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深圳市德皇培訓課程

深圳市德皇培訓課程

發布時間:2022-05-30 10:50:43

A. 海因里希的人物經歷

「他有對付蘇聯人的豐富經驗,而且他們還沒有戰勝過他」————德國陸軍大將 海因茨.古德里安對海因里希的評價。
每當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將領,很多軍事愛好者們肯定會首先聯想到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名字,在納粹德國早期的閃擊戰中他們都曾經立下過赫赫戰功,創造過很多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隆美爾在北非,古德里安在法國,曼施坦因在蘇聯的輝煌勝利都奠定了他們世界級名將的聲譽。但他們在戰爭中後期的防禦作戰中的表現卻乏善可陳,少有精妙之筆。給人的印象是似乎德軍中只「出產」善於進攻的將領。但如果提起戈特哈德.海因里希這個名字,可能會令人感到有一些陌生。因為在他長達40年的戎馬生涯中確實沒有多少令人記憶深刻的顯赫戰歷,他的名字更多的是出現在德軍的作戰序列表當中。但他作為德國國防軍軍中少數幾位傑出的防禦專家,曾經在莫斯科城下力挽狂瀾,使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免於崩潰,此後他率第4集團軍長期駐守在東線中部地段,令許多與他對陣的蘇軍將領頗為頭痛。他作戰頑強,要求嚴格,因此他手下的很多官兵對他既愛又恨,稱這位小個子將軍是「我們兇悍的小矮子」。 戈特哈德.海因里希1886年的聖誕節出生在東普魯士的古姆賓年,他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新教牧師,但他母親的家族卻聲名顯赫,從12世紀開始,這個家族就世代以軍人為職業。到20世紀,這個家族還誕生了一位陸軍元帥,他就是海因里希的堂兄——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由於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海因里希一生都是一位虔誠的教徒,他堅持每天都要看一段聖經,甚至到了戰爭年代,他仍然堅持每周上教堂做禮拜。
1905年3月8日,18歲的海因里希加入了德皇的陸軍部隊,被分配到歷史悠久,成立於1807年的第95步兵團服役。入伍後不久,海因里希就被選派到漢諾威軍事學校進修,畢業後他被提升為少尉。由於在一線部隊的優異表現,1910年他被調到營部任參謀。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他正在駐哥塔的第95步兵團團部任副官。1914年8月,第95步兵團隨奧托.馮.普魯伊斯科夫將軍的第11軍(隸屬於第3集團軍)赴西線參戰。在戰爭的前兩年,他先後擔任連長和第95步兵團第2營營長,還曾參加過著名的坦能堡會戰。事實證明海因里希是一位出色的軍官,他在前線作戰中的英勇表現,為他先後贏得了二級鐵十字勛章(1914年9月27日)和一級鐵十字勛章(1915年7月24日)並在1915年被擢升為上尉。1916年,他被先後調到第3步兵旅和第24後備軍任參謀。在凡爾登戰役之前,海因里希上尉在前線因毒氣中毒被迫修養了一段時間。但這並未影響到他的前途,1916年底,傷愈後的海因里希調往阿爾弗雷德.馮.克萊斯特將軍的第115步兵師任參謀。這一時期的經歷對海因里希非常重要,他由此開始廣泛接觸一線部隊的參謀業務,不久後由於他良好的表現,他還被上調到總參謀部任職了一段時間。1917年底,他參加了在色當舉辦的一個短期的總參謀部軍官的培訓課程。這對於那時的基層軍官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耀。1918年2月,他調往正在東線作戰的第203步兵師作戰處任職。在此期間,由於他優異的表現,還獲得了普魯士馮·霍亨佐倫佩劍騎士十字勛章(1918年8月9日)
但是德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失利使年輕的海因里希上尉的前途變得暗淡起來,1918年11月11日,走投無路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次年6月28日,新成立的德國魏瑪政府和協約國簽定了「凡爾塞和約」,按和約規定,戰敗的德國只能擁有10萬人的軍隊。1921年1月1日,魏瑪國防軍成立,陸軍編制僅為2個集團軍,下轄7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在這樣一支小規模的職業陸軍中,軍官的名額只有4000人,只有極少數優秀的人才加幸運兒才能被陸軍繼續留用,但海因里希還是憑借他在一戰中的出色表現而被幸運的被留在德國的十萬陸軍中繼續服役。1919年2月,他調往第1集團軍參謀部,任艾里希.馮.奇施維茨將軍(此人在魏瑪時代還擔任過第1集團軍司令)指揮的志願兵師的作戰處處長,負責保衛東普魯士的安全。1919年底,他調往駐東普魯士的第1軍區(總部在柯尼斯堡)任參謀。在此期間,他協助約翰內斯.馮.達澤爾將軍在第1旅和第20旅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第一步兵師並擔任了新成立的第一步兵師的副參謀長。1924年9月,他調任駐扎在施瓦本格明德的第5步兵師第13步兵團第14連任連長。1年半之後,他晉升少校。1927年10月,他調入國防部部隊局任職。這是海因里希軍旅生涯的一個契機,此後,他在魏瑪國防軍中一路平步青雲,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便從少校晉升到了將軍:1930年10月,他調回第1步兵師任第3步兵團的代理團長,1個月後,他被正式任命為第3步兵團第3營營長。1932年10月,已經晉升為中校的海因里希調任駐柏林的第一集團軍參謀部作戰處處長(此時任第1集團軍司令的正是他的表哥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1933年,納粹上台後不久,海因里希升任國防部防衛辦公室總務處主任並晉升為上校。從1933年到1937年他一直在國防部(1935年納粹宣布重整軍備後改稱「戰爭部」)補充局任局長,為1933-1939年德國陸軍的迅速擴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36年元旦49歲的海因里希被擢升為少將。
1937年10月12日,海因里希少將被任命為駐扎在明斯特的第16步兵師師長。這對海因里希來說,這是他施展指揮才能的一個好機會,雖然在此之前,他只在一線指揮過營級部隊,缺少經驗,但事實證明他幹得相當不錯——1938年3月,剛晉升少將2年的海因里希便被提升為中將。
1939年9月1日,德軍悍然入侵波蘭,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但第16步兵師並沒有參加進攻波蘭的戰役,而是被部署在了西線,作為西線少數幾支比較精銳的部隊被編入工兵出身的奧托-威廉.弗斯特將軍的第6軍,隸屬於C集團軍群(總司令裡布大將)第5集團軍(司令庫特.利布曼步兵上將),駐守在下萊因地區,以防備法國可能對德國西部工業區發動的襲擊。
第16步兵師組建於1935年10月,是德國重整軍備後第1批組建的步兵師之一。全師轄有3個步兵團(第60,64,79步兵團),1個炮兵團(第16炮兵團),1個反坦克營(第16反坦克營),1個偵察營(第16偵察營),1個工兵營(第16工兵營),1個通信營(第16通信營)和1個戰地後備營。共編有17734人。在這個師的歷任師長中有兩位後來被擢升為陸軍大將,一位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海因里希,另一位就是希特勒寵愛有加的獨臂將軍漢斯.胡貝。
1940年初,海因里希中將接替短暫離職的馮.朔貝特將軍代理了一段時間的第7軍軍長,此時第7軍剛參加完進攻波蘭的戰役,由波蘭前線移防到西線,部署在德法邊境上的特里爾地區,隸屬於A集團軍群第12集團軍。1940年4月,海因里希被正式任命為第12軍軍長(隸屬於C集團軍群第1集團軍),下轄3個步兵師(第258,75,252步兵師)這個軍被部署在薩爾布呂肯附近,准備參加一個月後即將爆發的對法國的戰爭。
5月10日,德軍開始實施「黃色方案」,突然發動了對西歐四國的戰爭。戰役開始後的一周時間後德軍便奠定了勝局,德軍在中路擔任主攻的A集團軍群和負責進攻荷蘭,比利時的B集團軍群均取得了重大勝利,但部署在戰線南翼的C集團軍群由於擔任佯攻和牽制馬其諾防線駐軍的任務,一直沒有發起大規模的攻勢。
而第12軍當面的法軍陣地形勢則較為復雜,這里正好處於馬其諾防線兩大要塞區梅斯要塞區和勞特爾要塞區之間的「薩爾缺口」,表面上法軍在這里只部署了胡伯特中將的第20軍(隸屬於第2集團軍群第4集團軍)屬下的2個步兵師,但由於地理上的原因,法軍在這里難以構築大型的地堡,因此被改建為類似「荷蘭要塞」那樣的水道防線,這使德軍的進攻要面對很多麻煩。因此直到德軍已經在北方奠定勝局的情況下,6月14日,第1集團軍才接到命令,要求其屬下的三個軍(從北到南為第30軍,第12軍和第24軍)向「薩爾缺口」發動進攻。參加進攻的包括10個師:第30軍的第93,258,79師,第12軍的第268,75師,第24軍的第60,252師以及第1集團軍預備隊的第95,198,168師。雖然法軍在德軍第1集團軍當面部署的兵力並不弱——一共有包括3個要塞師在內的7個步兵師(包括第69,82,174要塞步兵師,第41,51殖民地步兵師,第52步兵師和第1波蘭師),但此時從北方急速南下的古德里安裝甲集群已經深入迂迴到馬其諾防線守軍的後方,因此腹背受敵的法軍在面對德軍的正面進攻時一觸即潰,迅速敗退,海因里希的部隊沒費多大勁就突破了法軍的正面防禦。

