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何謂情感營銷,與關系營銷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情感營銷與傳統的產品營銷、服務營銷、關系營銷、整合營銷等方式不同。
關系營銷,它是指利用與個人交際圈中握有市場機會的決策人的個人關系,甚至再加上商業賄賂等非常營銷方式最終獲得市場機會。而「把機會給了別人還不如給自己人呢,這樣還能落個人情」,這是中國情感式營銷的典型思維方式。
情感營銷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真情的流露,並沒有以產品銷售為目的而最終達到銷售產品的目的的營銷。情感營銷是一種以銷售人員受人歡迎的人格魅力以及對未來消費習慣的把握上來影響自己身邊的人,以自身來引導消費的一種營銷方式。
情感營銷相似於溝通營銷,也相似與口碑營銷,我認為情感營銷是溝通營銷與口碑營銷的共同體,是兩者的結合,合二為一。情感營銷是以後營銷學的大勢所趨 。
舉兩則「情感營銷」的例子:
還記得多年前,雕牌洗衣粉曾經推出兩則廣告:一個小女孩兒看見媽媽給奶奶洗腳,若有所思之後,晃晃悠悠地給媽媽端來一盆洗腳水;媽媽下崗了,看到操勞的媽媽,小孩子開始意識到該為媽媽做點事情了,就為媽媽洗衣服,並站在椅子上把衣服晾曬到陽台上。這兩則廣告為何成為了難以遺忘的經典呢?那就是他們突出了一個主題,即孝。古語雲:「萬事孝為先。」在傳統道德觀念中,孝可謂是所有優良品德的基礎。當商業思潮不斷滲透到社會每一個角落,傳統的家族道德觀念正在走向沒落,並面臨被肢解的威脅,傳統道德觀念似乎有節節敗退的趨勢,「父母在不遠游」,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或許筆者有誇大之處,但這兩則廣告啟發了普通大眾身上所遺存的孝順之心。比如,大學期間曾經一位朋友非常慚愧地說:「看那麼一點小孩子都知道給媽媽打洗腳水,我又為父母做過什麼呢?」這就是共鳴。除此外,雕牌還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家與親情有關的廣告,廣告詞為「只買對的,不選貴的」,充分表達了雕牌關愛大眾的品牌理念。
作為一個快銷企業,伊利曾經舉辦了「帶愛回家」的公益性活動,提醒那些忙碌的外鄉遊子回家看看父母,看看久別的親人。同時,伊利還在網路上發布有關「帶愛回家」的徵文通告,讓大眾傾訴出壓抑或久藏在心底中的那份對家鄉、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或表達出平日里忽略或遺忘親人的愧疚心情。
這種情感宣洩就是品牌與普通消費者的一種互動。為保證這種互動的有效性和廣泛性,企業還需要為消費者創造一個與品牌進行情感互動的平台。在「帶愛回家」的活動中,伊利與許多網路媒體實施聯合營銷,如網路、新浪、騰訊、MSN、搜狐、空中網和央視網等,充分保證了傳播的廣泛性和有效性。另外,伊利還在新浪博客中刊出自己的徵文通告,並在眾多媒體發布新聞通告。
情感營銷,就是從面向普通大眾,從打動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開始,給了消費者一個體驗品牌的機會,如情感宣洩。
情感式營銷包括針對普通大眾的情感營銷和針對經濟鏈中間環節的關系營銷。情感營銷是對關系營銷的一種延伸,因為所面向的對象小眾擴展到大眾,更符合公正、公平的社會原則。同時,關系營銷在長期內似乎並不會消亡,人性的貪婪與慾望總會讓某些人鋌而走險。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⑵ 情感營銷的作用
情感營銷的作用
(一)情感營銷能營造更好的營銷環境
營銷環境既可給企業帶來威脅,也可以帶來機遇。營銷環境制約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應重視良好營銷環境的利用和營造。傳統的營銷方式專注於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商品交換關系,企業營銷往往跟消費者獲得使用價值和企業獲得利潤聯系在一起,使消費者總是難以得到盡情的滿意。
隨著情感消費時代的到來,消費行為從理性走向感性,消費者在購物時更注重環境、氣氛、美感,追求品味,要求舒適,尋求享受。情感營銷不僅重視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買賣關系的建立,更強調相互之間的情感交流,因而致力於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情感的營銷環境,這對企業樹立良好形象、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實現長遠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二)情感營銷能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是否有優秀的品牌已成為企業競爭成敗的重要因素。一個好的品牌能建立顧客偏好,吸引更多的品牌忠誠者。但是品牌忠誠的建立除了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完美的產品市場適應性和營銷推廣策略外,在很大程度上與消費者的心理因素有很密切的關系。情感營銷正是以攻心為上,把顧客對企業品牌的忠誠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之上,滿足顧客情感上的需求,使之得到心理上的認同,從而產生偏愛,形成一個非該企業品牌不買的忠實顧客群。
(三)情感營銷是戰勝競爭對手的強有力武器
市場如戰場,市場競爭猶如戰場上的戰斗那樣激烈無情。市場競爭,實質就是與同行爭奪顧客。爭奪顧客除了注意商品質量上乘、包裝新穎、價格公道外,更重要的是要實施情感營銷。通過鍾情於顧客,對顧客真誠、尊重、信任,處處為顧客著想,從而贏得顧客的好感和信任;通過優質的服務,不斷提高企業聲譽,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這樣,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必然取勝。
⑶ 10、如何利用旅遊消費者情緒情感理論進行情感營銷 11、從眾的心理產生的原因
旅遊消費者都有一種從眾心理,當別人買的時候他才會想要動手買。
⑷ 體驗經濟下的情感營銷模式
論體驗經濟下的旅遊體驗營銷
