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甘薯市場定位及需求分析

甘薯市場定位及需求分析

發布時間:2021-12-19 09:58:49

⑴ 紅薯種植成本與收入

億甲寧甘薯產業服務中心。
首先說產量問題,一般紅薯的產量在3000-4000斤左右,如果使用脫毒紅薯苗,畝產能達到6000-7000斤,脫毒龍薯9號高產能達到8000-10000斤。
再說每畝地的利潤,使用脫毒紅薯苗,每畝地投資生產資料在600到700元,人工工資在200到300元,合計為800-1000元,另外加上你的地租就是成本了,一般的價格為剛下來時地頭的價格為0.5元左右,儲存到春節期間能到0.8元,春節後能到1元以上,個別品種會更高。
一般每畝地的利潤在1000元左右,能操作好銷售會高點。
這是一般分析,不同地區,不同市場可能會不一樣。億甲寧甘薯產業服務中心。

⑵ 甘薯怎樣傳入中國的

紅薯是一種產量高,適應性強的糧食作物,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種植。紅薯又稱為甘薯,地瓜,甘儲,朱薯,金薯,番茹,紅山葯,玉枕薯,山芋,甜薯,紅薯,紅苕,白薯,阿鵝,萌番薯等。紅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呈現出的是圓形,橢圓形或者紡錘形的塊根。紅薯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在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紅薯最早種植於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國栽種,紅薯最早傳進中國約在明朝後期的萬曆年間,從雲南、廣東、福建分三條線路進入中國,明代秀才陳振龍被稱為「甘薯之父」。在明朝萬曆年間,福建有一個叫陳振龍的秀才(商人)在菲律賓做生意時在當地的田間地頭里發現了一種叫「薯」的農作物,它不僅產量大,種植不受地域影響,還很美味,並且能填飽肚子,所以陳振龍希望能將此引進到我們國家,但是那時候那時候菲律賓在西班牙的統治之下,農業發展的比較好,菲律賓以保護物種為名,嚴禁將薯帶到其他的國家種植。所以陳振龍便冒著生命危險,將薯藤纏在綁貨物的繩子里,成功通過海關,並帶到了我國。由於紅薯相對水稻和小麥來說,受到天氣因素和地域的影響較小,所以現在紅薯這種農作物幾乎是遍布於全國各地。

