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准備包括哪些
一、核事故醫學應急
1. 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的任務包括什麼?
核事故時,醫學應急救援工作的基本任務大體包括:(1)對公眾和應急救援人員進行防護;(2)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和心理咨詢;(3)救治放射損傷和放射復合傷;(4)對非放射性損傷和疾病進行救治;(5)做好衛生防疫工作;(6)食品與飲水的監測;(7)過量受照人員的醫學觀察。
2. 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准備包括哪些內容?
為了對突發核事故能迅速、有效地作出反應,對核事故醫學應急要認真做好准備,其主要內容大體包括:(1)制訂醫學應急預案和響應程序;(2)建立醫學應急救援隊伍;(3)建立通訊和信息系統;(4)建立醫學救援網路;(5)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和學術交流工作;(6)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7)開展公眾宣傳和心理干預活動。
3. 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設在哪裡?
衛生部作為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成員之一,負責全國核事故醫學應急的組織協調工作。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掛靠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以下簡稱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承擔全國的核和輻射應急醫學救援技術指導工作。衛生部核應急中心下設三個臨床部、一個監測評價部和一個技術後援部,第一臨床部設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和血液病醫院;第二臨床部設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人民醫院;第三臨床部設在解放軍307醫院;監測評價部設在中國疾控中心輻射安全所;技術後援部設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各專業技術部又下設若干個專業組,具體承擔核和輻射應急醫學救援准備和響應工作。
4. 核應急醫學救援小分隊
衛生部建立了核應急醫學救援小分隊,制定了小分隊救援行動導則和響應程序,對救援小分隊成員進行了培訓,完成了小分隊的儀器裝備等,在突發核事故時能夠迅速趕赴現場參與醫學救援工作。
5. 與核應急有關的主要國際組織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是國際核事故的應急協調領導機構。這在2010年國際組織聯合響應核應急合作計劃里有明確規定。
根據現行的職責劃分,世界衛生組織負責核應急情況下涉及公眾健康行為干預中的健康效應評估和提供技術咨詢、建議或幫助(在被請求或允許提供幫助的情況下)。
輻射應急醫學響應和援助網路(REMPAN)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建立的包括輻射應急醫學、劑量學、公眾健康干預、長期監護和隨訪等專業在內的40多個機構組成的全球網路。它為世界衛生組織應對輻射應急准備與響應提供技術支撐。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是該網路的聯絡機構之一。
6. 採取何種保護措施可減少輻射危害?
預防或減少核事故情況下外照射的主要防護措施是疏散設施附近人口,較遠地區人口就地避遷。攝取放射性碘會影響甲狀腺,特別是對0-18歲的人群。因此為防止放射性碘的內照射危害,如果需要,應根據國家應急計劃中的相關標准在醫生和專業人員指導下有組織的服用穩定性碘(KI)。如果發生放射性沉降,應禁止食用葉類蔬菜和飲用受污染的水源。禁止食用被污染地區產的牛奶和乳製品。
7. 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首先避免恐慌,及時收聽廣播或收看電視,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動。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況下,盡量避免室外活動,必須外出時應戴口罩和採取其他保護措施,避免皮膚暴露。
8. 一旦出現了核事故,周邊地區公眾應該怎麼辦?
一旦出現核事故,周邊地區公眾必須做的首先是盡可能獲取關於核事故的可靠消息,了解政府部門的決定、通知。通過各種手段保持與地方政府的信息溝通,切記不可輕信謠言或小道信息。根據政府部門的通知和要求,受污染地區的居民應採取保護自己的必要的防護措施,如選用就近的建築物進行隱蔽,關閉門窗,關閉通風設備,甚至安排實施有組織、有次序地撤離。
出現核事故時,公眾特別注意要保持心態平穩,不要惶恐不安。
9. 什麼情況下需要採取個人防護措施?
當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污染時就需要採取一些個人防護措施。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可減少放射性物質吸入。體表的防護可用各種日常服裝,包括帽子、頭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對已受到或疑似受到體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員進行去污,受污染人員採用淋浴方式去污,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脫下存放起來,直到以後有時間再進行監測或處理。要防止將放射性污染擴散到未被污染的地區。
10. 碘片(KI)能防輻射嗎?
生理學上,人體內碘的主要來自於甲狀腺的攝入,甲狀腺攝入碘產生甲狀腺激素。KI是穩定性碘,它可以使甲狀腺內的碘飽和從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攝入。
碘片不能保護來自於體外的放射性和被身體吸收的除放射性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質。這就是為什麼穩定性碘在多數場合與其它防護措施(如隱蔽待於室內、關閉門窗等)綜合使用。
吸入和食入的放射性碘在甲狀腺中蓄積。應在暴露前在醫生和專業人員指導下有組織的預防性服用碘化鉀,可防止甲狀腺對放射性碘的吸收並降低甲狀腺癌的長期風險。
為了充分發揮穩定碘的作用,需要在受照前或者受照後盡快服用穩定碘片。即使在事故後幾小時,通過服用仍然可以阻止甲狀腺對50%碘的吸收。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通常一片劑量的穩定碘就足夠了,它可以起到24小時持續保護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煙羽來襲時對甲狀腺起到充分的保護作用。
只有在暴露於放射性碘之前服用碘化鉀,才能起到最佳的保護作用。
11. 什麼情況下服用穩定性碘?
