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議阿里巴巴的市場定位
阿里巴巴的市場定位
1、從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阿里巴巴是,即主要為進出口的買家或賣家提供家易平台服務;
2、從B2B的行業定位來看:阿里巴巴主要是外貿行業里的B2B。同類的公司還有「環球資源」,當然規模不同,「環球資源」也是美國上市公司。其它的也有,如敦煌網。
3、關於市場定位:市場定位主要是要給顧客提供清晰的概念,在消費者的頭腦中占據。市場定位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里斯和特勞特的定位方法,在消費品行業里,這個方面比較成功的大家知道的「王老吉」,定位即"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因此感覺它的定位就是「綜合」和「最大」。
4、從阿里巴巴自身宣稱的看:把自己定位為「世界三大互聯網公司之一」,以及未來十年改變自已的定位為成為眾多「電子商務的服務商」(筆者更認為這象願景而不象定位)。
(1)淺談市場定位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集團品牌標示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覺得世界各地的人士也認識有關「阿里巴巴"的故事,而且大部分語言也存在類似的讀音,因而將公司命名為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是一門全球化的生意,所以我們也需要一個全球人士也熟悉的名字。阿里巴巴意謂「芝麻開門",喻意我們的平台為小企業開啟財富之門。
阿里巴巴集團願景
1、旨在構建未來的商務生態系統。願景是讓客戶相會、工作和生活在阿里巴巴,並持續發展最少102年。
2、相會在阿里巴巴:賦能數以億計的用戶之間、消費者與商家之間、各企業之間的日常商業和社交互動。
3、工作在阿里巴巴:向客戶提供商業基礎設施和新技術,讓他們建立業務、創造價值,並與其他生態系統參與者共享成果。
4、生活在阿里巴巴:致力拓展產品和服務范疇,讓阿里巴巴成為客戶日常生活的重要部份。
5、「活102年」:阿里巴巴集團創立於1999年,持續發展最少102年就意味著我們橫跨三個世紀,能夠與少數取得如此成就的企業匹敵。我們的文化、商業模式和系統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讓我們得以持續發展。
㈡ 全面論述新的市場定位的定義(狹義與廣義的)、內涵、分類、過程與方法
(1)市場定位的含義。市場定位也被稱為產品定位或競爭性定位,是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細分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和客戶對產品某些屬性的重視程度,塑造出本企業產品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或形象並傳遞給目標客戶,使該產品在細分市場上占據強有力的競爭位置。可以說,市場定位是塑造一種產品在細分市場的位置。
(2)市場定位的方式。市場定位作為一種競爭戰略,顯示了一種產品或一家企業同類似的產品或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定位方式不同,競爭態勢也不同。主要定位方式有三種:避強定位,指避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的定位方式;對抗性定位,指與最強的競爭對手「對著干」的定位方式;重新定位,指對銷路少、市場反應差的產品進行二次定位。
㈢ 市場定位在消費品營銷中的作用,論文2000字左右,,
一、引言:
從一句「農夫山泉有點甜」闖入市場,到推出「奧運軍團喝什麼水」的疑問;從養生堂丟出一顆重磅炸彈「農夫山泉基於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考慮,決定退出純凈水市場,全力投入天然水的生產銷售」,到農夫山泉在全國范圍內造勢,矛頭對准純凈水廠商,引起水業大戰在全國升級,全國各地純凈水企業紛紛聯盟,向法院提出訴訟,欲與農夫山泉對簿公堂。農夫山泉的到來,使寂寞無聞的水業多了許多關注的眼光;水業大戰的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引起人們格外的關注。
水業大戰的核心並不只是停留在哪種對身體健康的問題上,商業利益才是水業大戰的根本問題。商品經濟發展至今,市場上的各類商品成千上萬,相互競爭空前激烈,稍有失誤,一種商品就會被消費者拋棄,而這個企業可能就會被市場淘汰出局。市場中的領先者怕追兵,挑戰者們要挑逗,每一個市場競爭的參與者都有朝不保夕的危機感,於是,他們紛紛開拓思路,領先者渴望步步為贏,挑戰者你追我趕,「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定位」成為企業獲取競爭勝利的法寶。對於農夫山泉是褒是貶,我們暫且不論,如果您走進千島湖去平心靜氣地了解千島弧,您必須承認農夫山泉確實有一批商界精英,他們把「目標市場定位」策略和「差異化」策略演繹的惟妙惟肖,並且留下許多經典的商界故事。
二、飲用水市場的宏觀環境
(一)、飲料行業概述
飲料工業包括軟飲料和啤酒,作為食品工業最具經濟規模的大宗產品,也是國際競爭最活躍的領域,依靠的是實力、規模和技術,整個行業的集中化、規模化格局已初步形成。據近十年來世界飲料消費統計資料,充氣飲料、茶、瓶裝飲用水和果汁飲料的消費呈增長趨勢,牛奶、咖啡、啤酒和葡萄酒的消費呈下降趨勢。據統計,2006年我國瓶裝飲料產量佔554萬噸,居第一位;碳酸飲料佔420萬噸,居第二位;茶飲料185萬噸,居第三位。
在我國食品工業中飲料工業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的發展十分迅速。1980年以前,全國軟飲料年產量不足30萬噸,到1996年年產量已達883.8萬噸(包括鄉鎮企業),年均增長24%,是食品工業中發展最快的行業;1996年後我國軟飲料工業仍以10%以上的速度發展,到1997年全國飲料產量已達960萬噸。 1998年飲料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1998年上半年全國軟飲料產量為448.05萬噸,較去年同比增長22.9%,2000年中國飲料工業的飲料總產量1491萬噸,比上年增長25.7%,連續保持了21年快速增長的勢頭。飲料行業無疑已成為「釀酒」之後食品工業中又一個重要行業。
我國飲料行業發展狀況同國際飲料行業的普遍發展形勢相適應,我國的軟飲料生產企業亦呈現出產量集中度高,大型企業對行業的影響力大的特徵。1999年中國「十強」飲料企業(1999年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由對國內飲料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質量、技術管理、經濟效益等進行綜合考核,認定並推出。)的產量,約佔全國飲料總產量的27%,銷售收入約佔全國飲料行業總銷售收入的32%. 由此可見,大型企業在行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業內人士說,我國飲料行業經多年蓬勃發展,已初具規模和影響,但與國外飲料行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首先,企業整體水平較低,形成規模生產的企業還不多。目前國內產量最大的娃哈哈,年產量僅93萬噸,與可口可樂公司年產2450萬噸相比,差距甚大。其次,質量還不夠過硬。