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端硯市場定位

端硯市場定位

發布時間:2021-12-10 19:22:13

Ⅰ 怎樣識別好的端硯

如果你是想收藏,在商店裡買的肯定比不上古玩市場的真貨。
但只是用於實用,就可以按以下方法看看硯好不好用

:好的的端硯要看細膩度、密度與硯石的石品。
二:看硯台的墨銹,端硯的墨銹是一種不規則的麻點,而作偽的麻點是用銳器敲打硯面出來的,是有規律的;

:看包漿

:
看它是否發墨。而發墨的關鍵,在硯石的石質.


端硯以紫色為基調,但各名坑硯石色澤有差異。觀察、比較、分辨端硯石色時,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觀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確。比如拿一塊優質老坑硯石濕水之後觀察,就會發現它的色澤是以紫藍色為硯石的主要色調,在紫藍色的基調上可以觀察到老坑硯石色采斑瀾、富有變化,紋理清晰、明凈、純潔。而其色彩又好像是從硯石里透出來,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給人一種實的而不是虛的,凝重渾厚的而不是單薄輕浮的感覺。

:聽石聲:優質硯材根據硯坑不同有的「無聲」,有的有「木聲」,而也有如同「泥聲」的石材。
手感:用手撫摸硯堂,慢慢撫摸到硯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細膩滋潤,有撫摸嬰兒肌膚的感覺。


欣賞雕刻:端硯雕刻題材廣泛,但通過雕刻能掩藏硯石瑕疵,或者凸出優質花紋,比如在大的石眼附近刻上浮雲,營造出雲繞朗月的詩境。在一些流傳下來的名硯上雕刻的硯銘內容豐富,也是鑒賞端硯的重要內容之一,有些出自書法名家之手,使硯台增色不少。
以上均是比較專業的角度來鑒別端硯。你在新華書店買的商品,當然有許多地方不能滿足以上的要求。因為它畢竟不是用於收藏,而主要是實用價值。只要你的硯不掉漆,不吸水、儲墨時間長,且不幹墨,不臭墨。那麼這個硯台就很實用了。

Ⅱ 端硯、盒硯、洮硯、澄泥硯被譽為中國四大明硯。 為四大明硯之首。

端硯
一定知道文房四寶吧。
文房四寶之首為 端硯 湖筆 徽墨 宣紙
PS:這4樣東西的產地還挺有意思 古代地名分別是端州 湖州 徽州 宣州……

Ⅲ 宋坑端硯非常有名,不知買一個端硯市場價多少怎樣去辨別它

宋坑是很多坑口的總稱。其石質也相差較大。好的宋坑不但下墨快,而且石質潤澤。差的可能非常燥,即使下墨,但既不好看,手感也不好。注意在水裡或上了臘是看不出來的。現在有些所謂處理、促銷的,一是機雕,二是上了臘,看起來不錯,8寸的百把元淘寶上不少。現在主要人工貴,如果不在乎機雕,幾百元就有很多選擇。注意水和臘的掩蓋,一般不開硯不知道。本人沒這眼光。

Ⅳ 端硯的識別

端硯的真假辨認
端硯以秀麗多姿的石質和匠心獨運的雕工揚名海內外,它一直是收藏家們追逐的熱點,所以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的端石贗品,特別是清代端硯的贗品最多。一般來說,用其它硯石來仿製端硯的比較少,也容易辨認。市場出現最多的是銘文和硯盒上作偽,因此,在識別端硯的真偽,一般從古硯的墨銹、硯面的包漿、硯盒的風格、古硯的款識和銘文加以識別。