B. 怎樣評價文藝復興運動對大學的影響

一、傳統大學對人文主義的抵制

中世紀後期,歐洲大學日趨保守,由經院哲學把持的大學課堂幾乎拒絕一切新知識,大學嚴重滯後於時代發展的要求。14世紀初葉,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在人文主義思想的沖擊下,各國大學先後發生了相應的變革。由於文藝復興最早起源於義大利,因而義大利的大學最先感受到新風氣和新變化。當然,人文主義思想進入大學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14世紀初,但直到15世紀後半期,人文主義者的學說才開始影響大學。

當時的大學,主要是一種培訓機構,旨在培養未來的神職人員、醫師、政府官員和律師,因此,大學的主要任務不可能去追求純文學、歷史、詩歌和藝術。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要想培養這種「純」知識,他們就得在大學之外進行,因為大學在許多方面是相當保守的。況且「在所有重要的大學中,專業科目的突出地位仍然不可動搖」。

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為例,「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佔主導地位的(幾乎是惟一的)智力活動都是功利性的,這種活動與特定的職業目的相聯系……教育體系的構建則是以培養男孩從事法學、公證學、醫學和神學等方面的職業為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普通公眾還是城市的領導階層都沒有想到去關心大學里的人文主義教育,實際上,那些最具特色的人文主義研究都是在當地大學之外的一些地方發展起來的。另一方面,大學的科目還是以形而上學、神學、法學和醫學這些傳統的科目為特色,甚至這些傳統領域所獲得的資助也是不穩定的。在很長一段時間,人文主義對佛羅倫薩大學的影響極小。最初,佛羅倫薩大學的人文主義要體現在一些課外活動中,雖然間或也有著名的文學學者或博學的希臘學者被任命為大學的講座教授,但是作為一所公共資助的機構,佛羅倫薩大學的大部分公共資金用於職業教育。即使是在該城倡導人文主義的梅迪契家族統治的鼎盛時期,藝術和人文學科的教師遠遠少於更專門化的職業學科的教師數。大量的大學預算被用於法學和醫學教育上,為數不多的藝術和文學教授是大學里薪金最低的教授。佛羅倫薩大學如此,其他大學同樣如此,這些大學首要關心的是職業方面的教育,而不是人文主義的教育。如博洛尼亞大學以它的法學教育著稱於世,而帕多瓦大學則以其醫學院聞名遐邇。克里斯特勒(Paul
Kristeller)指出:作為中世紀經院哲學的主要基礎的亞里士多德哲學,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學中仍然繼續繁榮發展。這時對這一哲學有了一些新的解釋,因為有些學者尋求復興「真正的」亞里士多德,他們在對亞里士多德哲學進行闡釋的時候,把柏拉圖主義或人文主義的成分也加進去了。

在阿爾卑斯山以北的一些國家,情況大致相同。大學強調在培養神職人員的傳統教育中採用亞里士多德哲學,它們以法學和醫學專業教育為重,把文科課程視為預科性質或附帶性質。在當時經院主義的頑固堡壘巴黎大學,許多教授強烈地反對「新知識」。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把他們稱之為「北方的野蠻人」,甚至斷言「高盧沒有真正的教師」。1497年,荷蘭人文主義學者伊拉斯謨厭倦了他在索邦看到的那些關於經院哲學的舊書,當聽著那些博學的「神聖的斯各脫主義者」「皺著眉頭、瞪著眼睛、帶著迷惑的神情」講課的時候,他再也無法保持清醒了。他對一位年輕的英國朋友說:「沒有什麼比他們的大腦更迂腐,沒有什麼比他們的語言更粗野,沒有什麼比他們的興趣更乏味,沒有什麼比他們的知識更引起爭議,沒有什麼比他們的行為更粗野,沒有什麼比他們的生活更偽善,沒有什麼比他們的演講更惡毒,沒有什麼比他們的心更黑了。」德國人文主義者梅蘭希頓(Philipp
Melanchthon,1497—1560)將矛頭直接對准傳統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梅傑(John
Major),諷刺道:「天哪!這么多無聊的談話!他花大篇幅討論的是:是否可以沒有馬而進行賽馬?海水是不是在上帝造它的時候就是鹹的?」
在德國,人文主義最初面對的是大學教授們的懷疑和敵意,學生們對人文主義也不感興趣甚至加以嘲笑。人們認為人文主義是一種新的、不熟悉的、不實用的東西。經院哲學的地位早已牢固地確立,職業准備則是高等教育主要的關注點。更為重要的是,在許多德國人看來,這種「新知識」似乎是一種具有顛覆性特徵的外來進口物。由於這些原因,一些德國大學對新學科的反對是相當激烈的。魯迪說:「歐洲大學中那些保守的人把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運動看作是對他們既得學術利益的威脅,認為它減損了大學教授的職責,也許還會顛覆高等教育一直允諾要維護的那種信仰。此外,他們還對人文主義的三種語言的教學和文學教學表示懷疑。中世紀的拉丁文,特別是與極受尊崇的拉丁文《聖經》中的聖篇結合在一起的內容,對他們來說是正統性的象徵,是真正的智慧,是正確的知識。另一方面,在他們看來,希臘文則有許多弦外之音,如信奉異教、教會分裂甚至是不信教。而希伯來文則被懷疑有『藐視的不信教』的猶太文化之意。這樣,人文主義者引以為豪的偉大的教育進步對於那些擁護傳統的人來講,卻是對於真正的教育原則的一種不負責任的和顛覆性的攻擊。」

二、人文主義對大學的滲透和影響

雖然文藝復興並沒有引起傳統大學的根本變革,但人文主義對大學的影響還是清晰可見的。以大學課程的演變為例,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新的學科,如希臘文學、修辭學、詩歌、歷史和柏拉圖哲學,逐漸與舊的經院主義的課程一起在大學里有了自己的位置。雖然與職業課程相比,這些課程仍然是附帶的、選修的課程,但它們現在至少有了一種明確的和得到認可的地位了。

在義大利,來自希臘的一批拜占廷學者從事了開拓性的工作,當時,他們的祖國正處於土耳其人的統治之下,這些被迫流浪的學者陸續在義大利的大學找到了工作。如阿吉羅普洛斯(John
Argyropoulos)、卡利克斯圖斯(Andromicus Callixtus)、查爾康迪拉斯(Demetrius
Chalcondylas)和拉斯卡里斯(JohnLascaris)等人,他們在大學講授關於古希臘的語言和文學課程,激發了義大利學生對希臘學科的巨大興趣。佩魯賈大學(Perugia)一位學生在聽了查爾康迪拉斯的講課後興奮地寫道:「剛剛來了一位希臘人,他開始勤勉地教導我,當我聽他講課時,心中充滿了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快樂,因為他是希臘人……對我來說似乎他就是智慧的化身,他的身上體現出高雅的才智和古時著名人物的風采。」
拜占廷人所開創的工作由義大利學者所發揚光大。瓜里諾(Guarinoda
Verona)曾求學於君士坦丁堡,後來成為費拉拉大學希臘文教授。據說在15世紀中期,有許多學生從遙遠的英格蘭、法國、德國、匈牙利及義大利各地慕名而來。法爾福(Francesco
Filelfo)先後任教於威尼斯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和佛羅倫薩大學,具有很高的聲望,吸引了來自歐洲各國的學生。稍後於他們的是佛羅倫薩大學希臘文和拉丁文教授安不羅吉尼(Angelo
Ambrogini),由於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及對西塞羅形式主義犀利的攻擊而受到好評,他還是一名卓越的修辭學教授。

