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場預測的四大原則
預測本身要藉助數學、統計學等方法論,也要藉助於先進的手段。我們先不講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可能最先關注的是怎樣形成一套有效的思維方式?以下幾個原則可能會有些啟發: 建立在「分類」的思維高度,關注事物(類別)之間的關聯性,當了解(或假設)到已知的某個事物發生變化,再推知另一個事物的變化趨勢。
最典型的相關有正相關和負相關,從思路上來講,不完全是數據相關,更多的是「定性」的。
(1)正相關是事物之間的「促進」,比如,居民平均收入與「百戶空調擁有量」;有企業認識到「獨生子女受到重視」推知玩具、教育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某地區政府反復詢問企業一個問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究竟帶來什麼機遇」,這實際上是目前未知市場面臨的一個最大機遇!該地區先後發展的「家電業」、「廚房革命」、「保健品」應該是充分認識和細化實施的結果。這也體現企業的機遇意識。進行的人口普查,有專家提出那些資料是企業的「寶」,就看您怎麼認識了:有個大型傢具企業,起家把握的一個最大機遇是「中國第三次生育浪潮生育的這些人目前到了成家立業的高峰」。
(2)負相關,是指事物之間相互「制約」,一種事物發展導致另一種事物受到限制。特別是「替代品」。比如資源政策、環保政策出台必然導致「一次性資源」替代品的出現,象「代木代鋼」發展起來的PVC塑鋼;某地強制報廢助力車,該地一家「電動自行車」企業敏銳地抓住機遇也是一樣。 這個原則也是建立在「分類」的思維高度,關注事物之間的關聯性。
(1)由小見大—從某個現象推知事物發展的大趨勢:例如現有人開始購買私家汽車,您預見到什麼?運用這一思路要防止以點代面、以偏概全。
(2)由表及裡—從表面現象推實質:例如「統一食品」在崑山興建,無錫的「中萃面」應意識到什麼?「海利爾」洗衣粉到蘇南大做促銷,「加佳洗衣粉」意識到可能是來搶市場的。換個最簡單的例子說:一次性液體打火機的出現,真的就有火柴廠沒有意識到威脅的例子。
(3)由此及彼—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也可以由這一思路解釋。你記住一句話:發達地區被淘汰的東西,落後地區可能有市場。
(4)毛澤東說過一句話:我不是李自成。可見歷史的東西對以後的發展是極有指導性的。換句話說:誰敢想想自己家有空調、電腦、電話?我們問:您能不能想想10年後您會擁有自己的汽車?這種推理對商家是頗具啟發的。您能總結一下中國家庭電視機的發展規律嗎?也許,您從中就能找到商機!
(5)由遠及近—比如國外的產品、技術、管理模式、營銷經驗、方法,因為可能比較進步,就代表先進的方向,可能就是「明天要走的路」。
(6)自下而上—從典型的局部推知全局,一個規模適中的鄉鎮,需要3台收割機,這個縣有50個類似的鄉鎮,可以初步估計這個縣的收割機可能的市場容量為150台。
(7)自上而下—從全局細分,以便認識和推知某個局部。例如,我們想知道一個40萬人的城市女士自行車市場容量,40萬人——20萬女性——(去掉12歲以下50歲以上)還有10萬——調查一下千人女性騎自行車比率(假設60%)——可能的市場容量為6萬。對大致了解一個市場是很有幫助的。 市場商品容量是指有一定貨幣支付能力的需求總量。市場容量及其變化預測可分為生產資料市場預測和消費資料市場預測。生產資料市場容量預測是通過對國民經濟發展方向、發展重點的研究,綜合分析預測期內行業生產技術、產品結構的調整,預測工業品的需求結構、數量及其變化趨勢。消費資料市場容量預測重點有以下三個方面:?