在目前的古硯市場上,由於端硯石質的特殊性,用其它類似於端石的硯石來作偽,在市場出現較少,因為這種作偽我們容易辨認,只要哈一口氣看它能不能成水就能鑒別出來。市場出現的贗品主要是以新硯仿古硯,我們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辨認:一是看硯台的墨銹,端硯的墨銹是一種不規則的麻點,而作偽的麻點是用銳器敲打硯面出來的,是有規律的;二是看包漿,贗品的包漿是用油、墨、膠、污垢塗抹上去的,只要放在水裡,我們就發現,真品前後是沒有變化的;三是看原盒,盒與硯是否配套,風格是否一致,謹防作偽者老瓶裝新酒的把戲;四是看款識和銘文。如有名款,要查名人的筆跡,審字酌句,看字口有沒有包漿。此外,雕工的藝術風格也是判斷端硯真偽的重要依據。

肇慶古稱端州,其出產的硯台稱為端硯。端硯自初唐問世以來,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並得到歷朝歷代帝王將相的珍愛。在這段漫長的歷史中,端硯在中國文房四寶中所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它對傳播中華民族文化藝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名列名硯前茅的端硯,產於廣東肇慶,其硯石石料屬泥盆系泥質硅質雲母板岩。礦物成分為泥質、絹雲母、石英和微粒磁鐵礦,礦物粒度小於0.01毫米,成份均勻,質地細膩而易於發墨。岩石中絹雲母使硯石細密柔潤,溜而不損毫。泥質與硅質並存,使硯石柔中有剛。板岩的緻密性,又使硯石貯墨不涸。端硯生產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聲譽海外。端硯硯石,尤以老坑石最為名貴,有端石一斤,價值千金之說。歙硯因產於安徽省歙縣而得名,其現石石料屬元古界震旦繫上板溪群的灰黑色含石英粉砂枯板岩。礦物成份為絹雲母、石英、微晶黃鐵礦、磁黃鐵礦、白鐵礦、褐鐵礦和泥質等,礦物顆粒細小,一般在0.005-0.01毫米之間。石質緻密而細膩,因而用之不損毫,硯石中普遍含絹雲母,使發墨耐用;而石英微粒的均勻分布.使歙硯具有「細中有鋒,柔中有剛」的特點。硯石中的黃鐵礦、白鐵礦微晶呈現點點金星和銀星,稱之為「金星硯」或「銀星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對歙硯評價很高:「硯之美,潤而發墨,其它皆餘事也。然兩者相害,發墨者必費筆,不費筆者不退墨,二德難兼。唯歙硯不留筆,滑不振墨,二者德相兼。」在蘇東坡眼裡,歙硯是天下之寶,硯苑之冠。

