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開放後的作文——〈學校的變化〉,(要網上的)
作文:學校的變化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11:12 蘭州晨報
現在我們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同學,都不知道以前的學校是什麼樣的。說起來你們一定會嘲笑,你們要笑就笑吧!
我們以前的學校沒有現在這么多的教室,教室連玻璃窗都沒有。冬天,沒法取暖,同學們都凍得直哭,同學們穿得再厚,可仍免不了挨凍。最害怕打掃衛生,教室內外都是黃土地面,又缺水,沒辦法灑水。每次掃完教室,同學們就像從土裡挖出來的一樣,滿頭滿臉的灰,只看見一雙眼睛亂轉。一間教室,垃圾多,只能用桶子提上三四次,才能完成。
可現在不一樣了。在蘭州晨報社叔叔阿姨們的幫助下,重建了校園,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冬天,老師們給我們生火,教室里暖暖的。打掃衛生也輕松多了。如今的教室布置得很漂亮,牆上掛滿了畫片,貼著小學生守則;地面是用磚鋪的,前面後面有黑板。小操場上有很多體育器械,如單杠、雙杠等等。老師們對我們十分關照和愛護,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考上中學。
今後我要好好學習,絕不辜負蘭州晨報社叔叔阿姨們及老師們的愛心。(來源:蘭州晨報)
2. 南京博物院的學術研究
考古發掘與研究 上個世紀30、40年代,一批著名專家學者雲集南京博物院,如李濟、吳金鼎、夏鼐、曾昭燏、王天木等,他們或獨立、或與中央研究院合作,對四川、雲南、貴州、甘肅、新疆等地的民族、民俗、古跡、民間藝術,進行調查、發掘和研究,主持或參與了雲南蒼洱地區考古發掘、四川彭山崖墓考古發掘、河南安陽殷遺址考古發掘、山東日照兩城鎮龍山文化城址考古發掘等。通過收購、撥交、發掘,曾一度集中了全國的一流珍品二三十萬件,其中包括繪畫中的《歷代帝後像》、《唐明皇幸蜀圖》,銅器中的毛公鼎、司母戊鼎等稀世國寶。
上世紀50年代初,南京博物院作為華東文物工作隊的主要組成,曾在江蘇、福建、浙江、安徽、山東等地主持或參與發掘了一批文化遺址和墓葬,曾昭燏、尹煥章、趙青芳等主持發掘的南唐二陵、青蓮崗遺址等大批墓葬都頗具影響。1954年後,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以江蘇境內為主。
上世紀90年代後,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重點圍繞區域文化研究,對大型遺址進行科 學的考古發掘,碩果累累。及至2007年底,由南京博物院主持進行的崑山趙陵山遺址(1991)、高郵龍虯庄遺址(1993)、揚州唐城遺址(1993)、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墓(1995)、揚州宋大城遺址(1995)、金壇三星村遺址(1998)、江陰高城墩遺址(1999)、連雲港藤花落遺址(2000)、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2004)、江蘇句容金壇土墩墓墓群(2005)等十項考古發掘,相繼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位居全國前列。其中藤花落、句容金壇土墩墓考古發掘還獲得全國田野考古二等獎、三星村遺址的考古發掘獲得三等獎,顯示了南京博物院考古的實力和水平。
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南京博物院考古工作者歷年整理出版了《南京附近考古報告》、《華東新石器時代遺址》、《南唐二陵》、《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北陰陽營》、《四川彭山漢代崖墓》、《無錫鴻山越墓》等大型發掘報告,尤其是提出的龍虯文化、「青蓮崗文化」、「湖熟文化」等考古學文化的命名,曾在中國考古學界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文物保護技術研究 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技術研究起步於上個世紀70年代中後期,承擔著江蘇省館藏文物和地面文物的保護工作,並以較強的技術優勢為周邊省區搶救保護了大批珍貴文物。自2001年以來先後有「舊紙張保護技術」、「NMF—1防霉劑」、「復方中草葯殺蟲劑」等14個項目,獲國家、文化部、省文化廳各種等級大獎。 「脆弱紙張網膜加固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青銅器保護新材料」、「白蟻防治新葯」等研究成果在全國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效益。 民族民俗學調查 民族民俗學的調查和徵集工作是南博機構建置的另一特點,是全國博物館中唯一設置有民族民俗學研究的機構,它起源於40年代在川、康、黔等省對彝、納西、苗、傣、僳僳等少數民族的調查,而主要對太湖地區漢族的民俗、民風進行專題調查,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學術活動及期刊 江蘇省博物館學會、考古學會、民俗學會和吳文化學會都掛靠在南京博物院,自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起,以學會為依託,先後開展了「長江下游史前文化研究」、「紅樓夢研究」、「吳 文化研究」等研究活動。由四個學會合辦的《文博通訊》,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成為公開發行的《東南文化》雜志,是國內外文博、考古界的重要學術刊物,連續被評為省內10種優秀社科雜志之一,2001年還被列為「中國期刊方陣」的「雙效」刊物。進入21世紀以來,南京博物院立足江蘇,放眼全國,主辦或承辦的「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數字博物館論壇暨中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數字化專業委員會2006年會」等一系列學術活動都獲得較好的反響。 出版 建院以來,南京博物院主持編撰了文博、考古圖書百餘部。其中上世紀30年代曾昭燏、李濟的著述《博物館學》奠定了中國博物館學的基礎。進入新時期以來編撰出版的《南京博物院藏寶錄》、《新沂花廳——新石期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南京博物院文物博物館考古文集》、《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藏名畫欣賞》、《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畫》 、《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都受到學界好評。 信息技術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文明快速進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時代,互聯網等技術手段也在變革著人們利用博物館的方式。