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一次性勺子的市場調查

一次性勺子的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2-02-19 21:18:45

⑴ 一次性物品的調查報告300字——450字

近年來,隨著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以下是實地調查出來的報告:
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源是:1、公共廁所排出的糞便散發出難聞的氣味,讓人惡心。2、工廠排出的廢水又黑又臭,還浮著一些穢物。3、工廠排出的廢氣很刺鼻,會散發到小鎮的各個角落。4、化肥廠排出的氣體中含有粉塵、鉛、煤灰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5、公園的草坪上常有遊人丟棄的垃圾,既不衛生,又影響市容。
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廢水、廢氣、糞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對環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氣變得渾濁,對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處理不好會滋生細菌,嚴重影響人的健康;污水會影響生活水,直接侵害人體。
看了這么多,你是不是對目前的環境有些憂慮呢?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護環境,我們責無旁貸

⑵ 一次性用品具體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找汕頭和揚州的企業,電話采購他們,你可以寫幾萬字了,同時可以登入中國酒店采購網和慧聰酒店用品網,可以讓你對這個行業深入了解的。不過一次性用品的范圍還是太廣了,建議你更加細化市場.

⑶ 關於一次性生活用品的調查報告。

一次性紙杯。浪費木材
一次性筷子。浪費木材
避孕套。橡膠產品,污染難以回收再利用,污染環境
一次性菜盤子,浪費木材

⑷ 一次性餐具的調查

「北京每天要消耗掉200萬只一次性餐具,其中發泡塑料餐具有40萬只,佔20%,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佔30%,其餘50%都是不合格產品。」昨天,從事一次性餐具研究和開發工作10餘年的包裝與環保問題專家董金獅說,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餐碗和托盤添加了大量廢塑料和填充物,遇熱或油脂會釋放出致癌致病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危害嚴重。
據《新民晚報》報道,董金獅是中國包裝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劣質餐盒20%來自定海

昨天,全程參與了我國一次性餐具調查行動的董金獅說,北京市場上不合格的餐具有一半來自河北永清縣、天津定海縣等地區,另一半來自北京的地下工廠和小作坊。

今年7月在天津定海縣,他們在一家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地下工廠檢驗發現,這家工廠使用的原料竟都是廢塑料,還大量添加了國家明令禁用的工業石蠟等有害物質。

據了解,北京地區的劣質餐盒有20%來自該地區。董金獅介紹,目前市場上1噸聚丙烯(PP)的市場銷售價在11000元上下,而填充物1噸的市場價格連2000元都不到,這就是很多廠家非法添加填充物的原因。

非法添加工業石蠟長期攝入可能致癌

董金獅說,許多廠家在產品原料中添加的滑石粉、碳酸鈣等竟超過了50%,這就導致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嚴重超標。用熱水一泡、微波爐一轉,有害物質就會溶解在食物中,長期攝入會導致消化不良、膽結石以及肝系統病變等。如果餐具里含有工業石蠟,甚至可能致癌。

一次性餐具使用環節三不管

「衛生部門管的是餐飲企業的環境衛生和餐具消毒,質監部門管的是生產領域,工商部門管的是流通領域,而最關鍵的使用環節卻成了『三不管』。但餐館打包、送餐公司送餐,用的都是一次性餐具,這是個關鍵環節。」另據董金獅介紹,「市場標注降解餐盒的80%都是劣質產品。」

另據悉,兩年前部分品牌方便麵的包裝盒也被發現存在問題。攝影/本報記者柴春霞

市場小調查

劣質餐盒一天賣八箱

本報訊 「這種一次性餐盒每天都能賣七八箱。」昨天下午,記者在東郊市場發現,手感軟、輕輕一撕就破的劣質餐盒在多個攤位都有出售,一位攤主表示,因為價錢低,這種餐盒銷路非常好。記者注意到一次性餐盒最常見的有4種,價錢最高的為每個0.4元,最低的只有0.09元。一位攤主向記者介紹,賣得最快的是價格在每隻0.16元的這種,一般每天都能賣出7至8箱。

