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做好網路輿論引導工作
現在已進入互聯網時代,網路輿論引導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加強輿情監控二要加強弘揚正氣,充滿正能量報導三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Ⅱ 如何有效引導網路輿情
如何引導輿論走向的解決辦法
1.成立網路輿論輿情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可以由公司的主要領導,或者宣傳部門的一把手任組長,然後班子的主要成員任副組長,各單位、各部門的相關負責人為基本成員。
2.配備專業的網路輿情監測平台軟體:為了能夠及時、全面了解和掌握與己相關的網上輿論輿情,應該采購像識微商情監測系統這樣的網路輿情監測平台軟體,做好對全網輿情的實時監測,當有輿情滋生時能夠及時告警,有助於搶占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的先機,避免危機。
3.及時跟蹤、觀察、掌握和研判輿情:當監測到輿情後,首先不要有抵觸心理,其次是要善於運用網路輿情監測平台軟體對輿情進行實時的跟蹤、觀察、掌握和研判,然後利用網路化語言,採用跟帖、撰寫網路評論、微博等形式積極參與網上輿論,引導輿論焦點轉向主流,優化輿論環境,防止事態惡化,維護正面形象。
4.正面回應和正式答復:對於那些負面輿論,除了可以採用與信息發布者溝通刪除、與網站管理部門溝通刪除、報請政府新聞辦公室,信息化辦公室處理外,還要給予必要的正面回應和正式答復,具體則可以根據網路輿情監測平台軟體監測分析的輿論核心訴求進行針對性回應和答復,從而有效化解輿情。
5.建立網路輿論輿情管理工作台賬:簡言之,也就是要建立「誰主管,誰負責」,實施責任追究制,然後定期進行網路輿情工作總結,一方面是為了網路輿情工作規范化標准化,另一方面則是總結經驗教訓。
Ⅲ 網路輿情分析師的官方培訓
2013年9月5日,人社部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與人民網聯合啟動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計劃。今後,這門新興職業的從業人員將有官方證書,「持證上崗」。
「主要替領導幹部看網」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說,網路輿情涉及各行各業,甚至是明星、名人等個人,但對此需求最大的還是各級黨政機關和企業的領導。單學剛說,網路輿情分析師主要搜集匯總網路輿情,為領導了解網路信息、加強把握民意提供參考依據,起到輔助作用。
培訓合格可獲證書
人社部中國就業促進會素質就業辦副主任吳凱表示,網路輿情分析師納入人社部「CETTIC」職業培訓序列,這類職業培訓是圍繞新職業、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選擇職業培訓項目。參加培訓並考試合格者可以獲得人社部頒發的人社部CETTIC證書——《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合格證》。
吳凱介紹,持「網路輿情分析師」職業培訓證書可以作為從事此行業的憑證。但是作為「CETTIC」證書,還未具有強制性效果,並非只有持此證者才能從事輿情分析行業。
報名培訓未設置門檻
單學剛介紹,網路輿情分析師並未設置入門的門檻,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從事輿情收集工作的專業人員、媒體從業者或者有志於今後從事該職業的個人,都有資格報名。
網路輿情分析師培訓,共設置8門培訓課程,共計36課時的學習時間。加上考試時間,整個培訓周期5-6天即可完成。每期培訓結束都會伴隨一次考試,包括筆試和上機操作環節。
Ⅳ 如何正確引導網上輿論
輿情分析人員藉助系統獲取輿情信息和報告,指導、協調、隨地、隨意」轉發、評論等方式關注網路輿情,快速傳播信息,樹立科學應對輿情和輿論引導的理念
樹立高度重視、有效管理。持續監測網上輿情變化,及時掌握網路輿情熱點動向動態、打擊網路違法犯罪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加強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為輿情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提供組織保障。同時,社會正處在突發事件的高發期,是提高網上輿情管理質量的基本要求。輿情監測分析系統就是利用統計學理論、信息科學技術、網路媒體積極配合,宣傳、有序發布權威信息,去引導媒體報道輿情的角度,輿情分析研判、媒體采訪報道,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組織媒體采訪報道、快速核查、主動引導,將黨委、市,提高新媒體環境下政府信息公開的能力,豐富傳播手段,強化網路媒體、積極應對、正確引導的理念。目前。創新傳播方式,拓展傳播渠道,整合各媒體信息資源、焦點話題,預測可能發展的趨勢,生成網路輿情分析報告,高度關注網路輿情。面對重大輿情,為輿情事件妥善處置營造有力的輿論環境。
Ⅳ 如何引導和規范網路輿情
抓思想認識,強化網路輿論引導的管理能力。要充分認識網路輿論引導的重要性,領導幹部要做到經常上網,認真聽取網友的意見建議,學會動用互聯網了解輿情、推動工作。要客觀認識網路輿論引導的多面性。在相對虛擬、隱秘的互聯網上,很多人平時在現實社會中不敢說、不方便說的話與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現在各級政府官員面前,這些海量、及時、真實的網路原生態信息,有真實、理性的一面,也有虛假、盲動的一面,對此,我們必須客觀認識、區別對待。
