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適合幼兒園朗讀的關於四川地震的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 周而復始,日月輪回。今天是5月26日,第十四周的星期 一,嶄新的一周又開始了,站在這庄嚴的國旗下,我演講的主題是:學習科學,認識地球,防震減災,做一個成熟的地球公民。 大家知道,兩個星期前,也就是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八級的強烈地震,給人們的生...命和國家財產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我國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地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次大陸板塊的結合部位,受這兩大板塊的共同作用和擠壓,形成了我國西高東低復雜地形地貌。著名的地球之顛珠穆朗瑪峰就是地殼運動的結果,板塊漂移的傑作。其實,億萬年前,青藏高原一帶還是汪洋大海一片。人們不僅感嘆:地球運動的力量是多麼神奇。 第 一,學習科學,認識地球,預測地震。 人類對地球內部構造的探索從來就沒有停止。我國東漢時期有位傑出的大科學家名叫張衡,他於公元132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動儀,張衡製造的這台地動儀,相當靈敏准確。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動儀精確地測知距離洛陽500多公里的隴西發生地震,可見精密程度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歐洲在1880年才製造出類似的地震儀,但在時間上晚了1700多年。當代我國最優秀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翁文波等人,經過長期的科學實踐,認為地震等自然災害是完全可以預測的,截止目前,運用李四光的預測理論,我國已經成功地預測了地震活躍帶上14次6級以上的地震其中的10次,准確率達70%。 盡管我們的祖先非常優秀,現在的科學進展也了不起。但是由於地質構造非常復雜,加上地震類型復雜多樣,人類的科學認識水平,到目前為止,還不能每次都准確地提前探測出地震,即使是世界科學發達的國家美國也做不到。所以現在人們雖然實現了毛主席生前預見的可上九天攬月的美夢,我們國家的嫦娥登月也即將成為現實;但是還做不到可下五洋捉鱉,通俗地講,也就是上天相對容易,入地反而更難。這是我們人類科學方面普遍遇到的一塊短板。需要我們當中未來產生更多的小張衡,從小學好地理知識,了解更多的地殼運動規律。從而象天氣預報那樣提前測報地震就好。 第 二,認識自然,關注一些自然界異常現象,可能就是地震前兆。 我手裡拿著一本淄博市地震局編印的防震減災手冊,當然,地震還是有些前兆的,比如講,天邊提前出現特別的地震雲,有的地方地下水會變顏色,會發出異樣的聲響,有的動物會有特別的反應,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前,動物園的好多動物就亂跑嘶鳴,雞飛狗叫,這次汶川大地震前一兩天,上萬只癩蛤蟆集體搬家,只不過人們大多麻木,沒有重視和警惕,所以,人們也要好好向動物學習,這門學問叫仿生學。 第 三,防震減災,杜絕人禍,警鍾常鳴,居安思危。 一次大地震會教我們清醒不少,我想,等同學們將來長大了,如果成為建築工程師,你在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提高房屋的防震標准,起碼得按八級設防。如果你將來長大了,成為一名科學家,你要更多地認識我們這個地球,探索更多的科學規律,盡到做到提前預報,減少損失;同時,不論何時何地,要有防患危機意識,當災難降臨時,不要慌亂,或就地卧倒,或在老師的指揮下有序疏散撒退到操場上,要學會自救自護,1995年9月20日臨沂蒼山發生5.2級地震,地震本身沒砸死一個人,卻造成320人受傷,其中56人重傷,其中絕大多數為震時學生跳樓受傷或爭搶外逃而被擠倒踩傷。然而,1976年唐山大地震青龍縣幾十萬鄉親無一傷亡,這次汶川大地震,安縣桑落中學2200名學生毫發無損。都因為積極有為,平時防微杜漸,創造了零傷亡的奇跡。 我們這個世界,有的人不幸死於象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也有不少人是死於無知,所以我們每一個公民,從小就要多學習一些科學知識和自救自護安全逃生知識,了解地理學、仿生學,就可以做到防震減災,我相信,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進展,人類終將變得越來越成熟,人們能夠象預報天氣那樣准確性地預報地震,從而保護生命,減少損失。 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Ⅱ 幼兒怎樣預防防震教育
1.通過演習,訓練教師和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有序地通過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兒遇到地震時能聽從老師的指揮,做出基本的自救行為。
Ⅲ 幼兒園學習掌握地震知識的重要性有哪些