上述這些人文主義教授的教學或許對專業學院的學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卻深深地吸引了學習文科課程的學生。事實上,義大利人文主義取得最大進展的地方都是那些新建立的大學,如帕維亞大學、費拉拉大學、比薩大學和羅馬大學。在這些大學,新與舊之間達成了一種學術上的折中方案,兩者長期和諧相處。

盡管人文主義在大學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但義大利人文主義最繁榮的中心是學園而不是大學。學園是一種私人或半私立的機構,源自古希臘柏拉圖學園,它為人文主義者提供了一個公開論壇和聚會的場所。在佛羅倫薩、威尼斯、費拉拉、曼圖亞、米蘭、羅馬和那不勒斯等地都開辦了學園。
在法國,人文主義在巴黎大學長期遭到敵視。「盡管法國與義大利相隔咫尺,在15世紀的最後一二十年之前,巴黎的學者們一直輕視義大利的嚴重影響,不屑在他們的課程表中做任何重大的改變。不錯,在1450年以後,藝術系(文學院)已經聘請少數義大利人文主義者去充當希臘語教師;有些人文主義的教科書已經代替了中世紀的拉丁文法;巴黎的出版社從1470年開辦起就刊印了一些人文主義方面的書籍。但是,這些只是次要的改革,並未影響任何院系的學習方向;大學生活的中心依舊是阿奎那派、司各脫派和奧康姆派之間的激烈論戰,以及很少變化的關於傳統的邏輯問題和形而上學問題的討論。那些在他們的精神教育中尋求更富於營養的食品的大學生們,從閱讀中世紀晚期神秘主義者的作品中得到了滿足。」鑒於以上狀況,為了打破堅冰,只能另闢蹊徑。1530年,人文主義學者比代(Guillaume
Budé)成功地說服國王弗蘭西斯一世在巴黎建立一所主要進行人文主義研究的新的教育機構──法蘭西學院,它不事經院之學,熱情歡迎新的古典主義教育和所有以人為中心的研究,與教會大學分庭抗禮,開時代先風。它設立了一系列教授講座,如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和哲學等講座,還開設算術、醫葯和東方研究等課程。對此,教會和巴黎大學極為不滿,極力詆毀之。然而,歷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除巴黎外,法國許多地方自治政府,如波爾多、里昂、奧爾良、蘭斯和蒙彼利埃等都建立了自己的高等教育機構,這些機構同樣歡迎人文主義教學。法國像義大利一樣,主要是那些較新的、不那麼迂腐的教育機構願意引進這些新的學科。當然,巴黎大學也不是鐵板一塊。義大利人安德烈利尼(Fausto
Andrelini)曾成功地在巴黎大學開辦了古典詩歌講座,並取得了良好效果。巴黎大學教授加吉恩(Rober
Gaguin)毅然從敵對陣營轉入人文主義者的行列。共同的立場使他們和來自荷蘭的人文主義學者伊拉斯謨結為摯友。

人文主義從法國很快傳播到低地國家的大學中,1575年創辦的萊頓大學被稱為歐洲「新知識」的重要中心。尼德蘭人文主義者利普修斯(Justus
Lipsius)於1578年來此任教。他的到來,使萊頓大學逐漸聞名於歐洲知識界。1591年利普修斯離開後,萊頓大學1593年又聘來了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斯卡利傑(Joseph
Justus Scaliger),後者一直任職到1609年去世。除萊頓大學外,人文主義教學在盧萬大學也取得進展,該大學著名的三種語言學院(Collegium
Trilingue)是在伊拉斯謨的參與下建成的,吸引了來自遠近許多國家的學生,他們在這里從事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的文學研究,學院後來成為整個歐洲人文主義研究的中心之一。

在德國,文藝復興運動是從大學開始的。1456年,人文主義學者彼得?路德(Peter
Luder)從義大利留學回國,在海德堡和萊比錫等大學講授新學。1484年,荷蘭人文主義者阿格里科拉(Rodolphus
Agricola)在海德堡大學講授古典文學。著名詩人凱爾梯斯(Coniad
Celtes)曾在義大利、波蘭和匈牙利學習,先任教於巴伐利亞大學,後任維也納詩歌學院院長。1487年,德皇腓特烈三世授予他「桂冠詩人」稱號。1500年後,人文主義學說比從前發展更為迅速,原因可能是在公眾的思想里,新的學科與教會改革的起因是聯系在一起的。在這些聯系中,一些最卓越的德國人文主義者如梅蘭希頓這樣的大學教授,在路德派的宗教改革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16世紀的德國大學里,人文主義教學吸引了更多的聽眾,越來越多的新學科的闡述者被任命為大學教授。人文主義學科的課程分支增加了,這些分支包括希臘文、希伯來文、詩歌、演講術、歷史學和拉丁文學。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正在拋棄經院哲學而開始研究優秀的文學。人文主義者現在感到有足夠的力量對他們傳統主義的對手發動一場反擊,他們對經院主義的教學方法嗤之以鼻。結果,德國最主要的大學的文科課程都接納了人文主義的學科,這些大學包括愛爾福特大學、維滕貝格大學、海德堡大學、努雷姆貝格(Nuremberg)大學、維也納大學和巴塞爾大學等等。但在科隆大學和弗賴堡大學,經院哲學家仍保持較大的影響,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是逆潮流而動的。

在英格蘭,新的人文主義知識在15世紀後二十年開始產生較大影響。格羅辛(William
Grocyn)1488年曾去義大利學習希臘文,1490年開始在牛津大學講授希臘語言和文學,時間達五年,被稱為「教授希臘文的第一個英國人」。利納克爾(Thomas
Linacre)是英格蘭著名醫師和古典派學者,曾去義大利研究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對人文科學有精深的造詣,他與格羅辛密切合作,奠定了牛津古典研究的堅實基礎。他曾教授醫學,也教授希臘文和拉丁文,是牛津大學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第三位牛津學者是拉蒂默(WilliamLatimer),他擅長希臘文。晚於他們一代的英國人文主義者以科利特(John
Colet)、莫爾(Thoms More)、利利(William Lily)和費希爾(John
Fisher)等人為代表,他們在16世紀早期的大學和倫敦獲得了廣泛的認同。科利特在對義大利進行兩年的訪問後,從1496年起在牛津舉行關於聖保羅書的公開講演,宣稱與經院哲學的方法作徹底的決裂。費希爾1504年起任劍橋大學校長,1511年創辦聖約翰學院,以「新知識」作為課程的核心,為希臘文教學和希伯來文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他力排眾議,邀請伊拉斯謨到劍橋教授希臘文。伊拉斯謨的高足克羅克(Richard
Croke)學成後在英國各地傳授希臘文,1519年返回劍橋執教。1533年又有托馬斯·斯密士(Thomas
Smith)在劍橋講授希臘文。1540年,國王亨利八世在牛津和劍橋設立欽定教授席位以教授神學、民法、醫學、希伯來文和希臘文。同年,劍橋成立三一學院,以人文主義精神為宗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人文主義在英國大學最終站穩了腳跟。

史家認為:人文主義在英國獲勝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當人文主義向大學滲透時,恰值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深入的宗教和政治改革,都鐸王朝的統治者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不信任舊「教士」和經院主義的知識,認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與反對他們統治的「教皇至上主義者」是沆瀣一氣的。相反,他們青睞這種新的「經過革新了」的知識。另一方面,在英格蘭,相對來說,人文學科的學習是與實際生活和某種職業相關聯的。這在某種程度上與人文主義在歐洲大陸上的相對抽象的作用是不同的。正如道格拉斯?布希(Douglas
Bush)所說:「英國人文主義希望培養公民和政治家,而不是學者。」

