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平遙古城市場調查報告

平遙古城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12-13 22:24:15

A. 平遙古城的資料!

平遙古城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縣境內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其文物古跡之多,價值之高,內容之豐富,為全國縣級城市中所罕見。在這座古城的珍貴文物中,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鎮國寺萬佛殿;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的雙林寺;有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的清虛觀;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文廟大成殿;也有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濟橋。
平遙稱古陶地,是帝堯的封地。平遙古城原為夯土城垣,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前827年~前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也於軍事防禦的需要,在原西周舊城埂的基礎上擴建為今天的磚石城牆。
平遙古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且城。它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於縣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遙古城內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日升昌」的創立,在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標志著中國近代性質的新型金融業,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商業和金融肌體中然生成。
迄今為止,這座城市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城內及近郊古建築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同為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方面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B. 概括一下平遙古城的特點

平遙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系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

民居建築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的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2)平遙古城市場調查報告擴展閱讀:

地理位置:

晉中市平遙縣(東經112.19°,北緯37.21°)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部的太原盆地西南。縣城東北距首都北京616公里,北至省城太原90公里,西到古都西安543公里,東達天津港口758公里,南及廣州海岸2390公里。平遙縣總面積1260平方公里。

氣候特點:

平遙古城是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一年中7月份最熱,一月份最冷,降水量年際相差懸殊,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九這4個月。

C. 平遙古城的介紹

名稱:平遙古城
位置: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距省城太原100公里

平遙古城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縣境內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其文物古跡之多,價值之高,內容之豐富,為全國縣級城市中所罕見。在這座古城的珍貴文物中,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鎮國寺萬佛殿;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的雙林寺;有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的清虛觀;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文廟大成殿;也有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濟橋。
平遙稱古陶地,是帝堯的封地。平遙古城原為夯土城垣,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前827年~前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也於軍事防禦的需要,在原西周舊城埂的基礎上擴建為今天的磚石城牆。
平遙古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現存最為完整的明清且城。它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於縣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遙古城內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日升昌」的創立,在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標志著中國近代性質的新型金融業,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商業和金融肌體中然生成。
迄今為止,這座城市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建築格局與風貌特色大體未動。城內及近郊古建築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同為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方面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6.4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 一座城城牆。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辟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築以瓮城,以利防守。城牆上原有料敵台樓九 十西座,城門上原建城樓,四角處還有角樓,已大多殘壞,唯城牆依然如故。城內街道、市樓、商店等還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國明代縣城建置 的實物資料。位於太原市西南的平遙縣是全國僅存的4座完整古城之一。該景點完整無損,並於牆內建築渾於一體,具有旅遊和鑒賞價值。古城南與介休市 接壤,北於祁縣相鄰,是大運公路必經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古城內各種服務齊備,各種名吃、店鋪獨具特色,城外賓館、酒家、商場一應具全。 平遙牛肉以其純、真、鮮美名揚神洲。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報告以對平遙古城的評語為: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的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去平遙一般在明清街、西大街(日晟昌)一帶,這里比較商業化,旅遊的痕跡重。其實古城的東門附近更為安靜,也更接近古城裡平遙人自己的生活,一路走過去,有在自家門口下象棋的,有拉著煤車的,東門登上古城牆也沒什麼人,從上面的視野非常好,可以俯瞰城裡東北部分,院子里的人啊、狗啊,大楊樹啊,零星的話語聲,雜聲蔓延到城牆上來,如此地象我們曾經有過的生活。東門往南一點平行的城隍廟街街頭,是平遙中學,中學門口看到不遠處有一座天主堂,星期天的早晨可以看人們在那裡彌撒,一個典型的中國城牆腳下,一群虔誠的天主教徒,如此大的文化反差,在這里卻又如此的和諧。平遙古城,不可不去的寧靜的一隅。

平遙古城 游覽票價:120元/人
雙 林 寺 游覽票價: 25元/人
鎮 國 寺 游覽票價: 20元/人
學生、殘疾人可購半價優惠票;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70歲以上老年人免票優惠

