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泰安市小麥種植市場調查

泰安市小麥種植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2-01-11 13:56:49

❶ 我國哪個小麥品種種植面積最大呢它的產量如何呢

河南是我國冬小麥的主要區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品種,面臨著市場上的新小麥品種,品種具有高收益率,最適合河南?今天,我將在河南介紹一些小麥品種的小麥種植。

北方207

北方207北部是河南科技大學教授歐西教授的新品種,平均植物75厘米。植物中等,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強莖,強烈的防腔,良好的穀物商品,良好的整合。成為黃淮麥地區的「新秀」品種,是黃淮地區,成為最佳增長面積。適用於河南大部分地區。平均產量為500〜654.1千克。近年來,河南省的新小麥品種已經培養。自2013年批准以來,種植區已逐年上升,種植面積超過1900萬畝。應該支付預防葉銹,紋身疾病和發紅。

❷ 2020年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還有小麥補貼嗎

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有小麥補貼款。

❸ 怎樣調查小麥的基本苗數

調查小麥的基本苗數,可根據小麥的播種方式採取不同的方法。

(1)調查條播麥的基本苗

我國大部分麥田採用條播,對這種麥田,可在小麥全苗後,在麥田中選擇有代表性的樣點3~5個,每點取並列的2~3行,行長1米,數出樣點苗數,先計算平均值,然後計算出每666.7米2基本苗數。

(2)調查撒播麥田的基本苗數

南方稻茬麥常用撒播方式,北方近年也有少數撒播麥田,對這類麥田,可在小麥全苗後,進行調查,具體方法可採用事先做好的鐵絲方框,一般可1米見方,然後在大田中選代表性的樣點3~5個,把鐵絲框套上去,分別數出樣點鐵絲框內的苗數,計算出樣點的平均數,再計算出每666.7米2基本苗數。

基本苗數(萬)= 每1米2的苗數×666.7

❹ 東平縣禾豐優質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東平縣禾豐優質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是2009-12-25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州城街道總神廟。

東平縣禾豐優質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370923699654576Y,企業法人張良忠,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東平縣禾豐優質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組織采購、供應成員所需的生產資料;組織收購、銷售成員種植的小麥;開展成員之間與小麥種植有關的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信息服務;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業技術指導;農機服務;農、林業飛行作業;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展示。(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東平縣禾豐優質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❺ 種子市場的調查方法有哪些

種子市場常用的調查方法有詢問法、觀察法、實驗法等方法。

(1)詢問法。通過走訪、函件、電信等手段以獲得資料的方法。這種方法是請求對方回答要調查問題的事實、原因和意見。比如詢問用種戶對品種、質量、價格、包裝、供種點、服務等方面的要求和意見,這種調查方法較靈活、直接,資料的真實性也較高,但函件調查的回收率一般較低,回收時間較長。採用這種方法,需要選好被調查人,並給調查人以啟發和鼓勵,以求合作。

(2)觀察法。是調查者親臨現場對調查對象行為及特點進行觀察、記錄、搜集資料的一種方法。觀察法由於是直接調查現場事實,調查結果比較接近實際,准確性高。它要求調查人員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記憶力。不足之處是對調查問題的觀察要用較長時間才能取得結果,對於被調查者內在因素的變化,不一定都能夠觀察出來,往往要同詢問法結合應用。

(3)實驗法。是通過對研究的問題進行試驗對比,以獲得種子市場信息資料的一種方法。市場調查常用的試驗法有:

①縱向對比實驗法。它是對前後不同時期的同一問題的觀察比較,以了解試驗效果。如某種子公司在小麥種子銷售後期,為減少種子積壓,不造成較大的虧損,進行八折降價試銷,半月後計算結果,如果銷售量增長較大,對於大量積壓的種子,效果是好的:若積壓量太多,降價的幅度又不大,銷售量增長不多,則需要考慮再降價試銷。

