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此人是否觸犯刑法張啟發偷賣孟山都轉基因水稻,武漢大米有毒!http://bbs.pc3w.com/dispbbs.aspBoardID
不知道呢,中國法制不健全,我所知,我們老家也有人種,種了賣城市裡了,自己在自留地里吃非轉基因大米,大城市裡的人要注意,可能會吃到轉基因大米了。
B. 孟山都公司的孟山都成就榮譽
孟山都公司入選2015年卓越職場多元化企業50強
孟山都公司再次入選《科學》雜志2015最佳僱主
孟山都公司蟬聯「2015年度全球最適宜工作的跨國公司」
孟山都公司首席執行官休·格蘭特入選最受員工信任的CEO
孟山都榮獲計算機世界評選的IT領域「最佳職場」稱號
孟山都公司再次榮膺「大中華區最佳職場」
北京2014年12月8日 --孟山都(121.45,0.01,0.01%)公司(中國)當選卓越職場®研究所評選的2014大中華區最佳職場。孟山都是唯一一家2013-2014年連續上榜的農業公司。
《財富Fortune》雜志評選孟山都為2014年度「全球最受欽佩企業」榜單第二
2014年3月3日,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財富Fortune》雜志宣布其評選的2014年度「全球最受欽佩企業」榜單,孟山都公司榮耀上榜並在行業內排名第二位。
孟山都公司蟬聯「全球最佳跨國公司」獎項
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2014年10月24日電 /美通社/ -- 孟山都公司連續第三次被卓越職場研究所(Great Place to Work)評為「全球最佳跨國公司(THE WORLD』S BEST MULTINATIONAL WORKPLACES)」。
孟山都公司被《科學》雜志評為2014最佳僱主
孟山都公司被《科學SCIENCE》雜志評選為2014最佳僱主,位居第6名。獲選的20家企業分別是在生物技術、生物制葯、傳統制葯以及相關行業的公司。
《Wired》雜志評選孟山都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公司之一
「他們是創新技術的大師,把握農業產業、指明未來方向的全球戰略家」-這是因為孟山專注於開發例如無反式脂肪大豆和抗旱玉米這樣的創新產品。同時,孟山都在綠色能源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將玉米用於乙醇的生產。(2007年3月)
《Scientist》雜志讀者評選孟山都為業內最佳工作場所
科學家雜志舉辦的年度讀者調查活動中,孟山都等10大公司獲得「最佳工作場所評選活動」的提名。在員工總數5000名以上的公司中,孟山都的排名從2005年的第九名上升到2006年的第三名。該活動提及的上年重大發展包括並購Seminis 和 Emergent Genetics, 以及向馬拉威捐獻700公噸雜交玉米種子。(2006年4月)
《聖·路易斯》雜志贊賞孟山都卓越的員工福利項目
這個深受當地歡迎的生活類雜志認為,相比聖·路易斯市其他25家大型知名公司,孟山都因為慷慨的休假福利制度(包括它是唯一提供夏季工時計劃的公司)、現場日護設施,友好家庭收養援助項目和高度的員工忠誠度而受到贊賞。(2007年3月)
孟山都再度當選《Computerworld》評出的IT人員100個最佳工作場所之一
通過對公司福利、多元化、職業發展、培訓、人員保留等方面的雇員調查,孟山都連續兩年被選為前100個最適合IT工作者的公司。
《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雜志授予孟山都「2006 CIO 100強」稱號
《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雜志編委會每年選舉100名公司並授予「CIO 100強」稱號。2006年的評選標準是擁有能夠促進商業、商業價值、合作和技術、市場和管理進步的創新活動。(2006年6月)
聖·路易斯少數民族商業委員會提名孟山都為年度公司
2006年優秀獎授予了那些通過積極的采購活動實現對供應商的誓言,或幫助少數民族企業擴大發展機會的公司,機構和個人。孟山都連續三年被授予年度公司獎。
聖·路易斯商業期刊評選孟山都為最佳工作場所
科聖·路易斯商業期刊評選孟山都為該地區最佳工作場所之一,在大公司分類中孟山都排名第一。排名結果是通過對各家公司員工進行調查獲得,調查內容包括從工作環境到員工福利的各項指標。(2006年4月)
孟山都印度公司被授予「印度最佳僱主」稱號
Hewitt聯合會授予孟山都印度公司「2007年印度最佳僱主」稱號。這個獎項頒給那些在員工福利和工作環境方面表現突出的公司。
孟山都墨西哥公司被認可為最佳工作場所
孟山都墨西哥公司首次參加墨西哥最佳工作場所協會和《Expansion》雜志社主辦的評選活動,就被評為墨西哥60個最佳工作場所之一。孟山都墨西哥公司的員工表達了對其工作、工作團隊和公司強烈的自豪感。(2006年5月)
孟山都公司蟬聯「2015年度全球最適宜工作的跨國公司」
C.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的產品與服務
北京東方艾格農業咨詢有限公司主要提供信息服務和咨詢服務。
其主要信息產品為各類研究報告、數據及自主研發的專業農業資料庫,其中研究報告涵蓋:糧食、油料、棉花、乳品、木材、飼料、糖料、化肥、飲料、蔬菜、水果、農葯等大農業及食品范疇各個領域, 既有常規周報、月報、年報, 也有針對市場熱點進行的專項研究報告。艾格農業資料庫包括16個農業子行業的基礎行業數據、貿易數據及企業數據,致力於打造專業、系統的農業數據分析服務平台。據此,艾格農業資料庫將從特色平衡表的制定,進出口數據、行業數據、企業數據的分析及AG-Market等多方面為資料庫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服務。
其咨詢服務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個性化」
東方艾格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設計研究課題、提供研究報告。內容包括行業調查、策略建議、品牌推廣、戰略咨詢、市場研究、產品調查、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以及大農業范疇的各重要行業的產業政策、產業環境、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產業重組、產業競爭的現狀及趨勢研究。
「一站式」
東方艾格與其戰略合作機構一道為企業提供國企改制、上市咨詢、戰略投資與管理、資產重組、收購兼並、管理者收購等一站式咨詢服務。
多年來已為多家著名企業提供過各個行業的咨詢服務:
1、乳業飲料類
v2000年為瑞典利樂公司提供了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企業、城市和政府的專題調查和策略建議,幫助利樂公司成為學生奶設備和包裝的主要供應商。
v2005年為河北長城乳業成功實施其全系列乳製品在河北地區的市場調研。
v2007年為愛爾蘭乳品企業開展中國奶粉企業並購項目
