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京劇文化創意產品營銷策略

京劇文化創意產品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1-06-30 21:55:55

Ⅰ 我想用京劇文化的臉譜做一副裝飾畫,如何進行創意構成啊

可以採用一個臉譜把臉譜分開 一邊用彩色一邊用灰色 兩邊進行對比

然後可以在畫面中添加一些其他的元素,盡量讓畫面比較完整比較和諧

多去網站上面看看裝飾畫 然後在操作的時候做的細致一些

Ⅱ 京劇不僅展現出什麼的文化而且對什麼的發展也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

京劇不僅展現出我國博大精深的戲曲文化,而且對於其他類型的戲曲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Ⅲ 大河報的營銷策略

大河發行網從1998年奠定《大河報》的市場領航者地位後,已連續10年穩定了其一報獨大的市場格局。在10年的報業競爭洗禮中,《大河報》以不間斷的營銷策劃,推陳出新,化蛹為蝶,在贏得了現實優勢的同時,產生了持續的品牌動力和巨大的發展潛能。以下就是大河發行公司在不同時期的三個營銷實戰策略。 在同城媒體提前發動攻勢的不利局面下,大河發行公司另解戰機,於2005年策劃推出了「大戲」系列營銷廣告,改變了被動局面,取得了出奇制勝的成效。
背景介紹
自1998年以來,《大河報》發行量已連續數年占據河南報業市場領頭雁位置。省會鄭州的市場格局是,《大河報》一枝獨秀,其他各媒體同列第二梯隊。河南報業發行市場的競爭主要受兩個方面影響:從地域上來看,主要集中在省會核心市場;就購買習慣來講,主要集中在始於每年8月份的一年一度大征訂上。
以嶄新的運行方式打破現有格局,是新入市媒體的競爭之道。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年回歸為零的都市報發行模式,對於霸主而言意味著風險,對挑戰者來說則意味著機會。2005年3月份,中原報業市場開始暗流涌動。6月下旬,省會某報驟然發力,提前啟動了年度大征訂。拉開了競爭大幕。該報以低廉的價格、豐厚的贈品作為推廣的著力點,造成部分《大河報》訂戶產生動搖。而此時,距離《大河報》年度正式征訂啟動的時間還有一個多月。
策略手段
就強勢主流媒體而言,在占據市場份額優勢的同時,無法避免地出現「尾大不掉」的現象。面對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化,面對危機,大河發行公司立即推出了應對方案,企劃部門迅速尋找到切入點,創意推出了「大戲」系列廣告,提前卡位,營造懸念。「大戲」廣告的畫面設計選擇了京劇場景,以國劇中的「主角」暗合大河報的「王者」概念,彰顯主流優勢,迴避同台競技。
7月上旬,「將旗」篇「大戲總是晚些上演」懸念廣告亮相,迅速吸引了讀者的訂閱期待。7月中旬,「雉雞羚」篇「大戲即將上演」廣告遞進推出。在半個月的時間內,兩則廣告高密度、大篇幅、多梯次發布,壯大了聲勢,穩定了市場。7月31日,「帥字旗」篇的「大戲開演」盛裝登場。而此時,已經到了《大河報》年度大征訂正式啟動的前夜。
8月1日,《大河報》年度征訂按計劃正式啟動,「十年大河 厚報讀者」主題廣告隆重推出。「厚報」一是報紙信息資訊的容量,二是對讀者的回報。隨後,品牌形象和系列營銷廣告全面推出
《大河報》發行量在核心區域高速增長造成了從業人員的緊缺,由此,「我們搭台,請你唱戲」的招聘廣告順勢推出。至此,以懸念廣告切入,以營銷廣告主打,以招聘廣告落幕,達到了遏制對手、穩定市場的預期目的,進一步鞏固了《大河報》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
這一年,《大河報》再度登頂全球報業發行百強,大河發行公司順勢而為,創意推出了「中原報業的領軍品牌」主題宣傳廣告,繼續在讀者中營造強大勢場,進一步強化《大河報》的王者品牌印記。 從都市類報紙進入到高級化競爭的時期之後,以往單一的營銷模式往往難以在市場競爭中收到效果。從2006年開始,大河發行公司開始進行環保宣傳的推廣,以回收舊報換新報的形式開展經營活動,在彰顯大河報社會責任感的同時,助推發行業務的拓展。
背景介紹
科學發展是時代的重大主題,而其中的重要一項,就是環境保護。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全國年造紙消耗木材1000萬立方米。統計數據顯示,每回收一噸舊報,就能夠再造800公斤好紙,等於少砍17棵成長中的大樹。圍繞並鏈接科學發展觀的這個時代主題,大河發行公司提出了「傳遞的不僅僅是文化,還有社會責任」的發行概念:大河發行人每天為百萬《大河報》訂戶傳遞資訊的同時,以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為讀者提供專業的舊報回收服務。
策略手段
2006年推出了「大河發行與您攜手,傳遞綠色火炬」、「大河發行與您攜手,共鑄綠色長城」等版本的宣傳。以「你的舉手之勞,就可以為大地增綠」、「綠色在你我心中,綠色在你我手中」為主題,將社會公益活動融入營銷策劃,體現了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感,促進了報紙發行業務的開展。2006年全年回收舊報超過4000噸,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07年,大河發行網路回收舊報量達到了6000噸;並推出了「植樹,不僅僅在植樹節」等廣告,提出了「以循環經濟為中原增綠」的概念。
2008年的一個重大主題是奧運會,本屆奧運會的三大主題是「科技 人文 綠色」,為此,大河發行創意推出了「接力奧運 傳遞綠色」的系列廣告,提出了「回收舊報、保護環境,為奧運出力」的概念,將經營活動融入實踐「綠色奧運」的行動之中,在倡導環保、傳遞對讀者的答謝中,強化品牌張力,為經營工作擊鼓吶喊、鳴鑼開道。 背景介紹
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媒體尤其是紙質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在新興媒體蓬勃發展且日漸強勢的時代,紙媒藉助奧運會這一盛事,不僅可以開發新的年輕讀者群,同時可以創造新的廣告賣點。
對於奧運會這一事件,河南市場紙媒反應相對滯後,在年度營銷中,對藉助奧運概念認識不夠、熱情不足。這是《大河報》展示主流媒體形象的大好機會。2007年3月,在2008北京奧運會倒計時500天前夕,由《大河報》等全國15家主流報紙,攜手奧運會互聯網贊助商搜狐,共建了百年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奧運媒體聯盟」。在2008年的報紙年度征訂工作中,將報紙發行和奧運聯系起來,能夠形成一個有效的賣點,通過打「差異化」牌,可以收到明顯的成效。
策略手段
大河發行企劃部門迅速進行資源整合,將《大河報》的強勢品牌優勢、奧運聯盟盛事及年度營銷政策等內容進行有機配置,策劃了多版本奧運系列廣告形成組合,創意凸顯媒體結盟,重點強化《大河報》的強勢主流地位。
廣告設計選用標志框和聚焦點的形式,將奧運的各項體育賽事通過《大河報》予以聚焦,重點表現差異性和獨占性:在迎接和進入2008北京奧運這一歷史性盛典中,作為河南唯一「奧運媒體聯盟」成員的《大河報》,將以更廣的視角、更近的距離、更加深入的報道,為讀者帶來更具特色的資訊。
與此同時,企劃部門設計了奧運獎牌系列廣告,將《大河報》所獲的「全球報業發行百強」、「都市報競爭力20強」、「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等榮譽設計成獎牌形式,以「獎牌源於讀者只為勝利而來」作為廣告語,在彰顯品牌同時,傳遞對讀者的答謝。
創新的意義在於先進。對於報紙內容的「獨家」而言,已經由原來的獨家新聞信息,轉化為對同一信息的「獨家認識」和「獨家表現」。報紙營銷亦然,同樣需要對重大事件和市場熱點的及時發現和捕捉。基於這種認識,從奠定《大河報》市場霸主地位以來,大河發行就逐步把以前盯住對手的眼光轉為盯住自己,主動創新,修煉內功,營銷策劃力求簡潔明快、一招制勝。

