不再是簡單的事實性知識而是強調知識與能力並重。
對首要教學原理的認識和學習使我很受啟發,將對今後的精品課程建設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5. 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中心發的證書評職時加分么
答復:「全國重點大學」的由來,要追溯到上世紀50—60年代。1959年,當時國家下專發的有關文件中將屬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20所高校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到1960年又增加了44所大學為重點大學。1978年,國務院確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8所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上世紀末,經過高校管理體制的調整,我國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級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統籌管理為主的新體制。除少數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高校以及行業特殊性強的高校繼續由國務院委託教育部和其他少數部門管理外,多數高校由地方管理或以地方管理為主。而「全國重點大學」的提法目前也不再使用。 教育部直接管理一批高等院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方面發揮示範作用。經過世紀之交全國高校管理體制的調整,一批實力較強、學科特色鮮明的高校劃歸教育部管理,目前總數為72所。建國以來國家歷次所確定的重點大學多為目前教育部的直屬高校。
6. 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中心 怎麼樣
網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充分挖掘各地教育教學單位的優秀課件成果;提高學科教師的... 有關第十一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的信息,請登錄教育部網站 或中國教育資源網
7. 教育部西南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的中心簡介
是教育部
建立的全國六大區高校師資培訓中心之一,業務上直屬教育部人事司領導和高校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武漢中心指導,行政上隸屬西南大學。西南中心先後促成建立了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等四個省級培訓中心,形成了西南地區高校教師培訓網路體系。
歷經幾次機構改革和調整後的西南中心與教育部西南教育管理幹部培訓中心、中央農業幹部教育培訓中心西南分院、全國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國家體育與藝術師資培養培訓基地、重慶市高校師資培訓中心、重慶市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西南大學掃盲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合署辦公。目前,中心有專職工作人員28名,其中專職教學科研人員8人;有教學、辦公、住宿大樓3棟,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可同時提供500餘名學員住宿;有250平方米的專業圖書資料室1個,藏書12000餘冊,期刊雜志200餘種;有專用的能同時容納250人的多媒體教室1個,100人以上的多媒體教室2個和可容納60人左右的普通教室3個;有大小會議室3個;擁有120餘台計算機機房三個。新裝修的學院餐廳,可容納300餘人同時用餐。
中心堅持「三個適應,兩個轉變」,「務本求實,創新提高」的方針,充分利用依託學校西南大學和在渝高校乃至西南地區和全國重點高校的師資力量和學科資源優勢,開拓創新,注重質量,立足重慶,服務西南,面向全國。中心成立至2005年底,共培訓國內訪問學者、骨幹教師進修班、碩士學位班、助教進修班、專題研討班、短期班、研究生課程班、單科進修、崗前培訓等各層次進修教師20300餘名。
「十一五」期間,西南中心決心將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效率意識、服務意識、奮斗意識、奉獻意識,在培訓的「結構、質量、規模、效益」八個字上下功夫,在鞏固、提高已有培訓內容、形式的基礎上,努力開拓教師職後教育新路子,為西南地區高校培養培訓更多的學術骨幹、學術帶頭人,為建設一支結構優化、素質精良、高水平的高校教師隊伍做出更大的貢獻。
8. 微課的好處 作文400字
根據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中心、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關於舉辦第二屆全國高校(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全國高校教師網路培訓中心聯合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教學研究與資源建設委員會於2014年3月至9月聯合舉辦第二屆全國高校(高職高專)微課教學比賽,我院擬組織教師參加部分課程比賽.2014年5月24日至25日,我院34名教師利用周末時間在合肥參加了「全國職業院校微課教學開發應用及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專題研修班」培訓.上海市教科院職成教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楊黎明、上海市教科院職成教所課程與信息技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董齊和首屆全國微課教學比賽高職組一等獎獲得者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吳福喜等3位專家就信息技術與教師的學習和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和技巧、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職業院校如何進行微課設計與開發、微課、慕課的內容開發、管理與應用模式、微課、慕課的製作形式、種類及應用、微課教學的基本環節、錄制微課視頻的要領和注意事項等專題進行了深入、直觀、豐富、精彩的講解.
通過兩天的學習,讓參培老師又一次感受到了教改理念的沖擊.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學習、混合學習、個性化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以教師的「教」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將是以學生的「學」為主的現代教學模式.在這場顛覆性的教學模式變革中,慕課教學、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發揮著很大的推動和主導作用.老師們表示,通過此次學習,加深了對微課的認識和理解,領會到了微課程「微而精,小而奇,內容少,蘊意深,從小處入手,解決一個問題」的獨特魅力,學習了微課設計思路和理念以及微課製作工具和方法,並表示將會把學到的微課理念和製作技術運用到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去,實現教學理念、技能、風格的更新,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