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智能公交市場調查和分析

智能公交市場調查和分析

發布時間:2021-08-23 00:48:15

Ⅰ 公交調查以往的調查方法有哪些

公共汽車,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線,有或者無固定班次時刻,承載旅客出行的機動車輛。一般外形為方型,有窗,設置坐位。又稱為公交車、公汽或巴士,其中「公交」是公共交通的簡稱;台灣地區又稱為公車、客運或巴士;在香港和澳門,則多稱為巴士(英語中「Bus」的音譯)。一般來說,公共汽車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大眾運輸工具。市化和機動化的發展,使城市人口和地域不斷增加,對公共交通的需求相應快速增長,要求公共交通企業投入更多的客車。

Ⅱ 哪個國家的智能公交公交系統較完善

智能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將傳統的交通系統看成是人、車、路的統一體,運用計算機、通信、人工智慧、感測器等領域的先進成果來徹底改變目前被動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駕駛過程中可以隨時通過GPS/GIS、廣播、信息發布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狀況,而交通管理部門則可通過道路上的車輛感測器、視頻攝像機等設備隨時了解各個路段的交通情況,並隨時對各個交通路口的交通信號進行調整以及對外界進行信息發布,使整個交通系統的通行能力達到最大。 交通問題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交通擁擠造成了巨大的時間浪費,加大了環境污染。我國大多數城市的平均行車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於車輛速度過慢,尾氣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氣質量進一步惡化。交通問題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研究報道,美國每年因交通阻塞造成的經濟損失約410億美元,日本東京每年因交通擁擠造成的時間損失相當於 1 000多億美元,歐洲每年因交通事故、交通擁擠和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500~5000和50~500億歐元。為了緩解經濟發展帶來的交通運輸發面的壓力,盡量的利用現有的資源,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各國都加大了對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和建設的力度。 1 智能交通發展的現狀 對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許多國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並成為繼航空航天、軍事領域之後高新技術應用最集中的領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國、日本、歐洲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國,對ITS的研究雖然起步最晚,但由於投入較多,目前已處於該領域的領先水平。1991年,美國開始對ITS研究進行投資,僅1994~1995年就確定了104項研究項目,並成立了專門組織,著手制定ITS的研究開發計劃,到1997年投資近7億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國總統柯林頓簽署了「面向21世紀運輸權益法案(Transportation Equity Act of the 21th Century)」。該法案的確定為美國公路系統的繼續發展和重建帶來了創紀錄的投資。法案跨度為6個財政年度(1998~2003),撥款總金額為2 178.9億美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用於支持ITS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歐洲在ITS的研究方面採取整個歐洲一體化的方針,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面共同出資進行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著名的項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運輸界規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計劃,共有12個國家的700多個單位參加,經費達5億歐元。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對汽車交通綜合控制系統的研究,並成立了全國性的ITS推進組織,是對ITS進行研究最早、實用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目前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務等綜合體系,並基本完成了覆蓋全國的電子地圖的繪制工作,有400萬台汽車導航儀在使用,其中120萬台可接收信息。 我國在ITS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但隨著全球范圍智能交通技術研究的興起,進入20世紀80年代,我國也加快了對智能交通技術研究的步伐。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陽等大城市陸續從國外引進了一些較為先進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監控系統;另一方面,國家加大了自主開發的步伐,如國家計委、科技委組織開發的實時自適應城市交通控制系統HT-UTCS,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市交警總隊合作開發的SUATS系統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國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交通智能運輸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智能運輸系統的標准化活動,現在正進行中國智能運輸系統標准體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國將從今年起在全國36個城市實施以實現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為主要內容的「暢通工程」,並逐步推廣到全國100多個城市。 2 中國發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中國是一個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與汽車化發展十分迅猛。改革開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經發展到超過30%,預測2010年將接近50%;機動車擁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2010年達到13億多輛。中國城市交通的特點是混合交通,目前自行車擁有量超過1.8億輛,如果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結構不改善,自行車擁有量將會有增無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道路交通設施及管理設施雖然有較大改觀,但跟不上機動車增長速度。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大多數城市路網結構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統不健全。交通管理設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隻是實現了監視功能,而遠沒有發揮控制功能的效應。 中國城市的大氣質量惡化,已逐步由煤煙型污染轉變為機動車尾氣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擁堵、車速下降以及車況差、車輛技術性能低等,致使中國處在世界十大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中。同時,車輛狀況差也直接影響到城市交通,並已成為制約我國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3 中國發展ITS的主導思想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發展ITS的必要基礎條件上還有較大差距,加上我國特有的混合交通特點,以及城市結構、路網結構、交通結構的不完善,因此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來研究制定我國發展ITS的戰略及發展框架。 中國交通運輸正面臨經濟發展與資源制約的雙重壓力,因此也不能重復發達國家走過的老路,一定要立足本國實際,走中國ITS發展之路,以推動我國信息化進程及培育自己的ITS產業。 21世紀交通管理的發展趨勢必將是管理體制集約化;管理設施現代化;管理手段網路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效率高效化;管理方式社會化。因此,中國ITS的發展將帶來一場交通管理體制與模式的變革,而這種變革將直接影響著ITS的發展。 4 發展中國智能運輸系統的對策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建設,交通運輸的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全社會各種運輸方式完成的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交通運輸技術裝備得到明顯的改善,使得中國交通運輸已從「限制型」向「適應型」過渡,已從滿足「量」的需要向滿足「質」的需要過渡,已經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並且公路運輸發展成為交通運輸的主力軍。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一些差距,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交通運輸設施在技術裝備、服務質量等方面還很不適應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與國際水平相比差距較大;部分地區、部分運輸方式和一些運輸方向上存在著運力過剩、低水平惡性競爭的現象等。 縱觀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交通運輸發展經驗,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其交通運輸發展具有不同的特徵,盡管世界各國情況不同,條件也有相當的差異,但這種特徵卻有著一定程度的共性。和發達國家相比,雖然中國目前經濟發展水平尚有較大差距,但改革開放的政策使我們的發展速度較快,發達國家今天遇到的問題,我們已經或者今後必將會深刻地感受到,為使交通運輸業適應21世紀的要求,我們應採取積極的對策,根據國情發展中國的智能運輸系統。 4.1 打好ITS發展基礎,特別是應加強ITS基礎理論的研究工作 目前,國際上ITS理論仍不完善,還處於發展時期,我們應積極加強與ITS開展較先進國家的交流,在國際ITS現有發展水平上結合中國特點,深入細致地進行理論研究,盡快接近或達到世界水平,以迎接21世紀ITS發展的挑戰。否則將成為別國的追隨者,成為他們不成熟技術的推廣試驗場。 4.2 建立ITS協調組織機構 中國交通運輸體制目前仍是條塊分割狀況,鐵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設等部門分頭管理,現已出現了各自發展自身ITS的勢頭,這將造成中國資源上的巨大浪費。為此應盡快成立一個由國家統一領導的,有關部門、學者、企業和研究部門參與的「ITS中國」組織,類似於美國的ITS 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歐州的ERTICO組織,來統一制訂中國ITS發展戰略、目標、原則和標准,特別是制定有關ITS的技術規范和整體發展規劃,實現ITS技術和產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換性,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以減少局部利益的沖突和有限資金的浪費。 4.3 注重人才的培養 隨著ITS的進一步發展,21世紀交通運輸將會發生重大變化,而與之相應的是對不同層次的專業人才需求情況與以往大不相同,為此應加強國內高校及科研單位交通運輸領域與國外ITS的交流合作,派出人員學習培訓,走出去、請進來,將最新的ITS技術溶入交通運輸專業的教學內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質的ITS人才去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4.4 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資金不足的發展中國家,應根據中國現有條件,以ITS個別項目入手選擇恰當的切入點,諸如ITS技術及其產品的標准化;ITS中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統;先進的公共交通營運系統;車輛控制和安全系統;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等。從全國范圍內看,由於中國生產力布局、資源分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不同,交通運輸具有明顯的區域不平衡性,即某些地區的發展(如東部、東南部),特別是大都市及其附近的交通運輸已存在發展智能運輸的潛在市場需要。