Ⅳ 京劇人如何樹立文化自信

作為當代年輕的京劇從業者,我們要像總書記所指出和要求的那樣,樹立對京劇藝術充分、自覺、堅定的自信。自信來源於對京劇藝術的全面、深入的認識和把握。如果認識把握得不夠,就會缺乏底氣,無視標准,喪失原則。無論是在藝術生產上、個人從業上,在繼承和創新的宏大歷史命題中,就會造成對京劇藝術作為國粹、作為國劇的敬畏之心不夠,就會造成對京劇藝術作為畢生志業的宗教般的虔誠之心不夠。只有對京劇在更高的維度和更深的內涵上加以認識把握,我們才能在最根本、最源頭、最核心處找到解決各種矛盾、問題和困難的有效方案。

Ⅳ 如何傳承京劇藝術,振興傳統文化

京劇藝術是我國的國粹,2010年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京劇,積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自誕生至今,經不斷發展與自我完善,吸收了其它地方劇種、藝術門類之所長,並經過無數藝術家的改革與創造,使之成為具有中國標識意義的文化元素,成為世界文化之瑰寶。京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樣式之一,在清末以至民國大部分時間內,不僅代表著中國舞台藝術樣式的最高端,同時亦為大眾娛樂樣式的主流。如今,隨著全球文化一體化和中國社會轉型的加快,京劇的衰落恰恰代表了本土文化傳統日漸失落的一個典型實例。京劇里許多劇目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取材於歷史,都是懲惡揚善的故事,能夠以史為鑒,教書育人。如何引起全社會對京劇這一國粹藝術的重視和熱愛,營造京劇文化傳承的良好氛圍,對振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意義。
一、京劇傳承面臨的困境
(一)受娛樂方式多元化沖擊,京劇傳承觀眾基礎日漸薄弱。
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深入,人們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文藝品種樣式的日益豐富,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工具的迅速普及,不僅拓寬了群眾的欣賞領域,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改變著群眾的文化生活方式,京劇的傳承發展受到了嚴重沖擊。與京劇傳承的鼎盛時期相比,人們吃完飯進戲園子,這樣的年代一去不復返,而京劇藝術是個品位藝術,不是快餐文化,觀眾只有坐在劇場里,處在一種悠閑、鬆弛的狀態下品戲,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藝術魅力。如今人們生活節奏變快,心態浮躁,不能靜下心來,因此這種環境非常不利於京劇的發展。一些中學生喜愛的是流行歌曲、街舞,對京劇了解少,接受起來有難度,學習唱段就更難了,大多數學生即使喜歡京劇課程也不會去買票聽戲。社會上廣大觀眾對京劇的欣賞熱情普遍不高,京劇演藝市場不成熟,票房收入微乎其微,劇團發展普遍面臨資金難題。
(二)受功利思想影響,京劇傳承熱情不高。
學習京劇投入較多,加之能夠靠京劇吃飯的人畢竟是少數。學生家長因為孩子學習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學齡前階段就已「攝入過量」��英語、鋼琴、繪畫等各類興趣班。在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體系內,學校和家長不得不想盡各種辦法幫孩子提高成績,增強競爭力,其中最直接和有效的辦法就是加課、補課。而京劇不納入升學考試內容,僅僅作為一種愛好或者選修課存在,很難激起學生充足的學習動力。京劇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各方面的素質都比較好,但現在報名去戲校從小學京劇的人越來越少,家長都在為孩子的未來考慮,當他們看到京劇演員的慘淡生活,不可能讓自己的孩子從事這種職業,因此京劇在選材方面沒有太大的選擇餘地,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影響了京劇藝術的發展。
(三)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學習京劇需要耐吃苦,戒浮躁。
京劇博大精深、是一門很難的綜合藝術,並不是會唱兩句就行了,需要幾十年的不斷追求,不斷刻苦鑽研才能達到一定水平。需要學員投入畢生精力和心血,才能將京劇藝術較好的發展和傳承下去。一招一式、一個眼神、都有嚴格的要求,壓腿、下腰、翻跟頭練功非常辛苦,刀、槍、劍、戟的運用要經過艱苦的訓練,唱腔、念白、表演都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達到要求,培養一名專業的京劇演員要6―8年的時間才能登台演出,京劇學員必須堅守,耐得住寂寞。目前由於社會關注度的降低,行業待遇不高,從業人員不願意拿出更多精力刻苦地、一心一意地去鑽研,很多優秀的人才都流失了,這對京劇事業發展和傳承來說是一個非常可惜的事情。
二、傳承京劇藝術振興傳統文化
京劇文化源遠流長,從化妝、服飾到唱腔、身法都體現出國粹藝術的極致,它的內涵,它的扮相,都是中華民族的專利。在海外,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京劇,有的人想家時就會唱起京劇,京劇的意義,早已超越了京劇本身。京劇藝術持續發展,離不開觀眾群體的培養,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人們容易忽視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和發揚,特別是對傳統民族藝術缺乏基本的認知和欣賞能力,普及京劇知識不可不為,要持之以恆地不斷提升觀眾的京劇審美鑒賞素養。
