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一個企業的營銷策略應該從哪幾個方面著手
企業的營銷策略分抄析的內容:
1、產襲品分析。利益點、價格、品牌等。
2、市場分析。客戶定位、競爭者、市場佔有率等。
3、渠道分析。渠道結構、渠道關系等
4、策略分析。廣告、促銷等。
5、營銷管理分析。主要是營銷隊伍建設與管理。
Ⅱ 簡單分析四種營銷策略的異同
所謂策略就是在營銷實戰中最大限度地讓用戶接受你的產品,價格、產品專、渠道、屬促銷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是共同之處。不同之處是他們是在不同角度和層面考慮讓用戶接受的具體方法。策略除了考慮用戶接受心理外,還要兼顧到競爭品牌的各種策略。
Ⅲ 低價定價策略有哪些
一、定價的步驟及新產品定價策略
(一)定價的步驟
成功的定價並不是一個最終結果,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它應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1.數據收集
定價策略常常因為沒有考慮到所有關鍵因素而失敗。由於市場人員忽視成本,其定價決策僅僅是市場份額最大化,而不是利潤最大;由於財務人員忽視消費者價值和購買動機,其定價忽略了分攤固定成本。沒有收集到足夠的有關競爭對手的信息而做出的定價決策,短期看起來不錯,一旦競爭者採取出乎意料的行動就不行了。好的定價決策需要成本、消費者和競爭者三方面的信息——這是定價成功與否的決定信息。因此,任何定價分析要從下面開始:
(1)成本核算:與特定的定價決策相關的增量成本和可避免成本是什麼?
——包括製造、顧客服務和技術支持在內的銷售增量變動成本(不是平均成本)是什麼?
——在什麼樣的產量水平下半固定成本將發生變化,這個改變值是多少?
——以某個價格銷售產品,什麼是可避免的固定成本?
(2)確認消費者:哪些是潛在的消費者,他們為什麼購買這個產品?
——對於消費者來講,產品或服務的經濟價值是什麼?
——其它因素 (比如:很難在替代品之間作比較,購買產品代表一種地位和財富,預算限制,全部或部分成本可以由他人分擔等)是如何影響消費者的價格敏感性的?
——顧客感受到的價值的差異以及非價值因素的差異是如何影響價格敏感性的?如何根據差異將消費者劃分成不同的市場?
——一個有效的營銷和定位戰略如何影響顧客的購買願望?
(3)確認競爭對手:目前或潛在的能夠影響該市場盈利能力的競爭對手是誰?
——誰是目前或潛在的關鍵競爭對手?
——目前市場上,競爭對手的實際交易價格(與目錄價格不同)是多少?
——從競爭對手以往的行為、風格和組織結構看,他們的定價目標是什麼?他們追求的是最大銷售量還是最大利潤率?
——與本公司相比,競爭者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他們的貢獻毛益是高還是低?聲譽是好還是壞?產品是高檔還是低檔?產品線變化多還是少?
數據收集階段的三個步驟要分別獨立完成。否則,如果負責收集顧客信息(第二步)的人員相信增量成本相對於價值來講比較低(第一步),就會傾向於保守的估計經濟價值。如果計算成本(第一步)的人員相信消費者價值很高(第二步),就會傾向於將產品的成本定的較高。如果收集競爭信息的人員(第三步)知道消費者目前偏愛的產品是什麼(第二步),就會忽略那些尚未被廣泛接受的高新技術帶來的威脅。
2.戰略分析
戰略分析階段也包括成本、消費者和競爭三方面。不過此時各種信息開始相互關聯起來。財務分析通過價格、產品和目標市場的選擇來更好的滿足顧客需要或者創造競爭優勢。公司選擇目標市場要考慮為市場細分服務的增量成本以及公司比競爭者更有效的或者成本更低地服務於該市場的能力。競爭者分析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預測競爭者對某個以深入到顧客細分為目的的價格變動的反映。將這些信息綜合起來需要三個步驟:
(1)財務分析:對於潛在的價格、產品或促銷變動,銷售量需要變化多少才能增加利潤?對於新產品或新市場,銷量應至少達到多少才能回收增量成本?
——在基準價格水平下,貢獻毛益是多少?
——為了從減價中獲取更多的貢獻毛益,銷售量應該增加多少?
