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依託網路有效開展實踐性課程培訓
綜合實踐活動課,由於沒有現成的教材,普遍反映不好組織教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它是基於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為特性的一門新課程。它的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是課程改革中的一類新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著眼於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要想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以下特性:
一、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實踐性
活動課程的實踐性,是使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成為可能,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親身經歷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身經歷,親自感受,從而直接獲得經驗,真實感受自然和社會。例如:組織學生遊玩家鄉的「西海」。「西海」的水聲、鳥鳴聲、孩子們的歡呼聲,奏出一曲美妙的「大自然之聲」,孩子們徜徉海畔,盡情的領悟大自然的美。再如,在低年級我設計的《我們的學校》,帶領小朋友在校園里四處走走,看看,讓學生真真切切地了解自己學校關於成長的校園文化,感受校園的美,體驗學校生活。
2、角色扮演
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扮演一個新的角色,以一種新的身份來從事活動。例如:《我的一家》,請學生扮演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有的小組扮演: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晚飯後又輔導孩子功課,一家人其樂融融。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爸爸、媽媽的辛勞,也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也有的小組扮演:爸爸、媽媽一回到家就吵架,給自己的學習生活帶來了許多的麻煩,也給自己的幼小的心靈烙下了傷痕,自己渴望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幸福的家庭對自己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3、合作交流
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合作交流的過程。它能夠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社會活動結合起來,把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把個人行為與群體要求協調起來。讓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溝通,形成民主意識和團隊精神。例如《我們的小菜園》,六人一組,大家分工合作。在活動中,有一些力氣活,如翻地、整地,需要男同學做,男同學們特賣力,女同學在一旁加油鼓勁;有些活兒,如播種一些細活,就由女同學來操作。活動中,男女同學得到了很好的調節分工,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
4、自主探究
保證學生個人或小組有足夠的自主探究的機會,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項重要目標。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品嘗了自己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愉悅情緒,獲得探究問題的初步經驗,激發了學生對自然與社會問題的研究興趣。例如:在《讓雞蛋浮起來》的實踐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動手自我探究以下幾個問題:1、把雞蛋放入水中會出現怎麼樣的結果?2、往水裡加糖、小石子、沙,雞蛋會不會浮起來?3、加上鹽以後雞蛋為什麼會浮起來?學生積極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然後自行設計實驗表格,將研究結果歸類。
除了以上活動方式外,還有觀察、調查、訪問、實驗、製作……事實證明,活動中讓每個學生親自參與實踐,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了,而且活動的效果非常好,使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地活動起來。
二、綜合實踐活動方式的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同於其他學科,它應具有開放性特徵,集中體現在活動內容的開放,活動時間的開放,活動空間的開放及師生關系的開放。1、活動內容的開放。活動課程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科知識的鞏固,運用和驗證的活動,有來自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的活動,還有來自社會問題和學校常規教育等等方面的活動。這些活動完全開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呈現出多面的生活,充分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2、活動時間的開放。活動內容的開放,使得活動時間的開放成為可能。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按自己的學習需要,學習速度和計劃,適時的選擇參與活動的時間。盡管課程計劃對學生參加種種活動的時間有統一的計劃和安排,但由於不同學生選擇的活動項目及活動方式因自身具體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學生活動的時間實質上就由於不同的活動內容而不同了。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有的學校可以將常規活動為每個學生必須參加的活動,這樣,活動的時間變得相對固定。但是,相對學科課程而言,活動課程顯然擁有更為開放的時間。3、活動空間的開放。學生可以把教室、乃至社會作為自己的活動空間,如室內活動、各種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參觀、游覽活動等,都不像學科課程那樣以教室作為活動空間。即使是室內進行活動課程教學,也可以沒有固定的桌椅,可以以「學習區」、「興趣區」、「學習中心」等彈性空間取代固定功能的學習空間。4、師生關系的開放。教師不採用專斷式的教學,師生彼此尊重,實行教學民主。在活動課程的教學中,師生情感和諧,合作進行教與學的活動。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性