⑶ 甘薯的主要價值

味甘平,入足太陰經,功專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
生食甘涼伐氣,熟則甘平充飢。曬干磨粉,尤能滯氣,多食損人。
甘薯性味甘平、無毒,可補脾胃、養心神、益氣力、通乳汁、除宿瘀臟毒。在具有防癌保健作用的12種蔬菜中,甘薯名列榜首,被譽為「抗癌之王」。
甘薯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這種物質不僅能保持關節腔內的潤滑作用,而且還能保持人體心血管壁的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減少皮下脂肪,防止肝腎中結締組織萎縮,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甘薯獨有的脫氫表雄甾酮,可以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 甘薯營養豐富,富含澱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以及各種氨基酸,是非常好的營養食品。甘薯澱粉含量高,一般塊根中澱粉含量占鮮重的15%-26%,高的可達30%;可溶性糖類佔3%左右。每100克鮮薯中含糖 29克、蛋白質2.3克、脂肪0.2克、粗纖維0.5克、無機鹽0.9克(其中鈣18毫克、磷20毫克、鐵0.4毫克)。此外,甘薯的維生素含量豐富,每千克鮮薯含維生素c 300毫克、維生素b10.4毫克、尼克酸5毫克。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含量為麵粉的2倍,維生素E為小麥的9.5倍,纖維素為麵粉的10倍,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
甘薯中各種維生素含量之高是其他糧食作物所不及的,同時,甘薯略呈鹼性,而米、面、肉類則為酸性食物,適當食用甘薯可以保持血液中酸鹼度平衡。此外,甘薯所含的維生素可刺激腸壁,加快消化道蠕動並吸收水分,有助於排便,可防治便秘、糖尿病,預防痔瘡和大腸癌等疾病。因此,常吃細糧的人配以甘薯,則可以彌補維生素之不足。據有關資料顯示,成年人每天食用100-150克甘薯,即可滿足人體對各種維生素的需求。甘薯莖葉中含有較豐富的營養成分,是牲畜的上好飼料。據分析,甘薯干莖葉中含粗蛋白0.2%,比乾花生秧含量稍高,比干穀草含量高1倍;甘薯秧中粗脂肪的含量為 2.6%,比苜蓿草高0.3%,比穀草高0.7%。據報道,甘薯莖頂端15厘米的鮮莖葉,蛋白質含量為2.74%,胡蘿卜素每100克為5 580國際單位,維生素B2每千克含量為3.5毫克,維生素C每千克為41.07毫克,鐵每100克為 3.94毫克,鈣每100克為74.4毫克,其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的含量均比莧菜、萵苣、芥菜葉等為高,維生素的含量也比綠莧菜、萵苣豐富。甘薯莖蔓的嫩尖也含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C和鐵、鋁等,可作蔬菜用,比其他葉菜類營養成分都高。每100克甘薯莖尖含蛋白質2.7%,菠菜、莧菜、甘藍含蛋白質分別為2.3%、1.8%、1.7%。每100克甘薯莖尖含鈣74毫克,每100克甘藍含鈣64毫克。鐵的含量每100克甘薯莖尖為4毫克,每100克菠菜僅為2毫克,每100克甘藍為0.7毫克;維生零B2含量為每100克嫩尖含0.35毫克b,均高於菠菜、莧萊及甘藍。維生素B2是中國人民食品中比較缺乏的維生素,因而,食用甘薯莖蔓的嫩尖,對改善食物中維生素來源更有特殊意義。 甘薯的塊根和莖葉中均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是良好的飼料,鮮薯塊中除含有15%-20%的澱粉外,還含有比較豐富的粗蛋白、糖類及纖維素,薯塊、莖葉或工業加工後的副產品,如澱粉、糖渣、酒糟等,通過簡單的加工製成各種飼料,不但能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還可以延長飼料的供應期。甘薯飼料加工方式一般有下列幾種: 青貯飼料:甘薯青貯飼料是將薯抉、莖葉或工業副產品等為原料壓在不透氣的環境里,通過乳酸細菌的發酵作用,製成具有酸香味、黃綠色的多汁飼料。青貯不僅可以防止飼料腐敗。還可長期保存,並可避免營養成分的大量損失,尤其蛋白質和胡蘿卜素損失極少。青貯飼料具有特殊的香味,牲畜愛吃,並易吸收消化,可增強牲畜的體質和提高產品的質量,還可節省精料的喂量。青貯方法有窖貯和袋裝貯兩種。大型畜牧場或飼養專業戶需要量大,宜採取挖窖青貯;這樣可以貯備大量的青飼料。個體戶養豬少,宜採取袋裝青貯,以便經常喂用青貯飼料。 混合飼料:根據不同牲畜的畜齡、種類、飼養目的,可配合成各種營養成分的飼料。其方法是:一般將鮮薯,莖葉、薯干或甘薯加工後的副產品與其他精飼料按適當比例混合,並加入少量食鹽、貝粉等,經簡單加工後即可飼喂。其優點是營養豐富,可隨配隨喂,並可充分利用各種加工副產品。混合飼料不但營養完全,而且配合比例適當,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彌補飼料成分單一之不足;飼喂混合飼料的家禽生長發育快,畜禽健壯,肉蛋產量高。混合飼料是今後飼料發展的方向。 發酵飼料:所謂發酵飼料,就是將甘薯干、莖葉或薯乾粉碎,加入適量的酵母菌或麴黴菌使其發酵,在發酵過程中由於酵母菌或麴黴菌的作用,可產生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把不能利用的粗纖維分解,變成豬愛吃且易消化吸收的飼料。發酵飼料可提高飼料的營養成分,其營養成分的含量比一般飼料高3-4倍。它的優點是:a.可以提高適口性,增加採食量。b.改善飼料的營養價值。飼料經發酵,繁殖了大量的維生物及酸醇物質,它們本身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且對消化有良好的作用,因而可以節省一定的飼料。c.可增強家畜的抗病力。家畜常吃發酵飼料可增強抗病力,特別是能大大減少消化道疾病,其作用可能是由於家畜獲得較多的養分,特別是多種維生素,有利於消化過程的正常進行。d.節省燃料。發酵後的飼料可以直接喂豬,不必再煮。

