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會計專業調查報告
盡量抄答得有水平一點:
1、小兵襲 2年
2、1)記賬——把發生的每一筆業務都按照一定的格式記錄下來,保存下來,腦子不好使的時候以備查查。
2)俗話說:會計越老越值錢,前提是跟得上經濟發展。從小小的數字變化中看出未來的趨勢,是最大的本事;把不合法的做成合法的,是最好的本事。
3)應該是多元化的,知道得越多越好么。
4)—7)抱歉,上大學時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忘記了。
8)(100字多了點哦)第一年工作,所有與數字有關的問題好像就是屬於我的事,好繁雜,以致腦子有點不好使,不要以為快點幹完手頭的事就可以休息一下,沒有幹得完的事。如果不喜歡枯燥的數字謄抄游戲,就放棄會計專業。
9)把借貸方搞清楚,把賬記平。學的專業不一定就可以用到掙錢上,想生存要上另外一所大學—社會。
B. 有關會計專業調查報告
您的會計專業調查報告准備往哪個方向寫,老師對這個選題同意了沒,具體有什麼要求呢
調查報告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幫到你,祝調查報告寫作過程順利
您的調查報告題目想好了沒?調查報告准備往哪個方向寫,老師對這個選題同意了沒,有沒有先寫個大綱給老師看一下?具體有什麼要求呢
調查報告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能直接幫到你,最後真心希望你能順利通過。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一、選題選擇與調查相關的內容進行調查。
二、調查報告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調查目的
2、調查對象及其一般情況
3、調查內容可以列舉一下問卷詢問的內容分析。
4、調查方式一般為問卷式。
5、調查時間6
i 調查結果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7、調查體會可以是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也可以是找出結果的原因及應對辦法等。編輯本段問卷調查報告撰寫的意義問卷調查報告是問卷調查研究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通過文字、圖標等形式將調查的結果表現出來,以使人們對所調查的問題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問卷調查報告撰寫的意義歸納起來有三點:1、是調查所有活動的綜合體現、是調查成果的集中體現。問卷調查報告是調查與分析成果的有形產品並將調查研究的成果以文字形式表達出來。2、通過問卷調查分析,透過數據現象分析數據之間隱含的關系,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更好的指導實踐活動。3、問卷調查報告是為社會、為企業、為各部門、為各行業管理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一個好的調查報告,能對企業的市場活動提供有效的導向作用,調查的結果為企業作決策提供依據。
C. 會計專業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會計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及未來前景是什麼?會計學專業畢業生一般是到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以及有關部門從事會計、財務、審計等實務,也可到高校、研究單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如果考上注冊會計師可以去會計事務所高就了或者大公司、外企。
會計在企業里是一個核心部門,企業的任何賬務都得經過會計的手。所以可想而知你在企業里永遠不會被邊緣化.但是想要上升,可以考一些相關的證書,比如CPA、ACCA、AICPA等,同時你就需要了解公司的業務與市場做判斷,了解宏觀層面的變化,從微觀處與公司業務結合做針對性的業務建設規劃。
任何一個會計專業剛畢業的學生都是從做帳做起,不是說你剛畢業就能成為財務經理等等,沒那麼快,一步一個腳印。如果你的英文是優勢,可以考慮去四大會計事務所歷練幾年然後再去企業,如果在四大期間能拿下CPA/ACCA等證書那麼可以去的公司就很多了(金融、企業財務、風控、審計等),你的職業路徑會很鮮明,同時你也會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小編再送一個2018年考試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夥伴,自提,戳:ACCA資料【新手指南】+內部講義+解析音頻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D. 會計就業市場調查
會計就業前景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現在很多人都在往這方面發展,尤其是女生,在企業方便會計主要得就是考證,從會計從業到初、中、高級的證書,還有注會的證書等等,會計是越老越值錢,越有經驗越有資本。
E. 會計專業就業前景