D. 鳳凰古城考察報告2000字左右、

交通

其實去鳳凰有很多種路線,最方便的就是坐火車到吉首市,在坐70-80分鍾的中巴到鳳凰縣城,下車後坐1路公交車到南華門下車,投幣一元。
你可以查一下火車,推薦K267(北京西—懷化),鄭州的話應該有卧鋪票。
到吉首市火車站出站後左手邊100米,就有吉首到鳳凰的車(不變的話是綠色),票價20元,上車買票,人滿發車。上車後就有人兜售鳳凰古城的手繪地圖,5元一份,建議買!
到鳳凰縣城後,1路公交就在你下車的旁邊,這時就有許多的哥以公交車太顛簸會顛壞老人為由拉你坐車,千萬不要坐,鳳凰縣的計程車特別黑,聽你說的普通話就要高價。
南華門對著鳳凰大橋,就是鳳凰古城的入口。

遊玩
鳳凰古城主要是湘西苗人,本來應該是恬淡、靜謐的小鎮風情,現在有些過度開發,加上遊人如織,原生態的景象保留的不多,不過清晨和黃昏沱江上的景緻還是很美的。
古城遊玩一天,再加上吃飯前吃飯後的散步就差不多了,可以騰出一天參加一日游的路線。有苗寨,小三峽,漂流,天龍峽等等可以選擇,都是當天去當天回。在南華門一下車就有許多小型旅行社,可以在那裡看看做個了解,不要在那裡報名,原因在後面。
其實最好的遊玩方式就是隨便走走,逛逛商鋪,買買小紀念品。
現在鳳凰的夜景最美,很諷刺吧。
有許多很有情調的酒吧,冰吧,奶茶吧,自己逛吧。

住宿
古城的住宿有正規賓館和農家改裝的賓館之分,正規賓館幾乎都在古城外,像有一個「天下鳳凰」的准四星級酒店;不過還是推薦古城內的農家賓館。古城內的住宿分為臨江賓館與不臨江賓館,臨江賓館中的房間又分為臨江觀景房與普通房間,價格當然不一樣。我們住的就是臨江房標間,帶獨立衛生間,數字電視,電腦(免費上網),陽台,180一晚。因為空調費要另算,一天20。(賓館名叫悅江佳居)

我們去的時候還不算旺季,房價沒有暴漲,像我們的房間到了旺季,房價就在230以上。
還有許多不臨江的農家賓館,淡季同樣的條件可能只要100左右。
許多賓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要多看幾家,記得一定要先看房。還有這邊的房間一般不提供洗漱用品和毛巾浴巾,要自帶。
推薦住臨江房,早上和夜晚的景色特別好。
我們到的時候是下午三點左右,邊逛邊找的賓館。但是到了你們要去的時候,如果想住臨江觀景房還是要先在網上預訂。
要一日游的話就在賓館老闆那兒報名,一般可以免費開空調。

小吃
吃飯就不要再吉首市吃了,火車站旁邊的幾家小餐館實在難吃,要把肚子騰空去古城吃。
古城吃的東西不太貴,特色挺多的,像米粉,血粑鴨,酸湯魚,薑糖,還有當地的野菜等等等。我和我媽下館子一般是三菜一湯,一桶米(隨便吃,相信你吃不完)。

街邊還有現場製作薑糖,土家擂茶的,可以免費品嘗。

購物
買東西一定要講價!!!!!
喜歡什麼買什麼嘍,有空可以去江天廣場轉轉,那邊人少是批發小玩意的,東西很全。

回程
建議在鄭州就把回程票買了。
離開古城的時候同樣是坐1路車,這輛車是繞圈的,就一個站牌,到城北汽車站下車,進站直接找到吉首的綠色中巴,上車買票。

PS:張家界和鳳凰是一條線的,可以規劃下順路玩兩個地方,呵呵。

E. 關於平遙古城的藝術考察報告

關於平遙古城的藝術考察報告可以到山西旅遊門戶網站上看看
應該是有的!

