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知識講座主題是什麼
自1996年起,中國確定每年3月份最後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設立這一制度是為全面深入地推動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類傷亡事故的發生率,切實做好中小學生的安全保護工作,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安全事故已經成為14歲以下少年兒童的第一死因。 校園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安全隱患有20多種:食物中毒、體育運動損傷、網路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災火險、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有專家指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將可以避免。
為全面深入地推動中小學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類傷亡事故的發生率,切實做好中小學生的安全保護工作,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國家教委、勞動部、公安部、交通部、鐵道部、國家體委、衛生部1996年初聯合發出通知,決定建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制度。當年3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全國中小學生第一個安全教育日發表電視講話,要求全社會都要關心中小學安全工作。
歷年安全教育日活動主題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確定一個主題,自1996年起,「安全教育日」主題分別是:
1996年:「全社會動員起來,人人關心中小學校安全工作」
1997年:「交通安全教育」
1998年:「注重防範,自救互救,確保平安」
1999年:「消防安全教育」
2000年:「保證中小學生集體飲食安全,預防葯物不良反應」
2001年:「校園安全」
2002年:「關注學生飲食衛生,保障青少年健康」
2003年:「大力提高中小學生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2004年:「預防校園侵害,提高青少年兒童自我保護能力」
2005年:「增加交通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2006年:「珍愛生命,安全第一」
2007年:「強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諧校園」
2008年:「迎人文奧運,建和諧校園」
2009年:「加強防災減災,創建和諧校園」
2010年:「加強疏散演練,確保學生平安」
2011年:「強化安全意識,提高避險能力」
2012年:「普及安全知識,提高避險能力」
2013年:「普及安全知識,確保生命安全」
2014年:「強化安全意識,提升安全素養」
2015年:「我安全,我健康,我快樂」。
B. 小學生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生網路安全的的確確是一件值得關注的大事,網路時代的來臨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與近步,正所謂「金無足赤」,矛盾雙方都是相對立的,有好的就會有壞的。
在鼓勵小學生利用網路學習的同時,因為孩子本身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有限,所以就需要家長、學校給予更大程度的控制。
現在的網路在各個方面都發展的比較迅速,即使你不去打開一些不健康的網頁,有時候網頁都會自己彈出來,比如,你在找一些資料的時候,往往在無意間就會有網游的頁面彈出來。這並不是你意願范圍之內的,是來自己外界的無意識的,是被動接受的,當彈出來的時候,也許大人會覺得很煩就主動關閉了,但是以孩子的角度來看,孩子會看到畫面那麼炫那麼酷,不自覺的就會按著上面的指示一步一步的去做,發現,越玩越刺激,以至於迷戀的程度。
所以我個人認為:做為家長,你要深入的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有些孩子本身就對那些網游等不感興趣。他上網就是為了給自己的一些疑問找到答案。
另一類孩子就是自製力不夠強,對新鮮事物有過多的好奇心,什麼都想去看看。對於這類孩子建議家長給予一些控制,比如可以在電腦上安裝花朵衛士,把允許讓他上的網站都添加到花朵衛士里,不允許孩子看的網站就會統統的被過濾掉。
這其中有一種比較極端的家長認為讓孩子上網肯定會學壞,所以一味的管束孩子,就是不能上網,現在的孩子都有叛逆心,你越是不讓他上,他就越好奇,所謂上有正策下有對策,他不讓他在家裡上,他就很有可能想方設法的去朋友的家長,甚至會想辦法去網吧里上。網吧里的環境相信更不適合小學生吧!