v2008年為國投中魯果汁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咨詢項目,從企業所在的行業環境、宏觀環境,市場環境、競爭結構及競爭對手等的分析,以及對蘋果汁價值鏈的分析,結合企業的資源與能力,判斷企業在價值鏈中所處的地位,制定戰略目標。
v2008年為某芬蘭公司上海代表處開展中國乳清粉行業研究,通過訪問乳基配料供應商、進口貿易商等,研究國內有關脫鹽乳清粉及其應用。
v2008年為DAIRYGOLD公司開展中國奶油乳酪市場調研,進行奶油乳酪市場相關的宏觀環境調研與分析、中國奶油乳酪產品進口商、貿易商(批發商)等中間商的調查與分析、中國奶油乳酪產品工業購買者的調查與分析、中國奶油乳酪產品主要生產企業的調查與分析。
2、畜牧飼料類
v2000年為農業部開展1998-1999年度中國10家大型飼料集團調查。
v2005年為北京靠山居集團成功實施其進入柴雞蛋養殖、銷售市場前的調研分析。
v2006年為法國梅里亞集團(MERIAL) 成功實施中國10省市動物保健市場調研
v2009年為某日本商業有限公司調查豬肉加工市場情況及具體肉製品企業情況。
v2010年為某英國公司開展河南、湖南兩省生豬養殖及飼料代理商調研項目,幫助客戶了解河南、湖南兩省生豬存出欄情況及飼料代理商情況。
v2010年為某世界前三動保集團開展豬圓環疫苗經銷商調研,對豬圓環疫苗的銷售渠道狀況和經銷商利潤分配進行調研。同時調查100家規模豬廠對豬圓環疫苗的使用情況和選擇標准。
v2011年為某韓國公司開展中國家禽沙門氏菌調查,推出預防沙門氏菌產品可行性研究。
3、糧油類
v2004年為CJ 集團開展中國玉米油以及相關產品發展研究
v2007年成功為泰國政府部門實施中國木薯澱粉市場調研項目
v2008年為德意志銀行開展中國馬鈴薯種薯市場研究,對中國馬鈴薯種薯的生產、研發、供需情況進行分析及預測,並分析了馬鈴薯產業現狀及消費趨勢。
v08年為韓國貿易商展調查中國米糠油和芝麻油市場
v2010為四大糧商之一開展中國玉米貿易策略研究,預測未來10年玉米進口量及委託方應該採取的貿易策略。
v2010年為日本貿易公司調查玉米/大豆/水稻/大米在東北主要港口吞吐量、物流方式
v2011年為某德國公司開展針對中國亞熱帶與熱帶玉米種子產量、農場概況、生物技術、分銷等情況的研究。
4、農資類
v2004年為杜邦農葯開展霜脲氰原葯及其制劑霜脲錳鋅生產企業調查。
v2005年為日本明治制果株式會社北京事務所,就國內硫酸粘菌素原葯生產企業2004年中國銷售量、出口量及生產能力進行調研。
v2006年為氣巴成功實施可降解農膜中國市場評估項目。
v2007年為力拓公司做過鉀肥市場調查和鉀礦資源調研項目
v2009年為某國際公司針對中國主要硝酸鈉廠家的生產能力與市場情況進行調研。
v2009年為某國際公司成功實施尿素及復合肥企業生產成本調查項目。
v2009年為某國際公司成功簽署中國化肥市場年度調查服務協議
v2010年為某國際公司提供鉀肥數據服務項目,對鉀肥前20家企業概況、鉀肥產量等情況進行調研。
5、食品原料類:
v2003年為嘉吉(中國)投資公司提供蔗糖生產企業調研,幫助其確定中國糖類生產企業整合方案。
v2006年為韓國CJ集團實施中國功能性糖市場調研項目。
v2010年為某知名糖業公司開展中國澱粉糖行業研究。
v2005年為德意志(香港)銀行實施中國蘋果和葡萄概況以及中國果蔬保鮮劑市場調研項目。
v2007年為羅門哈斯開展中國梨、哈密瓜、獼猴桃、柿子等作物生產、貯、運及市場商業運作研究。
v2008年為美國孟山都.聖尼斯公司開展加工番茄市場研究,對加工番茄市場、種植、運輸/流通、加工、消費、種子市場等情況進行了調研,並對中國加工番茄市場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v2002年為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和寵物飼料的製造商美國瑪氏公司提供了中國巧克力和寵物食品的市場咨詢服務,幫助其新產品迅速佔領目標市場。
v2004年為美國寶隆洋行成功實施其豆奶粉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前的市場調研。
v2005年為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香港)公司成功實施中國葡萄酒市場調研。
v2010年為某日本公司開展中國食品市場研究項目,主要研究中國方便麵、果凍、飲料、香腸與火腿、冷凍食品等5個行業Top10生產企業的生產、銷售等情況,以及聚乙烯包裝的應用情況。
v2002年為六盤水市政府開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開發規劃(2003-2010)
v2004為浙江政府提供浙江桐鄉生態農業園規劃可行性研究(2005-2010)
v2007年為北京誠年兆豐科貿有限公司提供阿爾及利亞農業項目發展規劃(十年)建議。
v2010年為江西高安政府提供農業博覽園創意策劃方案
v2010年為江西政府提供X市城鄉統籌國際合作先行區—--大城示範鎮戰略定位研究
v2004年為順鑫農業股份公司提供「優質農產品供應平台」物流供應平台項目解決方案,幫助其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食品供應體系.
v2004年為湖南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戰略咨詢服務。
v2006年為中國糧食貿易公司提供2007-2011年戰略規劃咨詢服務。
v2009年為河南雛鷹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編寫了企業上市前後的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超募資金使用投向可行性研究報告(四期)
v2010年為某養殖企業開展年出欄80萬頭生豬產業化項目可行性研究
v2010年開展關於控股XXXX公司投產有機肥和海藻精粉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v2011年為某農資企業開展營銷體系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
v2011年為某知名企業撰寫年產8000噸薯類加工新產品項目商業計劃書。
D. 有沒有人知道孟山都公司是否參與轉基因安全性的調查和評估轉基因的優勢是什麼
據我了解,孟山都公司參與轉基因安全的調查和評估,但並沒有最終的決策權。一個新的轉基因種子推向市場的過程是漫長而周密的。孟山都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需要對轉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和環境安全進行測試和評估。但是一個新的產品在推向市場前,必須得到監管機構中獨立科學家們的認可。科學家們會核實每個產品的數據,從而確定其對環境、動物和消費者是否安全。
轉基因的好處有很多啊,可以從更高效利用資源到減少殺蟲劑的使用等諸多方面帶來一系列的益處。
E. 有些國家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飼養轉基因動物,而有些國家卻大力提倡,這是為什麼呢
有利的影響