會計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及未來前景是什麼?會計學專業畢業生一般是到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以及有關部門從事會計、財務、審計等實務,也可到高校、研究單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如果考上注冊會計師可以去會計事務所高就了或者大公司、外企。
會計在企業里是一個核心部門,企業的任何賬務都得經過會計的手。所以可想而知你在企業里永遠不會被邊緣化.但是想要上升,可以考一些相關的證書,比如CPA、ACCA、AICPA等,同時你就需要了解公司的業務與市場做判斷,了解宏觀層面的變化,從微觀處與公司業務結合做針對性的業務建設規劃。
任何一個會計專業剛畢業的學生都是從做帳做起,不是說你剛畢業就能成為財務經理等等,沒那麼快,一步一個腳印。如果你的英文是優勢,可以考慮去四大會計事務所歷練幾年然後再去企業,如果在四大期間能拿下CPA/ACCA等證書那麼可以去的公司就很多了(金融、企業財務、風控、審計等),你的職業路徑會很鮮明,同時你也會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小編再送一個2018年考試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夥伴,自提,戳:ACCA資料【新手指南】+內部講義+解析音頻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F. 企業對會計專業的需求情況
中小企業對實用性會計人才的需求
中小企業要求實用性會計具有的知識和能力有:(1)職業能力,包括溝通才能、認識和分析才能、人際才能等;(2)知識,包括一般性知識、組織和經營知識、會計知識;(3)專業認同,包括專業思想、職業道德和價值觀。在我國,通常認為,會計師的能力與知識包括:(1)基本技能:記賬及編制報表的能力、財務分析的能力;(2)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熟練地掌握和運用財務軟體的能力,掌握互聯網技術;(3)交流能力:對下達任務的理解能力、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4)決策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對機會和風險的判斷能力、資源配置中的籌劃能力;(5)領導能力:組織能力、激勵成員的能力、協調和解決矛盾的能力;(6)一般的工商、法律和經濟知識。
現實經濟生活中有一個誤區,好像會計就是記帳、算帳、報帳,就是財務會計。實際上現代會計是由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組成的,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財務會計解決一個委託代理的問題。通過財務會計,充分向投資者披露企業資產與經營情況以及現金流量信息以保護投資者的權益,提高產權效率。但另一方面,企業的績效來自內部的管理,而管理會計正是通過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控制,來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的。應該說,由於我國產權制度的不完善,對管理會計的重視不夠,管理會計還停留在比較低下的水平上。但是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我國經濟融入國際市場這個大環境,管理會計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這樣會計的職能將會極大的拓展,從單純的記帳、報帳發展到成本控制、資本預算、營運資本管理、風險控制、業績考核與評價、戰略管理、跨國投資決策、跨國營運資本管理等等。這樣就要求會計人員有較強的綜合控制能力。隨著財務會計處理的自動化,會計人員的主要職能將集中在報表的分析與預測、會計的控制與決策上來。因此,我國會計教育必須向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方向轉變。美國會計教育改進委員會(AECC)在其第一號公報中就強調所謂「學校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1989年,八大會計公司在他們出版的白皮書中指出:「必須把重點放在培養全面能力上,只有這樣才能支持一個人一生在執業上的成功。」
根據我國的實際,我們認為,21世紀的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能力與知識包括:(1)基礎能力和知識,包括語言、交流,計算機和網路,經濟、法律以及職業道德;(2)專業知識和技能,包括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相關財務軟體應用;(3)管理知識和技能,包括組織和協調、分析和決策能力;(4)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這樣,與之對應的會計教育目標實際上是通才加專才的培養目標。
雖然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同屬高等教育,但在會計教育目標上各自有所側重。目前我國綜合大學本科會計教育的目標側重於通才加專才,而財經類大學的目標由於受到學科設置的限制,大多定位在專才教育。相對本科會計教育,高職教育目標定位一般都定位為專才尤其是技術能力的培養上。
