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要一份關於中國食用油消費市場情況的資料,求好心人幫助
我手裡的一份調研報告或許可以幫助到你,你看了就知道了。
食用油購買習慣調研報告:品牌左右消費者購買【賺零用微調研出品】
最近幾年食用油行業的品牌化、規范化、健康化趨勢繼續邁進,其中品牌小包裝油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及調和油國標問題將最為矚目,綠色環保掛念日漸深入人。金龍魚、福臨門、魯花三大巨頭多個品系廝殺激烈,在幾大品牌牢牢把控的食用油市場,市場何去何從,小型食用油企能否殺出黑馬被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中小食用油企業的突破之路在哪裡?
「賺零用」作為領先的消費者研究平台竭力整吅自身營銷資源,希冀能通過與業的消費者研究服務於各類企業。在此背景下「賺零用」於2014年1月發起對食用油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研究,極力尋找出中小食用油企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抽樣對象:購買過食用油
樣本數量:907(有效樣本)
數據收集:手機App在線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14年1月2日-2014年1月2日(持續一天)
研究限制:本研究無地域限制、沒有設置跨地域比較,實行全國隨機抽樣
報告要點:
1.花生油、大豆油以及其它調和油仍舊是主流油品
2.對轉基因食用油的顧慮,使消費者對進口食用油的戒心增強
3.大賣場仍是消費者購買食用油最偏好的場所
4.中小企業突破三大巨頭的市場控制困難重重
5.絕大多數被訪者對食用油企業的品牌和企業形象比較或非常重視
一、花生油,大豆油以及其它調和油仍舊是主流油品;新型油品迎合了綠色環保的時尚潮流,迅速取得市場突破,玉米油等新型油品已進入百姓餐桌
表七:對食用油品牌和企業形象重視程度
被訪樣本對品牌形象和企業形象的態度都保持了高度一致。有88%的被訪者選擇「非常重視或者比較重視品牌」,而有90%的被訪者選擇「非常重視或者比較重視企業形象」,幾乎沒有人選擇「不太重視或非常不重視品牌形象與企業形象」。這意味著在食品消費領域,企業形象的重視程度超過以往,甚至可以左右一個品牌、一個企業的生死。
但同時,很多中小企業在這方面並沒有任何優勢。新食品品牌除了產品本身之外,品牌或品牌印象建設是最重要的工作、沒有之一,重要程度遠超營銷等。而且,食品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建設品牌需要幾年幾十年,而毀掉品牌只需要一朝一夕。企業應該集中資源和精力提升品牌健康、加強企業品牌力的建設。
㈡ 關於糧食的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調研報告
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按照國務院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方案工作小組的統一安排,由農業部、國家糧食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計委有關同志組成「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專題調研小組,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赴糧食主產省湖北省和糧食主銷區浙江省進行實地調研,聽取省、市、縣農業、糧食、計劃、農發行等部門的專題匯報,深入鄉村,聽取鄉鎮村幹部和農民的意見。並安排四川、河北、吉林等7省進行調研並提供報告。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內涵和衡量指標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指一定時期的一定地區,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由各生產要素綜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穩定地達到一定產量的糧食產出能力。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由投入和產出兩方面的因素構成,由耕地、資本、勞力、科技、環境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決定,由年度的糧食總產量所表現。耕地、資本、勞力、科技、環境等要素每年能投入到糧食生產中去的質和量,就決定了糧食產出的質和量,即產出能力。糧食生產能力要變為實際產量,由國家政策和糧食供求關系等因素形成的糧食比較效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耕地保護能力。主要指能夠保持有多少數量和質量的耕地用於糧食生產。二是政策支撐能力。包括政策措施的保障悄況,投入增加的狀況,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有效保護的情況等。三是科技服務能力。包括農業科學研究水平和技術推廣體系狀況。四是抗災能力。包括排灌設施條什、物質裝備狀況和糧食種子儲備情況等。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衡量指標:一是耕地面積和糧食播種面積。農業部「十五」計劃提出要穩定糧食生產能力,到2005年耕地面積不低於1.28億公頃(19.2億畝)。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考慮,「十五」期間,年度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7億公頃(16億畝)左右。二是糧食單產。可綜合反映糧食的產:出水平。2000年我國糧食單產為4261公斤/公頃(568斤/畝),「十五」時期的畝均單產應高於這個水平。三是抗災水平。可反映糧食生產基礎設施狀況和糧食生產的穩定程度。可用受災面積『孫覽災而積之差占受災面積的比重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抗災率一直在50%左右。