獲得高產、穩產和具有優良品質的農作物,培養出具有各種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種
不利的影響
尚無人可以證明,但有人懷疑可能會對人體有害
科學家利用魚能抗寒的特點,將魚的基因注入到西紅柿、草莓的基因中,用魚的基因幫助普通植物來抵禦寒冷;科學家也可以將生長在沙漠少雨地帶的動植物的基因轉移到某些不耐乾旱的農作物中,使其在遭受旱災的情況下仍能夠正常地收獲;科學家還可以通過基因轉移創造出抗病蟲害的農作物,而無須使用傳統的化學殺蟲劑,使作物的種植更經濟,更容易或者使轉基因食品比傳統的食物含有更高的營養成分。最近,科學家還通過生物基因技術,抗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魚類已經問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轉基因農業生物科技的形象生動的例子。
所謂轉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類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世界上第一種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種含有抗生素葯類抗體的煙草。它在1983年培植出來,直到10年以後,第一種市場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國出現,那是一種可以延遲成熟的西紅柿。1996年,由這種西紅柿食品製造的西紅柿餅才得以允許在超市出售。
迄今為止,轉基因牛羊、轉基因魚蝦、轉基因糧食、轉基因蔬菜和轉基因水果在國內外均已培育成功並已投入食品市場。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彭於發研究員介紹,全球的轉基因作物在問世後的7年中整整增加了40倍,轉基因生物以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從1983年研究成功後,轉基因作物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直接增長至2003年的6770萬公頃,有5大洲18個國家的700萬戶農戶種植,其中轉基因大豆已佔全部大豆種植的55%,玉米佔11%,棉花佔21%,油菜佔16%,這些作物的國際貿易出口額也在增加。
美國是轉基因技術採用最多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初將基因改制技術實際投入農業生產領域以來,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年產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通過基因改制方式生產。目前,大約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已經獲准在美國播種,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據估計,從1999年到2004年,美國基因工程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40億美元擴大到200億美元,到2019年將達到750億美元。有專家預計:21世紀初,很可能美國的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還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轉基因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的國家。
我國已經開展了棉花、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轉基因研究,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轉基因棉花研究方面成績突出。然而,真正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的品種卻並不很多。真正規模種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和延遲成熟西紅柿、抗病毒煙草、抗蟲棉等6個品種。有專家認為,我國同樣也存在著大量的轉基因食品,市場調查顯示,在我國市場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轉基因成分,像豆油、磷脂、醬油、膨化食品等等,所以很多公眾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和轉基因食品有了聯系。另外我國一些進口食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在我國流行的快餐食品店麥當勞和肯德基的食品中,轉基因的含量也都很高。
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是近20年的事,由於其孕育著巨大的希望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有人曾形象地將生物技術喻為新世紀里美國的第二個矽谷。除了治病救命的各種新葯特葯外,利用遺傳工程生產的形形色色的轉基因作物和食品就是這個矽谷的主要產品了。如果從1996年轉基因西紅柿食品製造的西紅柿餅才得以允許在美國超市出售開始算起,轉基因食品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還僅僅是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新生事物的誕生,往往要經歷一段曲折的過程。
世界發展態度不一
1.「馬鈴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轉基因產品最明顯的優點就是可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降低成本,並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然而,正當科學家們在試驗田裡忙著擴大轉基因作物的成果時,一些轉基因的反對派們卻不時地找出轉基因的種種弊端,這就是「馬鈴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英國的一位研究人員公布他在實驗室的研究結果說:用含有轉基因的馬鈴薯飼養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到破壞,實驗結果立即引起轟動。
