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制教育包括哪些內容有沒有網路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識,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培養人們維護和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目的的宣傳教育活動。這是預防犯罪的重要措施。法制教育的基礎工作是普及法律常識,也包括遵守法律的習慣養成和評價。普及法律常識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不同法律常識教育,不搞一刀切。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律常識教育,在內容上應以他們生活、學習有直接關聯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刑法以及交通法規等法律法規為重點,使他們通過耳熟能詳的法律知識的學習,初步樹立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開展法制教育要規范和科學。要通過准確、通俗的法律知識宣傳和法律行為評價,指導未成年人的行為。要堅持實踐原則,採取多種形式走出課堂、書本,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這當中,正面教育十分重要。法制教育固然要運作案例進行教育,但必須是用分析、批判的立場、觀點,情節介紹要適度,避免案情的消極影響,避免未成年人的模仿和嘗試。
② 怎樣有效的運用網路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1、可以利用文字、圖片、音視頻、動漫等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這樣利用網路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可以不斷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提高法制宣傳教育效果。
2、利用網路建立普法信息傳遞與共享機制,做好網路法制宣傳教育的資源整合。
3、普法網站。普法網站要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要針對人們關注的熱點、難點來設置欄目、豐富內容和開展活動。這是吸引網民和擴大網站影響力的有效辦法。同時也要做好網站本身的宣傳,要擴大普法網的知名度,使老百姓碰到法律難題時都能首先想到上普法網咨詢。
③ 如何實現依法治網,依法管網,依法開展互聯網宣傳管理工作
原標題:依法辦網 依法管網 依法上網 用法治撐起網路的藍天
10月23日,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份新時期指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綱領性文件,點燃了所有中國互聯網發展進程參與者的激情。依法治網,成為四中全會的延伸熱詞。 10月24日至26日,中央網信辦連續舉辦三場「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全面推進網路空間法治化」座談會。座談會上,有來自全國各省區市的網信辦主任,有來自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檢、國務院法制辦等中央機關的代表,有來自人民網、新華網等重點網站的負責人,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也有來自北京居民社區的大爺大媽。 3天,上百名各界代表,主題只有一個,正如中宣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所言,認真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路空間法治化。 網民之痛虛假信息等充斥網路,依法治網勢在必行「你對網上什麼樣的行為比較痛恨?」魯煒問。「我最痛恨的就是虛假信息,最厭惡的是黃色信息和無聊段子,最反感的是彈出來的廣告窗口。」北京西城區廣內街道的居民趙繼亭脫口而出。 座談會上,一位普通網民的上網之「痛」,道出了依法治網的民心所向,反映出網路空間的秩序構建迫在眉睫,依法治網勢在必行。 「網路空間與現實空間,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已經融為一體。」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彭波說。 今天的中國,有6億多網民、5億手機網民,有400萬家網站,每天在網上流動的信息有200億條。我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也迎來了最為復雜的網路輿論生態,面臨著最為艱巨的網路治理難題。 與互聯網蓬勃發展、飛速壯大的現實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網路空間規則與秩序、法律與法治的欠缺滯後。上海市網信辦副主任趙彥龍認為,「當前網路輿論生態的復雜局面,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法治不彰,治網法律依據存在許多空白」。 網路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讓人們享受到空前的快捷便利,但由於網路管理制度的相對滯後,一度造成網路空間里充斥著亂象與負能量。 最為讓人詬病和頭疼的是,虛假信息、網路侵權、跟帖評論、虛假廣告、淫穢色情、標題黨、負面新聞扎堆、新聞信息刊播源頭混亂等九大亂象。而一些利用網路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不僅危及到網路系統的安全,擾亂了網路秩序,也影響到網民以及廣大普通民眾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安寧。公眾對互聯網認知的日益成熟讓依法治網的呼聲愈發強烈。 迎來春天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折射理念深刻變化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一字之差,卻反映出認識和目標的深刻變化。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認為,如果說「法制」是法律條文的制定,是「坐而論道」,那麼「法治」更多在於「做而行之」。 依法治網是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然而,對於來自全國的網信辦主任們來說,依法治網也是依法治國中最大的短板、最基礎的工程和最艱巨的任務。四中全會的精神,有如一針強心劑,讓這些互聯網的管理者振奮不已。北京市網信辦主任佟力強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我國迎來了依法治網的春天。 安徽省互聯網宣傳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范榮暉說,全會對今後加強網路立法、網路執法、全網守法,全面推進網路空間法治建設,實現網路健康發展、網路運行有序、網路文化繁榮、網路生態良好、網路空間清朗目標,提供了根本保證。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來穎傑則認為,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才能不斷提高互聯網治理能力。 