⑷ 紅薯制粉條效益分析

個人對紅薯深加工項目基礎認識
一、簡論:
紅薯是我國普遍種植的一種農作物,紅薯產量高適應性強在我國各地均有不同面積的種植,紅薯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營養保健價值高。近年來開展紅薯深加工項目越來越受社會各界的關注,紅薯深加工成為發展綠色保健食品的典範,紅薯深加工低投入、風險小、利潤高可延伸發展至產業鏈的商機。
紅薯深加工工藝我們就以三粉加工為例:
1、澱粉部分:
去石-清洗-上料-破碎-分離-除沙-細化篩分-濃縮-脫水-乾燥-篩分
2、機械製作粉條部分:
去石-清洗-上料-破碎-分離-除沙-細化篩分-沉澱取粉-攪拌-下料-成型-老化-冷凍-散粉晾曬(濕澱粉直接可以深加工粉條,乾燥澱粉也易破壞澱粉粘性)
3、防手工製作粉條部分:
去石-清洗-上料-破碎-分離-除沙-細化篩分-濃縮-脫水-乾燥-篩分-打芡-和面-二次搓揉-錘粉下鍋-熟化-冷卻-盤粉掛桿-冷凍-散粉晾曬(首先最好是晾曬澱粉進行加工,乾燥後尤其是高澱粉紅薯很難下好條主要烘乾後粘性差)
備註:1、以上設備均按照汝陽機械廠設備配備生產過程步驟:
2、三粉廣泛意義指澱粉、粉條、粉皮:
現今國內紅薯澱粉以及粉條粉絲市場並非空盪,而是市場滿目各色各樣的粉製品,但消費者卻很少能在市場上購買到純正的紅薯粉條、粉絲,甚至年輕一代根本不知道吃到嘴裡的是否紅薯粉,國內市場流動的粉條、粉絲大多以紅薯、木薯、玉米、小麥等原料摻兌加工而成,加工好些的只是口感差,更為劣質粉條,勁道差、粘性大、易糊湯,這樣粉條市場歸根究柢還是利益在驅動。
在國內我們身邊會有人經常說我們家鄉有一個村莊或者一個鎮都是做粉條的,而且很出名,當然我們一開始很相信這里的粉條,因為時間和記憶讓我們習慣性的就認為這個村莊粉條好,但因為利益的驅動一家作假,家家跟著走,讓消費者吃著味道越來越不對口的時候,這個時候這個所謂粉條出名的村莊就遇到生產和銷售的瓶頸,可能遇到兩種可能:1、倒閉一大部分存活一部分,存活下來的一部分作坊可能會往市場上跑銷路,批發商要多少價格的粉條我提供多少價格的粉條,薄利多銷,慢慢去發展。那些倒閉不做的商戶看到商機後可能會重新開啟照著成功的典範去學習,越往後的發展這個地方可能會成為製作粉製品的基地,但這個基地生產的粉條均會銷往其他城市,附近的人會知道這里的粉條不能吃都是假的。2、可能有一部分生產者會搬離這個村莊,換個地方繼續生產,但是否以生產純正的成品,在於生產者銷售方向。國內存在著很多這樣的村莊或者鄉鎮原本以口感和成品質量讓人認知,後以制假讓人認識。
二、消費者心理:
傳統粉條、粉絲、粉皮等粉製品的生產有著各種規格,各種粗細寬窄的樣式,我國各地均有食用粉製品的傳統習慣,但由於生活習慣和烹飪方式不同,各地的粉製品粗細寬窄規格也是不一樣的,這里也包括粉條的外觀色澤。長江以南地區人們食用方式普遍以煲湯、火鍋、燉菜為主,粉條以1.3、1.5、2.0、2.5mm等直徑的粉條成品為主,寬粉普遍以08*04、08*06、08*10、08*12mm等厚度和寬度的粉製品為主,對粉製品的喜好顏色偏重,大眾普遍接受的紅薯、芭蕉芋、豌豆等製作的粉製品。長江以北地區的人們食用方式普遍以炒、燉、火鍋、涼拌、面點陷料等為主,粉條、粉絲多以055、06、07、1.0、1.2、1.5、1.8mm等直徑的粉條成品為主,寬粉普遍以05*4、05*6、05*8、05*10mm厚度和寬度的粉製品為主,大眾普遍接受的以紅薯、土豆、小麥等製作的粉製品。我國東北以及西北大眾普遍喜好較粗較厚,顏色較淡的粉製品,但東北地區普遍接受的以紅薯、土豆等原料製成的粉製品,而西北地區易於接受土豆、紅薯、玉米、雜糧為主的原料製成的粉製品。
以上四個劃分過於籠統,但簡化的的確是當地生活中經常食用的粉製品,我國是一個擁有十多億的人口的人口大國,歷史將我們劃分到不同城市,在不同的環境中我們都擁有這不同鄉土文化,不同的飲食習慣,但我們在選擇粉製品的時候大眾易於接受的卻是紅薯粉,在以上四個劃分區,不同的區域綜合評價最受消費者喜歡的還是紅薯粉條。
紅薯粉條那份柔軟,勁道,薯香味十足的口感,讓老一輩的人們回憶無窮,我們是否聽過那些老人們說道著曾經生產隊下粉的時候,「撂底粉坨子」是怎麼樣的一種味道。當然現如今粉條在各地均有大量的生產和銷售、各地均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批發商販,市場上擺放著各種顏色招眼的粉條,各種粗細寬窄的粉製品,但農村的集市、城市的菜市場究竟在哪才能購買到純正的紅薯粉條,一句話:「很難」,摻假這些年可能是我們聽到最多的詞。
粉製品是一種傳統性食品,也是我們菜餚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傳統食品大多數人都是消費者,我們更在意是質量和口感,不是價錢,但需求粉製品更多的不是我們個人的消費,而是某一個食堂或者某一個飯店等,這些地方需求的粉製品也有一部分約束了市場采購粉條的質量,國人的市場就是這樣,有需求就有生產,我對於做混合澱粉製作的粉條企業並不排斥,這也是一種是經營,也是一條生存之道,就是這所謂的生存之道讓假的更假,真的更少。