②橫向對比試驗法。它是同一時間兩組不同條件的對比試驗。一組是按常規條件進行的對比組,另一組是按試驗條件進行的試驗組。如某種子公司研究不同包裝方式對銷售和經營效益的影響,可以把原來的大包裝作對照,不同類型的小包裝作為試驗組,同時進行試銷試驗,以考察小包裝方式的銷售效果。

③隨機比較實驗法。是試驗材料抽選和安排都隨機決定的實驗法。如種子公司為確定經營的品種類別、數量及銷售地區范圍,經常要在不同地點進行品種示範試驗,可採用此法。

❻ 西南麥區的小麥種植面積急劇下滑,小麥生產已漸漸失去市場前景,西南麥區小麥育種的出路在哪裡

更新品種,深加工

❼ 山東泰安小麥種植季節是什麼時候

小麥種植一般在寒露時節,陽歷10月中下旬為好。

❽ 我國小麥的種植分布,還有種植特點,例如山東地區是冬小麥。

有點多,知識挺多,仔細看會學到很多。
中國小麥種植區劃
依據中國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小麥栽培特點,把全國劃分為不同類型的小麥種植區,便於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小麥生產。
中國小麥分布廣,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由於各地自然條件不同,形成明顯的不同種植區。早在1936年依氣候及小麥生產狀況把中國小麥分為7個區域,其中6個冬麥區,1個春麥區;1937年又根據100多個小麥品種在8省9個地點進行3年區域適應性試驗的結果,把6個冬麥區歸為3個主區。這是中國小麥區分最早研究。1943年依據中國小麥冬、春性,籽粒色澤和質地軟硬,將全國主要麥區劃分為硬質紅皮春麥區,硬質冬、春麥混合區,軟質紅皮冬麥區3個種植區。60年代初,《中國小麥栽培學》又將全國小麥劃分為北方冬麥區、南方冬麥區和春麥區3個主區和10個亞區,為中國較完整的小麥分區奠定了基礎。尤其是冬、春小麥分界線和各主要麥區的劃分得到重新確定。以後氣象,品種和栽培等學科的科學工作者根據各自學科的特點相繼提出不同的區劃。《中國小麥品種及其系譜》一書以《中國小麥栽培學》的區劃為基礎,直接劃分為10個麥區,有的區還進一步劃分了若干副區。80年代以來,全國小麥生產迅速發展,有關小麥區劃的資料不斷豐富,認識也在不斷深化。為此將全國小麥種植區劃在原有的東北春麥、北部春麥、西北春麥、新疆冬春麥、青藏春冬麥、北部冬麥、黃淮冬麥、長江中下游冬麥、西南冬麥以及華南冬麥10個麥區基礎上,重點對區屬范圍及分區走向進行了相應的修訂與調整。
東北春麥區 包括黑龍江、吉林兩省全部,遼寧省除南部沿海地區以外的大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全區小麥面積及總產量均接近全國的8%左右,約佔全國春小麥面積和總產量的47%及50%,故為春小麥主要產區,其中以黑龍江省為主。
本區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大部分地區海拔為40~500米,西北部的內蒙古部分地區可達600~800米。土壤以黑鈣土為主,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黑龍江省東部三江平原及北部黑河地區小麥面積比較集中,建有大批國營農場,其小麥產量占黑龍江全省春小麥總產量1/2左右。全區屬大陸性氣候,氣溫偏低,熱量不足,冬、夏氣溫相差極大。溫度為自北向南遞增,最冷月平均氣溫-23~10℃,絕對最低氣溫-41~27℃,為全國氣溫最低地區。年降水量320~870毫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130~333毫米,但東部多雨,西部乾旱。東部的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後期常因雨水偏多而形成濕澇災害,並影響收獲。而西部吉林省白城與遼寧省朝陽等地區,則又多因春旱、多風而造成乾旱和風沙為害。本區小麥品種屬春性,對光照反應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病害以根腐病、銹病、赤霉病為主,叢矮病和全蝕病也有發生。種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種,7月20日前後成熟。全區除對各類病害及時防治外,東部排澇防濕;北部防除雜草;西部興修水利,採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風固沙和減少蒸發的耕作技術,均為小麥增產的主要措施。根據溫度和降水量的分布,又可將本區分為北部高寒、東部濕潤和西部乾旱3個副區。