Ⅲ 智慧公交系統有什麼發展前景嗎

由於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許多國家和地區採取了公交優先策略和措施,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在城市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另一方面是在交通管理上實現公交優先。

例如,2007年,我國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經濟政策的意見》,採取一系列扶助政策,包括加大對公共交通建設的投入,規范專項經濟補償,確立公交路權優先,建立低票價補貼機制等。

在這個政策指引下,我國公共交通發展迅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已達49.02萬公里,截止至2017年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增長至接近80萬公里,達到了79.59萬公里,同比增長9.12%。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將達84.23萬公里左右,同比增長5.83%。

在客運總量方面,我國城市公共交通客運總量也從2010年的686.74億人次增長至2017年的847.06億人次。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城市公共交通客運總量將達853.67億人次左右。

2010-2018年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公交管理方面,以韓國首爾為例,韓國首爾公交專用道設在路中央的雙向通道,沿線的公交站點也隨之移到馬路中間,呈「私車-車站-公交-車站-私車」的布局,實行這種公交專用道後,公交車輛行駛速度至少提高了18%,乘客數量增加了15%至38%。

未來將保持穩定發展

首先,隨著世界人口逐年增加,轎車也隨之迅速增多,使得各國城市的交通越來越擁擠,汽車尾氣和雜訊帶來的污染越加嚴重,從而引起世界各國對今後城市交通的戰略性發展做出調整,即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在政策大力推動下,今後全球公共家通行業仍將保持穩定發展。

其次,隨著技術的進步,全球公共交通領域將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公共交通系統,以信息化為基礎,促進乘客、車輛、場站設施以及交通環境等要素之間的良性互動,推動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建設。

最後,更深層次體現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理念,打造低碳公交。相較於私家駕車出行等交通形式,公共交通形式本身就是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最好交通形式,未來不斷發展的新能源技術將能夠實現以最節約的能源、最低的環境污染來實現最大的效率,在更深層繫上體現這一理念。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公交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Ⅳ 大數據和智慧交通有哪些應用的案例

大數據方面的應用案例

在醫療方面,紐約的mountsinai醫院利用數千名患者的數據、歷年匯報的流感爆發數據等數據與病毒的變異過程做交叉比對。通過這種工作,科學家和醫生可以預測病毒如何傳播,以及對抗這些病毒的最佳途徑;甚至有可能使用預測分析來判斷病毒的傳播方式,然後採取行動來限制這一傳播。據說這家醫院有望在未來阻止流感的發生。

在交通方面,浙江某城市與英特爾合作,安裝了1000個數字監控設備,100個智能監測點系統,超過300個檢查點的電子警察,和500多個視頻監控系統。通過更有效地監測交通和擁堵數據,改善交通流量,減少道路交通事故。

在廢物處理方面, 英國曼徹斯特垃圾處理局有一套系統,能夠利用數據使得產生的垃圾被盡可能多的再次利用。通過對來自不同地區的卡車進出加工廠時進行稱重,能夠了解每個地區所產生的垃圾數量。這些數據幫助當局出台了相應的政策,鼓勵那些特定的社區更好的垃圾回收和垃圾減量。

在建築方面, 住房慈善機構hact從400,000座住房中持續不斷地收集數據,並進行了各種數據分析。通過數據來發現設計、建造、布局中存在的潛在問題,進而在建造新的樓宇時優化相關的參數,避免這些問題,改進政府保障房的的維修,規劃空間合理使用。

智能應用服務,Google提供的大數據分析智能應用包括客戶情緒分析、交易風險(欺詐分析)、產品推薦、消息路由、診斷、客戶流失預測、法律文案分類、電子郵件內容過濾、政治傾向預測、物種鑒定等多個方面。據稱,大數據已經給Google每天帶來2300萬美元的收入。例如,一些典型應用如下:

(1)基於Map Rece,Google的傳統應用包括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日誌分析、搜索質量以及其他數據分析應用。

(2)基於Dremel系統, Google推出其強大的數據分析軟體和服務 — BigQuery,它也是Google自己使用的互聯網檢索服務的一部分。Google已經開始銷售在線數據分析服務,試圖與市場上類似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這樣的企業雲計算服務競爭。這個服務,能幫助企業用戶在數秒內完成萬億位元組的掃描。

(3)基於搜索統計演算法,Google推出搜索引擎的輸寫糾錯、統計型機器翻譯等服務。

(4)Google的趨勢圖應用。通過用戶對於搜索詞的關注度,很快的理解社會上的熱點是什麼。對廣告主來說,它的商業價值就是很快的知道現在用戶在關心什麼,他們應該在什麼地方投入一個廣告。據此,Google公司也開發了一些大數據產品,如「Brand Lift in Adwords」、「Active GRP」等,以幫助廣告客戶分析和評估其廣告活動的效率。

(5)Google Instant。輸入關鍵詞的過程,Google
Instant 會邊打邊預測可能的搜索結果。

谷歌的大數據平台架構仍在演進中,追去的目標是更大數據集、更快、更准確的分析和計算。這將進一步引領大數據技術發展的方向。

在競選方面,直到2012年,奧巴馬的數據團隊對數以千萬計的選民郵件進行了大數據挖掘,精確預測出了更可能擁護奧巴馬的選民類型,並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宣傳,從而幫助奧巴馬成為了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競選經費處於劣勢下實現連任的總統。只要數據量夠大,夠及時,挖掘夠深刻,就可以洞悉每個選民的投票幾率。