市場上銷售的所謂的「紅薯粉條」價格多以2.5元-3.5元/斤,3.5元-6元/斤這樣的價格,消費者普遍會購買6元/斤的粉條,但這樣的價格購買回去的也不一定的是純正的紅薯粉,一般的消費者對於粉製品沒有識別真假的能力,主要看顏色和外觀,但這些都是可以根據生產時改變的。
國內大多數粉條生產集中地區很多都是沒有紅薯的,小到一個村莊十多戶大到一個鄉鎮上百家,這樣的規模國內至少有著三四百處,除了一年四季最炎熱的幾天,其他時間都在加班的生產,多以木薯和玉米混合,低檔的玉米澱粉居多,粉條中摻雜著色素、明礬、化學添加劑等,但從這些地方生產的粉條流通於國內各地,每一處生產地的當地人是不吃這些粉條的,但市場外來的說不定也是這樣生產的,很多城裡的人會拖朋友或者自己去鄉下購買農戶生產的粉條,農村的一般選擇提供紅薯原料自己監督設備擁有者生產,在這樣國內市場下,很多人都看中了紅薯深加工這個項目。
現今國內各地均有各種大型、中型、小規模的以紅薯為原料從清洗到粉條成型的廠家,中小規模的生產滿足當地需求,大型企業應樹立品牌形象,以走直線才能走遠的心態去發展。但不管是大型企業也好小型也罷都要以純正無添加劑的方式生產著當地大眾喜愛的粉製品,從收購紅薯到加工澱粉、粉條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讓附近的老百姓能夠現場看到,讓他們信任這些就是純正的紅薯粉,只有當地民眾認可,才能有很好的銷售市場。
三、設備的選擇:
1、生產概述
紅薯深加工此篇介紹的是紅薯進行澱粉加工、粉條、粉絲、粉皮加工,主要因為我們汝陽機械廠從1982年生產此類設備至今,一直從事研發薯類澱粉深加工設備的研究和製造,總結的經驗和設備的應用都是通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下來的。
2、注意事項
紅薯澱粉深加工設備的選擇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土地種植紅薯面積或者可能發展種植的面積,個人資金能力問題,電力和水源要充足。注意的是紅薯屬於季節性加工一般在霜降前後開挖,加工季節可持續30-45天,小型加工一般在15-20天左右,原因是用來打漿的鮮薯不能存放時間過長,存放時間過長的紅薯澱粉糖化提取率降低,其次紅薯表皮軟化,不易粉碎。澱粉加工和粉條加工分成兩個部分,紅薯加工屬於季節性,粉條加工應在澱粉處理完畢後再相續加工。應在加工期完成預期設想的澱粉存儲量,用於加工粉條。
對於初加工者在資金和當地紅薯種植面積允許的情況下,可上一套相應的大型設備,整套的配備澱粉部分處理要量大,澱粉選擇一部分乾燥,一部分濕存,乾燥的用來存儲銷售,濕存的用於自己加工粉條粉絲。粉條部分要根據自己的銷路來選擇設備大小或者減少生產周期。對於沒有銷路的用戶給予的建議:第一年加工應以銷售澱粉為主,澱粉銷售市場很大,但銷售澱粉和粉條相比,利潤要低,但第一年的生產粉條的銷量不會太可觀,主要采購的可能是附近農戶或者簡單的包裝禮盒,做好宣傳工作,粉條銷路和客戶是靠時間積攢下來的。誠信為本,質量求生存,人貴在和氣,小客戶也會帶來大的銷路。
3、設備選擇
紅薯加工設備選擇以結實耐用提取率高為主,小型一般農戶用選擇一套清洗和破碎分離一體的設備,簡單而方便選擇沉澱取粉投資小,澱粉沉澱後挖出,存在規劃好的存放池內進行濕存而後在進行粉條加工(每年年後三四月份前要乾燥處理,天氣逐漸升溫澱粉會發酵),中小型建廠以及大型建廠一定選擇破碎和分離分開的設備組裝的一條流水線,這樣設備生產環節更小的減少故障率,而且澱粉提取率高,清洗方面要根據當地的土質選擇幾級的清洗,不同的清洗設備處理可能土質所夾雜的雜物所帶來的生產麻煩,破碎部分一般3-5噸選擇一級破碎,7-8噸以上的可以選擇2級粉碎,一級粗破、一級細破,這樣能更好的節省耗電量,分離部分薯類加工一般選擇YS-450B型圓筒分離機組接組合生產,對於薯類加工這種淘洗的設備是最佳不過了,分離後的澱粉漿需要進行除沙,除沙後進行澱粉細濾,這個時候如果選擇製作粉條的客戶可以選擇沉澱方式,因為濕澱粉和曬干顆粒澱粉薯類澱粉是製作粉條最好的原料,細濾後通過旋流器將澱粉中的雜質洗出,排出的澱粉漿經過脫水機脫水,將澱粉液脫水至含水量38%-40%澱粉後自動喂料到烘乾塔內進行乾燥,乾燥後的澱粉進行篩分降溫後就可以包裝。
以上設備均以汝陽機械廠的設備為例,一般單套設備處理能力為1t/h、3-4t/h、5-6t/h、7-8t/h、10t/h、15t/h等以上設備為每小時處理紅薯量,這些設備同樣可以運用在木薯、土豆、紅薯、芭蕉芋、葛根、蕉藕等澱粉加工。
四、行業簡析:
在粉製品加工中技術的掌握是整個生產流程的關鍵,同樣的紅薯同等的紅薯品種,生產者的不同製作出成品的色澤、勁道也有差別。下面大概講述下粉製品生產中不同的處理方式。
1、澱粉加工部分:
我們通常所見到的澱粉加工大致分為「清水面」、」酸漿面」、」烘乾麵」三種,第一種清水面也分一次沉澱取粉或者多次攪缸取粉,加工過程中澱粉通過除沙細化後進入沉澱池,自然方式沉澱出澱粉,澱粉沉澱後,排出覆蓋的漿水以及撇清」油分」,多次攪缸讓澱粉重復沉澱,讓比重較輕的雜質通過沉澱方式提取出來,從而達到澱粉提白除雜的目的,這種方式是現今薯類澱粉製作粉條中澱粉處理較多的方式,一般用戶在實際加工中澱粉通過一次沉澱後就直接取粉的較多(粉條要求白度就需要多次沉澱,但一般市場流通的紅薯粉條顏色較重)。第二種酸漿面是在澱粉加工中澱粉沉澱階段注入酸性漿液,酸漿可以加速澱粉沉澱也可達到澱粉提白的目的,酸漿也分為豆類酸漿,此時我們就簡稱為:「豆漿」,也分為紅薯破碎分離後沉澱發酵的漿液,此時我們就簡稱為:「老漿」,豆漿指豆類澱粉加工中提煉的酸漿液用於薯類澱粉加工,通過豆漿處理提升澱粉白度,老漿指紅薯澱粉加工中澱粉沉澱後余留漿液通過黃、青、黑漿液顏色轉換判別漿水酸度,這種老漿製作出來的澱粉白度沒有豆漿的製作出的色澤更白,但是通過它處理的澱粉筋度要比豆漿的高,當然也是根據個人掌握。第三種烘乾麵,澱粉烘乾一般選擇氣流乾燥,我們通常判別澱粉是自然晾曬還是機械乾燥最直觀的方法是自然晾曬是澱粉顆粒狀,機械烘乾是麵粉狀,較好銷售是清水面和酸漿面,烘乾麵銷售市場一般,原因在於紅薯澱粉加工大部分用於粉條粉絲加工,而乾燥澱粉筋度沒有清水面和酸漿面高。
2、粉條加工部分:
粉條加工中運用的設備樣式較多,我們暫且以汝陽機械廠所生產的產品為例把粉條加工部分,分為自熟式、大鍋粉兩大類。
1、自熟式又分為蒸汽式和膨化機,蒸汽式粉條機通過水溫加熱,螺旋推進方式從而達到澱粉熟化成型,能很好的保證粉條粉絲的質量,通過更換不同的磨具來決定成品的規格,可生產純正的薯類澱粉、玉米、小麥、豆類、雜糧澱粉,這種設備是由汝陽機械廠早期研發的產品,現今更進為雙螺旋,也是國內製作龍口粉絲的企業運用最多的產品。膨化機我們普遍稱為自熟機它的工作原理是螺旋和管壁通過高速旋轉摩擦產生熱量,從來熟化澱粉積壓成型,這類設備一般適用於生產玉米、小麥、雜糧等澱粉,它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熱量較高不適應低溫熟化的薯類澱粉,彭化機製作出來的粉製品口感較為生硬,但製作米線是較好的設備。
2、大鍋粉也就是所謂消費者口中的手工粉,基本分為兩種設備一種是帶抽空一種不帶抽空,抽空後專業點已經劃分到機制粉當中,外觀透明,粉條均勻,但成品口感欠佳原因是較為生硬。
大鍋粉一般設備配備:1、打芡機、雙缸自動上料和面機、推盆機、錘瓢機。2、打芡機、雙缸自動上料和面機、抽空機、錘瓢機。3、打芡機、聯合和面抽空機、蒸汽鍋、冷卻傳輸帶、自動切條撥粉機。第一種設備生產出的粉條和純手工的一樣而且比純手工的更加完美,因為機械和面比人工更加均勻,第二種和第三種設備生產粉條步驟中都帶抽空,優點外觀比較平整,粗細均勻,但口感欠佳,第三種設備屬於流水線生產,每小時最高產量可達2000KG,這類設備就是粉條加工行業中所說的蒸汽鍋。
五、成品以及成品銷售:
我們做投資建設這個項目就是為了出成品,帶來效益,效益是生產以及生存的關鍵,如何控制好成品質量和消費者心理是整個銷售的核心。薯類澱粉深加工起步不易投資過大,農副產品深加工每一個行業發展最好要以滾雪球方式慢慢的壯大自己,原因在於這里需要經驗,需要技術,更需要老客戶的支持,我們只有保證了銷量才能擁有更好的發展。
在以後發展當中我們思想不能停留在純正薯類粉條粉絲生產以及銷售,在保證純正薯類粉條粉絲加工的基礎上,生產者要富有創意,敢於大膽嘗試創新延伸產品,例如:生產各種蔬菜粉碎後的漿液混合薯類澱粉進行生產。像芹菜汁粉條、南瓜汁粉條、胡蘿卜汁粉條、菠菜汁粉條、海帶粉絲、海苔粉絲等蔬菜類保健粉製品,更高端的可以製作大骨湯、牛骨湯、羊骨湯等代替清水和澱粉混合攪拌製作出的粉製品。現今國內已經有這樣廠家在製作的,而且市場銷售很好,這種混合生產也是我們廠老技術員孫正軍師傅提出來的,這樣的生產方式讓消費者更直觀聯想到在保證粉條的質量的同時更有新鮮的創意和極具營養的搭配,這個項目未來的市場值得的拓展。
銷售方面目前,我們要以不含明礬無任何添加劑,純綠色保健食品為基礎,就目前產品的市場定位而言,首先我們利用「全自然無公害」粉品為主要訴求,來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這是我們產品的主要定位,在老客戶群中,我們繼續以「無添加、衛生、純紅薯」為主要訴求,以低成本、低價格、大銷量為優勢。
六、總結:
人類的思想進步似乎有著開拓者有模仿者,有幻想者有嘗試者,更有空有幻想而現實和能力不得實現者,慢慢經歷嘗試摸索,有成功的有失敗的,但成敗的掌控還是在經營者手裡,思想的變通才是最關鍵的。、
在選擇設備時,首先要考慮的設備產量和日後產品銷售問題,進而應當考慮運用哪一種設備配套,設備如何配套更加合理,更適合自己的生產,采購設備時一定要實地考察設備生產廠家,要和設備生產銷售者交流自己當地的情況和自己的初期構思,結合銷售人員的講解和自我的判斷選擇適合自己的設備。
事待人為,每個行業的起初都是由聯想或者說是瞎想結合實際構造起來的,紅薯深加工項目投入較小,利潤大是廣大薯區農民致富的好項目。

