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網路媒體受眾市場定位

網路媒體受眾市場定位

發布時間:2021-08-17 11:10:18

A. 媒介應如何進行受眾定位

1、受眾定位:是產品的用戶定位,根據產品性質劃分。2、媒介營銷組合:每種媒專體所影響的人有一些差異屬,例如:區域性,年齡構成,收入構成,職業構成,性別構成,學歷構成,等方面數據都不同,現在市場越來越細分,單一媒體的形象力越來越小,要根據你的產品來確定媒體組合。根據媒體受眾可劃分的組合應用:面點組合,點點組合,面面組合根據產品推廣性質確定組合方式,像報紙媒體屬於大眾媒體,屬於面一層的,雜質更細化一些,可屬於點一層面的。

B. 互聯網的主要受眾是哪些人

一. 網路媒體市場分析--細分市場:
1.網路受眾上網的主要目的是瀏覽新聞,最常使用的網路服務是電子郵箱和搜索引擎,受眾注意力馬太效應日漸明顯.
2.門戶網站仍是主要網路廣告媒介,且市場集中度大

二.受眾個人情況分析:網路受眾具有大眾化(「平民」化) 趨勢
1.性別分布------網路受眾的性別比例趨向平衡,可適當增加符合女性偏好產品品牌廣告投放量.
2.婚姻狀況———未婚者與已婚者的比例保持基本平衡
3.年齡分布:年齡結構仍呈現低齡化的態勢,廣告投放應保持以年輕人為目標人群
4.文化程度分布---受眾趨於大眾化
5.個人收入分布---日趨平衡,收入不為制約網民上網的主要因素
6.職業分布--行業分布趨向平衡

三.受眾使用網路情況和上網習慣:
1.受眾使用網路時間分布:此類分析能掌握上網高峰,對廣告的時間投放有知道意義。
2.受眾地域分布:網路受眾的地域分布趨向平衡
3.受眾使用網路地點:家中上網人數保持增勢

總結:網路廣告目標群體:受眾仍受各種客觀因素影響,這指導我們在以後的網路廣告投放中因在原來的基礎上揚長避短,繼續發揮優良經驗。
受眾雖仍受各種客觀因素影響,但影響在逐年減小,已經逐漸走向大眾的道路。這指導我們在以後的網路廣告投放中,多關注受眾的各種心理主觀因素,針對不同的廣告受眾製作多樣的網路廣告。
總之,網路廣告受眾在維持以前特點的基礎上,呈現了新的特點: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收入,職業等減少了對其上網行為的制約。
值得注意的是,受眾注意力的馬太效應進一步明顯化,這對網民以後的網路廣告的投放方式提供了很多的啟示。

C. 搜狐新聞是如何進行受眾定位的

一、門戶推廣新聞

新聞發布的優勢簡而言之就是六個字:投入小,效果好。文芳閣通過網路媒體的及時發布,花費比廣告要小很多,而且如果把關好了新聞內容,在網路上產生大量的轉載,其增值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這種擁有過億網民的文芳閣平台做軟文推廣更是無數家中、小企業的優先選擇。

二、源源不斷的轉換率

什麼樣的新聞軟文比較好?這就可以借鑒文芳閣營銷平台,文芳閣是一個軟文營銷專業平台,平台對於新聞源推廣軟文的撰寫很厲害,在對新聞源文章進行撰寫的時候,會在文章中添加一些誇張的手法,例如對產品利益進行誇張話。

三、流暢的閱讀感
新聞化軟文的初始目的是為了使目標受眾對信息的信任度更高,因此需要盡最大可能不讓受眾有「商業味太濃」的感覺。文芳閣傳媒成立至今,一直專注於新聞營銷,擅長於以媒體視角講述企業故事,能以深度新聞報道的方式讓客戶的聲音和身影出現在國內知名媒體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文芳閣傳媒在實踐中形成的獨特軟廣告新聞理論體系,使其能根據企業的營銷策略,策劃出高效的新聞稿件,為品牌的價值傳遞搭建傳播的「高速公路」。