二、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農戶對糧食生產的物質要素投人不斷增加。化肥施用總量(按有效成分100%計算)由1978年的884萬噸增加到2000年的4146萬1噸,有效灌溉面積由1978年的6.74億畝增加到2000年的8.08億畝。主要糧食品種良種種植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例達到60—70%。國家財政用於農業基本建設支出由1978年51億元增加到1999年357億元(同期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由4.6%下降為2.67%)。由於投入增加,生產條件改善,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雖然糧食播種面積有所下降,但總產量由1978年的6000億斤增長到1996年的10000億斤。近幾年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同時,為穩定糧食生產,國家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1999年以來,糧食產量和面積出現連續下降。1999—2001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累計減少770.7萬公頃(11561萬畝),年度分別比上年減少62.6萬公頃(939萬畝)、469.8萬公頃(7047萬畝)和238.3萬公頃(3575萬畝)。糧食總產量累計減少1193.2億斤,年度分別比上年減少78.2億斤、924.2億斤和190.8億斤。
近幾年糧食麵積和產量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
一是種糧比較效益下降,農民自主調減糧食麵積。1996年以來,受糧價持續下跌和農資、機械和勞動力等糧食生產要素價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實際出售糧食價格接近甚至低於成本,種糧效益明顯下降。據湖北省農業部門測算,2000年糧食作物每畝成本純收益率為1%,畝均稅後收益為3.26元(其中水稻為0.09元),不足柑桔(712元)、綠茶(436元)的1%。湖北省京山縣有關部門測算,2001年度種植水稻畝純收入約200元,較1996年下降150元左右,比種植沙梨、蔬菜等經濟作物少300元左右。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糧食主產區及60%左右的純農戶人均純收入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
二是政策引導結構調整,調減糧食種植面積。據統計,2000年全國因結構調整主動調減糧食麵積333萬公頃(4995萬畝),占糧食播面減少總數的70%。近兩年糧食主銷區省份大幅度減少了糧食種植面積,糧食主產省份也調減了糧食麵積。浙江省德清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由1997年的553,5萬畝,調減到2001年的175.5萬畝,減幅為68.4%,其中,2001年調整農田發展多種經營面積184.5萬畝,占農田總面積的59.2%。浙江全省2001年糧食播種面積2812.5萬畝,比1997年減少1396.5萬畝,減少幅度為33%。今年一些省區開始取消或部分取消保護價,通過糧食購銷公司補貼收購部分糧食,但補貼面小。如湖北省今年給17個糧食主產縣按每公斤補貼6分錢汀購3()億斤優質糧,對其他縣區不下達訂購補貼任務,這些地區就相應地自主調減丁糧食種植。
三是實施退耕還林、還湖、還草,減少了耕地和糧食播種。近兩年全國因生態建設退耕,調減部分糧食種植面積。湖北省糧食種植面積由80年代的7699,5萬畝,減少刊現在的6000萬畝,其中退耕399萬畝(退耕還林還草319.5萬畝,退耕還湖約79.5萬畝)。據估計,全國因退耕減少糧食播種面積約100萬公頃(1500萬畝)。這項計劃的實施,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是有利的。四是農田基礎設施老化,糧食生產抗災能力低,因災降低·了糧食生產能力。90年代以來,國家預算內農業資金投入總量有所增加,但投資比重沒有提高。國家對農業的投資重點用於大江大河治理、生態環境建設,直接用於農田基本建設的投入明顯偏少,農業基礎設施滯後,田間排灌設施陳舊老化,農業抗災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飯」。1990—2000年間,全國平均每年受災面積8。1億畝,成災面積3.9億畝,成災面積占受災面積48%,抗災率僅為52%,與80年代水平相比沒有明顯的提高,不如1978年的水平(57%)。2000年因災損失糧食1300億斤,比上年增加600億斤。近幾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水平趨於下降。全國年度糧食播種面積由多年穩定在1.10—1.13億公頃(16.5—17億畝),減少到警戒線1.07億公頃(16億畝)以下。2001年為1.06億公頃(15.9億畝),2002年預計為1.05億公頃(15.7億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下降,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要恢復起來代價很大。例如耕地的減少,2000年耕地佔用2349萬畝(其中建設佔用244.5萬畝,生態退耕1144.5萬畝,農業結構調整佔用867萬畝,災毀耕地93萬畝),耕地補充436.5萬畝(其中未利用土地開發276萬畝,廢棄地復墾99萬畝,土地整理增加耕地63萬畝),占補相抵,2000年耕地實際減少1912.5萬畝。從1999年以來的情況看,在糧食生產和流通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糧食生產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利潤,糧農的生產積極性難以得到保護,投入糧食生產的各種要素會減少,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將受到嚴重的挑戰。