(1)消費者購買力預測。預測消費者購買力要做好兩個預測:第一,人口數量及變化預測。人口的數量及其發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第二,消費者貨幣收入和支出的預測。
(2)預測購買力投向。消費者收入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消費結構,即消費者的生活消費支出中商品性消費支出與非商品性消費支出的比例。消費結構規律是收入水平越高,非商品性消費支出會增大,如娛樂、消遣、勞務費用支出增加,在商品性支出中,用於飲食費用支出的比重大大降低。另外還必須充分考慮消費心理對購買力投向的影響。
(3)預測商品需求的變化及其發展趨勢。根據消費者購買力總量和購買力的投向,預測各種商品需求的數量、花色、品種、規格、質量等等。 1.「回歸」的含義。回歸是指用於分析、研究一個變數(因變數)與一個或幾個其它變數(自變數)之間的依存關 系,其目的在於根據一組已知的自變數數據值,來估計或預測因變數的總體均值。在經濟預測中,人們把預測對象(經濟指標)作為因變數,把那些與預測對象密切相關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數。根據二者的歷史和 統計資料,建立回歸模型,經過統計檢驗後用於預測。回歸預測有一個自變數的一元回歸預測和多個自變數的多元回歸預測,這里僅討論一元線性回歸預測法。
2.回歸分析的基本條件。應用一組已知的自變數數據去估計、預測一個因變數之值時,這兩種變數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第一,統計相關關系。統計相關關系是一種不確定的函數關系,即一種因變數(預測變數)的數值與一個或多個自變數的數值明顯相關但卻不能精確且不能唯一確定的函數關系,其中的變數都是隨機變數。經濟現象中這種相關關系是大量存在的。例如糧食畝產量y與施肥量x之間的關系,二者明顯相關但不存在嚴格的函數關系,畝產量不僅與施肥量有關,還與土壤、降雨量、氣溫等多種因素有關,這樣畝產量y存在著隨機性。
第二,因果關系。如果一個或幾個自變數x變化時,按照一定規律影響另一變數y,而y的變化不能影響x,即x的變化是y變化的原因,而不是相反,則稱x與y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反映因果關系的模型稱為回歸模型。 另一種分類市場預測的分類方法般可以分為定性預測和定量預測兩大類。對於企業營銷管理人員來說,應該了解和掌握的企業預測方法主要有:
(1)定性預測法
定性預測法也稱為直觀判斷法,是市場預測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定性預測主要依靠預測人員所掌握的信息、經驗和綜合判斷能力,預測市場未來的狀況和發展趨勢。這類預測方法簡單易行,特別適用於那些難以獲取全面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的問題。因此,定性預測方法在市場預測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定性預測方法又包括:專家會議法,德爾菲法,銷售人員意見匯集法,顧客需求意向調查法。
(2)定量預測法
定量預測是利用比較完備的歷史資料,運用數學模型和計量方法,來預測未來的市場需求。定量預測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時間序列模式,另一類是因果關系模式。
2. 、常用的定性調研方法有哪些
觀察法、實驗法、詢問法、情況推測、問卷法等。
1、觀察法
觀察法是社會調查和市場調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調查人員根據調查研究的對象,利用眼睛、耳朵等感官以直接觀察的方式對其進行考察並搜集資料。例如,市場調查人員到被訪問者的銷售場所去觀察商品的品牌及包裝情況。
2、實驗法
實驗法是由調查人員跟進調查的要求,用實驗的方式對調查的對象控制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對其進行觀察以獲得相應的信息。控制對象可以是產品的價格、品質、包裝等,在可控制的條件下觀察市場現象,揭示在自然條件下不易發生的市場規律,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市場銷售實驗和消費者使用實驗。
3、詢問法
詢問法是用詢問的方法收集市場信息資料的一種方法。它是調查和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意向的最常用的方法。它的優點是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比較及時、可靠的調查資料。
