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oC現狀及發展前景
現在的很多晶元,都已經是SoC的了。
智能手機中的晶元,網路、通信中的晶元,還有其它很多的51系列單片機,都已經把處理器核心和其它的外圍介面電路IP核,都整合到一塊兒,集成到單一的晶元中了。
針對SoC的定義,也提出相應的一些說法:要求基於微納米工藝,基於可重用的IP核集成等等。
B. 專業人士,請問SOC報告是什麼
RoHS
正確寫法應該是第二個字母小寫。SOC是豐田公司制定的一個環保標准。可以通俗理解為汽車板的RoHS。很多能做汽車環保檢測的實驗室都可以作檢測報告。
我不在汽車產業工作,具體那家比較權威不好給你推薦。不過你有RoHs的問題倒是可以盡力為你作答。
C. 專業人士,請問SOC報告是什麼
SOC是集成電路發展的必然趨勢,1. 技術發展的必然2. IC 產業未來的發展。
SoC基本概念
SoC的定義多種多樣,由於其內涵豐富、應用范圍廣,很難給出准確定義。一般說來, SoC稱為系統級晶元,也有稱片上系統,意指它是一個產品,是一個有專用目標的集成電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統並有嵌入軟體的全部內容。同時它又是一種技術,用以實現從確定系統功能開始,到軟/硬體劃分,並完成設計的整個過程。從狹義角度講,它是信息系統核心的晶元集成,是將系統關鍵部件集成在一塊晶元上;從廣義角度講, SoC是一個微小型系統,如果說中央處理器(CPU)是大腦,那麼SoC就是包括大腦、心臟、眼睛和手的系統。國內外學術界一般傾向將SoC定義為將微處理器、模擬IP核、數字IP核和存儲器(或片外存儲控制介面)集成在單一晶元上,它通常是客戶定製的,或是面向特定用途的標准產品。
SoC定義的基本內容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是它的構成,其二是它形成過程。系統級晶元的構成可以是系統級晶元控制邏輯模塊、微處理器/微控制器CPU 內核模塊、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模塊、嵌入的存儲器模塊、和外部進行通訊的介面模塊、含有ADC /DAC 的模擬前端模塊、電源提供和功耗管理模塊,對於一個無線SoC還有射頻前端模塊、用戶定義邏輯(它可以由FPGA 或ASIC實現)以及微電子機械模塊,更重要的是一個SoC 晶元內嵌有基本軟體(RDOS或COS以及其他應用軟體)模塊或可載入的用戶軟體等。系統級晶元形成或產生過程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 基於單片集成系統的軟硬體協同設計和驗證;
2) 再利用邏輯面積技術使用和產能佔有比例有效提高即開發和研究IP核生成及復用技術,特別是大容量的存儲模塊嵌入的重復應用等;
3) 超深亞微米(UDSM) 、納米集成電路的設計理論和技術。
D. 什麼是soc架構
一般說來, SoC稱為系統級晶元,也有稱片上系統,意指它是一個產品,是一個有專用目標的集成電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統並有嵌入軟體的全部內容。同時它又是一種技術,用以實現從確定系統功能開始,到軟/硬體劃分,並完成設計的整個過程。
E. SOC Report 是指什麼
SOC 動力電池行業的意思是state of capacity.是指電池的荷電狀態。
SOC report是指 BMS 把SOC信息通過CAN 發送給VCU。
F. SOC就業前景
國內soc行業里都是小公司,有點技術的大公司很少。而且近幾年才開始熱門,所以現在高端人才少,大部分都是幾年工作經驗的。
G. soc的介紹
SoC的定義多種多樣,由於其內涵豐富、應用范圍廣,很難給出准確定義。一般說來, SoC稱為系統級晶元,也有稱片上系統,意指它是一個產品,是一個有專用目標的集成電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統並有嵌入軟體的全部內容。同時它又是一種技術,用以實現從確定系統功能開始,到軟/硬體劃分,並完成設計的整個過程。
H. soc的安全管理
SOC(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是一個外來詞。而在國外,SOC這個詞則來自於NOC(NetworkOperation Center,即網路運行中心)。NOC強調對客戶網路進行集中化、全方位的監控、分析與響應,實現體系化的網路運行維護。