幼兒園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礎上,才能談得到教育,談到多種模式,只有安全,孩子們才能開心地在幼兒園成長。幼兒園應十分注重對幼兒的安全自我保護教育,因為幼兒園的幼兒年齡較小,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極易發生意外傷害。如何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提高幼兒的生存質量,已越來越成為家庭、幼兒園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的問題。因此,讓幼兒學會自我保護必不可少,因為看護、愛護不如自護,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幼兒園里,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應放在工作的首位,那麼我們通過什麼方式來幫助幼兒掌握安全知識呢?首先全體教職工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及豐富的安全知識,時刻關注幼兒的安全,不可大意,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家長開放日、專題活動、宣傳講座等形式為幼兒及家長進行生動的自我保護知識。教師也可以在健康教育課上用形象的語言耐心地向孩子們講解了遇到鼻子出血怎麼辦、摔倒後要注意什麼、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麼等等具體的問題,同時用動作引導孩子究竟該怎麼做,使他們真正理解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其次,可以通過家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向家長介紹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識,介紹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提高家長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識,共同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總之,通過多種途經方式讓幼兒掌握有關安全知識,對幼兒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關繫到每個幼兒的安全和健康成長,關繫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幼兒第一,教師責任重於泰山。我們要本著「寧可有備無患,不可無備有患」的原則,提高自己的責任心,細心開展每一個活動,教給幼兒多方面的安全知識,避免幼兒危險和意外的發生,真正做到讓每個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Ⅳ 幼兒安全教案:防災知識(地震,防火,雷電)
活動目標: 1、通過演習,訓練教師和幼兒在地震的狀況下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有序地通過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兒遇到地震時能聽從老師和成人的指揮,做出基本的自救行為。 3、培養幼兒防震減災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准備: 1、錄像和圖片 2、了解地震中自救的基本常識。 活動過程: 一、感受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1、講述地震來臨時的情況。 看錄像 提問:小朋友看了什麼?(幼兒回答如: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 再看一遍錄像 知道遇到地震時不要慌,要聽從老師的指揮,有序地撤離可以避免危害的發生。 那地震來了我們要怎麼辦?(幼兒討論) 2、看錄像(ppt) 人們安全撤離的圖片(錄像) 二、教幼兒安全有效的撤離 1、學習正確的撤離動作. 提問:我們撤離的時候如何在運動的過程中保護自己?幼兒討論尋找最有效的保護方法。(雙手抱頭、上身向前彎曲,快速撤離) 2、出示班級撤離圖(後門到操場空曠的地方) 觀察並找出班級在緊急情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撤離時要走圖中標注的路徑?使幼兒了解圖中標注的撤離路徑是離戶外安全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啟發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按順序,不擁擠;聽老師的指揮等。 4、組織幼兒"實戰演習"。演練室內避震及緊急撤離。如幼兒在撤離情況下出現擁擠、用時過長等情況,教師帶幼兒查找原因,再次演習,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三、讓幼兒了解防震減災的一些基本常識。(圖片) (1)大地震的危險振動期大約只有一分鍾。強裂地震發生時,在家中的人可暫躲較堅實的傢具如床、桌旁邊(注意不是下面)、或躲在跨度小、剛度強的小房間暫避,如廚房、衛生間等處。主震後應迅速撤離到戶外,撤離時要注意保護頭部,可用枕頭等軟物將頭部護住。要注意關閉煤氣,切斷電源。住在高層建築里的人不能使用電梯,也不要跑到陽台上,尤其是不能跳樓。 (2)正在上課的學生和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躲在課桌和小床旁邊(注意不是下面)。要聽從老師的安排,不要亂跑。在影劇院或其它公共娛樂場所的人們應因地制宜躲避到舞台下、樂池、桌子、櫃台兩側,保護好頭部,切不可一齊擁向出口。 (3)車上的乘客要抓住座椅或車上的牢固部件,不要急於下車。正在運行的車輛應減速停車,設法停在開闊處。 (4)如果正在過橋,則要緊緊抓住橋欄桿,主震後立即向靠近的岸邊轉移。 (5)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員不要在狹窄的巷道停留,不要躲進電線、變壓器、煙囪及高大建築物附近。 (6)人還應該遠離石化、化學、煤氣等易燃有毒的工廠或設施,如遇到引起火災或有毒氣污染時,應迅速向上風方向撤離。
Ⅳ 防震安全演講稿
地震是什麼
地震是地下岩層受應力作用錯動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動,同台風、暴雨、洪水、雷電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