隨著科技和教育的發展,會計人才市場對人才的層次、素質和結構需求也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因此,會計高職教育目標的定位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各個時期的目標要根據形式的變化而調整。目前,從全國人才市場的整體看,在招聘的會計人員中,會計主管,財務經理等中高級會計人才越來越多,記賬報賬的會計員越來越少;一些外資企業、大型國有企業要求有行業經驗,注冊會計師證書,甚至要有五大經驗,ACCA證書和較高的英語水平。按照這個趨勢,以原有教育目標來培養的高職學生將難以立足,而中、高級會計人員卻供不應求。因此,未來的會計市場中,做基礎工作的會計人員會減少,中、高層次會計人員將增加。這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印證。據調查,美國企業中只有29%的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報表及相關工作等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工作,71%的會計人員從事資本運作、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等管理工作,美國約有70%的公司總裁是來自於財經方面的專家,而且是以會計行業的專家為主。因此,高職會計教育目標已不能定位於電腦記賬報賬的技術性專才教育,應將目標定位在綜合技術應用能力上。
傳統的高職培養目標單純定位於職業崗位或崗位群,強調單一專業技術應用。而綜合技術應用能力強調復合知識的運用和實踐,注重會計人員今後的自我生存、應變和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會計人才市場和會計職業資格。該目標定位已不僅僅是針對某一崗位,而是擴展到整個職業生涯。因此,在新形勢下,會計高職教育目標將面臨重新定位問題,那種「高職教育就是要以操作和實訓為主」,「高職教育不需要系統的理論,也不需要創新」等觀點已經不適應當今高職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會計高等職業教育只有以市場為導向,關注市場需求,適應人才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教育目標,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G. 會計專業的調查報告怎麼寫
老師布置這樣的作業,一般的學生是很難完成的。有那個企業的基本情況、財務報表,能讓一個在校學生去「調查、分析」。只有胡編了。
H. 財會專業調查報告
稍做修改,即可信手拈來
身邊的環保——湘大一次性餐具使用調查報告
目前,國家稅務總局對一次性筷子征稅的決定引發了社會上人們對於一次性餐具的又一輪爭論。在湘大,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情況如何?廣大師生是如何看待一次性餐具的呢?我們對此進行了調查。
調查時間:2006年3月26日-3月29日
調查對象:湘大學子,各處餐廳、快餐店,環衛工人
協助調查人員:學生網政中心記者 吳星 伍繼成 瞿洪峰 劉君 邢友靜 劉源春 杜艾 張俊霞 岳梅
我們共采訪了北苑、南苑、金翰林、聯建、琴湖18家餐廳、快餐店。這些地方提供的一次性餐具主要有一次性筷子、餐盒和塑料袋。尤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量最大:學生餐廳,如北苑女生宿舍,因全部使用一次性筷子,每天要用1500雙左右;北苑南生宿舍部分使用每天也要用300-500雙;快餐店大小不等,多得每天用300雙左右,少的也有100雙左右。餐盒的使用量要小的多:北苑學生餐廳每天均在五六十左右,南苑餐廳在一百左右;各快餐店因為就餐桌位較少,且免費提供,餐盒用的要多一些,基本都在二三百個左右。
「我們也不想用一次性餐具。」一家快餐店的老闆說,「雖然成本較低,餐盒進價7分一個,筷子質量好點的七分,差的也就四、五分一個,但每月全部加起來也要花差不多兩千元。」除了利益問題外,老闆們還告訴我們一次性餐具是非常不衛生的:生產廠家不規范,生產、運輸貯藏過程不衛生,還加入了很多化學物質。「比不上我們循環利用的餐具衛生。」老闆們異口同聲。為此我們特意注意了各處循環餐具的清潔情況。各學生餐廳基本上是先用洗潔精洗,再用食用鹼洗,然後清水沖洗後用蒸汽消毒。快餐店大都有消毒櫃。「衛生是絕對有保障的。但學生心理上總感覺一次性餐具更干凈,要用,我們也沒辦法。」
我們請老闆大約估計一下用一次性餐具的就餐者占總就餐者的比例,差異還是相當大的。金翰林一家餐廳給的數據是不到1/20,北苑女生餐廳20%、30%左右,南苑一家餐廳則達到了70%以上。快餐店基本上是一半以上,60%,80%,甚至90%。
我們調查了一下同學們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頻率。共隨機調查了一百位同學。其中9位同學不用一次性餐具,10位同學完全使用一次性餐具,45位同學偶爾會使用,36位同學經常使用。
由此可見,一次性餐具在湘大還是大有市場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次性餐具如此受歡迎呢?