隨著信息安全問題的日益突出,安全管理理論與技術的不斷發展,需要從安全的角度去管理整個網路和系統,而傳統的NOC在這方面缺少技術支撐,於是,出現了SOC的概念。不過,至今國外都沒有形成統一的SOC的定義。維基網路也只有基本的介紹:SOC(SecurityOperationsCenter)是組織中的一個集中單元,在整個組織和技術的高度處理各類安全問題。SOC具有一個集中化的辦公地點,有固定的運維管理人員。國外各個安全廠商和服務提供商對SOC的理解也差異明顯。 為了不斷應對新的安全挑戰,企業和組織先後部署了防火牆、UTM、入侵檢測和防護系統、漏洞掃描系統、防病毒系統、終端管理系統,等等,構建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線。然而,這些安全防線都僅僅抵禦來自某個方面的安全威脅,形成了一個個「安全防禦孤島」,無法產生協同效應。更為嚴重地,這些復雜的IT資源及其安全防禦設施在運行過程中不斷產生大量的安全日誌和事件,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島」,有限的安全管理人員面對這些數量巨大、彼此割裂的安全信息,操作著各種產品自身的控制台界面和告警窗口,顯得束手無策,工作效率極低,難以發現真正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企業和組織日益迫切的信息系統審計和內控要求、等級保護要求,以及不斷增強的業務持續性需求,也對客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針對上述不斷突出的客戶需求,從2000年開始,國內外陸續推出了SOC(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產品。目前國內的SOC產品也稱為安全管理平台,由於受到國內安全需求的影響,具有很強的中國特色。 一般地,SOC被定義為:以資產為核心,,特指以資產為核心,以安全事件管理為關鍵流程,採用安全域劃分的思想,建立一套實時的資產風險模型,協助管理員進行事件及風險分析,預警管理,應急響應的集中安全管理系統。
SOC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他既有產品,又有服務,還有運維(運營),SOC是技術、流程和人的有機結合。SOC產品是SOC系統的技術支撐平台,這是SOC產品的價值所在,我們既不能誇大SOC產品的作用,也不能低估他的意義。這就好比一把好的掃帚並不意味著你就天然擁有干凈的屋子,還需要有人用它去打掃房間。
信息安全產業的地位
如果我們把信息安全產業分為產品和服務兩個部分,那麼SOC產品位於信息安全產品市場金字塔的頂端。
SOC產品是所有安全產品的集大成者。SOC產品不是取代原有的安全產品,而是在這些安全產品之上,面向客戶,從業務的角度構建了一個一體化的安全管理運行的技術集成平台。
信息安全產業是一個極速發展變化的產業,SOC的內涵和外延也會不斷的更新,但是SOC產品在整個信息安全產品結構中的頂層地位始終不會改變。 如前所述,國外的SOC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其發展軌跡可以從產品和服務兩個維度來看。
(1)SOC產品
國外鮮見以SOC命名的產品, SOC更多地是與服務掛鉤的。國外產品廠商使用了SIEM(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安全信息與事件管理)這個詞來代表SOC產品,以示產品與服務的區隔。
必須指出的是,SIEM產品與我們理解的SOC產品是有區別的,SIEM產品是SOC的核心產品,但不是全部。
根據Gartner2008年關於信息安全的Hype Cycle曲線分析顯示,全球安全管理平台市場趨於成熟,還有不到兩年(從2009年開始計算)就將成為業界主流產品。Gartner公司2009年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幻方圖顯示,全球SIEM市場在2008年增長了30%,整體收入達到了約10億美元。
(2)SOC服務
SOC服務是指MSSP(Managed Security Service Provider,可管理安全服務提供商)以SOC為技術支撐為客戶提供安全服務。這里,客戶感受到的只是安全服務,而非SOC本身。
從SOC發展至今,國外更多地將SOC與服務聯系在了一起,這與國外(主要是歐美)信息安全發展的水平和客戶對安全的認知水平有密切關系。
根據Gartner公司《2008年下半年北美MSSP幻方圖》顯示, 北美市場2007年的營收大約是5.7億美元,預計在2008年全年會有15%的增長。 SOC這個概念,自傳入中國起,就深深的烙下了中國特色。由於信息安全產業和需求的特殊性使然,由於中國網路與安全管理理念、制度、體系、機制的落後使然。