摘要: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為各行各業提出了體驗營銷的要求,而旅遊的體驗本質決定了旅遊業更需要體驗營銷。文章通過對旅遊體驗營銷的定義、特點及現實意義的分析,認為可以通過重新設定旅遊市場營銷思考方式,運用戰略性體驗模塊創建旅遊體驗營銷模式及重組旅遊消費流程等措施來發展旅遊體驗營銷。
關鍵詞:體驗經濟;旅遊體驗;體驗營銷
1 體驗經濟時代下體驗營銷與旅遊的契合
在大眾旅遊階段,旅遊需求主要以「五官需求」為特徵,代寫論文即看、聽、聞、嘗、說。然而隨著旅遊的不斷開發和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旅遊者進入到一個更高的需求階段,即「參與體驗滿足我個性化需求的旅遊經歷」,使自己真正融入到這一活動中並產生極度的愉悅感和興奮感,從而獲得旅遊的「體驗性」價值。
2 旅遊體驗營銷戰略模塊
旅遊體驗營銷需要旅遊企業轉變傳統的營銷思考方式,從旅遊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1)、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五個方面,重新設計定義自身的旅遊市場營銷思考方式。伯德.施密特(Bernd H.Schmitt)將這些不同的體驗形式稱之為策略性體驗模塊(Strategic experientialmoles,SEMs),以此來形成體驗式營銷的構架,如表1所示:
3 旅遊體驗營銷模式
3.1 娛樂營銷模式
娛樂營銷以滿足遊客的娛樂體驗作為營銷的側重點。其營銷模式要求旅遊企業巧妙地寓銷售和經營於娛樂之中,通過創造娛樂體驗來吸引遊客,達到促使遊客購買和消費的目的。它的最大特點是摒棄了傳統營銷中嚴肅、呆板、凝重的一面,使營銷活動變得親切、輕松和生動起來,而這一特點與旅遊的本質特徵是相契合的,因而在旅遊產品的營銷中大有創作的空間。
3.2 審美營銷模式
審美營銷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體驗為重點,通過選擇利用美的元素,如色彩、音樂、圖案等,以及美的風格,如時尚、典雅、華麗等,配以美的主題來迎合消費者的審美情趣,引發消費者的購買興趣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依託於自然資源的旅遊產品在運用這一模式時應突出自然元素的作用,淡化人工色彩,在設計時注重整體協調感而避免畫蛇添足的現象。
3.3 情感營銷模式
情感營銷是以旅遊者內在的情感為訴求,代寫畢業論文致力於滿足旅遊者的情感需要。這就要求旅遊企業結合旅遊產品特徵、探究旅遊者的情感反應模式,創造出與目標顧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具有心理屬性的旅遊產品。如針對那些尋根覓源的旅遊者就應牢牢抓住情感營銷這種模式,又如在日本,人們甚至可以租回「女兒」、「兒子」、「孫子」、「外孫」,體驗家庭的融融溫馨和親情。
3.4 生活方式營銷模式
生活方式營銷就是以消費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為訴求,通過將公司的產品或品牌演化成某一生活方式的象徵甚至是一種身份、地位識別的標志,而達到吸引消費者、建立起穩固的消費群體的目的。鄉村旅遊產品、度假旅遊產品以及那些深度旅遊產品可藉助這種模式吸引旅遊者,使他們在接受某一生活方式的同時購買旅遊產品。運用名人效應來營銷,不僅適合於普通產品,也適合於旅遊產品。
3.5 氛圍營銷模式
根據產品的風格定位,為旅遊者營造適當的氛圍,優化體驗效果、創造不凡體驗。如以顧客體驗為價值訴求的美國「星巴克」,雖然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咖啡館陳設不見得一樣,建築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它們所傳達的都是一種輕松、溫馨的氛圍,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性的文化,提供的是雅緻的聚會場所、創新的咖啡飲用方式和過程,在這里,每一位顧客都是咖啡鑒賞家,細細品味著星巴克帶給他們的非凡體驗。
4 旅遊體驗營銷策略
旅遊企業出售的是一種「完整的經歷」,從旅遊產品設計、組合(包裝)、銷售到售後服務,它所提供的是旅遊者消費前、消費中和消費後的全面顧客體驗。因此旅遊企業應重視每一個消費環節,剔除那些多餘的、不利於與旅遊者交流溝通的流程,建立便於與旅遊者直接面對面的平台,實現旅遊消費流程的重組和優化。
4.1 讓旅遊者成為產品的協同設計者
在體驗化的旅遊產品中,旅遊者從結果消費轉向過程消費,因此通過吸納旅遊者參與旅遊產品的設計、生產,提高旅遊者與旅遊企業、旅遊者與旅遊者之間的互動程度,而旅遊企業則可以增加生產能力,減少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體驗產品個性化生產而導致的規模經濟的喪失。
旅遊企業可通過觀察學習法、產品制定法和在線反饋法讓旅遊者成為產品的協同設計者。這里重點推薦的是在線反饋法。現在已有少數旅遊企業藉助三維全景虛擬技術,把景區的真實場景數字化,全方位搬到網路上。觀眾只要輕松點擊滑鼠,可以上下左右、走近、退遠的觀看景區風光,再結合景區導航地圖、導游解說,讓觀眾實現邊走邊看,虛擬旅遊。更重要的是,潛在旅遊者通過與旅遊產品的初步接觸,可以發現旅遊產品設計、開發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給予改進意見。
4.2 運用體驗模型劇場協調旅遊產品和服務
美國服務營銷專家格魯夫和菲恩克認為:面對面服務體驗經歷同演戲相似,代寫英語論文都需要演員、布景和演出效果。在旅遊企業的體驗劇場模型中,演員就是一線服務人員,是旅遊體驗的主要生產者;布景就是旅遊資源,是生產旅遊體驗不可或缺的工地。因此體驗營銷首先要從一線人員做起。企業應讓員工充分認識到,每一次與旅遊消費者的接觸都是一個「關鍵時刻」,它將直接影響到旅遊者對旅遊服務質量的評價。因此工作人員除了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還應注重自身服飾、舉止、風度等各個可能給旅遊者留下美好印象的細節上。
4.3 提供附加產品
附加產品不是核心產品,但它代表核心利益之外的附加利益,可起到支持核心產品發揮最大效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區別於競爭對手產品的作用。旅遊者在旅遊歸來的一段時間內,將會受到旅遊經歷餘波的影響,旅遊企業則可組建旅遊俱樂部或bbs,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分享體驗,交流經驗,鼓勵消費者不斷回憶這段體驗的美好,並激發他們出遊的新需求。這事實上也是為消費者提供另一種體驗,一種知交滿天下的體驗。
