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樂購的發展史
樂購是以生產「康師傅」方便麵聞名的台灣頂新國際集團於1997年創立的連鎖超市品牌,現由英國最大的零售商——Tesco控股經營,全名為「Tesco樂購」。截至 2008年10月,Tesco樂購在華東、華北和華南三個區域擁有58家大賣場。[編輯本段]樂購的誕生 1989年頂新國際集團(康師傅)在中國創立,1992年康師傅方便麵在中國掀起一場飲食革命,進而晉身成為方便美食的代言人,至今已達11年,總投資超過14億美金,於1997年轉投資--樂購復合式商業經營集團。樂購購物中心以成功企業為基石,秉承回饋社會。共創顧客、廠商、賣場三贏之經營理念,依靠專業化之經營策略,立志創立一傢具有中國情,中國特色,世界級標準的全國連鎖大賣場/購物中心系統。樂購購物中心從上海開始,計劃未來在全國都會城市設立50家連鎖分店之連鎖大賣場/購物中心系統(營業面積9000-25000平方米,銷售品項逾25000種,)並計劃建立物流中心、商流系統、電子商務等配套設施,成為廠商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通路,提供全國消費者便捷的購物環境。樂購的標志 樂購原先叫Hymall(hymall=happy buy mall 快樂地購物),由台灣頂新集團控股,現在樂購被英國的TESCO用1.8億英鎊收購了90%的股份,因此改名叫TESCO。所以現在中國樂購的英文名紛紛改為TESCO了。(世界第三大零售商英國Tesco斥資1.8億英鎊,將其在樂購超市中持有的股份從50%增加到90%,從而終結了兩年來與台灣頂新集團「沖突中磨合」的均股歲月。緊接著,由新CEO陶邇康等英資高管全面入主樂購,並旋即展開了一系列攻勢凌厲的擴張、改造運動。) 關於TescoTesco的中國名字叫「特易購」,始創於1919年,最初的形式是Jack Cohen先生在市場里設立的一個小貨攤。
「Tesco」作為一個店鋪的品牌於1929年首次在倫敦艾奇韋爾(Edgware)大街亮相。「TESCO」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1924年,第一家店則於1929年在倫敦開業。1947年,公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1948年,第一家自助式商店開始營業,時至今日,它依然作為一家TESCO的城市店(Metro)運營。 [編輯本段]收購樂購股權2004年的7月,Tesco耗資1.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1億元)收購樂購連鎖超市50%的股權,之後Tesco的在華攻略陷入停滯。
隨著中國內地零售業的全面對外開放,從2004年底開始,沃爾瑪、家樂福均以每年15到20家新門店的數量在全國重要城市推進,Tesco卻並沒有借勢而上,兩年多的時間里,僅僅增加了20家門店。
2005年,Tesco與家樂福進行了資產置換,將自己在台灣地區的6家超市和2個加工中心轉給後者,並將業務重心轉向中國大陸。
2006年的12月,Tesco宣布,再度出資1.8億英鎊(約人民幣28億元)從頂新集團手上買入樂購40%股權,頂新集團仍持有餘下10%的股權。
這也被視為Tesco在華戰略調整的新舉措。此前,樂購總部及大區的各個部門基本上都是1∶1的雙主管的架構安排。內部人士介紹,之前由英國方面控制樂購的地產取得、收購、店址調研以及設計等,台灣管理層把持樂購的采購和營運權。
增資後,英派全面控制樂購,Tesco終於得以全面出擊.