在教育方面,"以物聯網、雲計算等綜合技術的成熟為基礎,在學生管理資料庫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數據,經過過程性和綜合性的考慮,找到學生各種行為之間的內在聯系,考量背後的邏輯關系,並作出恰當的教學決策。以某集團最新出版的全球少兒美語旗艦課程為例,引入了首款應用於少兒英語學習領域的MyEnglishLab在線學習輔導系統(以下簡稱MEL),應用大數據技術全程實時分析學生個體和班級整體的學習進度、學情反饋和階段性成果,從而及時找到問題所在對症下葯,實現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動態管理。

智慧交通的應用案例

根據ITS114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12月31日,包括城市智慧交通和高速公路機電市場的全年千萬項目統計規模為182.5億,其中主要分為四大市場1.交通管控市場千萬項目規模為84.24億。2.智慧交通/智能運輸市場千萬項目規模為20.33億。3.高速公路機電市場千萬項目規模為75.8億。4.平安城市千萬項目規模為56.6億。以上四個市場都有著很多的智慧交通方面的應用案例。

具體的在交通管控市場方面, 當前各個省積極構建的交通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系統,還有圍繞著視頻、圖像分析,從而實現在治安、交通、工業製造、汽車、人工智慧等等諸多領域的應用亦是智慧交通的典型案例。如深圳榕享的"交通模擬與智能管控機器人"可實時採集視頻檢測數據與線圈檢測數據,將採集的交通流數據、信號配時等數據輸入到建立的模擬路網模型中,進行實時的交通系統模擬。通過一體化交通模擬模型,機器人能快速找出路網擁堵點以及分析路網的常發性擁堵點,並對交通流運營狀況的演變進行預測和分析。在交通模擬與智能管控機器人平台上,還可對城市的任意交叉口的交通環境進行設置,周邊居民可將相關建議"告知"機器人,實時模擬交叉口改良效果,實現全民參與、全民實踐、全民創新的交通管理新模式。

智慧交通/運輸方面各種「專車」「快車」「拼車」「代駕」平台類和軟體數據類的實例比比皆是,如我們都熟知的「滴滴快遞」「uber"「e代駕」等app應用。

交通工具新型技術案例方面:如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智能車等等;在2015年12月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展示的無人車,李書福展現的自動駕駛技術都體現了當前智能交通工具的發展。 更近一點的是,汽車電子標識、ETC、車路協同。2015年的新能源客車市場呈爆發性增長,新能源客車銷量達到37363輛,同比增長213.19%,同時2015年國務院印發《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考核辦法(試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等等政策文件,可預見的是新能源汽車將會造就一個巨大的市場,建立在新能源汽車之上的車聯網也將搭上順風車。

平安城市也有很多已經成型的智慧交通案例。平安城市是基於GIS數字地圖技術,高度整合治安監控、智能交通、數字城管、應急指揮等子系統,改變傳統的靜態管理和單點管理,實現實時、動態的聯動管理新模式,實現了整個城市的治安、交通、城管、應急聯動等各個職能部門的聯動,建立了高效的城市部門聯動機制,提高了城市的集成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根據高清視頻監控系統的特點和應用需求,結合當前與今後一定時期內圖像監控系統與圖像應用系統的發展需要,建設一套先進的平安城市綜合應用平台,為指揮調度、調查取證、應急處置、交通管理等多種後台應用提供及時、可靠的視頻圖像信息,服務於實戰。市面上常見的平安城市系統具備的主要功能大部分都有:人臉卡口功能;交通事件檢測功能;智能檢索功能;道路違法抓拍功能;車輛稽查布控功能;非現場執法;分析研判功能;交通事態監控功能;視頻質量檢測功能;智能應用管理功能;數據格式及通信功能;遠程式控制制功能;指揮調度功能;勤務管理功能; 設備運行狀態監測功能。

Ⅳ 公交客流分析如何寫

公交客流分析可從公交現狀,經過調研,分析的目的等方面來寫。當然了若是有數據作為依據就比較好,根據公交安裝的客流統計採集客流數據,在通過客流分析系統實現公交的合理安排,路線的規劃等

