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培訓機構招聘老師要求
口才要好,口吃清楚,所學知識有限,語言表達能力一般,但是已經竭盡全力去回答,希望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2. 招收會計(實操)學員 一、培訓對象:
這是在哪個城市啊
3. 「北京萬象聯合有限公司」招我去面試,十分鍾就通過了讓第二天培訓,可信嗎
可以去看看確定下。
4. 我想當一名會計培訓老師去哪報名
1、職業技術學校
2、專業財務培訓學校
3、自己辦一個~
預祝心想事成!
5. 有了注冊會計師證可以去哪些地方工作
CPA還有其他低級財會證書所沒有的巨大的市場。注冊會計師是我國未來十年緊缺的人才資源之一,早在前兩年開始,多地政府就發布人才引進政策,針對CPA持有者等人才進行政策優惠,希望能引進高端財會人員。
同樣,從招聘網站上搜索就可以看出,很多企業在招聘財務經理或者是財務總監的時候,都會註明要有注冊會計師證書,既懂法律又懂會計、還知道成本管理以及公司戰略的人都是企業需求的對象。相比較初級財會人員過剩,月薪3000依然找不到工作的窘境,CPA未來的市場依然非常巨大。
CPA注冊會計師的就業方向相比較低等級的財會證書來說,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可以進入金融或者財務的各個高水平領域工作。
1、會計師和審計師事務所
毫無疑問,按照執業要求,會計事務所對持證人的需要是最大和最迫切的。
2、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是並購、私募股權、投資等。投行需要的專業技能是財務和法律,如果你既考過CPA,又考過司考,那你是投行最喜歡的人。
3、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的業務雇員全是會計。他們的主要技能是會計。一般銀行行長遞給你的名片上,除了行長職務外,最得意的就是CPA或高級會計師。
4、咨詢公司
麥肯錫,貝恩兩人都是財務出身,各自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詢公司,聲名卓著。
5、其他智力服務機構
譬如標准普爾,穆迪等評估公司,評級公司,甚至律師事務所,他們更喜歡一個有法學背景的CPA學生加入,因為法律和財務是永遠糾纏在一起的。
6、500強等跨國公司
財務部、審計部就不多說了。據稱,近30年以來,500強公司的CEO中有2/3出身財務。洛克菲勒,皮爾·卡丹,巴菲特這些人都是財務會計出身。
7、國有大中型企業(央企)
中國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是高級財務人員的中堅需求者,對CPA持證人的非常重視,擁有CPA證書在企業內部的晉升非常迅速,企業甚至會安排部分資金獎勵在職學習和獲得CPA證書的員工。
8、政府機關
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等諸多主管經濟工作的政府機關機關目前招考的崗位要求中要求候選人擁有CPA證書。
【更多問題進會計網問答>>】
6. 會計應該去哪學
USCPA(AICPA)是什麼證書?
USCPA全稱美國注冊會計師,目前全球有接近40萬人取得美國CPA資格,就職於會計事務所從事審計業務的人不超過40%,60%的會員廣泛活躍在企事業單位、政府等的財務領域。目前國內人才缺口大,崗位年薪高,人均年薪超過40萬,職業發展空間大,是外企招聘財務經理、財務總監崗位的優先錄用條件。
USCPA(AICPA)是什麼證書?考試介紹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成立於1887年。該年被作為AICPA乃至美國會計職業組織的誕生日而載入史冊。在一個多世紀的歷程中,AICPA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富影響力的會計職業組織,在全球128個國家與地區擁有近40萬名會員。它的不懈努力,使美國注冊會計師(CPA)制度成為對美國資本市場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貢獻最大的制度之一。
美國注冊會計師的背景介紹?
美國紐約州從1896年開始,便以考試的方式來測試會計師的資格。隨後各州亦立法要求以通過考試的方式取得會計師資格。自1917年美國會計師協會第一次實施統一會計師考試(Uniform CPA Examination)以來,美國注冊會計師已經擁有90年以上的歷史,美國注冊會計師考試可以算是會計專業考試的始祖,同時,AICPA也是目前全球會員規模最大的注冊會計師協會。
USCPA(AICPA)證書的認可度?