B. 媽樂購的品牌定位
媽樂購 個人護理店專業針對媽媽在孕育、更年兩大關鍵時期的特殊需求,以孕期護膚、個人護理、護理用品等商品為消費主題的個人護理商品專賣店。她根據媽媽兩大時期的特殊性來制定商品組合,專業為這兩個階段的媽媽提供個性化商品和服務。
媽樂購與其他零售連鎖機構的對比: 類型
對比 母嬰店 化妝品店 飾品店 屈臣氏 媽樂購 市場潛力 飽和 飽和 飽和 限一、二級城市 空白 店面定位 孕育期女性 18-30歲缺乏消費實力的女性 15-25歲的學生或社會新人 25-35歲的白領女性 22-55歲的孕育期、更年期女性 產品設置 以寶寶產品為主 三線品牌彩妝、護膚品 廉價小商品 中檔女性個人護理產品 特殊時期女性個人護理產品 同業競爭 非常激烈 激烈 非常激烈 較少 無 購買力 差,因其消費時間僅限寶寶3歲內 差,因其客戶群的消費能力較低 差,因其客戶群無法持續性消費 強,但其客戶群較為單一且覆蓋區域少 超強,因其客戶群龐大且粘連度高並且可持續消費
C. 樂購超市 與 樂購express 的 區別
一、成立時間不同
1、樂購超市:樂購是以生產「康師傅」方便麵聞名的台灣特易購國際集團於1997年創立的連鎖超市品牌。
2、樂購express :於華潤收購樂購滿一年後推出,即2014年3月份。
二、形式特點不同
1、樂購超市:樂購超市通常以大型購物中心的形式出現。
2、樂購express :樂購express通常為小型便利店的形式。
三、發展特點不同
1、樂購超市:在全國都會城市設立50家連鎖分店,建立物流中心、商流系統、電子商務等配套設施,成為廠商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通路,提供全國消費者便捷的購物環境。
2、樂購express :「樂購express」便利超市在賣場後區設置「電商中轉站」以及賣場前區預留「電商自提櫃,為日後「線上線下」一站式體驗。
D. 沃爾瑪、家樂福和樂購的市場定位
首先,你說的意思,我還是不太理解,但是我把你的問題可以理解成為新品內如果進駐這兩個容超市吧。
你只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還有能保證讓此商超盈利就可以順利進去。
當然了,中間的各個環節你都要處理好,如果你擺不平的話,即使你的產品進去,也未必有銷量。
如果三個月或者半年都沒有銷售量的話,你的產品將自動被踢出。
商超都是有自己的市場調研員,也就是說你這個產品,在本土知名超市賣多少錢,他們不是同他們同樣價位就是比對方還低,至於訂價都是他們內部的事情,你只要提供數據和建議就可以了,採納與否是他們的問題了。
麻煩你給我設為最佳答案,謝謝。
E. 樂購到底是什麼樣的公司
樂購是一家外商獨資的零售企業。
樂購是全球三大零售企業之一---英國TESCO集團在中國運營的大賣場的名稱。自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截止2013年2月初,TESCO在中國已擁有115家樂購大賣場、1家樂購天地超級大賣場、8家樂都匯購物中心以及14家試驗階段的便捷店,會員總數超過七百萬。
2010、2011年,樂購連續兩年獲得由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中國慈善總會和中國企業報頒發的「中國社會責任優秀企業獎」。2011、2012年,樂購連續兩年榮登由第一財經聯合藝康集團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信賴100品牌榜單」。
(5)樂購市場定位擴展閱讀:
市食安辦在對散裝熟食進行抽檢時,來自包括好又多、百佳、沃爾瑪、樂購等大型超市的20批次產品被發現質量不合格;三角嘜印尼萬里望花生等14種炒貨類食品質量不合格。
美心食品的3種糕點、陽光麥語咸方包、皇冠瑪莉奧的瑪莉奧提子吐司,均因菌落總數超標上榜。 文/記者伍仞 通訊員穗食安
廣州市食安辦公布的抽檢食品共890批次,其中合格食品841批次,佔94.5%。8月份,廣州市食葯監局針對亨氏米粉部分批次產品檢出鉛超標事件,組織米粉生產行業進行了專項整治,要求全市米粉生產行業全面進行自查自糾。