綜上所述,成功的旅遊企業必須要為旅遊者生產快樂的體驗,從本質上說,旅遊企業要努力搭建一個快樂劇場,在時間、空間上,在旅遊產品的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協調、統一,形成完善的旅遊產品和良好的整體形象,使旅遊者獲得滿意的體驗,最終實現旅遊體驗和旅遊期望差值為零,甚至是正數,達到企業和旅遊者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約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爾摩(美).體驗經濟[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2]B•Joseph Pine,James H•Gilmore.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Business Review,1998.
[3]馬連福.體驗營銷一觸摸人性的需要[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4]揚杏月.旅遊體驗營銷芻議[J].經濟視點,2006,(10).
淺論體驗營銷在零售業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 零售業 體驗 營銷
[論文摘要]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零售業已進入體驗消費的時代,如何密切關注這種變化,認真研究和把握體驗經濟的特點和規律,通過體驗營銷策略的實施,來滿足消費者體驗的需求,是零售業成功的關鍵。
零售業作為銷售商品與提供服務的終端,直接接觸最終消費者,它的商品組合方式、服務態度和環境氣氛都會直接影響到顧客的體驗。在零售活動中,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是錯綜復雜的,既有經濟文化因素的影響,又有個人心理因素的影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獲得更多的物質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更加註重通過消費獲得個性的滿足。當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如果有體驗的場景和氣氛,那麼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體驗營銷是適應體驗經濟時代消費需求變化的理性選擇,它通過為顧客帶來良好的消費體驗,從而吸引顧客,留住顧客。體驗營銷的核心是顧客參與,把顧客作為價值創造的主體,及時回應顧客的感情訴求。由於人們的購物意識逐漸趨於成熟,越來越多的顧客認為購物活動不僅是一項滿足他們物質需要的活動,還是一種休閑活動。越發精明的顧客、日新月異的技術、更加激烈的品牌競爭,使得傳統的營銷和品牌模式變得過時,企業採用4P營銷,主要關注的是產品的功能性特點,而在體驗營銷中,消費者會對整個體驗,而不僅僅是對產品感興趣,企業可以通過富有創造性的溝通,獨特的顧客經歷,酷的網站、有吸引力的店鋪和有親和力的銷售人員,把這種體驗傳遞給消費者。因此,作為零售業,應在營銷環節中關注細節,以細節打動顧客,創造效益,而體驗營銷正是一種實現上述目標的有效手段。
一、體驗與體驗營銷
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寫的《體驗式營銷》「Experiential Marketing」一書中指出「體驗是企業以服務為舞台,以商品為道具,圍繞消費者創造出的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它雖然和服務一樣是無形商品,但服務對消費者來說是外在的,而體驗則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它可以在一段時期內,給消費者帶來難以忘卻的感受,使消費者得到心靈的慰籍和充實。它關注顧客的所有消費行為以及他在消費前、消費中和消費後的體驗,注重企業和消費者在溝通過程中的情感互動,並且不斷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感受。
體驗營銷的概念是1998年由美國戰略地平線LLP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提出來的。體驗營銷要求企業必須從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等五個方面創新定義、設計營銷策略。這種思考方式突破了「理性消費者」的傳統假設,認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除了包含知識、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外,還包含感官、情感、情緒等感性因素。
傳統營銷主要注重產品的功能強大、外型美觀以及價格優勢,體驗營銷則是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並為產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體驗營銷是系統化的營銷思路,是以服務為重點,給消費者提供一種消費情境,在情境中通過消費者的參與、互動,給消費者留下一個獨特、美好的回憶,最後達成購買的過程。
二、體驗營銷的特徵
隨著科技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慾望和消費形態也發生了變化。當物質極大豐富時,人們對商品的價格變得不再敏感,產品和服務帶來的心理上的滿足變得越來越重要,精神需求逐步超越物質需求而成為人們的主導需求。體驗營銷具有以下特徵:
1.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因為體驗會涉及到顧客的感官、情緒等感性因素,也包含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體驗的產生是一個人的遭遇、經歷或生活中某個場景片段的結果。因此,體驗要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了解顧客內心深處的想法,激發顧客內心深處存在的東西,得到他的回應。要站在顧客體驗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震撼顧客和感動顧客。