D. 媒體的受眾定位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說。根據欄目的定位來說

E. 新媒體的受眾定位

1、受眾定位:是產品的用戶定位,根據產品性質劃分。2、媒介營銷組合:每種媒回體所影響的人有一些答差異,例如:區域性,年齡構成,收入構成,職業構成,性別構成,學歷構成,等方面數據都不同,現在市場越來越細分,單一媒體的形象力越來越小,要根據你的產品來確定媒體組合。根據媒體受眾可劃分的組合應用:面點組合,點點組合,面面組合根據產品推廣性質確定組合方式,像報紙媒體屬於大眾媒體,屬於面一層的,雜質更細化一些,可屬於點一層面的。

F. 網路媒體廣告受眾的特點

網路廣告擁有最有活力的消費群體
互聯網用戶70.54%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64%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於1000元,85.8%年齡在18歲到35歲之間,83%受過大學以上教育。因此,網路廣告的目標群體是目前社會上層次最高、收入最高、消費能力最高的最具活力的消費群體。這一群體的消費總額往往大於其他消費層次之和。

電視並不能集中人的注意力,電視觀眾40%的人同時在閱讀,21%的人同時在做家務,13%的人在吃喝,12%的人在玩賞它物,10%在烹飪,9%在寫作,8%在打電話。而網上用戶55%在使用計算機時不做任何它事,只有6%同時在打電話,只有5%在吃喝,只有4%在寫作。

G. 網路廣告的定義、特點、受眾人群、分類及形式

定義:通俗的講,網路廣告是指廣告主利用一些受眾密集或有特徵的網站擺放商業信息,並設置鏈接到某目的網頁的過程。
特點
特點:
(1)傳播范圍廣:網路廣告的傳播范圍極其廣泛,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通過國際互聯網路把廣告信息24小時不間斷地傳播到世界各地。如今,互聯網已經連通了160多個國家,全球網民已超過1億多,中國也超過了800萬,並且這些用戶群正不斷加速發展壯大。作為網路廣告的受眾,只要具備上網條件,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隨時隨意瀏覽廣告信息。

(2)交互性強:在網路上,受眾是廣告的主人,在當其對某一產品發生興趣時,可以通過鍵擊進入該產品的主頁,詳細了解產品的信息。 而廠商也可以隨時得到寶貴的用戶反饋信息。

(3)針對性明確:網路廣告目標群確定,由於點閱訊息者即為有興趣者,所以可以直接命中有可能用戶,並可以為不同的受眾推出不同的廣告內容。尤其是行業電子商務網站,瀏覽用戶大都是企業界人士,網上廣告就更具針對性了。

(4)受眾數量可准確統計:利用傳統媒體做廣告,很難准確地知道有多少人接受到廣告信息,而在Internet上可通過權威公正的訪客流量統計系統精確統計出每個客戶的廣告被多少個用戶看過,以及這些用戶查閱的時間分布和地域分布。這樣,藉助分析工具,成效易體現,客戶群體清晰易辨,廣告行為收益也能准確計量,有助於客商正確評估廣告效果,制定廣告投放策略,對廣告目標更有把握。

(5)靈活、成本低:在傳統媒體上做廣告,發布後很難更改,即使可改動往往也須付出很大的經濟代價。而在Internet上做廣告能按照需要及時變更廣告內容,當然包括改正錯誤。這就使經營決策的變化可以及時地實施和推廣。作為新興的媒體,網路媒體的收費也遠低於傳統媒體,若能直接利用網路廣告進行產品銷售,則可節省更多銷售成本。