各區縣食品葯品監管局對轄區企業開展全面監督檢查,部分重點區域開展了交叉互查。在生產環節抽檢中,廣州康益食用油有限公司的合豐花生油,廣州市番禺區和記油廠的花生油,分別檢出黃麴黴毒素B1以及苯並芘超出標准值。
此外,還加強了對中秋、國慶雙節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並開展中小學校園周邊食品專項整治,以校園周邊200米范圍為重點區域,主要檢查食品(雜)店、小吃店、小餐飲店以及有食品現場制售經營行為的店鋪,並加強對相關食品的抽檢。
記者發現,散裝熟食的不合格產品名單中,出現了好又多超市南洲路店及花地大道店、百佳超市天河北店及黃埔分店、沃爾瑪白雲新城店、樂購中山六路店等知名連鎖超市,來自這些連鎖超市的不合格熟食有12批次。另外8批次來自市內的燒臘、糕點店。
美心的五穀雜糧包、杏仁蛋白蛋糕、麥包,陽光麥語的咸方包,瑪莉奧的提子吐司,姚師傅光酥餅,都在本期抽檢中發現菌落總數超標。
在本期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名單中,還有14批次的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其中13批次均為酸價或過氧化值超標,包括三角嘜印尼萬里望花生。
F. 家樂福與樂購的區別
家樂福於1995年進入中國,樂購立足於中國,始創於上海 家樂福於1969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目前在世界上3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一萬多家銷售網點,涉及的零售業態包括大賣場、超級市場、折扣店、便利店、倉儲式商店與電子商務,集團的50萬名員工正致力於為20億消費者服務。家樂福集團建立了全球性的采購網路,向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供應商采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品。 1992年康師傅方便麵在中國掀起一場飲食革命,進而晉身成為方便美食的代言人,至今已達11年,總投資超過14億美金,於1997年轉投資--樂購復合式商業經營集團。樂購購物中心以成功企業為基石,秉承回饋社會。共創顧客、廠商、賣場三贏之經營理念,依靠專業化之經營策略,立志創立一傢具有中國情,中國特色,世界級標準的全國連鎖大賣場/購物中心系統。樂購購物中心從上海開始,計劃未來在全國都會城市設立50家連鎖分店之連鎖大賣場/購物中心系統並計劃建立物流中心、商流系統、電子商務等配套設施,成為廠商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通路,提供全國消費者便捷的購物環境。 http://ke..com/view/245494.htm http://ke..com/view/18119.htm自己看
G. 樂購SWOT分析
S:國際零售巨頭前三甲,實力雄厚,零售經驗豐富
W:剛剛進入中國不久
O:中國的零售市場很大
T:沃爾瑪,家樂福等其它超市的競爭威脅
H. 介紹一下樂購商場
英國最大、全球第三的零售商Tesco(特易購)憑著兩年前並購台灣頂新集團旗下的樂購商業流通集團50%股權而迅速切入中國市場,之後這位國際巨人在中國零售狂熱的兼並、擴張潮流中沉寂了。
如今,TESCO活躍起來了,據記者獲悉,樂購正在緊張籌備的華南東莞常平店本月底即將開業,並且還一口氣簽下虎門、深圳龍崗、東莞厚街等多個項目。未來兩年,樂購將會在華南開到20家門店。
錯失"先機"
2004年7月,Tesco耗資1.4億英鎊(約合21億元人民幣)收購頂新集團旗下樂購賣場50%的股權。
當時,雖然國際各大巨頭,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都已搶先進入中國市場,但是特易購則通過收購輕松獲得樂購在中國的25家店,與當時各大巨頭實力相當。