1999年5月英國的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刊登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副教授約翰•羅西的一篇論文,引起世人的震驚。論文說,研究人員把抗蟲害轉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葉上,然後讓蝴蝶幼蟲啃食這些菜葉。4天之後,有44%的幼蟲死亡,活著的幼蟲身體較小,而且無精打采。而另一組幼蟲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葉,則未有出現死亡率高或發育不良的現象。論文據此推斷,BT轉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BT轉基因玉米是為玉米抗病蟲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種子中植入一種可以有效殺傷危害玉米害蟲的基因。一些科學家認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夠產生殺傷害蟲的物質,從而具有抗蟲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這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馬鈴薯事件」爆發後不久,英國皇家學會在專門對此組織的評審中,卻對這項實驗指出6條缺陷:不能確定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馬鈴薯的化學成份有差異;對食用轉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補充蛋白質以防止飢餓;供試動物數量少,飼喂幾種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標准食物,缺乏統計學意義;試驗設計差,未作雙盲測定;統計方法不當;試驗結果無一致性等。但是,英國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紛紛表示懷疑,歐洲有關政府的態度也抱著審慎的態度,要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進行驗證。
針對「BT基因玉米事件」,轉基因食品的支持派則指出,農業生產本身是一種有損環境的活動,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損害不會比傳統農業更大。植物自身具備了抗蟲能力,農民可以減少噴灑殺蟲劑,對環境和生物保護是有利的。
2.美、加和歐盟對於轉基因食品的不同態度
美國和加拿大的公眾對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市場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軟飲料、啤酒和早餐麥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並沒有遇到多少質疑。美國的轉基因開發商堅稱轉基因食品是科技的創新,轉基因的本質是運用生物科技來加速的自然選擇過程,因此轉基因食品是很安全的。美國最大的轉基因產品開發和銷售商——孟山都的首席生物技術專家在位於英國的實驗基地遭到襲擊後說,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絲毫不了解這種技術的能力,生物技術是一種新的高效益的生產方式。
歐洲一些國家,如瑞士、奧地利的消費團體反對進口銷售轉基因食品,他們認為轉基因食品影響人體健康。歐洲有關政府的態度是,轉基因食品不安全,需要讓科學證明其安全性。有的社會團體和組織呼籲在科學家確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之前暫停種植轉基因作物。由於歐洲公眾對轉基因食品可能危害健康和環境的擔憂不斷增長,歐盟從1998年4月起暫停批准在15個成員國經營新的轉基因農產品。但是,2004年4月18日歐盟開始允許在市場上出售轉基因食品,只是轉基因成分超過一定比例的產品必須貼上標簽,這被認為是歐盟在解除對轉基因產品的禁令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3.目前尚無關於轉基因食品的定論
無論是「馬鈴薯事件」、「BT基因玉米事件」,還是歐美對轉基因食品的莫衷一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自然還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但是,截至目前為止,科學界尚未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定論。「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造福於人類,也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一般而言,對某種物質安全性檢測的指標主要包括急、慢性毒性,遺傳毒性,致癌,致畸,致突變性等。從目前國際上(特別是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實際情況來看,尚未發現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後有什麼不良反應。盡管如此,在科學上,對一種沒有表現短期毒性和安全問題的食品,如果懷疑其可能存在隱患,則必須觀察其遠期毒性和安全問題是否存在,讓時間來檢驗,這種遠期跟蹤監測通常需要一二十年。因此,在沒有拿到足夠確鑿的證據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這樣的爭論還會一直存在。
中國將何去何從
1.發展基因技術是大勢所趨
盡管各國對於轉基食品保持著相當的謹慎,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規,但即使像歐盟這樣對於轉基因食品要求苛刻的組織,仍然一面阻止美國、加拿大等國轉基因食品的輸入,一面也在積極地對轉基因技術進行研究開發,畢竟轉基因技術是一項能帶來巨額收益的技術。誰掌握了新技術,誰就率先佔領了新世紀世界農業。
從長遠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農作物已勢在必行。這首先是由於全球人口的壓力不斷增大。專家們估計,今後40年內,全球人口將比目前增加50%。為此,糧食產量必須增加75%才能解決世界人口吃飯問題。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縮,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農作物已勢在必行。基因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可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可以使開發農作物的時間大為縮短。因此,有專家認為,不出多少年,轉基因技術將改變世界農業版圖。