北部春麥區 本區地處大興安嶺以西,長城以北,西至內蒙古自治區的伊克昭盟和巴彥淖爾盟,北鄰蒙古人民共和國。全區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主,並包括河北、陝西兩省長城以北地區及山西省北部。全區小麥種植面積及總產量分別佔全國的3%和1%左右,約為全區糧食作物面積的20%。小麥平均單位面積產量在全國各麥區中為最低,且發展很不平衡;西部河套灌區的伊克昭盟、巴彥淖爾盟等地的產量水平較高,向河北省的張家口、山西省的雁北及陝西省的榆林等地區均為低產區。
全區海拔l000~1400米,土壤以栗鈣土為主。大陸性氣候的特點顯著,寒冷少雨,土壤貧瘠,自然條件差。最冷月平均氣溫-17~11℃,絕對最低氣溫-38~27℃。全年降水量309~496毫米,多數地區為300毫米左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只有94~168毫米。種植制度以一年一熟為主,個別地區有兩年三熟。本區小麥品種屬春性,對光照反應敏感,生育期90~120天。播種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熟在7月上旬前後,最晚可至8月底。全區病害主要有葉銹病、稈銹病和黃矮病,叢矮病;蟲害以麥稈蠅及粘蟲為主。早春乾旱,後期高溫逼熟及乾熱風為害以及河套灌區的土壤鹽漬化,均屬小麥生產中的主要問題。在增產措施上應實行休閑輪作等種植制度,以培肥地力;灌區提倡溝、畦灌,作好渠系配套,改進灌溉制度,防止土壤鹽漬化。依據全區南、北降水量的不同,可分為北部乾旱和南部半乾旱兩個副區。
西北春麥區 本區以甘肅省及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主,還包括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及青海省東部部分地區。麥田面積約佔全國的4%,總產量達5%左右。單產在全國范圍內僅次於長江中下游冬麥區,而居各春麥區之首;地區間差異大,其中甘肅省河西走廊灌區及寧銀引黃灌區的單產較高。
本區地處內陸,海洋季風影響微弱,部分地區屬乾旱荒漠氣候。海拔1100~2240米,土壤主要為棕鈣土及灰鈣土,結構疏鬆,易風蝕沙化。黃土高原地區溝深坡陡,水上流失嚴重,地力貧瘠。最冷月平均氣溫-9.3~7.5℃,絕對最低氣溫-27~23℃。光能資源豐富,熱量條件較好,氣溫日較差大;晴天多,日照長,輻射強,有利於小麥進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積累。但年降水量僅86~335毫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52~18l毫米,為中國降水量最少的地區之一,且蒸發量大。小麥生長主要靠黃河河水及祁連山雪水灌溉。後期常有乾熱風為害,小麥銹病、黑穗病以及吸漿蟲均為本區小麥主要病蟲害。全區種植制度為一年一熟。小麥品種屬春性,生育期120~130天。3月上旬播種,7月中旬至8月上旬前後成熟。依據地形、降水等情況,全區可分為荒漠乾旱、寧銀灌區、隴西丘陵以及河西走廊4個副區。
新疆冬春麥區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區小麥種植面積約為全國的4.6%,總產量為全國的3.8%左右。其中北疆小麥面積約為全區的57%,以春麥為主,單產也高於南疆;南疆則以冬小麥為主,面積為春小麥的3倍以上。
