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好中葯花茶銷售
花茶的消費群體是美容養顏的女性朋友,抓住她們愛美的天性。。
⑵ 中葯材怎麼銷售
通過中葯材收購商那裡才能銷售
⑶ 醫葯營銷:如何做好中成葯的學術推廣
目前,中成葯的市場推廣不只局限在中醫科室,同時要面向西醫多個科室,但由於中醫與西醫的理論基礎不同,中葯自身的特點又使得客戶對中成葯的認識產生差異,如何做好中成葯的學術推廣成為營銷者需要思考的問題。認知影響定位醫葯招商專家指出,中成葯推廣之所以不能像化學葯物那樣形神兼備,與中葯和化學葯物的特點不無關系。首先,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在診治疾病過程中各自具有優勢與特色。近年來雖有中西醫結合的學科與理論,但在臨床中怎樣才能使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在整體框架中形成比較合理的、完整的理論目前卻沒有統一的認識。這決定了兩種醫學在疾病認知上存在不同。其次,中葯臨床療效的證據級別較低。目前的中成葯推廣缺乏充分的臨床試驗研究,尤其是高證據級別的臨床研究。近年來雖然有人指出中葯也要做循證,但目前中葯的循證醫學多數是在西醫的框架內進行,缺乏相應的中葯循證醫學的方法學研究。同時,對疾病缺乏適應症的理解與支持。多數中葯使用治則、治法或者中醫的證來表述適應症,雖然能給推廣帶來更多的彈性,但在與化學葯物發生葯物臨床用葯競爭時需在葯物定位上多下功夫。在中葯與臨床治療的聯繫上,中醫治療疾病經歷著「診斷→辨證論治→治法治則的選擇→臨床施治」的過程,同時中葯經歷著「原料葯材→葯材加工→治法治則指導→組方配伍→臨床用葯」的過程。因此,了解中醫治療疾病與中葯用葯過程對理解中成葯在臨床推廣中的概念有著重要意義。推廣內容轉變近年來,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臨床治療證據以嚴謹、科學的方法被記錄了下來。對應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級別,我們可以發現,多數中成葯的證據級別可能集中在「論點、評論與觀點」、「病例報告」以及「隊列研究」級別,存在相當數量的醫家用葯經驗、驗方、病例集,亦有相當數量的面向葯物療效的臨床研究。事實上,證據的級別對營銷傳播和市場推廣的效果有重要影響。醫葯代理指出,從葯物推廣的發展歷程來看,早期的葯物推廣,客戶只在乎產品的葯理特徵、治療方法和葯物特點。所以,早期的推廣只關注葯物的基本特性,如適應症、如何給葯、療效、安全性、耐受性、臨床療效和作用機制。舒降之(辛伐他汀)上市之初的推廣語為:1.首個甲基羥戊二醯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2.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3.全新的作用機制;4.使用10~40mg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18%~32%;5.安全性與耐受性與對照葯物等同;6.每次劑量為10~20mg/次。近年來,隨著多項臨床試驗的開展(4S、CARE、NCEP等大型臨床試驗),舒降之的推廣語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1.通過降低冠脈事件,降低總死亡率的風險;2.降低非致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風險;3.降低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的風險。將臨床試驗結果應用於推廣,實現了推廣內容和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在上世紀80年代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且需要極大的投入,而在立普妥上市時,就已經全面採用了這種推廣方式。