Ⅳ 端硯的收藏價值

中華傳統工藝大師鍾創榮談端硯的收藏價值
端硯收藏價值要分六部分來談一)端硯形成、二)端硯的歷史評價、三)端硯坑種材質、四)石品花紋、五)歷史價值、六)藝術價值。
一)端硯的形成
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東郊羚羊峽欄柯山的端溪一帶,就出現了依靠采硯石、生產端硯為生的勞動者。這里,滾滾東流的西江水,穿峽而過,直奔南海。夾岸叢山峻嶺,氣勢磅礴,重岩疊翠。端硯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錯落的分布在這風景如畫的環境中。生產的端硯慢慢地成了肇慶獨有的工藝美術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並得到達官貴人和帝王將相的賞識。宋朝開始把端硯列為「貢品」,蜚聲中外。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凈、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具有呵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的特色外。還與其開采、製作的艱辛有關。一方端硯的聞世,要經過從探測、開鑿、運輸、選料、整璞、設計、雕刻、打磨、洗滌、配裝等十多種艱辛而精細的工序。采硯石無法用機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為主。歷代採石工人都是按石脈走向,順其自然向深層採掘,從接縫處下鑿。采出來的硯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屬難得。坑道向下傾斜、曲折蜿蜒,工人進出要下蹲彎腰,有些地段僅能容一人裸體匍匐爬行。古人雲:「老坑匍匐仔坑斜,採石人同隔世賒。刈取紫雲煩鏤削,千金一砍未為奢。
二)端硯的歷史評價,由來就是中國"文房四寶"中的極品。它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收藏者對端硯藝術價值的認可,使其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進一步得到認可。近年來,隨著端硯文化節的舉辦,端硯市場不斷升溫,"文房四寶"界、收藏界、藝術界以及更多的愛好者越來越重視端硯,對端硯的工藝價值愈加青睞,使端硯的收藏與投資價值與日俱增。如1993年4月在香港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對清代長方帶眼松樹端硯(長34.1厘米)就被人以36.8萬港元高價買走。明朝的金家刻銘端硯和海水紋端硯,曾拍出22萬和10.58萬港元的高價,清代麒麟型端硯則以15.5萬元成交。近年來,端硯拍賣價格持續上升,如一方"端州八景"的老坑端硯賣出98萬元;在端硯文化節時,一方"中華九龍寶硯"則以200萬元天價成交。 古端硯價值很高,但現在一擲千金而求一硯的買家畢竟少數,對於大多數收藏者和投資者來說,那些目前價格不太高、製作精良的現代端硯會成為首選。只要認真從石質石材、石品花紋和雕刻工藝方面研究,擇優購入,必將獲得較大的升值空間。
端硯之所以名貴,其一是因為材質優良。其坑種有老坑(也稱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為端硯的四大名坑等幾十種之多。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凈、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還具有呵氣可研墨,磨墨細無聲,貯水不損耗,發墨不傷毫,冬天不結冰的特點。唐劉禹錫《唐秀才贈端州紫石硯以詩答之》詩贊曰:"端州石硯人間重。"在文人墨客眼裡,端硯被視為珍寶。蘇東坡雲:"我生無田食破硯。"所謂"墨硯精良,人生一樂",說明人們對硯台的重視和珍愛。除了"終身以俱"以外,還把名硯作為珍藏和傳世之作。

其二是石品花紋豐富多姿。端石具有獨特、豐富的石品,端硯問世之初即以其硯石中天然生成的絢麗石品花紋傾倒了世人。唐代詩人李賀的《青花紫石硯歌》,其標題就點出了端硯的珍貴石品"青花"。端硯的珍罕石品大都集中於老坑、坑仔岩、麻子坑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還有××眼、冰紋、魚腦凍、蕉葉白、天青、金銀線等。端石石品花紋的豐富,可謂"文斑絢麗、玉德金聲"。
其三是雕刻工藝精湛。古今端硯的藝術價值均體現在構圖設計與刀法琢工之上,制硯技術是我國民族雕刻中的一種獨特形式。硯的造型,體現著雕刻、繪畫、書法、篆刻以及文字等方面的修養。既要隨石賦形,因材施藝,又要兼顧實用,依據研磨和貯墨的需要進行設計。由於雕刻工藝的精湛,加上絢麗的紫色天然端石材,使得端硯奇巧而有靈氣。李賀詩曰:"端州硯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至於硯石的某種缺陷或石疵,能工巧匠會施以繁美華麗的雕飾或獨特造型,取得掩瑕為瑜的效果,使古人視為石疵的硯石變為難得的端硯特有石品,反而增值。
三)、坑種材質。端硯產於古稱端州的今廣東肇慶市,始於唐初興盛於宋,地下穩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歷代坑種皆有興廢。清嘉道時期,坑種「不下七十種」(清何傳瑤《寶硯堂硯辨》)。但迄今尚存和有遺址可考,可供採集石樣標本以作鑒別的,有老坑(也稱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典水梅花坑、北嶺梅花坑、端溪綠端、北嶺綠端、古塔岩、朝天岩、(音:嵌)羅蕉、宣德岩、白線岩、小湘坑、舊蘇坑、七星岩白端等,這與出土和傳世遺留下來的古端硯坑種材質基本吻合。盡管清道光何傳瑤說當時坑種達七十之多,然其《寶硯堂硯辨》記載也只32種。能夠留傳下來的都是珍貴的名坑,但其間的品位與價格亦有差距。如開采於唐代中後期的最著名的老坑,石質特別高潔細潤,卻量少難采,極其艱巨,且屬官方皇岩,有記載的明清五百多年間開采不足20次。又因坑洞深延河底終年積水,古人採石只能旱冬汲水兩月余,採石也只得三月余。河水春汛一至,洞中水滿再無法汲干無法采鑿,所獲極有限。其所成「去盡包絡精美者僅掌許,欲求盈尺完璧之品絕不可得,即五六寸者亦千百片中一二片耳。」(清孫森《硯辨》)故古端硯中的老坑實屬鳳毛麟角,歷代價格也只升不降居高不下,一般都是10倍以上坑仔岩與麻子坑。而坑仔岩與麻子坑又5倍以上於其他各坑。但已絕產的坑種也價格不菲,如絕產於清初的明代宣德年間開坑的宣德岩坑,等同於坑仔岩與麻子坑,有時甚至略高一點。例如筆者所見一方清早期太極圖端硯,雖然塊頭上宋坑大硯是宣德岩小硯的數倍,但價格上宣德岩小硯卻是宋坑大硯的數倍。