近年來,中國工程院、農業部等部門就轉基因植物問題組織專家進行了多次討論。專家們認為,由於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瞻遠矚,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不失時機啟動的「863」計劃和近期批準的轉基因專項計劃,使我國在植物基因組和轉基因研究的許多領域都取得了相對優勢。如果說人們將雜交農作物的誕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進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作為第一次農業革命的標志。那麼現在,基因工程應用於農業領域,將使第二次革命近在咫尺。我國現已培育出了一批轉基因農作物材料,有些已經過了多年的田間試驗,產業化的條件已完全成熟,應該進一步不失時機地推進產業化。如果限制這些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勢必不僅會喪失我們已經取得的一些相對優勢,失去在國際競爭中的先機,而且還會影響到農業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研究的發展,並使科研隊伍失去凝聚力,導致人才重新流失。
2.在規范中求得發展
由於目前科學界對基因技術尚未完全定論,但是,中國的農業發展如果等到定論以後再發展,顯然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轉基因食品作為高科技食品,進入普通百姓家是不可逆轉的趨向,為了保障老百姓的安全,規范化的管理是轉基因食品在我國發展的關鍵。1993年原國家科委發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1996年農業部又發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農業部每年受理兩批基因工程體的安全評價,目前已受理了193項,批准進入商業化生產的僅有6項。在這種管理體系下,經過安全評價和檢測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
2001年5月23日,國務院頒布《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條例》,首次提到了轉基因標識問題。2002年1月7日,農業部頒布條例的三個細則,其中一個細則就是:《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對農業轉基因食品加強了管理。2002年4月8日衛生部發布了一個專門針對「轉基因加工食品」的標識辦法,即《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這個《辦法》規定:從2002年7月1日後,對「以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為原料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進行標識。在這部包括6個章節26條的法規中,清楚地寫道:食品產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飾有機體或/和表達產物的,要標注「轉基因XX食品」或「以轉基因XX食品為原料」。轉基因食品來自潛在致敏食物的,還要標注「本品轉XX食物基因,對XX食物過敏者注意」。這是針對百姓有「知情權」的一項重大措施。
轉基因食品在中國的發展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真正負責任的做法是把選擇權交給公眾自己,讓消費者通過產品上明確的標示區分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憑他們自己的選擇購買商品,而監管部門則應加強執法力度,充分保障轉基因食品市場的公正、公開、公平。
F. 崔永元轉基因紀錄片的理由 結論及推理過程
道理越辯越明,的確,隨著辯論的深入我們都理性了許多。不可否認,各項重要的科學成果包括轉基因技術都是智慧的結晶,人類歷史進步的標志。簡明的說,它們無疑是讓人類在生物界傲視群雄占據生物鏈頂端的利器,可問題是掌握在不同人的手裡必將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炸葯可以劈山開路也可以殺人毀物。
就說這轉基因,挺轉的人誇獎它除了能有效地除草殺蟲其他無礙,然後反唇相譏反轉義士不懂專業卻疑神疑鬼。本人認為這里存在一個概念偷換——我們當然承認農作物被植入除草殺蟲的基因能有效地除草殺蟲,自然也可以植入其它基因並由此帶來某種其它性狀,不妨假設該轉基因廠商愛護小蟲兒他就有能力選擇基因達到只除草而不殺蟲的目的,說笑而已——事實上可供「轉」的基因很多,至於後果好壞完全由掌握之人的好惡而取捨。我們格外注意到——「孟山都」公司是一個久負盛名的生化武器公司,當年越南南方戰場近三分之一老兵身受「孟山都」研製並生產的「橙劑」傷害,致使後代畸形眾多,世人皆知美國對中華崛起充滿敵視,由此中國人不信任「孟山都」公司及其轉基因大規模打入中國糧油市場,大多數中國百姓科技素質不高但都知道一句大俗話——傻子看街比兒——歐盟各國為什麼對轉基因不約而同的堅定拒絕呢?!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
G. 邵會華老師擅長哪類領域主講課程是什麼
擅長領域:市場分析 | 市場調查 | 大客戶銷售管理 | 渠道管理 | 客戶關系管理
主講課程:市場工程學
授課經驗:
邵會華曾服務的客戶:清華大學EMBA班,清華大學高級總裁培訓班、北京大學EMBA班、高級總裁研修班。培訓企業:西門子(中國)公司、中國人壽、惠普、摩托羅拉、四通集團、聯想集團、深圳市中興通訊、中科紅旗軟體、恆基偉業電子產品公司、長沙遠大空調、美國孟山都遠東公司、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研修中心、TCL電腦科技、深圳華為、格蘭仕、美國道瓊斯公司、美的集團小家電事業本部等。
H. 轉基因在煙草不同器官中的表達量有差異嗎
科學家利用魚能抗寒的特點,將魚的基因注入到西紅柿、草莓的基因中,用魚的基因幫助普通植物來抵禦寒冷;科學家也可以將生長在沙漠少雨地帶的動植物的基因轉移到某些不耐乾旱的農作物中,使其在遭受旱災的情況下仍能夠正常地收獲;科學家還可以通過基因轉移創造出抗病蟲害的農作物,而無須使用傳統的化學殺蟲劑,使作物的種植更經濟,更容易或者使轉基因食品比傳統的食物含有更高的營養成分.最近,科學家還通過生物基因技術,抗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魚類已經問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轉基因農業生物科技的形象生動的例子. 所謂轉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類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世界上第一種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種含有抗生素葯類抗體的煙草.