此後,中國零售業在2004年底對外完全放開,巨頭們掀起搶點圈地的高潮,2004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的兩年時間里,沃爾瑪、家樂福等均以15到20家店的年開店數量在全國重要城市推進,而特易購反而並沒有藉助樂購實現中國市場的強勢擴張,到目前,樂購的店面41家,相當於特易購在進入樂購後這兩年一共只新開了16家門店,且其中有不少是原來樂購已經簽約的門店。
到2005年底,樂購39家門店中有14家在上海,其餘都集中在江浙和東北,而廣大的華北、華南、華中和西部市場,都還沒有涉足。嚴格意義上來說,樂購還沒有實現全國連鎖擴張。
2005年樂購總銷售額為79.2億元人民幣,這與170多億元銷售額的家樂福、近100億銷售額的沃爾瑪相差甚遠。而到目前為止,特易購在中國內地門店數量約為41家,僅是家樂福的一半,也明顯遜於沃爾瑪。
據特易購一位副總裁大衛·雷德曾表示:"在對外擴張的國家中要麼躋身市場前三甲,要麼選擇退出。在特易購所開拓的海外市場中,除中國之外,大多處於第一或是第二的位置。"
2005年,在台灣發展了5年的Tesco將在台灣地區的6家超市和2個加工中心轉給了家樂福,同時,家樂福以其在捷克的11家超市和在斯洛伐克的4家商場置換給Tesco。
撤身台灣的特易購將更多的精力傾注到了中國內地,樂購是其實現中國市場理想的唯一平台,而城市商業網點越來越稀缺的情況下,特易購必須做出抉擇,不進則退。
後發:收購與開店
據熟悉樂購的人士透露,由於特易購進入中國市場較晚,一直期望在建立好完善的管理系統和優秀的營運模式後,通過收購兼並來迅速完成全國擴張。
2004年下半年以來,Tesco強勢介入對樂購的管理,對原來的店面進行整改。"兩大巨頭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特易購將其英國的管理系統和營運模式嫁接到樂購。在這些工作完成之前,英國人是不會冒險去燒錢擴張的。"樂購華南營運總區營運長陳永忠說。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除董事長職位以外,樂購中的關鍵部門管理者皆來自英國,包括總裁、采購長、財務長、人力資源總監和防損總監,主導整個樂購的管理和經營。樂購的管理系統和配送系統也都引進特易購英國總部子系統進行改造。所有的店面也正在通過整改與特易購的國外大賣場接軌。
今年上半年,整裝待發的樂購企圖收購好又多,再一次實現在中國市場後發制人。"樂購只瞄準好又多在華北、華南地區中心城市的優秀店面,通過好又多佔據國內中心商圈。經歷了兩年多瘋狂的商業搶點後,目前在中心商圈很難再找出合適的商業物業。但是好又多方面一直堅持所有網點全盤打包出售,而樂購考慮到好又多眾多店面面積太小,改造成本過大,不得不放棄。" 據熟悉樂購的人士透露。
此後,樂購不得不開始重新定位市場,走自我拓展之路。在記者獲得的"樂購近期開店計劃表"中顯示,2006年樂購同時在中國的華東、華北、東北和華南圈定了20家發展項目,另外計劃表中還專門列出了十家2006年計劃整改的店面,包括丹東店、常州武進店等,同時,樂購PS(地產服務部)也正在對另外16家店進行小范圍的翻修。
"Tesco正在改變以前這種謹慎發展的姿態,樂購已經啟動了快速發展軌道,到2008年,將會在全國達到100家樂購大賣場或購物中心,平均每年將會在全國各個地方開出至少20家新店。"陳永忠說。
次級商圈待考驗
"我們的目標是以上海作為拓展基地,輻射全國。目前,樂購已在全國開辦了41家門店, 到今年年底,我們的門店數會超過50家。"陳永忠介紹,"超大倉儲和購物中心將越來越成為消費者購物主流方式。"
陳永忠所介紹的樂購式購物中心是指集聚了購物、餐飲和休閑場所的大賣場,商業面積將達到2萬-5萬平方米,有購物專車接送,在中國市場上,此類業態基本上構成了與沃爾瑪、家樂福等賣場的直接競爭。
從樂購近期開店計劃表中可以看出,樂購在決定自己選址開店後,鎖定的位置基本上都屬於二三線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二三級商圈。如金華、唐山、東莞、上海新港、北京東花市等。陳永忠認為在一個周邊居住人口達到30萬以上的地方可以支持一家購物中心,