由於國際高度認可,全球每年約有12萬人報考,約有6,000亞洲人在關島考試。目前全球有接近40 萬人取得美國CPA資格而擔任執業會計師或在產業界服務。就職於會計事務所從事審計業務的人不超過40%,60%的會員廣泛活躍在企事業單位、政府等的財務領域。
在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取得美國CPA資格比TOEIC、MBA更為吃香。對於有志於留學美國或加拿大高等學府人士而言,通過美國CPA考試的人士除了在申請名校上佔有絕對優勢外,其畢業後取得實習機會也較同期畢業生大,獲得正式工作機會也比未具美國CPA資格的留學生多。對於希望移民美國或加拿大的人士來說,獲取美國注冊會計師資格是一條快捷的進入北美財務、金融行業的途徑。不窮也使得CPA後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959年AICPA成立了後續職業教育部,並使職業教育逐漸成為協會的一個重要職能。1971年AICPA通過決議,敦促各州CPA協會要求執業CPA必須接受後續教育。 到1987年已有48個州確立了這一硬性要求。1990年AICPA要求其所有會員必須在三年內完成120學時的後續教育,且每年不得少於20學時。
美國cpa在中國的發展狀況?
美國CPA剛剛登陸中國,但其在中國的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據悉,時下持有國際高端認證的會計人員受到跨國大企業追捧。在中國,懂得美國會計准則(US GAAP)且具有美國的注冊會計師資格的人才缺口約為25萬人。擁有美國會計師資格的從業人員的人均年薪超過40萬。在外企,擁有美國CPA資格是財務總監、財務經理等職位的優先錄用條件。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招聘廣告中,其招聘職位幾乎都要求應聘人員持有美國注冊會計師資格。
7. 找工作看到導氮 員工薪資還挺高 但是要去北京培訓三個月 感覺不靠譜 請問有人去過嗎
找工作看到導彈員工薪資還挺高,但是要去北京培訓,上個月感覺不靠譜,請問還有的嗎?就是上不上的。你好,有這樣的工作機會還是先試一試看吧。
8. 很急啊:不知道北京有沒有零起點的策劃或銷售方面的培訓,個人教授也可以啊!謝謝朋友們!
京城報界的一個嶄新品牌———寫在京華時報創刊一周年之際
本刊實習生 王新民
如果說京華時報創刊時,人們大多抱的是懷疑與觀望態度的話,短短一年
間,京華時報高起點、大手筆的成功運作,令人不得不對它刮目相看:30萬首
發一舉成功,各方面報道日趨成熟。這匹北京報業市場的「黑馬」,正受到越
來越多的人矚目。京華時報已成為京城報界的一個嶄新品牌。在該報創刊一周
年之際,記者前往采訪,對社長吳海民和他的同事們勇於創新的精神,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市場調研:科學決策的依據
京華時報由人民日報社主辦。創刊前,人們的擔心與懷疑不無道理。統計
表明,當時北京報業市場已有200多家報紙在爭雄逐鹿,這個數字比素有報業「
密不透風」之稱的香港還要高出3倍多。同時,北京都市報市場,老牌的北京晚
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已具相當規模。更有人認為,這三家都市報已形
成市場壟斷,再沒有縫隙可插。吳海民在京華時報創刊前到北京一家報社訪問
,其廣告部主任聽說要辦京華時報,連連搖頭:「不可能,不可能。」沒有調
查,就沒有發言權。在人民日報社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吳海民他們對北京報
業市場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人民日報還委託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進
行讀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表面「白熱化」的報業大戰背後,北京報業還
有相當的發展空間。
與國際社會一般標准比,北京都市類綜合性報紙的人均擁有量還較低,平
均十幾個人擁有一份報紙,每9個家庭才訂閱一份都市報。即使與國內一些省會
城市比,北京參與市場競爭的都市類報紙數量也不多。目前不少省會城市有
六七家都市類報紙展開競爭,各家報紙在競爭中都獲得了自己的發展空間。而
在北京,上攤競爭的報紙除了專業性周刊外,真正形成氣候的都市類綜合性日
報只有寥寥幾家。
從北京地區讀者群體的可擴充空間看,北京報業市場目前的開發水平還不
高。據抽樣調查,北京有高達30%多的居民平日不讀報,在雙休日,這個比例
更升至近50%。除文化程度和經濟狀況因素外,這些人不讀報與他們對報紙的價
值判斷有關,也就是說,與現有報紙還不盡如人意、沒有真正吸引住讀者的注
意力有關。這說明,只要報紙辦得好,北京還有近300萬人可以被吸引到讀報大
軍中來。
從廣告投放的角度看,北京報業市場的廣告投放量尚未達到飽和的程度。
同時,北京現有的報紙,既有優勢,又有劣勢,雖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市
場的分割,但其它報紙並非沒有生存的空間。只要報紙市場定位准確,經營策
略得當,就能夠獲得成功。當然,競爭的結果不是誰吃掉誰,而是實現雙贏,
共同把報業市場的蛋糕做大。
出奇制勝:首發30萬份一舉成功
2001年5月28日,京華時報終於揭開其神秘的「面紗」。2300名京華時報零
售員統一身著藍色T恤,頭戴藍帽子,遍布北京各個交通要道、人行天橋、醫院
、商場、地鐵站口,在京城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京華時報,5毛錢一份
。」「買一份京華時報,送一瓶『匯源』果汁。」
新鮮、獨到的發行方式給讀者一種驚喜、一份親切,首發30萬份一舉成功!