它在1983年培植出來,直到10年以後,第一種市場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國出現,那是一種可以延遲成熟的西紅柿.1996年,由這種西紅柿食品製造的西紅柿餅才得以允許在超市出售. 迄今為止,轉基因牛羊、轉基因魚蝦、轉基因糧食、轉基因蔬菜和轉基因水果在國內外均已培育成功並已投入食品市場.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彭於發研究員介紹,全球的轉基因作物在問世後的7年中整整增加了40倍,轉基因生物以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從1983年研究成功後,轉基因作物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直接增長至2003年的6770萬公頃,有5大洲18個國家的700萬戶農戶種植,其中轉基因大豆已佔全部大豆種植的55%,玉米佔11%,棉花佔21%,油菜佔16%,這些作物的國際貿易出口額也在增加. 美國是轉基因技術採用最多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初將基因改制技術實際投入農業生產領域以來,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年產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通過基因改制方式生產.目前,大約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已經獲准在美國播種,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據估計,從1999年到2004年,美國基因工程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40億美元擴大到200億美元,到2019年將達到750億美元.有專家預計:21世紀初,很可能美國的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還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轉基因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的國家. 我國已經開展了棉花、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轉基因研究,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轉基因棉花研究方面成績突出.然而,真正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的品種卻並不很多.真正規模種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和延遲成熟西紅柿、抗病毒煙草、抗蟲棉等6個品種.有專家認為,我國同樣也存在著大量的轉基因食品,市場調查顯示,在我國市場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轉基因成分,像豆油、磷脂、醬油、膨化食品等等,所以很多公眾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和轉基因食品有了聯系.另外我國一些進口食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在我國流行的快餐食品店麥當勞和肯德基的食品中,轉基因的含量也都很高. 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是近20年的事,由於其孕育著巨大的希望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有人曾形象地將生物技術喻為新世紀里美國的第二個矽谷.除了治病救命的各種新葯特葯外,利用遺傳工程生產的形形色色的轉基因作物和食品就是這個矽谷的主要產品了.如果從1996年轉基因西紅柿食品製造的西紅柿餅才得以允許在美國超市出售開始算起,轉基因食品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還僅僅是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新生事物的誕生,往往要經歷一段曲折的過程. 世界發展態度不一1.「馬鈴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轉基因產品最明顯的優點就是可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降低成本,並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然而,正當科學家們在試驗田裡忙著擴大轉基因作物的成果時,一些轉基因的反對派們卻不時地找出轉基因的種種弊端,這就是「馬鈴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英國的一位研究人員公布他在實驗室的研究結果說:用含有轉基因的馬鈴薯飼養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到破壞,實驗結果立即引起轟動. 1999年5月英國的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刊登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副教授約翰?羅西的一篇論文,引起世人的震驚.論文說,研究人員把抗蟲害轉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葉上,然後讓蝴蝶幼蟲啃食這些菜葉.4天之後,有44%的幼蟲死亡,活著的幼蟲身體較小,而且無精打采.而另一組幼蟲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葉,則未有出現死亡率高或發育不良的現象.論文據此推斷,BT轉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BT轉基因玉米是為玉米抗病蟲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種子中植入一種可以有效殺傷危害玉米害蟲的基因.一些科學家認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夠產生殺傷害蟲的物質,從而具有抗蟲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這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馬鈴薯事件」爆發後不久,英國皇家學會在專門對此組織的評審中,卻對這項實驗指出6條缺陷:不能確定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馬鈴薯的化學成份有差異;對食用轉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補充蛋白質以防止飢餓;供試動物數量少,飼喂幾種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標准食物,缺乏統計學意義;試驗設計差,未作雙盲測定;統計方法不當;試驗結果無一致性等.