花朵網是經中國語文現在化學會驗證的網站,網站上豐富的內容可以滿足孩子們對網路的一切好奇心,學習學累了,可以到天賦展示里發發照片,寫寫作文,同時還能去智力開發里邊玩一玩比較能開動腦筋的游戲。這些都是對孩子比較有意義的。
C. 網路安全講座聽後感
0多種:食物中毒、體育運動損傷、網路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災火險、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在全國各類安全事故中,學校安全事故所佔的比重很大。據了解,我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學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殺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說幾乎每天有一個班的學生在「消失」。
當前,中小學生中相繼出現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為上的偏差而引發的傷亡事件,暴露出了當前學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隱患。一個個觸目驚心、血淚交織的悲劇不能不叫人扼腕嘆息、心有餘悸,也更對我們敲響了安全的警鍾。
「生命」,一個多麼鮮活的詞語;「安全」,一個多麼古老的話題;「幸福」一個多麼美妙的境界。同學們: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為天;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構築了我們美好的家園,成為連接親朋好友的紐帶。在安全的問題上,來不得半點麻痹和僥幸,在安全的問題上,我們必須要防範在先、警惕在前,必須要警於思,合於規、慎於行;必須要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必須要築起思想、行為和生命的安全長城。
也許不少同學會認為,安全只是指身體的安全甚至是肢體的健壯和不受傷害;認為只要自己的肢體健全、行動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認為,這決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個具有健全的體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強,糊里糊塗攀兄弟、結姐妹,既有拉幫結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義氣、惹事端,不但喜好隨波逐流,而且希望出點亂子;這表現出來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問題。就如上星期,有好幾起同學打架事件,還有球場上發生的事件。籃球比賽本應賽出友誼,賽出風格,可有那麼一些同學竟為輸贏而大打出手,弄得同學之間關系緊張。不難想像,有了這樣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輩子做好人,那是很難的。再說,一個具有健全體格的人,如果他沉溺於不良書刊和網路游戲的精神鴉片,天天吸、處處吸,甚至課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裡忍不住要越牆泡網吧熬個通宵;如果他過早地迷戀於少男少女的纏綿悱惻,無端尋愁覓恨、瘋瘋傻傻、痴痴狂狂,甚至爭風吃醋結恩怨,沖冠一怒為紅顏。這表現出來的就是行為上的安全問題。有了這樣不安全的行為,要踏踏實實地讀好書,一帆風順地讀到頭,那也是很難的。 無論是人身安全還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為安全,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結果的殘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體育活動意外傷害事故,課間游戲追逐打鬧偶發事故,輕者可以傷及體格,重者能夠危及生命,它們造成的後果是殘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殘缺、行為方式的越軌比體格不健全更可怕。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一詩中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確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著的軀體行屍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殘缺的產物嗎?這種「產物」充其量只能是沒完沒了地吸取消化父母親血汗的機器,只能成為社會發展長河中的廢物,甚至成為危害社會發展的危險物。
各位老師、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由親情、道德、責任、義務等等所交織的密切的關系當中。因此,個人就不僅只是個人。每一個人的現在都與未來相連,每一個人的自身都與家庭相連,每一個人的榮辱都與整體相連。為了個人的成長,為了家庭的幸福,為了這榮辱相伴的整體,讓我們共同築起思想、行為和生命的安全長城,做個好人。只有好人,一生才能平安;祝願好人,一生平平安安。
D. 網路安全精彩一課的觀後感 300字左右
今天我聽了網路安全教育的講座,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講了有關與網路安全的道德教育。從而教育我們懂得網路安全與道德。
計算機互聯網作為開放式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陣地。我們應該防止反動迷信、謠穢、習俗等不良內容通過網路傳播。網路,是一個特殊的「望遠鏡」。現在,通過互聯網,藉助各種網站,惦記相關主頁,就能看得很遠很遠。通過網路,可以與全世界人們友好地交流,網路,還是學習的好幫手。通過互連網,可以從網路學習許多知識,增大學習的范圍,所以,網路是一所沒圍牆的學校。由此可見,網路是豐富多彩的,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歡樂。網路雖然豐富多彩,吸引人,但是也經常給青少年帶來傷害。記的電視上曾經報道了個節目,一個15歲的少年整天彌戀在電腦游戲中,原本他的學習成績很好,自從愛上了電腦游戲後成績一落千丈。再後來他每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缺課。有1次居然在網吧里連續打了10天沒喝一口水,吃的是方便麵,他簡直是達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後來他覺得無臉見老師同學,對不起他的爸爸媽媽就吃老鼠葯自殺了。死前還寫了一封信,名叫「天堂的來信」。1位15歲了少年就這樣的去了,這篇報道告訴了我們小學生現在最重要的是學習,不要每天沉浸在電腦當中,否則將會一事無成!