(一)要發揮票友協會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擴大京劇傳承的群眾基礎。
如今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京劇票友協會,票友們在一起互相切磋、學習戲曲知識的同時,也不斷的在身邊人之間傳承京劇文化,通過舞台展示京劇的魅力。京劇的傳承除了要培養專業演員,同時也要培養觀眾,兩者要齊頭並進,京劇的傳播才能更久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孩子學習京劇大多是受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輩的影響,由於理解能力有限,小朋友學習京劇往往局限於模仿。但京劇的前途不在專業,而在觀眾、在業余群體當中,因此讓孩子從小就在京劇的氛圍里成長、熏陶,至關重要。京劇「牆里開花牆外香」,國外會把京劇當寶貝來研究,但我們自己對傳統藝術卻不那麼熱衷,這令人很遺憾,從某種意義上講,京劇培養了觀眾,觀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京劇。
(二)學校是教書育人、培育學生精神文化的重要場所,應該成為京劇傳承的重要陣地。
2008年教育部將在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甘肅等10省(市)中小學開展京劇進課堂試點,學唱15首京劇經典唱段,將京劇這一國粹納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2011年記者走訪發現,在校園學國粹「聽起來很美」,推行起來卻很難,如今在不少學校已悄然亮起了「紅燈」。原因是老師不精通、課時難保證、學生不愛學,大多數試點學校將京劇課列入音樂課,而擔任教學任務的主要是音樂教師,師資不足是最大瓶頸。京劇是一門包括唱、念、做、打、的綜合藝術,不是只會幾段唱腔就行的。除了師資缺乏,京劇課時也難以保證,到了高年級,音樂課常常被語文、數學等其它科目老師佔用,音樂教學計劃都無法完成,更別提學京劇了。京劇進課堂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層次,採取相應的措施,不可搞一刀切,比如利用校園小廣播、校園網站、宣傳欄和校園電視台對京劇班和校園京劇動態進行報道;邀請專家教授進校召開京劇座談會,舉辦「走近京劇、弘揚國粹」知識講座等培養學生受眾,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通過社團活動讓一些感興趣的學生參與表演和展示,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採用多樣化的方式,請京劇專業人士來學校上課,一學期舉辦一兩次京劇演出、在學校里搞一些小型的演出活動……這樣既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又可以讓學生們接觸到相對全面真實的京劇藝術。
(三)成立戲曲培訓中心,舉辦各類票友大賽,給予傳承者榮譽和鼓勵。
成立少兒戲曲培訓中心或傳習所,確保喜歡京劇的人能夠得到指導幫助。京劇舞台藝術是以主要演員為中心的。看京戲要看「角兒」,沒有「好角兒」,演不出好戲。同樣一出戲,不同水平的演員去演,其藝術效果大不相同。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還需要各方面人才成龍配套。一個劇團不但需要各個行當的優秀的主要演員,而且需要優秀的「四梁四柱」,需要優秀的鼓師、琴師和文武場演奏人員,還需要好的化裝的、勒頭的、檢場的、管服裝的、管靴帽的、管道具的和管音響的各類人才。這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加強培養。我們必須把選拔和培養優秀的京劇人才,特別是青年京劇人才,放在振興京劇的突出位置。做好戲曲類節目的宣傳工作,戲曲頻道應該針對少兒、青年、老年票友設置精彩的有針對性的節目。做好京劇博物館等專題展覽場館建設,並向觀眾開放。傳統的戲曲傳承方式主要是一種一對一的傳幫帶式的傳承,要充分發揮中年演員的作用,一方面靠他們進行口傳心授,手把手地教;另一方面他們的演出活動,有力的推動了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培養了青年演員,有利於向更多的人介紹京劇知識,讓他們了解、熟悉京劇,進而喜愛京劇。
京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必須堅持正確的理念,在保護京劇這一國粹文化的本真性的同時,不斷的培養觀眾群體,培養傳承群體,運用好學校、協會、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促進傳統京劇藝術不斷發揚光大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
作者簡介:
李寶慶,男,日照市群眾藝術館業務副館長,副研究館員,多年來主要從事音樂教育、群眾文化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工作。
轉載請註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7/view-6303268.htm

