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有效的進行教學反思
一、讓反思成為自願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對教學中問題的剖析。但是現在有不少學校雖然將教學反思提得很響,但僅僅落實在例行檢查的形式上,只考慮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不考慮真不真好不好的問題,最終導致教師寫教學反思不是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來提高自己,而是為了應付相關的檢查來胡亂湊數。反思成了目的而非手段,說難聽點,這樣的反思與雞肋何異?所以我要說,教師的反思只有自覺自願地進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思。要想做到這一點,學校首先要給教師「松綁」,把教師從一些無謂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來研究。其次,學校要充分激發教師教學反思的潛能,如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樣,不是僅靠條條框框的制度規定就能達到,更多的是及時肯定、鼓勵、表彰,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有效推廣。有了這雙重合力,相信每一位教師能會很快進入狀態並從中獲益。
二、當反思成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人終生有益,作為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對個人專業成長起著巨大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反思習慣一旦形成,教學反思將無處不在。就反思內容來說,可以是課堂上的精彩瞬間或敗筆之處,可以是作業設計或試卷編排,也可以是學情變化或教法革新。反思方法更是多種多樣。一是課後筆記:一節課後,對自己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手段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的突出是否達到預定目標,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進行簡單總結;二是反思日記:總結一天的工作,記錄自己所得,取長補短;三是交流討論:教師針對課堂上發生的問題,各抒己見,共同探討解決辦法,得出最佳方案;四是教學研究:為弄清課堂上遇到的問題,以教學理論為指導,廣泛開展教研活動,通過調查實踐,探索新的教學理論。至於反思時機也可收放自如,課前課間幾分鍾,及時反思調整思路;教研活動半節課,集體研究整體提高;茶餘飯後一小時,總結經驗揚長避短。甚至散步、聊天、讀書都能夠為教學反思服務,只要形成習慣,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方式都能引發你對教學的思考。
三、給反思提供載體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一個進程,當它達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想要再上升一個高度就非常困難。要想讓教學反思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教學反思的水平和高度,那就需要給反思提供豐富的載體,不斷為反思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校內定期開展教研專題活動,如說、聽、評三位一體活動,也可以在校際間開展研討,搭建平台進行交流,提供反思內容。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實現專家引領,也可以藉助網路,通過網路教研,創新反思形式,真正為教師專業成長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