與國際名牌相比, 產品的檔次、口味的適應性,質量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三,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有待提高。國內企業歷史較短,處於相對高速發展階段,因此在質量管理、市場營銷、人材素質等方面都有一個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過程。第四,企業地區分布不盡合理。2006年全國產量前5名是廣東、浙江、上海、江蘇、河北。5個主產地的產量達951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64%,增幅也高達29%。年產量超過30萬噸的省市,大部分位於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豐富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再者,名牌飲料的市場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農村市場還有待於開發。
(二)、我國飲料工業消費市場特點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公布了該協會日前以北京、上海、廣州這3個城市為代表所做的一項飲料產業調查。調查顯示,中國飲料業目前呈現出多層次、多品類、多特性、容量大、變化快、品牌競爭激烈的格局。
1、調查顯示,飲料市場品類豐富,但3城市消費者的飲料消費主要集中在碳酸飲料、瓶裝飲用水、茶飲料、果汁飲料四大品類上。同時不同的特定市場又有特定的品類需求,如兒童市場、學生市場對含乳飲料,廣州地區市場對健力寶類特殊用途飲料都有較大需求。
2、飲料消費方式變化顯著,少量、零星、隨機為主購買的形式,逐漸轉變成經常購買為主、批量購買增多、超市購買集中、休閑消費擴大等新特點,表現出消費者的飲料消費觀念不斷適應經濟社會進步。但飲料消費仍具有零星購買為主、家中飲用居多的特點。
3、飲料特性和價格成為決定消費者購買飲料的內在因素。解渴、口感、有營養是消費者決定購買飲料的三大特性因素,價格仍是決定消費者購買飲料的重要經濟因素。飲料特性決定購買飲料的品類,價格決定購買飲料的品種檔次。
4、消費者對飲料品牌的認知度提升,國際國內一些飲料品牌成為市場名牌。飲料市場上大多數消費者消費飲料注重品牌,並願意嘗試新品牌,穩定和提高了一些飲料品牌的熟悉度、忠誠度和偏愛度。其中中國飲料工業十強品牌知名度仍居前列,知名度較高,成為國產名牌,在一些地區市場接近甚至超過國際品牌。
5、廣告成為飲料市場拓展、飲料品牌成名的重要的關鍵性因素。直白、幽默、趣味性、時尚和親和力是飲料廣告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因素,電視廣告在飲料廣告中最具影響力。
6、飲料市場開發潛力大。在飲料市場中,仍有半數以上消費者認為現在行銷的飲料品種不能滿足消費。同時在入世臨近的情況下,消費者盡管認為國產飲料與國際名牌飲料在各方面都存在差距,但仍對國產品牌飲料持有較強的信心。
㈣ 市場定位理論~~~
市場定位是市場細分策略在廣告中的具體應用,將產品定位在最有利的市場位專置上.它又稱目標市場屬定位。
露露集團開發的多功能飲料「露露」具有醇香、降血壓、降血脂、補充蛋白質等多種功能,因此將其定位為「露露一到,眾口不再難調」。這都是以目標市場定位為依據的典型
㈤ 論述市場定位的步驟和策略
1、目標市場定位的方法
目標市場定位的方法可以歸納為如下幾種:
(1) 以特定的產品特性來定位。特別是新產品,產品的某些特性往往是競爭對手無暇顧及的。這種定位往往容易收效。
(2) 根據特定的產品用來定位。如果使老產品找到一種新用途,也是為該產品創造定位的好方法。
(3) 根據特定的產品使用者定位。企業常常試圖把某些產品指引給適當的使用者或者某個細分市場,以便根據那個細分市場的特點建立起恰當的形象。