據介紹,每箱大致在800個左右,分別銷往市區的各個餐館。根據董金獅介紹的鑒別方法,記者發現這種餐盒質感較軟,用手輕輕一撕就破。「這么軟能盛東西嗎?」對方說:「都是北京的產品,質量絕對沒問題。」

長期使用可能致癌

環保型可降解一次性餐具
主要原料來源:秸桿可以作為生產一次性餐具及其系列產品的主要原料,我場年產各類秸桿15萬噸,而且利用率不高,很多秸桿都被浪費或焚燒,所以有著豐富的原料資源。

⑸ 一次性餐具的市場調查

「北京每天要消耗掉200萬只一次性餐具,其中發泡塑料餐具有40萬只,佔20%,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佔30%,其餘50%都是不合格產品。」昨天,從事一次性餐具研究和開發工作10餘年的包裝與環保問題專家董金獅說,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餐碗和托盤添加了大量廢塑料和填充物,遇熱或油脂會釋放出致癌致病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危害嚴重。 據《新民晚報》報道,董金獅是中國包裝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劣質餐盒20%來自定海
昨天,全程參與了我國一次性餐具調查行動的董金獅說,北京市場上不合格的餐具有一半來自河北永清縣、天津定海縣等地區,另一半來自北京的地下工廠和小作坊。 在天津定海縣一家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地下工廠檢驗發現,這家工廠使用的原料竟都是廢塑料,還大量添加了國家明令禁用的工業石蠟等有害物質。 據了解,北京地區的劣質餐盒有20%來自該地區。董金獅介紹,市場上1噸聚丙烯(PP)的市場銷售價在11000元上下,而填充物1噸的市場價格連2000元都不到,這就是很多廠家非法添加填充物的原因。 非法添加工業石蠟長期攝入可能致癌 董金獅說,
許多廠家在產品原料中添加的滑石
粉、碳酸鈣等竟超過了50%,這就導致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嚴重超標。用熱水一泡、微波爐一轉,有害物質就會溶解在食物中,長期攝入會導致消化不良、膽結石以及肝系統病變等。如果餐具里含有工業石蠟,甚至可能致癌。
一次性餐具使用環節三不管
「衛生部門管的是餐飲企業的環境衛生和餐具消毒,質監部門管的是生產領域,工商部門管的是流通領域,而最關鍵的使用環節卻成了『三不管』。但餐館打包、送餐公司送餐,用的都是一次性餐具,這是個關鍵環節。」另據董金獅介紹,「市場標注降解餐盒的80%都是劣質產品。」 另據悉,兩年前部分品牌方便麵的包裝盒也被發現存在問題。
日常生活中應用上的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使用瓷器或者玻璃的餐具製品,其次選用一次性透明的塑料製品,盡量不要使用紙杯系列的產品。 我們先把劣質紙杯分解一下,它的組成是:紙,印刷油墨,工業石蠟,淋膜紙。 下面依次解說。
一、紙:許多廠家為了利益最大化,並不會用食品級的木漿紙。以次充好的比比皆是。如果紙質不佳(回收利用的廢紙)便用漂白粉和熒光增白劑,這是普通消費者無法分辨的。
二、印刷油墨:在生產成本決定一切的年代,國家關於印刷油墨的標准似乎不見效。因此含有苯和甲苯的油墨也充斥在市場里。對於印刷過的紙杯套疊以後,油墨就很可能污染紙杯內壁。
三、工業石蠟:紙杯如果不做防水處理,那還能裝水嗎?因此有一種紙杯是石蠟泡過的。蠟含有一種叫「多環芳烴」的有害物質,而蠟的熔點是40°,且油可以溶解蠟,後果你懂的。
四、淋膜紙:一般大家都是這么叫的,但其實是內聚乙烯塑料膜。很多紙杯用淋膜紙代替了石蠟。但是沒有了石蠟的「保護」杯子外壁在受潮後可能會發霉,套疊起來的杯子,內壁便會被黴菌污染。而關於這種塑料膜,如果不是食品級的材料,在高溫下會分解出有害物質。
除此以外,劣質紙杯被爆出含有雙酚A。據南京醫科大學專家對部分生活用品中的雙酚A含量進行測定後,結果顯示,試驗用一次性紙杯中的雙酚A含量是一次性塑料杯的30倍,雨水裡的雙酚A含量是飲水機里純凈水的5倍多。 簡單說吧,常用的塑料杯材料是PP和PS。PP耐高溫,可微波,所以你用過的樂扣樂扣保鮮盒就是PP做的。PS不耐高溫,因此常用在冷飲包裝這塊。在生產工藝上,塑料杯比紙杯衛生,因為塑料杯的生產環節簡單,高溫下成型冷卻後便立即包裝。紙杯有印刷,切紙,附膜,捲筒,卷邊,都不知道要被多少手摸過。
不過話說回來,塑料杯確實還可以,但在中國就不見得。以前甚至有人問過我,做塑料杯能不能用回收的塑料,我心裡甚是鄙視之,但是也不能表現出來。我告訴他,回收的塑料有雜質,做出的杯子不美觀。回收料只是其一,相信很少有人這么做。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啊。透明的塑料杯一眼就能看出來好壞。那還有看不見的呢?就是添加劑了。石膏粉(乳白色杯子)?增韌劑?防凍劑?其危害與否,我暫時不知。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塑料杯是「食品級的純PP」。人家眼裡容不下一點點雜質,檢測不合格立馬讓你回家!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的保鮮盒,打包盒,塑料袋,食品袋,塑料杯,我們一定要去仔細觀察,如果使用的產品透明透亮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因為基本上它是聚丙烯原料和聚乙烯原料一次加工成型的,過程當中未添加任何助劑以及添加劑;如果使用過程當中發現給你的飯盒是其它顏色尤其是乳白色的,就請不要使用,因為加工過程當中添加了色母粒原料或者色粉,乳白色的大量添加填充母料以降低成本。