2.關注個性。良好的體驗會長久地保存在消費者的頭腦中,體驗是獨一無二的個性化感受,體驗無法復制,只能回憶,這就顯得彌足珍貴。體驗營銷注重顧客在購買環境、氛圍、商業品牌等方面得到滿足的程度,而不是停留在產品表面特徵和基礎功能上。
3.在營銷過程中為顧客創造快樂。體驗營銷注重在產品的營銷過程中不斷地為顧客帶來新的體驗與滿足,從而給顧客帶來快樂。例如:購物廣場中輕柔的背景音樂,整齊而又有創意的商品陳列都能給消費者帶來刺激和快樂。
三、零售業實施體驗營銷的策略
1.變革營銷組合模式。傳統的基於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的4P營銷組合模式已經很難適應體驗經濟發展的要求,在體驗營銷過程中,要建立多元化體驗模式,不斷創新設計體驗,給消費者帶來多角度的愉悅享受和情感寄託。要針對不同顧客的需求定製體驗產品,根據營銷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充分發揮想像力,通過娛樂體驗、生活體驗、情感體驗、虛擬體驗等模式,推出多元化的體驗產品,創造設計出新的體驗業務,最大可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設計產品時,有意識地為產品和服務增加愉悅、美感,並在外觀、包裝、陳列和品牌標識等載體中充分體現出來;在確定價格時,按顧客的需求定價,讓顧客體驗到心情愉悅而樂於付費;在規劃渠道時,要突出差異化特色和響應的及時性;在促銷時,加強與顧客的交流,鼓勵顧客參與,強化顧客對體驗的認識和感受。
2.精心營造環境,提高顧客滿意度。體驗營銷要求購物環境具有一定的氣氛和情調,使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產生一種特殊的心理感受,消費者的心理感受雖然與交易本身沒有直接聯系,但是它可以影響消費者在購物時的心境和興趣。精心策劃的購物環境是為了創造知覺體驗,充分利用感情信息,通過影響消費者更多的感官、感受來介入其行為過程,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和行為。在體驗經濟下,商家出售的是為消費者量身定製的體驗,消費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參與者。體驗營銷要帶給消費者的是一個難以磨滅的印象,需要引入有形的東西來讓消費者把握主題,緊緊圍繞主題,充分刺激消費者的感官。讓顧客在購買前能夠知道將得到什麼體驗,通過營造一種氛圍、設計一種場景,開展消費者參與的體驗式活動,為消費者營造體驗的氛圍和場景,說服消費者購買。
3.發掘消費者心理需求,注重營銷策劃中的互動。在零售業的營銷活動中,要從單一的通過產品或服務滿足消費者需要向滿足消費者慾望和增加顧客體驗轉變,重視對顧客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滿足。在當今個性化消費的時代,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被動地接受企業的產品,而是對產品的設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企業要重視產品形象、個性、情調、感性等方面的塑造,營造出與目標顧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心理屬性,幫助顧客形成某種感興趣的體驗。體驗營銷能營造出一種消費者精神世界所需要的生活和文化氛圍,從而幫助消費者找出潛在的心理需求,激發其購買慾望。
4.在服務中融入更多的體驗成分。體驗營銷通過看(See)、聽(Hear)、用(Use)、參與(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已經給零售業帶來了新氣象。科技的發展使得產品越來越表現得同質化,良好的服務能增加消費者對企業的好感,有助於建立消費者的忠誠度,在服務中增加體驗成分,可以增加消費者參與的機會,突出服務的個性化和差異化,更好地吸引消費者。企業應有意識地向顧客傳遞體驗,不僅要做好企業所承諾的全過程、全方位的服務,同時還應實現企業服務的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不僅使消費者滿意,還應使消費者感動,使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成為消費者難以忘懷的經歷。
5.挖掘新顧客,穩定忠實顧客群。售後服務的狀況對企業意義重大,是零售企業提高顧客滿意度,培養忠誠顧客的重要手段,按照80/20法則,企業80%的銷售來自於20%的顧客,創造企業80%銷量的是企業的忠誠顧客。購後體驗會促成顧客的重復購買,零售商除了提供優質的售後服務外,還應利用現代化的網路、通訊技術建立顧客檔案加強客戶關系管理,從而影響顧客情感,培養顧客忠誠,讓體驗存在於企業與顧客接觸的所有時刻,包括零售環境中、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過程中以及售後服務中,清楚地掌握消費者的所有消費行為,更加關注消費者在購物前、購物中和購物後的全部體驗,讓消費者感覺到品牌的特色與文化。
6.建立零售業體驗式營銷隊伍,提升服務品質。零售業通常要直接面對消費者,因此,營銷人員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顧客體驗的效果。體驗的主題再明確,體驗設計再完美,卻會因為員工的依次疏漏或怠慢而大打折扣,甚至將體驗破壞。在體驗式營銷中,營業員和銷售人員的角色較傳統營銷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他們要採用讓目標顧客觀摩、聆聽、嘗試、試用等方法,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與互動,使顧客親身體驗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將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應用在體驗營銷上,使消費者體驗產品,確認價值,促成信賴後達成交易。因此,營銷人員的積極心態、高尚的品質、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專業技能素養等綜合素質的提高,是體驗營銷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著:《體驗經濟》[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5月