——在提價變得無利可圖之前,可以允許銷量減少多少?
——為了覆蓋與決策相關的追加固定成本(如廣告、審批的費用),銷量需提高多少?
——已知與銷售水平相聯系的增量固定成本,銷售新產品或將老產品打入新市場需要達到什麼樣的銷售水平才是有利可圖的?
(2)市場細分:不同細分市場的顧客的價格敏感度不同,購買動機不同,為他們服務的增量成本也不同,如何給不同的細分市場定價?如何能夠最有效地向不同細分市場的顧客傳達產品的價值信息?
——如何在購買之前區分不同細分市場的顧客?
——如何在市場細分之間建立「隔離柵欄」,使低價市場不影響產品在高價市場的價值?
——公司如何避免違反有關價格細分(price segmentation)的一些法定規則?
(3)競爭分析:競爭者對公司將要採取的價格變動會做出什麼反應?他們最可能採取什麼行動?競爭者的行動和反應將如何影響公司的盈利和長期生存能力?
——已知競爭者的生產能力和意圖,公司在盈利的前提下能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公司如何利用競爭優勢選擇目標市場,以避開競爭對利潤的威脅?
——如果不能從無法避免的競爭對抗中獲取利潤,公司應該從什麼樣的市場上戰略性的撤回投資?
——公司如何利用信息來影響競爭者的行為,使公司的目標更具有可達到性和盈利性?
3.制定戰略:財務分析階段的最終結果是得到一個價格-價值戰略(a price-value strategy),一個指導未來業務的規劃。正像前面講過的一樣,沒有在任何期情況下都「正確」的策略。一些戰略錯誤正是由於將一個行業的策略強加於成本、消費者或競爭條件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行業造成的。
決策過程不必像如上所說的那樣非常程序化。不過建議大公司將這一過程規范化。在大公司中,成本、顧客和競爭的信息分別由不同的人掌握,只有規范的決策過程才能使管理當局確信所有的信息都體現在定價決策中了。對於小公司來講,這個過程則往往採取不太正式的形式來完成。為了獲得成功,任何一個定價的管理者必須要知道它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做出正確結論需要了解什麼信息,進行什麼分析。
(二)新產品定價策略
Ⅳ 低價營銷策略的特點
1:產品的特性:產品技術含量不高,沒有升級的潛力和價值,行業存在版惡性競爭,需用底權價策略競爭.
2:階段性:為了在某一段時間內為達到目的(迅速佔領市場,快速擴大知名度,產品更新換代,清理庫存)而慣用此策略.
3:原材料優勢:企業擁有其他公司無法比擬的原材料優勢且想清洗市場競爭者,整合市場.底價策略乃必殺技.
先胡說幾句,想到了再回你。
Ⅳ 低價,低價,低價,真的是最好的營銷策略嗎
曾經有一個業務員問老闆:「市場上有一個小廠,價格很低,很難對付,怎麼辦?」老闆反問道:「既然這家廠這么厲害,為什麼一直是家小廠,而我們卻是大廠呢?」實際上,低價在市場上通常只是扮演著「攪局」的角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在對抗性競爭中,高價經常被低價攪得心煩意亂甚至膽戰心驚,但低價最終總是難敵高價,甚至在高價面前一敗塗地。
我們經常發現:市場上銷量最差的商品,通常也是價格最低的商品。除非有絕對的成本優勢和產品結構優勢,低價不再是常規競爭手段,而是戰略競爭手段。在常規的價格競爭中,低價經常被有經驗的營銷者視為絕望者的「救命稻草」,而且往往也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價打敗低價是市場的常態,低價打敗高價是個案。我們經常看到,低價決定了營銷的核心要素只能是價格,因為低價無法支撐其他營銷活動。高價決定了它的營銷活動可以是豐富多樣的,這是由價格所產生的政策空間決定的。
很多人理解的是:高價是需要營銷活動來支撐的,而低價不需要,因為低價本身就是證明。我們經常看到,「裸價」上市基本上是失敗的。所謂「裸價」,就是價格到底,除此之外,沒有營銷費用。「裸價」上市的產品,除了上市之初可能在渠道引起一定影響之外,基本上很難在消費者中產生影響。
消費者的購買必須建立在他們對產品的認同基礎之上。這種認同源於包裝、價格、消費體驗、市場推廣、品牌傳播等。產品上市之後,除了包裝和價格的認同之外,其他認同方式都需要一定的營銷支持。而低價營銷舍棄了包裝、價格之外的所有環節,就等於放棄了品牌與消費者進一步關聯的渠道,造成品牌發展後勁不足。