四)、石品花紋。端硯問世之初,即以其硯石中天然生成的多姿多彩的絢麗石品花紋傾倒了世人。我國第一首贊美端硯的詩歌、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青花紫石硯歌》,其標題就點出了端硯的珍罕石品「青花」。有趣的是,端硯的珍罕石品幾乎全部集中於老坑、坑仔岩、麻子坑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還有鴝鵒眼、冰紋、魚腦凍、蕉葉白、天青、金銀線等。其中青花又分微塵青花、鵝毛絨青花、雨淋牆青花等等,鴝鵒眼之外也有鸚歌眼、雄雞眼、象牙眼等等,在此僅略說其貴。青花以微細如塵若隱若現為貴,鴝鵒眼以形圓色碧暈多瞳清為貴,冰紋如春天冰河化解融線似蛛絲為貴,魚腦凍如白色雲團或如水中月影為貴,蕉葉白如蕉葉沾霜一片嬌白為貴,天青如秋雨乍晴之蔚藍天幕為貴,金銀線以色澤鮮活姿態優美為貴。另還有見於較多坑種的火捺,以紫紅形如古銅錢為貴;翡翠斑,以翠綠濃艷如真玉為貴。以及玉帶、黃龍、麻雀斑、硃砂斑、蟲蛀、玉點等等。古人所說的許多石疵,今人已逐漸視為難得的端硯特有的石品,其出現均可帶來不同程度的增值。而名坑的珍罕石品的出現,其增值更以原硯價的倍數計。

五)、歷史價值。古端硯作為文物古董,亦遵循著歷史年代長短與經濟價值大小成正比的,這個古玩市場一般性的價值規律。也就是說,歷史年代越久遠的越具經濟價值,其價格也越高,反之亦然。但古今端硯皆重石質坑種與天然的石品花紋。石質與石品的介入,使得古端硯價格的評估變得比較復雜和靈活。例如一方清末的老坑大西洞端硯,要比明代甚至元代一方普通坑種端硯價高;如果該方老坑大西洞端硯上有鴝鵒眼青花冰紋魚腦凍等,更要比有「周鼎宋硯」之譽的宋代普通坑種端硯值錢。一方絕產與琢制於明末清初,至今坑洞尚存有史跡可查的宣德岩端硯,也比一方琢制於元末明初或元初,但難斷坑種無法採集標准石樣進行鑒別的雜坑端硯,價格也高出許多。如此等等,表現出古端硯只能在坑種石質、石品花紋,甚至雕工銘刻等處於同檔次水平,其歷史價值的對比才有意義。