這種情況對大學的影響決不是無足輕重的。在早先,牛津和劍橋大學主要是培養神職人員的機構。然而,到16世紀,這兩所大學充斥著許多打算從事世俗職業的求學者。這些年輕人把新近開始流行的人文學科的學習看作是獲得令人渴望的和受人尊敬的紳士地位的通行證。一位英國聖公會牧師形象地描述了當時學習神學的學生佔主導地位的動機:「如果誰懂希臘文,就能獲得一個教長的職位;如果懂拉丁文,就會獲得一種好的生活。」這種實用主義的動機無可避免地導致了大學入學人數的增加。到17世紀中期,牛津劍橋兩校擠滿了來自中上階層家庭的子弟,他們渴望獲得大學教育,並希望通過大學教育進一步實現自己的社會抱負和職業抱負。

怎樣評價文藝復興運動對大學的影響呢?一般認為:文藝復興運動並沒有真正地改革大學。經過文藝復興,歐洲大學的傳統系科組織仍然和中世紀時一樣,其學術管理體系也沒有什麼變化。如果說有變化,主要是大學文科課程的變化,具體標志是引入了人文主義的「新知識」。這種判斷應該說是較客觀的。然而,如果從歷史的長河來看,我們就會發現文藝復興對大學的影響遠不止這些。文藝復興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最偉大的進步的革命」。在教育上,文藝復興掃盪了中世紀教育思想的陰霾,開啟了近代教育的先河。雖然文藝復興時期教育實踐常常落後於教育觀念,但近代教育的許多特徵已見端倪,這就是文藝復興之功。就高等教育看,人文主義新學科沖破了經院主義神學和哲學獨霸大學講堂的局面,雖然影響主要限於大學文學院,但正是大學文學院,領導了歐洲大學的近代化運動,帶動了整個大學的變革,後來的哥廷根大學、柏林大學,新的改革都是從文學院(哲學院)突破的,這不得不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對文學院的滲透。雖然文藝復興時期大學對科學知識的貢獻甚微,而且大學課程尚沒有自然科學的地位,但正是文藝復興,將科學從千餘年淪為神學婢女的情況下解放出來,導致了近代科學的誕生,為大學最終引入自然科學和確立科學研究的職能創造了條件。而且,通過進行古典主義的教育,人文主義者採納了一種更自由、不以傳授基本教義為中心的知識形式,從那時起,大學一直致力於尋求一種核心的普通教育,從而把許多專業化的課程統一起來,並從整體上服務於人類的需要,這條路徑正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所開創的。

C. 二戰時期,德國的防禦專家是誰

1886年12月25日(大吉大利)生於德國Gumbinnen。1906年參軍,一戰時在東西兩線都打過仗。戰後留在軍中,1936年晉升為少將。法國戰役期間任12軍軍長,於1940年6月14日攻破了馬奇諾防線。1941年在古德里安的第一裝甲集群服役,參加巴巴羅薩行動,並獲鐵十字勛章一枚。1942年一月晉升上將,指揮第四集團軍。在之後兩年中數次擊退蘇軍,為撤退爭取了時間。1944年8月任第一裝甲集群司令。1945年3月,接替黨衛軍頭子希姆萊出任「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但由於他抵制希特勒死守柏林的命令,遂於1945年4月28日被解除職務。1971年12月13日去世。