[2]白戰風:《消費心理分析》[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3]湯小平:體驗經濟背景下的情感營銷策略[J].《高科技與產業化》,2005年第7期
[4]陳凌雲:《世界上最有效的營銷法則》[M].地震出版社,2005年第1版
⑸ 情感營銷五種方法
一、情感營銷
情感營銷簡單的來說就是藉助消費者的某種個人情感個需求來為產品增加買點的營銷方式,他們是把消費者的個人情感和需求作為產品營銷戰略的核心。情感營銷是從消費者的情感處罰,喚起消費者的消費慾望的。比如哇哈哈集團推出的「90後的回憶」定製版AD鈣奶,讓AD鈣奶重回90後群體、點小酒用80後常見的墨水瓶包裝去包裝酒等這些都是通過情感營銷去贏得消費者眼球的。情感營銷能讓消費者獲得心靈上的共鳴,寓情感於營銷中,讓有情的營銷贏得無情的競爭。
二、病毒營銷
病毒營銷是利用公眾的積極性和人際網路,讓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並能夠迅速獲得數以萬計、百萬計的網路流量。且這些信息能像病毒一樣侵入人腦,快速復制。
2017年5月7日,百雀羚憑借一組一鏡到底的神廣告刷遍朋友圈,一名1931年的老上海的摩登女郎,看似街頭漫步,實則是完成一項謀殺任務,美女完成槍殺後表示"我的任務就是與時間作對",同時引出預熱母親節的主題。
該條廣告一經推出被多方轉載,不僅製作團隊公眾號短時間內閱讀量實現10萬+,一些業內公號二次轉載後,閱讀量也紛紛實現10萬+。一個叫"4A廣告門"的公號5月8日轉載後,除了閱讀量10萬+以外,獲得點贊5.3萬余條,置頂留言的點贊達到2.1萬。這是病毒營銷的典型案例,在獲得廣泛傳播的同時,把百雀羚這個老品牌變得年輕化了。
三、會員營銷
會員營銷是一種基於會員管理的營銷方法,商家通過將普通顧客變為會員,分析會員消費信息,挖掘顧客的後續消費力汲取終身消費價值,並通過客戶轉介紹等方式,將一個客戶的價值實現最大化。
四、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是指產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
⑹ 情感營銷是適合產品營銷還是服務營銷,為什麼
情感營銷肯定比較適合產品營銷啊,服務營銷投入了感情,沒有結果那可就麻煩了呀!三思而後行啊!
⑺ 旅遊體驗營銷的旅遊體驗營銷模式
據旅遊自然環境的不同以及從事旅遊發展企業特色的不同,需要因地制宜的運用體驗營銷創建旅遊品牌策略,實施不同的體驗營銷模式。
(1)娛樂營銷模式
娛樂營銷以滿足遊客的娛樂體驗作為營銷的側重點。娛樂營銷模式要求旅遊企業巧妙地寓銷售和經營於娛樂之中,通過為潛在旅遊者創造獨一無二的娛樂體驗來吸引他們,達到促使其購買和消費的目的。旅遊企業應將娛樂營銷的思想貫穿於旅遊營銷過程的始終,在顧客旅遊的整個經歷中時時地加入娛樂體驗,使整個旅遊過程變的有趣而愉快,從而提升顧客的滿意度。
(2)美學營銷模式
美學營銷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體驗為重點,提供給旅遊者以美的愉悅、興奮與享受。運用美學原理和美學手段,按照美的規律去開發旅遊資源、建設和利用旅遊景觀,配以美的主題,提供美的服務,以迎合消費者的審美情趣,引發消費者的購買興趣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使客人在旅遊審美活動中心情愉快、精神舒暢、獲取豐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體驗。
(3)情感營銷模式
情感營銷是以旅遊者內在的情感為訴求,致力於滿足旅遊者的情感需要。遊客對於符合心意,滿足其實際心意的產品和服務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和情感,它能提升遊客對企業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旅遊企業需結合旅遊產品特徵、探究旅遊者的情感反應模式,努力為他們創造正面的情感體驗,避免和去除其負面感受。
(4)主題體驗營銷
主題體驗就是設計能打動顧客情感、激發其慾望的主題。體驗主題必須集空間、時間和事物於相互協調的現實整體,能夠與旅遊目的地本身擁有的自然、人文、歷史資源相吻合,才能夠強化遊客的體驗。遊客的體驗是完整的,包含了空間時間和事物的整合,因此要做到讓遊客在適當的地方、適當的時間作適當的事。
(5)文化體驗營銷
文化體驗以顧客的文化體驗為訴求,針對旅遊產品服務和顧客的消費心理,利用傳統或現代文化,有效地影響顧客的消費觀念,促進消費行為的發生。鞍山通過挖掘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構建具有獨特個性的產品,提升產品的文化品位,增強旅遊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⑻ 什麼是情感營銷怎麼做好情感營銷
人性里情感比重占的特別大,在商業營銷里,情感營銷自然也威力非常大。
情感營銷,說白了就是通過人的情感因素來促使人產生商業渴望採取的行動。
那麼如何做好情感營銷呢?王心傲認為主要要通過四個方面:
一:接觸。與客戶接觸了,才有機會進行情感營銷,所以第一步並不是思考如何鋪墊情感,而是用一個魚餌來進行第一次與客戶的接觸。
二:情感植入。當與客戶接觸了後,就要開始初步的情感植入,植入什麼情感?這里有很多,比如你對顧客的負責態度,比如你的經營理念,比如你的價值觀等等,比如顧客向你咨詢產品時,你並不是只一味讓他購買,而是給他一整套的解決方法。
三:持續影響。人在多次被影響時才會產生信任和依賴,情感不是一朝一夕,而要體現於整個消費過程。包括售前服務,售後服務,購買後使用體驗等等。
⑼ 旅遊者情感體驗和體驗旅遊的區別
論體驗經濟下的旅遊體驗營銷
摘要: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為各行各業提出了體驗營銷的要求,而旅遊的體驗本質決定了旅遊業更需要體驗營銷。文章通過對旅遊體驗營銷的定義、特點及現實意義的,認為可以通過重新設定旅遊場營銷思考方式,運用戰略性體驗模塊創建旅遊體驗營銷模式及重組旅遊消費流程等措施來發展旅遊體驗營銷。