Ⅵ 有關智能公共交通的發展前景的資料或論文

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在中國城市的
應用及發展趨勢
摘要:智能交通系統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也
是費效比最顯著的途徑.作為國內城市交通系統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公共交通系
統,近年來開始出現了大量智能公共交通系統方面的應用嘗試.對我國目前城市投入
應用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統(APTS)的應用狀況進行了分析,並根據我國當前國情,分析
了我國智能公交系統未來可能的應用方向,提出了對智能公共交通系統改進的技術趨
勢分析.
關鍵詞:智能公共交通系統;GPS;IC卡;應用
0引言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雖然近20年來始終保持
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
城市基礎設施尤其是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方面,依然
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同時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
水平的快速提高,城鎮人口數量在急劇增加.此外,我國的城鎮化時期恰好又伴隨著機動化,這必
然造成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間與巨大的機動車增長
之間的沖突,給本來就非常擁堵的城市交通增加了
更大的壓力.
從世界范圍來看城市交通的發展,幾十年來世
界各工業化國家城市機動交通的發展歷程,大都走
過了先發展小汽車,後控制小汽車,最終選擇發展
大公交的曲折道路.我國土地資源稀缺,城市人口
密集,群眾收入水平總體不高,優先發展城市公共
交通更是我們的現實選擇.近年來,我國各個主要
城市在常規公交設施方面投資較大,城市公交運力
得以快速增加,萬人公交車輛擁有量由2001年的
6.1輛增長到2004年的8.4輛.但是城市公共交
通客運量並沒有相應大幅度提高,部分城市呈現下
降趨勢.在出行方式結構方面,我國主要大城市公
共交通基本呈現下降趨勢,公交客運量和運力的比
值均在下降,運力的增加不一定帶來運量的增加.
如圖1所示,我國主要大城市歷年公交運量Π公交
運力比值都出現了大幅度下降[1].
當前,城市居民對公共交通系統最大的不滿主
要就是公交服務水平低,例如公交出行速度慢、舒
適性差、換乘困難等方面.在傳統公交系統建設模
式下,改善上述問題需要巨額建設經費的支持,其
建設成效還要受到城市交通整體環境的影響.與
之相對應,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則是實現「公交優先」
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所謂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就是在公交網路分
配、公交調度等關鍵理論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統
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將現代通信、信息、電子、控制、
計算機、網路、GPS、GIS等新技術集成應用於公共
交通系統,通過構建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和控制
調度模式,實現公共交通調度、運營、管理的信息
化、現代化和智能化,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
適、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從而吸引公交出行,緩解
城市交通擁擠,有效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創造更大
的社會和經濟效益[2].
1國內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統的應用現狀
智能公共交通系統作為智能交通系統重要的
子系統之一,在我國「十五」科技攻關的智能交通系
圖1我國主要城市歷年常規公交運量Π公交運力
比值變化圖
Fig.1The ratio of Urban passenger carrying amount and
transit capacity in cites of China