六)、藝術價值。古今端硯的藝術價值均體現在構圖設計與刀法琢工之上,即一方硯台的整體硯雕技藝。技藝精絕的,可以化石材上的瑕疵為妙品,彌補石質石品的先天不足。故也有其越精妙價越高的普遍價值規律。不但是同一歷史年代同一檔次坑種石材如此,在三大名坑以下的諸檔群坑中,就是年代稍遜一些,坑種石材檔次稍低一些,只要是匠心獨運,因石構圖因材施藝,立意高遠曼妙,題材新穎獨到,各種刀法巧奪天工,其經濟價值也隨藝術價值遙遙領先。但端硯畢竟有其特殊性。當遇到一方清代不作任何雕飾的、僅為平板一塊的老坑大西洞平板端硯,硯中珍罕石品花紋十分優美,則其經濟價值要比同樣是清代的、任何坑種的最精雕細琢的端硯都要高。也如明清遺傳下來的,石色皎潔如白玉的白端硯,其硬度比紫石端硯大(古人用以磨硃砂等故也稱朱硯),多見工藝簡單粗疏。但因產自端州北郊著名的風景區七星岩,歷代禁采岩石,故存世比較稀少。特別是其中玉屏岩所產上品白端,與老坑古端一樣鳳毛麟角,其價格也僅比老坑略低一點。而普通白端古硯,則等同坑仔岩與麻子坑古硯價。
此外,古端硯價格的評估,還要受到名人銘刻、佳人芳澤、完整程度、同檔次體積的大小等等因素的影響。我們進行投資收藏,勿忘其價格的特殊性和多樣性。
從上面六點就可以看到端硯的價值在那。從而知道怎麼樣去收藏端硯。讓端硯愛好者買的安心。

Ⅵ 如何鑒別真正的端硯

端硯的真假辨認

端硯以秀麗多姿的石質和匠心獨運的雕工揚名海內外,它一直是收藏家們追逐的熱點,所以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不少的端石贗品,特別是清代端硯的贗品最多。一般來說,用其它硯石來仿製端硯的比較少,也容易辨認。市場出現最多的是銘文和硯盒上作偽,因此,在識別端硯的真偽,一般從古硯的墨銹、硯面的包漿、硯盒的風格、古硯的款識和銘文加以識別。


在目前的古硯市場上,由於端硯石質的特殊性,用其它類似於端石的硯石來作偽,在市場出現較少,因為這種作偽我們容易辨認,只要哈一口氣看它能不能成水就能鑒別出來。市場出現的贗品主要是以新硯仿古硯,我們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辨認:一是看硯台的墨銹,端硯的墨銹是一種不規則的麻點,而作偽的麻點是用銳器敲打硯面出來的,是有規律的;二是看包漿,贗品的包漿是用油、墨、膠、污垢塗抹上去的,只要放在水裡,就發現,真品前後是沒有變化的;三是看原盒,盒與硯是否配套,風格是否一致,謹防作偽者老瓶裝新酒的把戲;四是看款識和銘文。如有名款,要查名人的筆跡,審字酌句,看字口有沒有包漿。此外,雕工的藝術風格也是判斷端硯真偽的重要依據。

Ⅶ 端硯的價值

端硯不但古來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所有名坑都已逐漸「封坑」,特別是老坑已封坑多年,無石可采,如今只有洮硯還現存少量老坑石。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綠端坑,宋坑等端硯身價日升,這些原料已經越來越珍貴。端硯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閉塞、塌方和政府保護而封坑停采,而今流入市場的都是以前開採的硯石,硯資源日漸減少,故老坑石所做硯台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民間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難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即為廢品。令人憐惜不己,雖愛其石,卻實難收藏使用。不少人孜孜以求,卻難有佳遇,是為心結。