詢問法中詢問的主要內容,一般是要求被詢問者回答有關的具體事實、什麼原因、有何意見等方面的問題。詢問法可分為集體問卷法、訪問面談法、信詢法和電話詢問法。
4、情況推測
情況推測是指根據以往的經驗對自己的企業或產品做一個估計和比較。也就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物來推斷不知道的事情。
5、問卷法
問卷法是通過由一系列問題構成的調查表收集資料以測量人的行為和態度的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問卷"譯自法文questionnaire一詞,其原意是"一種為統計或調查用的問題單"。
3. 市場預測的方法和內容是什麼
市場預測的方法:指在預測的過程中進行質和量的分析時所採用的各種手段。
預測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按照預測結果屬性可以分為定性預測和定量預測,按照預測時間長短的不同,可以分為長期預測、中期預測和短期預測。按照方法本身,更可以分成眾多的類別,最基本的是模型預測和非模型預測。
市場預測的內容:
1、容量變化
(1)消費者購買力預測。預測消費者購買力要做好兩個預測:第一,人口數量及變化預測。人口的數量及其發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第二,消費者貨幣收入和支出的預測。
(2)預測購買力投向。消費者收入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消費結構,即消費者的生活消費支出中商品性消費支出與非商品性消費支出的比例。消費結構規律是收入水平越高,非商品性消費支出會增大,如娛樂、消遣、勞務費用支出增加,在商品性支出中,用於飲食費用支出的比重大大降低。另外還必須充分考慮消費心理對購買力投向的影響。
(3)預測商品需求的變化及其發展趨勢。根據消費者購買力總量和購買力的投向,預測各種商品需求的數量、花色、品種、規格、質量等等。
2、價格變化
3、變化趨勢
市場預測的類型:
市場預測按預測的時間跨度分,可以分為近、中、長短期預測。
1、短期預測,是根據市場上需求變化的現實情況,以旬、周為時間單位,預計一個季度內的需求量(銷售量)。
2、當前預測,主要是根據歷史資料和市場變化,以月為時間單位測算出年度的市場需求量。
3、中期預測,是指3~5年的預測,一般是對經濟、技術、政治、社會等影響市場長期發展的因素,經過深入調查分析後,所作出的未來市場發展趨勢的預測,為編制3~5年計劃提供科學依據。
4、長期預測,一般是5年以上的預測,是為制定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預測市場發展趨勢,為綜合平衡、統籌安排長期的產供銷比例提供依據。
4. 簡述市場調查與預測的基本步驟
所謂市場預測,是對某一特定地區某種特定產品需求量和供應量的預測。市場需求量預測可分為市場潛量預測和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前者是分析產品在目前或近斯可能的最大需求量,後者是分析產品在今後一定時期內的需求變化趨勢。 市場發展趨勢預測,按時間長短可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預測三種。長期預測,一般指5年以上的預測,應根據國民收入的增長、消費水平和購買支付能力的變化,以及生產、運輸能力和科學技術等客觀條件的發展變化等進行分析預測,從而確定產品長期的經營方向和發展規模。短期預測,一般指一年以內的預測,根據各季度和月份的客觀變化,預測需求的季節性變化,從而具體安排生產活動。而介於二者之間的中期預測,一般指3年左右的預測。
5.1.2 市場預測方法
市場預測方法可分為定性和定量二種。 定性預測主要依靠專家經驗,藉助於調查、了解、直觀分析的手段,對事物的未來發展作出預測,如,專家意見法、市場調查法。它比較適用於新產品以及掌握歷史數據不多的產品市場供需預測,也比較適用於對那些突變型、跳躍式發展的經濟事件預測。此類方法的特點是可以較好地考慮法律政策、技術變化等因素對市場行為的影響,但是缺乏定量方法的嚴密性。 定量預測方法主要是藉助於數學方法,採用時間序列、因果分析、消費水平和最終用途分析等方式進行數學推算或估算,常用於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分析。這類方法可以識別市場發展變化的因果關系,因而能夠較好地預測未來情況,尤其是預測可能的突變點。典型的預測模型有經濟計量模型和工程過程模型。 應該指出,礦產市場是一個受資源、技術、經濟、政治、法律、社會等眾多因素影響的復雜系統,因此,對其行為的准確預測是相當困難的。即使是綜合採用各種預測方法,也未必十分奏效。盡管如此,無論是廠商,或者是政府機構的決策者在制定決策時,都必須利用某種方法進行預測,別無選擇。
