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農產品綠色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產品綠色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發布時間:2021-06-21 04:21:01

⑴ 綠色農產品營銷策略

再論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Green Marketing Strategy in Agricultural Procts

劉瓊 劉志雄 添加到閱覽室
閱讀軟體下載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05年11期

綠色消費和綠色營銷是當今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主潮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的條件下,企業應積極推行農產品綠色營銷.在分析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農產品 綠色營銷 問題 策略

參考文獻:

[1] 趙春雷 等 21世紀國際貿易的通行證--農產品綠色營銷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 1997/19/01 P92-962
[2] 洪彬 等 試論農產品綠色營銷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2// P5
[3] 王周縮 WTO與農產品營銷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4// P12
[4] 石麗芳 論綠色食品營銷渠道的構建 福州:福建農業大學 2004// P

首頁 >> 農業科學 >> 農業工程 >> 農產品加工·學刊 >> 2005年第11期 >> 再論農產品綠色營銷策略

⑵ 我國綠色食品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綠色食品是指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食品的污染包括化學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三大類。但是由於宣傳、研究和制定標準的片面性,消費者與管理部門在提到綠色食品時往往只關注食品中的化學污染,認為綠色食品就是那些不使用農葯與化肥,不含添加劑的食品。使目前綠色食品主要強調的是環境效應如化肥、農葯與重金屬的污染等,片面認為上述污染解決了就是綠色食品、食品就為優質了,而對綠色食品的內在質量缺乏全面的認識。 ? ?實際上,在抗菌素出現以前,生物性污染曾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即使是現在,如何解決生物性污染,防止食品的腐敗變質和二次污染仍是食品生產中最主要的課題。但抗生素與激素對畜禽類食品的生產中的好處又使得畜禽生產中大量應用抗生素與激素,造成產品的抗生素與激素殘留,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使食品的內在質量下降。我們認為真正的綠色食品應當將綠色的理念貫穿綠色食品生產的始終。綠色食品生產過程應當包括綠色食品原料供應—綠色貯藏與加工技術—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四個環節,簡稱綠色食品鏈。綠色食品族的終極產物才能稱為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生產的質量保證體系是穩定綠色食品質量和提高產品安全衛生性的重要保障和依據。 ? ?一.抗生素與激素的殘留問題 ? ?在我國,由於對綠色食品宣傳不夠,人們對綠色食品的認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消費者對農葯與污染給予了很大的關注,但不太在意抗生素與激素的殘留問題。但出於抗生素應用廣泛,不僅畜禽得病時使用抗生素,而且為促進畜禽的生長,往往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抗生素的殘留問題。