關鍵詞:體驗經濟;旅遊體驗;體驗營銷
1 體驗經濟時代驗營銷與旅遊的契合
在大眾旅遊階段,旅遊需求主要以「五官需求」為特徵,代寫論文即看、聽、聞、嘗、說。然而隨著旅遊的不斷和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旅遊者進入到一個更高的需求階段,即「參與體驗滿足我個性化需求的旅遊經歷」,使自己真正融入到這一活動中並產生極度的愉悅感和興奮感,從而獲得旅遊的「體驗性」價值。
2 旅遊體驗營銷戰略模塊
旅遊體驗營銷需要旅遊企業轉變傳統的營銷思考方式,從旅遊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1)、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五個方面,重新設計定義自身的旅遊場營銷思考方式。伯德.施密特(Bernd H.Schmitt)將這些不同的體驗形式稱之為策略性體驗模塊(Strategic experientialmoles,SEMs),以此來形成體驗式營銷的構架,如表1所示:
3 旅遊體驗營銷模式
3.1 娛樂營銷模式
娛樂營銷以滿足遊客的娛樂體驗作為營銷的側重點。其營銷模式要求旅遊企業巧妙地寓和經營於娛樂之中,通過創造娛樂體驗來吸引遊客,達到促使遊客購和消費的目的。它的最大特點是摒棄了傳統營銷中嚴肅、呆板、凝重的一面,使營銷活動變得親切、輕松和生動起來,而這一特點與旅遊的本質特徵是相契合的,因而在旅遊產品的營銷中大有創作的空間。
3.2 審美營銷模式
審美營銷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體驗為重點,通過選擇利用美的元素,如色彩、音樂、圖案等,以及美的風格,如時尚、典雅、華麗等,配以美的主題來迎合消費者的審美情趣,引發消費者的購興趣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依託於自然資源的旅遊產品在運用這一模式時應突出自然元素的作用,淡化人工色彩,在設計時注重整體協調感而避免畫蛇添足的現象。
3.3 情感營銷模式
情感營銷是以旅遊者內在的情感為訴求,代寫畢業論文致力於滿足旅遊者的情感需要。這就要求旅遊企業結合旅遊產品特徵、探究旅遊者的情感反應模式,創造出與目標顧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具有心理屬性的旅遊產品。如針對那些尋根覓源的旅遊者就應牢牢抓住情感營銷這種模式,又如在日本,人們甚至可以租回「女兒」、「兒子」、「孫子」、「外孫」,體驗家庭的融融溫馨和親情。
3.4 生活方式營銷模式
生活方式營銷就是以消費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為訴求,通過將的產品或品牌演化成某一生活方式的象徵甚至是一種身份、地位識別的標志,而達到吸引消費者、建立起穩固的消費體的目的。鄉村旅遊產品、度假旅遊產品以及那些深度旅遊產品可藉助這種模式吸引旅遊者,使他們在接受某一生活方式的同時購旅遊產品。運用名人效應來營銷,不僅適合於普通產品,也適合於旅遊產品。
3.5 氛圍營銷模式
根據產品的風格定位,為旅遊者營造適當的氛圍,優化體驗效果、創造不凡體驗。如以顧客體驗為價值訴求的美國「星巴克」,雖然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咖啡館陳設不見得一樣,建築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它們所傳達的都是一種輕松、溫馨的氛圍,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性的文化,提供的是雅緻的聚會場所、創新的咖啡飲用方式和過程,在這里,每一位顧客都是咖啡鑒賞家,細細品味著星巴克帶給他們的非凡體驗。
4 旅遊體驗營銷策略
旅遊企業的是一種「完整的經歷」,從旅遊產品設計、組合(包裝)、到售後服務,它所提供的是旅遊者消費前、消費中和消費後的全面顧客體驗。因此旅遊企業應重視每一個消費環節,剔除那些多餘的、不利於與旅遊者交流溝通的流程,建立便於與旅遊者直接面對面的平台,實現旅遊消費流程的重組和優化。
4.1 讓旅遊者成為產品的協同設計者
在體驗化的旅遊產品中,旅遊者從結果消費轉向過程消費,因此通過吸納旅遊者參與旅遊產品的設計、生產,提高旅遊者與旅遊企業、旅遊者與旅遊者之間的互動程度,而旅遊企業則可以增加生產能力,減少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體驗產品個性化生產而導致的規模經濟的喪失。
旅遊企業可通過觀察學習法、產品制定法和在線反饋法讓旅遊者成為產品的協同設計者。這里重點推薦的是在線反饋法。現在已有少數旅遊企業藉助三維全景虛擬技術,把景區的真實場景數字化,全方位搬到網路上。觀眾只要輕松點擊滑鼠,可以上下左右、走近、退遠的觀看景區風光,再結合景區導航地圖、導游解說,讓觀眾實現邊走邊看,虛擬旅遊。更重要的是,潛在旅遊者通過與旅遊產品的初步接觸,可以發現旅遊產品設計、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給予改進意見。
4.2 運用體驗模型劇場協調旅遊產品和服務
美國服務營銷專家格魯夫和菲恩克認為:面對面服務體驗經歷同演戲相似,代寫英語論文都需要演員、布景和演出效果。在旅遊企業的體驗劇場模型中,演員就是一線服務人員,是旅遊體驗的主要生產者;布景就是旅遊資源,是生產旅遊體驗不可或缺的工地。因此體驗營銷首先要從一線人員做起。企業應讓員工充分認識到,每一次與旅遊消費者的接觸都是一個「關鍵時刻」,它將直接影響到旅遊者對旅遊服務質量的評價。因此工作人員除了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還應注重自身服飾、舉止、風度等各個可能給旅遊者留下美好印象的細節上。
4.3 提供附加產品
附加產品不是核心產品,但它代表核心利益之外的附加利益,可起到支持核心產品發揮最大效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區別於競爭對手產品的作用。旅遊者在旅遊歸來的一段時間內,將會受到旅遊經歷餘波的影響,旅遊企業則可組建旅遊俱樂部或bbs,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分享體驗,交流經驗,鼓勵消費者不斷回憶這段體驗的美好,並激發他們出遊的新需求。這事實上也是為消費者提供另一種體驗,一種知交滿天下的體驗。