地震是自然災害之首惡。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500萬次地震,絕大多數地震因震級小,人感覺不到。其中有感地震約5萬多次,造成破壞的地震近千次,7級以上造成巨大破壞的僅十幾次,且大多發生在人煙稀少地區。
地震基本知識
地震震動的發源處稱為震源;地面上與震源正對著的地方,叫震中;
地面上其他地點到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距;
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叫震源深度。
在學校怎樣避震 --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中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本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餘人喪生,佔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台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台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重要依據。
Ⅵ 防震減災知識pp課件培訓內容有哪些
一、建立健全防震減災工作體系。 二、建立健全防震減災的法律體系專。 三、加強地震屬監測預報和快速反應能力。 四、做好以地震安全性評價為基礎的抗震設防工作。 五、做好震害預測和震災快速評估工作; 六、做好地震應急對策和應急預案的工作。 七、增強我國震後救災與恢復重建的能力。 八、提高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
Ⅶ 地震知識演講稿!!急!!
預防地震
(1)學習地震知識
——學習地震知識可使你在地震時不害怕、不驚慌,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了解家庭、學校和辦公房所處的地質構造情況。
——掌握基本的地震防禦辦法。
——注意身邊自然界的異常現象。
——不要聽信和傳播地震謠言。
(2)室內防震措施
——高櫃要和牆體固定在一起,以免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之路。
——較高的傢具上面堆放笨重物品。
——最危險的是組合傢具,可用角鐵或結實的木條固定各部分,再和牆體連接,或乾脆拆除。
——固定底座帶輪子的傢具或物品,如鋼琴等。
——固定桌面上的貴重物品,如計算機等。
——系緊或加固懸掛物,如燈具、掛鍾鏡框和廚房用品等。
——取下陽台圍欄上的花盆、雜物。
——卧室,尤其是老人或兒童的卧室,盡量少放傢具和雜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
——有條件的家庭,可設計一個室內避震空間。如重點加固一間居室或在床上增設結實的抗震框架等。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熟悉電、水、氣閥門的位置,掌握正確的關閉方法。
——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農葯、有毒物品放在屋內。
(3)室外防震措施
——正門、樓道、走廊不堆放雜物,以利人員疏散。
——選擇疏散避震的安全場地。場地應就近、寬敞,應避開高大建築物、電線桿、磚牆、路燈和變壓器。
——發布臨震預報的地區,應按政府安排,按指定地點修建臨時防震棚。在外期間注意衛生,防火,儲備飲用水等,遵守和維護社會秩序。
(4)准備一個防震包
——防震包應足夠結實,內裝食品、水、急救葯品等基本生活用品。因為是備用應急,所以應按保質期及時更換食品和水。另外,還應准備小鐵鏟、鉗子、改錐等工具,可以在你自救或救人時發揮作用,准備一哨子,可以幫助救援人員發現你被埋地點。
面對地震
古 訓 "伏 而 待 定"
「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這是1556年華縣大地震後一個叫秦可大的文人在《地震記》中總結的經驗。他是說;當面臨一次大地震時,人們往往來不及躲,最好就近尋個安全形落(如櫃或`土炕的一側),伏在地上,注意保護頭部和脊柱,等待震動過去再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簡單說,就是伏而待定。 古人這個方法很有效,唐山大地震時也得到了驗證。就是到現代化,如果您住在高層,來不及下樓,為減少室內懸掛物砸傷或碰傷,採取這種保持鎮定就近避險的方法,仍不失為一種應急之策。
選擇小開間、堅固傢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保護頭頸、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在野外怎樣避震
避開山邊的危險環境 避開山腳、陡崖,以防山崩、滾石、泥石流等;
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與滾石前進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嚮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
Ⅷ 防震減災演講稿300字
談起地震,人們總是不寒而慄,沒錯,地震是人類的天災,是不可阻擋和不可改變的,但是,面對地震人們真的就束手無策了嗎?我想不是的,只要明白一些地震常識,就一定能在地震中脫離危險,掌握這些常識也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知識。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災害之一,也是損失最為嚴重的災難,帶給社會和人們的是破壞和毀滅。目前,人類對地震的預報,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學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地震預報工作極為重視,我國地震工作者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預地震上,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現在全國建有400多個台站,網點2000多個。廣西建有觀測台站29個,觀測網點50多個,觀測項目39項。築起了一道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護網。