如美國曾檢出12%的肉牛、58%的犢牛、23%的豬、20%的禽肉有抗生素殘留;日本曾有60%的牛和93%的豬被檢出有抗生素殘留。我國由於沒有進行過抗生素殘留現狀的研究,末見關於我國畜禽中坑生素殘留的報道,但就我國目前畜禽業的現狀來看,抗生素與激素的殘留問題相當嚴重。 ? ?抗生素對特異微生物的生長有抑製作用;有明顯的促進動物生長的作用,因此在畜禽生產中應用廣泛,其對微生物的抑制與殺滅作用是保證綠色畜禽、綠色水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我國常用的抗生素有土黴素鈣、磺胺類如磺胺二甲氧嘧啶、喹乙醇、有機砷;進口抗生素主要由硫酸粘桿菌素、持久黴素、速大肥(維吉尼黴素)、北里黴素等。這些抗生素常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使用時間長,使用范圍廣,另外有些生產場(廠)不執行休葯期,造成動物中的高殘留。抗生素的殘留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容易造成腸道正常菌群的失調和耐葯性細菌的產生。人類的腸道有特定的正常菌群,這一正常菌群起著抑制腸道內其他細菌特別是有害細菌生長的作用,而且正常菌群的代謝產物對兒童免疫系統的建立有幫助作用;隨同食品進入腸道的抗生素會造成腸道中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的死亡;而這些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往往是腸道正常菌群中的有益菌。其直接的後果是造成兒童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而那些對抗生素不敏感的致病菌,由於從食物中得到的抗生素量不足以造成菌體的死亡,相反倒使得細菌產生耐葯性,從而產生耐葯菌株,造成疾病治療上的困難;此外,對過敏體質的人來說,畜禽產品中抗生素的殘留可造成過敏反應,輕者出現皮疹如磺胺類葯物過敏,重者出現過敏性哮喘、休克、甚至死亡,如青黴素類葯物過敏。某些特殊抗菌類添加劑如有機砷;由於可促進畜禽的生長,有較廣泛的抗菌譜,對腸道寄生蟲及血原蟲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還可改善肉牛和雞的肉質,因此,用作飼料添加劑極為普遍。但砷化物的殘留卻可以造成人體慢性砷中毒,著名的「香港黑腳病」就是慢性砷中毒的結果。 ? ?鑒於抗生素的作用與危害並存,我們建議對抗生素的使用應嚴格控制,應控制抗菌素的使用量與使用范圍,並保證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定的休葯期,從而把抗生素的殘留控制在無毒無害的水平,並禁止使用或嚴格控制使用那些生物半衰期較長的抗生素,以免造成人體的體內蓄積。 ? ?激素的殘留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生長發育和代謝的紊亂。生產商所使用的激素是能夠促進動物的生長與發育的,所使用的激素有蛋白類激素和固醇類激素兩種。蛋白類激素在人體的腸道內被分解成氨基酸後才能吸收,對人體基本上沒有危害,我國允許使用的也是這類激素。但這類激素同樣也會被動物的胃腸道所消化而無法發揮其生物活性,一般在使用這類激素是採用皮下埋殖法。這種方法的操作比較繁瑣,所以使用較多的還是性激素。雌性激素雌二醇、雌三醇等,目前用作飼料添加劑的包括:苯甲酸雌二醇;已烯雌酚;烷雌酚、甲地孕酮。而雄性激素中有丙酸睾丸素、氯睾酮等合成品常用作飼料添加劑。這些激素屬於固醇類激素,固醇類激素由於可直接被腸道吸收而發揮功效,故可直接添加到飼料中使用。同樣地,這類激素在畜禽類產品中的殘留也一樣能被人類的胃腸道攝取,在體內發揮激素的效果。筆者觀察到當前青春期的出現比過去提前了近兩年,可能與所攝人的食品中合有這類激素不無關系。固醇類激素的攝入又可反饋性抑制人體這類激素的產生,從而引起人體的代謝紊亂。