從目前中成葯與化學葯物的臨床試驗特點來看,中成葯所進行的臨床試驗大多屬於動物試驗或觀察性臨床試驗,這些試驗的目的集中在驗證葯物療效的有效性。而化學葯物近些年在循證醫學的指導下,臨床試驗不僅包括對葯物療效有效性的驗證,更集中在對葯物的干預時間、作用特徵、收益風險比對和長期治療收益等多個方面,使得臨床對葯物的認知更全面、更系統,也增加了處方的確定性。分層實現差異化在此形勢下,中成葯的學術推廣可以分為3個層次。1.適應症或循證醫學。適應症即中成葯的「功能主治」,這一層的推廣不如前兩種類型普遍,比較典型的有連花清瘟膠囊和六味地黃丸。與前兩層不同,適應症更需要臨床證據的支持,但以適應症為主的推廣方式距離臨床使用是最近的。此種情況下,如何理解葯物的作用機理以實現有效的推廣成為營銷人員的主要任務。由於葯物的化學特徵和葯理作用不能輕易更改,只關注葯物特徵,如適應症、給葯方式、療效、安全性和作用機制等,就無法找出更多說服客戶處方的理由,更好地關注競爭,並確定自己的治療優勢。同時,關注臨床試驗中葯物體現出來的特點,還可以增加推廣概念,獲得更寬敞的視野。2.治則或治法。治則指導治法的確立,治法是治則的具體化,它由治則所規定,並從屬於一定的治則。治則與治法在近年來的中成葯市場推廣中有著重要應用,並能延伸到葯物的療效上。比如步長腦心通膠囊的「腦心同治」,以及通心絡的「絡病學說」。治則與治法(特別是治法)具有概念清晰、定義准確、表達多樣和易於傳播等特點,易於實現中成葯的差異化學術推廣,但需要解決中醫術語的推廣有效性問題。3.葯物組分或組方。中成葯在不同的組方原則或治則的指導下組成復方,於是葯物的選材或組方、組分就成為了中成葯差異化的第一層。目前,市場上有諸多葯物採取了這種方式,比如仲景六味地黃丸的「葯材好,葯才好」,葯材不同產地(道地)、用葯部位與生物學分類成為此類葯物尋求差異化的主要途徑。醫葯招商網專家認為,在推廣過程中,每種中成葯並不是只使用一個層次,幾個層次的聯合使用也很常見。
⑷ 中葯學為什麼要學營銷
在當今社會,無論什麼產品都要進入市場,包括中葯在內.而你在學中葯的同時又學習市場營內銷的話,更能使你全容能化,以便進入社會後,不至於處於社會劣勢,開醫院也好,開葯材店也好都能在競爭的商場內,充分的應用自己學到的市場營銷方法,把中葯更好的推給需要中葯的人.
⑸ 如何通過朋友圈銷售中葯材
你好,中葯飲片在泰州有市場嗎?
⑹ 如何提高中葯銷售技巧
中葯銷售之前要懂得銷售流程。
中葯的銷售不同於別的東西,這是直接入口的,而且是葯物性質,在銷售過程中不能馬虎,一般購買人購買時都是現場驗貨,雙方的營業執照等相關的材料要互換,最好是簽訂購銷合同明確雙方的法律責任。
中葯銷售要學會與客戶溝通。
銷售人員最重要的就是學會與客戶溝通,不能說客戶講了半天你沒聽懂,或者人家聊的什麼你都沒有聽說過,那人家肯定會嫌棄你,你的銷售業績也會受到影響,不要求你有多麼完美,只需要別人說的不能全懂吧那也得略知一二。
中葯銷售要大概了解中葯的使用方法。
中葯的知識太過繁雜,我們要有針對性的學習,比如一些人們常購買的葯物就可以學習一下葯適合哪類人吃,有什麼禁忌,葯量是多少,保質期是多久等等一些小細節的知識,這樣我們再與客戶成交後就可以用這些來提醒他。
中葯銷售盡量學會少量搭配。
搭配的賣出是很多商家使用的手段,在我們銷售的時候也可以自行運用,不過需要提醒銷售人員的是使用搭配的時候要注意兩種葯物要有一定的關聯性,不能說隨便拽來兩個就配到一起,盡量搭配選用一些葯效好的東西。
中葯銷售人員要注意多總結。
總結對於銷售人員來講也是比較重要的,每周自己總結一下哪個品種賣出的多,等每次總結好後一定要保留起來,有些中葯是分季節食用的,明年的時候就可以提前做准備。
⑺ 種有中葯材怎麼銷售出去『
通過中葯材收購商那裡才能銷售出去。
⑻ 中葯和西葯在營銷方面有什麼區別啊
在營銷方面各種產品應當說都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如果你說的中葯是指成葯的話那麼在營銷上和西葯幾乎是一樣的,如果是中葯材和中葯飲片的話,那麼稍有不同,至少面對的客戶有所不同,象中葯材可以當農付產品出售.