「方便。」一位男生說。「我知道有些女生天天書包里背著餐具,可男生背著像什麼呢,洗來洗去也怪麻煩。」
「大家都用我也用了。」這也是一個原因。
「沒有碗筷。」這個原因實在有些讓人哭笑不得。
「衛生。」這個詞出現頻率很高。當我們告知持此理由的同學,很多一次性餐具並不衛生時,他們大都笑一笑,並未表現出特別驚訝的表情。「一次性餐具的質量問題、衛生狀況並不是沒有耳聞,但是因為對身體的影響是很緩慢吧,看不見危害,就覺得危害和自己隔了一層,就不太注意了。」然而劣質一次性餐具對身體的影響究竟有哪些呢?很多人並不清楚。
查詢資料我們得知,為節省成本,許多產品偷工減料,比如有些紙漿模塑餐具不加或少加防水、防油助劑,產品滲油、滲水、變形以及粘結米飯等現象嚴重;有些所謂的環保塑料型餐具生產中用工業級塑料原料以及廢塑料代替食品級原料,生產中任意加入工業石蠟以及滑石粉等,致飯盒中所填加的礦物質和添加劑等與食品中所含的水、醋、油等相互溶解,隨食品進入人體後,可能引發消化不良、局部疼痛以及肝系統病變等多種疾病,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嚴重者會導致膽結石、重金屬中毒甚至細胞癌變;有些產品以及包裝箱上根本沒有企業標識,但是在外包裝以及快餐盒上還醒目地打著『環保餐盒』、『降解餐具』或『城市環保』等字樣,其實這類不易降解、沒有回收價值的產品根本不符合衛生要求和環保要求。
很多同學喜歡用一次性筷子,因為一次性筷子看起來很白。然而,越白的筷子越毒。正規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質地比較好的木材,不用經過特殊加工。但是現在很多小作坊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質木材,看上去「膚色」就較黑,當然無法受到食者的青睞,但是當他們經過加工處理後就會「改頭換面」,登上人們的餐桌。
加工處理方法有固液兩種。固態的製作方式是把筷子通過硫磺的熏蒸漂白。但是經過硫磺氣體漂白的筷子,其二氧化硫成分會嚴重超標,而二氧化硫的特性之一就是遇冷會凝固。人們用這種筷子進餐時,二氧化硫隨著空氣的流動很容易凝固至呼吸道,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便隨之而來。
除此之外,硫磺中含有重金屬,例如鉛、汞等。重金屬在人體內部是可以堆積的,長時間的累積會造成鉛中毒或汞中毒。
液態加工筷子的方法是通過氯氣或者雙氧水,特別是氯氣,它不僅容易造成人體內的膽結石,而且含有曾經讓人們談之色變的二惡英。
至於竹筷子,為了去除竹子的毛刺,令其看起來光滑、白皙,製作者將其放入滑石粉中,通過摩擦對筷子進行加工。但滑石粉容易增加人體患膽結石的幾率。
一般可從外觀上分辨出毒性較大的餐具,它們一般顏色雪白,易脆;而環保餐具顏色會稍微暗、黃一些,韌性也較好。
在環保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一次性餐具對環境破壞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在我們調查中,九位完全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同學的原因無一例外都包括破壞環境。這是湘大學子環保意識的體現。但九個這個數字未免小了一點,還不到總調查人數的十分之一。餘下十分之九同學也並非不知道這一點,然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無論用或不用的同學,有一點是相同的:對一次性餐具對環境的破壞只能籠統地說「破壞森林,浪費資源」。
讓我們看一下「破壞森林,浪費資源」這種認識相對於一次性餐具對環境的巨大破壞而言是多沒的淺薄和貧乏,再反思一下我們的環保意識吧。
首先是一次性餐盒。從短期看首先是一次性飯盒被隨意拋棄給城市帶來環境景觀上的「視覺污染」, 提供了蚊子、蒼蠅和細菌生存繁殖的溫床; 從深層次來看, 一次性飯盒對環境的危害則是人們肉眼所難以覺察的。由於廢舊塑料 進入自然環境後難以降解,長期存在的廢舊塑料將對土壤產生極大的破壞力。其混入土用將阻絕農作物和植物吸收養分和水分;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被動物吞食後又將導致死亡;若被填埋, 將直接佔用土地,且100年內難以降解,影響土質結構,妨礙植物根系生長,還可能污染地下水;若被焚燒,則會產生有害氣體,污染大氣 。