此外,有些激素還被證實具有致癌和致突變的作用,如雌激素 適宜的加工方法可減少食品中的葯物殘留,如WHO估計肉製品中的四環素類獸葯經加熱後可由5—10mg/kg的殘留量將降至1mg/kg;殘留的氯黴素經30min加熱後可使85%失去活性;但仍會有相當的抗生素和激素經由畜禽產品進入人體,它們可以在體內蓄積,當達到一定的濃度後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我們呼籲有關部門應盡快立項進行我國畜禽產品中抗生素與激素殘留現狀的研究,對我國的畜禽產品中抗生素與激素的殘留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建立食品中抗生素和激素的殘留標准及檢測方法;開發食品中抗生素與激素殘留的快速檢驗方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高人民健康。 ? ?二.綠色食品鏈的建立 ? ?在我國,綠色食品加工品大都是綠色食品原料通過一般的貯藏與加工方法得到的加工食品。但無論是貯藏加工還是包裝,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食品造成污染使之不再具備綠色食品的優良品質。因此,綠色食品的生產應該包括從原材料到貯藏加工和包裝的全程式控制制,完全按照綠色標准執行。而主要影響產品質量的四個環節有食品的原料供應、貯藏加工方法與過程、包裝材料與方法,以及流通過程。 ? ?綠色食品鏈的建立就是基於上述四個環節提出的,即綠色食品原料供應、綠色貯藏與加工過程、綠色包裝和綠色流通。嚴格意義上的綠色食品應當是綠色食品鏈的終極產物。也就是說只有將上述四個環節的技術要求統一到一個產品上,才能完成綠色食品的生產過程。由於綠色食品追求的是環境生態效應和食用的安全及營養。因此就綠色食品來講,綠色的理念應當貫穿原料生產和加工過程直到商品的始終,也就是說只有綠色食品原料供應是不夠的,還要有綠色貯藏與加工過程、綠色包裝和綠色流通等手段作保證。綠色貯藏與加工過程是指那些既不會污染周圍環境也不對產品造成污染,同時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料營養成分的貯藏和加工技術。綠色包裝包括包裝材料和包裝方法兩個方面,要求這兩方面既能滿足不污染周圍環境和不對產品造成污染的要求。在綠色食品原料供應方面,離不開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我國農業部門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積累了許多的經驗,並制定了相關的質量標准。收獲後新鮮綠色食品原料是具有生命的機體,因此,需要依靠生物體所特有的耐藏性和抗病性得以保持綠色食品的品質,實現貯存期限的延長。而在我國綠色食品原料收獲後的技術如綠色貯藏技術方面基本上末制定出詳細的規定和標准,只在綠色食品運輸和貯藏的過程中作了—些定性的規定,如在裝運過程要求所用工具不能對綠色食品造成污染;綠色食品禁止與農葯、化肥及其他化學製品等一起運輸,綠色食品不能與非綠色食品混和一起,運輸;綠色食品的A級和AA級產品不能混堆和一起運輸。在貯藏過程中要求貯藏環境必須潔凈衛生,不能對綠色食品引入污染;選擇的貯藏方法不能對綠色食品引入污染;綠色食品與非綠色食品必須分開貯藏;A級綠色食品和AA級綠色食品必須分開貯存等等。如果使用化學保藏方法,所選用的化學制劑必須將合《綠色食品添加劑使用准則》的規定。而作為綠色食品原料的最適宜貯存的時間、溫度和應採用的方法或統稱為綠色貯藏方法等沒有明確的定量規定。由於食品品質如風味、色澤和營養成分與貯藏時間、溫度和貯藏方法關系密切;溫度的波動和時間的延長都會直接導致上述品質的劣變。因此應限定貯藏時間和溫度,超過這一限定溫度和時間的原料就不能稱其為綠色食品原料;哪怕該原料是來自最佳生態環境的綠色食品。這一原則也應當適用於商品的銷售階段;規定其在貸架上的銷售溫度和時間,達不到要求的應當視為普通商品來銷售。在貯藏技術方面應採取冷鏈流通和低溫貯藏的方法。目前對轉基因得到的原料的安全性還有爭論,因此綠色食品一般不採用通過轉基因獲得的原料。 ? ?綠色食品因其不同於普通食品的特性,除食品質量有更高的標准,因此對原科有嚴格的選擇;為了保證綠色食品原料的供應,一些食品加上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綠色食品原料基地來提供可靠的質量、統一的品種和穩定數量的原料。原則上講加工AA級綠色食品應至少使用AA級綠色食品原料;加工A級綠色食品的主要原料應當是A級綠色食品原料。有些原料通過清洗、去皮、加熱等加工手段處理後,使農葯殘留或其他有害成分達到綠色食品的標准,經檢測合格後仍可視為綠色加工食品原料。綠色加工食品過程應採用先進的工藝,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的自然風味、色澤、質地及營養。