三、糧食供求趨勢預測
(一)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
由於我國人口繼續增加和糧食轉化與深加工的進一步發展,對糧食的需求將早剛性增長。近年來學術界和有關部門對我國糧食消費需求的中長期預測很多,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1、2005年的糧食需求總量為10620億斤,其中直接消費量為4985億斤,人均直接消費原糧369斤;飼料糧需求量4108億斤,占糧食需求量的38.7%;加上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及損耗,人均需求量為786斤。
2、2015年的糧食需求量為11670億斤,其中直接消費量為4503億斤,人均直接消費原糧312斤;飼料糧需求量5545億斤,占糧食需求量的47.5%;加上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和損耗等,人均需求量為804斤。
3、2030年的糧食需求量為13195億斤,其中直接消費量為4160億斤,人均直接消費原糧260斤;飼料糧需求量7244億斤,占糧食需求量的54.9%;加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和損耗等,人均需求量為824斤。分品種來看,今後我國糧食消費需求增長主要來自飼料糧增長。據預測,從目前到2030年,稻穀需求略有上升,小麥需求持續上升,玉米需求大幅增長。玉米2005年需求量占糧食總量的比重為28.4%;2015年需求快速上升至31.9%;2030年需求量進一步上升至35.2%。
(二)未來糧食產需缺口較大
從上述需求和目前10000億斤的糧食生產能力看,2005年、2015年、2030年我國糧食產需缺口分別為620億斤、1671億斤和3195億斤。按照糧食最低自給率95%計算(糧食凈進口控制在總產量的5%以內),為實現產需基本平衡,糧食生產能力需要比目前分別提高約100億斤、1100億斤和2540億斤,提高幅度分別為1%、11%和25%。這在目前的投入和科技水平下,困難和壓力很大。從最近十幾年的情況看,我國糧食單產提高幅度不大。1990—1994年5年糧食單產在533斤/畝左右,1995—2001年7年糧食單產在573斤/畝左右,1990—2001年12年單產提高幅度僅7.5%,年遞增0.6%。在耕地和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的情況下,要實現糧食產需平衡,糧食單產必須有相應的提高。
(三)影響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是糧食比較效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目前國家資源未能有效的補貼到農民,在糧食流通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如無有力的保護措施,不解決糧食的比較效益問題,農民種糧積極性將進一步下降。
二是耕地和水等資源緊張。我國耕地數量和水資源不足而且不斷縮減,是阻礙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和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全國現有耕地面積為19.51億畝左右,人均佔有耕地僅1.59畝,為世界人均數3.75畝的42%。即使現有耕地總是穩定,隨著人口增加,到2010年和2030年,人均耕地也將降至1.43畝和1.34畝。農業用水也嚴重緊缺。現階段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220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的25%。預計到2030年,人口達到16億時,在降水不減少的情況下,人均水資源將下降到1760立方米,接近國際公認的17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警戒線。
三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災害的能力不強。我國耕地有效灌溉面積小,乾旱半乾旱面積比重大。全國耕地中有灌溉設施水田和水澆地為7.91億畝,僅占總耕地的39%。全國40%的耕地退化,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乾旱、洪澇、低溫冷害、台風、早霜、凍害等多種自然災害的襲擊,給糧食生產造成較大的損失。
四是科技儲備不足,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由於體制不順、科技與生產、科研與推廣脫節、經費不足、機構重疊、力量分散、人才流失等問題仍很突出,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各類試驗、示範等科研推廣工作難以很好地開展,糧食生產領域科技儲備不足,技術推廣隊伍不穩,糧食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更新推廣速度較慢,直接制約著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的提高。
