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有聲讀物
顧名思義,有聲讀物就是有聲音的書。辭海中的定義為:錄制在磁帶中的出版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可發音的「電子書」。有聲讀物中文標准名稱:廣播劇。英文:audio book
1、簡介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已經很少有時間坐下來讀書了。於是就有人把書朗讀有聲讀物書籍
出來,錄音,給想讀書的人「聽」書,這就成了有聲書。其實有聲書是一般的音頻文件。它在播放器裡面播放的時候可以調節播放速度,可以自動記住播放的停止時間,以方便「閱讀」。 辭海中的定義為:錄制在磁帶中的出版物 2、起源 有聲讀物是傳統書的一種衍生形式。它是隨著聲磁技術的發展而開發出的一種以磁化物為載體並帶有播放功能的書。目前,人們最為常見的有聲讀物種類是有聲小說。 3、優缺點 優點:節省時間,不會影響視力,閱讀量更大,攜帶更方便,一般可用電子書簽。 缺點:過多使用,會使閱讀能力下降,造成沒有閱讀的壞習慣。 有聲讀物誕生歷史: 1934年,世界上第一部有聲讀物在美國誕生,此後,不少教科書出版商均以唱片形式出版語言教材,如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暢銷全球的林格風英語唱片。
❷ 中國的有聲讀物如何起源發展的
有聲書是一種個人或多人依據文稿並借著不同的聲音表情和錄音格式所錄制的作品,常見的有聲書格式有錄音帶、CD、數位檔(例如MP3)。有聲書一詞約在1980年代出現,意味著這是一本用聲音來表達內容的書。有聲書主要是由有聲書出版社或盲人圖書社團出版。一本有有聲是依靠講者的聲音而存在,講者是聽者和文稿的媒介,講者的聲音具有吸引聽者、使聽者著迷的本質。有聲書的內容可以是朗讀、廣播劇、或是專題報導來呈現。辭海中的定義為:錄制在磁帶中的出版物。有聲書是傳統書的一種衍生形式。它是隨著聲磁技術的發展而開發出的一種以磁化物為載體並帶有播放功能的書。人們最為常見的有聲讀物種類是有聲小說,有聲童書。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有聲讀物率先在美國興起;而我國在1994年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發行有聲書,但多年來在出版數量、質量與民眾的普遍認同度上都很低。
但從2000年後,互聯網在我國不斷普及,網路消費者已從社會精英階層延伸至大眾階層。網路時代的來臨,掀起了全國各個行業的改革與創新,每個行業都希望搭上網路這部「快車」,奔跑在時代發展的前沿。有聲書作為已經發展十幾年的產業,也搭上網路快車,開始了新一輪的重生。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電子文檔識別技術的發展,安裝了閱讀軟體後,就可以閱讀電子圖書了。當然,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有一種有聲書,它們的目標客戶群是那些學齡前兒童,通過真人發音或電子發聲閱讀童話或寓言故事,達到了早期育兒的目的,甚至有的產品可以雙語閱讀(中文和英文之間選擇),更是鍛煉了兒童的英語水平。
❸ 有聲小說的特點
1、節省時間,不會影響視力,閱讀量更大,攜帶更方便,一般可用電子書簽。
2、節約用眼,緩解視力疲勞。極大方便廣大的盲人朋友。
3、好的有聲讀物一般聲情並茂,增加了很多樂趣,在聽的過程中標準的普通話也給普通話學習者帶來了福音 1、在聽的過程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且過多依賴,會使閱讀能力下降,造成沒有閱讀的壞習慣。
2、帶耳機聽久了會影響聽力
❹ 有聲讀物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有聲閱讀進入成熟發展期
傳統有聲閱讀產品由線下的音頻業務復制遷移而來, 2009 年中國移動最早上線有聲閱讀服務,在此之後以 PGC 內容為主的豆瓣 FM、蜻蜓 FM 等產品相繼上線;2013 年至2014年期間,隨著國內4G網的商用落地,移動互聯網加速滲透,有聲閱讀移動端APP應用快速發展,喜馬拉雅、考拉 FM 等移動音頻應用上線,此後資本湧入,推動有聲閱讀市場迅速成長,競爭加劇;從2018年開始,有聲閱讀市場在內容、渠道及商業模式方面不斷演進,逐步走向成熟、多元化發展階段。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子閱讀器行業市場研究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❺ 有聲書行業的發展前景