核事故發生後,事故周邊地區人員有可能攝入放射性碘,集中在甲狀腺內,使甲狀腺受到較大劑量的照射,此時服用穩定性碘就可減少甲狀腺吸收放射性碘。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時服用穩定性碘,就能阻斷90%放射性碘在甲狀腺內的沉積。在吸入放射性碘數小時內服用穩定性碘,仍可使甲狀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對成年人推薦的服用量為100毫克碘,3~12歲的兒童,服用量為50毫克,3歲以下兒童服用量為25毫克。
12. 什麼情況下應控制食品與飲水?
當食品和飲水中的放射性含量超過國家標准規定的水平時,應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禁止進口與銷售。
二、放射防護基礎知識
13. 什麼是放射性?
物質能夠發出射線的性質稱之為放射性。
14. 人們的哪些活動有放射性?
放射性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攝入的空氣、食品、水中都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物質。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約0.01mSv;每天抽20支煙,每年有0.5~1mSv;平均一次胸片約0.1mSv等等。少量的輻射照射不會危及人類的健康。
15. 日常生活中,人們受到哪些天然輻射照射?
來自天然輻射的個人年有效劑量全球平均約為2.4mSv,其中,來自宇宙射線的為0.4mSv,來自地面γ射線的為0.5mSv,吸入(主要是室內氡)產生的為1.2mSv,食入為0.3mSv。可以看出氡是天然輻射中最主要的來源。
不同地區,天然輻射劑量是不同的,個人劑量變化范圍很大。全球各地天然照射水平通常可相差3倍左右,但在一些地方可以高出平均水平10倍,有時甚至達100倍,這出現在所謂的天然高本底輻射地區。在我國,各省、地區的天然輻射劑量同樣差別很大。例如,廣東、福建天然輻射劑量較高,而北京則較低,其中,某些高本底地區的天然γ劑量率比全國平均水平要高出2到60倍。
16. 主要的輻射的種類及對人體的危害是什麼?
主要存在著三種射線:α(阿爾法)、β(貝塔)、γ(伽瑪)射線。α、β、γ三種射線由於其特徵不同,其穿透物質的能力也不同,它們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方式也不同。α粒子只有進入人體內部才會造成損傷,稱之為內照射;γ射線主要從人體外部對人體造成損傷,稱之為外照射;β射線既可能造成內照射,又可能造成外照射。
17. 放射性可以測量嗎?
放射性是可以測量的。自發現放射性現象以來,已經研究和開發各種各樣的放射性測量方法和放射性測量儀表,不僅強放射性可以測量,弱放射性也可以測量。
18. 如何知道體內已受到放射性污染?
通過專用設備進行體外直接測量,或者利用生物樣品(主要是排泄物)進行分析,可確定體內是否已受到放射性污染。
19. 輻射的健康效應有哪些?