本區為大陸性氣候,氣候乾燥,雨量稀少,但有豐富的冰山雪水資源,且地下水資源也比較豐富。晴天多,日照長,輻射強。其中北疆位於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溫度低,最冷月平均氣溫-18~11℃,絕對最低氣溫為-44~33℃,但由於冬季常有積雪覆蓋,故一般年份小麥可賴以安全越冬。雪量少的年份,冬小麥越冬死苗情況較嚴重。全年降水量163~244毫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冬麥為107~190毫米,春麥為83~106毫米。南疆氣溫較北疆高,最冷月平均氣溫-12.2~5.9℃,絕對最低氣溫為-28.0~24.3℃;全年降水量僅為13~61毫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麥為8~48毫米,春小麥為7~39毫米,但均有冰山雪水可資灌溉。北疆土壤以棕鈣土及灰棕土為主,南疆則主要為棕色荒漠土。種植制度以一年一熟為主,南疆兼有一年兩熟。冬小麥品種屬強冬性,對光照反應敏感。預防低溫凍害、乾旱、土壤鹽漬化以及生育後期乾熱風為害等均屬本區小麥生產的重要問題。冬小麥播期為9月中旬左右,翌年7月底或8月初成熟。北疆春小麥於4月上旬前後播種,8月上旬左右成熟;南疆則2月下旬至3月初播種,7月中旬成熟。依照天山走向,全區可分為南疆與北疆兩個副區。
青藏春冬麥區 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大部,甘肅省西南部,四川省西部和雲南省西北部。全區以林牧為主,小麥種植面積及總產量均約為全國的0.5%,其中以春小麥為主,約佔全區小麥總面積的65.3%。70年代中期起,在藏南的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冬小麥發展迅速,西藏常年冬麥面積約占麥田總面積的40~80%。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地帶以及呂都等地區,地勢低平,土壤肥沃,灌溉發達,是本區主要小麥產區。農區一般海拔3300~3800米,氣候溫涼,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最冷月:平均氣溫-4.8~0.1℃,絕對最低氣溫為-25.1~13.4℃。冬季氣溫較低而穩定,持續時間長,冬小麥返青至拔節及抽穗至成熟均歷兩月之久;且日照時間長,氣溫日較差大,光合作用強度大,凈光合效率高,產量也較高。冬小麥播期為9月下旬,春小麥3月下旬至4月上旬,均於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冬麥長達330天左右,有的直至周年方能成熟;春小麥140~170天。全區年降水量42~770毫米,平均約450毫米。其中藏南地區全年降水量280~764毫米,通常500毫米左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麥為250~590毫米,春小麥為224~510毫米。種植制度一年一熟。青藏高原土壤多高山土壤,土層薄,有效養分少。雅魯藏布江流域兩岸的主要農業區,土壤多為石灰性沖積土,柴達木盆地則以灰棕色荒漠土為主。冬小麥品種為強冬性,對光照反應敏感。興修水利,平整土地,精種細管,改進灌溉條件以防止土壤鹽漬化等為本區關鍵性增產措施。全區可分為青海環湖盆地、川藏高原及青南藏北3個副區。
北部冬麥區 包括河北省長城以南,山西省中部和東南部,陝西省長城以南的北部地區,遼寧省遼東半島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甘肅省隴東地區和北京、天津兩市。全區麥田面積和總產量分別為全國的9%及6%左右,約為本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31%。小麥平均單產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本區地處冬麥北界,除河北省境內大部為平原及遼寧省沿海為丘陵區外,海拔750~1260米。土壤有褐土、黃綿土及鹽漬土等。其中以褐土為主,腐殖質含量低,但質地適中,通透性和耕性良好,有深厚熟化層,保墒、耐旱。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明顯,最冷月平均氣溫-7.7~4.6℃,絕對最低氣溫-24~20.9℃,正常年份冬麥基本可以安全越冬,但年際間變率大。低溫年份凍害時有發生,冬、春麥區交接邊緣地帶冬小麥凍害尤重。年降水量440~660毫米,多集中在夏、秋季,7月至9月降水量佔全年的44%左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143~215毫米。旱害較重,春旱尤甚。種植制度以兩年三熟為主,其中旱地多為一年一熟,一年兩熟制在灌溉地區有所發展。品種類型為冬性或強冬性,對光照反應敏感,生育期260天左右。病害有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黃矮病等;蟲害以地下害蟲及紅蜘蛛、麥蚜等為主。旱地9月上中旬播種,灌溉地9月20日左右;成熟期通常在6月中下旬,少數晚至7月上旬。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和水土保持,興修水利,增施肥料,選用抗寒、耐旱品種,是本區小麥增產的關鍵措施。全區可分為燕(山)太(行)山麓平原、晉冀山地盆地和黃土高原溝壑3個副區。