⑹ 人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調查報告有哪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賓館、餐飲消費中選擇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用品。但由於一次性用品在質量、衛生、環保等方面的問題,也導致了許多消費糾紛。為進一步了解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狀況和消費者的意見,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組織了這次調查活動。本次活動委託溫州市消費者委員會為主進行調查,同時得到寧波、紹興、台州、麗水等地消費者委員會(協會)的大力協助。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7519份,收回有效問卷7479份(溫州4135份、寧波800份、紹興770份、台州806份、麗水968份),問卷回收率達99.4%。在開展問卷調查的同時,溫州市消委還隨機抽取了市區15家賓館的小包裝沐浴液、牙膏和牙刷及30家餐飲企業的一次性筷子、紙巾、食品盒(袋)等樣品,委託溫州市技術監督檢測院對相關指標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合格率為100%。另外,各市還對一次性用品的用量進行了專項調查。以溫州市為例,調查范圍選定市區及各縣(市、區)商業繁榮地段和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的企業,調查方式採用一對一上門統計法。至6月5日共調查經營戶314家,其中賓館100家、餐飲店214家;調查生產廠家4家;調查商貿市場1家。經調查統計,上述各類經濟主體在2007年1月至4月共生產、使用一次性筷子164.7萬雙、紙巾196.2萬包、食品袋(盒)107.1萬個、小包裝淋浴液47.9萬瓶、小包裝洗發液43.2萬瓶、一次性牙膏96.1萬支、一次性牙刷99.6萬支,總價約648.87萬元。被調查經營者僅佔全市此類經營者的5%左右。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消費者經常使用一次性用品但並不喜歡。在消費者是否接受一次性用品調查時,有25.2%的消費者選擇一般不用或拒絕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表示喜歡使用的佔21.9%,不喜歡、反對的佔了33.2%,這說明消費者在使用一次性用品時,還處於被動狀態,雖然不太喜歡,但往往因為貪圖方便而選擇了一次性用品。因此在選擇使用一次性用品的理由中,方便、衛生、價格低廉分別為49.4%、31.2%、15.%。