五是基本農田環境污染狀況加劇,耕地的持續生產能力下降。由於工業和城市「三廢」對基本農田的污染,造成耕地質量下降,直接影響糧食產量和質量。全國已有1000萬公頃(1.5億畝)農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佔灌溉總面積的7.3%,』且呈上升趨勢。每年農業環境污染事故數千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億元。由於地力下降、環境污染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直接影響,難以估計。
四、建議立足於人多地少的國情,要從長遠戰略考慮,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使藏糧於庫與藏糧於地有機結合,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一)依法保護耕地和水資源,確保糧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調查中發現,一些地方由於部門分割,制定的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建設規劃相互脫節,造成破壞糧田、濫佔耕地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耕地和水足糧食生產的基本生產資料,要樹立保護耕地和水資源就是保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觀念,建立健全耕地等農業資源保護法制體系,依照《土地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水資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和水資源,保持耕地數量的動態平衡,治理環境污染,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和水資源利用率。要切實保護農民的土地集體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減少國家對耕地的低價徵用和高價出讓,避免對農民利益的損害。
(二)實施農業補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我國糧食產品成本高、品質較差,國際競爭力不強,逐步增加的糧食進口勢必會沖擊國內糧食市場,打擊農民種糧積極性,影響糧食生產能力的穩定和提高。因此,我們應在WTO規則框架內,利用政府補貼彌補完全市場調節的缺陷,調節糧食風險基金的使用方向,實施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以增加農民收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三)加大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力度
近些年來,糧食作物科研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薄弱,科技儲備嚴重不足。種質資源創新與品種選育相對滯後,優質品種不多,專用品種不全。農民迫切需要的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仍比較缺乏。要樹立儲備科技就是儲備生產能力的思想,加大糧食作物科技投資力度,集中資金,集中人才,大力開展糧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的研究,力爭在短期內有所突破。建立對良種和適用新技術推廣的補貼制度,加強技術推廣力度,確保糧食單產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糧食市場競爭力。
(四)加強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糧食生產水平要充分利用WTO有關規則,特別是國內支持保護的「綠箱」政策,借鑒國際經驗,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資力度,加強基本農田沒施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抗災能力和土地生產力,直接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糧食主產區選建500個優質商品糧基地縣,加強農田灌排體系、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信息服務體系、農機服務體系和農業生態環境與農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建設,在這些基地縣,形成年產糧食5000—6000億斤的生產能力,保證每年提供2000—2800億斤商品糧。
(五)建立國家糧食預警體系,及時調控糧食市場
在糧食市場全面放開的情況下,為了防止糧食市場和價格大幅度波動,國家應建立糧食預警體系,確定糧食警戒線,進行指標監測。同時對糧食預警進行立法,確保糧食供應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發出警報,要求各級政府,採取緊急措施,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供應。
(六)重點支持糧食集中產區
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需要建設的地方很多,要把建設的重點集中到糧食集中產區,尤其是中部地區的糧食主產區。通過集中建設,要使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基礎設施和技術體系逐步建立健全起來,糧食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真正成為國家穩定的糧食生產基地。
㈢ 食用油市場調查報告1000字左右
在漲價,油價在飛,可工資沒飛
㈣ 市場調查報告的報告範文
第一章 項目概要
1.1 專項資金申請表
1.2 專項資金申請單位及依託單位
1.3 項目申請必要性
1.4 項目市場分析
1.5 技術工藝
1.6 設備及能耗