F. 平遙古城的資料(傳說,景色,導游詞)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年~公元前782年

),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地處汾河東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與另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相毗鄰。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特產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聲頗大,有「平遙牛肉太谷餅」的民歌歌詞。

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

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布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瓮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

平遙古城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縣境內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其文物古跡之多,價值之高,內容之豐富,為全國縣級城市中所罕見。在這座古城的珍貴文物中,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鎮國寺萬佛殿;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的雙林寺;有始建於唐顯慶二年(657年)的清虛觀;有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的文廟大成殿;也有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惠濟橋。

G. 有關平遙古城的考察報告

平遙城牆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西周宣王姬靜派大將尹吉甫北伐獫狁時駐兵於此並修築夯土城牆,周長九里十八步 ,城牆牆體用素土夯築,夯土牆基用自然土夯填。四方開門,南門曰焚口,北門曰洗戎。東門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順,西門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敵。
元朝至正九年(1349)時 ,今城內沙巷街以西尚屬城外,那裡"桑園成林,百鳥爭鳴"。北城牆在今窯場街一帶,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災 ,沖垮西城牆,留滯了紅色泥砂,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重築,由原周長「九里十八步」擴為「 十二里八分四厘」
現存古城牆為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築,城牆周長6162.68米,東城牆長1478.48米,南城牆長1713.80米,西城牆長1494.35米,北城牆長1476.05米,城牆高10米,垛堞高2米,底寬8 米-12米,頂寬3米-6米。牆身素土夯實,夯土層中有直徑6 厘米-7厘米的木栓,由地面以上起,每二米為一層,木栓平面分布的間距為2米-3米。夯土內的夯窩直徑為15 厘米,深2厘米-3厘米,夯層12厘米-15厘米。牆體收分15%-20%。
外以特製的青磚(34厘米*17厘米*7.7厘米)包砌做擋土牆。擋土牆厚度由底至頂分別為87厘米、70厘米、53厘米 ,各層高度約占牆體總高度的三分之一 ,牆體收分為9 %。牆身的斷面形成一個梯形。
城牆頂以青磚海墁,外檐牆頭磚砌垛口3000,垛高2米,厚53厘米,每垛長1.39米,上施檐磚3層,中有高25厘米、寬17.7厘米的瞭望孔。垛堞間留有垛口,寬 53 厘米,好供射擊。每段垛口牆下,辟一與垛口同樣大的矩形"銃眼",用以容納炮身,跪姿發射。
城牆馬面頂築堞樓72座,堞樓深寬各3米,高近7米,是為士兵提供登高眺望、躲避風雨、貯藏兵器的軍事建築設施。「 馬面 」是城牆中向外突出的附著墩台,因為它形體修長,如同馬的臉面,故稱「馬面」。「馬面」之設,既增強了牆體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衛戰中得以消除戰場的死角:一旦敵人兵臨城下,相鄰的馬面上的守軍可組織成交叉射擊網,讓來犯者左右受敵而一敗塗地。平遙城牆每隔60米-100米即有馬面一個,馬面上築有瞭望敵情的堞樓,稱「敵樓」。據舊志稱,明代初年重修平遙城牆時,僅建「敵台窩鋪四十座,隆慶三年(1569)增至94座,萬曆三年(1575),在全城以磚石包城的同時,重修成磚木結構的敵樓72座,後經歷代修葺,遺存至今 。」敵樓平面呈方形,佔地10.24平方米,雙層,四壁磚砌,硬山頂,筒板瓦覆蓋(太和門瓮城左右的兩敵樓頂有脊飾),底層面向城內的一面辟拱券門,樓內設木樓梯,上層置樓板,樓上四面各開拱券窗兩孔。仰望那一座座敵樓,如同林立的崗哨,莫不令人敬畏。樓上的窗孔酷似巨人的耳目,有多數的敵樓,尚且正對著城內的某條街巷,從中進行監控。可見不論在平時和戰時,敵樓又具有治安防範的功能。
城門樓:是「城池」的標志建築,修築於城門頂,古時亦稱「譙樓」,平遙城牆共有六座城門樓,創修於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補修重築,城樓高16.14米,寬五間13.72米,進深四間 10.04 米。南、北二門的城樓為三重檐二層七檁歇山造迴廊式,東西四門的城樓為重檐二層七檁歇山造迴廊式。磚石台基,立通柱,施斗拱彩繪,樓頂施彩色琉璃瓦。造型古樸、典雅 ,結構端莊穩健。城樓是城牆頂精緻美觀的高層建築,平常登高瞭望,戰時主將坐鎮指揮,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禦設施。