黃淮冬麥區 包括山東省全部,河南省大部(信陽地區除外),河北省中南部,江蘇及安徽兩省淮北地區,陝西省關中平原地區,山西省西南部以及甘肅省天水地區。全區小麥面積及總產量分別佔全國麥田面積和總產量的45%及48%左右,約為全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44%,是中國小麥主要產區。
全區地勢低平,除隴東、關中和山西西南部以及部分丘陵區海拔略高外,主要麥區均不及100米。土壤類型以石灰性沖積土為主,部分為黃壤與棕壤,質地良好,具有較高生產力。全區氣候溫和,雨量比較適宜。最冷月平均氣溫-3.4~0.2℃,絕對最低氣溫-22.6~14.60℃,小麥越冬條件良好,冬季麥苗通常可保持綠色。年降水量580~860毫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152~287毫米,多雨年份基本可滿足小麥生育需要,但偏北地區常因雨量分布不均或年際間變異而發生旱害。全區水資源比較豐富,可以發展灌溉。種植制度灌溉地區以一年兩熟為主,旱地及丘陵地區則多行兩年三熟,陝西關中、豫西和晉南旱地部分麥田有一年一熟的。品種類型多為冬性或弱冬性,對光照反應中等至敏感,生育期230天左右。本區南部以春性品種作晚茬麥種植。一般病蟲害與北部冬麥區大致相同,但全蝕病及土傳花葉病在山東省膠東地區為害比較嚴重。小麥生育後期的乾熱風為害普遍而嚴重。播種適期一般為10月上旬,但部分地區常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適期播種,致使晚茬麥面積大,產量低,從而影響全區小麥生產。故合理安排茬口和播種期,是小麥生產中的關鍵。全區小麥成熟在5月下旬至6月初。依照氣候、地形等條件,全區可分為黃淮平原、汾渭河谷和膠東丘陵3個副區。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 北抵淮河,西至鄂西山地及湘西丘陵區,東至東海海濱,南至南嶺,包括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各省大部,上海市與浙江、江西兩省全部以及河南省信陽地區。全區小麥面積約為全國麥田總面積的11.7%,總產量約為全國的15%,單位面積產量高,為全國務麥區之冠,但省際間發展極不平衡。其中產量最高的為江蘇省,而江西全省以及湖南省西南部則為低產區。小麥在全區不是主要作物,湖北、安徽、江蘇各省小麥面積只為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20%左右,而江西、湖南,浙江各省則只5%左右。全區氣候溫和,地勢低平,濱海一帶如上海,寧波海拔均不及10米,其他地區也只50米左右。最冷月平均氣溫1.0~7.8℃,絕對最低氣溫-15.4~4.1℃。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360~830毫米,小麥生長不僅不需要灌溉,而且常有濕害發生。江西省南部撫州等地區甚至因濕害嚴重而影響小麥種植。種植制度以一年兩熟制為主,部分地區有三熟制。小麥品種多屬弱冬性或春性,光照反應不敏感,生育期200天左右。播種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次年5月下旬成熟。病害除赤霉病外,還有白粉病、葉銹病、條銹病、紋枯病、葉枯病等。麥田溝渠配套,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以治理濕害並輔以葯劑防治病害,是提高本地區小麥產量的關鍵措施。全區可分江淮平原、沿江濱湖、浙皖南部山地和湘贛丘陵等4個副區。