其實,報紙創刊前,「京華時報———北京人的都市報」宣傳標語就在隨
處撞擊著人們的「眼球」。
在每個地鐵站,都有兩塊「京華時報———北京人的都市報」廣告牌;戶
外,800個廣告牌遍布北京各個交通要道,還有三條線路公交車車體流動廣告;
空中,北京交通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黃金時段、中央電視台「幸運52」專場
均打出了京華時報創刊的廣告;在平面媒體上,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北京青
年報、北京晚報、精品購物指南等均對京華時報的創刊作了報道。
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和《商業》周刊,日本的共同社和朝日新聞,英國的金
融時報,新加坡及香港的多家中文報紙,都對京華時報的創刊作了報道。
為確保發行渠道暢通,京華時報創刊前就建立了40個發行站,形成了一個
覆蓋全市的發行網路;招聘2300名零售員,統一著裝;開展促銷活動,買一份
報紙
送一瓶「匯源」果汁,促銷活動持續5天。正是這種密集覆蓋的發行策略,
使讀者一下子認識了京華時報,為京華時報迅速佔領北京報業零售市場打下了
基礎。接著,他們又走出了幾步好棋:
———擴大發行,搶占高地。促銷活動有作用,也有局限。京華時報創辦
者估計促銷活動結束後發行量會下滑到10萬份以下,實際上下滑到16萬份時已
止跌回升,每天以幾千份增加,最多一天增加1.2萬份。據吳海民介紹,到去年
7月份,報紙創刊一個多月時,京華時報已經成為北京早報市場零售量最大的報
紙。
———控制發行,降低成本,鎖定目標讀者群。減少零售隊伍,加大送攤
力度,提高送攤價格,由每份0.25元提高到0.3元,再提高到0.35、0.38元,並
在物業小區加大發行力度,鎖定目標讀者群。
———戰略轉移,大抓征訂。取消零售員,變為征訂員,同時開展征訂培
訓。開展系列讀者日活動,連續兩個月每個周末到各個小區開展讀者日活動,
現場征訂、答疑,報社領導、編輯記者和讀者進行現場交流,並開展文娛、現
場抽獎活動。報社領導還帶領編輯記者,登上居民樓,開展敲門發行。通過一
系列活動,到去年年底,京華時報征訂量已接近10萬份。
從今年年初開始,京華時報發行工作已進入專業管理階段,發行機構實行
專業分工,發行中心下設批零中心、物流中心、經營中心。批零中心除了負責
向北京2000多個報攤送京華時報外,還代理了近60家報刊。
物流中心除了向訂戶投遞報紙,還開展送水、送電影票、送書、送電子產
品等服務。
經營策略:高起點,大操作,一步到位
中國報業競爭現階段的顯著特點是規模經營,高投入,高產出。京華時報
遵循報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北京報業市場競爭的實際,堅持高起點,大操
作,一步到位。
吳海民說,他們做到了七個「一步到位」:一是采編手段一步到位,一開
始就建起了現代化采編平台和辦公平台,從創刊起就實行無紙化辦公;二是報
紙質量一步到位,首次亮相,就是一張較高質量的報紙;三是出版規模一步到
位,起步32個版,彩印,創刊號實際出版了40個版,現在周五已經擴充到了56
版;四是出版刊期一步到位,一創刊就按照日報的要求每日不間斷連續出版,
雙休日照樣出版;五是發行規模一步到位,創刊前就在北京各區建立了40個發
行站,招聘了2300名發行員,創刊當天在全市100多個點同時開展促銷活動,實
現首發30萬份;六是廣告經營一步到位,創刊前20天就簽訂廣告訂單1500萬元,
創刊當天就有大量有效廣告,就有現金收入;七是媒體功能一步到位,報紙創
刊之日,京華時報網站同時開通。這樣的大操作,在中國報業發展史上是少有
的。
產品定位:地域化、市民化、市場化、綜合性
定位正確與否,關繫到一張報紙的前景。創刊前,他們就對京華時報做了
明確的定位,即地域化、市民化、市場化、綜合性。在一年的實踐中,他們按
照這個定位,嚴格執行,穩步推進。