(4) 根據特定的產品檔次定位。產品可以定位為與其相似的另一種類的產品檔次,或者強調與其同檔次產品並具有某些方面的差異特點。
(5) 對抗另一產品的定位。可以在暗示另一產品的不利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定位。如一家飲料廠生產無色飲料來定位;以暗示有色飲料的色素對人體健康不利。
2、市場定位戰略
企業進行目標市場定位,一般有三種戰略可供選擇。
(1) 發掘戰略。即通過發掘市場上未重疊的新區來定位。當企業對競爭者的位置、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自己的產品屬性等進行評估分析後,發現現有市場存在縫隙或者空白,這一縫隙或者空白有足夠的消費者而作為一個潛在的區劃而存在。並且企業發現自身的產品難以正面匹敵,或者發現這一潛在區域比老區域更有潛力。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取發掘定位戰略。
(2) 躋身戰略。當企業發現目標市場競爭者眾多,但是細加分析,發現該區劃內市場需求的潛力很大,而且企業也有條件適應這一區劃環境,企業就可以採用躋身戰略,進入該區劃,與眾競爭者分享市場。
(5)淺談市場定位擴展閱讀:
前面已經分析過,企業應該針對其目標市場找出幾個較重要的差異性,然而當企業對其品牌所擁有利益推廣得越多時,將越容易使人產生不信任感,而且也越容易失去其清晰的定位形象。反之當然也不行。因此,作為企業來說定位時應該注意避免以下的錯誤:
(1) 定位不明顯。有些企業定位不夠明顯,往往使得顧客心中只有模糊的形象,認為它與其他企業並無差異。
(2) 定位過於狹隘。有些企業恰好相反,過分強調定位於某一狹隘區劃,使顧客忽視了企業在其他方面的表現。
(3) 定位混淆。購買者對企業的品牌形象相當混淆。造成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企業宣傳產品的利益太多了,也可能是企業的品牌定位過於頻繁。
(4) 有疑問的定位。由於企業沒有注意品牌的整體形象,造成一些矛盾的定位宣傳。
㈥ 論企業如何進行市場定位
傳統的以產品和消費者特徵,而非以顧客所要完成的工作為依據來分析市場,做出企業的市場定位決策是一種危險的做法。
市場營銷的藝術主要集中在市場細分:界定具有充分類似性的客戶群,以便同種產品或服務對他們均具有吸引力。市場營銷人員通常根據下述標准對市場進行細分:產品類別、價格水平、對作為消費者的個人或公司進行的人口統計和消費心理分析。在投入如此大的精力進行市場細分後,為什麼建立在這些類別劃分或市場細分方案基礎上的產品推廣策略卻屢遭失敗呢?在我們看來,原因在於這些策略都是以產品和用戶的特性來分析的。以特性為基礎的市場分類理論只能揭示特性和結果之間的相關性。只有當市場營銷理論能夠提供可信的因果關系,並且建立在以環境為基礎的市場分類方案上時,管理者才能自信地判斷有什麼樣產品的特性、功能。以及市場定位能夠導致消費者購買某鍾產品。
制定具有可預測性的營銷方案,需要了解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產品的環境。具體而言,消費者經常會有需要請別人完成的"工作"。當消費者意識到自己需要別人完成某項工作時,他們便會四處尋找可以"僱傭"的產品或服務來完成該工作。這就是消費者的生活。他們的思維過程首先是意識到自己有工作需要完成,然後就使用某鍾物品或僱傭別人以盡可能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方式完成該任務。消費者需要請別人完成的工作的功能性、情感性、社會性方面構成了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環境。換而言之,消費者想要完成的工作或其所想得到的結果就構成了以環境為基礎的市場細分。以消費者所處的環境而非消費者本身為基礎對產品進行定位的公司通常能夠開發出可以取得預想成功的產品。也就是說,市場分析的關鍵內容是消費者所處的環境特性而非消費者自身特性。