1999年,南京博物院成立了信息中心。在規劃、建設、維護本院的信息網路和通信網路系統的基礎上,建立文化遺產信息管理系統,承擔文博信息化科研工作。自建立以來在文博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多的成果,推動南京博物院進入了國內博物館信息化建設的先進行列。2003年,設計、開發的南京博物院網站榮獲文化部、團中央、國家信息化推進工作辦公室、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等十家單位聯合頒發的「全國優秀文化網站」稱號。完成了承擔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大遺址保護中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研究」的科研工作。信息中心還受到許多文博機構的邀請,協助數十家博物館完成了信息化、多媒體展覽的規劃、設計。 在抗日戰爭內遷西南期間,一批著名專家雲集於此,如李濟、吳金鼎、夏鼐、曾昭橘、王天木等。進行考古發掘、民族調查,南京博物院還編輯出版《南京附近考古報告》、《華東新石器時代遺址》、《沂南漢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南京博物院院藏古畫選集》 、《南唐二陵發掘報告》、《揚州八家畫集》、《江蘇省出土文物選集》、《蘇州磚刻》、《南京博物院藏畫集》、《江蘇彩陶》、《江蘇六朝青瓷》 、《六朝藝術》、《南朝陵墓石刻》、《太平天國壁畫》、《南京博物院》 、《雲南蒼洱境考古報告》、《么些象形文字字典》等數十種圖冊、專著及《南京博物院集刊》、《東南文化》等刊物。
2002年10月15日,南京博物院獲得「中國優秀文化網站」稱號。
2002年11月中旬-2003年1月22日,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宿遷市文化局、泗陽縣廣播電視文化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對泗陽縣三庄鄉的陳墩漢墓、大青墩漢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出土了青銅器、漆木器、玉器、樂器、錢幣、印章等一批珍貴文物,並且還發現了由龐大的木質大門、迴廊、院子構成的一個完整的建築形態。
2002年4月26日,南京博物院獲南京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南京市無礙設施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在江陰佘城遺址發現商代中期公共建築。圖為2號房址。
2002年6月21日,張雪菲同志參加江蘇省省級機關紀念建黨80周年演講比賽,榮獲中共江蘇省委省級機關工作委員會頒發的演員二等獎.徐湖平作品《五月的鮮花》榮獲一等獎。
3. 南博學院的詳細地址
東莞南博職業技術學院位於東莞市風光秀麗的生態園——東莞植物園旁,由東莞市南博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創辦,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國家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校。
多年來,在廣東省教育廳、東莞市委、市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學院牢牢把握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辦學方向,規范管理,各項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學院已建立了一支水平較高、結構較合理的管理隊伍和師資隊伍,具備了較充足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和豐富的圖書資料及良好的文化、體育活動設施;教育質量逐年提高,畢業生就業率98%,成為廣東省一所同行認可、社會廣泛贊譽的民辦高校。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7836人,校園佔地面積504850平方米,生均64.4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07068平方米,生均39.2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15.6萬平方米,生均20平方米;實訓中心25000平方米;圖書館23720平方米。此外,建有標准田徑場、體育館、各類球場、學生文化活動中心及若干文體活動場所。
現有專任教師45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教授27人,副高以上職稱136人,占專任教師的30%;研究生學歷136人,其中博士5人,占專任教師的30%;另有在讀研究生27人,佔9%;「雙師」素質教師89人,占專任教師的29%;外教3人;每個專業分別配備了副高以上職稱專任教師6人擔任學科專業帶頭人。學院另從企業和社會聘任高級技術人員43人為兼職教師,獨立承擔了一門以上專業課教學或實踐教學任務。
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8419.6萬元,生均10744.8元,其中科研教學軟體4900萬元。建有數控加工中心、汽車實訓中心、計算機實驗中心、PLC實驗室、CAD/CAM實驗室、電子電工實驗室、服裝設計加工中心、市場營銷實訓中心、物流實驗室和高新技術研發推廣中心等30多個大型實驗(訓)中心及3個藝體練功大廳和27間琴房。建有100MB校園網以滿足教學和學習要求。學院充分利用企業辦學的優勢和南博科技有限公司、中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實施產、學、研創新模式。學院還與東莞市及珠三角5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實習或就業合作關系。
學院現有機電工程系、車輛工程系、英語系、計算機系、經濟管理一系、經濟管理二系、藝術系、基礎部、繼續教育學院七系一部一院,基本達到了教學辦公電腦化、學生實驗規范化、藝體教學特色化、學校設施現代化的四化標准。學院現有紙質圖書63萬冊,生均80冊;電子圖書 20萬冊,滿足了專業教學的需要。