Ⅷ 端硯是什麼如何鑒定端硯

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故名端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尤以廣東省端硯最為稱著。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引自網路
端硯製作過程極為復雜,採石。選料、雕刻、配盒是必備環節。其中還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只有經過時間沉澱的老手藝人才能打造出上等端硯,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個地方材質特殊,素來盛產端硯,貯水不_,呵氣研墨,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最想要得到的硯台,一塊上好的端硯可以買好幾套房產,小小端硯蘊藏著大大的能量。
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仿製品。硯的墨銹、硯面的包漿等方面可以辨別真假,端硯的墨銹是一種不規則的麻點,這是加工過程中出現自然現象,麻點分布沒有任何的規律,但是人工偽造的麻點看上去十分整齊,而且有規律可找,用銳器敲打硯面有人工痕跡。
贗品的包漿是用油、墨等包裝起來。外表看上去和正品一樣顏色。但是放在水裡就會發生顏色變化,正品放在水裡沒有任何褪色,潔凈的水能夠保持干凈如初,雕工的藝術風格也是判斷端硯真偽的重要依據。

Ⅸ 端硯產自哪裡

端硯在廣東肇慶的端州區生產,那裡有很多家生產廠商。在那裡的旅遊景點都有端硯賣。端硯有個比較有名的故事:據史書記載,包拯在端州掌政3年,有政績,治理水患,為民辦實事。宋時西江水患頻繁,出三榕峽後,分成三支傾瀉:一支經城南出羚羊峽;一支經南岸、金渡沿宋隆出金利、高明;一支從睦崗經七星岩出水基、鼎湖。每當洪水季節,端州城郊變成澤國。包拯到任後,繼前人在城西、城東擴築西江堤圍,與城牆連成一體,把西江河水堵截在城南主河道上。同時,指導民眾在城郊開渠、鑿池,改造瀝湖(今稱星湖),排漬水、築魚塘、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在城內打井7口,分別在府治內、西嶽廟旁、學前街內、分司巷口、豐濟倉右、城北門左、主帥堂前,改變居民歷年來飲用西江河水或瀝湖積水的習慣,減少疾病的發生。
儲糧備荒,興文辦學。在今城內中衙巷與米倉巷之間,興建豐濟倉,以儲糧備荒。為了紀念包拯建糧倉,端州人民把豐濟倉所在地命名為「米倉巷」,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包拯曾寫詩一首:「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往哲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在鵠奔亭(今閱江樓西側),建嵩台驛站,以利便端州與外地的文書和商業往來。在寶月台興建星岩書院,是為端州歷史上第一所公立學校。
為政清廉,品德高尚。《宋史·包拯傳》載:「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方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傳說包拯在端州3年期滿離任時,有人暗中送端硯1件。船到羚羊峽,波濤洶涌,幾乎沉沒,後經包拯查出,擲硯於西江,風浪霎時平息,擲硯處後來升起一島,即今之廣利鎮硯洲。附近的黃布沙,則為包裹端硯的黃布所化雲。 端硯的產地就只有一個。就是肇慶。

閱讀全文

與端硯市場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區域環境創設培訓方案 瀏覽:329
大連招聘策劃方案 瀏覽:498
給教師培訓作文的講座方案 瀏覽:574
服務型企業網路營銷模式 瀏覽:150
在房間浪漫策劃方案 瀏覽:838
鄉鎮黨員培訓方案 瀏覽:960
美亞電子商務平吧 瀏覽:115
元旦社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07
鞋店特價促銷活動詞 瀏覽:931
促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培訓方案 瀏覽:804
安大江淮市場營銷試卷 瀏覽:45
菜市場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540
安防維保培訓方案 瀏覽:271
感恩節的營銷方案 瀏覽:55
街兩新黨組織書記培訓方案 瀏覽:865
退休老幹部春遊策劃方案 瀏覽:28
早教開業預售策劃方案 瀏覽:656
青年骨幹培訓班培訓方案 瀏覽:375
酒店廚師培訓方案 瀏覽:99
職業培訓投標方案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