活躍度比價格更容易引起消費者關注。低價產品往往是沉默的,高價產品往往是活躍的。在終端市場,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暢銷的產品往往並非價格最低的商品,也不是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商品,而是市場表現最活躍的商品。
在終端市場,電動車銷售商眾多,品類也非常豐富,品牌認同度整體很高,誰的表現活躍,誰就更容易引起消費者關注,消費者關注度才是消費者購買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品牌活躍度才是企業營銷的核心要素。
如愛瑪、雅迪、新日、綠源、立馬、台鈴這樣的頂尖品牌,及新大洲、凈原一類的品牌企業,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依然會保持甚至是加強營銷層面的投入力度,從而提升自身品牌在終端市場的活躍度,為企業的逆勢發展奠定基礎。
低價營銷在企業前期拓張的過程中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卻無法維持品牌企業的長期發展和消費者口碑的建立。
因此,「低價是最好的營銷」只是部分企業唯利是圖的謊言,對這樣的品牌和企業,筆者還是奉勸消費者和經銷商切莫靠近。
Ⅵ 市場營銷學案例分析題請幫忙解答下!謝謝!
1)答:該企業運用了「取脂定價」又稱「撇脂定價」。是以高價將新產品投入市場盡快收回成本。
2)答:1,因為「珍珠陳皮」是市場以前不存在的新產品,2,而且它的目標顧客是在吃零食方面好不吝嗇得婦女和兒童,3,同時它具有滿足顧客愛吃零食又不容易導致肥胖的需求。所以此時選擇取脂定價方法是完全符合的。
3答:不能,低價銷售策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滲透定價」,它的特點是將新產品的價格定的相對較低,這樣可使盡可能快速的打開市場,獲取較大的市場佔有率。
雖然低價可以為產品贏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但是對於「珍珠陳皮」這種健康、養顏、保持身材苗條、口感也不錯的新產品是在沒必要運用低價策略去增加市場佔有率,它本身的特點和能夠充分滿足目標顧客需求。已經為它帶來了較大的市場佔有率。同時它的目標顧客又是在零食花費上好不吝嗇的婦女和兒童,企業實在沒有必要用低價策略。(僅僅是本人自己的見解)
Ⅶ 誰幫我解答一下這個案例分析題(運用營銷組合策略,應對國際市場競爭)
1.直接來客戶和大客戶,重點是跨國源公司
2.
3.核心產品(為貨主提供符合其需要的位移),有形產品(艙位體積、位置、貨物定位等),附加產品(如咨詢、報關、報價等),綜合考慮,提供整體產品服務。
4.實行隨行就市定價法,採取客戶不同、運價不同,季節不同、運價不同。分銷渠道採取在全球設立自己的辦事處,大力拓展直銷渠道。在促銷策略上,以人員推銷為主,注重公共關系的開展。
Ⅷ 尋高手解答一下這個營銷案例分析題(運用營銷組合策略,應對國際市場競爭)
1、目標市場是:有海運需求的組織
2、物流產品的特性:無形性、不一致性、不可分性回和不答可儲存性
3、產品線:太平洋航線、歐洲航線、大西洋航線
4、定價策略的優點:可以有效抓住客戶,並降低它們的成本,同時賺取自己應賺的利潤,只要不低於自己的利潤設定底線,所有價格影響因素的生意都有做成的可能
5、建立自己的品牌,擴充產品線,比如:非洲航線
Ⅸ 如何分析營銷策略
這要相對於同行或整體市場,因為分析營銷策略的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商業機會。
Ⅹ 案例分析:關於定價策略
根據我個人來理解
英特自爾公司的定價政策的定價策略分為兩個步驟
在新產品推行只際
該公司使用的是高價定價策略
由於產品的新特性與新功能所決定
當然也包括以後降價的空間
而新產品後期
該公司用的是低價拋售定價策略
因為陸續市場就會大打價格戰
市場飽和度也在提高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