學院集合了一批資深辦學專家,切實落實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董事會9名董事中有6位是資深的教育專家,他們深諳教育規律,應用現代管理思想,建立了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為學院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學院領導班子成員絕大多數曾長期擔任高校領導職務,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系(部)領導均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多年擔任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能勝任管理工作要求。中層幹部都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中高級職稱,能勝任學院的管理工作。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度重視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中共南博學院委員會,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核心作用,用黨建帶團建,使思想政治工作與教育教學密切結合起來,滲透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學生政治熱情很高, 全院87%的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積極參加業余黨校學習,有近400名同學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幾屆畢業生參加中國共產黨的比例達10%。
學院確立了「三個從嚴」的辦學方針,建立了院、系兩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管理體系,緊密聯系社會發展實際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設置和調整專業,形成了以工科為主,以經、管、文為輔的專業體系,主輔專業相互形成統一整體。
學院重視教學基礎建設,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教學文件齊全。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重點抓了教學方法、考核評估的改革和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風學風建設,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學院使用計算機進行教務管理,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學籍、成績、排課和在網上進行評教,學生及家長均可通過網上查閱學生成績。學院積極推廣和使用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教學手段,建立了教學督導制度和教學質量評估機制。
通過規范管理和深化改革,學院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全院學生遵紀守法,校園秩序井然,沒有學生在校外租房住宿,沒有出現一起惡性事件。學生參加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通過率達96.72%,計算機水平考試通過率達90%,學生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通過率均超過85%,均位於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2006年東莞市首屆數控技能大賽,我院奪得數控銑床、數控車床雙冠軍,其中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3個,全部18個獎項,我院佔6項,受到領導和同行的贊譽。2007年東莞市第二屆數控技能大賽,我院奪得一等獎1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6名的優異成績。在廣東省第二屆大學生CAD/CAM軟體應用競賽中,我院取得優異成績,獲得一等獎1名,三等獎2名,優秀獎2名,是一等獎中唯一的民辦院校。
2006年東莞市首屆舞蹈大賽,來自全市包括專業歌舞團和藝術院校演員在內的舞蹈專業人員共100多名選手,86個參賽作品參賽,我院獲得創作一等獎,表演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節目獎四項獎勵。
在2006年廣東省大學生運動會上,我院獲得東莞市政府頒發的「突出貢獻獎」和「道德風尚獎」及競賽第五名的好成績。在廣東省第六屆大學生籃球聯賽中,我院男子籃球隊獲丙組第五名,女子籃球隊獲丙組第八名,是廣東省唯一一所進入前八名的民辦高校。幾年來,我院學生參加省內外各類比賽和活動,先後有117人次獲獎。
我院畢業生深受企業和社會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平均一次就業率92%,最終就業率98%。其中汽車、模具、數控技術、軟體技術、市場營銷、商務英語等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我院畢業生到企業後適應能力強、上手快、綜合素質好而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和贊譽。2006年,廣東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廣東省企業聯合會、廣東省企業家協會授予我院「廣東省民辦高校就業競爭力十強」稱號。
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和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競爭力評估研究中心授予我院「廣東省民辦高等職業教育競爭力10強」稱號。我院黨委被東莞市企業工委授予「固本強基」示範性單位和東莞市 「固本強基」示範點標兵單位。
2007年9月,省高教廳原廳長許學強教授受聘擔任東莞南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許學強教授1939年11月生,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任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高校工委書記,省高教廳廳長,廣東電視大學校長、書記,中山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地理聯合會(IGU)第三世界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聯合國人居中心城市與區域發展規劃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地理學會理事長,教育部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與區域發展、城市化、城市體系、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城市與區域規劃。開設《大都市形成機制》、《城市系統的理論與方法》等博士生課程。培養博士40餘名,指導在讀博士生10餘名。出版和發表論著150餘篇(部)。
東莞南博職業技術學院從建校到現在五年時間,實行了高速發展之路。2008年學院將通過廣東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的評估升為本科學院,屆時更名為東莞南博學院。
眺望西子湖畔倒影如墨的南博美景,聆聽靜靜湖水邊南博學子朗朗的讀書聲......