地域化———京華時報不走全國性發行的路子,集中在北京發行,對北京
城區實行密集覆蓋,充分體現新聞的接近性;市民化———不走「窄眾」路線,
而是走「寬眾」路線,盡可能地爭取廣大市民讀者,當然,目標讀者是文化程
度高、收入較穩定的中青年市民;市場化———靠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確定自
己的地位,一開始主打零售市場、家庭市場,每一份報紙都是讀者自願花錢購
買的,從這一點上確保它的有效發行;綜合性———全方位提供市民關注的各
類新聞、市民最需要的豐富資訊、市民最欣賞的體育和娛樂信息,最大限度地
實現內容的豐富性。
內容為王:打造一張全新的新聞紙
京華時報致力於打造一張全新的新聞紙,為讀者提供權威的、獨家的、高
質量的新聞信息。
善於對國際國內重大事件進行策劃報道。北京申奧成功,京華時報推出了8
0版的「申奧金版」,內容涉及申奧現場消息、北京申奧歷程、北京為申奧做的
各種准備、奧運會歷史等,內容翔實,圖文並茂,報紙一上市即銷售一空,大
有「洛陽紙貴」之勢。許多讀者將「申奧金版」珍藏起來。這次報道顯示了京
華時報的實力與水平,受到傳媒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
報道中,京華時報充分利用人民日報的資源優勢,將我國惟一隨中國政府代表
團赴多哈采訪的人民日報記者作為「本報特派記者」,隨團發回獨家報道。同
時在國際版刊發人民日報駐外記者專稿,均署名「本報特派記者」,這是其它
都市報所無法做到的,凸現了京華時報的權威性、獨家性。
突出財經新聞,提高新聞層次。今年3月15日,京華時報由32版擴為48版,
周五為56版,報紙分為A、B、C三疊,財經新聞上了B疊頭條。這次擴版還將北
京新聞由8個版擴為10個版,增加了5個版的消費新聞,進一步強化了新聞
的接近性、實用性和服務功能。
從5月28日起,京華時報在世界盃賽期間,擴為64~72版,其中24版為世界
杯專刊。世界盃是各報新
聞大戰的焦點,京華時報為此做了精心准備、策劃,除派記者前往賽區采
訪,還和日本發行量最大的朝日新聞、韓國發行量最大的東亞日報聯手,由這
兩家報紙為京華時報獨家提供詳細的賽事報道和其它相關報道。「世界盃新聞
戰,將鎖定新的格局。」吳海民胸有成竹。
除了善於對國際、國內重大事件進行策劃報道,京華時報非常關注老百姓
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披露獨家新聞。
3月25日,京華時報以《為民維權深入一線中創物業猖獗至極本報記者采訪
竟被群毆》為題,報道了記者楊威、李倩前往豐台區石榴園小區采訪,調查中
創物業管理公司與小區居民糾紛及打傷多名小區居民問題,記者楊威竟被物業
公司群毆至右耳鼓膜穿孔。此事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
、中國青年報、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均對此作了報道。石榴園小區居民、
中國記協領導、人民日報社領導及社會各界紛紛到醫院看望楊威,對記者面對
惡勢力挺身而出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4月20日,京華時報以《毆打司機暴揍乘客辱罵行人威脅記者一外國男子公
交車上撒野》為題,報道了一外國男子在359路公交車上的醜行,並刊登了記者
抓拍的多幅照片。當天,編輯部接到100多位讀者打來的電話,希望有關部門嚴
肅處理。
廣告經營:把廣告看作高級銷售
京華時報在辦好報紙的同時,注重搞好廣告經營工作,努力使報紙走上良
性循環。
創刊前,報社就召開廣告招商會,一下子拿到了1500萬元的訂單和200萬元
的現金。創刊後,他們很
快把分類廣告分門別類,由一批廣告公司代理。去年秋季又做了一次大的
促銷活動,創刊3個月後廣告就大幅度增長。他們又及時調整廣告價格,減少代
理費,理順各個環節,穩定了市場秩序。