西南冬麥區 包括貴州省全境,四川省、雲南省大部,陝西省南部,甘肅省東南部以及湖北、湖南兩省西部。全區小麥種植面積約佔全國麥田總面積的12.6%,總產量約為全國的12.2%。其中以四川盆地為主產區,面積和總產分別約佔全區的53.6%及63%。
本區地形復雜,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均有。海拔300~2000米。全區氣候溫和,水熱條件較好,但光照不足。最冷月平均氣溫為2.6~6.2℃,絕對最低氣溫-11.7~5.2℃,其中四川盆地最冷月平均氣溫為5.2~7.5℃,絕對最低氣溫為-5.9~1.7℃。雨量除甘肅省東南部偏少外,其餘地區年降水量772~1510毫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279~565毫米。土壤類型主要有紅、黃壤兩種,鄂西、湘西及四川盆地以黃壤為主,紅壤主要分布在雲貴高原。種植制度多數地區為稻麥兩熟的一年兩熟制。小麥品種多屬春性或弱冬性,對光照反應不敏感,生育期180~200天。全區條銹病、白粉病為害較重,間有赤霉病發生。蟲害則以蚜蟲為主。有濕害、低溫冷害和後期高溫逼熟等自然災害。平川麥區其播種適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丘陵山地播種期略早而成熟期稍晚。全區除應加強對濕害和病蟲為害的防治外,平川稻麥兩熟區改進播種方法,丘陵乾旱地區加強水土保持和農田建設,增施肥料以培肥地力等,都是小麥增產的關鍵措施。本區可分雲貴高原,四川盆地和陝南鄂西丘陵3個副區。
華南冬麥區 包括福建、廣東、廣西和台灣四省(自治區)全部以及雲南省南部。小麥種植面積約為全國麥田總面積的2.1%(缺台灣省數據,下同),總產量約為全國的1.1%。小麥在本區不是主要作物,其種植面積只佔糧食作物面積的5%左右,且歷年面積很不穩定。
全區近90%面積為山地丘陵,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以及閩南沿海小平原的面積總計不過10%。山地海拔高度約1000米左右,丘陵區約200米,沿海平原均不及100米。土壤主要是紅壤和黃壤。全區氣候暖熱,冬季無雪,最冷月平均氣溫7.9~13.4℃,絕對最低氣溫-5.4~0.5℃。年降水量1280~1820毫米,小麥生育期降水量為320~450毫米。水熱資源豐富,但季節間雨量分配不均,尤其是與小麥生育期的需水規律很不協調。幼苗階段乾旱少雨,灌漿時卻又多雨寡照、濕度大,影響小麥開花、灌漿和結實,常導致赤霉病、銹病等為害。種植制度主要為一年三熟,部分地區行稻麥兩熟或兩年三熟。小麥品種屬春性,對光照反應遲鈍,生育期120天左右。病害以赤霉病及白粉病為主,其次為稈銹病、葉銹病。蟲害有蚜蟲和粘蟲。成熟期多雨,穗發芽嚴重,增產措施以開溝排漬防濕及適當安排播種期為主。播種適期在11月中下旬,成熟期最早為3月中下旬,一般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全區可分山地丘陵和沿海平原兩個副區。

❾ 對各縣調查設計小麥種子市場調查問卷

草假的多

閱讀全文

與泰安市小麥種植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東省內兩天一夜的拓展培訓方案 瀏覽:881
網路營銷渠道的組成要素是 瀏覽:500
財務公司策劃方案 瀏覽:693
師資培訓項目策劃方案 瀏覽:318
目標市場營銷策略有哪幾種類型 瀏覽:958
城固縣電子商務發展意見 瀏覽:342
2013年上海電子商務交易額 瀏覽:44
重慶旅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31
ole市場營銷管理手冊 瀏覽:590
市場營銷實踐體會 瀏覽:710
會展管理策劃方案怎麼寫 瀏覽:597
釘釘的推廣方案 瀏覽:229
微信群裂變營銷 瀏覽:416
家裝微信營銷聊天 瀏覽:625
製作一份賽事贊助的策劃方案 瀏覽:410
新店開業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87
單身派對策劃方案獎品 瀏覽:863
上海鋼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658
kfc市場營銷策劃 瀏覽:754
幼兒園暑期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