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解釋網路輿情哪兒專門的網路輿情培訓課程
網路輿情是指在互聯網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的網路輿論,是社會輿論的回一種答表現形式,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的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
網路輿情培訓是指針對輿情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化的網路輿情培訓,傳授網路輿情管理的專業知識,掌握網路輿情理論及工作體系,有效應用網路監測軟體和分析工具,對網路輿情進行有效監測、監控、管理、分析應對和進行有效的輿情管理服務工作,確立和推進網路輿情的工作體系和處理機制,撰寫輿情分析報告等。
青島以太科技四月份有一個網路輿情分析師培訓班,頒發工信部蓋章的網路輿情分析師證書,此證書屬於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崗位技能水平考試系列,具備權威性與唯一性,可作為用人單位對持證人選拔、任用、考核和晉升的重要依據
㈡ 關於網路輿情的應對措施措施問題,求教了,論文急需
真正的能夠化解輿情危機的方法,還是在第一時間掌握匯總輿情,再進行有效的疏導。也即是:網路輿情監控 堵不如疏。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媒體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形式,已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網友言論活躍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重大事件,都能馬上形成網上輿論,通過這種網路來表達觀點、傳播思想,進而產生巨大的輿論壓力,達到任何部門、機構都無法忽視的地步。可以說,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
以行業常用的樂思輿情系統為例子:網路輿情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的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主要通過 BBS論壇、博客、新聞跟貼、轉貼等實現並加以強化。當今,信息傳播與意見交互空前迅捷,網路輿論的表達訴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導不善,負面的網路輿情將對社會公共安全形成較大威脅。對相關政府部門來說,如何加強對網路輿論的及時監測、有效引導,以及對網路輿論危機的積極化解,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家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創建和諧社會的應有內涵。輿情監控,整合互聯網信息採集技術及信息智能處理技術通過對互聯網海量信息自動抓取、自動分類聚類、主題檢測、專題聚焦,實現用戶的網路輿情監測和新聞專題追蹤等信息需求,形成簡報、報告、圖表等分析結果,為客戶全面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做出正確輿論引導,提供分析依據。
㈢ 如何應對網路輿情
樂思軟體認為,要想應對好網路輿情,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和完善網路輿情管理工作體系。
要建立上下一致、內外協作的配合機制,切實形成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盡快出台有關網路輿情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和政策,建立輿情監測制度,打造專門網路人才隊伍,切實了解和掌握網路輿情,對監測中發現的不穩定因素展開風險分析,做出預測報告,向上級機關和有關部門通報和發布預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報紙等各種傳統媒體以及博客、微博、移動新聞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實現網路輿情預警「一張網」全覆蓋,保障數據收集的及時性、准確性和有效性。要加快推進網路輿情應對協調聯動機制。積極探索形成信息通報機制、聯席會議機制、突發輿情直報機制、聯合辦公機制等協調機制,努力形成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總體協調、實際工作部門主動應對、重點新聞網站發揮主渠道作用的網上輿情應對工作格局。主動提升、加強省級平台建設。為適應網路輿情應對工作的實際需要,要統籌安排,集中更新設備,實現功能升級,以領先的技術裝備不斷提升網路輿情監測預警能力。同時,要拓展升級互聯網信息內容綜合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用途,積極推動建立覆蓋各省、市、縣的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努力形成涉網部門全天候、一體化、立體式的工作態勢。
2、著力提升專業隊伍實戰應對能力。