⑸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甘薯(地瓜)是我國重要的能源作物之一,是許多地區生產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料

(1)植物用根、莖、葉等營養器官進行繁殖的方式叫做營養繁殖.甘薯一般用莖(地瓜秧)繁殖,因此屬於營養繁殖.甘薯葉製造的有機物主要儲存在根中,因此植株澱粉含量豐富的器官是根.
(2)在利用澱粉生產酒精的過程中,先是麴黴產生的酶能把澱粉水解為葡萄糖,再由酵母菌把葡萄糖發酵為酒精.因此在利用澱粉生產酒精的過程中,先後用到的兩種微生物為麴黴、酵母菌;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麴黴、酵母菌屬於真菌,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因此細菌與這兩種微生物相比,其細胞結構的典型特點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故答案為:
(1)營養繁殖;
(2)麴黴、酵母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⑹ 菜用甘薯有哪些特點,如何栽培

葉菜用甘薯是指通過特定的栽培方法,收獲莖尖下端10厘米作為蔬菜食用的甘薯。甘薯莖尖富含蛋白質、食用纖維和豐富的維生素B、B、B、Vc以及多酚。經常食用甘薯莖尖能防止脂類物質在動脈管壁上沉積而引起的動脈硬化,延緩人體器官的老化,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其內含纖維素物質,能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

種植葉菜用甘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選用優良品種:目前常用菜用甘薯品種有台農71、福薯7-6等。保護地栽培:塑料大棚內高溫多濕的條件特別適宜葉菜用甘薯生長需要,同時便於採摘。肥料運籌: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機農家肥為主,每畝至少施20米有機農家肥,100千克磷酸二銨。栽插密度:選用無病壯苗,加大栽插密度,每畝栽插可達3.5萬~4.5萬株。加強管理:栽插後20天即可每一枝條留有1~2節,促進分枝和薯苗整齊生長。採摘後要澆足水,促進快發。