「活動促發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的體驗。在活動中學會了分享、尊重與合作,從而養成了實事求事的科學態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因此,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要呈現方式。沒有了學生親自參與的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也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在活動前,要創設活動條件。我們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活動。利用學生熟知的班級、學校、家庭、社會環境為學生提供有利的活動空間。
四、綜合實踐活動後評價的全面性
活動後,教師應對學生的活動作出全面積極的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緒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增強學生富於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在處理外界評價和自我評價的關系時,要更加註重學生的自我評價。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活動中,評價的重點應該是整個小組的表現與實際活動經歷。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向師生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是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真正服務於學生,真正成為學生喜歡上的課程。我們要在實施中,通過不斷探索、總結、反思,進一步完善實施策略,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更加行之有效。
② 請幫我找找參加網路學習的收獲與體會
網路學習體會
我帶著一個學子對知識的渴求,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來到海南電大,成為蘭州大學網路教育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專升本的一名學生。通過這幾年的學習生活,在老師們的關心幫助下,與同學們共同學習進步,我又找到了學生時代的同學情、師生誼,倍感開心、愉快。「飲水思源念母校,勤奮求實是根基」,我非常感謝蘭大給予我重返學堂的機會,是它,成了我人生的第二起跑線,這些新的知識,使我終生受益匪淺。
遠程教育是一種運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等現代信息手段進行知識傳播和學習的全新教育學習方法,最大程度地利用業余時間接受必要的面授輔導和學習支持服務,通過電子郵件、BBS留言板、網上答疑等方式參加學習與討論,方式非常靈活,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需要、學習進度、學習方式等自主安排學習,什麼時候學、怎麼學、學什麼都由自己說了算,不再像在校傳統的學習模式,網路教育為我們正在參加工作的學生,提供了十分優越的學習資源,非常適合在職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另外,學校也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集中面授輔導都安排在雙休日進行,並預先將時間、地點、內容等有關安排通知學生,可以隨時下載教學課件,通過收發電子郵件來接受教師「一對一」的詳細解答。無論是「教」與「學」,從內容到形式都新穎獨特,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不斷地獲取知識和提高教育層次不但有益,而且對日常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在蘭州大學百年校慶和蘭州大學網路教育學院成立十年之際,本人將在蘭州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的一些學習感想匯總如下:
1、學習重在堅持
首先,在遠程教育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特別是時間的安排和利用上,作為一個獨立的並且面對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在職學習者,更要樹立和鞏固學習的信心。通過制定學習計劃,在每一次學習前定出希望達到的目標,安排切實可行的學習進度和程度尤為重要。其次,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不能操之過急,不要一次就將目標定地太高,要循序漸進、實事求是,只有正確地評價和認識自己,客觀地設定自己的期望值,才不至於因達不到目標而挫敗自己的學習信心。確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後,第二步是實現目標的計劃,分析相關的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科學地運籌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即如何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包括人、財、物、時間和教學信息等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如在平時作作業時,由於它是根據課程教學的要求精心設計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學習進度,為教學溝通提供一個互相反饋的渠道,作業可以幫助檢查我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確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准備和能力學習課程的稍後部分。做作業還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課程的哪部分需要重溫或重新學習,哪部分需要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所以必須認真對待平時的作業,獨立完成,這樣才能夠在考試前完成所學習單元。
2、學習在於開發