為了證明上述觀點,我們來分析一家快餐店在提高奶昔的銷量和利潤方面所做的努力。為了確定最有可能購買奶昔的顧客的特徵,這家連鎖店的市場營銷人員從行為心理學的各個方面對顧客進行了分類。首先根據產品建構其市場,接著再根據現有奶昔顧客的特徵對市場進一步細分。二者都是以特徵為基礎的市場劃分方案。然後再將具有這些特徵的消費者人群集中起來,並探究是否可以通過把奶昔做得更濃、增強巧克力味、降低價格、增加果粒等方法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要。這家連鎖店得到了有關顧客需求的詳細信息,但產品的改進並沒有顯著地改變產品的銷量和利潤。
然後一批新的研究人員參與進來,研究顧客究竟為什麼購買奶昔。他們的方法幫助連鎖店的管理者看到了傳統市場研究方法所忽視的情況。為了了解顧客在購買奶昔時的目的,研究人員在一家餐廳花了18個小時,認真統計奶昔購買者的情況。他們記錄了每一筆交易的時間,顧客除了奶昔還購買了哪些產品,顧客是單獨還是結伴來的,顧客是在餐廳吃完食物還是帶出餐廳驅車而去等等。這項工作給人最驚奇的發現是:幾乎半數奶昔是在大清早賣出的。最常見的情況是奶昔是這些顧客唯一購買的食物,而且他們很少在餐廳內吃奶昔。
接下來研究者與那些早上購買奶昔的顧客進行了訪談,以弄清楚這些人為什麼買奶昔,以及他們會購買什麼替代食品以實現相同的效果。大多數早上購買奶昔的顧客出於一系列相似目的。他們都要經受漫長而乏味的上班旅途,所以需要點什麼給旅途增添點樂趣!他們此時對食品有"多重任務"要求,買奶昔時並不餓,但他們清楚如果現在不吃東西,到10點的時候就會感到很餓。他們還要受到一些限制:他們忙忙碌碌,總是穿著正裝,最多隻能騰出一隻手來。
當這些顧客到處尋找能夠完成這些任務的食品時,有時他們會購買麵包,但麵包會使他們的衣服和汽車沾滿碎屑。如果麵包上塗著奶油或果醬,則會把他們的手指和方向盤弄得很黏糊。有時他們吃香蕉,可是香蕉很快就被吃完了,不能解決旅途枯燥的問題。作為早餐,餐廳也提供各式各樣的香腸、火腿或三明治,但這些食品把他們的手和方向盤弄得油膩膩的,即使顧客擠出吃三明治的時間,到時三明治也已經涼了。結果表明與其他現有可供選擇的食品相比,奶昔更能滿足這些顧客的需要。如果安排合理,通過細細的吸管吸完奶昔需要20分鍾時間,足以度過乏味的上班旅途。吃奶昔僅用一隻手即可,既干凈又沒有濺漏的危險。與大多數其他食品相比,吃完奶昔後不會感到特別餓。顧客可能因奶昔不是健康食品而稍有不快,但這並不重要,因為顧客購買奶昔並非為了使自己健康。
研究人員發現,在其他時間,通常是父母在點了主食後,會給孩子額外再要一份奶昔。他們買奶昔是為了完成什麼?他們在精神上疲倦了:一整體不停對自己的孩子說"不",他們只是需要使自己感覺像通情達理的父母。他們通過奶昔這種無傷大雅的方式安撫自己的孩子,以表明自己是有愛心的父母。可是研究人員發現奶昔在這方面發揮的作用並不理想。他們看到父母已經吃完自己的食物,而孩子卻仍然在吸呍粘在盛器壁上厚厚的奶昔,父母則在旁邊不耐煩地等著。許多奶昔只吃了一半就被丟掉,因為父母宣稱沒時間了。
沿著人口統計和消費心理分析的路線細分市場,確實提供了有關個體消費者的信息。但是同一位忙碌的父親,早上他自己需要一個黏黏的奶昔消磨時光,而後需要給孩子買其他不同的東西。研究人員詢問了那些從事不同工作的顧客,就應該改進奶昔的哪些特徵徵求他們的意見,並把每個顧客的回答與其他同屬於一個人口統計和消費心理細分區域的顧客的意見進行平均分析,最終的結果產生了一個不能滿足任何顧客的需要的"四不像"奶昔。
這家連鎖餐廳在早上究竟在與誰競爭?統計數據將他們的奶昔銷量與其競爭對手進行了比較。可是在顧客看來,早上奶昔的競爭對手是無聊、麵包、香蕉、速溶咖啡,在晚上,奶昔的競爭對手是曲奇、冰激凌以及承諾將來會給孩子買同時又希望孩子不會想起來的東西。