中國SOC的引入和發展與國外的情況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國內在提出SOC的時候,除了電信、移動、民航、金融等高度信息化的單位,大部分企業和組織連NOC都沒有建立起來。於是,國內SOC的發展依據行業的不同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電信、移動、民航、金融等單位較早的建立了NOC,對SOC的認識過程與國外基本保持一致。其他企業和組織則對SOC認識模糊,從而更加講求實效。這兩類客戶對於SOC的需求和期望是截然不同的,後者在需求的廣度上超過了前者,因而用電信、移動、金融領域的SOC反而難以滿足政府等企事業單位客戶的需求。
SOC在國內也有兩個發展維度,產品和服務。
(1)SOC產品
在國內,一般把SOC產品稱為安全管理平台,但是,公安部的《安全管理平台產品檢測規范》並沒有真正涵蓋SOC的全部內容。國內的安全管理平台具有狹義和廣義兩個定義。
狹義上,安全管理平台重點是指對安全設備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的運行狀態監控、事件採集分析、安全策略下發。
而廣義的安全管理平台則不僅針對安全設備進行管理,還要針對所有IT資源,甚至是業務系統進行集中的安全管理,包括對IT資源的運行監控、事件採集分析,還包括風險管理與運維等內容。這也是SOC的一般定義。
賽迪顧問(CCID Consulting)於2007年開始首次在其信息安全產品市場分析報告中對SOC產品進行分析。
(2)SOC服務
在國內,SOC服務始終處於萌芽狀態,與國外的如火如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國內信息安全產業發展整體所處的階段所致。
最後,無論SOC如何在國內發展,這個概念已經漸漸為業界所認同,也得到了客戶的認可。隨著國內信息安全水平的提升,信息安全產、學、研都紛紛加大了對它的關注度。
發展新階段SOC2.0
隨著客戶業務的深化和行業需求的清晰,傳統SOC理念和技術的局限性逐漸凸現出來,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面:首先,在體系設計方面,傳統SOC圍繞資產進行功能設計,缺乏對業務的分析。其次,在技術支持方面,傳統SOC缺少全面的業務安全信息收集。最後,在實施過程方面,傳統SOC實施只考慮安全本身,沒有關注客戶業務。以資產為核心、缺乏業務視角的軟肋使得傳統SOC不能真正滿足客戶更深層次的需求。
對於用戶而言,真正的安全不是簡單的設備安全,而是指業務系統安全。IT資源本身的安全管理不是目標,核心需求是要保障IT資源所承載的業務的可用性、連續性、以及安全性,因為業務才是企業和組織的生命線。要保障業務安全,就要求為用戶建立一套以業務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從業務的角度去看待IT資源的運行和安全。如果把傳統的SOC稱為SOC1.0,那麼面向業務的SOC就可以稱作SOC2.0。
SOC2.0的定義:SOC2.0是一個以業務為核心的、一體化的安全管理系統。SOC2.0從業務出發,通過業務需求分析、業務建模、面向業務的安全域和資產管理、業務連續性監控、業務價值分析、業務風險和影響性分析、業務可視化等各個環節,採用主動、被動相結合的方法採集來自企業和組織中構成業務系統的各種IT資源的安全信息,從業務的角度進行歸一化、監控、分析、審計、報警、響應、存儲和報告。SOC2.0以業務為核心,貫穿了信息安全管理系統建設生命周期從調研、部署、實施到運維的各個階段。
SOC2.0的價值就在於確保IT可靠、安全地與客戶業務戰略一致,促使客戶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降低運營風險。 整體看來,SOC經歷了一個從分散到集中,從以資產為核心到以業務核心的發展軌跡。隨著中國安全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安全管理的業務導向程度會越來越明顯。
在信息安全建設的早期,更多地是部署各類安全設備和系統,逐漸形成了「安全防禦孤島」,導致了安全管理的成本急劇上升,而安全保障效率迅速下降。為此,出現了最早的安全管理系統,主要是實現對網路中分散的防火牆/VPN等設備的集中監控與策略下發,構建一個較為完整的邊界安全統一防護體系。
隨著對信息安全認識的不斷深入,安全管理體系化思想逐漸成熟,出現了以信息系統資產為核心的全面安全監控、分析、響應系統——SOC1.0。SOC1.0以資產為主線,實現了較為全面的事件管理與處理流程,以及風險管理與運維流程。