對於廣告工作,吳海民有自己一套獨到的見解。他說,廣告本質上是銷售,
是高級銷售,銷售的既是報紙本身,又是一些無形的東西,比如影響力、品牌
等。有學者認為,報紙經歷了兩次銷售,第一次把報紙作為特殊的商品,以低
於成本價銷售給讀者,第二次把報紙擁有的讀者、讀者的購買力、報紙的品牌、
影響力推銷給廣告商。吳海民則認為,廣告實際上還存在第三次銷售,即銷售
給企業,因為廣告商和企業之間還有一個距離,而企業才是最終的客戶。在此
理論指導下,京華時報組織了一個強大的推廣隊伍,直接面向企業進行宣傳,
他們沒有聯系廣告的任務,主要是向企業宣傳、推廣京華時報。這些企業認識
了京華時報之後,欲刊發廣告仍然走廣告公司的渠道。
新的機制:實行真正的企業化管理
京華時報實行徹底的企業化管理,取消一切行政級別。按照報紙的生產流
程和主要環節設置少而精的機構:新聞中心、編輯中心、發行中心、廣告中心
、財務部、人力資源部、辦公室。
人事管理上,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中層幹部一律競聘上崗,嚴格實行末
位淘汰。以這些制度為保證,做到人員能進能出,幹部能上能下。在分配製度
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按崗定薪,按勞取酬,獎優罰劣,獎勤罰懶,績效
掛鉤。
正是這種機制激發了員工的創造熱情,給他們提供了「海闊憑魚躍,天高
任鳥飛」的廣闊舞台。在這里,不必擔心懷才不遇,只要有才華,都能找到用
武之地,都能取得與付出相對應的報酬。
團隊和人才:事業成功的保證
企業最大的財富是什麼?是人才,是人的智慧。一切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
才的競爭。京華時報深悉這一點,從創刊時就匯聚了一大批來自「五湖四海」
的優秀人才。形成了一個優勢互補的領導班子。常務副總編輯朱德付,原信息
時報總編輯,他帶來了南方的辦報經驗和較新的辦報理念;副總編輯李洪洋,
長期在解放軍報總編室工作,帶來了中央級大報規范的運作和嚴謹的作風及成
熟的版面意識;副總編輯劉明勝,曾在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工作過,帶來了
北京報業市場化運作的經驗以及地域化新聞的資源;副總經理譚軍波,被譽為
「發行奇人」,原南方都市報副總編輯,曾把南方都市報從發行3000份擴大到
50萬份;副總經理石家友,曾是中國青年報湖南記者站站長,並擔任一家公司
的總經理,具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他們捨去了原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
待遇,到京華時報貢獻聰明才智。
擁有一批能上能下年輕有活力的中層幹部。京華時報的中層幹部,全是競
聘上崗的,沒有一個是報社領導指派的,平均年齡28歲,最小的只有23歲,大
學畢業工作一年即脫穎而出。
聚集了一批經過嚴格軍訓、紀律性強、富有創造精神的采編隊伍。京華時
報的采編人員和發行骨幹,一律接受嚴格的軍訓,住戰士宿舍,在野外進行封
閉式訓練。早上5點多起床,一直訓練到晚上,夜裡還要進行業務培訓,從而培
養了一支紀律性強、能吃苦,更重要的是富有團隊精神的采編隊伍。
去年4月份,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在千龍網上發表一篇文章,
標題是《京城報業,誰來打造十億元的大戶?》。他認為,即將創刊的京華時
報是一條「鯰魚」,必將攪動整個北京報業市場,開始這個市場的重新洗牌。
他預言:兩三年內,北京報業市場將會出現一個十億元的廣告大戶。這個大戶,
如果不是北京青年報,不是北京晚報,就是京華時報這樣的新型都市報。這個
預言,在北京報界引起種種議論。對於喻教授的預言,吳海民坦誠地說:「說
實話,我們沒敢這樣想。但既然新聞界、廣告界有這樣的期待,我們一定加倍