當地震時也不要慌張,要在鎮定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可以躲在桌子等堅固傢具的下面,晃動時間約為1分鍾左右。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當大地震時,一定要注意關火,否則就十分危險 關火時也要注意幾個問題,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大的晃動停息後
去關火。 在著火之後: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鍾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地震發生的時候也不要慌張的往門外跑,玻璃、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將門打開,確保出口,如果出口被堵,要及時退會房間,躲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知道了這些關於地震的知識,相信大家一定對地震也有所了解,也不會對地震還有先前的恐懼心理了,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運用這些地震知識保護自己,我們一定要記住:防震減災,從我做起!
2009年3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1989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確定為「國際減災日」,旨在喚起國際社會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敦促各國政府把減輕自然災害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在設立「國際減災日」的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設立本國的防災減災主題日,有針對性地推進本國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如日本將每年的9月1日定為「防災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為「防災周」;韓國政府自1994年起將每年的5月25日定為「防災日」;印度洋海嘯以後,泰國和馬來西亞將每年的12月26日確定為「國家防災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發生7.6級地震後,巴基斯坦政府將每年10月8日定為「地震紀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損失影響之大,舉世震驚。設立我國的「防災減災日」,一方面是順應社會各界對我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國家設立「防災減災日」,將使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地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Ⅸ 如何防震減災演講稿
談起地震,人們總是不寒而慄,沒錯,地震是人類的天災,是不可阻擋和不可改變的,但是,面對地震人們真的就束手無策了嗎?我想不是的,只要明白一些地震常識,就一定能在地震中脫離危險,掌握這些常識也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知識。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災害之一,也是損失最為嚴重的災難,帶給社會和人們的是破壞和毀滅。目前,人類對地震的預報,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學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地震預報工作極為重視,我國地震工作者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預地震上,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現在全國建有400多個台站,網點2000多個。廣西建有觀測台站29個,觀測網點50多個,觀測項目39項。築起了一道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護網。
當地震時也不要慌張,要在鎮定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可以躲在桌子等堅固傢具的下面,晃動時間約為1分鍾左右。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當大地震時,一定要注意關火,否則就十分危險 關火時也要注意幾個問題,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大的晃動停息後
去關火。 在著火之後: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鍾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