要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把有效應對網路輿情列入各級機關輪訓課程,對各級領導幹部進行系統化培訓,提升其網路執政能力,使其在實際工作中避免「瞞、拖、拒、刪」等消極處置手段,積極推行主動、公開和溝通等手段,通過實際工作減少和壓縮網路炒作空間。繼續強化專業隊伍建設,逐步建立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強網路發言人隊伍建設,讓主流、權威、可信、具有親和力的聲音佔領輿論高地。可以邀請一批在各行業有建樹、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和一定威望的專家學者在媒體上發聲,使宣傳能夠有效覆蓋不同年齡、不同行業及不同社會階層的群體。要強化應急處置演練。面對當前網路管理相對混亂的實際局面,可不定期開展網路輿情應對模擬實戰演練,組織輿情應急機構人員開展突發網路輿情應急演練和處置技能大比武,在實戰練兵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改進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定期召開突發網路輿情典型案例交流會,不斷提升網路輿情管理業務能力。
3、及時主動回應網民的不同聲音。
網路媒體所具有的雙向互動性和言論隨意性等特點,導致網民容易產生非理性情緒,而這種情緒一旦擴展,將會給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困擾。面對輿論熱點問題,一味迴避不但不能解決,反而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只有直面輿情風暴,快速作出回應,將真相公之於眾,才能有效化解負面輿情。各級領導要把及時回應網民意見、及時說明事實真相、及時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網路輿情應對的重中之重。要通過制定並完善相關制度,強化對涉輿情部門的協調督導力度,設置專人進行輿情監督,定時梳理網路輿情,並提交相關單位限時辦理、及時回復。確有問題的要明確限期整改並跟蹤落實,屬於溝通協調不暢造成誤解的,應要求相關行業或部門按政策規定進行解釋答復。對於已經發生的網路輿情事件,要以積極、公平、公正的態度,第一時間回應網民關切,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通過傳播理性觀點防止事態擴大。
4、健全網路輿情應急機制,完善應急工作體系。
應完善指揮協調工作體系,在網路輿情熱點發酵後,立即安排人員密切跟蹤網路言論,及時在相關論壇、貼吧發布事件進展情況。要完善網路輿情深度分析研判工作體系,對網路輿情進行分類、分級和定位,實施全方位動態監控,及早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開展專題性、綜合性分析,研判輿情走向、發展趨勢和網民關注點、關注熱度。制定不同層級和部門的專項應急預案。在現有應急預案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各組織及單位,根據本地區、本部門工作實際和各階段工作重點,分析梳理有可能成為網路輿論熱點、敏感話題的信息,有針對性地制定操作性和針對性強的專項應急預案,增強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實行風險分析評估制度。各部門在調整政策、研究部署重大工作時,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要以提前介入為原則,事先對工作開展進行穩定風險評估,凡是經評估認為方案有漏洞的,按要求及時修改完善。
㈣ 如何提高網路輿情的分析和應對能力
提高網路輿情分析和應對的能力,蟻坊軟體輿情監測系統中心研究表明,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管理指導思想上,必須將輿情風險管理從輿情消防員的角色定位中擺脫出來,不能僅僅等輿情事件爆發之後採用一些堵塞傳播渠道、刪除傳
播內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第二,輿情風險管理方法上,要更加深入地將科學的調查分析方法引入企業輿情風險管理體系,依託輿情監測系統的
信息採集和數據挖掘功能,全面准確獲取與企業相關的網路情報數據信息,充分發揮社會調查、數據挖掘、相關性分析等科學分析方法作用
第三,輿情風險管理硬體上,需要建立專業的輿情風險管理中心,構建企業輿情監測和情報預警體系,通過企業輿情系統實時收集和監測與企業相關的各類網上消費者言論和情報數據。
㈤ 結合輿論學知識,談談如何應對網路輿論
面對新媒體網路的「爆炸式」發展,黨的十八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網路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加強網路社會管理,推進網路規范有序運行。」短短36字諍言,為網路發展「點明」了方向。如何應對網路輿情,成為新形勢下考量黨政部門政治智慧和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准。
一是「疏」字訣,網路輿情宜疏不宜賭。當前,網路媒體開放性、交互性、爆炸性的特徵越來越明顯。面對紛繁的網路輿情,特別是在網路群體性事件面前,如果採取「屏蔽」、「刪帖」等強制手段,往往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容易導致事態的進一步激化,給政府部門的公信力造成重大損害。因此,我們一定要在「疏」上做文章,堅持以開放的胸懷、開明的姿態、陽光的心態面對輿情、面對媒體、面對公眾,及時發布消息和撰寫發表網評文章,同網民坦誠溝通,贏得網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二是「明」字訣,網路輿情宜明不宜暗。