目錄

德國陸軍大將海因里希戰歷
早年歲月
征服法蘭西
結局和評價
個人檔案
職務
軍銜
榮譽
編輯本段德國陸軍大將海因里希戰歷
「他有對付蘇聯人的豐富經驗,而且他們還沒有戰勝過他」————德國陸軍大將 海因茨.古德里安對海因里希的評價。 每當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將領,很多軍事愛好者們肯定會首先聯想到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名字,在納粹德國早期的閃擊戰中他們都曾經立下過赫赫戰功,創造過很多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隆美爾在北非,古德里安在法國,曼施坦因在蘇聯的輝煌勝利都奠定了他們世界級名將的聲譽。但他們在戰爭中後期的防禦作戰中的表現卻乏善可陳,少有精妙之筆。給人的印象是似乎德軍中只「出產」善於進攻的將領。但如果提起戈特哈德.海因里希這個名字,可能會令人感到有一些陌生。因為在他長達40年的戎馬生涯中確實沒有多少令人記憶深刻的顯赫戰歷,他的名字更多的是出現在德軍的作戰序列表當中。但他作為德國國防軍軍中少數幾位傑出的防禦專家,曾經在莫斯科城下力挽狂瀾,使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免於崩潰,此後他率第4集團軍長期駐守在東線中部地段,令許多與他對陣的蘇軍將領頗為頭痛。他作戰頑強,要求嚴格,因此他手下的很多官兵對他既愛又恨,稱這位小個子將軍是「我們兇悍的小矮子」。
編輯本段早年歲月
戈特哈德.海因里希1886年的聖誕節出生在東普魯士的古姆賓年,他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新教牧師,但他母親的家族卻聲名顯赫,從12世紀開始,這個家族就世代以軍人為職業。到20世紀,這個家族還誕生了一位陸軍元帥,他就是海因里希的堂兄——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由於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海因里希一生都是一位虔誠的教徒,他堅持每天都要看一段聖經,甚至到了戰爭年代,他仍然堅持每周上教堂做禮拜。 1905年3月8日,18歲的海因里希加入了德皇的陸軍部隊,被分配到歷史悠久,成立於1807年的第95步兵團服役。入伍後不久,海因里希就被選派到漢諾威軍事學校進修,畢業後他被提升為少尉。由於在一線部隊的優異表現,1910年他被調到營部任參謀。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他正在駐哥塔的第95步兵團團部任副官。1914年8月,第95步兵團隨奧托.馮.普魯伊斯科夫將軍的第11軍(隸屬於第3集團軍)赴西線參戰。在戰爭的前兩年,他先後擔任連長和第95步兵團第2營營長,還曾參加過著名的坦能堡會戰。事實證明海因里希是一位出色的軍官,他在前線作戰中的英勇表現,為他先後贏得了二級鐵十字勛章(1914年9月27日)和一級鐵十字勛章(1915年7月24日)並在1915年被擢升為上尉。1916年,他被先後調到第3步兵旅和第24後備軍任參謀。在凡爾登戰役之前,海因里希上尉在前線因毒氣中毒被迫修養了一段時間。但這並未影響到他的前途,1916年底,傷愈後的海因里希調往阿爾弗雷德.馮.克萊斯特將軍的第115步兵師任參謀。這一時期的經歷對海因里希非常重要,他由此開始廣泛接觸一線部隊的參謀業務,不久後由於他良好的表現,他還被上調到總參謀部任職了一段時間。1917年底,他參加了在色當舉辦的一個短期的總參謀部軍官的培訓課程。這對於那時的基層軍官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耀。1918年2月,他調往正在東線作戰的第203步兵師作戰處任職。在此期間,由於他優異的表現,還獲得了普魯士馮•霍亨佐倫佩劍騎士十字勛章(1918年8月9日) 但是德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失利使年輕的海因里希上尉的前途變得暗淡起來,1918年11月11日,走投無路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次年6月28日,新成立的德國魏瑪政府和協約國簽定了「凡爾塞和約」,按和約規定,戰敗的德國只能擁有10萬人的軍隊。1921年1月1日,魏瑪國防軍成立,陸軍編制僅為2個集團軍,下轄7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在這樣一支小規模的職業陸軍中,軍官的名額只有4000人,只有極少數優秀的人才加幸運兒才能被陸軍繼續留用,但海因里希還是憑借他在一戰中的出色表現而被幸運的被留在德國的十萬陸軍中繼續服役。1919年2月,他調往第1集團軍參謀部,任艾里希.馮.奇施維茨將軍(此人在魏瑪時代還擔任過第1集團軍司令)指揮的志願兵師的作戰處處長,負責保衛東普魯士的安全。1919年底,他調往駐東普魯士的第1軍區(總部在柯尼斯堡)任參謀。在此期間,他協助約翰內斯.馮.達澤爾將軍在第1旅和第20旅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第一步兵師並擔任了新成立的第一步兵師的副參謀長。1924年9月,他調任駐扎在施瓦本格明德的第5步兵師第13步兵團第14連任連長。1年半之後,他晉升少校。1927年10月,他調入國防部部隊局任職。這是海因里希軍旅生涯的一個契機,此後,他在魏瑪國防軍中一路平步青雲,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便從少校晉升到了將軍:1930年10月,他調回第1步兵師任第3步兵團的代理團長,1個月後,他被正式任命為第3步兵團第3營營長。1932年10月,已經晉升為中校的海因里希調任駐柏林的第一集團軍參謀部作戰處處長(此時任第1集團軍司令的正是他的表哥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1933年,納粹上台後不久,海因里希升任國防部防衛辦公室總務處主任並晉升為上校。從1933年到1937年他一直在國防部(1935年納粹宣布重整軍備後改稱「戰爭部」)補充局任局長,為1933-1939年德國陸軍的迅速擴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36年元旦49歲的海因里希被擢升為少將。
編輯本段征服法蘭西
1937年10月12日,海因里希少將被任命為駐扎在明斯特的第16步兵師師長。這對海因里希來說,這是他施展指揮才能的一個好機會,雖然在此之前,他只在一線指揮過營級部隊,缺少經驗,但事實證明他幹得相當不錯——1938年3月,剛晉升少將2年的海因里希便被提升為中將。 1939年9月1日,德軍悍然入侵波蘭,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但第16步兵師並沒有參加進攻波蘭的戰役,而是被部署在了西線,作為西線少數幾支比較精銳的部隊被編入工兵出身的奧托-威廉.弗斯特將軍的第6軍,隸屬於C集團軍群(總司令裡布大將)第5集團軍(司令庫特.利布曼步兵上將),駐守在下萊因地區,以防備法國可能對德國西部工業區發動的襲擊。 第16步兵師組建於1935年10月,是德國重整軍備後第1批組建的步兵師之一。全師轄有3個步兵團(第60,64,79步兵團),1個炮兵團(第16炮兵團),1個反坦克營(第16反坦克營),1個偵察營(第16偵察營),1個工兵營(第16工兵營),1個通信營(第16通信營)和1個戰地後備營。共編有17734人。在這個師的歷任師長中有兩位後來被擢升為陸軍大將,一位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海因里希,另一位就是希特勒寵愛有加的獨臂將軍漢斯.胡貝。 1940年初,海因里希中將接替短暫離職的馮.朔貝特將軍代理了一段時間的第7軍軍長,此時第7軍剛參加完進攻波蘭的戰役,由波蘭前線移防到西線,部署在德法邊境上的特里爾地區,隸屬於A集團軍群第12集團軍。1940年4月,海因里希被正式任命為第12軍軍長(隸屬於C集團軍群第1集團軍),下轄3個步兵師(第258,75,252步兵師)這個軍被部署在薩爾布呂肯附近,准備參加一個月後即將爆發的對法國的戰爭。 5月10日,德軍開始實施「黃色方案」,突然發動了對西歐四國的戰爭。戰役開始後的一周時間後德軍便奠定了勝局,德軍在中路擔任主攻的A集團軍群和負責進攻荷蘭,比利時的B集團軍群均取得了重大勝利,但部署在戰線南翼的C集團軍群由於擔任佯攻和牽制馬其諾防線駐軍的任務,一直沒有發起大規模的攻勢。 而第12軍當面的法軍陣地形勢則較為復雜,這里正好處於馬其諾防線兩大要塞區梅斯要塞區和勞特爾要塞區之間的「薩爾缺口」,表面上法軍在這里只部署了胡伯特中將的第20軍(隸屬於第2集團軍群第4集團軍)屬下的2個步兵師,但由於地理上的原因,法軍在這里難以構築大型的地堡,因此被改建為類似「荷蘭要塞」那樣的水道防線,這使德軍的進攻要面對很多麻煩。因此直到德軍已經在北方奠定勝局的情況下,6月14日,第1集團軍才接到命令,要求其屬下的三個軍(從北到南為第30軍,第12軍和第24軍)向「薩爾缺口」發動進攻。參加進攻的包括10個師:第30軍的第93,258,79師,第12軍的第268,75師,第24軍的第60,252師以及第1集團軍預備隊的第95,198,168師。雖然法軍在德軍第1集團軍當面部署的兵力並不弱——一共有包括3個要塞師在內的7個步兵師(包括第69,82,174要塞步兵師,第41,51殖民地步兵師,第52步兵師和第1波蘭師),但此時從北方急速南下的古德里安裝甲集群已經深入迂迴到馬其諾防線守軍的後方,因此腹背受敵的法軍在面對德軍的正面進攻時一觸即潰,迅速敗退,海因里希的部隊沒費多大勁就突破了法軍的正面防禦。
編輯本段結局和評價
一個月後,海因里希在德國北部的弗倫斯堡向英軍投降。此後,他一直被關押在英國,直到1948年5月19日被釋放。1971年12月13日,海因里希在符騰堡的懷布林根去世,享年85歲。 海因里希是德軍中少有的以防禦見長的高級將領。他在東線指揮的一系列防禦戰役讓他在敵我陣營中都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他作風頑強,對部下要求嚴格,素有「防禦專家」之稱。不過他的作風頑強和要求嚴格並不意味著他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在戰爭期間他曾多次拒絕執行那些無視士兵生命的荒唐命令,最後也因此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雖然他戰功彪炳,然而他和他的堂兄龍德施泰特一樣,從骨子裡就是一位老派普魯士軍官,性格倔強,是少數幾位敢於公然違抗元首命令的前線指揮官之一,加上他的宗教信仰和有一半猶太血統的夫人,這些問題都讓希特勒對他始終抱有偏見和厭惡之情,以至於在44年借口健康問題直接將他解職。盡管希特勒的偏見讓海因里希名聲和他的顯赫戰功很不相稱。可是,不能否認的是,在海因里希統率第4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期間,他的戰線往往是東線最為穩固的戰線。僅此一點,也能讓海因里希擠身德軍最優秀的集團軍司令之列。
編輯本段個人檔案
軍銜:陸軍大將 生日:1886年12月21日 出生地:東普魯士古姆賓年 死亡:1971年12月13日 死亡地:符騰堡懷布林根 妻子:格特魯德.海因里希
編輯本段職務
1932年10月1日-1933年2月1日 第1集團軍作戰處長 1933年2月1日-1933年3月1日 國防部防衛辦公室總務處處長 1933年3月1日-1937年10月12日 國防部補充局局長 1940年1月31日-1940年2月12日 第7軍軍長 1940年4月8日-1940年6月18日 第12軍軍長 1940年6月18日-1942年1月20日 第43軍軍長 1942年1月20日-1944年6月4日 第4集團軍司令 1944年6月4日-1944年8月16日 被列入預備役 1944年8月16日-1945年3月20日 「海因里希」集群總司令兼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 1945年3月20日-1945年4月29日 「維斯杜拉」集團軍群總司令
編輯本段軍銜
少尉:1906年8月18日 中尉:1914年2月17日 上尉:1915年6月18日 少校:1926年2月1日 中校:1930年8月1日 上校:1933年3月1日 少將:1936年1月1日 中將:1938年3月1日 步兵上將:1940年6月1日 大將:1943年1月30日
編輯本段榮譽
騎士鐵十字勛章:1941年9月18日獲頒 橡葉騎士十字勛章:1943年11月24日獲頒 雙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1945年3月3日獲頒 普魯士馮•霍亨佐倫佩劍騎士十字勛章:1918年8月9日獲頒 一級鐵十字勛章1939勛飾:1940年6月16日獲頒 二級鐵十字勛章1939勛飾:1940年5月13日獲頒 1914一級鐵十字勛章:1915年7月24日獲頒 1914二級鐵十字勛章:1914年9月27日獲頒 漢堡漢薩同盟十字章 薩克森-魏瑪二級皇家白鷹佩劍騎士勛章 薩克森-歐內斯廷公爵皇家佩劍騎士勛章 薩克森-科堡-哥塔卡爾.艾杜阿德戰爭十字勛章 1914-1918前線戰斗榮譽十字勛章 國防軍一級長期服役獎章 國防軍三級長期服役獎章 奧地利三級軍功勛章佩戰爭勛飾 1918黑色戰傷章 西線防禦獎章 東線冬季作戰獎章