抓重點內容,提高網路輿論引導的工作效能。在網路輿論引導上要重點突出三方面:一是問民意趨勢。絕大多數網民是正直無私的,他們能夠判別基本的是與非、對與錯、忠與奸、善與惡。因此,網民的意見傾向是非常重要的。各級政府要充分利用網路徵求意見建議,掌握民意變化趨勢,並作為決策的著力點。二是求民間觀點。各級領導都要捨得花時間在網上吸取精華,各網路媒體也要盡可能地把精華文字推薦給各級領導,做到不徇私、不唯我。三是汲案例教訓。近年來,網上反映各級政府官員不作為、亂作為的帖子越來越多,這些帖子提醒了我們民眾反感什麼、厭惡什麼,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因此,適時組織幹部學習網路文章、適時用網上的案例警醒幹部,是網路輿論引導的又一重要內容。
抓工作落實,實現網上網下的長期有效結合。一要回復網民制度化。進一步加大對網民有效留言的收集、督促落實和網上回復力度,明確專人,落實責任,規范受理、回復、跟蹤等程序,使網路成為群眾與黨委、政府互動的重要平台。二要解決問題常態化。領導幹部既要「上網訪民意」,更要善於「下網解民憂」。要採取有效措施把網路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現實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決。尤其要解決網民反映的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三要收集輿情日常化。網路輿情信息渠道很多,要進一步完善網路輿情機制,切實加強網路輿情監看、收集、研判、引導、報送、會商、反饋等工作。
抓長效管理,推進網路輿論引導的規范有序開展。網路輿論引導本身只是一種形式,其內核在於政府的工作效能問題。要本著開放的視野、平等的心態、法治的理念對待網路民意,從而推助網路輿論引導工作的規范有序開展。要完善網路法治秩序。進一步加強構建互聯網法治機制;增強「網路社區」的道德約束,實行「注冊參與」,維護正常的網路秩序;堅決打擊網路淫穢色情等犯罪活動。對一些過激的誤導公眾的言論,採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實行必要的管制。要加強網路監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收集、分類、交辦、督查、反饋的網路問政鏈條,實行關口前移、重心下移。
另外為您推薦網路輿情監測工具軟體:大政互聯網輿情監控系統,從2008年起專注網路輿情監測系統的開發。
Ⅵ 怎樣構建大學生網路輿情引導機制
要全面構建高校網路輿情分析與引導的各項機制,以求有效化解突發的輿情危機,維護高校和社會穩定。
一是網路信息收集與反饋機制。網路輿情反映了一定的社情民意,是師生意見表達的渠道。因此,高校應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網路輿情信息收集與處理機制,努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解決在基層,並切實關注廣大師生反映的問題,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或者雖然合理但一時無法解決的,要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同時,高校應敢於通過網路平台接受監督,在廣大師生面前樹立直面問題、勇於擔當、辦事高效的良好形象。要以校園網為平台,加強網上論壇建設,探索和實施校務公開,主動與師生網上互動交流,實時回答師生關心的校園熱點問題,及時幫助師生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是分析與甄別機制。網路上的信息涉及學校工作和師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博客、罵客、播客、曬客等新的信息傳播形式與空間具有更強的隱蔽性和聚合性。網路中任何一個角落出現的不良信息,都會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學校聲譽造成無法估量的影響。因此,對校園網路輿情,應進行客觀、全面、科學的分析與甄別,掌握一段時間內學生的思想狀況及發展趨勢。要加強學校內IP地址的管理,建立起IP地址分配使用逐級責任制和用戶實名信息登記制度,保證所有網路活動信息能夠准確實現「溯前追查」,准確把握校園內外網路整體輿情動態,敏銳捕捉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群體性問題,為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奠定基礎。
三是管理與引導機制。大學生群體具有智力趨向成熟但易偏激、自尊性強但易形成逆反心理、情感豐富但波動大等心理特點,社會與校園矛盾、學習與就業壓力、個人意見或虛假信息的擴展、偶然性事件的發生、國際國內熱點問題的觸發等都可能誘發網路群體性事件與輿情危機。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網路輿情管理與引導工作機制。首先,應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加強大學生網路文明和網路道德教育,開展文明上網和文明網站創建活動,引導大學生自覺遵紀守法,講求公德,自覺抵制有害信息、網路濫用行為和低俗之風。其次,圍繞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主動撰寫帖文,有效引導網上輿論,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主流話題,形成正面輿論強勢。
四是預警機制。出現校園網路輿情突發事件,原因是復雜的,有時在某種程度上是難以避免的。但如果事先制定有效的輿情監測機制,就能夠及時地對輿情的發展進行監測分析和正確引導,避免事態向消極的方向發展。為及時了解高校輿情信息,並對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輿情及時做出分析和應急反應,高校應根據國家有關互聯網管理的有關法規,切實做好校園網站和網路用戶的登記、備案工作,實行用戶實名登記制度,規范管理。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網路安全防護、信息過濾等系統,構建校園網路安全技術防控體系。