(6)感官性強:網路廣告的載體基本上是多媒體、超文本格式文件,可以使消費者能親身體驗產品、服務與品牌。這種以圖、文、聲、像的形式,傳送多感官的信息,讓顧客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務。
受眾人群:現在網路已經不能用年齡劃分了 需要看你的產品投遞的欄目才能決定
分類
網路廣告的主要形式
以下廣告的具體形式,請參見互動營銷部分
網路廣告的主要形式有:
網幅廣告(包含Banner、Button、通欄、豎邊、巨幅等)
網幅廣告是以GIF、JPG、Flash等格式建立的圖象文件,定位在網頁中大多用來表現廣告內容,同時還可使用Java等語言使其產生交互性,用Shockwave等插件工具增強表現力。
文本鏈接廣告
文本鏈接廣告是以一排文字作為一個廣告,點擊都可以進入相應的廣告頁面。這是一種對瀏覽者干擾最少,但卻較為有效果的網路廣告形式。有時候,最簡單的廣告形式效果卻最好。
電子郵件廣告
電子郵件廣告具有針對性強(除非你肆意濫發)、費用低廉的特點,且廣告內容不受限制。特別是針對性強的特點,它可以針對具體某一個人發送特定的廣告,為其他網上廣告方式所不及。
贊助
贊助式廣告的形式多種多樣,在傳統的網路廣告之外,給予廣告主更多的選擇。如TCL贊助搜狐世界盃頻道。
與內容相結合
廣告與內容的結合可以說是贊助式廣告的一種,從表面上看起來它們更像網頁上的內容而並非廣告。在傳統的印刷媒體上,這類廣告都會有明顯的標示,指出這是廣告,而在網頁上通常沒有清楚的界限。
插播式廣告(彈出式廣告)
訪客在請求登錄網頁時強制插入一個廣告頁面或彈出廣告窗口。它們有點類似電視廣告,都是打斷正常節目的播放,強迫觀看。插播式廣告有各種尺寸,有全屏的也有小窗口的,而且互動的程度也不同,從靜態的到全部動態的都有。瀏覽者可以通過關閉窗口不看廣告(電視廣告是無法做到的),但是它們的出現沒有任何徵兆。們肯定會被瀏覽者看到。
Rich Media
一般指使用瀏覽器插件或其他腳本語言、Java語言等編寫的具有復雜視覺效果和交互功能的網路廣告,這些效果的使用是否有效一方面取決於站點的伺服器端設置,另一方面取決與訪問者的瀏覽器是否能順利查看。一般來說,Rich Media能表現更多、更精彩的廣告內容。
其它新型廣告
視頻廣告
路演廣告
巨幅連播廣告
翻頁廣告
祝賀廣告
等等
詳細情況,請訪問互動營銷部分
網路廣告效果評估
說起網路廣告的效果評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廣告的網上點擊率。的確直接可以從廣告播發系統中可以即時查到的網上點擊率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廣告效果評估指標,但這並不是全部。廣告效果,即廣告作品發布後所產生的經濟作用、心理作用和社會作用。所以廣告效果可以分為廣告的經濟效果、廣告的心理效果和廣告的社會效果。同樣,網路廣告效果,即廣告通過網路媒體發布後所產生的作用。網路廣告效果測定主要是測量上網者對網路廣告所產生的反應。比如對於通欄廣告來說,上網者有如下三種選擇:沒注意,瀏覽但不點擊,點擊。網路廣告效果監測在收集以上數據的基礎上,再綜合上網者的其他變數,從而得出一系列指標,作為衡量網路廣告效果好壞的標准。
網路廣告效果測定的標准
被動瀏覽
主要是以瀏覽者進入廣告頁面的次數為標准
主動點擊
這種效果評估標準是指網路廣告效果的好壞關鍵要看瀏覽者是否點擊了該廣告,點擊的次數有多少。
交互
交互是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又一重要區別,網路廣告很好的體現了交互這一特點,瀏覽者在瀏覽廣告的同時還要與廣告贊助商形成信息的交流,這樣的網路廣告才是有效的。該指標評價廣告的效果的好壞就主要看目標受眾主動與廣告贊助商聯系的次數的多少。
銷售收入
廣告能引起銷售收入,那麼廣告當然是有效的。問題在於銷售收入在多大程度上要依賴於網路廣告。因為引起銷售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促銷、公關、產品、價格、銷售渠道、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特性等。所以,用銷售效果為標准來衡量網路廣告效果是困難的。
一般來說,達到四種衡量的標準的難易程度與廣告衡量的准確程度是正相關的。即衡量廣告效果的標准越易達到,這種衡量的准確程度就越低。 所謂衡量效果的准確與否都是相對的概念,對於不同類型、不同目的的廣告要選擇不同的測量方法,如衡量企業形象廣告效果,就應該用瀏覽率或點擊率作為標准,採用銷售效果為標准就不太適合。 每種效果測定的標准都要通過具體的試驗以及實踐的經驗來最終確定。試驗是尤其重要的手段。比如,對於BANNER廣告來說,研究點擊率和廣告的面積、文件類型、廣告與頁面內容的相關性的關系是非常有意義的。
網路廣告效果測定的方法
點擊率=看到廣告並點擊的數量/pageviews
交互率=點擊該廣告並進一步與廣告贊助商聯系的數量/pageviews
網路廣告的計價模式
CPM
其含義是:廣告顯示1000次所應付的費用。它所反映的定價原則是:按顯示次數給廣告定價,這種定價思路與傳統廣告中定價思路源出一脈。
CPC
CPC是「Cost Per Click」的英文縮寫。在這種模式下廣告主僅為用戶點擊廣告的行為付費,而不再為廣告的顯示次數付費。
CPA
CPA(每行動成本,Cost Per Action)的含義是按照用戶的每一交互行為收費。
按位置、時段和廣告形式的綜合計費
目前中國互聯網廣告的主要計價模式。它以廣告在網站中出現的位置、時間段和廣告形式為基礎對廣告主徵收固定費用。這種計費模式是與廣告發布位置、時間和廣告形式掛鉤的,而不是與顯示次數和訪客行為掛鉤。在這一模式下,發布商是按照自己所需來制定廣告收費標準的。
術語解釋
Pageview: 頁瀏覽,是指一個網頁被顯示的過程
Session: 一個人在網站上一次活動的過程
Unique Visitor: 唯一訪客,就是在一段時間內訪問網站的「人數」,而不是「人次」
Impressions:廣告被完全下載的次數