E. 小學生怎樣做到安全上網,文明上網,綠色上網
未成年人在網吧上網容易接觸到不良的信息,容易痴迷,容易學壞,進而影響學習,所以受到學生家長的強烈聲討。近年來,儀征市圖書館針對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沉迷於網路游戲這一社會現象,發揮自身優勢,設置了未成年人電子閱覽專區,配置六台性能較好的電腦,讓未成年人免費上網。同時,限定時間,只有一小時;限定內容,只能查資料,從而將好事做到了實處。
推出四大特色服務欄目
在儀征市圖書館,未成年人可閱覽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資源、儀征圖書館網站少兒園地內容、共青團中央推薦的100個綠色網站。該館還在圖書館網站上開通紅領巾讀書園、少兒新書介紹、益智樂園、少兒科普、親子園等供未成年人閱讀。開放時間里,工作人員精心指導小朋友們使用計算機,掌握網路應用技術,熟悉文化信息資源利用,同時,推出四大特色服務欄目:一是隨書教程,網路作業輔導;二是館藏經典圖書片段精選;三是「網路知識導航」,方便少年兒童了解豐富的網路世界;四是「信息探索窗」,通過探險的形式,帶小朋友漫遊世界,包攬天下人文景觀。此間,根據少年兒童不同的年齡層次,為他們設計「館藏精品」、「讀者論壇」、「知識導航」、「信息探索」等欄目,拓寬了少年兒童的知識視野,為少年兒童創造了良好的網路環境,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遠離網吧的誘惑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圖書館還針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徵,每次上網閱覽時間為1個小時,滿足小讀者閱讀需求,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好評。
開展網上德育活動
教育信息化為未成年人利用圖書館電子資源和網上資源創造了條件,也為網上德育活動的開展創造了條件。目前,許多圖書館都建有電子閱覽室,如何引導青少年在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網路世界裡收集有益的、健康的信息呢?儀征市圖書館自2000年開始進行網路建設以來,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網路手段,使得網上德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
舉辦了各類讀書活動和知識競賽活動。2001年,舉辦了青少年健康上網系列活動;2002年,利用網路舉辦了公民道德知識競賽等活動;從2003年開始,針對個別網站傳播不健康知識,儀征圖書館首次提出了「綠色上網」的網路主題概念,為廣大未成年人讀者提供豐富、美化、優化的網上信息資源,開展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網路文化活動。比如:舉辦了「綠色上網」系列電腦知識講座、黨建知識有獎競賽、法律知識有獎競賽、電腦知識有獎競賽、網上讀書活動等;2004年,圖書館對「綠色上網」活動在形式上又進行了完善,分不同層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活動。如:面向中、小青少年舉辦的學雷鋒網上讀書活動;面向大、中學生舉辦網路讀書活動;面向中、小學生及其家長舉辦了「大手牽小手學電腦」活動;面向青少年舉辦了暑期學電腦活動;利用文獻資源共享工程面向低幼讀者舉辦了學成語、講成語活動;面向廣大青少年讀者免費舉辦網上讀書活動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參加活動的達2萬餘人次。2005年,圖書館又針對青少年舉辦了網路冬令營、網路夏令營等活動,還在本館網站上增設了少兒網路版,其中的「大唐詩錄」、「少兒圖書」、「電子動漫」、「自己的作品」、「新書推薦」、「聽歌學英語」等欄目無不讓青少年喜愛,無不讓青少年心動,青少年在這塊方寸間閱覽古今、描繪理想、暢談未來。
今年以來,我們開展了「讀書知榮辱」徵文比賽、網上知識競賽、「新農村的建設者紅領巾暑期讀書活動」、「節假日親子讀書」、「關注少兒閱讀,開創多彩人生」讀者座談會等活動,這些寓教於樂活動的開展,充分展示了圖書館對未成年人的特殊教育職能,使走進圖書館的小讀者在閑適和愉悅中開啟了智慧,增添了知識,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好評,越來越多的孩子們開始了解圖書館、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據統計,幾年來參加活動讀者近10萬人次,網頁點擊率平均每年增加20%。
營造健康的網路環境
網路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量渠道,信息的獲取更加方便、快捷。然而,許多青少年上網不是閱讀信息,也不是查詢學習資源,而是聊天、玩游戲,一些青少年由於受到了來自網路游戲暴力、色情等不良內容影響,以及痴迷網路游戲,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創傷。因此,儀征圖書館加強了電子閱覽室管理,凈化網路資源,指導青少年上網學習,提供信息導航服務,堅決抵制含有誘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恐怖、殘忍等內容的游戲軟體流入圖書館,同時還教育青少年自覺維護網路秩序和網路安全,不斷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觀念和道德水平;教育青少年不輸入有害信息,自覺抵制網路上不健康的有害的信息,為青少年創造了一個健康安全的網路環境。