努力。」
9. 有經驗的會計找工作,招聘單位還說要先培訓,培訓期間在公司吃住,是不是騙子公司啊
呵呵,以我的經驗來說,只有很正規的大公司(指分公司員工上千,總公司員工上萬的那種企業,不論內資外資),都會有培訓的,為期一周或者半個月左右,所謂的培訓其實就是講述本企業的理念、體系,包括對員工精神面貌、衣著打扮等的要求,還有薪酬制度,本企業的主要產品等等,就是介紹企業自身並對員工做出要求。
有的企業甚至會拿出一天的時間來進行軍訓(和高中或大學差不多,立軍姿、走正步、齊步),還有跑步。
有的甚至會教你們唱歌,唱企業之歌。
最後一天就是考核,對培訓期間的東西進行測試,成績合格者,如果有意願就正式簽訂合同,不願者就走人,不需要出一分錢。
這段期間內,往往應聘者能發現自己究竟適不適合這個企業,就能決定去留。
譬如,有些企業加班文化很濃厚,通過培訓,裡面的老師也會提到這點,如果你認為自己受不了,那麼馬上就可以離開,不會浪費你的時間。
不管你是不是有經驗。
曾經我接觸過的人中有一位以前做過經理,年紀也三十幾,到這個公司四輪應聘過後,也是參加培訓。
一般小企業都沒有培訓的。
所以不能憑這點判斷是不是騙子,需要從其他更多的資料來看才行。
一般你只要確定,正規的企業是不會以任何名目收取應聘者或員工的錢的,如果要交什麼費用的話,那麼你就要當心是不是騙子了。
10. 慧算賬為什麼一直在招人
因為一直缺少會計。
慧算賬,致力於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高效的一體化財稅服務。
慧算賬成立於2015年4月,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代理記賬、工商注冊、工商變更、稅務審計、稅務代辦、社保託管、財稅咨詢、商標注冊及金融服務等企業服務。
慧算賬,北京公瑾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財稅中介一體化在線平台。慧算賬平台藉助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財務軟體進行創新,以自動記賬、批量申報和即時通訊為核心功能,集客戶管理和工作管理於一體,覆蓋財稅服務機構全業務流程。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慧算賬已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重慶開設了直營財稅機構,全國區域服務運營機構數量超400家,服務覆蓋了全國300餘個城市。
藉助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慧算賬改善並升級企業財稅服務業態,實現了中小企業財稅無憂化、高端化。
以標准化、精細化、規模化為目標,建立市場營銷體系、獲客體系、會計服務體系、渠道體系、培訓體系、業務支撐體系、涉稅服務體系、增值服務體系等8大體系,實現運營上平台化標准運作。
憑借技術驅動、服務引領、創新運營模式等核心優勢,慧算賬在改善用戶體驗、解決用戶痛點的基礎上不斷革新升級,為中小企業解決全生命周期財稅服務需求。
慧算賬將財稅服務的各個業務環節用互聯網思維來重構,注重線下與線上的無縫隙對接。企業主可隨時登錄慧算賬PC端或移動端APP,實時查看相關財務數據,服務進程實時監控,避免出現賬套失蹤、惡意篡改等現象。
慧算賬以財稅服務為切入點,除基礎服務外,還提供金融理財、承兌匯票、差旅服務等增值服務。真正的從企業需求考慮,通過企業財務數據對比分析,私人定製化推送相關服務。
慧算賬代理記賬模式操作規范,自合作達成起立即簽訂合同,嚴格執行價格統一化、透明化的標准。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慧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