統(ITS)城市示範中,北京市、上海市、青島市、杭州
市、重慶市等多個城市的ITS建設示範中都包括了
智能公共交通系統的內容.將其作為緩解城市交
通擁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國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統方面的應用,主要
集中在如下幾個領域中[3].
1.1公交車輛智能調度系統
國內城市對智能公共交通系統的探索實踐是
從公交車輛的定位監控開始的.到目前,多數進行
ITS建設的城市其公交監控系統都已經從早期純
粹的公交車輛定位調度系統擴展升級為以公交車
輛定位為基礎,結合公交地理信息平台(GIS-T)、
通信系統實施監控調度的智能調度系統.
在公交車輛定位及監控調度系統的建設中,北
京市作為我國的首都走在了建設實踐的前面.北
京公交ITS示範工程於1999年投入運行,首次投
入運行的裝有先進的車載衛星定位系統和無線通
訊裝置的車輛約為300多輛.
除北京以外,國內上海、杭州、南京、深圳、成
都、中山、包頭等眾多城市也都先後建成了公交車
輛定位及監控調度系統.基本都實現了利用GPS
系統定位功能,與電子地圖相結合,實現了公交車
輛的實時跟蹤,並進一步確保了信息發布、車輛調
度、車輛緊急救援報警等功能的實現.
1.2公交IC卡系統
公交IC卡系統,是近年來中國智能公共交通
系統方面一個成效顯著、應用范圍迅速擴展的系
統.目前,公交IC卡售票系統已經在國內大量城
市得到了應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重慶、青島、
廣州、寧波、常州等城市的公交企業都結合本城市
的公共交通特性,有針對性的建設了公交IC卡售
票系統.
近年來,中國城市公交IC卡系統的應用趨勢
是走向通用化,實現公交、地鐵、軌道、輪渡、計程車
都能夠通用的公交IC「一卡通」.在利用公交IC卡
系統促進居民採用公交出行,實現「公交優先」方
面,北京市近期在城市公交IC卡應用方面取得了
較為理想的成績.在北京市公交系統實行公交IC
卡4折優惠後,北京市公交IC卡用戶實現了飛速
增長.自2007年年初,北京市的公交運送量比以
前增加10%,目前每天公交客流增加量約達112萬
人次.
1.3公共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近幾年,隨著智能公共交通系統和互聯網的建
設,我國城市的公交信息服務已經得到了快速發
展.目前公交信息服務系統應用狀況,基本呈現如
下特點:
(1)公交服務網站成為城市最重要的公交信
息服務模式.
在國內的大型城市及經濟發達區域的中型城
市中,城市公交企業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公交服務
網站.其中,以北京市、杭州市、南京市等為代表的
城市公交服務網站採用了以GIS平台為基礎的
WEB服務模式,能夠進行換乘查詢等服務.
(2)電子站牌應用規模開始擴大.
國內一批積極進行智能公交系統建設的城市,
在實現了公交車輛的實時監控後,開始將公交車輛
信息通過電子站牌提供給公交乘客.電子站牌除
了常規站牌的內容外,還可以顯示下一班公交車輛
的預計到站時間、以及線路上公交車輛當前所在位
置等動態公交信息.
(3)公交車載信息服務系統投入實用化應用.
國內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青島市等多
個城市的公交企業在車輛上安裝了車載信息系統,
通過液晶顯示器和音響系統可以進行播放多種信
息,播放的信息內容通常包括新聞、廣告、娛樂節目
等.由於可以通過廣告資源的置換獲得系統設備
的建設投資,目前各城市車載信息服務系統已經走
上良性循環,進入實用化應用階段.
1.4城市交通綜合信息平台
對於城市的ITS而言,涉及到公安交通管理、
交通、規劃、公交、貨運、市政管理等多個部門的職
能范圍,每一個部門既是ITS的數據源,又是其它
部門數據以及在多部門數據之上進行綜合性加工
處理所得到信息的需求者.只有各相關部門協調
配合、協同行動起來,在一定的機制和技術手段下
充分實現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城市ITS才可能順利
建設和發展,ITS才能真正在提高城市交通管理與
服務水平,提高城市交通系統運行效率,緩解交通
擁堵,站在城市大交通的高度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
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基於上述考慮,提出了建設城市智能交通共用
信息平台的思想,並且隨著我國ITS建設的深入進
行,這種思想已經逐步獲得了我國ITS業界的廣泛
認同.國家「十五」科技攻關期間,十個ITS示範城
市已經不約而同地明確提出要建設城市交通共用
信息平台.其中廣州市、天津市、北京市、濟南市等
城市的共用信息平台建設列為「十五」智能交通系
統應用試點示範工程.
2中國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統發展的趨勢
展望
隨著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信息水平的快速
提高,我國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獲得了難得的飛躍