角樓:建在城牆四角突出的墩台角台上,平面呈方形,佔地27平方米,正立面辟拱券門,內有磚階可通往二層,二層四面開圓形瞭望窗,樓身為磚砌,置木樓板,樓頂歇山式,五脊六獸。角樓之朝向與大牆呈135°角,以彌補守城死角即城牆拐角處的防禦薄弱環節,增強整座城牆的防禦能力。戰時,角樓內的守御者居高臨下,視野廣闊,可監控和痛擊來自多種角度的進犯之敵。平遙城牆四座角樓分別是西北角的「 霞疊樓」,東北角的「棲月樓」。西南角的「瑞靄樓」,東南角的「凝秀樓」。
魁星樓:在平遙城牆的東南角上,創修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魁星,又名「璇璣」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顆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的總稱。因為這四顆星排列如「斗」,所以用魁(魁是古文中「羹斗」的意思)來命名。另外它也指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魁星樓樓身通高24米,上下雙層,底層磚砌,正中辟有拱圈式通道,旁設磚台階盤曲而上,頂層建八角攢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層頂滿布琉璃瓦,色澤亮麗,光彩奪目。
點將台:位於上東門和下東門之間城牆頂上,現為磚砌高台。點將台為古時王者點將出征的地方,相傳公元前 827年周宣王即位後,派大將尹吉甫率兵北伐獫狁,連戰連捷,後奉命屯兵今之平遙,增築城牆,並在此訓練士卒,點將練武。明代中葉,人們為紀念尹吉甫功績,在尹曾點將閱兵的地方修築了高真廟。明清維修城牆時一並將「高真廟」連成一體,是城頂寬闊的高台,登高遠眺,心曠神怡,詩曰:「層台百尺縣城連,吉甫勛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戰壘,龍旗怯意出車年」。
城牆:平遙城牆外側牆有條石作基,外檐牆根,順大牆走向築散水台階,俗稱小城牆,台階高1米,寬3米-5米,檯面以半磚側鋪。內檐牆頭,磚築護衛安全的矮牆。散水於女兒牆下的水口,通過城牆內側磚砌的77個水槽,"按照民俗肥水不外流的傳統,將城牆上的雨水排於城內馬道"。
城門:平遙城牆設有城門六道,直鷂