綜上所述,成功的旅遊企業必須要為旅遊者生產快樂的體驗,從本質上說,旅遊企業要努力搭建一個快樂劇場,在時間、空間上,在旅遊產品的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協調、統一,形成完善的旅遊產品和良好的整體形象,使旅遊者獲得滿意的體驗,最終實現旅遊體驗和旅遊期望差值為零,甚至是正數,達到企業和旅遊者的雙贏。
參考文獻
[1]約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爾摩(美).體驗經濟[M].:機械工業出版社,.
[2]BJoseph Pine,James HGilmore.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Business Review,.
[3]馬連福.體驗營銷一觸摸人性的需要[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4]揚杏月.旅遊體驗營銷芻議[J].經濟視點,,(10).
淺論體驗營銷在零售業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 零售業 體驗 營銷
[論文摘要]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零售業已進入體驗消費的時代,如何密切關注這種變化,認真研究和把握體驗經濟的特點和規律,通過體驗營銷策略的實施,來滿足消費者體驗的需求,是零售業成功的關鍵。
零售業作為商品與提供服務的終端,直接接觸最終消費者,它的商品組合方式、服務態度和環境氣氛都會直接影響到顧客的體驗。在零售活動中,影響消費者購行為的因素是錯綜復雜的,既有經濟文化因素的影響,又有個人心理因素的影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獲得更多的物質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更加註重通過消費獲得個性的滿足。當消費者在購產品時,如果有體驗的場景和氣氛,那麼對消費者的購決策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體驗營銷是適應體驗經濟時代消費需求變化的理性選擇,它通過為顧客帶來良好的消費體驗,從而吸引顧客,留住顧客。體驗營銷的核心是顧客參與,把顧客作為價值創造的主體,及時回應顧客的感情訴求。由於人們的購物意識逐漸趨於成熟,越來越多的顧客認為購物活動不僅是一項滿足他們物質需要的活動,還是一種休閑活動。越發精明的顧客、日新月異的技術、更加激烈的品牌競爭,使得傳統的營銷和品牌模式變得過時,企業採用4P營銷,主要關注的是產品的功能性特點,而在體驗營銷中,消費者會對整個體驗,而不僅僅是對產品感興趣,企業可以通過富有創造性的溝通,獨特的顧客經歷,酷的、有吸引力的店鋪和有親和力的人員,把這種體驗傳遞給消費者。因此,作為零售業,應在營銷環節中關注細節,以細節打動顧客,創造效益,而體驗營銷正是一種實現上述目標的有效手段。
一、體驗與體驗營銷
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寫的《體驗式營銷》「Experiential Marketing」一書中指出「體驗是企業以服務為舞台,以商品為道具,圍繞消費者創造出的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它雖然和服務一樣是無形商品,但服務對消費者來說是外在的,而體驗則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它可以在一段時期內,給消費者帶來難以忘卻的感受,使消費者得到心靈的慰籍和充實。它關注顧客的所有消費行為以及他在消費前、消費中和消費後的體驗,注重企業和消費者在溝通過程中的情感互動,並且不斷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感受。
體驗營銷的概念是年由美國戰略地平線LLP的兩位創始人提出來的。體驗營銷要求企業必須從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等五個方面創新定義、設計營銷策略。這種思考方式突破了「理性消費者」的傳統假設,認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除了包含知識、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外,還包含感官、情感、情緒等感性因素。
傳統營銷主要注重產品的功能強大、外型美觀以及價格優勢,體驗營銷則是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並為產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體驗營銷是系統化的營銷思路,是以服務為重點,給消費者提供一種消費情境,在情境中通過消費者的參與、互動,給消費者留下一個獨特、美好的回憶,最後達成購的過程。
二、體驗營銷的特徵
隨著科技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慾望和消費形態也發生了變化。當物質極大豐富時,人們對商品的價格變得不再敏感,產品和服務帶來的心理上的滿足變得越來越重要,精神需求逐步超越物質需求而成為人們的主導需求。體驗營銷具有以下特徵:
1.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因為體驗會涉及到顧客的感官、情緒等感性因素,也包含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體驗的產生是一個人的遭遇、經歷或生活中某個場景片段的結果。因此,體驗要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了解顧客內心深處的想法,激發顧客內心深處存在的東西,得到他的回應。要站在顧客體驗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震撼顧客和感動顧客。
2.關注個性。良好的體驗會長久地保存在消費者的頭腦中,體驗是獨一無二的個性化感受,體驗無法,只能回憶,這就顯得彌足珍貴。體驗營銷注重顧客在購環境、氛圍、商業品牌等方面得到滿足的程度,而不是停留在產品表面特徵和基礎功能上。
3.在營銷過程中為顧客創造快樂。體驗營銷注重在產品的營銷過程中不斷地為顧客帶來新的體驗與滿足,從而給顧客帶來快樂。例如:購物廣場中輕柔的背景音樂,整齊而又有創意的商品陳列都能給消費者帶來和快樂。