(二)消費者健康、環保消費意識逐步增強。在現代社會,消費已不僅僅是個人行為,還必須考慮到他人、社會、以及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在調查中,37.9%的消費者認為一次性用品對環保影響最大,其次是生態、節能、健康分別佔26.9%、19.2%和14.2%。這說明消費者已逐漸認識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但對當前很多城市推行的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做法,表示贊同的僅有31.3%,其餘消費者表示無所謂或者不贊同。賓館取消「六小件」,對住店客來說,確實有點不方便。但取消或減少賓館一次性用品這個小變革,日積月累就能夠節約大量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有益於社會,理應推廣。

(三)消費者自我維權意識還需提高。在對一次性用品的專項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不少一次性用品缺乏應有的包裝標識,很多是「三無」產品,既無衛生許可證號,包裝和消毒也未達到要求。特別是一次性筷子,沒有採用封閉式包裝,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賓館中的小包裝沐浴液、洗發水的保質期、生產日期都模糊難以辨認或根本沒有。而消費者對一次性用品的包裝和保質期的重視度也不是很高,維權意識比較薄弱。調查顯示,44.7%的消費者不會注意產品的外包裝,46.3%的消費者沒有注意保質期。在使用一次性用品時如遇到質量問題,有75.8%的被調查者會要求更換,還有7.7%的消費者選擇繼續使用。

(四)消費者對一次性用品的滿意度不是很高。在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同時,消費者對餐館、賓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卻不是很滿意。調查中只有6.3%的消費者表示滿意,有64.8%認為還可以,有28.9%的消費者直接表示不滿意。而對質量的評價,有36.9%的消費者評價質量差或非常差。這說明雖然近幾年各有關部門監管力度不斷增強,一次性用品生產、銷售、使用等逐步規范,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但消費者對一次性用品的質量、衛生狀況還是非常擔心。

(五)規范化生產企業少,家庭小作坊較多,產品衛生質量有提高但難以確保。溫州市消委在一次性用品的產量或用量調查中發現,本市從事一次性用品生產的企業不多,規模較大或管理正規的企業則更少,如一次性筷子的生產企業全市只有4家,但在山區林木集中地,木(竹)筷的家庭小作坊較多,這些小作坊雖然產量低,但砍伐樹木不求合理化、科學性,隨意性大,給當地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家庭作坊對產品質量要求低,衛生意識較差,一般都存在包裝不規范、產品標識不明確等問題,而且產品大部分銷售給街頭巷尾的小吃店、路邊流動攤商等,給消費者健康安全帶來隱患。本次調查中也發現,溫州市區列入抽檢的15家經營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餐飲、賓館,使用的一次性用品75.5%來自廣東和上海的知名企業,如上海美加凈賓館用品有限公司、上海白貓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本斯柔巾紙業有限公司等,其產品質量和衛生指標基本符合要求。這說明管理較為規范的企業,其產品質量基本能得到保證。

(六)消費者缺乏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目前,許多酒樓、飯店都在繼續使用一次性用品,而且受到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的歡迎。以一次性紙巾和筷子為例,一次性紙巾的成分通常為「100%原生木漿」或「100%天然木漿」,生產一噸紙一般要17棵10年生樹木,1—4月份溫州市314家經營戶約消費紙巾200萬包,約需23棵10年生樹木;同期溫州市314家經營戶消費筷子約124.7萬雙,據專家測算一棵20年生大樹僅能制3000—4000雙筷子,按此推算5—6年這三百多家餐飲店可以消耗掉1萬平米的森林。在調查中有22.8%的消費者對餐飲、賓館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做法持反對態度,另有46.1%的消費者持無所謂的態度。他們贊同節能降耗、生態環保的消費意識,但與自己使用一次性用品所造成的後果卻無法聯系。由於宣傳教育的力度不到位,許多消費者知悉全社會在開展環保、節能、創建綠色家園的行動,但對如何立足於其中支持這一活動卻是茫然的,處於有意識、無行動的狀態,尤其是對制止資源巨大耗費、製造大量的垃圾、造成環境污染的消費行為缺乏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要在全社會樹立責任、文明、綠色消費觀,還需繼續加強引導與教育。