H. 怎樣理解受眾定位是媒體定位的關鍵

這就好比抓來住事物主源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一個意思。媒體要做的正是要把媒體所承載的媒介信息用一定的形式和方式傳達給信息接受者----也就是你所說的廣大受眾。而這里就會有一個傳達到位與否,程度高低的問題在里頭,所以就會涉及到媒體定位,只有定位明確,才能夠很好的把握穩定的媒體受眾面,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依此就很容易理解,面對的對象是誰,誰便是信息發布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因此,媒體定位的關鍵當然是受眾定位。

I. 互聯網背景下媒體受眾特點表現在哪兒

在信息傳播中,媒體環境發生改變,相對應地在媒體環境中彼此有聯系的人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信息技術的發展、海量的用戶使信息的製作、傳播、接受變得異常簡單。筆者非常贊同美國《Online》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新媒體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由單純的「接受者」轉變成「傳播者接受者」的雙重身份,身份發生論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理論探討巨大改變。

「受」眾不「受」。在新媒體環境下,這種傳播模式被改變。早期在網路出現之前以廣播、電視、報紙這類大眾傳播媒介為主的傳播方式,這種模式下「傳播者」是整個傳播鏈的第一環,處於第一中心位置,他決定著傳播活動後屬四大環節,而受眾對於信息的接受處於被動的位置。而在新媒體環境下,早期的信息傳播模式被完全打破。「傳播者」和「受眾」的界限被模糊,媒介中心喪失。「去中心化」成為現今信息傳播的一大特點,所有人都可以進行傳播,每一個個體都成為信息傳播的中心。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並發揮自己的能量。

這個時代不再會依靠某一個類媒介的強勢覆蓋而「號令天下」、「唯我獨尊」。新興媒體的勃興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和個性的表達,每個人都掌握著話語權。新媒體環境中,「受眾」已經不是被動的、單純的「受」眾,筆者傾向於將「受眾」更名為「用戶」。

在新媒體發展下,受眾成為用戶,每個普通人都可以隨意地發布信息,每一個人手裡都有一支「麥克風」,傳播和接受的地位平等。互動性加強。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特徵明顯,即時性、互動性、開發性、個性化、精準性、信息的海量、低成本的無界限傳播、搜索便捷等。而其中信息處理技術的數字化、傳播方式的互動性是它最本質的特徵。