SOC1.0的出現,提升了用戶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從而也對信息安全管理有了更高的期望,要求從客戶業務的角度來進行安全管理的呼聲日益增長,於是出現了面向業務的SOC2.0。SOC2.0繼承和發展的傳統SOC1.0的集中管理思想,將安全與業務融合,真正從客戶業務價值的角度去進行一體化安全體系的建設。 展望未來,SOC的發展始終會沿著兩個路徑前進:產品和服務。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從SOC1.0到SOC2.0,實現了業務與安全的融合,符合整個IT管理需求、技術的發展大勢。下一步,將會不斷涌現面向業務的SOC2.0產品。隨著客戶需求的日益突出、業務系統的日益復雜,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組織會部署SOC系統。
從服務的角度看,SOC將成為MSSP(可管理安全服務提供商)的服務支撐平台,成為SaaS(軟體即服務,安全即服務)的技術支撐平台,成為雲計算、雲安全的安全管理後台。所有用戶體驗到的安全服務都會由SOC來進行總體支撐。
一方面,SOC產品的業務理念和思路會滲透到SOC服務之中;另一方面,SOC服務水平與客戶認知的提升也會促進SOC產品的發展與成熟。
I. soc是什麼意思
SOC,或者SoC,是一個縮寫,包括的意思有:
1、SoC:System on Chip的縮寫,稱為晶元級系統,也有稱片上系統,意指它是一個產品,是一個有專用目標的集成電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統並有嵌入軟體的全部內容。
2、SOC: 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的縮寫,屬於信息安全領域的安全運行中心。
3、民航SOC:System Operations Center的縮寫,指民航領域的指揮控制系統。
4、一個是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面向服務的計算」
5、SOC(Signal Operation Control) 中文名為信號操作控制器,它不是創造概念的發明,而是針對工業自動化現狀提出的一種融合性產品。
它採用的技術是正在工業現場大量使用的成熟技術,但又不是對現有技術的簡單堆砌,是對眾多實用技術進行封裝、介面、集成,形成全新的一體化的控制器,可由一個控制器就可以完成作業,稱為SOC。
6、SOC(start-of-conversion ),啟動轉換。
7、short-open calibration 短開路校準。
SoC的定義多種多樣,由於其內涵豐富、應用范圍廣,很難給出准確定義。一般說來, SoC稱為系統級晶元,也有稱片上系統,意指它是一個產品,是一個有專用目標的集成電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統並有嵌入軟體的全部內容。
同時它又是一種技術,用以實現從確定系統功能開始,到軟/硬體劃分,並完成設計的整個過程。
System on Chip,簡稱Soc,也即片上系統。從狹義角度講,它是信息系統核心的晶元集成,是將系統關鍵部件集成在一塊晶元上;從廣義角度講, SoC是一個微小型系統,如果說中央處理器(CPU)是大腦,那麼SoC就是包括大腦、心臟、眼睛和手的系統。
國內外學術界一般傾向將SoC定義為將微處理器、模擬IP核、數字IP核和存儲器(或片外存儲控制介面)集成在單一晶元上,它通常是客戶定製的,或是面向特定用途的標准產品。
SoC定義的基本內容主要在兩方面:其一是它的構成,其二是它形成過程。
系統級晶元的構成可以是系統級晶元控制邏輯模塊、微處理器/微控制器CPU內核模塊、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模塊、嵌入的存儲器模塊、和外部進行通訊的介面模塊、含有ADC /DAC 的模擬前端模塊、電源提供和功耗管理模塊。
對於一個無線SoC還有射頻前端模塊、用戶定義邏輯(它可以由FPGA或ASIC實現)以及微電子機械模塊,更重要的是一個SoC 晶元內嵌有基本軟體(RDOS或COS以及其他應用軟體)模塊或可載入的用戶軟體等。系統級晶元形成或產生過程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基於單片集成系統的軟硬體協同設計和驗證;
2、再利用邏輯面積技術使用和產能佔有比例有效提高即開發和研究IP核生成及復用技術,特別是大容量的存儲模塊嵌入的重復應用等;
3、超深亞微米(VDSM) 、納米集成電路的設計理論和技術。
SoC設計的關鍵技術:
SoC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匯流排架構技術、IP核可復用技術、軟硬體協同設計技術、SoC驗證技術、可測性設計技術、低功耗設計技術、超深亞微米電路實現技術,並且包含做嵌入式軟體移植、開發研究,是一門跨學科的新興研究領域。
網路-soc (系統級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