2006年初,樂購在全國最富有的地方廣東順德開出了華南第一家店,順德店是"當時樂購所有店面中最漂亮的店",但是據業內人士透露到現在為止一直都"場面冷清"。
"事實上樂購賣場里的產品絕對算低價了,但依然很難聚攏人氣,主要原因在於選址。目前中國二三線市場(包括二三線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二三級商圈)的購買力和消費習慣還很落後,這些城市傳統居民較多,習慣低端的分散的零售渠道購買產品,適應這樣購物、飲食、休閑一站式的購物中心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所以眾多走二、三線市場的中高檔商業品牌都很難在短期內成功。"廣東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黃華軍認為。
樂購於今年6月份挖來了家樂福中國發展區原總監羅定中,並委以任樂購"地產長"一職,直接管理開發、工程、招商和市場調研。羅定中在過去一年內任職家樂福中國區發展部負責人,使家樂福新開了16家店,創下其進入中國10年來最快的開店速度。
I. 樂購的發展現狀
英國最大、全球第三的零售商Tesco(特易購)憑著兩年前並購台灣頂新集團旗下的樂購商業流通集團50%股權而迅速切入中國市場,之後這位國際巨人在中國零售狂熱的兼並、擴張潮流中沉寂了。
如今,TESCO活躍起來了,據記者獲悉,樂購正在緊張籌備的華南東莞常平店本月底即將開業,並且還一口氣簽下虎門、深圳龍崗、東莞厚街等多個項目。未來兩年,樂購將會在華南開到20家門店。
錯失"先機"
2004年7月,Tesco耗資1.4億英鎊(約合21億元人民幣)收購頂新集團旗下樂購賣場50%的股權。
當時,雖然國際各大巨頭,如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都已搶先進入中國市場,但是特易購則通過收購輕松獲得樂購在中國的25家店,與當時各大巨頭實力相當。
此後,中國零售業在2004年底對外完全放開,巨頭們掀起搶點圈地的高潮,2004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的兩年時間里,沃爾瑪、家樂福等均以15到20家店的年開店數量在全國重要城市推進,而特易購反而並沒有藉助樂購實現中國市場的強勢擴張,到目前,樂購的店面41家,相當於特易購在進入樂購後這兩年一共只新開了16家門店,且其中有不少是原來樂購已經簽約的門店。
到2005年底,樂購39家門店中有14家在上海,其餘都集中在江浙和東北,而廣大的華北、華南、華中和西部市場,都還沒有涉足。嚴格意義上來說,樂購還沒有實現全國連鎖擴張。
2005年樂購總銷售額為79.2億元人民幣,這與170多億元銷售額的家樂福、近100億銷售額的沃爾瑪相差甚遠。而到目前為止,特易購在中國內地門店數量約為41家,僅是家樂福的一半,也明顯遜於沃爾瑪。
據特易購一位副總裁大衛·雷德曾表示:"在對外擴張的國家中要麼躋身市場前三甲,要麼選擇退出。在特易購所開拓的海外市場中,除中國之外,大多處於第一或是第二的位置。"
2005年,在台灣發展了5年的Tesco將在台灣地區的6家超市和2個加工中心轉給了家樂福,同時,家樂福以其在捷克的11家超市和在斯洛伐克的4家商場置換給Tesco。
撤身台灣的特易購將更多的精力傾注到了中國內地,樂購是其實現中國市場理想的唯一平台,而城市商業網點越來越稀缺的情況下,特易購必須做出抉擇,不進則退。
後發:收購與開店
據熟悉樂購的人士透露,由於特易購進入中國市場較晚,一直期望在建立好完善的管理系統和優秀的營運模式後,通過收購兼並來迅速完成全國擴張。
2004年下半年以來,Tesco強勢介入對樂購的管理,對原來的店面進行整改。"兩大巨頭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特易購將其英國的管理系統和營運模式嫁接到樂購。在這些工作完成之前,英國人是不會冒險去燒錢擴張的。"樂購華南營運總區營運長陳永忠說。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除董事長職位以外,樂購中的關鍵部門管理者皆來自英國,包括總裁、采購長、財務長、人力資源總監和防損總監,主導整個樂購的管理和經營。樂購的管理系統和配送系統也都引進特易購英國總部子系統進行改造。所有的店面也正在通過整改與特易購的國外大賣場接軌。