丹吉爾默提出了「新聞媒體3.0」的概念,而受眾與媒介的關系也從0經歷到3.0形態。0時代的交互性弱基本沒有,傳播形式單一,媒介是中心,它決定受眾選擇的信息。2.0時代媒介中心的理念開始淡化,受眾與媒介之間開始了互動,受眾的聲音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媒體上,而媒體也開始重視這樣的聲音,並根據受眾意見隨時調整信息的傳送。如今的3.0時代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界限模糊,媒介不過是聚合受眾注意力和需求的平台。信息的發布不再局限在原來的少數特權階層,每一個人都可以發布信息,參與任何一個新聞事件,影響事件的進程。受眾的主動性及互動性是新媒體環境下的鮮明特徵。

J. 自媒體,社交媒介等,為受眾帶來了什麼機會或風險

1、傳播媒介的改變
麥克盧漢認為:「任何媒介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於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①媒介即是訊息的觀點表明媒介形態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信息內容,內容和載體是不可分離的。而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媒介的本身,媒介產生直接的後果是在實踐中會形成新的標准和新的人類生活方式,這種標准和方式是不受媒介內容所決定的。
2、傳播信息的改變
社交型媒體由於內容簡短,不用經過大腦的深度思考,就可以直接將所見所聞以簡短的信息及時製作出來。同時,信息可以通過網頁、客戶端、手機簡訊、手機客戶端、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等方式來實時發布。所以,社交型媒體從信息生產到發布所用時間非常短,甚至可以說是即時播報。對受眾來說,對即時信息的需要超過了對信息深度挖掘的需求,更注重新聞的連續性報道和滾動性報道,強調信息的更新速度。社交媒體的信息發布系統(如微博)由於容量有限,可以讓信息發布者更注重信息的選擇加工,讓受眾更容易在這短短的140字當中找到重要的信息,提要式的新聞越來越精煉,同時更加強調新聞價值。社交媒體信息言簡意賅的特性,使人們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就能夠在短時間內判斷信息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一讀,從而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
3、傳播方式的改變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型媒體的出現,讓人際傳播找到了和大眾傳播的結合點。其獨特的「節點―廣播」傳播模式,開拓了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網路用戶習慣以「短消息」的形式記錄與分享觀點,發布新鮮事,這種使用習慣的培育與形成,反過來也會對信息的表達方式產生影響,特別是促成從單向線性傳播模式到節點互動模式的轉變。這種理念也必將對今後的新聞產生進一步的影響。例如當前「短訊式新聞」和「交流式新聞」的產生表明了受眾正在適應並創造了新的新聞生產和發布方式。
4、傳播效果的改變
社交媒體的傳播效果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考察:微觀上,定向傳播效果顯著,基於真實的好友身份進行信息傳遞,受眾的反饋及時。社區群體的崛起,使這一個群體內部的粘性增強,在群體內部,一條信息傳播速度會異常迅速。同時,社交媒體的人際交往更傾向於形成「弱鏈接」的人際關系。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9�9維特提出「弱關系的強勢」假設。他認為,弱關系傾向於連接與行動者本人具有較高異質性的人群,充當了溝通不同群體的「關系橋」,容易在不同的團體間傳遞非重復性的信息,拓展了信息的傳遞范圍,能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宏觀上,社交網路作為信息傳播的新平台,大量普通用戶參與信息傳播的方式正在改變媒體和社會輿論的形態。②
現如今,移動媒體的植入,讓受眾在接觸社交媒體方面變得更加便捷,這又從無形中加大了社交媒體受眾的粘性,使信息的傳播更快速。如下圖所示:


二、社交媒體對受眾的表層影響――受眾的媒介依附
1、社交媒體影響下的受眾媒介依附症
對比傳統媒體,社交媒體的互動性、個性化、即時性、智能化的特點決定了受眾對它愈加青睞,從而也加劇了大眾對它的依賴。
社交網路不僅改變著全球的互聯網市場,還改變著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有數據表示,在中國,每天有45%以上的人有閱讀BLOG的習慣,而33%的人群則堅持更新自己的blog。6年以來,中國網民的上網時間增加了一倍,不管是網路基礎的應用,還是在獲取信息這一功能上,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數據表明:「從各類媒體的消費者平均接觸時間來看,除互聯網外,其餘媒體的周接觸時間均在緩慢下降,其中電視的平均接觸時間下降最厲害。例如,報紙的周接觸時間由5.9小時下降到4.8小時;廣播由10小時下降到8.4小時;電視從25.3小時跌至22.8小時;而消費者在網路上花的時間從10.2小時增長到16.4小時。」③
2、受眾媒介依賴的原因
(1)信息發布方式加劇了受眾對社交媒體的依賴。社交媒體基於群體和圈子的信息發布范圍,再加上信息發布不受時空制約,在任何場合下都可以以「短消息」的形式來記錄和發布,社交媒介更多地成為了社交工具平台上的信息發布工具,信息是為社交服務。顯然,人際關系的穩定性會加劇受眾對社交媒介的依賴。
(2)社交媒體的傳播特性迎合了受眾的媒介期待。社交媒體的優勢顯著:首先,社交媒體融合了所有媒介的傳播優勢,不僅可進行文字、圖像、聲音等傳播,還可以隨時隨地下載、儲存、交互溝通、發送信息。其次,傳播形態由點對點或點對面轉變為面對面,同時再反饋回受眾本身。在這個傳播過程中,傳受雙方沒有明確的身份定位。不論是互聯網還是手機媒體,任何人都可以便捷地向受方傳送信息。再次,容易形成二次或多次傳播,形成新的信息源。
(3)社交媒體適應了現代受眾的心理。「在原子化的社會關系中,社會生活和文化圖景顯得支離破碎,社會關系網路不足使得孤獨感成為一種彌漫性的心理狀態,孤立的個體遭遇前所未有的自我認同困惑和歸屬感的缺失。」④因此,受眾會把內心復雜交錯的恐懼感轉化成對媒介的依賴,把媒介當作一個精神放鬆的舞台來緩解內心的壓力。社交媒體的各種傳播優勢為受眾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虛擬空間,他們通過使用社交媒體獲得信息,獲得與人交流、社交的機會,獲得娛樂消遣,獲得話語權,提高了大眾參與的主動性。受眾通過社交媒體技術築成的虛擬的堡壘,自由倘佯、釋放煩憂。多方位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滲透到他們心理之中,給他們提供了可尋求慰藉的精神家園,從而依賴並推崇。
三、社交媒體的深度影響――受眾碎片化生存
隨著Web2.0時代的發展,網路成為了社交的平台,社交媒體是根據受眾現實的關系來構建的信息傳播模式,它的誕生對傳統的傳播模式產生了改變,信息獲取具有便捷性,媒體結合新的技術平台,再加之社交網路的關聯性,助推了受眾信息反饋的及時與媒介依賴程度。
信息傳播模式的改變,以及受眾對媒介的依賴程度加深造成了社交媒體對受眾最本質的影響――生存空間的碎片化。比如說,知曉或描述一件事情並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了,而是獲取其中一個有趣的點,一個片段。在知識結構上,缺乏完整性,只獲取受眾自己覺得對其有用的部分。
很多人在不斷描述我們這個碎片化的時代――人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孩子們養成了超文本鏈接的瀏覽習慣,很難按照一個邏輯推演過程完整地看一本書。豈止是讀書,足球這樣的消遣也變得「碎片化」了,很少有人能耐心地看完90分鍾的比賽。如下圖所示。

閱讀全文

與網路媒體受眾市場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煙草網上結算推廣方案 瀏覽:477
市場營銷沙盤游戲 瀏覽:763
市場營銷技能考核 瀏覽:334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954
國外環保公益的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68
中醫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77
主題樂園策劃設計方案 瀏覽:1000
大愛撫平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93
大學生進社區志願公益策劃方案 瀏覽:148
華為公司營銷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782
視頻交流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386
模聯活動的策劃方案 瀏覽:882
皮包市場營銷 瀏覽:4
市場營銷案例精品課程 瀏覽:238
04553體育市場營銷學 瀏覽:321
政府部門元旦晚會策劃方案 瀏覽:663
銀川市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38
電子商務的稅種 瀏覽:151
七月兒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03
給班級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