當前,幹部腐敗、名車豪宅、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環境污染是網路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選人用人、幹部作風方面,社會關注度高,很容易成為「熱炒」的對象,集聚形成網路輿情。「民意」不受重視,很可能演變為「民怨」和「民憤」,導致負面網路輿情的集中涌現。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對各項重大工作尤其是幹部選拔任用等群眾關注度高的工作,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項,就要在第一時間發布。要發揮好地方媒體,如縣級網站、部門網站的作用,通過開設官方微博、開展網上訪談等,加大與網民的互動交流力度,聽取網民的心聲,把網路輿情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三是「快」字訣,網路輿情宜急不宜緩。傳播迅速是網路輿情的一大特點,一般而言,網路輿情處置有「黃金24小時」的說法,如果不在24小時內對網路輿情進行積極回應,就可能會導致小事拖大,輿情成為熱點。面對突發網路輿情事件,我們不能久拖不決、消極對待,而要及時跟進,在第一時間組織力量調查事件真相,第一時間把真相公布於眾,搶占輿論先機。如事件復雜,不要等到有完整結果後再進行公布,而要根據進展情況分段公布,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發出正面聲音、消弭負面傳言,引導網路輿情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四是「真」字決,網路輿情宜實不宜虛。目前,網路與手機等無線終端已經互聯,人們對網路信息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參與者越來越多,往往容易一石激起千層浪,謠言、猜測縱行,真假難辨。對各類網路輿情,我們不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要深入研究分析,做到由表及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還原輿情信息的本來面目,深挖群眾的根本訴求,把握住問題的關鍵點,從而達到對症下葯、葯到病除的目的。廣大領導幹部要著力加強對網路輿情規律等相關問題的學習研究,深入把握網路輿情發展趨勢,善於運用網路手段、網路語言來處理網路輿情,切實提高應對和處理網路輿情的本領。
五是「統」字訣,網路輿情宜攬不宜推。當前,網路已經成為人們利益訴求的重要渠道,甚至有說法稱「寫信不如上訪,上訪不如上網」,為追求「眼球效應」,網民往往信奉「偏執才能注目,極端才能傳播」的做法,稀鬆平常的問題也往往被披上非「官」即「富」或「色」的外衣。面對此類網路輿情,有些職能部門往往會以不屬於受理范圍或不在能力范圍為由,或不管不問,放任自流;或推諉扯皮,導致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因此,我們要建立組織部門為主體,宣傳部門為主導,涉網部門相配合,網路媒體為主渠道的「四位一體」網路輿情導控機制,對相關輿情信息,無論真實與否,都要及時調查研判,及時交辦、轉辦、協辦、督辦,立足抓落實,及時澄清事實,發布相關信息,樹立良好形象。
㈥ 網路輿情分析師的官方培訓
2013年9月5日,人社部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與人民網聯合啟動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計劃。今後,這門新興職業的從業人員將有官方證書,「持證上崗」。
「主要替領導幹部看網」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說,網路輿情涉及各行各業,甚至是明星、名人等個人,但對此需求最大的還是各級黨政機關和企業的領導。單學剛說,網路輿情分析師主要搜集匯總網路輿情,為領導了解網路信息、加強把握民意提供參考依據,起到輔助作用。
培訓合格可獲證書
人社部中國就業促進會素質就業辦副主任吳凱表示,網路輿情分析師納入人社部「CETTIC」職業培訓序列,這類職業培訓是圍繞新職業、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選擇職業培訓項目。參加培訓並考試合格者可以獲得人社部頒發的人社部CETTIC證書——《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合格證》。
吳凱介紹,持「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證書可以作為從事此行業的憑證。但是作為「CETTIC」證書,還未具有強制性效果,並非只有持此證者才能從事輿情分析行業。
報名培訓未設置門檻
單學剛介紹,網路輿情分析師並未設置入門的門檻,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從事輿情收集工作的專業人員、媒體從業者或者有志於今後從事該職業的個人,都有資格報名。
網路輿情分析師培訓,共設置8門培訓課程,共計36課時的學習時間。加上考試時間,整個培訓周期5-6天即可完成。每期培訓結束都會伴隨一次考試,包括筆試和上機操作環節。
㈦ 如何應對網路輿情:網路輿情分析師手冊
網路抄輿情監測和分析,在中國是一襲項嶄新和重要的業務。
本書是全國第一本全面、系統地詳細介紹網路輿情解讀及應對的圖書。
人民日報網路中心輿情室是國內最早開展網路輿情監控、分析和應對調研的機構之一。近年來,他們藉助技術手段,24小時監控國內主要網站的輿論和論壇訪問情況,為相關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地方政府提供信息和應對咨詢,並參與公務員網路輿情應對培訓,是國內一流的專業網路輿情工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