輻射的健康效應分為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性效應。
確定性效應是通常情況下存在劑量閾值的一種輻射效應,超過閾值時,劑量愈高則效應的嚴重程度愈大。受到超過劑量閾值照射的人員,其全身或任何受照組織、器官均可能發生確定性效應。症狀包括惡心、嘔吐、乏力、食慾不振等。
隨機性效應是發生幾率與劑量成正比而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的輻射效應。一般認為,在輻射防護感興趣的低劑量范圍內,這種效應不存在劑量閾值。最主要的隨機性效應是誘發癌症等,但在100mSv以內,目前尚無證據表明癌症發病率會增加。
20. 不同的輻射劑量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輻射可能對身體細胞和組織造成損害。輻射的影響視乎輻射的強度、接觸時間的長短及受影響身體細胞的種類而定。全身一次受到X、γ射線均勻照射的症狀見下表。
受照劑量(mSv) 臨床症狀
250 無檢出臨床症狀,可能無遲發效應
250~1000 血象有輕度暫時性變化,無其他可檢出臨床症狀,但有可能有遲發效應,對個體總體上沒有嚴重效應
1000~2000 可產生惡心、疲勞,1.25Sv以上,有20%~25%的受照人員發生嘔吐,血象有明顯變化,可導致輕度急性放射病
2000~3000 受照24小時內出現惡心和嘔吐,潛伏期一周後出現毛發脫落、厭食、全身虛弱及喉炎、腹瀉等臨床症狀,如既往身體健康或無並發症者,短期內有望恢復
3000~6000
半致死劑量
受照射後幾小時內發生嘔吐、惡心,潛伏期約有一周。二周後可見毛發脫落、厭食、全身虛弱、體溫增高。第三周出現紫斑、口腔及咽部感染。第四周出現蒼白,鼻血、腹瀉,並迅速消瘦。未經治療50%個體死亡
≥6000
致死劑量
受照射後1~2小時內發生嘔吐、惡心、腹瀉。潛伏期短,一周後出現厭食、全身虛弱、體溫增高、紫斑、口腔及咽部發炎感染,並迅速消瘦。100%個體可能死亡
㈡ 5、 應急救援都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培訓
1.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體系建設;
2.應急預案編制、管理和演練;
3.應急預案與應急資源管理資料庫;
4.危險源辨識及分析方法;
5.應急救援典型案例分析;
6.應急管理工作交流與座談。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與危機管理課程
1、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與危機管理概述
2、應急法制建設
3、地方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管理模式
4、應急預案編制
5、突發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
6、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案例分析
7、突發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力與輿論引導力建設
8、突發公共事件媒體應對案例分析
北京津同利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坐落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昌平園區。公司立足於應急管理平台的科學化建設、應急產品裝備的先進化研發生產和應急管理普及化、專業化、職業化的培訓 。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的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系統平台建設提供支持;為企業減低安全生產風險培養專有人才;為社會應急管理領域培養專業人才。公司將致力把我國應急領域建設成為國際同等水平。
目前,津同利亞公司與美國、澳大利亞、歐洲、日本等國際上應急技術先進發達國家的高等院校、跨國公司、應急領域大型企業機構擁有多方位合作關系。公司在應急培訓方面,著眼國際格局,不僅擁有國內一流師資,且與國際先進的安全教育機構緊密合作,擁有完善的專業培訓體系,力求打造國內金牌應急培訓課程。公司堅持以《國家應急預案》為指導思想,為政府搶險救災和企業事業單位的安全生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公司以客戶的需求為己任,以提供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設備為目標服務於客戶,同時最大限度地承擔公司應盡的社會責任。
㈢ 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應急救援技能培訓主要培訓哪些內容
企業來安全管理人員應急救援技能自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包括:採用理論與具體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從應急管理、應急事故現場傷員緊急救護、危化品應急知識、應急救援裝備使用、案例分析及實操練習等方面,提高了應急救援人員的事故防範能力,
安全教育內容:
1、安全技能教育
(1)本崗位使用的設備、安全防護裝置的構造、性能、作用、實際操作技能。
(2)處理意外事故能力和緊急自救、互救技能。
(3)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技能。
2、安全知識教育
(1)本企業一般生產技術知識.
(2)一般安全技術知識.
(3)專業安全技術知識。
3、安全法規教育
(1)國家安全生產法律.
(2)行業安全生產法規.
(3)企業安全生產規章.
4、安全思想教育
(1)思想教育
(2)紀律教育
㈣ 您認為應急救護培訓知識和技能中哪些最重要(請根據重要性排序,填寫1-6數字
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
2.應急計劃的編制、管理和演練;
3.應急計劃和應急資源管理資料庫;
4.危險識別和分析方法;
5.應急救援典型案例分析;
6.應急管理交流與討論。
公共應急與危機管理課程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與危機管理概述
2.應急法制建設
3.突發公共事件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
4.應急計劃的准備
5.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心理危機干預
6.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案例分析
7.突發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公信力與輿論引導
8.媒體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案例分析
北京金通利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位於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公司立足於應急管理平台的科學化建設,先進的R&D和應急產品裝備的生產以及應急管理的普及化、專業化和專業化培訓。為政府、企事業單位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系統平台建設提供支持;為企業培養專門人才,降低安全生產風險;培養社會應急管理專業人才。公司將努力把中國的急救領域建設成國際水平。
目前,金通利亞公司與美國、澳大利亞、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高校、跨國公司、大型企業在應急領域有著多方面的合作關系。在應急培訓方面,著眼國際形勢,公司不僅擁有國內一流的師資力量,還與國際先進的安全教育機構緊密合作,擁有完善的專業培訓體系,著力打造國內金牌應急培訓課程。公司堅持以「國家應急預案」為指導思想,為政府搶險救災和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提供全方位服務。
公司以客戶的需求為己任,以提供一流的技術和一流的設備為目標為客戶服務,同時最大限度地承擔公司應盡的社會責任。
㈤ 應急救援培訓的作用是什麼
這還用說嗎?救援培訓的目的,就是讓救援隊伍在平時積累應急救援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便在關鍵時刻知道該做什麼?該怎麼去做?需要准備哪些裝備?需要掌握哪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