強學力行最重要。我們要把學習與個人生理及精神的最佳狀態相結合,這樣才是學習的最佳策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鍾,你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摸索掌握什麼時段最適合自己的學習,在學習前先讓自己進入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讓自己在精力最好、頭腦最清醒、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學習,保證取得更佳的、時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學習不是最終目的,學以致用才是關鍵。在蘭大網路教育學院的學習中,我很注重處理好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的關系,將平時學到的與實際結合起來,讓所學習的專業知識靈活運用到工作當中。學以致用,這是我們參加繼續學習的根本出發點。由於我在單位擔任管理的角色,沒有專業知識的指導是行不通的,通過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習,將所掌握的行政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引入到工作中來,以理論為指導,用知識做支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決策時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我的畢業論文是《論現代企業職工培訓管理》,從我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以企業職工培訓管理為例,進行了理論性較強、實踐可行的深入論述,指出了現代企業職工培訓管理的重要性,對自己的工作可以說是一次比較系統的總結。
3、學習促使自我升華
有句古話說得好:「學而無友,孤陋寡聞」。在學習過程中多方交流,相互之間的溝通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遠程網路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多種網上交流的方式,除了自學之外,盡可以與同學、教師自由溝通,探討與學習生活有關的各種問題,比如,成立的學習小組在各自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獲取教學信息之後,還相互交換學習心得和體會。經過在蘭大網路學院的學習,最大的成果是了解了一些新的理論觀點和工作理念,而且我認為許多觀點和理念都是一種理論升華。
自我評價是遠程教育中自我負責學習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自我診斷、自我激勵、自我調控和自我改進學習的功能。遠程教育不是敷衍、搪塞他人的被動學習。要求學習者有自我負責精神,有改變個體行為的實際能力。最關鍵的是學習者要學會怎樣積極學習,並能從學習中得到樂趣,喜歡學習並希望能多學些,要挖掘為自己提供反饋的技能:知道哪些方面已學好,哪些方面學得不太好,並懂得需要做些什麼,以便改進學習。
學習是艱苦的,但我從我的每位師長那裡不但學習了他的專業課程,更重要的是老師們的博大胸懷和海納百川的容量,處理問題恰到好處的分寸深深地感染了我。同樣,我們班容納了來自不同行業的同學,兩年多的共同學習、電話聯系、網上溝通,對問題的辨認與探討,不但促進了我的學業,而且鍛煉了我與人交往和合作能力。通過蘭大網路學院的學習而獲取的人生經驗,使我的性格變得更加堅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素質,社會實踐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為更好地回饋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③ 什麼是網路探究學習
網路探究學習模式( 實踐 4 網路探究學習模式(Webquest) )
(1)概述 Webquest 課程是 1995 年由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伯尼·道格(Bernie Dodge )和湯姆·馬奇(Tom March)創立,由於它主要是一種基於網際網路資源的授課計劃 或課程單元,由於該課程計劃和萬維網密切相關,所以他們將其命名為「Webquest」(網路探 究)「Web」是「網路」的意思, 。 「Quest」是「尋求、探尋」的意思,有的也翻譯成「網路 專題探究」 。 Webquest 是一種以探究為取向的學習活動,課程單元通過呈現給學生一個特定的情境 任務,通常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一個需要完成的項目,另外,由教師製作的 web 頁 中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網際網路導航資源, 從而要求學生通過對信息的分析與綜合得出創造性的 解決方案。 Webquest 的作用在於架設從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學習過渡的橋梁。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方 式的轉變。通過「腳手架」策略,讓學生使用信息而非僅僅收集信息,並幫助學生分析、綜 合和評價,使學生在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中獲得體驗、內化各種策略。 根據時間的長短,Webquest 分為兩種學習方式: (a) 短期 Webquest,大約 1—3 課時完成,其目的是知識的獲取與整合,所以,在每個 短期 Webquest 結束的時候,要求學習者能夠掌握大量新的信息,並且能夠理解它們。這種 Webquest 多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 (b) 長期 Webquest,大約 1 周到 1 個月完成,其目的是深入分析、拓展和提煉知識。在 完成了一個長期的 Webquest 的之後,學習者對知識體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能夠將知識進 行某種方式的轉換, 要求學習者通過製作一些可以供他人在線或離線交互的多媒體作業, 來 證明自己對知識的理解。(2)Webquest 的基本構成部分 在 Webeuest 課程單元的教學設計中,與傳統的教學設計所編寫的教案不同,教師依據 學生的認知水平、 知識經驗和教學目標, 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和發揮高水平思維 編制學習方案並精心設計成 Web 網頁。學習方案體現的是如何讓學生學;學生直接與教師設 計的網頁和資源對話,根據網頁上的學習任務、活動指南、過程等開展探究、合作、討論、 創作等活動;一般 Webguest 包六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