首先,圖書館針對青少年在上網中遇到的問題,重點實行「3W」的引導,即為什麼上網(why)、如何利用網路(how),什麼時候上網(when),舉辦上網教你行、綠色上網、健康上網等系列活動,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上網、正確對待網上信息,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
其次,積極發揮家長、學校、社會等各層面的綜合引導作用。與學校、家長約定,限定他們的上網時間,利用文獻信息共享工程、少兒版空間等向青少年推薦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網站,採用一些技術手段設置密碼,使他們只能上指定的網站等,還經常監督他們的上網時間和上網內容,若發現他們點擊不健康、不文明的網站及時指出其危害性,並堅決制止。注重讓學校、家長、圖書館形成合力,從快捷、高效地獲取信息;科學認識、評價信息;吸收、積累和運用信息;駕馭和創新信息;遵守網路道德規范等五個方面加強對青少年信息素養的培育。
再次,注意引導的方式方法。例如圖書館舉辦的「小手牽大手」網路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認識網路,健康地利用網路,讓家長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正面激勵與批評教育相結合,灌輸教育與暗示誘導相結合,從而達到寓理於事、寓教於樂、寓教於無形的良好效果。
幾年來,儀征圖書館設置的未成年人電子閱覽專區,很好地落實了平等、免費、限時的原則,為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建起了城市裡的「綠色網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堅持不懈地抓好管理、教育、引導等工作,有效幫助未成年人對網路形成了正確的認識,從而自覺抵制網路不良信息的侵害,促進了青少年健康成長;有效幫助廣大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有些同學還因此而戒除了網癮,受到了學生家長的廣泛好評;有效提高了廣大未成年人利用網路獲取知識的技能,不少學生製作網頁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下,市實驗小學2名學生製作的《紅軍不怕遠征難》專題網頁還得到了《人民日報》、央視國際、新浪、搜狐等主流媒體的關注與報道。
當前,圍繞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儀征圖書館將堅持發揮圖書館的獨特優勢,敞開陣地,辦好專區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服務質量,積極開展各類活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F. 網路安全學習心得200字
有網路安全的意識很重要 談到網路安全,讓我們無奈的是很多人認為這是計算機網路專業人員的事情。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有網路安全的意識,這點對於涉密單位人員來說尤其重要。
設備安全—很多技術是我們想不到的
小心木馬
網頁安全
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網路安全涉及到使用網路的每一個人。對個人來說,要保證自己安全上網,每個人都得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我想應該包含以下幾點:
1)電腦要安裝防火牆和殺毒軟體,要及時升級,如果電腦上網則設臵為自動升級。並且養成經常性安全掃描電腦;
2)及時更新windows補丁;
3) 在確保系統安全的情況下,做好GHOST備份,防止碰到頑固病毒時能及時恢復系統;
4)網友用QQ等發給的網站和程序,不要輕易去點擊和執行;
5)不瀏覽不安全的網頁;
6)共享文件要及時關閉共享,在單位經常會在工作組計算機中看到別人共享的東西;
7) 不熟悉的郵件不瀏覽;
8)U盤殺毒後再去打開;
9)最好不在別人的計算機上登錄自己的銀行賬號、支付寶、QQ等;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提高網路安全意識,學習網路安全知識,是網路時代對我們基本的要求。
G. 社團文化周,網路安全知識講座,如何組織呢
盡量使用類比的方式,通過一般人熟悉的事物類比病毒、木馬的工作原理。現場內演示不宜復雜,宜採用簡單明容了的示例。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曾用「糖衣炮彈」來給學員講解木馬的原理,大家很開心,也很認同。我想,只要你能站在學員的角度,充分發揮想像力,一定能深入淺出的為大家帶去一堂生動的網路安全知識講座。
H. 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知識講座的網上視頻在哪
直接發答案!