⑺ 市場上的復合肥多種多樣,紅薯地如何正確的選擇復合肥

復合肥具有較高的養分、物理性狀好等優點,能夠平衡施肥,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對作物的高產起到穩定性作用。但它也有自己的弱點,它的總養分是固定的,而土壤和農作物的不同所需要的養分也不盡相同。這就是市面上復合肥的不足之處。隨著甘薯產業的不斷壯大,甘薯對有機肥的需求量業不斷的增加,但是年復一年的種植,造成土壤的貧瘠、缺素現象越發的明顯。
目前市場上,復合肥的發展具有三大趨勢:
第一是多品種專用化。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專用肥,專用肥是根據作物生長發育規律和吸肥量研製生產的。種植戶在選用復合肥時,要根據不同作物選擇相應的專用肥。如果不是專用就違背了作物吸肥規律,使作物的增產潛力得不到發揮,同時造成某些營養元素浪費。
第二是多功能葯用化。將農葯和化肥結合到一起,免去葯劑拌種程序,一次施用既能保證作物所需養分又能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可起到多重效果。
第三是高濃度長效化。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高濃度長效化的復合肥越來越受到農民歡迎,這種類型肥料的應用減少了施肥用量,方便耕作,免去追肥環節,減輕了勞動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省工、省力、省時,提質增效。
復合肥肥效長,宜做基肥。大量試驗表明,不論是二元還是三元復合均以基施為好。這是因為復合肥中含有氮、磷、鉀等多種養分,作物前期尤其對磷、鉀極為敏感,要求磷、鉀肥要作基肥早施。
控釋復合肥在生產過程中採用了包衣、造粒等工藝,肥效緩慢平穩,比單質化肥分解慢,養分淋失少,利用率高,適合於作基肥。
復合肥含氮磷鉀的比例不盡相同,應選擇合適的比例。目前按照甘薯對氮磷鉀的需求量來分析,甘薯對氮磷鉀的敏感度來分析,甘薯的黃金比例為10:10:20。當然在選擇其他作物的時候要選擇適合其本身的營養,讓作物的增產潛力得到發揮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億豐年一直堅持市場主導種植,我們的肥料業一樣,作物決定比例。
億豐年1+1紅薯專用營養套餐肥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我們只做最合適的肥料。
正確的使用復合肥,會給我們帶來良好的收益。復合肥一般含有多種以上的大量元素,施與地表不易被作物吸收,也不利於根系深扎,遇乾旱情況肥料無法溶解,肥效會變差。所以復合肥的使用應盡可能避免地表的施撒,應施覆土。

⑻ 甘薯對營養元素有哪些需求

甘薯經濟產量系數可達0.7~0.85,為一般禾穀類作物所不及,它是所有作物中單位面積澱粉產量最高的。一般每生產1t鮮薯需氮(N)4.9~5.0kg、磷(P2O5)1.3~2.0kg、鉀(K2O)10.5~11.5kg,N:P2O5:K2O約為1:0.3:2.2,從中可知甘薯是喜鉀作物。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對不同生長類型(產量水平不同)甘薯的養分吸收作了研究。

甘薯不同生長類型植株氮、磷、鉀吸收量

不同生長類型的甘薯對氮、磷、鉀的吸收量和比例不同,高產型與低產型相比,生產相同的鮮薯塊,需氮量有減少的趨勢,需鉀量則增加;高產型吸收N、P2O5、K2O比例為1:0.27:2.30,鉀為氮的兩倍多。日本渡邊和之以及我國的王樹鈿等也得到相似研究結果。

⑼ 種植紅薯創業,怎樣迅速佔領市場

我感覺你還是一步一步慢慢來吧!先把紅薯種好,種出高品質的紅薯你才有立足的資本!有了好的產品,就不愁賣了!並且具有相當的規模,最少有人去收夠一車的!迅速佔領市場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不容易,有很多因素制約!加油吧!祝你成功!

⑽ 甘薯何地傳入中國

甘薯傳入我國的時間在十六世紀末,由菲律賓呂宋島傳人福建地區。

一、甘薯的由來和傳入的背景
甘薯(POMOEA BATATAS)又叫番薯、紅薯、紅苕、山芋、地瓜、白薯等,屬於旋花科甘薯屬.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只有一個栽培種,喜濕怕冷,適宜在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土壤松軟乾燥的環境中生長,原產地在美洲的熱帶地區,細胞遺學分析表明,它的野生祖先是白花野牽牛、海濱野牽牛和三裂葉野牽牛,今天在秘魯和墨西哥仍可以找到。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初在採掘地下根莖類食物時發現了野生甘薯的塊根,然後通過根系不斷再植,馴化為栽培作物。在秘魯的古墓中曾發現了距今八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的甘薯塊根,可見甘薯在美洲的種植已經有八千到一萬年的歷史了。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從古巴和多米尼加把甘薯帶到了西班牙;這樣甘薯才從美洲走向全世界、而甘薯來到亞洲則是通過十六世紀歐洲航海家抵達菲律賓後.在太平洋東西岸之間——從馬尼拉到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建立的『大帆船貿易』。
麥哲倫一五二一年環球航行至菲律賓後,西班牙殖民者便開始建立菲墨航線,並依託此航線進行大帆船貿易。從一五六五年『聖巴布羅號』從宿務出港,到一八一五年「麥哲倫號」從阿卡普爾科歸航,大帆船貿易歷時二百五十年.歷時之長,航程之遠為歷史所罕見:因為菲律賓缺乏香料和黃金,本土物產不能滿足殖民者的要求.所以出於殖民統治的需要西班牙依託大帆船貿易在太平洋地區建立了一個宏大的貿易循環體系;先由中國商人把絲綢、瓷器、工藝品等由中國東南沿海運往馬尼拉,然後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運抵北美西岸的阿卡普爾科;歸程時運載美洲盛產的白銀回到馬尼拉,西班牙商人冉用這些白銀去購買中國商人運來的商品。這樣馬尼拉就成為了中墨貿易的中轉站.中國和墨西哥各自的物產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掀起了亞洲、美洲間文化交流的空前高潮被譽為大平洋絲綢之路』、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美洲的甘薯由大帆船貿易的航海家們帶到了菲律賓群島,並適應了當地氣候廣為種植,隨後逐步傳播到了馬魯古群島、交趾等東南地區.並於十七世紀初傳到了日本和附近諸島。