五是應急處置機制。高校網路輿情的應急聯動機制是指校園網路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的職能機構,應對網路輿情突發事件,最終化解網路輿情危機的工作機制。一要成立突發事件指揮中心,加強高校各部門間的協調,提高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當突發事件到來時,平時負責網路輿情監測的機構迅速轉成網路輿情突發事件指揮中心。這樣,可以將輿情突發事件的處理從一種非流程化的決策過程,轉變為一種程序化的決策過程,可以提高有關部門的響應時間,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沉穩地應對事件,消除影響,減輕危害。二要建立網路管理的應急預案,遇有突發事件及時採取技術手段即時封堵和刪除惡性信息,迅速消除影響;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隨時做出相應處置。三要加強學校與師生的互動,確保師生對自身利益相關問題及熱點事件的知情權。加強學校與師生的互動,才能體現高校的責任感,贏得師生的信任。
Ⅶ 如何做好輿情引導
如何做好輿情引導
網路輿情事件發生的偶然性大、隨機性強,必須建立高效敏捷的輿論引導應急機制,努力掌握主動權和主導權。
一是建立快速高效的應急宣傳機制。防止「重應急處置,輕新聞宣傳」的傾向,做到突發事件新聞宣傳工作有人過問、有人負責、有人落實。要就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組織協調、媒體引導、新聞發布、現場采訪管理等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制定新聞處置對策和程序。
二是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溝通機制。單位搭建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輿情預警系統,強化信息報告,責任地區和部門要按照「第一時間原則」立即報告,不捂不蓋,更不隱瞞真相,並在應急處置過程中,待續不間斷地報告有關情況;強化信息溝通,事發地區和部門要及時與應急新聞處置領導小組進行溝通,會商評估事件的性質、情節與影響,制定妥善周全的新聞應對方案,新聞處置部門要主動靠前、聯手聯動,新聞發言人要第一時間進人現場,介入事件處理的全過程。
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媒體應對機制。要根據事件性質,設立應急新聞中心,主動接受問詢,積極為記者提供采訪、發稿等便利,做好服務保障:隨時發布權威信息,提供新聞通稿,既滿足媒體需要又使信息發布更加有序。
四是及時准確發布信息。對於突發公共事件,發布比不發布好、早發布比晚發布好、主動發布比被動發布好。在發布時段上,起始階段要正視事實,及時發布;延續階段要全面關注,有效分析;結束階段要反思得失,發布結果。在發布技巧上,要堅持「速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講究發布藝術,妥善處理敏感話題。在發布形式上,要靈活運用新聞發布會、背景吹風會等多種方式,及時主動發布信息,最大限度傳遞正面聲音。
五是注重輿論引導藝術。依靠多瑞科輿情監測軟體監控輿情動態准確決策,要發揮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的優勢,按照「統一口徑,報道適度、不炒作、不渲染」的原則,積極主動「擺事實,講道理」,將群眾情緒向理性、平和、客觀的方向引導,推動事態向有利於妥善處置的方向轉化。要尊重社會公眾的知情權,注重從公眾的角度提供權威、可靠的新聞信息,提高公眾對各種信息的鑒別判斷能力。要把握好報道的度,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表現,審時度勢、因勢利導。
六是善用善待新聞媒體。新聞發言人要走上前台,及時表明立場態度、處置意見和工作進展,及時回應媒體和公眾的質疑;_要善於面對媒體,以理性、平和的心態善待媒體,多與媒體交流溝通,將權威、客觀的消息有力有效地傳遞出去;要實事求是,不說套話、空話,以誠實的態度贏得媒體信任,合力促使輿論平息。
Ⅷ 怎麼引導網路輿情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不傳謠言,不受蠱惑。
Ⅸ 如何有效的管控和引導網路輿情
這個肯定可以的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微信、手機客戶端的興起,網路消息傳播更加便捷了。如何有效的管控和引導網路輿情也漸漸成為·人們關系的主要問題。
1.新輿盾認為,首先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一定要提高重視程度先,提高對網路等新興媒體的認識,要適應不斷更新的網路現象。
2.其次進行實時監測,提高結果統計分析預警等功能。
3.新輿盾覺得可通過網路、報紙、電視、電台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網路直播、視頻、圖片形式正面宣傳,形成媒體資源互聯互通的宣傳格局。
4.關注網民動向,解決網民合理訴求。
加強溝通協調,增強各地的互聯互通,引導輿情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增強和網民的溝通聯系,密切注意網民動向。
5.此外,新輿盾認為加強網站建設,引進人才,強化網路專業知識培訓,提高網路輿情預判、分析、處理能力,也能有效管控和引導網路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