學生安全知識問卷:
一、 當地震發生時,如果我們正在教室上課應該怎樣避震?(10分)
答: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
二、 當地震發生時,如果我們在家裡應該選擇什麼位置避震最好?(10分)
答:如果你在室內,應就近躲到堅實的傢具下,如寫字台、結實的床、農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牆角或管道多、整體性好的小跨度衛生間和廚房等處。注意不要躲到外牆窗下、電梯間,更不要跳樓,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
三、 面對火災時我們該如何逃生自救?(10分)
答:火災襲來時要迅速逃生,不要貪戀財物。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穿過濃煙逃生時,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身上著火,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遇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室外著火,門已發燙時,千萬不要開門,以防大火竄入室內。要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門窗,並潑水降溫。若所有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等待救援。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可利用疏散樓梯,陽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單、被套撕成條狀連成繩索,緊拴在窗框、鐵欄桿等固定物上,順繩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
四、 在道路上行走時應注意什麼?(10分)
答: 1.走路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須靠路邊行走。2.橫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3.遵守交通信號,紅燈停,綠燈行。4.不鑽(跨)越交通隔離設施。5.不在汽車臨近時或車輛前後橫穿馬路,不在在道路上扒車、追車、強行攔車或拋物擊車。6.不在馬路上追逐猛跑、嬉戲、打鬧、游戲,不要邊走路邊看書。7.夜間步行要盡量選擇穿戴淺顏色的衣帽和在有路燈的地方橫過馬路。
五、中小學生游泳四不要。(10分)
答:1、 沒有家長帶領,小孩子不能偷偷地結伴去游泳;2、 不能去不知水情、地方很偏僻的小河、池塘里游泳。3、 為預防抽筋,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備,先活動活動身體,用水淋濕身體的各個部分,不能馬上下水; 4、 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嬉戲玩鬧,在沒有大人及安全措施的情況下不能逞能比賽。(10分)
六、未成年人發現有人溺水,應該選擇哪種方法救人?(10分)
答:未成年人發現有人溺水,盡量不要下水營救,應大聲呼救請成人過來營救,第二要用救生器材或當時可以利用的竹竿、木板、繩索等物件營救。第三就是溺水者不要慌亂,盡量讓嘴和鼻子露出水面保持呼吸等待救援。 家長安全知識問卷:
一、 如果家用電器著火是否可用水滅火?我們應該教孩子怎麼辦?(10分)
答:家用電器著火不能用水滅火。撲滅家用電器發生的火災方法是:首先立刻切斷電源,拉閘要帶上絕緣手套,人要離遠些,避免切斷電源時的電弧噴射燒傷臉部。用電工鉗或乾燥木柄斧子切斷電源時,應將電源的相線、地線一根一根的分別切斷,否則會引起短路,造成更大的災難。撲救火災時,要關閉門窗,防止風吹助燃。要立即用乾燥的棉被、棉衣蓋住火苗。切不可用水和滅火器噴淋電器設備的方法撲救,因為高溫電器突然遇水冷卻會爆炸傷人。火撲滅後,必須及時打開門窗通氣。
二、 我們該如何教孩子辨別天然氣是否泄漏?如果家中出現天然氣泄漏讓孩子應該怎麼辦?(10分)
答:1.檢查燃氣管道和爐具,用抹布沾上肥皂水沿管道塗抹一遍,重點是各個介面,如燃氣泄露會出現氣泡,平時在煮飯時如有燃氣泄露會有一股很濃的味道。 2. 燃氣泄露處置辦法:在沒有明火的情況下,現場千萬不要打或接電話,用毛巾沾水捂住鼻子和嘴,馬上打開窗通風,如現場允許盡快關掉閥門和電源,如有明火:關掉電源和廚房門,直接撥打119救援。
三、 如果父母不在家,有陌生人敲門您的孩子會怎麼辦?孩子的做法對嗎?(10分)
答:略。
四、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安全橫過馬路?(10分)
答: 教育孩子應文明過馬路:1.站隊過馬路;2.要走人行橫道;3.要走地下通道;4.不要在道路上嬉戲打鬧;5.不要跨越護欄;6.不要追、扒、攔車。
I. 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知識講座 在網路能看嗎
一、當地震發生時,如果我們正在教室上課應該怎樣避震?(10分)
答: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蹲到課桌下。地震一停,秩序撤離。
二、在學校遇見突發事件,學生如何安全疏散,避免踩踏事件的發生 ?(10分)