⑼ 請論述我國中葯飲片相關法規及政策 現狀(生產、銷售)。 請闡述我國中葯商品(中葯材、飲 片、中成葯
中葯材是指在漢族傳統醫術指導下應用的原生葯材。
一般傳統中葯材講究地道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葯材,因生產較為集中,栽培技術、採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講究,以致較同種葯材在其他地區所產者品質佳、療效好。
中葯行業由於迎合了國際上綠色消費的熱潮,而且在產業化和規模化上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實現了超過其他行業的發展速度和效益水平,但也存在著知識產權流失嚴重,國際市場份額下降,科技研發力量薄弱,相關國家政策法規不完善等問題,不斷變化的產業環境促成了中葯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局面。
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原料葯生產和出口國、世界第二大OTC葯物市場,即將成為全球第三大醫葯市場。在中葯現代化戰略的推動下,我國大中葯產業逐漸形成。中葯農業、工業、商業、保健品、食品、日用品、獸葯、美容、中葯制葯設備等構成新興戰略產業,已成為我國快速增長的產業之一。
一、中葯材的發展現狀
大中葯產業是以中葯工業為主體、中葯農業為基礎、中葯商業為樞紐、中葯知識經濟產業為動力的新型產業。除了葯品,還包括中葯保健品、食品、飲料、化妝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劑,中葯農葯、中葯獸葯、中葯飼料添加劑等等。
從2011年開始,中葯材市場供需就開始進入下行區間,90%的品種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價,有的品種下滑幅度甚至超過了80%,可見中葯材行情總是在起起伏伏中不停的搖擺,但行業總體形勢良好。
2013年對於中葯材行業來說是機遇與挑戰一年。2013年醫葯產業實現利潤2197億元,同比增長17.6%(1833億元,同比增長20.4%),繼續維持較高水平。中葯飲片、中成葯增速較快,分別為30.9%(2012年27.5%)和21.4%(2012年16.9%);化學葯品原葯14.1%、醫療器械13.2%、生物生化葯品13.2%增速稍低。2013年醫葯產業銷售收入利潤率約10.1%(2012年10.2%)。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中葯材市場深度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中葯材銷售總額為596.78億元,較去年減少0.66%。2011-2015年全國中葯材銷售總額復合增長率(CAGR)為17.06%。
2011-2015年全國中葯材銷售總額(萬元)
二、發展大中葯產業的理念和策略
1、樹立發展大中葯產業的理念
鞏固中葯工業商業,積極發展中葯相關產業,提升中葯產業的發展規模和水平,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為依託、以農業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大中葯產業體系。要優化大中葯產業發展環境,制定和完善大中葯產業發展相關法規和規劃。設立大中葯產業專項資金,繼續加大對中葯產業投資和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要通過重組、兼並、融資等市場化手段,建立大中葯企業。
2、市場與信息是中葯材種植業關鍵
以農業為基礎的中葯材產業化,就是以千家萬戶的自主生產為基礎,依靠龍頭企業及多種中介組織的帶動,把千家萬戶的葯農與千變萬化的市場結合起來。要採取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等形式,將中葯材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聯結起來,實行一體化經營,引導中葯材生產由供給型向效益型轉變。
中葯材的生產經營活動一旦脫離了市場信息,中葯材種植極易產生盲目性,造成產量大起大落,價賤傷農,影響生產和市場供應。因此,認真研究和分析市場需求變化和價格動態,指導中葯材的生產和種植。
3、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為技術依託的產學研聯盟,建立在市場機制下的合作模式和運行機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綜合開發中葯優勢特色資源與產品,培育壯大國內外市場,促進中葯產品結構調整,推進中葯現代化、產業化進程。