今年上半年,整裝待發的樂購企圖收購好又多,再一次實現在中國市場後發制人。"樂購只瞄準好又多在華北、華南地區中心城市的優秀店面,通過好又多佔據國內中心商圈。經歷了兩年多瘋狂的商業搶點後,目前在中心商圈很難再找出合適的商業物業。但是好又多方面一直堅持所有網點全盤打包出售,而樂購考慮到好又多眾多店面面積太小,改造成本過大,不得不放棄。" 據熟悉樂購的人士透露。
此後,樂購不得不開始重新定位市場,走自我拓展之路。在記者獲得的"樂購近期開店計劃表"中顯示,2006年樂購同時在中國的華東、華北、東北和華南圈定了20家發展項目,另外計劃表中還專門列出了十家2006年計劃整改的店面,包括丹東店、常州武進店等,同時,樂購PS(地產服務部)也正在對另外16家店進行小范圍的翻修。
"Tesco正在改變以前這種謹慎發展的姿態,樂購已經啟動了快速發展軌道,到2008年,將會在全國達到100家樂購大賣場或購物中心,平均每年將會在全國各個地方開出至少20家新店。"陳永忠說。
次級商圈待考驗
"我們的目標是以上海作為拓展基地,輻射全國。目前,樂購已在全國開辦了41家門店, 到今年年底,我們的門店數會超過50家。"陳永忠介紹,"超大倉儲和購物中心將越來越成為消費者購物主流方式。"
陳永忠所介紹的樂購式購物中心是指集聚了購物、餐飲和休閑場所的大賣場,商業面積將達到2萬-5萬平方米,有購物專車接送,在中國市場上,此類業態基本上構成了與沃爾瑪、家樂福等賣場的直接競爭。
從樂購近期開店計劃表中可以看出,樂購在決定自己選址開店後,鎖定的位置基本上都屬於二三線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二三級商圈。如金華、唐山、東莞、上海新港、北京東花市等。陳永忠認為在一個周邊居住人口達到30萬以上的地方可以支持一家購物中心,
2006年初,樂購在全國最富有的地方廣東順德開出了華南第一家店,順德店是"當時樂購所有店面中最漂亮的店",但是據業內人士透露到現在為止一直都"場面冷清"。
"事實上樂購賣場里的產品絕對算低價了,但依然很難聚攏人氣,主要原因在於選址。目前中國二三線市場(包括二三線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二三級商圈)的購買力和消費習慣還很落後,這些城市傳統居民較多,習慣低端的分散的零售渠道購買產品,適應這樣購物、飲食、休閑一站式的購物中心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所以眾多走二、三線市場的中高檔商業品牌都很難在短期內成功。"廣東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黃華軍認為。
樂購於今年6月份挖來了家樂福中國發展區原總監羅定中,並委以任樂購"地產長"一職,直接管理開發、工程、招商和市場調研。羅定中在過去一年內任職家樂福中國區發展部負責人,使家樂福新開了16家店,創下其進入中國10年來最快的開店速度。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J. 詳談沃爾瑪、樂購、大潤發的優點與缺點
喜歡大潤發:配復貨比較齊全制,擺放合理,通道較寬,空間高大,空氣比較清新,推車比較大,停車方便。不喜歡沃爾瑪:環境不適,擺放混亂,進出口摸不著方向,空間太矮,東西比大潤發多一點點,停車不方便,還要出示發票才免收停車費,一般出了門發票就扔了。不喜歡時代:假貨太多,價格不厚道,小商品市場類的貨物太多,通道狹窄,出口太小,有點昏暗,畢竟靠菜場太近,停車不方便,停哪裡都要錢。有點喜歡華聯:離各個居民區都比較近,救急用的著。可的:可以買到想要的雜志!貨物更新太慢,不是特別新鮮,可以臨時解決早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