但是,英國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紛紛表示懷疑,歐洲有關政府的態度也抱著審慎的態度,要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進行驗證. 針對「BT基因玉米事件」,轉基因食品的支持派則指出,農業生產本身是一種有損環境的活動,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損害不會比傳統農業更大.植物自身具備了抗蟲能力,農民可以減少噴灑殺蟲劑,對環境和生物保護是有利的. 2.美、加和歐盟對於轉基因食品的不同態度美國和加拿大的公眾對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市場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軟飲料、啤酒和早餐麥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並沒有遇到多少質疑.美國的轉基因開發商堅稱轉基因食品是科技的創新,轉基因的本質是運用生物科技來加速的自然選擇過程,因此轉基因食品是很安全的.美國最大的轉基因產品開發和銷售商——孟山都的首席生物技術專家在位於英國的實驗基地遭到襲擊後說,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絲毫不了解這種技術的能力,生物技術是一種新的高效益的生產方式. 歐洲一些國家,如瑞士、奧地利的消費團體反對進口銷售轉基因食品,他們認為轉基因食品影響人體健康.歐洲有關政府的態度是,轉基因食品不安全,需要讓科學證明其安全性.有的社會團體和組織呼籲在科學家確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之前暫停種植轉基因作物.由於歐洲公眾對轉基因食品可能危害健康和環境的擔憂不斷增長,歐盟從1998年4月起暫停批准在15個成員國經營新的轉基因農產品.但是,2004年4月18日歐盟開始允許在市場上出售轉基因食品,只是轉基因成分超過一定比例的產品必須貼上標簽,這被認為是歐盟在解除對轉基因產品的禁令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3.目前尚無關於轉基因食品的定論無論是「馬鈴薯事件」、「BT基因玉米事件」,還是歐美對轉基因食品的莫衷一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自然還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但是,截至目前為止,科學界尚未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定論.「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造福於人類,也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一般而言,對某種物質安全性檢測的指標主要包括急、慢性毒性,遺傳毒性,致癌,致畸,致突變性等.從目前國際上(特別是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實際情況來看,尚未發現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後有什麼不良反應.盡管如此,在科學上,對一種沒有表現短期毒性和安全問題的食品,如果懷疑其可能存在隱患,則必須觀察其遠期毒性和安全問題是否存在,讓時間來檢驗,這種遠期跟蹤監測通常需要一二十年.因此,在沒有拿到足夠確鑿的證據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這樣的爭論還會一直存在. 中國將何去何從1.發展基因技術是大勢所趨盡管各國對於轉基食品保持著相當的謹慎,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規,但即使像歐盟這樣對於轉基因食品要求苛刻的組織,仍然一面阻止美國、加拿大等國轉基因食品的輸入,一面也在積極地對轉基因技術進行研究開發,畢竟轉基因技術是一項能帶來巨額收益的技術.誰掌握了新技術,誰就率先佔領了新世紀世界農業. 從長遠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農作物已勢在必行.這首先是由於全球人口的壓力不斷增大.專家們估計,今後40年內,全球人口將比目前增加50%.為此,糧食產量必須增加75%才能解決世界人口吃飯問題.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縮,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農作物已勢在必行.基因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可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可以使開發農作物的時間大為縮短.因此,有專家認為,不出多少年,轉基因技術將改變世界農業版圖. 近年來,中國工程院、農業部等部門就轉基因植物問題組織專家進行了多次討論.專家們認為,由於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瞻遠矚,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不失時機啟動的「863」計劃和近期批準的轉基因專項計劃,使我國在植物基因組和轉基因研究的許多領域都取得了相對優勢.如果說人們將雜交農作物的誕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進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作為第一次農業革命的標志.那麼現在,基因工程應用於農業領域,將使第二次革命近在咫尺.我國現已培育出了一批轉基因農作物材料,有些已經過了多年的田間試驗,產業化的條件已完全成熟,應該進一步不失時機地推進產業化.如果限制這些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勢必不僅會喪失我們已經取得的一些相對優勢,失去在國際競爭中的先機,而且還會影響到農業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研究的發展,並使科研隊伍失去凝聚力,導致人才重新流失. 2.