二、甘薯的傳入與傳播
甘薯傳入我國的時間在十六世紀末,也就是在甘薯來到東南亞後不久。關於傳人途徑學界至今觀點不一,較為明確的說法主要有四:福建傳人說、廣東傳人說、舟山傳人說和雲南傳入說。
(一)福建傳入說
此說是指由菲律賓呂宋島傳人福建地區。該說法的史料充分詳實,很多地方誌、名人筆記中部有記載、明問喬遠曾著文《番薯頌》收錄於他所著《閩書》的卷一五零《南產志上•番薯》,其中提到「萬曆中,閩人得之外國。瘠上砂礫之地皆可以種.用以支歲,有益貧下。』清人周亮工《閩小記》的《番薯》卷中引用何喬遠的《番薯頌》,提到甘薯作為備荒作物,易種高產,對貧苦百姓發揮了重大作用:糞治之則加大,天雨根益奮滿,即大旱不糞治,亦不失徑寸圈。泉人之斤不直一錢,二斤面可飽矣、於是耄耋童孺,行道乞之人,皆可以食飢既得充.多焉而不傷,下至雞犬皆食之。」李調元的《南趣筆記》也記載到『東粵多薯,其生山中。……其皮或紅或白、大如兒臂而拳曲者,曰番薯,皆甜美,可以飯,客稱薯飯,為穀米之佐。凡廣芋十有四種,號大米,番薯亦然,番薯近自呂宋來,植最易,生葉可肥豬,根可釀酒,切為粒,蒸曝貯之,是曰薯糧。子瞻稱海中人多壽百歲,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薯。番薯味尤甘,惜子瞻未之見也、芋則蘇嘗過以作玉糝羹雲。」吳聯熏等著得《漳洲府志》卷三九中也說到甘薯最先由菲律賓來到漳洲:「甘薯,俗名番薯,種出呂宋.故以香名。……
漳人初得此種,私以為秘。後種類日盛。」在張煜南的《海南公餘雜著》卷一《推廣瀛寰志略•小呂宋之華人日增》中記載有;「番薯,屈大均謂來自呂宋。值最易生、葉可肥田、根可釀酒,兼可充糧食。近聞粵多旱田,冬季恐旱,多栽此物以其足資口食也」明人談遷《棗林雜俎•榮植•甘薯》說道「朱薯產後自宋國,被野連山,不待種植,夷竟食之,萬曆中,閩人移蔓以歸,種之,數日即榮。在來自諸多不同渠道的史料中竟然都有類似的確鑿記載。故足以排除掉古人傳抄的可能可見甘薯通過中菲交往以呂宋傳人福建的事實是相當可靠的。
甘薯傳人福建的最早記載見於明萬曆年問蘇步所作刪《朱薯疏》,其中提到了一五八四年薯種從海上由泉州傳到了晉江、該書雲「甲申乙西間(萬曆十二至十三年,即一五八四~ 一五八五年),漳、潮之交.有島曰南澳,溫陵(泉州)洋泊通道之,攜其種歸晉江五都,鄉日靈水,種之園齋……甲午己未間(萬曆二十二至二十三年),溫陵飢,他谷皆貴,唯薯獨滄,鄉民活於薯者十之七八。」但這個記錄還較為粗略,首先,只提到甘薯傳人福建,未說明來源地是呂宋,故尚不能為據,其次,僅是個人種植甘薯,並未在當地推廣,故只能算是個人的試驗性種植,而非真正的物種引進。
[菲律賓] 世界日報 2005年11月 20 日

閱讀全文

與甘薯市場定位及需求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元旦社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7
鞋店特價促銷活動詞 瀏覽:931
促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培訓方案 瀏覽:804
安大江淮市場營銷試卷 瀏覽:45
菜市場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40
安防維保培訓方案 瀏覽:271
感恩節的營銷方案 瀏覽:55
街兩新黨組織書記培訓方案 瀏覽:865
退休老幹部春遊策劃方案 瀏覽:28
早教開業預售策劃方案 瀏覽:656
青年骨幹培訓班培訓方案 瀏覽:375
酒店廚師培訓方案 瀏覽:99
職業培訓投標方案 瀏覽:304
區域市場營銷與促銷策略答案 瀏覽:529
俄羅斯市場營銷 瀏覽:74
好利來網路營銷 瀏覽:585
酒店搞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36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培訓方案 瀏覽:695
新疆乾果網路營銷策劃書 瀏覽:761
中專市場營銷專業技能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