1.7 技術經濟分析和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第二章 項目建設必要性及條件
2.1 項目概況
2.2 項目法人概況
2.3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4 主要建設條件
2.5 項目結論
第三章 產業化依託或工程依託落實方案
3.1 建設規模
3.2 產品方案
產品型號 產品產能 專題研究
產品一
產品二
產品三
第四章 市場分析
4.1 產品市場總量預測及國內生產力布局
4.2 市場競爭力分析及市場風險
4.3 產品目標市場定位
第五章 國內外相關技術發展概況和趨勢
5.1 產品技術來源及先進性
5.2 工藝技術來源及先進性
5.3 主要設備選型及購置方案
第六章 項目主要建設內容
6.1 土建工程
6.2 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
6.3 原輔材料及動力供應方案
6.4 環境保護、節能措施
6.5 生產安全設施
6.6 消防設施
6.7 組織結構與人力資源方案
6.8 建設期和進度安排
第七章 項目資金預算安排方案
7.1 投資估算依據和說明
7.2 資金來源與落實情況
7.3 申請國家資金
第八章 技術經濟分析和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8.1 生產成本和銷售收入估算
8.2 財務評價
8.3 不確定性分析
8.4 社會效益分析
第九章 項目進展
9.1 項目的核准或者備案情況
9.2 建設條件落實情況
9.3 項目的實施進度
第十章 結論
附錄:
附件1 財務預測表
附件2 項目備案文件
附件3 環境影響報告表
附件4 用地證明
附件5 企業榮譽證書
㈤ 關於食用油的市場調查報告
食用油中國版圖品牌格局 看不見的戰場
去年年底,食用油再次掀起了一輪漲價潮。幾大品牌幾乎同時宣布上調大豆油、調和油、菜籽油等品種的價格,且漲幅均在10%%上下……有人開始高呼:請有關方面正視此次食用油漲價的「民生痛感」。甚至有人說食用油漲價無疑加重了生活成本,加重了民眾的生存壓力。也有人慷慨激昂:這是外資壟斷的必然結果!放眼市場,近年來,橄欖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等小品種、新品類食用油不斷涌現,以大米為主要產品的利是品牌又推出了「利是」稻米油,這些號稱更健康食用油的出現,對中國食用油品類及品牌格局的影響值得人們拭目以待。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不禁要問,食用油真的有必要大幅提價?此次調價,到底是供不應求?還是產量過剩、存在滯銷而由某些油品品牌進行的商業炒作?抑或是糧油製品加入國際競爭行列隨行就市?食用油多品類的格局對價格趨勢有何影響?或許,回眸近年來中國食用油品牌市場的發展狀況,會對我們有所啟迪。
中國食用油行業發展現狀———從小包裝食用油熱潮到健康、營養用油的「食用油新時代」
18年前,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出現在中國市場。從此這種安全衛生的桶裝油逐漸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散裝油逐步退出國內大中城市。從這個時候起,中國的食用油消費就開始了快速的增長,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小包裝食用油已經取代散裝油成為市場主角。
食用油是人們的日常必需品,人們的消費習慣正由散裝油向小包裝精緻油方向發展。這樣小小的一個轉變卻造就了一個市場容量超過200億,年增長速度超過30%的小包裝食用油大市場,而這個市場幾乎被外資及南方品牌壟斷,遼寧品牌大多曇花一現,2009年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建設稻穀深加工產業基地,以利是品牌進軍食用油市場,遼寧本土食用油品牌登上中國油脂大市場的版圖,與群雄共競爭。
然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用油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中國全年食用油消費大約在2400萬噸,進口的棕櫚油、豆油、菜籽油的總量高達68%%,由於我國耕地資源緊缺,油料作物的耕種面積已經無法擴大,直接導致了中國食用油無法自給自足、以及中國食用油市場供不應求的主要原因之一。稻米油———這種與稻穀共享耕地資源並依賴於稻穀加工的副產品的誕生,使得食用油的本土供給佔比有了改變的可能,促進了中國食用油品牌市場的再次洗牌。
「時勢造英雄」———食用油市場競爭狀況及主要品牌
早在利是稻米油出現之前,油脂行業的快速成長和豐厚的利潤空間也造就了中國食用油市場上巨頭,出現了「金龍魚」、「胡姬花」、「福臨門」和「魯花」等著名品牌和「嘉里」、「中糧」等產業巨頭。中國市場上食用油品牌眾多,約600多個,但據資料顯示,國內約有70%%的銷售收入集中在占總數7.5%%的企業,「金龍魚」、「福臨門」、「魯花」三大品牌占據了市場42.20%%的市場份額。中糧集團&「福臨門」
中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公司之一,連續10年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具有巨大的資本優勢。1995年,中糧集團以「福臨門」品牌進入利潤豐厚的小包裝食用油行業。中糧集團和美國ADM公司聯合新加坡WILMAR公司等國際知名公司合作進行產業運作,耗資20億打造「福臨門」的生產布局,目前旗下的主要企業有: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黃海糧油工業(山東)有限公司、東洲油脂工業(廣州)有限公司、北海糧油工業(天津)有限公司、大海糧油工業(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糧艾地盟(山東)有限公司、山東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自從2001年底,中糧出售了所持有的「金龍魚」的全部股權後,向外界表達了集中資源和精力全力打造「福臨門」品牌的決心。嘉里糧油&「金龍魚」