新興行業是有發展潛力的,現在的競爭也很激烈,高收入人群基本都是播音主持專業性人才。
普通人也很難有堅持下去的,如果能作為一項事業來認真對待還是很有前景的
❻ 有聲讀物是指什麼未來有什麼前景
顧名思義,有聲讀物就是有聲音的書。辭海中的定義為:錄制在磁帶中的出版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可發音的「電子書」
優點:節省時間,不會影響視力,閱讀量更大,攜帶更方便,一般可用電子書簽。
缺點:過多使用,會使閱讀能力下降,造成沒有閱讀的壞習慣。
據有關部門預計,伴隨著中國有車一族的迅猛增長,每天的堵車時間會增加。堵車為中國的有聲讀物行業帶來了新機遇,汽車作為最主要的收聽場所以及其所關聯的相關渠道已經成為中國有聲書市場增長、擴大品類認知的突破點。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一場「圈地」運動悄然拉開序幕。
時代華納有聲讀物出版公司副總裁托馬斯曾指出,中國有13億人口,至少1億年輕人喜歡收聽有聲讀物,這個數字是美國的一倍。在美國和中國一些大城市,由於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習慣於在汽車、地鐵里用MP3收聽有聲讀物,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用耳朵聽而不是用眼睛閱讀。
類似《明朝那些事兒》、《鬼吹燈》、《杜拉拉升職記》等有聲暢銷書最吸引人
❼ 有聲讀物在國內發展現狀怎麼樣
有聲讀物在大學生讀者群中有一定知曉度,有76.9%的被調查者表示聽過有聲讀物,但沒有聽書習慣,只有11.5%的被調查者在被問及是否會購買有聲讀物時明確表示不會購買,因為他們更喜歡看書的感覺,而大多數被調查者則顯示出模稜兩可的態度,這一方面說明有聲讀物市場不穩固,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該市場還有相當大的增長潛力,只要進行適當的宣傳引導,有聲讀物的消費群體是能夠被培養起來的。
對有聲讀物內容傾向的調查顯示,語言類、文學類、生活類的選題內容較受歡迎,其中語言學習類以69.2%的絕對優勢獨占鰲頭,大學生強烈的自我發展訴求和競爭意識,使此類有聲讀物的銷售前景比較樂觀。
但是目前語言類音像製品多以教輔形式出現並與教材配套搭售,而與目前售賣紅火的原版圖書相比,外語原聲讀物(內容包括國內外文史哲領域)的市場空白亟待填補。出版社可以考慮開展一些有聲讀物的版權貿易。此外,文學類以34.6%位居第二,自然科學23.1%,社會科學15.4%,生活類和藝術類19.2%,兒童讀物為7.6%。可見有聲讀物受自身傳播效果、受眾接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內容傾向呈實用性和娛樂性特點。由此建議出版單位可以嘗試開發一些生活實用類有聲讀物,比如烹飪料理,聽者可以一邊聽一邊學做菜。在文學類中,大學生讀者對暢銷小說(34.6%)、恐怖故事(26.9%)、幽默笑話(38.5%)、人物傳記(42.3%)、電影對白(42.3%)、情景戲劇(30.8%)較感興趣。社科類中,法律和經管(23.1%)、心理自助(50%)、以及保健養生(53.8%)較受歡迎。
❽ 有聲小說工作室運營模式
有聲小說都是從各小說網站聯系作者,簽署播出協議!
❾ 有聲讀物的國內現狀
中國的有聲讀物發展起步於90年代,近些年發展較為迅速,出具產業規模,但是相比歐美,市場機制、配套制度還遠不夠成熟。從宏觀上看主要是「三個缺乏」,而且可謂是先天不足。
當下有聲讀物製作可以用「混亂」二字來形容,如果沒有統一的標准和嚴格的資格審核,這種混亂仍然無法解決。對此,可以通過實名制、內容備案、後續抽查等方式加以約束。
行業內及社會大環境中良好的文化風尚沒有形成。只有有了切實可行的法律依據,才能有效遏制不良有聲讀物的傳播;只有有了健康的文化風尚,才能讓不良的有聲物失去市場。同時對於有聲讀物的版權問題,建立、健全網路版權的相關法律、法規勢在必行。
我國政府非常支持發展數字圖書館事業,已將數字圖書館工程列入「863 計劃」,這充分顯示了有聲圖書的互聯網傳播具有很強的政策優勢。為保證有聲讀物網路傳播的合規性,網站在傳播有聲讀物的同時也應對上傳的有聲讀物進行嚴格的檢查,對出現問題的網站予以嚴厲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