現階段,每天產生的184萬只一次性飯盒大多還只能混在其它垃圾中, 通過填埋的方式處理。這些不能降解的塑料終究會越積越多,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將會被越來越多的廢舊塑料所佔領。用可降解飯盒是一種有效方法,但其分解不徹底,還存在一些危害。
而一次性筷子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一棵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3000至4000雙筷子我國北方的一次性筷子產業每年要向日本和韓國出口150億雙木筷。全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耗材130萬立方米。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
一次性餐具百害而無一利,有什麼好的、可行的方案避免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嗎?同學們提出了各種方法:自帶碗筷,使用折疊餐具,筷子盡量用久一點,停止一次性餐具供應,全面使用循環餐具等等。這些方法種停止一次性餐具供應,全面使用循環餐具比較具有可行性。我們對此方案能否接受采訪了一些同學。「現在鐵餐盤幾乎每家餐廳都有供應,也還可以接受,但是循環筷子的話感覺衛生不能保障。」「這是個誠信問題。老闆說循環餐具,尤其是筷子,很衛生,可實際誰知道呢。很多消毒櫃是當擺設的,根本不開。這是雙方面的問題,僅僅我們一方作努力是不夠的。」這值得我們思考。采訪中我們也得知,在有循環筷子使用的北苑男生餐廳,金翰林學生餐廳,雅園餐廳等處,筷子用完被折斷的現象很多。
即使是循環使用的筷子,其壽命也不長,使用幾次後依然避免不了進垃圾堆的命運。成為垃圾後有沒有廢物再利用呢,如,造紙?對此,采訪到的人的答案均是,沒有。不過有一家快餐店用它來燒火——總比扔了強一點。而每天總會看到有拾荒人員在搜集用過的一次性餐具,其去向用途,總讓人不禁往不好的地方想。
據了解,從2002年5月1日起,國家對木筷出口實行預核簽章管理,提高了出口指導價格;從2004年1月1日起,木筷出口退稅率由13%變為零;國家林業局日前明文規定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不得再批准設立一次性木筷生產企業——國家在行動。
2006年3月25日,湘大文新學院04新聞2班的同學們開展活動,向全校師生揭示一次性筷子對人身、環境的破壞,發起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簽名活動,受到廣大師生的大力支持——我們在行動。
如我們采訪的那位同學說得:「這是一個誠信問題。」一次性餐具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有著它的社會根源。與存在於誠信,公民素質,行政,市場管理等方面影響我國社會發展進程的問題有著直接的聯系。又如前文提到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我國某些傳統文化習慣也是一次性餐具大行其道的深層原因。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並非國家法令,團體行動所能完全解決。
然而,古人有雲「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今人也告訴我們亞洲一隻小小的蝴蝶拍拍翅膀說不定會使美洲捲起龍卷風。焉知我們今天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小小的活動,自己不用一次性餐具的小小舉動不會引起全民反對一次性餐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