(七)政府雖然積極倡導環保節能,但缺少相關的政策措施予以保障。一次性消費品已深入到社會各個角落,它既是物質富足、方便快捷的象徵,也充當著把資源變成垃圾的「加速器」。當前,各級政府部門都在積極倡導環保、生態、節能意識,引導社會成員創建綠色家園。調查顯示,有85.8%的消費者認為一次性用品對環保、節能和生態造成影響,說明政府的倡導已被接受,消費新理念已漸入人心。但由於缺乏政府行之有效的措施或監督機制,一次性用品回收重復使用、替代品的探求與開發、良性循環模式等都無法確保施行,環保、節能等行為基本依靠消費者的自覺、經營者的自律來實現,所以成效並不明顯。大多數消費者、經營者仍舊是在反對一次性用品口號中麻木地消費著一次性用品。調查中,溫州、寧波、台州等地消費者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對一次性用品應加強監督管理,制止社會財富的大量浪費,污染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並建議盡快出台有利於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政策或措施。

三、建議

一次性用品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和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與建設和諧社會背道而馳。如果任由一次性用品泛濫使用,將使我省的生態環境更加惡化,不僅浪費大量的、珍貴的社會資源,還將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影響到我們及子孫後代的生活、生存環境。因此我們建議:

一是政府部門盡快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共同打造「綠色浙江」。對高耗能、高污染的一次性用品的生產和銷售,政府應進行強制性規范,甚至明令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並對違規行為進行規制。對於普通的一次性用品,政府部門要制定合理使用的長遠規劃和政策,如包括回收再利用對策、鼓勵替代模式、實施生產許可和責任制等,並鼓勵和支持消費者使用重復、回收的產品;或者增加一次性用品生產、消費的稅費,並將所得轉化為一次性用品的回收處理費用,以提高一次性用品的成本,促進源頭減量,並為替代產品提供公平的競爭條件,逐漸由經過市場和環境考驗的替代產品來取代,最終實現以全新的綠色產品替代一次性用品。同時建議,林業、環保等有關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生產企業原料來源、用量等的掌握和監督,減少企業對社會資源的損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並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力度。

二是加強對生產者、經營者的監督檢查與教育。由於一次性用品包裝簡單,一般經營場所都是「免費贈用」,所以消費者在使用時常常乎略了對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等的查看,而事實上許多一次性用品在外包裝上對應該標明的事項往往是模糊不清、難以辨認或根本未予標注。因此,有關部門一要加強對生產廠家的監督管理和規范,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質量、衛生檢查活動,從源頭上扼制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並對無生產許可證和產品備案憑證的單位堅決進行查處。二要強化超市、餐飲、賓館對一次性用品運輸、儲藏保管、拆件使用等環節的監督管理,杜絕一次性用品在流通渠道中的二次污染。三要積極開展從業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提高防範能力。開展有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對需要掌握的衛生知識應及時組織培訓,不斷增強經營者商品索證意識,嚴把進貨渠道關和質量驗收關,堅決杜絕「無證產品」、偽劣產品入市。

三是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消費者樹立責任、科學、環保的新消費觀念。從調查情況看,消費者能理性消費,卻不能科學、文明消費,能對衛生、環保等問題予以關注,但真正從自我做起,卻是了了無幾。因此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加強宣傳與教育工作,讓廣大消費者真正明白一次性用品在提供便捷的同時,對社會、環境、生態所產生的影響甚至是危害,促進全社會樹立理性、責任、文明的新消費觀。媒體和輿論要善於引導和宣傳理想、責任、文明的新消費觀,讓綠色消費觀、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促使節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得以提高。

四、一次性用品消費的幾點提示:

(一)消費者在使用一次性用品時要注意查看包裝。產品包裝上應註明生產企業的名稱、地址、電話等。還要注意查看包裝上是否註明產品的名稱及所執行的標准、產品的等級、生產日期、有效期等,盡量不使用沒有封口的一次性用品,避免二次污染。

(二)消費者要加強相關健康意識。如不要將食物與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同時加熱,防止溫度超過65度時,有害物質滲入食物里,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在使用一次性筷子時,應該先用鼻子聞一下。合格的木筷不應該有異味,只會散發出木材本身的味道。如果木筷的味道含有硫磺味或者其它香味的,則是經過化學原料加工的,不能使用。選用紙巾時並非越白越好。有些生產企業為了提高產品白度,過量添加熒光增白劑,致使紙巾紙的白度超過90.0%,白度不符合標準的要求,這樣的產品表面看起來白的不自然、色調不柔和,消費者最好不要使用。

(三)餐館、賓館等提供一次性用品的經營場所要切實把好進貨關,堅決抵制各種有害物質的流入,做好減少或拒絕一次性用品消費的提示工作。生產企業要樹立綠色意識,在產品的設計、生產及原料的使用上,注重人們的健康和安全及環境保護,大力開發和生產綠色產品,以維護消費者的健康權益。

(四)消費者要樹立責任、文明、理性的新消費觀念。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生態問題日趨嚴重,面臨著資源逐漸枯竭、循環利用率低,生態環境承受著沉重的壓力。因此,消費一次性用品,一方面要注意對自身健康是否有益,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是否有利於環境保護,有利於生態平衡。要拒絕消費那些對自然環境、自然資源構成嚴重破壞的商品,拒絕消費那些對自然環境。人類生存環境構成嚴重污染的商品,提倡綠色消費和循環消費,自覺成為「綠色消費者」。

⑺ 關於一次性用具的環境調查報告200到300字

差不多吧,應該仔細寫的話多一點寫跟別人了解好的。

⑻ 一次性用品調查

http://test.askform.cn/FormSearch.aspx?key=%E4%B8%80%E6%AC%A1%E6%80%A7
這里有很多一次性物品的問卷,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⑼ 求知:一次性餐具方面知識!

國家質檢總局在全國范圍內對一次性餐具明察暗訪,發現近一半的產品不合格。其中包裝速食食品的一次性塑料餐盒、餐碗和托盤等的問題尤為嚴重,它們在生產時使用廢塑料、添加化學品,遇熱或油脂會釋放出致癌致病物質,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據了解,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新聞30分》等幾大名牌欄目近期將相繼播出抽檢情況。

昨晚,在獨家獲悉這一消息後,本報記者 撥通中國包裝資源綜合利用委員會副主任董金獅的電話,聽這位全程參與調查行動的包裝和環保專家細說來龍去脈。

八成企業生產劣質品

「觸目驚心!」從激動的語音里,可以感受到董金獅發自心底的憤懣。我們的對話從他今年7月的天津定海縣之行開始。那次,董金獅隨同質檢、工商和中央電視台等多個部門前去查處一家地下工廠。現場的情況比董金獅想像得還要糟糕:工人們赤著膊、光著腳在院子里走來走去,一次性塑料餐盒、餐碗被隨意丟棄在地上,爬滿了蚊蠅。經檢驗,這家工廠使用的原料竟都是廢棄的塑料,還大量添加了國家明令禁用的工業石蠟等有害物質。

董金獅說,3年前他就盯上了塑料餐盒、餐碗等,在河南、遼寧及上海周邊地區發現不少劣質的方便麵餐盒及餐碗。為了對產品質量有個比較,董金獅曾去超市買來華龍、統一等方便麵,可沒想到,一檢驗,這些包裝盒居然也存在問題。