知道一種產品能夠勝任什麼工作,這為經營者改進產品提供了一條更加清晰的路線圖,以便站在顧客的角度贏取真正的競爭。比如為了緩解上班路途上的無聊和乏味,連鎖餐廳可以在奶昔中加入真正的小塊水果,這樣司機嘴裡就會不時吸到爽脆美味的水果塊,為單調無趣的路途增添一份意外和期盼。連鎖餐廳可以把奶昔做得更濃,以延長允吸的時間。他們還可以在每個連鎖餐廳里設立一台自助機,顧客可以用銀行卡或者硬幣進行操作,這樣可以快進快出而減少等待時間。
要完成晚上的工作則需要不同的產品:黏性較低消化較快,外包裝也要小巧,裝飾要生動可愛。可以把這種廉價奶昔隨兒童套餐附送,這樣一來,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要求時,父母則不用過多考慮即可爽快地答應了。
如果連鎖餐廳實施那些真正有助於滿足顧客需求的改變,拋棄那些與顧客使用該產品的目的無關的改進,這種改變會有明顯的效果,但這不是通過從與之競爭的對手那裡奪取已有的市場份額中更多的部分,也不是依賴通過調整菜單上其他產品,相反這種銷量的增長是通過從消費者有時購買的其他種類的商品上爭取新的消費所實現的,而那些商品只能給消費者有限的滿足感。或者更重要的是:該產品可能在非消費者群體中發現新的增長機會。這個世界充斥著標准化的"萬金油"產品,他們並不能令人滿意地滿足顧客的需求,與非消費的競爭往往會帶來最大的消費增長源泉。
有人會說上面這個例子太特殊了,不具有代表性,傳統的市場定位研究方法在很多方面還是很有效的,那麼我們再來研究一個假定的案例,看兩種方法分別會把我們帶向何方。
當前手機智能化是一個熱門市場的熱門話題,各手機生產廠家都希望在各自的產品中加入更多的功能,於是有了可以上網的手機,也有可以攝像的手機等等諸如此類越來越功能強大復雜的產品。假定有一家名為嬌子的新手機公司生產的"王牌"手機,通過其新功能:通過使人們可以在諸如排隊、等車和開會等環境中方便地接受郵件的方式,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站住了腳跟。那麼下一步該怎麼辦?嬌子公司如何維持它的王牌產品的改進和業績增長軌跡呢?
當然,每個月都有大量關於如何改進下一代王牌產品的新鮮創意涌進管理者的辦公室。公司應該對哪些創意進行投資,而又應該忽略哪些創意?這些決策非常重要,在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中,它們涉及數以千萬的利潤風險。
嬌子的管理者可能會認為他們的市場是按照產品種類劃分的,用某些人的話來講,就是"我們在手持無線設備領域進行競爭"。但是如果是這樣,他們會發現索愛、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生產的行動電話以及多普達等裝有微軟操作系統的移動智能手機都在與王牌進行競爭。為了領先於這些競爭對手,嬌子公司需要更快開發出更好的產品,因為競爭對手們實力都很強勁,都在快速推出更新、功能更全的產品。嬌子如果不能奮力跟進是否意味著落後了呢?
按照以產品特徵界定市場的理念將導致管理者產生這樣的想法:為了在競爭中獲勝,嬌子公司需要在下一代王牌產品中相應地增加一些功能。當然嬌子公司的競爭對手也有同樣的想法:為了領先其他所有競爭對手,所有的公司都試圖在自己的產品中融入競爭對手產品的最突出的功能。我們擔心的是,按照產品特徵對市場進行細分會促使公司草率地走向生產無差異的標准化產品之路,這樣的產品根本就無法很好地完成顧客可能需要它完成的特定工作。
或者嬌子公司主管還可能按人口對市場進行細分定位,如以商務旅行者為目標,然後將為了滿足這些顧客的需要所做的產品改進加到王牌產品上。這樣的設計使得嬌子公司不得不考慮另外一組完全不同的功能需求設計。比如嵌入客戶關系管理軟體被人們認為非常關鍵,因為它使銷售人員在與顧客接洽之前就能快速查詢交易記錄和定單情況;可下載的電子書刊與雜志可以免去顧客背負裝滿厚中的閱讀資料的公文包之苦;帶有提供改變旅遊預定、股票交易、通過全球定位系統查找飯店等功能的無線互聯網接入服務可能會非常有吸引力;具有將費用開支報告無線傳輸給總部的功能軟體似乎也必不可少。越來越龐大的開發計劃將使新產品的發布推遲得遙遙無期。