D. 哥特哈德·海因里希的早年歲月

戈特哈德.海因里希1886年12月25日出生在東普魯士的貢賓嫩 ,他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新教牧師,但他母親的家族卻聲名顯赫,從12世紀開始,這個家族就世代以軍人為職業。到20世紀,這個家族還誕生了一位陸軍元帥,他就是海因里希的堂兄——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由於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海因里希一生都是一位虔誠的教徒,他堅持每天都要看一段聖經,甚至到了戰爭年代,他仍然堅持每周上教堂做禮拜。
1905年3月8日,18歲的海因里希加入了德皇的陸軍部隊,被分配到歷史悠久,成立於1807年的第95步兵團服役。入伍後不久,海因里希就被選派到漢諾威軍事學校進修,畢業後他被提升為少尉。由於在一線部隊的優異表現,1910年他被調到營部任參謀。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他正在駐哥塔的第95步兵團團部任副官。1914年8月,第95步兵團隨奧托.馮.普魯伊斯科夫將軍的第11軍(隸屬於第3集團軍)赴西線參戰。在戰爭的前兩年,他先後擔任連長和第95步兵團第2營營長,還曾參加過著名的坦能堡會戰。事實證明海因里希是一位出色的軍官,他在前線作戰中的英勇表現,為他先後贏得了二級鐵十字勛章(1914年9月27日)和一級鐵十字勛章(1915年7月24日)並在1915年被擢升為上尉。1916年,他被先後調到第3步兵旅和第24後備軍任參謀。在凡爾登戰役之前,海因里希上尉在前線因毒氣中毒被迫修養了一段時間。但這並未影響到他的前途,1916年底,傷愈後的海因里希調往阿爾弗雷德.馮.克萊斯特將軍的第115步兵師任參謀。這一時期的經歷對海因里希非常重要,他由此開始廣泛接觸一線部隊的參謀業務,不久後由於他良好的表現,他還被上調到總參謀部任職了一段時間。1917年底,他參加了在色當舉辦的一個短期的總參謀部軍官的培訓課程。這對於那時的基層軍官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耀。1918年2月,他調往正在東線作戰的第203步兵師作戰處任職。在此期間,由於他優異的表現,還獲得了普魯士馮·霍亨佐倫佩劍騎士十字勛章(1918年8月9日)
但是德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失利使年輕的海因里希上尉的前途變得暗淡起來,1918年11月11日,走投無路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次年6月28日,新成立的德國魏瑪政府和協約國簽定了「凡爾塞和約」,按和約規定,戰敗的德國只能擁有10萬人的軍隊。1921年1月1日,魏瑪國防軍成立,陸軍編制僅為2個集團軍,下轄7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在這樣一支小規模的職業陸軍中,軍官的名額只有4000人,只有極少數優秀的人才加幸運兒才能被陸軍繼續留用,但海因里希還是憑借他在一戰中的出色表現而被幸運的被留在德國的十萬陸軍中繼續服役。1919年2月,他調往第1集團軍參謀部,任艾里希.馮.奇施維茨將軍(此人在魏瑪時代還擔任過第1集團軍司令)指揮的志願兵師的作戰處處長,負責保衛東普魯士的安全。1919年底,他調往駐東普魯士的第1軍區(總部在柯尼斯堡)任參謀。在此期間,他協助約翰內斯.馮.達澤爾將軍在第1旅和第20旅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第一步兵師並擔任了新成立的第一步兵師的副參謀長。1924年9月,他調任駐扎在施瓦本格明德的第5步兵師第13步兵團第14連任連長。1年半之後,他晉升少校。1927年10月,他調入國防部部隊局任職。這是海因里希軍旅生涯的一個契機,此後,他在魏瑪國防軍中一路平步青雲,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便從少校晉升到了將軍:1930年10月,他調回第1步兵師任第3步兵團的代理團長,1個月後,他被正式任命為第3步兵團第3營營長。1932年10月,已經晉升為中校的海因里希調任駐柏林的第一集團軍參謀部作戰處處長(此時任第1集團軍司令的正是他的表哥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1933年,納粹上台後不久,海因里希升任國防部防衛辦公室總務處主任並晉升為上校。從1933年到1937年他一直在國防部(1935年納粹宣布重整軍備後改稱「戰爭部」)補充局任局長,為1933-1939年德國陸軍的迅速擴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36年元旦49歲的海因里希被擢升為少將。

E. 二戰德國的戰術大師是誰

1886年12月25日(大吉大利)生於德國Gumbinnen。1906年參軍,一戰時在東西兩線都打過仗。戰後留在軍中,1936年晉升為少將。法國戰役期間任12軍軍長,於1940年6月14日攻破了馬奇諾防線。1941年在古德里安的第一裝甲集群服役,參加巴巴羅薩行動,並獲鐵十字勛章一枚。1942年一月晉升上將,指揮第四集團軍。在之後兩年中數次擊退蘇軍,為撤退爭取了時間。1944年8月任第一裝甲集群司令。1945年3月,接替黨衛軍頭子希姆萊出任「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但由於他抵制希特勒死守柏林的命令,遂於1945年4月28日被解除職務。1971年12月13日去世。

目錄

德國陸軍大將海因里希戰歷
早年歲月
征服法蘭西
結局和評價
個人檔案
職務
軍銜
榮譽
編輯本段德國陸軍大將海因里希戰歷
「他有對付蘇聯人的豐富經驗,而且他們還沒有戰勝過他」————德國陸軍大將 海因茨.古德里安對海因里希的評價。 每當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將領,很多軍事愛好者們肯定會首先聯想到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名字,在納粹德國早期的閃擊戰中他們都曾經立下過赫赫戰功,創造過很多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隆美爾在北非,古德里安在法國,曼施坦因在蘇聯的輝煌勝利都奠定了他們世界級名將的聲譽。但他們在戰爭中後期的防禦作戰中的表現卻乏善可陳,少有精妙之筆。給人的印象是似乎德軍中只「出產」善於進攻的將領。但如果提起戈特哈德.海因里希這個名字,可能會令人感到有一些陌生。因為在他長達40年的戎馬生涯中確實沒有多少令人記憶深刻的顯赫戰歷,他的名字更多的是出現在德軍的作戰序列表當中。但他作為德國國防軍軍中少數幾位傑出的防禦專家,曾經在莫斯科城下力挽狂瀾,使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免於崩潰,此後他率第4集團軍長期駐守在東線中部地段,令許多與他對陣的蘇軍將領頗為頭痛。他作戰頑強,要求嚴格,因此他手下的很多官兵對他既愛又恨,稱這位小個子將軍是「我們兇悍的小矮子」。
編輯本段早年歲月
戈特哈德.海因里希1886年的聖誕節出生在東普魯士的古姆賓年,他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新教牧師,但他母親的家族卻聲名顯赫,從12世紀開始,這個家族就世代以軍人為職業。到20世紀,這個家族還誕生了一位陸軍元帥,他就是海因里希的堂兄——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由於從小受到家庭的影響,海因里希一生都是一位虔誠的教徒,他堅持每天都要看一段聖經,甚至到了戰爭年代,他仍然堅持每周上教堂做禮拜。 1905年3月8日,18歲的海因里希加入了德皇的陸軍部隊,被分配到歷史悠久,成立於1807年的第95步兵團服役。入伍後不久,海因里希就被選派到漢諾威軍事學校進修,畢業後他被提升為少尉。由於在一線部隊的優異表現,1910年他被調到營部任參謀。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時他正在駐哥塔的第95步兵團團部任副官。1914年8月,第95步兵團隨奧托.馮.普魯伊斯科夫將軍的第11軍(隸屬於第3集團軍)赴西線參戰。在戰爭的前兩年,他先後擔任連長和第95步兵團第2營營長,還曾參加過著名的坦能堡會戰。事實證明海因里希是一位出色的軍官,他在前線作戰中的英勇表現,為他先後贏得了二級鐵十字勛章(1914年9月27日)和一級鐵十字勛章(1915年7月24日)並在1915年被擢升為上尉。1916年,他被先後調到第3步兵旅和第24後備軍任參謀。在凡爾登戰役之前,海因里希上尉在前線因毒氣中毒被迫修養了一段時間。但這並未影響到他的前途,1916年底,傷愈後的海因里希調往阿爾弗雷德.馮.克萊斯特將軍的第115步兵師任參謀。這一時期的經歷對海因里希非常重要,他由此開始廣泛接觸一線部隊的參謀業務,不久後由於他良好的表現,他還被上調到總參謀部任職了一段時間。1917年底,他參加了在色當舉辦的一個短期的總參謀部軍官的培訓課程。這對於那時的基層軍官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耀。1918年2月,他調往正在東線作戰的第203步兵師作戰處任職。在此期間,由於他優異的表現,還獲得了普魯士馮 霍亨佐倫佩劍騎士十字勛章(1918年8月9日) 但是德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失利使年輕的海因里希上尉的前途變得暗淡起來,1918年11月11日,走投無路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次年6月28日,新成立的德國魏瑪政府和協約國簽定了「凡爾塞和約」,按和約規定,戰敗的德國只能擁有10萬人的軍隊。1921年1月1日,魏瑪國防軍成立,陸軍編制僅為2個集團軍,下轄7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在這樣一支小規模的職業陸軍中,軍官的名額只有4000人,只有極少數優秀的人才加幸運兒才能被陸軍繼續留用,但海因里希還是憑借他在一戰中的出色表現而被幸運的被留在德國的十萬陸軍中繼續服役。1919年2月,他調往第1集團