發展良機.未來我國城市智能公交系統發展趨勢,
將以信息化、實時化為核心,以「人性化」為宗旨,智
能公交系統的完善將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
2.1建設完善的智能公交調度系統
(1)建立基於城市公交系統通行能力約束的
智能公交調度模型.
城市公共交通通行能力是指在城市規定的交
通條件、道路條件及人為度量標准時間內能通過的
最大公交車輛數量或者乘客人數.公交通行能力
是在一定條件下,公交設施所能夠通過公交車輛和
乘客的極限數值,它是動態的服務能力而不是靜態
的數量[4,7,8].
當城市路網中運營的公交車輛超過公交設施
的通行能力時,由於公交車輛彼此的互相干擾、以
及公交車輛與社會車輛的行駛沖突,公交車輛行駛
的速度反而會降低.這樣即使公交企業增加了公
交車輛的營運班次,但是公交服務水平反而將下
降,同時公交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受到影響.因此,
必須建立基於城市公交系統通行能力約束的智能
公交調度模型.
公交通行能力各相關要素的關系如圖2所示.
(2)結合道路交通狀況,建立公交服務水平的
動態評價模型.
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是在城市整體道路網路中
運營的系統,因此其運營必然受到城市路網狀況的
影響.我國城市智能公交調度系統在進一步的建
設完善中,必須充分考慮城市交通系統對公交系統
的影響.利用智能公交調度系統的公交車輛定位、
行程時間預測、道路公交飽和度等數據,結合道路
交通狀況,將可以建立針對公交服務水平的動態評
價模型.使得公交企業可以實時評估公交系統的
運營狀態,根據企業的運營服務目標調整公交車輛
調度計劃.此外,還能夠通過對公交運營數據統計
和分析,實現城市規劃層面、設計層面對公交系統
的調整和優化[10,11].
(3)根據公交客流量的需求狀況,建立自動化
的公交調度模式.
車載客流量檢測器技術的完善和公交IC卡數
據實時採集技術的實現,使得未來的城市智能公交
調度系統可以利用客流量檢測器及數據融合技術,
實時監控城市居民公交的出行狀況,並對城市居民
未來的公交出行需求進行動態預測.以此為基礎,
建立自動化的公交調度機制,將實現智能公交調度
系統對公交車輛調度計劃的自主調整和優化.
(4)將智能公交系統的建設、運營與城市規劃
緊密結合起來實施.
目前國內城市投入使用的智能公交調度系統
往往都是在現有傳統公交設施基礎上改建實施的
系統,系統的使用、維護都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不
足.只有從城市規劃的環節就開始考慮智能公交
系統的建設,以及智能公交系統未來的運營,才能為智能公交系統的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真正
把智能公交系統的建設放於優先的位置,才能避免
智能公交各分系統之間重復建設或者相互干擾的
問題,才能使得智能公交系統能夠真正有效的發揮
作用.
(5)將MIS系統與智能公交調度系統進行整合.
目前,國內公交企業由於其歷史原因,開發的
公交信息系統分步建設、獨立運行的現象尤為突
出.為了有效的整合公交企業的信息資源,使得其
充分發揮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綜合性管理信息
系統(MIS).並且將MIS系統與公交企業的智能公
交調度系統整合起來.
管理信息系統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2
tem)是企業的信息系統,它具備數據處理、計劃、控
制、預測和輔助決策功能,是一個覆蓋了整個公交
企業各相關部門的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統.通過建
設公交企業MIS系統,建立高質量、高效率的企業
信息管理網路,為領導決策和內部管理、辦公提供
服務,實現企業辦公自動化、管理現代化、信息資源
化、傳輸網路化和決策科學化.
MIS系統將使得公交企業能夠充分發掘、利用
自身的信息資源,同時可以將通過城市交通共用信
息平台獲得的其他部門的信息,經過處理、分析後
獲得更有價值的輔助決策信息.
2.2公交IC卡系統的拓展
公交IC卡系統在公交票務服務方面目前已經
相對較為完善,未來其應用趨勢將集中到如下的兩
個方面:
(1)實現公交IC卡在經濟帶、都市圈的一體
化運營.
目前,我國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經濟
的區域化發展,各城市都高度重視與周邊城市的區
域經濟、交通聯系,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經
濟圈、長江中游經濟圈、環渤海灣經濟圈等都市經濟
圈.在經濟圈、都市圈范圍內實現公交IC卡的通用,
已經成為各地公共交通系統未來建設的目標.
(2)實現公交IC卡數據的有效應用.
公交IC卡的應用,將能夠為公交客流調查提
供了一種新的手段.公交IC卡在方便地完成乘車
收費的同時,還可記錄下乘客使用IC卡的時間、車
次、站點等信息.這些信息真實、准確地反映城市
居民的公交出行狀況,是公交最重要的原始資料.
通過對IC卡數據的統計分析,能夠得到公交出行
的統計和預測數據.