三、零售業實施體驗營銷的策略
1.變革營銷組合模式。傳統的基於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的4P營銷組合模式已經很難適應體驗經濟發展的要求,在體驗營銷過程中,要建立多元化體驗模式,不斷創新設計體驗,給消費者帶來多角度的愉悅享受和情感寄託。要針對不同顧客的需求定製體驗產品,根據營銷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充分發揮想像力,通過娛樂體驗、生活體驗、情感體驗、虛擬體驗等模式,推出多元化的體驗產品,創造設計出新的體驗業務,最大可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設計產品時,有意識地為產品和服務增加愉悅、美感,並在外觀、包裝、陳列和品牌標識等載體中充分體現出來;在確定價格時,按顧客的需求定價,讓顧客體驗到心情愉悅而樂於付費;在規劃渠道時,要突出差異化特色和響應的及時性;在促銷時,加強與顧客的交流,鼓勵顧客參與,強化顧客對體驗的認識和感受。
2.精心營造環境,提高顧客滿意度。體驗營銷要物環境具有一定的氣氛和情調,使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產生一種特殊的心理感受,消費者的心理感受雖然與交易本身沒有直接,但是它可以影響消費者在購物時的心境和興趣。精心策劃的購物環境是為了創造知覺體驗,充分利用感情信息,通過影響消費者更多的感官、感受來介入其行為過程,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決策過程和行為。在體驗經濟下,商家的是為消費者量身定製的體驗,消費者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參與者。體驗營銷要帶給消費者的是一個難以磨滅的印象,需要引入有形的東西來讓消費者把握主題,緊緊圍繞主題,充分消費者的感官。讓顧客在購前能夠知道將得到什麼體驗,通過營造一種氛圍、設計一種場景,開展消費者參與的體驗式活動,為消費者營造體驗的氛圍和場景,說服消費者購。
3.發掘消費者心理需求,注重營銷策劃中的互動。在零售業的營銷活動中,要從單一的通過產品或服務滿足消費者需要向滿足消費者慾望和增加顧客體驗轉變,重視對顧客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滿足。在當今個性化消費的時代,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被動地接受企業的產品,而是對產品的設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產品過程中,企業要重視產品形象、個性、情調、感性等方面的塑造,營造出與目標顧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心理屬性,幫助顧客形成某種感興趣的體驗。體驗營銷能營造出一種消費者精神世界所需要的生活和文化氛圍,從而幫助消費者找出潛在的心理需求,激發其購慾望。
4.在服務中融入更多的體驗成分。體驗營銷通過看(See)、聽(Hear)、用(Use)、參與(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已經給零售業帶來了新氣象。科技的發展使得產品越來越表現得同質化,良好的服務能增加消費者對企業的好感,有助於建立消費者的忠誠度,在服務中增加體驗成分,可以增加消費者參與的機會,突出服務的個性化和差異化,更好地吸引消費者。企業應有意識地向顧客傳遞體驗,不僅要做好企業所承諾的全過程、全方位的服務,同時還應實現企業服務的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不僅使消費者滿意,還應使消費者感動,使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成為消費者難以忘懷的經歷。
5.挖掘新顧客,穩定忠實顧客。售後服務的狀況對企業意義重大,是零售企業提高顧客滿意度,培養忠誠顧客的重要手段,按照80/20法則,企業80%的來自於20%的顧客,創造企業80%銷量的是企業的忠誠顧客。購後體驗會促成顧客的重復購,零售商除了提供優質的售後服務外,還應利用現代化的網路、通訊技術建立顧客檔案加強客戶關系管理,從而影響顧客情感,培養顧客忠誠,讓體驗存在於企業與顧客接觸的所有時刻,包括零售環境中、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過程中以及售後服務中,清楚地掌握消費者的所有消費行為,更加關注消費者在購物前、購物中和購物後的全部體驗,讓消費者感覺到品牌的特色與文化。
6.建立零售業體驗式營銷隊伍,提升服務品質。零售業通常要直接面對消費者,因此,營銷人員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顧客體驗的效果。體驗的主題再明確,體驗設計再完美,卻會因為員工的依次疏漏或怠慢而大打折扣,甚至將體驗破壞。在體驗式營銷中,營業員和人員的角色較傳統營銷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他們要採用讓目標顧客觀摩、聆聽、嘗試、試用等方法,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與互動,使顧客親身體驗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將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應用在體驗營銷上,使消費者體驗產品,確認價值,促成信賴後達成交易。因此,營銷人員的積極心態、高尚的品質、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專業技能素養等綜合素質的提高,是體驗營銷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著:《體驗經濟》[M].機械工業出版社,年5月
[2]白戰風:《消費心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年5月第1版
[3]湯小平:體驗經濟背景下的情感營銷策略[J].《高科技與產業化》,年第7期
[4]陳凌雲:《世界上最有效的營銷法則》[M].地震出版社,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