F. 葯店人,需要什麼樣的培訓

�0�2�0�2�0�2�0�2說起葯店培訓,話題還真不少。葯店本是專業性非常強的一個行業,因此葯店人常常都要進行許許多多的培訓,但是,哪種培訓才是葯店人想要的呢?課堂式的培訓?以老帶新?自學後考試?戶外拓展?寓教於樂?這幾種培訓分別起的是什麼樣的效果?那種效果最好?究竟,葯店人需要什麼樣的培訓?要想找到答案,我們要從培訓的本質——學習開始說。我們這里說的學習不是學校里的學習,學校里的學習目的是通過最終的考試;我們這里學習的目的只有一個——學以致用,在實際工作中產生更大的效益。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的培訓理念就要加一條:培訓不拘泥於形式,培訓形式是為結果服務的!所以,無論是課堂式的、還是以老帶新的、無論是拓展訓練、還是自學後考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效果。而要想達成效果,就需要針對不同的培訓內容採取不同的形式。葯店培訓都有哪些內容呢?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0�2�0�2�0�2�0�2�0�2�0�2�0�2�0�2�0�2產品基本功培訓筆者從事培訓行業近十年時間,為上百家企業提供過管理咨詢服務。我們曾經做過統計,80%以上的企業業績不理想是因為同樣的一個原因:員工基本功不扎實。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多元化經營、個性化服務、差異化營銷在筆者看來都屬於「奇勝」的范疇,而基本功卻屬於「正合」裡面的一部分。(關於奇勝正合的其他討論,請參照筆者文章《讓我們說說銷售和營銷吧》)什麼叫產品基本功?打個比方,作為店員,熟背熟記店裡所有首推產品、A類產品的說明書就是基本功的一項。一個產品的說明書中包含著這個產品所有的賣點,甚至包括聯合用葯、關聯銷售(例如,阿莫西林說明書第六條就有關於幽門及十二指腸螺旋桿菌三聯用葯的描述)。而這些都是在一線銷售過程當中時時刻刻要用到的。對於這些知識的學習,自學和課堂教學都可以起到開頭啟動的作用(在課堂上,培訓師只會是在PPT中列出一條,一帶而過,剩下的功夫全都要靠學員自己在課下去練),但是這些基本功練起來是枯燥的、是乏味的、是容易使人放棄的,所以要靠企業的監督和考核達成最終的效果。筆者曾為多家企業制定過《店員分級考核》體系。店員分為見習、一星、二星直至五星,每一個層級都有不同的考核標准,「見習店員升一星店員」考核中,占權重比很大的一項就是「熟知熟記首推產品說明書」,並且通過晨會、夕會、銷售淡場的分享加以落實。經過實踐檢測,體系運行效果還是非常理想的,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效益。這從一個側面也可以證明基本功對企業的重要性。所以,小結一下:對於產品基本功,老師的培訓傳授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不斷的分享、背誦和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在這里,筆者和大家分享一個自己經常用的產品基本功訓練的好方法:大家聽說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歌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被譽為「紅色經典第一歌」,多年來久唱不衰,在許多重大場合都可以聽到這首歌。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這首軍歌還沒有誕生時,它的旋律就誕生了。並且早在國民革命時期,以它填詞的不同版本的歌曲就在中國廣為傳唱了。張作霖、馮玉祥、甚至張之洞、袁世凱的軍隊都唱過這樣的曲子,只不過歌詞內容不一樣。其曲源來自德國的《德皇威廉練兵曲》。有一個問題很奇怪,為什麼古今中外、新舊軍隊都用這樣的歌教育士兵?因為以前從軍的都是勞苦大眾、農民子弟,大家都不認識字,學習軍隊紀律很困難。於是有人把軍隊紀律編寫成歌,互相傳唱,加深記憶。其實這個方式可以融匯到店員基本功訓練當中:把產品的賣點和特點編寫成文——也就是常說的一句話營銷,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店員喜聞樂見,效果自然有保障。二、�0�2�0�2�0�2�0�2�0�2�0�2�0�2�0�2�0�2醫學、葯學知識培訓作為專業葯店,醫學和葯學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也是葯店培訓內容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當今的葯店經營都在朝向「專業、服務、疼愛、管理(用專業顯示權威;用服務提供方便;用疼愛關懷顧客;用管理降低成本)」的方向發展。因此,專業能力是店員的必備能力之一。不過,醫學葯學畢竟是專業性很強的學科,上大學要學好幾年,還是分專業學習深造的。從這個方面來講,非醫學或者葯學經歷的店員朋友,學習起來會有難度,尤其是中醫辯證方面。因此,醫學、葯學培訓中對培訓師的選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培訓行業經常說「三流的老師把簡單的道理講復雜;一流的老師把復雜的道理講簡單」,「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把簡單事情搞復雜的有極大的可能是「大忽悠」。從這個方面講,選擇一個合適的老師就成了醫學、葯學知識培訓的關鍵。那怎麼選擇呢?給大家提個建議:培訓錢與培訓講師授課前的面談交流必不可少。給你講個故事。筆者曾和單位同仁一起到某門店與老闆商討培訓合作事宜。當時,老闆提出一個問題:「對於門店銷售的店員,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在症狀上簡單明了的判別點是什麼?」答曰:「嗓子疼不疼可做參考。」老闆大喜,合作遂成。什麼叫「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這就是。這里不是說其他的症狀表現不重要(那些同樣重要),關鍵在於這么多的症狀,又是清涕濃涕、又是舌苔色質、又是體感、又是寒熱、又是五行生剋、又是四診合參……沒有基礎的店員短時間內接受不了(早就聽暈了,打120送醫院)。一句話搞定,簡單明了,店員好記,也好用。如果有能力的多記住幾種症狀會更加提高診斷的准確程度;哪怕記不住這么多,也已經滿足實戰銷售的要求了。另外,還有一點,授課的內容也是不容忽視的。筆者曾經接觸過不少終端葯店。很多老闆和經理會從當地醫院或衛生院里請大夫來培訓。不是說這些大夫的專業能力不強,關鍵問題是:葯店和醫院、門店商品和臨床用葯是有區別的!曾經有企業重金聘請X院X科專家授課,半天的時間把美尼爾氏綜合症講解的絲絲入扣、跌宕起伏、口吐蓮花、燦若星辰,學員聽的如痴如醉、流連忘返、一往情深、不知肉味。可回到店裡,3年都碰不到一個這樣的顧客。這種內容的培訓,筆者認為「可休矣」。最後,小結一下,提出個建議:醫學、葯學培訓,重點要放在選擇講師上。對課件要提前審閱,對於用葯的講解,包括聯合用葯、關聯銷售等要完全貼合店內銷售的產品實際;對老師的講解要求簡潔清晰、深入淺出、一針見血。所以,訓前面談一定要做!有必要的話,提幾個問題或者當場讓他把課件講上十幾二十分鍾。不要感覺不好意思,或者對講師不尊重。真金不怕火煉,溜溜才知道是騾子是馬。畢竟店裡是花錢、花時間、花精力培訓的。如果讓一兩個不入流的老師把店員學習的胃口給倒了,以後都不喜歡培訓學習了,那企業虧的可就不光是那點培訓費了。(說句私房話,如果所有的老闆都這么做了,混江湖耍把式的講師也就都轉行了。行業凈化了,筆者的飯碗里也能多見到幾點油星。老話怎麼說的?「成人達己」,自己加上句新的「互惠共贏」。)三、�0�2�0�2�0�2�0�2�0�2�0�2�0�2�0�2�0�2銷售技能培訓銷售技能培訓也是葯店培訓的重要部分。但是實話實講,如果打分數的話,能做到及格的企業很少。為什麼?因為銷售技能培訓「細、雜、煩、羞」。什麼叫銷售技能?先問個問題,我們掌握了葯品基礎知識、病理葯理醫學葯學知識,是不是就一定能把葯賣出去?答案當然是,不能!為什麼?因為——葯店店員要想做好,「三識」一個也不能少。哪「三識」?識人、識病、識葯。識人的問題不解決,想賣好葯,難!識人就是銷售技能的一部分。