2.3建設人性化、智能化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未來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將向著「人
性化、智能化」的方向進行建設.新時代的公交信
息服務系統其核心將圍繞著公交實時數據的處理
及多源數據的數據融合展開,主要將呈現如下的發
展趨勢:
(1)將公交信息服務模式從以靜態信息為主
的狀態,轉變為以實時信息為數據基礎的動態信息
服務.
利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多源動態信息,未來
的公交信息服務將實現以實時信息為數據基礎的
動態信息服務.動態公交信息服務其本質是將實
時的公交信息經過處理,預測出公交系統未來的運
營趨勢,將動態的公交運營信息提供給乘客.
(2)實現多種公交運輸方式信息資源的融合,
使得城市居民可以通過公交信息服務制訂有效的
出行計劃.
目前城市的公交、地鐵、機場、輪渡、鐵路等相
關部門的信息服務處於各自獨立運行的狀態.通
過建設城市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將有望實現多種公
交運輸方式信息資源的融合.以此為契機,智能公
交信息服務將能夠為出行者制訂完整的出行計劃,
實現市域范圍、甚至區域范圍內乘客的高效、有計
劃地出行.
(3)從被動式公交信息服務為主,轉變為以主
動式公交信息服務為主.
除了傳統的公交信息服務模式,例如公交信息
網站、公交電子站牌、公交熱線服務電話、電台廣播
等以外,未來智能公交信息服務系統將向乘客自主
式信息服務模式發展.通過乘客與公交信息服務
系統的人機對話,乘客能夠及時、准確地獲取個人
最需要獲取的信息.服務模式將包括手機WAPΠ
GPRSΠCDMA網路公交信息服務、手機公交簡訊信
息服務、PDA信息終端公交信息服務等模式.
2.4實現大范圍、大規模運營的公交車輛區域調度
公交區域調度,國外又稱網路調度或線間調
度,是指在一定地域的范圍內、原來各自獨立運營
線路上的車輛、人員,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和管理
組織協調起來共同運營,以達到資源的最有效配置
和充分利用的一種組織模式.區域調度模式是基
於運量平衡思想提出的,由於公交客流存在著方
向、時間上的不均衡性,因此,可通過不同線路間運
力的動態組合,實現車輛運量的均衡,從而最大限
度地節省運營車輛總數和司乘人員總數,提高公交
車輛的利用率和司乘人員的勞動效率[6].區域調
度是面向任務,而非面向線路的調度模式[9].
公交區域調度是國外大城市普遍採用的、高效
率的調度模式.隨著我國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統
的建設和城市道路交通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國內城
市公交企業傳統的線路調度模式必將為區域調度
模式所取代.圖3即是多車場公交區域調度的模
式圖.通常情況下,多車場調度優化模型採用系統
總「空駛」距離最短,即「空跑」成本最小的模型.在
智能公交調度系統中,還將增加可區域調度的公交
車輛行駛狀況及車輛空駛時間等約束條件.
區域調度優化模型為
3結束語
本文以我國當前城市交通「公交優先」的建設
目標為契機,首先對我國當前城市智能公交系統
———包括智能公交車輛調度系統、IC卡售票系統、
公共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和城市共用信息平台系統
的技術發展狀況及應用規模情況進行了簡要的分
析.並針對當前國內智能公交系統存在的不足,提
出了未來在城市智能公交系統(APTS)快速建設的
發展環境下,智能公交系統發展的趨勢.根據城市
公共交通系統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提出了未來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統(APTS)的發展
趨勢及各自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統研究[R].北京:中國城
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06.[The Research of Urban In2
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 Management System[R].Bei2
jing: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2006.]
[2]楊兆升.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統理論與方法[M].北
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4.[YANG Zhao2sheng.The
Theoretics and Method of Urban Intelligent Tansit Manage2
ment System[M].Beijing: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2004.]