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是新加坡郭兄弟集團專為中國的糧油企業而設立的一個投資公司。嘉里糧油1990年組建了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國第一批小包裝食用油的生產,推出的第一個品牌就是「金龍魚」。在隨後的十年內,嘉里糧油又陸續在防城港、上海、青島、營口、成都、西安和廈門先後投資建立了7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形成了布點廣泛、布局合理、規模宏大的油脂生產體系。已經發展了包括「鯉魚」、「元寶」、「胡姬花」、「花旗」等16個國內小包裝油知名品牌,涵蓋調和油、色拉油、花生油、葵花油、粟米油、芝麻油等多油種的大型系列產品。
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應對中國市場可能形成的「雙寡頭」
幾年前,中國內地恰逢食用油價格上漲。郭氏家族那場資產重組也引發了中國食用油市場的震盪。
中國最大的兩家國有糧油企業———中糧集團和中谷集團完成了高達700億元的合並,成為我國最大的油料油脂加工企業集團,旗下食用油品牌主要是福臨門。
豐益國際整合後,受母公司兼並影響,郭氏集團旗下的嘉里糧油和益海集團很可能將被豐益國際收編為一家人。嘉里糧油是郭氏集團旗下糧油資產,主打品牌「金龍魚」在中國食用油小包裝市場排名第一,而旗下「胡姬花」品牌也頗有聲譽。此外,嘉里旗下還有鯉魚、元寶等品牌。當豐益國際完成所有股權轉換後,中國市場上幾大知名食用油品牌背後幾乎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而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食用油市場將形成國有大鱷和外資寡頭兩相對峙的局面。
中國品牌建設專家李光斗指出,在後WTO時代,將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受到挑戰。據其介紹,在入世最初,汽車、家電等行業最先受到沖擊。如今,在科技含量不高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也將面臨這一問題。在西方成熟市場上,行業前四名的品牌往往能占據行業75%左右的份額,「品牌寡頭時代最終會形成,關鍵還是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
迎接食用油新時代———「利是」稻米油在江湖大戰中精彩亮相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首次鎖定食用植物油
眾所周知,作為13億人口大國,中國以世界十分之一土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糧食安全一直是國家戰略安全重中之重,但近幾年來,中國的糧食自給已得到基本保障,且出口開始大於進口。相比之下,食用油卻一直過度依賴進口,依存度高達60%%以上。2007年下半年以來,由於國際石油、糧食價格持續性上漲,以及中國南方百年未遇冰凍雪災直接因素,中國出現了以食用油、豬肉為明顯特徵的結構性物價上漲,已凸顯中國食用油的戰略安全隱患。
溫總理在十一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特別要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及基本生活必須品和其他食品生產」。並提出「國際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必須充分做好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各種准備,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這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首次鎖定食用植物油。
他山之石———用優勢產品「稻米油」躋身食用油市場,化硝煙於無形
在這場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食用油漲價風波里,遼寧中稻集團的趙毅總經理顯得淡定而胸有成竹。
多年從事期貨貿易的趙總在這場風波的外圍,充分印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旁觀者清。他說他羨慕整合之後的中糧集團所擁有的昭然實力,但是,我們的糧食集團為什麼不走出國門?為什麼不想辦法在全世界種中國的地?因為只有控制了土地,才控製得了價格。所謂「巨頭游戲」,說白了就是一種控制———資源的絕對控制。
中國是稻米的生產大國,擁有2982公頃水稻種植面積及年產2億噸的水稻產量。然而,由於提煉技術及設備的困擾,盡管眾所周知米糠油(稻米油)是迄今為止最健康的食用油,但卻無法走進人們的視野和餐桌。
早在2006年,時任生威糧食集團董事長的趙毅就對中國的水稻產業、物流體系以及深加工等方面有了清醒的認識和布局。他曾表示:稻穀加工業的格局正在發生著變化,稻米企業在物流上的重要性日漸突出,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水稻期貨上市是大勢所趨,南糧北儲、稻米深加工業的發展都帶來了商機。因此,港口在稻米加工和稻米物流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2009年6月末,通過對稻米油加工過程的持續改良及精心研製,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批「利是」稻米油新品終於成功下線。