事實上,近幾年,我國在推動網路法治化上,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處長盧宇蓉介紹,在中央網路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下,最高法和最高檢於2013年9月份聯合發布了《關於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今年2月又發布了《關於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台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今年5月份,對於網路犯罪案件如何適用刑事程序問題作出了專門的規制。這些司法解釋為嚴懲網路犯罪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據。 在各方努力下,我國已經制訂了不少涉及互聯網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從領域上講涵蓋了電信、互聯網、計算機、信息系統等各個領域,從內容上講涉及到了行業准入、安全保障、產業發展、信息內容管理、權益保護和監督檢查等。國務院法制辦教科文衛司司長王振江認為,監管好發展好互聯網空間,特別是加強好網路法治建設,關繫到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同力共舉建設健康、有序、和諧的網路空間依法治網包含了三重含義:依法辦網、依法上網、依法管網。實現依法治網,需要互聯網的管理者、網站主辦者以及廣大網民的共同參與、建設和努力。與會者一致認為,只有三方同心共智、同頻共振、同力共舉,才能建設出一個健康、有序、和諧的網路空間。 對此,魯煒做了精闢的詮釋:網路空間法治化要義是發揮法治對引領和規范網路行為的主導性作為,重點是按照科學立法的要求加強互聯網領域的立法,關鍵是嚴格執法,基礎是按照全民守法的要求引導網民尊法守法做中國好網民。 如何抓好互聯網領域立法這個重點?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盧海君提醒,互聯網立法要兼顧保守性和前瞻性。既不可操之過急,以防阻礙創新;也要立足長遠,為新技術的發展留下足夠空間。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法律研究部副主任王融認為,網路空間的立法工作還應堅持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原則。 如何抓好嚴格執法這個關鍵?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認為,首先需要網信辦等相關主管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從立法、執法、守法等各方面總體考慮,提出建設法治化網路的總目標、總任務,制定時間表、路線圖。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建議,進一步理順執法手段,提高執法能力,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執法效果。 如何築牢全民守法這個基礎? 一方面,需要企業、社會組織的自覺自律。全國人大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楊合慶認為,網路空間的法治關鍵在於從法律上界定互聯網企業的義務和責任。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建議,應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調節功能,通過社會自我監督、自我調節的力量來管理互聯網。 另一方面,要讓法治走入每個網民的內心。「光碟行動」發起人徐俠客是微博上的紅人,「我在網上發了五萬五千條微博,沒有一條是造假的。作為有一定影響力的草根,應該更多地自覺引領和引導網路環境」,徐俠客說。 作為一名普通網民代表,北京市民政局主任科員李婧對未來的網路提出了自己的希望:「願法治成為根植於每個人內心的修養,網路成為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載體。網民不需再反復提倡應該怎麼樣,而是自然而然依法上網。」 誠如「子曰師說」公眾號負責人曹雅欣所說,「依照法治觀念行使公民權利,同時,也應該用法治維護他人應得的自由。網路空間的清朗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④ 如何利用互聯網更好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各種有效的大數據系統,構建法治宣傳教育資料庫,建立規模化、集約化的法治宣傳教育平台,實行全國范圍內的法治宣傳教育信息共享。
⑤ 開辦網路培訓班需要什麼部門批准都要些什麼證件
舉辦教育培訓機構抄需要依法進行申報注冊,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舉辦教育機構,開展學歷職業教育,譬如舉辦招收初中生的中等職業學校,公民個人、企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都具備這樣的資格,只是需要在教育行政部門登記。需要准備的材料比較復雜,所經過程也比較麻煩。對於公民個人來說可以發揮自己的專長舉辦以短期技能培訓為內容的職業培訓機構。這是第二種情況。准備你的培訓地點、培訓人員等資質證明,加上培訓內容和目標的相關申請表格,在人事勞動部門辦理審批註冊手續。相對於教育部門的嚴格管理和高門檻的條件,勞動部門的審批更加符合社會需要,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⑥ 舉辦黑客攻防與網路信息安全技術培訓班 有誰去了
您說的是哪裡舉辦的信息安全技術培訓班?目前信息安全慢慢火起來了,培訓也越來越多,但是有很多就是掛羊頭賣狗肉,所以你說的是哪個培訓班,叫什麼?歡迎追問
⑦ 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知識網路大賽起止時間是什麼時候
由教育部全國教育普法領導小組辦公室(政策法規司)負責組織協調,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www.qspfw.e.cn)具體承辦的「首屆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知識網路大賽」已正在進行。
據了解,此次大賽是貫徹落實十八大四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舉措,旨在充分發揮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積極作用,以競賽方式,激發青少年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豐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檢驗各地中小學校法治教育的成果,進而促進各地中小學校法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本次大賽分小學高年級、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含職業高中)3個組別,分別面向小學高年級、普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進行網路初賽、復賽。各地組織學校自願參加。
參賽方式:通過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提供的網路競賽平台(user.qspfw.e.cn)參加比賽。
參賽時間:網路初賽將於2015年12月31日結束。網路復賽時間,以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www.qspfw.e.cn)公告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