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葯品不良反應的培訓計劃
培訓范圍(縣市區、人數、經營企業?生產企業?醫療機構專職人員)主要看你要培訓什麼,培訓的目的,配套的培訓材料等等。這個計劃是要根據你的情況具體制定的
⑵ 不良事件包括哪些
I 級——有過錯事實並且造成後果,如果兩者有因果關系,根據後果的嚴重程度構成「醫療事故」或「醫療差錯」,在不良事件中級別應屬最高。
例:患者王某因病情需要到某醫院急診科就診,因該醫院病床已滿無法收治病人,接診醫師將此情況告知患者並建議轉診,但沒有對患者及時診療和積極跟進,沒有及時請專科會診,沒有及時請示上級醫師、科主任,亦未報告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協調病床。導致患者病情急劇加重搶救無效死亡。
II級——無過錯事實但造成後果的事件:醫療行為無過錯,主要由葯物、醫療器械、植入物等造成的醫療意外,或不可避免的醫療並發症和疾病的自然轉歸。其後果可能比較嚴重,但一般不構成「醫療事故」或 「醫療差錯」。
例:某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在某醫院行前列腺手術治療,術後使用止血葯物引發患者急性腦梗塞。
III級——有過錯事實但未造成後果的事件:雖然發生的錯誤事實(指錯誤的行為已實施在患者身上),但未給病人機體與功能造成任何損害或有輕微後果,不需任何處理可完全康復。例:標本送檢過程延誤,未影響檢驗結果事件。
IV級——無過錯事實也未造成後果的事件:由於及時發現錯誤,未形成醫療行為的過錯事實,其級別最低。例:患者黃某入住院檢查治療,檢驗科於入院第二天下午出具檢驗報告為「B」型血。
入院第二天晚因患者手術需要輸血,手術醫生開具輸血醫囑及申請單(紅細胞2單位,血漿2000ml),申請單記錄血型為「B」型,血庫配血時查血型發現該患者血型為「O」型,經復查確定為「O」型,遂配置「O」型血。
手術室護士在給患者輸血前核對發現檢驗報告單與血袋內標志血型不符,未給患者用血,將此問題反饋給血庫,經血庫再次檢查確認患者血型為「O」型無誤方進行輸血。
⑶ 護理不良事件包含哪些內容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hx資料庫
護理不良事件內容及預防措施護理不良事件是指在護理工作中,不在計劃中、未預計到或通常不希望發生的事件,常稱為護理差錯和護理事故。為准確體現《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內涵及減少差錯或事故這種命名給護理人員造成的心理負擔與壓力,科學合理對待護理缺陷,所以現以護理不良事件來進行表述。造成臨床護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在護理工作中責任心不強,不遵守規章制度、違反操作規程或技術水平低而發生的,對病人直接或間接產生了影響。1 護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1 查對制度不嚴 因不認真執行各種查對制度,而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良事件仍占較高比例。具體表現在用葯查對不嚴,只喊床號,不喊姓名,致使給患者輸錯液體或發錯口服葯。只看葯品包裝,不看葯名,查葯名看字頭不看字尾,對葯品劑量查對不嚴,對用法查對不嚴,對濃度查對不嚴,在臨床上極易引起不良後果。1.2 不嚴格執行醫囑 表現在盲目的執行錯誤的醫囑,違反口頭醫囑的規定,錯抄漏抄醫囑,有時憑借主觀印象,未能及時發現病人用葯劑量的更改而對病人造成影響。對醫囑執行的時間不嚴格,包括未服葯到口或給葯時間拖後或提前2小時,錯服、漏服、多服葯,甚至擅自用葯。有的漏做葯物過敏試驗或做過敏試驗後,未及時觀察結果,又重做者,搶救時執行醫囑不及時等。1.3 葯品管理混亂 表現在幾種葯品混放,毒麻葯與一般葯品混放,注射葯與口服葯混放,內用葯與外用葯混放,葯品瓶簽與內裝葯品不符,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