最近他走訪了100多家企業,其中60%生產的是劣質餐具,20%合格和劣質產品各佔一半,而20%的正規廠家因為產品價格高,被低廉的「大興貨」逼得只能轉產。

填充劑引出大毛病

「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相比,保鮮膜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董金獅說,一般合格品中,聚丙烯的用量佔到70%-80%,其餘為填充劑。但有些廠家在產品中添加的滑石粉、碳酸鈣等竟超過了50%,這導致餐具中的醋酸嚴重超標。

用熱水一泡、微波爐一轉甚至食品的溫度稍高些,有害物質就會溶解在食物中,長期攝入會導致消化不良、膽結石以及肝臟系統病變等。如果餐具里含有工業石蠟,甚至可能致癌。「全國一年要消耗65億只一次性塑料餐具,你說這危害大不大?」董金獅長嘆了一口氣。

他算了筆賬,目前在市場上1噸聚丙烯(PP)的市場銷售價在110 00元上下,而1噸填充物的市場價格連2000元都不到。面對豐厚的利潤,昧著良心的人自然要豁出去了。

五大問題造成混亂

是何種原因造成劣質產品充斥一次性塑料餐具市場呢?董金獅直言不諱地點出了這個市場的5大問題。

-「和尚多了不敲鍾」。董金獅說,對於一次性塑料餐具,目前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管理。環衛部門管的是環境,質檢管的是廠家,工商管的是市場,而最關鍵的使用環節卻成了個三不管地區。

-相關標准不健全。董金獅說,國家雖然頒布了《聚丙烯成形品衛生標准》,但這其中對於一次性塑料餐具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常讓有關部門手足無措,不知該按什麼標准去檢測。當務之急應當建立相關的標准體系,將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產企業納入國家可控范圍,通過強制認證的辦法使它們迅速步入正軌。

-「合格」招牌唾手可得。董金獅說,在調查中,他們發現很多生產劣質產品的廠家都有質量合格鑒定書,其中不少是拿來別人的檢測報告復印後,寫上自己的大名,既為招徠客戶,更求能在檢查中過關,而地方上不少部門大開綠燈,使這些掛著假招牌的「黑戶頭」堂而皇之地生存著。

-「降解」成護身符。現在不少一次性塑料餐具上都打著「降解餐具」的字樣,這完全是混淆視聽。首先目前國內的一次性塑料餐具都達不到降解要求。其次,降解只是一個環保概念,與產品的安全使用性能完全掛不上鉤,但打上這樣的招牌讓消費者降低了戒心,劣質產品容易出手。董金獅說,降解產品遇熱更容易釋放填充物,安全性更差。

-處罰力度太弱。「如今發現問題企業,多是罰幾千元了事,不疼不癢的,讓許多人視法紀於不顧。」董金獅認為罰金應該以5萬元為起點,最高達到50萬元。

專家提醒

有害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主要特徵

手摸軟綿綿,輕撕就破裂,一聞刺鼻又嗆眼,遇熱變形還滲漏。而且,有害一次性塑料餐具因為加入大量滑石粉等填充劑,剪碎了扔進水裡會下沉,一折會出現白印。

新民晚報刊發補正:昨天本版所登《一次性塑料餐具「體檢」近50%不合格》,其中的數據調查來源應為「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而非「國家質檢總局」。

⑽ 急需:餐具包裝的市場調查報告

上中國一次性用品商城看下

閱讀全文

與一次性勺子的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乞丐案例觀後感 瀏覽:552
大東女鞋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708
市場營銷寓言案例分析 瀏覽:113
上海集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392
5g市場營銷戰略論文 瀏覽:20
文明禮儀培育培訓方案 瀏覽:368
山東影耗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64
旅遊大米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808
運輸公司夏季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574
服飾促銷活動總結 瀏覽:289
少兒藝術萬聖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3
市場營銷的考題 瀏覽:471
幼兒園中班元旦策劃方案 瀏覽:578
鄉鎮扶貧產業培訓方案 瀏覽:818
山西愛夢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68
網路銷售跟網路營銷 瀏覽:265
市場營銷環境及其特徵 瀏覽:462
大學六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25
破冰大會策劃方案 瀏覽:268
小學教師網路培訓研修方案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