2009年9月10日,遼寧中稻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中稻2009———利是稻米油全國推介會」在沈陽賓館隆重召開。中國油脂學會副會長劉世鵬教授和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淑媛教授分別做了《稻米油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和《稻米油與健康》的精彩講演,從產品高度和營養解析角度分別給予稻米油產品高度評價。
由於稻米油是「新生事物」,所以在市場推廣伊始,頗為艱難。商超均以「炒作概念」、「價值不高」、「消費者很難認可」等多種理由將「利是」稻米油產品拒之門外。
然而,應了中國人那句老話———好東西自己會說話。
稻米油是備受營養學家推薦的健康食用油,因為和其他食用油相比,稻米油脂肪酸比例均衡,可有效預防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等功能,富含谷維素,維E維物甾醇的營養之素,又可以降低膽固醇、緩解疲勞、增加免疫力,是適合全家老小的健康食用油,在美國,被心臟病學會推薦為心臟病人指定食用油,在日本厚生省指定為中小學生烹飪營養用油。
稻米油高煙點的優點,又特別適合中國人煎炒烹炸的飲食習慣,烹飪少油煙,廚房更潔凈。
強勁的品牌宣傳與貨真價實的產品特性,使「利是」稻米油產品終於從7月中旬陸續在家樂福、沃爾瑪、新瑪特、興隆、中興、樂購等系統賣場上架銷售。令中稻公司始料未及的是,擺貨當天在無任何優勢排面、無任何促銷、導購的情況下實現了自然走貨。
隨著消費者逐漸對稻米油產品認可,遼寧中稻集團的趙毅總經理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
新的產品就是新的機會、新的產品就是新的挑戰,在這場沒有硝煙只有油煙的食用油江湖大戰中,遼寧中稻可以說是敢於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的品牌「利是」自然最先品嘗到當中的美味,自然也是創造「歷史」的人。
[2009中國十大食用油]
上榜品牌(排名不分先後)
金龍魚中國名牌,嘉里糧油出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福臨門FORTUNE中國名牌,中國糧油食品集團,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魯花食用油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山東魯花集團,十佳食用油品牌
香滿園/胡姬花含元寶/鯉魚,中國名牌,嘉里糧油,十佳食用油品牌
多力食用油葵花油一流品牌,上海佳格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海獅食用油上海名牌,上海良友海獅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盛洲食用油福建名牌,廈門中盛糧油,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紅蜻蜓重慶名牌,重慶市油脂公司,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刀嘜/紅燈新加坡/香港名牌,深圳南順油脂,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鷹嘜食用油廣東省名牌,中山市鷹嘜食品,知名品牌,十佳食用油品牌
㈥ 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農產品市場調查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我對師智敏有機山茶油市場做了小范圍的調查研究工作, 收集了 食用油市場的需求數據,了解了消費者消費意向的有關信息。 本次調查面向咸寧地區,但受訪者主要集中於咸安區。調查側重 於消費者對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了解狀況及消費意向, 同時涉及現行 食用油市場的發展狀況。 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作為一種名不見經傳的小 品種油,雖然它的功能與品質都得到了專家的肯定,但在消費者心中 的認知度卻不高, 所以我們就消費者對山茶油的了解度以及對其各項 特質的關心度設置了一系列的問題。在進行調查時,我們介紹了師智 敏有機山茶油並特意說明其因為具有強心、美容、益智等功能因而價 格較高時,有 77.1%的政府單位上班的消費者表示可以試用,還有部 分消費者表示看價格而定或者是直接願意購買,而只有 5.7%的消費 者表示不會去嘗試, 大部分消費者會去試是因為對於任何新鮮事物人們總是會非常 好奇,或是想要去驗證一下其好壞與否。作為營銷人員,我們應該牢 牢抓住這個心理打好第一仗,無論是油質、色澤、功能等方面都要給 消費者留下最好的印象,從而穩固地抓住消費者。 關於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價格問題, 現在市場上的茶油價格普遍 較高,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價格太高消費者會難以接受,絕大多數人 普遍認為山茶油比別的油就是要貴, 很多人願意接受山茶油價格貴這 個事實,作為山茶油的生產商及銷售商,必須從原料的購買到生產工 藝的改進再到銷售渠道的構建都應該注重成本的降低。 尤其是生產工