H. 又見平遙的項目情況

《又見平遙》是又見團隊致力創新並取得重大突破的獨創性項目,又見團隊作為中國大型實景演出的創始者、引領者,對《又見平遙》實現了新創意、新突破、新跨越,由室外實景演出走向室內情境體驗,《又見平遙》不僅僅是又見團隊在北方打造的第一台節目,而且將成為中國第一部大型情境體驗演出項目。
《又見平遙》文化旅遊產業區,總佔地面積350畝。產業區共分三大板塊,一是以《又見平遙》劇場為主的演出區,二是以停車場為主的旅遊服務功能配套區,三是以主題步行街為主的文化旅遊展示區。項目分三期完成。 《又見平遙》從籌劃到演出,共有五個階段:
1、從2011年3月開始到10月為洽談簽約階段。在省、市的重視支持下,歷時半年多的努力,於2011年10月13日正式簽約。
2、從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為改制、拆遷,前期籌備和《又見平遙》的創意策劃階段。面對時間緊、改制難、拆遷大、手續繁等諸多難題,平遙縣委、縣政府咬定目標不動搖,直面問題不退縮,一周一例會,一天一通報,背水作戰,攻堅克難。1個月完成了13個單位的騰遷工作,2個月完成了150人的單位改制,2個月完成了3.8 萬平米的拆遷,完成項目前期手續籌備。面對北方淡旺季旅遊反差大,平遙旅遊消費低等諸多難題,又見團隊細調查,深研究,以追求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歷時半年多,於在2011年12月25日完成《又見平遙》的概念創意策劃;3月7日,創作成果正式敲定。
3、從2012年3月10日到7月31日為劇場主體工程建設階段。這一階段,縣委政府提出了一流速度、一流質量、一流形象、一流業績的標准要求,我們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完成了1.5億元資金投入。10天完成了20萬方的土方工程,會戰決戰僅僅用60天就完成了3個月才能完成的古建工程,可以說,《又見平遙》創造了平遙速度,展示了平遙精神。
4、2012年8月1日到10月15日為劇場聲、光、電安裝階段,同時從8月份開始,項目運營宣傳將成為工作的重點。
5、從2012年10月16日到12月31日為進場排練合成階段;2013年2月18日正式演出。
這一工程項目從2011年10月13日在平遙古城簽約以來,各施工單位本著只爭朝夕,為平遙古城爭光的信念,日以繼夜,艱苦奮戰,已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在整個工程項目建設中,作為演藝項目主體工程的仿古建築部分,是全面反映平遙古城建築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對平遙古城現存歷史建築精華的集中展示,為使這一工程項目高標准、全方位的反應平遙古城在最鼎盛時期的建築風貌,晉中市委市政府、平遙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又見平遙」工程項目部選用了平遙古城最具有實力的四家古建築施工單位,嚴格採用傳統的施工工藝和建築手法,抽調精兵強將,科學合理安排施工,認真細致組織建設,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仿古建築部分全部完成。
《又見平遙》演出項目建設創造了平遙速度,展示了平遙精神。工程項目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效果,主要得益於領導重視,強力推進。縣委政府召開誓師大會,決戰會戰,3個月任務2個月完;得益於認真組織,細致工作。縣委政府一周一例會,一日一通報,以有效的組織措施推進工程建設;得益於專家參與,技術保障。組織全縣的古建專家成立專家工作組,指導監督古建的建設情況,保證質量,保證進度;得益於隊伍專業,精心施工。
本劇總導演王潮歌認為,在這次創作中,創新、出奇、作品的成熟度與觀眾的接受能力是她面臨的巨大考驗。王潮歌在與媒體見面會上說:「我們在穿越。使用大量的藝術語匯,戲劇、舞蹈、音響、音樂製造奇特空間,希望觀眾能產生幻覺,穿越回一百年前。」
2013年1月16日,《又見平遙》完成內部動線測試,測試滿意度達到百分之九十。2013年1月20日,《又見平遙》劇場迎來揭幕儀式。2013年2月1日,進行產品發布會。2013年2月18日(正月初九)正式公演亮相。
時下,「情境體驗劇」是一個全新的劇種,表演方式顯得奇特。王潮歌說:「我們很少有機會這樣去看一個演出,這更像一個博物館,或者說,更像一回穿越。我們有時像一個看客,有時又像親歷者。在一個又一個互不關聯的場景中,我們撿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遙城,鏢局、趙家大院、街市、南門廣場。從紛繁的碎片中窺視據欣賞過此劇人們稱,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的劇場內部有著繁復和奇特的空間分割,完全不同於傳統劇場:沒有前廳,沒有主入場口,沒有觀眾席,沒有傳統舞台。觀眾從不同的門進入劇場,在90分鍾的時間里,步行穿過幾個不同形態的主題空間。而表演者更深入觀眾中間,在觀劇人群中往來穿梭,甚至與觀眾對話,讓觀眾有機會成為戲劇的一部分一起互動。人們置身在這樣的一個空間里,會產生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新奇感受。猶如時下流行「穿越」的小說、影視劇一般,讓觀眾親身體驗「穿越」感覺,來到數百年前清朝街頭,感受清代人們的生活,體驗這里的一磚一瓦、一人一物。

閱讀全文

與平遙古城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連招聘策劃方案 瀏覽:498
給教師培訓作文的講座方案 瀏覽:574
服務型企業網路營銷模式 瀏覽:150
在房間浪漫策劃方案 瀏覽:838
鄉鎮黨員培訓方案 瀏覽:960
美亞電子商務平吧 瀏覽:115
元旦社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7
鞋店特價促銷活動詞 瀏覽:931
促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培訓方案 瀏覽:804
安大江淮市場營銷試卷 瀏覽:45
菜市場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40
安防維保培訓方案 瀏覽:271
感恩節的營銷方案 瀏覽:55
街兩新黨組織書記培訓方案 瀏覽:865
退休老幹部春遊策劃方案 瀏覽:28
早教開業預售策劃方案 瀏覽:656
青年骨幹培訓班培訓方案 瀏覽:375
酒店廚師培訓方案 瀏覽:99
職業培訓投標方案 瀏覽:304
區域市場營銷與促銷策略答案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