答:要聽從現場老師的指揮,做到不慌亂,情緒穩定。當發現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時,要馬上停止腳步,同時大聲呼救;若被推倒,應設法靠牆,身體踡成球狀,雙手頸後緊扣,盡量露出口鼻,呼吸通暢。
三、面對火災時我們該如何逃生自救?(10分)
答:要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穿過濃煙逃生時,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四、在道路上行走時應注意什麼?(10分)
答:1.走路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須靠路邊行走。2.橫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3.遵守交通信號,紅燈停,綠燈行。4.不跨越交通隔離設施。5.不在汽車臨近時或車輛前後橫穿馬路。6.不在馬路上追逐猛跑、嬉戲、打鬧,看書。7.夜間步行要穿戴淺顏色的衣帽和在有路燈的地方橫過馬路。
五、中小學生游泳四不要。(10分)
答:1、沒有家長帶領,小孩子不能偷偷地結伴去游泳;2、不能去不知水情、地方很偏僻的小河、池塘里游泳。3、先活動活動身體,用水淋濕身體的各個部分,不能馬上下水;4、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嬉戲玩鬧。(10分)
六、未成年人發現有人溺水,應該選擇哪種方法救人?(10分)
答:盡量不要下水營救,應大聲呼救請成人過來營救,第二要用救生器材或當時可以利用的竹竿、繩索等物件營救。
家長安全知識問卷:
一、如果家用電器著火是否可用水滅火?我們應該教孩子怎麼辦?(10分)
答:家用電器著火不能用水滅火。首先立刻切斷電源,拉閘要帶上絕緣手套。撲救火災時,要關閉門窗,防止風吹助燃。要立即用乾燥的棉被蓋住火苗。火撲滅後,及時打開門窗通氣。
二、我們該如何教孩子辨別天然氣是否泄漏?如果家中出現天然氣泄漏讓孩子應該怎麼辦?(10分)
答:1.檢查燃氣管道,用抹布沾上肥皂水沿管道塗抹一遍,燃氣泄露會出現氣泡。 2. 在沒有明火的情況下,現場千萬不要打或接電話,用毛巾沾水捂住鼻子和嘴,馬上打開窗通風,如有明火:關掉電源和廚房門,直接撥打119救援。
三、如果父母不在家,有陌生人敲門您的孩子會怎麼辦?孩子的做法對嗎?(10分)
答:應讓孩子通過「貓眼」、對話等途徑,確認來人是否屬熟悉的;也可以先打電話給爸爸媽媽,描述一下陌生人的長相,問問家長的意見;還可以先禮貌地叫陌生人在外面稍等,等自己的大人回家再看情況。
四、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安全橫過馬路?(10分)
答:教育孩子應文明過馬路:1.站隊過馬路;2.要走人行橫道;3.要走地下通道;4.不要在道路上嬉戲打鬧;5.不要跨越護欄;6.不要追、扒、攔車
J. 如何加強小學生網路道德教育
由於計算機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在短短20年間從無到有,異常迅猛地擴展到了全球的每個角落。據專家估計,到2000年底,國際互聯網已連接了100多萬個各類網路,1億台主機和5億左右的用戶。中國國際互聯網的發展也異常迅速。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截止到2000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人數已達890萬,為上年的42.4%,其中18----24歲,25----30歲用戶人數分別42.8%,32.8%,學生用戶人數所佔比例則從上年的16.4%躍升至21%,遠遠超過其他群體而高居榜首。[1]網路的出現,拉近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加快了人們生活的節奏,從根本上改變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從而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環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個名副其實的網路時代已經來臨。
一、網路時代和小學生網路道德素養問題的提出
對於小學生來說,網路世界就象一塊神奇的土地, 非常有吸引力,因為這是一片沒有國界、沒有傳統藩籬、沒有師長管束、崇尚自我和可以標新立異的「飛地」。首先,網路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網, 並在網上瀏覽信息、下載和利用網路資源,甚至在網上發表任何越軌的言論而很少受到懲罰。這種情況使網路世界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現實世界而成為「虛擬空間」。同時,由於網路法規建設的滯後,網路世界的無序狀態已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其次,由於網路的跨國性和即時性,網路在傳播知識和健康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一些反動的、迷信的和甚至***的東西,國內外敵對勢力也在不遺餘力地利用這個陣地向我們進行滲透。正如***同志指出:「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龐雜多樣,泥沙俱下,還存在大量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可以這樣說,由於信息網路化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斗爭陣地.因此,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幹部,必須加緊學習網路化知識,高度重視網上斗爭的問題。我們的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工作、宣傳工作、群眾工作,都應該適應信息網路化的特點,否則是很難做好的。[2]」