每一位參與市場戰略定位決策的管理者都非常理解回答諸如此類問題時的痛苦和艱難。難怪許多人認為決策的正確性就像賭博一樣不可預測,或者更糟。
如果嬌子公司根據人們使用該產品所要完成的任務來劃分市場,情形會怎樣呢?我們沒有對此深入研究過,也許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只是在用它來打發小塊的、不用就會浪費掉的時間。在機場等待登機的長隊中,可能會使用王牌閱讀郵件;公司管理人員在開會時會打開一直處於待機狀態的王牌並放在桌上的話,又會在做些什麼?如果會議節奏太慢或太乏味,可以掃一眼上面的消息,這樣既不顯得失禮,同時又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如果會議節奏加快,他可以把它放在一邊重新集中注意力。
這時王牌產品在同什麼競爭?人們需要抓住小塊時間做點事情時,如果不用王牌,他們會使用什麼產品?也許會看看報紙,有時候他們做些筆記,有時他們會很不在意地看幾眼電子顯示屏中的布告,或者在枯燥的會議上坐著兩眼發呆。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這些正是王牌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這樣的市場框架意味著公司應對對王牌的無線電子郵件平台做出什麼改進呢?Word、Excel和CRM等軟體恐怕不行,在短短的幾分鍾的小塊時間內很難完成程序導入、轉換心態、高效工作、減速換擋這一系列的活動。
但是對於嬌子公司而言,應用IVR互動式語音應答技術也許是個好主意,因為接收和回復語音信息不失為另一種卓有成效的利用小塊時間的方式;財經新聞標題和股指信息也可使王牌有效對抗報紙;簡單的單人游戲或者自動下載的諸如十大優秀運動員排行榜新聞都能夠消除無聊和乏味,從而贏得市場份額。從顧客使用該產品所要完成的工作角度來看待市場,那麼嬌子公司制定的新產品開發計劃就能更好地反映顧客的真實生活。
如果嬌子將它的王牌產品定位在幫助人們充分利用小塊時間上,多普達將它的產品定位在幫助人們做事更加系統和有條理上,而CDMA的手機則定位於帶給年輕人更多樂趣,那麼這些產品在消費者看來就各不相同:每樣產品都會在其相對應的市場中擁有大的市場份額。因為這些產品出現在消費者生活中的不同時間和地點,我們認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多數消費者將選擇分別擁有這些產品,而不會使用一個單獨的、像萬金油式的設備。也就是說,除非出現一個無須犧牲功能性、簡單性、便捷性就能夠完成所有這些工作而且價格具有競爭力的萬能型產品。
不幸的是很多生產商都努力在自己的產品中加入競爭對手的產品功能,要製造功能齊全的萬能型產品。如果不加抑制,這將導致產品相互雷同而喪失自己的特點,結果反而連原來能夠完成的工作也無法很好地完成。其實這樣做根本就沒有必要。以產品和消費者特徵,而非以所要完成的工作劃分市場的做法最終將導致產品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市場定位方法
㈦ 舉例說明市場定位在市場營銷管理中的重要性.論述題
很簡單,打個比方,你拿一個10元的產品賣給手上只有2元錢的對象,你覺得這樣版的成功率高嗎權?定位最重要的是你想做什麼樣的客戶生意,高.中.低.這個必需有想清楚,才做什麼樣層次的產品,要不然就會出現以上我所說的事情啦,對象一定有清澈
㈧ 論企業如何實現准確的市場定位論文
首先要進行市場調查,明確兩點:自己企業或產品特色;競爭者情況或產內品特色。其次容做數軸坐標分析,拿出兩項權重做坐標豎軸和橫軸,比如橫軸是服務質量高到低,豎軸是價格的高到低,再把調查出來的幾個競爭者情況做坐標定位。就可以根據定位情況,確定自我定位,如避強定位(遠距離競爭定位)或迎頭定位(近距離競爭定位),第三,根據掌握的自己企業情況,說明為什麼這樣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