這里風光秀美,波光盪漾;這里流連忘返,四季飄香;這里充滿著無限的魅力,這里充滿著青春的活力,這里充滿著聰明的智力。
徜徉南博校園,感受人文的和諧,體驗知識的力量。這里是人才的聖土,這里是學子的天堂,這里是令人嚮往的地方......
4.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 東莞南博職業技術學院 哪個好
南博學院20大亮點
1 在全國會計大賽中,我院教師榮獲廣東賽區第一名。
2 在廣東省大學生CAD/CAM軟體應用競賽中,我院學生榮獲一等獎1名,三等獎2名,優秀獎2名,是唯一一所榮獲一等獎的民辦院校。
3 在廣東省大學生「立志、修身、博學、報國」動漫設計大賽中,我院學生榮獲二等獎。
4 在廣東省大學生乒乓球錦標賽中,我院學生力克中山大學、廣大工業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選手,勇奪混合雙打項目的亞軍,是進入決賽的唯一民辦高校選手。
5 在廣東省第六屆大學生籃球聯賽中,我院男子籃球隊和女子籃球隊雙雙進入前八強,是進入八強的唯一民辦高校。
6 在廣東省第七屆大學生運動會開、閉幕式上,我院學生表演的大型歌舞,榮獲優秀組織獎和突出貢獻獎。
7 在東莞市首屆數控技能大賽中,我院學生摘得全部比賽18個獎項中的6個,其中,囊括兩項一等獎,獲二等獎1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8名。
8 在東莞市第二屆數控技能大賽中,我院學生奪得一等獎1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6名,學院榮獲「優秀組織獎」。
9 在東莞市大學生英語口語大賽中,我院學生獲得二等獎3名,個人最佳台風獎1名。
10 在澳門國際青少年舞蹈大賽決賽中,我院師生表演的舞蹈榮獲青年組金獎和優秀組織獎。
11 在新加坡國際音樂舞蹈比賽中,我院舞蹈榮獲編導銀獎。
12 我院學生參加全國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的通過率達96.72%,計算機水平考試通過率達90%,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通過率均超過85%,在全省同類院校中位居前列。
13 我院畢業生綜合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平均一次就業率92%以上,最終就業率98%以上,專業對口率高達80%以上。
14 在廣東省教育學會評選的廣東省首屆民辦學校和諧校園文化節目評選活動中,我院榮獲特金獎。
15 2007年我院被廣東省誠信促進委員會評為廣東省誠信辦學先進單位。
16 我院被廣東省教育廳確定為「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綜合改革推進計劃」試點學院。
17 2006年,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省企業聯合會、省企業家協會授予我院「廣東省民辦高校就業競爭力十強」稱號。
18 2006、2007我院連續2年被省社會科學院競爭力評估研究中心和省情調查研究中心評為「廣東省民辦高等職業教育競爭力10強單位」。2007年,位居10強第四名。
19 2007年,院黨委被東莞市委授予「固本強基」示範點標兵單位。院團委被東莞團市委評為「東莞市兩新組織團建示範單位」。院青年志願者服務隊被評為 「東莞市優秀志願者服務隊」。
20 2007年,省教育廳、省財政廳使用民辦教育發展資金,獎勵我院200萬元,以表彰我院辦學成績,鼓勵我院發展。
5. 楊凌華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抄:楊凌華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資金一億五千萬,下設全資子公司有「武漢南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華農南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宜昌華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延安華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立命為新農業創建新篇章的農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胡偉波
成立時間:2016-12-23
注冊資本:1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40310004037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陝西省楊凌示範區新橋路中段眾創田園D區三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