在食品殺菌時,禁用化學防腐殺菌及放射殺菌等操作。不加防腐劑和不用化學方法殺菌可減少食品受污染的機會,因此,綠色加工食品對加工工藝及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講速凍製品、罐藏製品、真空乾燥和冷凍乾燥製品。高壓殺菌食品及部分微生物發酵製品等均能較好地保存食品的營養成分。一些食品加工工藝中與綠色加工食品相抵觸的工藝,必須加以改進。例如粉絲生產中加入明礬;肉製品腌制時使用硝酸鹽或亞硝酸鹽;果酒中使用S02;煙熏食品等等。因此,在綠色加工食品中應避免使用有害的添加劑,應採用天然的、無害的添加劑。由此可見,綠色加工食品將促進高新技術如酶工程、發酵工程、膜分離技術、冷凍升華乾燥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高壓殺菌技術、無菌包裝技術等等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從而有效地提高加工食品的內在質量,推進食品加工業邁上新的台階。 ? ?在綠色加工食品中,添加劑的使用是產品能否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的一個關鍵因素之一。綠色食品加工主要是關心添加劑的安全問題。一般來說,天然添加劑較安全。若加工中必須使用添加劑,應盡可能使用天然或無害的添加劑。一旦證明該添加劑對人體有害(盡管是很微量的添加),在綠色加工食品中也應當限制使用。 ? ?綠色包裝除應符合一般食品包裝的基本要求外,還應具有安全性、可降解性和可重復利用性。綠色包裝過程中包裝設備和技術既不能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包裝過程也不應對人身健康帶來危害、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就要求正確地選擇包裝材料和包裝技術。包裝材料盛裝食品後,經一定時間的貯藏不會釋放出有害成分而污染食品,也不會與食品產生化學反應。較理想的包裝容器有:紙容器、玻璃容器、陶瓷容器、帶有防腐性能的金屆罐;可降解塑料包裝等等。 ? ?綠色流通是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應建立滿足產品保質的條件,應在產品規定貯藏溫度和溫度等條件下進行運輸和銷售。在銷售時綠色食品應當與非綠色食品分開銷售,以免造成綠色食品時二次污染。 ? ?三.綠色食品生產的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 ? ?綠色食品的生產主要由四個環節組成。從而構成綠色食品鏈,各環節相互聯系和制約著,因此它是個系統工程。建立良好的綠色食品生產質量保證體系是提高綠色食品質量的重要措施和保障。食品生產質量保證體系包括兩方面的內容:良好生產規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簡稱GMP)和食品生產中的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簡稱HACCP)。GMP是在生產全過程中保證食品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良好生產管理系統。HACCP是—個保證食品安全的預防性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是通過生產的全過程檢測,根據數據進行危害分析,確定關鍵控制點,提出每個關鍵控制點必須達到的控制標准,然後又針對性地採取控制危害的有效措施,這樣使生產能把質量控制措施放到主要生產環節中去,不用進行大量花費終產品檢驗就能對終產品的安全衛生提供十分可靠的保證。食品生產質量保證體系是在HACCP的基礎上,運用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微生物學、毒理學和食品保藏原理等學科的基礎知識,來解決食品生產加工全過程中有關安全衛生等問題,減少有害因素,有效地保證食品質量,內容包括原材料的采購、運輸、貯存,工廠的設計與設施,工廠的衛生管理,生產過程的衛生,成品的貯存和運輸,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個人衛生與健康的要求,食品生產小的危害分析控制點計劃的建立等內容。因此建立綠色食品生產的質量保證體系是消費者、管理部門和生產單位的共同需要。