二、網路條件下加強小學生網路道德素養的若干方法
作為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者,應該說網路時代對我們的挑戰是十分嚴峻的,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如何結合網路時代的新特點,探索加強小學生網路道德素養的方法,已迫在眉睫。如何加強小學生網路道德素養呢?
一、教師首先主動學習網路知識,了解網路,同時提高自身的網路道德修養,做小學生的表率。
教育者應當受教育。這種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網路知識的學習問題;另一個是教師網路道德素養的提高問題。只有掌握了網路工具,教師才能與學生共用同一的網路平台進行交流,並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小學生上網的指導。在了解網路的同時,教師為人師表,也必須率先垂範,做好小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模範。所謂「先莫先於修德」,塑造靈魂的工程師必須首先具備高尚的網路道德,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規范教師的上網行為,保證教師對學生上網的正面導向作用。
二、信息技術課教師在小學生電腦課中普及網路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規范小學生的上網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良好習慣。
組織學生學習網上文明公約: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不破壞網路秩序;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普及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用道德這種無形的約束力去引導規定學生的網上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自覺地遵守網路法規或有關規定,文明上網、依法上網,做一個合格的網路人。
三、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好的優秀的兒童網站。
學生上網最初帶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優秀少年兒童網站。如雛鷹網、童網、中青網等十幾家兒童網站,在了解網路安全知識後,我們還積極組織他們參加有意義的網上活動,參加《少年電腦報》、《中國少年報》組織的競賽活動。這些活動得到了學生家長及學生本人的歡迎。正如一位家長指出的:「如果我們有更多的優秀的少年兒童網站,孩子們就沒有閑暇時間瀏覽成人網站!他看自己喜歡的內容還看不過來呢」!
四、鼓勵、指導學生利用網路免費資源,自己設計製作網頁或網站,主動佔領網上陣地。
在當今網路時代,僅僅對青少年兒童上網活動進行引導和規范是不夠的,小學教師和德育工作者還應該主動出擊,利用網路提供的免費資源,如免費主頁空間等,建立自己的主頁,通過網路推動小學生網路道德素養的建設。上電腦課時,輔導學生製作自己的網頁,展示自己的才華。
五、正確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也是對學生進行信息道德培養的一種途徑。
學校經常組織有關網路、時事、科學類的知識競賽;通過班隊會交流上網心得;通過小廣播介紹小經驗;舉行「網路安全」的專題講座;通過網上論壇話題等等有益的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中已經滲透了信息道德教育。長此以往,必能大大提高學生的信息道德素養。
利用網路資源不僅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素材上的可能,也極大拓展了學生的情感空間和情感維度,同時促使了教師走出說教,實效性和創造性地來發揮、控制和實施體驗德育、感悟德育的教學效用。由小家至大家再至國家,我們的「自主尋根」教學設計只是愛國教育的一個開端,一個成功的起步。
總之,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學習網路知識,變被動為主動,卓有成效地開展網路時代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給孩子們一個廣闊的、蔚藍的、純凈的網路空間。
參考文獻:
[1]引自萬新恆主編:《信息化校園:大學的革命》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頁.
[2]***:《論科學技術》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