藝的改進,更是刻不容緩,因為這直接關繫到山茶油市場的開拓。 在銷售渠道構建方面,65.7%的消費者願意在超市購買食用油。 另外,對於專門的售油門市或者高檔油專賣店和小區便利商店,有 25%的消費者願意從那裡購買,所以在大方向上我們可以通過超市大 力推進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銷售。 對於如何提高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產品的知名度, 我們集取了消費 者的建議,74.2%的消費者表示應該加大廣告宣傳力度。雖然現在社 會廣告泛濫,但是其作用還是不可小視的。播放頻繁的廣告讓消費者 認知和接受某種產品或品牌 ,關鍵問題是如何通過廣告建設品牌, 這是生產廠家建設品牌、推出品牌的手段之一。同時,有 31.4%的消 費者表示應該加大生產能力。 建議增加和開發其保健功能的則占 20%。 現代社會的流行趨勢是讓廣告以及商品遍布每一個角落, 讓消費者沒 有辦法避開廣告,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過卻是成本過高,並且在 不確定市場前景的情況下投入大量的資金也是不明智的, 所以我們必 須另外尋找出路。 適當地借鑒現代廣告宣傳並同時採取其他的宣傳策 略,當然這些還需要進一步地探討與研究。從被調查者容易接觸的媒 體來看,電視佔到了 54.3%,網路占 37.1%,報紙占 25.7%。 由此可見,傳統的電視廣告仍然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起到 很好的宣傳作用。但是,隨著電子時代的來臨,網路以其信息量大、 速度快等特點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作為健康一代的食用油——師 智敏有機山茶油,在市場知名度還較低的時候,應該依靠以上的三大 媒體, 尤其要發揮網路的優勢, 發布廣告, 提高山茶油的市場知名度。
在對消費者是否會選擇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作為禮品贈送親友進 行統計後發現,60%的消費者會將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作為禮品。可見, 送禮送健康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山茶油的製造成本還很高, 價格也高於一般的健康保健食品。一般的家庭不能接受其價格,不會 經常性地食用,但是作為禮品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所以,在營銷過程 中需要強調其與豐富的營養、神奇的保健功效,弱化其價格因素,使 人們認識到購買本產品物超所值。同時,人們對包裝要求上檔次,這 也從側面了解到人們對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的保健功效不再持懷疑態 度。 對於山茶油生產廠家的選擇,實際上反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 同度。在受調查者中,絕大多數的人選擇金龍魚,可見金龍魚這個大 品牌已經深入人心, 目前在中百超市有一種富川山茶油可以和我們的 師智敏有機山茶油相提並論,富川有禮品裝 750ml 的兩瓶裝,價格是 218 元,雖然價格比我們的師智敏有機山茶油便宜,但是我們的師智 敏有機山茶油是 2L 兩瓶裝 288 元, 在這方面我們的師智敏有機山茶 油有一定優勢,在調查中絕大多數人對富川的品牌還沒有一個認可 度,只要我們大做宣傳的話應該可以優先強占市場。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山茶油市場推廣的以下結論: 一是山茶油市場空白、機遇與挑戰並存。調查數據顯示,消費者 對師智敏有機山茶油認知度偏低, 在同類新品保健食用油中比重僅占 到 31.4%,而消費者目前大量長期食用的食用油主要是:豆油、花生 油占 34.3%,菜籽油占 62.9%,動物油 5.7%
由此表明,山茶油市場目前還屬於空白市場,而隨著消費者保健 意識的逐步增強,山茶油憑借強身、益智、美容等高品質優勢,將會 在我國食用油市場迅速發展。 山茶油市場的巨大潛力將是山茶油開發 的優勢所在。從數據中我們也可看出,消費者對山茶油的認知度低於 同類新品保健食用油中相對早期上市的橄欖油、玉米油和棕櫚油。因 此, 在山茶油市場推廣中, 應注重對產品的宣傳介紹, 加大宣傳力度, 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宣傳產品功效、特質。 二是注重品質和性價比。 在關於消費者選用食用油主要考慮因素 這一項中,有 42.9%的受訪者選擇了色澤、品質好的,有 34.3%的人 選擇大瓶實惠的,另外 22.8%的人選擇了包裝上檔次和廣告中經常看 到的產品。數據顯示,在食用油作為一種人們日常中必不可少的必需 品,品質是消費者選購產品的關鍵因素。而食用油的直接購買者大多 是家庭主婦,這一特殊顧客群相比其他顧客群更注重產品的性價比, 她們往往在購買過程中貨比三家,從價格和品質兩方面入手擇優選 購。所以,在山茶油的市場開發推廣過程中,要注重產品品質,嚴把 質量關;同時,找到適當低價與高品質的最優平衡點,以迎合消費者 的需求。 三是走品牌戰略,努力塑造品牌形象。在關於消費者對食用油的 品牌忠誠度調查中,我們發現,有 71.4%的消費者相信品牌,並一直 購買某一品牌; 20%的消費者隨機購買, 偶爾購買品牌油; 而僅有 8.6% 的消費者從不注重品牌。由此可見,消費者對品牌的重視程度和忠誠 度。這一結論為我們建議現在生產廠家要走品牌路線,塑造品牌形象
提供了理論支柱。 在品牌化商品越來越多地佔據市場領導者地位的今 天, 塑造產品品牌和企業形象已經成為各個行業企業管理者的首要課 題。 因此, 師智敏有機山茶油在質量過硬、 價格令顧客滿意的前提下, 更要全力打造品牌形象,培養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唯有如此,才能 開創良好的局面。
㈦ 食品市場調查報告要怎樣寫
日期:XX年X月X日 第一章 調查說明 一、調查時間:年月日上午點至下午點。 二、調查目的版:1、 ;權2、3、三、調查實施單位:1、 ;2、 ;3、 。 四、調查范圍: 五、調查方法: 六、資料統計及分析方法: 七、權威性說明:例子:本次調查因時間有限,資料收集還欠齊全,對象了解深度也不夠,但報告各資料來源基本能保證調查報告的真實性。 第二章 調查資料統計和分析 做個表格,將數據填寫並寫上分析內容 第三章 對XXXX(調查總體中的某個個體)的重點調查一、 說明二、 個性分析 1. 消費者背景研究:收入、教育、年齡、性別、家庭組成、種族、工作… 2. 消費者對產品和競品的認知及態度:質量、價值、包裝、型號、品牌聲譽、品牌形象等及其認知差別。 4. 購買角色。 5. 消費者對現有營銷活動的評價。對廣告的接受程度、對營業推廣的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