⑶ 農產品綠色營銷的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策略選擇

農產品綠色價格
制定綠色價格是指企業在制定價格時要樹立「污染者付費」、「環境有償使用」、「能源節約使用」等觀念,把企業用於環境方面的支出計入成本,成為綠色價格構成的一部分。綠色價格意味著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免費的,產品的價格需要反映環境資源的價格。由於綠色產品在環保方面嗇了投入,成本高於普通產品成本。以綠色食品為例,芬蘭政府允許其價格比一般食品價格高出30%以上,日本允許高出20%左右。
綠色價格的構成
綠色價格構成包括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國家稅金、綠色成本及企業利潤五個方面。綠色成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支出:
1)綠色資源的開發和運用所付出的代價。
2)為保證清潔生產所增加的成本。
3)開發和運用綠色包裝所增加的成本。
4)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所增加的成本等。
影響綠色產品定價的因素
1)成本(包括綠色成本)
2)政策因素。如按照國際上通常的做法,政府應允許綠色產品的價格比同類產品價格上浮一定的比例。
3)市場因素,包括消費者綠色需求因素,競爭者行為因素,目標市場購買者的消費心理,購買行為和購買能力等。
綠色價格策略
1)撇脂策略。薄利多銷很適用於面向大眾消費者的市場容量大的主食品和日用品消費品的綠色定價,容易使消費者接受綠色產品,並且有利於企業搶占市場先機,先入為主,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心理定價策略。綠色農產品往往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心理需求,如保護環境,利他主義,回歸自然,安全,更有利於身體健康等等,這些都為綠色產品進行心理定價提供了依據。
3)認知價值定價策略。認知定價法是根據營銷組合中的非價格變數在購買者心目中建立起來的認知價值來確定價格的。這種定價是諸策略中較適用於綠色產品的一種。因為綠色產品多數屬於深加工產品,因此這種定價方法能很好地適應綠色產品的定位思想,同時給營銷方帶來最大限度的利潤。可以充分利用綠色產品的價格工具,配合綠色促銷活動,使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通過滿足消費者綠色需求而提高經濟效益。
綠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農產品的綠色促銷
綠色促銷的裨就是綠色溝通,通過綠色溝通,進行綠色消費引導和消費刺激,以期和消費者建立聯系,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以引起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及購買行為。綠色促銷手段有很多,但由於綠色農產品的特殊性,其營銷中應以某種促銷手段為主,其他手段為輔,不可面面俱到。
1)綠色廣告。當前最受歡迎且效果明顯的是廣告,其中效果最好的又是電視廣告。特別是公益廣告和扶貧廣告,對銷售邊遠地區的綠色農產品可以起到積極作用。媒體所表達的內容以及形式要有利於宣傳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像散發宣傳單或在風景名勝處樹立巨大的廣告牌這類方式就不宜採用。
2)公共宣傳。充分運用公共策略和技巧,開展有效的綠色公關。參與各種展覽會、商品交易會或利用「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辦法推銷和擴大綠色農產品銷售范圍,利用體育比賽進行廣告、捐慈善事業、資助希望工程等擴大綠色農產品的影響,運用知識營銷舉辦農產品栽培技術、綠色營銷訓練班來傳播綠色營銷知識,舉辦新聞發布會、開發生態旅遊和田園旅遊,也是綠色農產品促銷的可行辦法。
總之,農產品綠色營銷將是21世紀市場營銷的主流,我們要區分綠色營銷與傳統市場營銷的不同,樹立綠色營銷觀念、搜集綠色信息、制定綠色計劃、開辟綠色渠道、開展綠色促銷、引導綠色消費,使農產品綠色營銷不斷地發展和創新。

⑷ 農產品綠色營銷的農產品綠色營銷

這也正是適應當今綠色時代所需的營銷方式,所以也是大有發展前景的。綠色是市場的主流,狠抓環保,健康來促進綠色營銷。

閱讀全文

與農產品綠色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區域大崗點多如何做好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356
生鮮電商策劃方案項目概述 瀏覽:851
天之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01
電子商務營銷流程 瀏覽:157
公司文明創建宣傳策劃方案 瀏覽:25
關於香飄飄的市場營銷 瀏覽:431
送科技下鄉技術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512
愛特思電子商務上海有限公司58 瀏覽:989
市場營銷長期職業計劃 瀏覽:380
幼兒教師法制培訓方案 瀏覽:704
首都航空市場營銷面試 瀏覽:429
原料電子商務 瀏覽:93
市場營銷的短期行為 瀏覽:336
杭州禾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36
38節花店促銷活動 瀏覽:307
16春電子商務作業1 瀏覽:777
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模式 瀏覽:906
促銷活動道具 瀏覽:494
華為公司市場營銷戰略研究 瀏覽:967
企業校園宣講會方案策劃書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