5. 市場調查預測的方法有哪些
觀察法、實驗法、詢問法、情況推測、問卷法等。
1、觀察法
觀察法是社會調查和市場調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調查人員根據調查研究的對象,利用眼睛、耳朵等感官以直接觀察的方式對其進行考察並搜集資料。例如,市場調查人員到被訪問者的銷售場所去觀察商品的品牌及包裝情況。
2、實驗法
實驗法是由調查人員跟進調查的要求,用實驗的方式對調查的對象控制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對其進行觀察以獲得相應的信息。
控制對象可以是產品的價格、品質、包裝等,在可控制的條件下觀察市場現象,揭示在自然條件下不易發生的市場規律,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市場銷售實驗和消費者使用實驗。
(5)市場調查定性預測的方法擴展閱讀:
市場調查基本步驟:
預測應該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步驟以使工作有序化、統籌規劃和協作。市場預測的過程大致包含以下的步驟:
1、確定目標
明確目的,是開展市場預測工作的第一步,因為預測的目的不同,預測的內容和項目、所需要的資料和所運用的方法都會有所不同。
明確預測目標,就是根據經營活動存在的問題,擬定預測的項目,制定預測工作計劃,編制預算,調配力量,組織實施,以保證市場預測工作有計劃、有節奏地進行。
2、搜集資料
進行市場預測必須佔有充分的資料。有了充分的資料,才能為市場預測提供進行分析、判斷的可靠依據。在市場預測計劃的指導下,調查和搜集預測有關資料是進行市場預測的重要一環,也是預測的基礎性工作。
6. 市場預測的方法有哪些
51資金項目網專家認為: 市場預測主要是預測產品的需求與供給。由於市場供給的專預測比較簡單,一般通過對屬生產該產品工廠多的現有生產能力和擬建的生產能力進行統計即可計算出產品的供給。因此,一般來講,市場預測主要指產品需求預測。市場預測方法一般分為定性預測和定量預測兩大類。 定性預測是根據掌握的信息資料,憑借專家個人和群體的經驗、知識,運用一定的方法,對市場未來的趨勢、規律、狀態作出主觀的判斷和描述。 定量預測是根據歷史和現在的統計數據資料,選擇或建立合適的數學模型,分析研究其發展變化的規律並對未來作出預測。常見的有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法、彈性系數法、消費系數法、移動平均法和指數平滑法。
7. 市場定量預測的方法包括哪些分析法
定量預測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時間序列分析法,一類是因果關系分析法,這里主要介紹專時間屬序列分析法。
時間序列是指同一經濟現象或特徵值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而成的數列。時間序列分析法是運用數學方法找出數列的發展趨勢或變化規律,並使其向外延伸,預測市場未來的變化趨勢。時間序列分析法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如對商品銷售量的平均增長率的預測、季節性商品的供求預測、產品的生命周期預測等。
定量預測法一般包括:回歸分析法、散點法、趨勢外推法、馬爾可夫等。
8. 市場調查與預測
1.答:(1)定性預測方法:廠長經理人員判斷法、銷售人員估計法、購買版者意圖調查法、集體權判斷法、德爾菲法、領先指標分析法和類推法。(2)定量預測方法:一次移動平均數法、二次移動平均數法、一次指數平滑法、二次指數平滑法、三次指數平滑法、溫斯特線性與季節指數平滑法、自適應過濾預測法、回歸分析法。
2.答:探索性市場調查、描述性市場調查、因果性市場調查。
3.答:分析產品的滲透深度通常要計算三個指標:曾經使用率、過去三個月的使用率、過去六個月的使用率。如果產品過去三個月的使用率要遠遠小於過去六個月的使用率和曾經使用率,說明該產品的滲透深度比較強。
4.答:試銷是小規模、小范圍的銷售,通過試銷主要收集兩個指標:初次購買率、再購率。兩個指標的結合分析,可以為新產品以後的發展規劃提供參考。初次購買率高,再購率低,應對新產品進行重新設計;初次購買率低,再購率高,應加大對新產品的宣傳力度;二者都高,新產品應立即商品化;二者皆低,應放棄該新產品,另外開發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