Ⅵ 京劇趣談中有哪些京劇的藝術特色

京劇簡介: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Ⅶ 隨著老一輩逐漸老去,京劇圈該如何吸引年青一代粉絲

我覺得京劇圈可以改變一下自己的發展方式,或者是增添一些年輕人的內容,這樣也可以吸引到年輕的這一代粉絲。

Ⅷ 京劇為我國的國粹,為了弘揚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我們該做些什麼

四方廣告認為,弘揚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我們應該保護不讓其失傳,主要是要把這種文化傳承至民間;因為只有人民才能保存文化,如果成立什麼專項保護組就算了,資金都是被貪污

閱讀全文

與京劇文化創意產品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省民生實事培訓方案 瀏覽:721
電子商務物流構成要素包括哪些 瀏覽:274
網路營銷期末考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瀏覽:913
節日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721
中醫理療養生會館策劃方案 瀏覽:137
舞蹈培訓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4
4s店全員營銷方案ppt 瀏覽:935
市場營銷和哲學有什麼聯系 瀏覽:137
電子商務運行環境 瀏覽:525
生日蛋糕升級推廣方案 瀏覽:421
零售連鎖葯店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193
廈門市知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0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95
沙龍培訓方案 瀏覽:773
工會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787
茅台酒營銷方案 瀏覽:184
傢具銷售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429
有促銷活動場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
房地產公司2014年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121
醫葯市場營銷實務課件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