在規范中求得發展由於目前科學界對基因技術尚未完全定論,但是,中國的農業發展如果等到定論以後再發展,顯然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轉基因食品作為高科技食品,進入普通百姓家是不可逆轉的趨向,為了保障老百姓的安全,規范化的管理是轉基因食品在我國發展的關鍵.1993年原國家科委發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1996年農業部又發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農業部每年受理兩批基因工程體的安全評價,目前已受理了193項,批准進入商業化生產的僅有6項.在這種管理體系下,經過安全評價和檢測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 2001年5月23日,國務院頒布《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條例》,首次提到了轉基因標識問題.2002年1月7日,農業部頒布條例的三個細則,其中一個細則就是:《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對農業轉基因食品加強了管理.2002年4月8日衛生部發布了一個專門針對「轉基因加工食品」的標識辦法,即《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這個《辦法》規定:從2002年7月1日後,對「以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為原料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進行標識.在這部包括6個章節26條的法規中,清楚地寫道:食品產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飾有機體或/和表達產物的,要標注「轉基因XX食品」或「以轉基因XX食品為原料」.轉基因食品來自潛在致敏食物的,還要標注「本品轉XX食物基因,對XX食物過敏者注意」.這是針對百姓有「知情權」的一項重大措施. 轉基因食品在中國的發展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真正負責任的做法是把選擇權交給公眾自己,讓消費者通過產品上明確的標示區分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憑他們自己的選擇購買商品,而監管部門則應加強執法力度,充分保障轉基因食品市場的公正、公開、公平.
I. 轉基因食物安全嗎為什麼美國孟山都是何居心
最早提出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人是英國的阿伯丁羅特研究所的普庇泰教授。1998年,他在研究中發現,幼鼠食用轉基因土豆後,會使內臟和免疫系統受損。這引起了科學界的極大關注。隨即,英國皇家學會對這份報告進行了審查,於1999年5月宣布此項研究「充滿漏洞」。 1999年英國的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刊登了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約翰·羅西的一篇論文,指出蝴蝶幼蟲等田間益蟲吃了撒有某種轉基因玉米花粉的菜葉後會發育不良,死亡率特別高。目前尚有一些證據指出轉基因食品潛在的危險。
面對越來越多的轉基因食品,人們的認識並非一致,以美國為首的主吃派和歐洲為首的反對派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兩大陣營。不久前調查表明,美國、加拿大兩國的消費者大多已接受了轉基因食品,僅有27%的消費者認為食用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而在歐洲,大多數人是反對轉基因食品的,英國尤為明顯。緣由是1998年英國的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轉基因的土豆後,會使內臟和免疫系統受損,這是對轉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質疑,並在英國及全世界引發了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討論。
國際上,尤其是西歐出現了強烈抵制轉基因食品的潮流。歐盟對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制定了一系列法規,要求基因改變不得超過基因總量的 1%,市場上出售的轉基因食品必須貼標簽,還要求有關國際機構對轉基因食品的無害性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科學檢驗。
2000 年3 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即發出警告:「為了減少將毒素從一種生命形式轉移到另一種生命形式的風險,降低產生新毒素或將可以導致過敏症的化合物從一個物種轉移到另一個物種(這種轉移也許會引起意想不到的過敏反應)的可能性,我們必須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
在中國,科學家們對轉基因的安全也涇渭分明地分為兩派。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曾說,「我是一個堅決支持轉基因的人。轉基因食品美國已經吃了 6 年,我們已經吃了 3 年,沒有見過有一個人吃了有什麼不好的結果。中國大豆的 50%是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它們主要來自於美國和阿根廷,這些大豆主要用來榨油。我們吃的豆油、豆腐、豆漿等等,其實都是轉基因的,我們一直在吃,但並沒有什麼問題。」。他還說,我們注射的乙肝疫苗就是轉基因製品,沒有人提出疑義。
在回答中國為什麼要發展轉基因食品的提問時,陳章良表示,發展轉基因食品最重要的是國家糧食安全問題,轉基因作物具有抗旱、抗雜草、抗蟲、抗病毒、高產等特性。它對農業生產品質改良都有重大意義。 2010 — 2020 年,世界人口增長加快,糧食壓力很大。現在很多人認為我國的糧食已經多得吃不完了,實際並沒有這么樂觀。我們國家糧食貯藏技術並不很好,糧食的緩沖能力很弱。在與周邊國家關系好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購買糧食把自己的土地養起來,但一定要有基因技術作保障。
中科院《科學新聞》發表的文章將轉基因食物「可能」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總結為三點: 1. 轉基因作物中的毒素可引起人類急、慢性中毒或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2. 作物中的免疫或致敏物質可使人類機體產生變態或過敏反應; 3 . 轉基因產品中的主要營養成份、微量營養成份及抗營養因子的變化,會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使其營養結構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