Ⅶ 天津有電動公交車么,最近打算做個市場調查

純電動的有862、638,油電混合的有3、5、8、37、(30)、50、619、(634)、681、(686)、691、692、800、803。30、686是即將更換油電混合動力車

Ⅷ 公交運營績效分析怎麼分析呢 求指點 比如說分析方法 都需要什麼數據

車輛使用績效
a.單位車輛行駛里程數
行駛里程數/總車輛數 (公里/車)
b.單位車輛載客旅次數
總旅次數/總車輛數 (旅次/車)
c.單位里程的載客旅次數
總旅次數/總行駛里程數(旅次/車公里)
d.單位班次的載客旅次數
總旅次數/總行駛班次數 (旅次/班次)

單位載客延人公里
營運成本/總旅次里程(元/人公里)
反應路線或地區的市場需求,可作為防止票款舞弊的依據
單位行駛班次的營運收益
營運收益/行駛班次數(元/班次)
反應該部門的整體經營效率,可作為考核之主要依據.整個系統的益本比亦可供公車定價決策參考
a.營運報酬率(收益成本比)
營運收益/營運成本(百分比)

閱讀全文

與智能公交市場調查和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子商務的快遞物流 瀏覽:729
春季活動促銷語 瀏覽:415
河南省民生實事培訓方案 瀏覽:721
電子商務物流構成要素包括哪些 瀏覽:274
網路營銷期末考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瀏覽:913
節日銀行營銷方案 瀏覽:721
中醫理療養生會館策劃方案 瀏覽:137
舞蹈培訓開業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54
4s店全員營銷方案ppt 瀏覽:935
市場營銷和哲學有什麼聯系 瀏覽:137
電子商務運行環境 瀏覽:525
生日蛋糕升級推廣方案 瀏覽:421
零售連鎖葯店新員工培訓方案 瀏覽:193
廈門市知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0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培訓計劃 瀏覽:95
沙龍培訓方案 瀏覽:773
工會活動方案策劃 瀏覽:787
茅台酒營銷方案 瀏覽:184
傢具銷售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429
有促銷活動場景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