加強中葯基礎研究和創新能力建設要從資金和政策兩方面去做。包括:加強國家創新研究基地的建設;加強以企業為核心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實施力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扶植科技型中小企業;構建中醫葯標准化研究中心、中葯化學對照品中心、中醫葯臨床療效評價中心、中醫葯信息網路中心。支持開展行業共性技術研究的國家中葯工程中心建設;加快中醫葯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等。
4、建立中葯質量標准體系
沒有標準是走不遠也走不長的。目前我國還未能建立適合中葯特點的質量控制標准體系,這不利於中葯產業本身的發展,也阻礙了中葯走出國門。要逐步建立完善國家質量標准,將指標成分含量測定、浸出物測定、雜質檢查、水分測定、重金屬測定、農葯殘留量檢測、微生物限量檢測等有選擇地列入葯材質量標准或相應的飲片和制劑質量標准,保證中葯產品質量的穩定。還要健全GAP認證的配套標准,增強認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淘汰未通過GMP認證的中葯飲片企業,繼續採用GMP「飛檢」等方式監督中成葯生產企業;對葯品銷售企業執行GSP情況進行監管,杜絕假冒偽劣中葯的流通。
5、增強中葯產業的市場營銷能力
營銷是企業與市場聯系的橋梁,一個企業的營銷能力是企業生產技術、服務技術和管理技術水平的綜合體現,增強中葯企業的營銷能力是中葯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沒有營銷的企業巨人最終是破產的矮子,賣不出去的商品就是廢品。
6、加強中葯人才的培養
中葯從業人員是中葯生產的主體,其素質高低決定著行業興衰。要把「人才強葯」作為中葯現代化和各個企業的戰略核心,努力培養高素質的中葯研發與生產人才,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目前除研發人員外,中葯企業最缺的是管理人才和市場策劃營銷人才,也就是缺乏既懂中醫葯又懂企業管理經營的復合型人才。
7、注重資源保護
我國擁有豐富的中葯材資源,具有發展壯大中葯產業的天然優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統計,按來源分類,中葯資源可分為葯用植物、葯用動物和葯用礦物3種,分別有11146種、1581種和8O種;按使用情況可分為中葯材、民族葯和民間葯3種,分別有1200多種、4000多種和7000多種。面對如此豐富的資源,國家正在開展中葯資源普查,建立中葯動植物培育園區,加強珍稀瀕危品種的替代品研究。全體中葯行業要樹立保護、利用、開發中葯資源的觀念。
8、重視中葯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
中葯知識產權的保護,是中葯產業化的一個戰略問題,保護研製者、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對於維護中葯產業健康、有序、持續、快速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葯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專利權、商業秘密等內容。注重商標保護和專利保護,對於中葯產業的發展顯得更為重要。
9、加強國際合作,走向世界醫葯市場
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中西醫葯的差異,部分國家對中葯還不了解或不接受。因而,要增強國際間交流合作,通過在國內招收國際中醫葯留學生和舉辦中醫葯國際培訓,在國外開設中醫葯學校和中醫院等形式,努力使國際社會更多地了解中醫獨特的治病理論以及中葯獨到的治療效果,同時加大出口貿易和市場運作,從而使他們逐步接受中醫葯,使中醫葯不斷擴大國際市場的份額。要學習借鑒日本和韓國的經驗,大力推進中葯的出口。
10、觀念要更新
天津天士力(34.960, 0.05, 0.14%)集團是個中葯企業,他們根據市場需求從葯業向健康業轉型,2012年產值二百億元,其中「一袋葯」丹參滴丸等中葯一百億元,他們新投資開發的西藏礦泉水「一瓶水」、貴州茅台(288.500, 0.82, 0.29%)鎮「一杯酒」、雲南普洱的「一碗茶」合計產值一百億元。他們正在大舉進軍健康產業市場。
11、升級中醫葯保健品與保健食品
今後競爭的核心必將是產品的科技含量。企業要重視保健品的應用與基礎研究,努力提高新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水平,使高科技含量的新產品成為主流。只有中醫葯保健產品企業不斷更新技術和提高技術含量,開發出效果好、質量高、有特點的第三代保健品,使產品從低層次的價格戰、廣告戰中走出來,轉向高層次的技術戰、服務戰,才能締造出我國中醫葯保健品的世界品牌,才有能力進軍國際市場。
發展中葯化妝品、洗滌用品等日化產品,提高科學技術含量。中醫葯膳,取中葯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葯力,葯助食威,變「良葯苦口」為「良葯可口」,把葯物治療和食物美味完美融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