G. 二戰時期德國的防禦專家是誰

二戰時期德國的防禦專家是奧托·莫里茨·瓦爾特·莫德爾。
奧托·莫里茨·瓦爾特·莫德爾,德國陸軍元帥,因為防禦能力出色,被稱為「防守大師」、「希特勒的救火隊員」。
莫德爾的防禦方式奠基於以下的原則:
1、確保情報是最新的,根據前線的情況和偵察來制定戰術,而不是根據來自後方的命令。
2、連續不間斷的防線,在戰線最前方布置哨兵,主要的兵力擺在後方。
3、戰術為阻擋敵人的突破。將坦克集團軍群打散成個別的坦克,並用坦克支援步兵作戰,,而不是將坦克集合成1個矛頭以發起進攻。
4、將火力集中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軍將火炮分散使用,這使得戰線上任何一點都不能在火力上取得優勢。莫德爾將火炮集中在一些需要執行任務的營,這些營統一由師或是軍的指揮官指揮,讓這些營的火力能相互協調。
5、多層靜態防線。為阻止敵人進犯,希特勒禁止他的部隊修建多層防線,他認為這樣做就會使士兵放棄現有的防線並向後撤;莫德爾不理會這種不利於戰局的命令而是建立多層防禦線。
因著這些戰術,在1942年1月8日到1943年3月22日間,莫德爾的熱勒夫—瑟切夫卡—維亞濟馬一線的防區相當穩固。在這段時間,蘇軍對他的防區發動了總共4次五十萬人到一百四十萬人紅軍參加的大規模的進攻戰役,都被莫德爾麾下的部隊擊潰,並付出了一共622,664人陣亡的代價,其中火星行動,由蘇聯元帥格奧爾吉·朱可夫所領導的攻勢遭到失敗,這也是這位被宣傳為無敵的蘇聯元帥一生中所遇到最慘痛的失敗。這讓莫德爾獲得了「防禦之獅」的美名。

H. 借鑒孫子兵法在實踐中發展

一、 計篇
1、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也。
釋:戰爭是關系國家戰略全局的大事情,維系著民眾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可不慎密考察、不認真研究的。
2、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
得算少也。
釋:未開戰之前對戰略的籌劃周密就勝過對方的,是因為籌
劃周密使獲勝的條件充分;反之是因為籌劃不周密使獲勝的條件少。
《計篇》是十三篇的綱領,具有提掣全書的作用。論述了通
過戰略運籌分析敵對雙方有關戰爭的基本因素。【闡明了戰爭的政治目的在於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其要求在於重視戰爭、探究戰爭,並謹慎的運用戰爭】。
戰事關天,不可不察
本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也是《孫子兵法》全書的總則。孫子的戰爭觀、謀略觀及戰術思想在本篇中都有十分精彩的闡述。
重戰、慎戰和善戰是孫子戰爭觀的三個主要表現方面。重戰,即重視戰爭、認真探討研究戰爭;慎戰,即慎重的對待戰爭;善戰,即善於指導戰爭。
孫子認為戰爭之所以是國家的大事,是因為軍隊之間的生死搏鬥直接關繫到國家的存亡。因此,對待可能遭到的臨國侵略,未必未雨綢繆,早做准備。如果要遠征他地,一定要在兵力、物力、財力上進行周密的籌劃,作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另一方面,戰爭有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之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此在用兵之前,一定要認真考慮,決不可以草率用兵。
孫子的這一戰略思想在以後的各篇中都有所闡述。如《火攻篇》說:「國君不可因一時的憤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不可憑一時的怨怒而出陣求戰(「主不可以怒而興軍,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又說「惱怒之後可以重新歡喜,怨怒之後可以重新高興,國家滅亡了就不能復存,人死了就不能再生。所以明智的國君對戰爭問題一定要慎重」(「怒可復喜,慍可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孫子的這一戰略思想早已被古今戰爭實踐所證明。
俗話說:「商場即戰場」。企業之間你死我活的競爭需要領導企業的決策者將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戰略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來考慮、研究,要慎重的確定經營的方式和手段,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兵家、商家是這樣,由此及彼—大到政界、科學界、體育界,小到每一個人—「人生即戰場」,何嘗不是如此!
孫子對戰爭認識的這一戰略思想永遠是我們獻身於各種事業的指南。
目前,美國國防大學、西點軍校,英國的皇家指揮學院也把《孫子》列為培訓軍官的必修課程。戰略學和軍事理論必讀書。
【當時,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皇威廉二世在讀到「火攻篇,主不可以怒而興軍」這一節時嘆息:如果早二十年讀到《孫子》這部著作,就不會落到今天這一敗局。可見,必須慎重對待戰爭是孫子這一段話的意義。尼克松寫了一本書《1999不戰而勝》裡面就多次引用了好多孫子語錄。另外,據美國《洛杉磯時報》1991年2月18日報道:為了打贏海灣戰爭,從1990年8月起,美均已將一本90頁的英譯〈孫子〉運往沙烏地阿拉伯。因為當時任美軍陸戰隊指揮官的凱利將軍規定,參加海灣戰爭的每個陸戰隊隊員都應該閱讀〈孫子〉孫武因此被當時媒體戲稱為是參加海灣戰爭的「唯一中國人」。又據該報報道,美國在9`11事件後,國內又掀起一股學習〈孫子〉的熱潮,僅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譯〈孫子〉在一個月內賣出1`6萬冊,高居二位。

閱讀全文

與深圳市德皇培訓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網路營銷公司有多少家 瀏覽:76
中國移動電子商務中心 瀏覽:653
哈根達斯營銷推廣方案 瀏覽:407
傢具品牌營銷方案 瀏覽:942
啤酒銷售營銷方案 瀏覽:158
公益活動捐書策劃方案 瀏覽:26
汽車營銷渠道系統規劃方案 瀏覽:860
2014年10月市場營銷學試題及答案 瀏覽:793
結合公關原理為求職策劃方案 瀏覽:785
市場營銷實訓報告自我總結報告 瀏覽:225
2015網路營銷案例ppt模板 瀏覽:312
電子商務專業求職意向 瀏覽:283
在國際市場營銷的演進過程中 瀏覽:320
派諾電子商務 瀏覽:562
電子商務公司工種有哪些 瀏覽:359
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的內涵 瀏覽:413
什麼是網路營銷類型 瀏覽:556
計算機課培訓方案 瀏覽:444
北京聚商合一電子商務 瀏覽:917
家長教育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