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20142019年中國熟鹵製品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前景評估報告

20142019年中國熟鹵製品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前景評估報告

發布時間:2021-08-10 05:52:35

1. 求一篇調查報告,有個大概就行

食品小企業、小作坊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報告樓主

食品小企業、小作坊食品安全隱患較多,摸清其食品安全狀況,可有針對性的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將隱患降低到最低,減少各類危及群眾健康行為的發生,我市在省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的統一部署下,在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的安排下,有關部門對全市食品生產小企業、小作坊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研,並形成了下面的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我市現共有食品生產小企業、小作坊435家,其中糕點105家、熟肉製品60家、豆製品53家、腌製品8家、其他209家。食品從業人員2238人,健康證持證率75%,衛生許可證持證率88%,執行的產品質量標準是國家標准,均無產品自檢條件,沒有建立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特別是原輔材料進貨把關不嚴。
2005年以來,共有95家食品生產小企業、小作坊因違反《產品質量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食品衛生法》等法律法規受到行政處罰。有2起食物中毒是由於小作坊加工的熟肉製品不合格而引起,另外,一些零散的食物中毒事件由於消費者未報告而無法統計。
二、檢測情況
2006年以來,我市衛生部門對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生產的糕點、熟肉製品、豆製品、腌製品等食品進行了抽樣檢測,合格率60%左右,其中熟肉製品、腌製品合格率較低。市質監部門對食品生產小企業抽樣205組,合格145組,合格率70.7%。其中大米及植物油91組,合格68組,合格率74.7%;糕點58組,合格38組,合格率65.5%;豆製品46組,合格32組,合格率69.6%。其他10組,合格7組,合格率70%。
三、存在問題
我市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大部分位於城鄉結合部和農村,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生產經營方式多樣。大米加工企業中,相對較大企業以產品供應周邊農戶為主,分布在邊遠農村的則以為農戶代加工為主。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主要採取先收農戶原料(菜籽),經折算成成品後分次兌換的經營方式。豆製品主要是在加工點加工後送農貿市場銷售的方式。糕點主要是前店後坊經營方式。
(二)設備工藝水平較落後。大米植物油基本生產設備相對較完整,工藝水平不高:大米工藝完全由設備決定,植物油主要還是傳統工藝生產,過程式控制制中的溫度以操作人員的經驗來控制,部分企業設置了溫度計輔助控制。糕點企業除烘烤設備外,其他工序基本手工操作。豆製品磨漿採用電動設備,豆腐乾有機械壓榨設備,其餘工序主要手工操作。
(三)檢驗能力欠缺,標准執行不力。企業無自檢能力,對原材料只是憑借感官驗證,出廠產品也不檢驗。執行標准方面,大多數不清楚相應國家標準的內容;豆製品等產品目前無產品國家標准,也未制定相應企業標准。
(四)質量管理水平嚴重不足。小企業基本無專職質量管理人員,限於人員學歷不足(中專及以上人員僅9人,佔全部從業人員480人的1.9%)
(五)衛生意識較差。不僅環境衛生及生產場所衛生狀況差,絕大部分是手工加工、製作,生產廠房、設備、布局、工藝流程、防蠅防鼠防塵設施、消毒設施等與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規范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而且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和衛生許可證持證率不高,從業人員衛生意識和衛生習慣差。
(六)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監督難度大。特別是豆製品、鹵製品加工作坊,加工點都分布在偏僻區域,流動性較大,難以監督管理,食品衛生質量難以保證。
四、工作措施
近幾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大了對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監管力度,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針對食品小企業存在著季節性生產或其他原因造成開業歇業情況,為加強對這些企業的監管,及時了解企業生產情況,質監部門制定了《馬鞍山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開業歇業報告實施辦法》。目前已有5家企業報告了開業(歇業)情況。
(二)在2005年制定了缺陷食品召回規定的情況下,為進一步細化該規定,使之更具可操作性,今年制定了《馬鞍山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缺陷食品召回實施辦法》。目前,已有5個企業的產品因質量問題被要求召回。
五、幾點建議
(一)加強農村食品衛生監督工作,堅決打擊假冒偽劣食品。
提高對農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戶)的監督覆蓋率和監督頻次,發揮鄉鎮防疫員或檢查員的作用,通過摸底調查,對一些衛生問題比較嚴重的經營單位(戶)進行重點檢查,每年安排幾次規模較大的食品衛生專項檢查,對查出的假冒偽劣食品及時進行銷毀,對違法經營的單位依法進行處罰,逐步提高農村的食品衛生質量,鏟除假冒偽劣食品孳生的土壤。
(二)加大食品衛生監督和處罰力度,嚴把許可證審查發證關。
有關監督部門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識,嚴格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對新、改、擴建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戶)要認真審查,嚴格驗收,監督到位,指導到位。對工藝和布局不合理的單位要指導其整改,不符合發證條件的堅決不發證。在日常的監督管理中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採取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有一定條件而技術上有一定困難的單位要積極指導幫助;對那些不重視食品安全,屢教不改的單位要嚴格處罰。
(三)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提高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自覺守法意識。
有關監督部門應加強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的定期培訓,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和有關管理要求。幫助和指導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就其食品加工行業和種類的特點對其從業人員進行相關法規和衛生知識培訓。培訓經考核合格,領取培訓合格證後方可上崗。
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及時公布食品監督監測情況。對食品工作做得好的單位,及時進行表彰,對違反食品法律、法規的單位和行為依法進行處罰,必要時進行曝光,提高經營者的自覺守法意識。同時,要加強食品安全科普知識的宣傳,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發揮社會的監督作用。

2. 開熟食店的十大禁忌有哪些

開熟食店的十大禁忌有:試吃滿盒裝、賣剩菜、先服務大單,冷落小單、缺斤少兩、不組織顧客有序排隊、與顧客爭辯、多收錢不抹零頭、服務員形象邋遢、不要攆顧客、

1、試吃滿盒裝

無論是開業試吃還是日常的試吃,不要放太多在試吃箱里,只要放3-5塊就行了,因為每個人都喜歡挑挑揀揀,一天下來,一切看起來都不一樣,特別難看,顧客也沒有胃口!

4、缺斤少兩

有些顧客到家會稱下重量,少半兩都會來找你,引來麻煩,而且口碑也不好。斤斤計較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切忌缺斤少兩!

3. 中國鹵製品的營銷變革有哪些

熟鹵製品行業現狀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有:
1)熟鹵製品行業生命周期。通過對熟鹵製品行業的市場增長率、需求增長率、產品品種、競爭者數量、進入壁壘及退出壁壘、技術變革、用戶購買行為等研判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
2)熟鹵製品行業市場供需平衡。通過對熟鹵製品行業的供給狀況、需求狀況以及進出口狀況研判行業的供需平衡狀況,以期掌握行業市場飽和程度;
3)熟鹵製品行業競爭格局。通過對熟鹵製品行業的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的分析,掌握決定行業利潤水平的五種力量;
4)熟鹵製品行業經濟運行。主要為數據分析,包括熟鹵製品行業的競爭企業個數、從業人數、工業總產值、銷售產值、出口值、產成品、銷售收入、利潤總額、資產、負債、行業成長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
5)熟鹵製品行業市場競爭主體企業。包括企業的產品、業務狀況(BCG)、財務狀況、競爭策略、市場份額、競爭力(swot分析)分析等。
6)投融資及並購分析。包括投融資項目分析、並購分析、投資區域、投資回報、投資結構等。
7)熟鹵製品行業市場營銷。包括營銷理念、營銷模式營銷策略、渠道結構、產品策略等。
熟鹵製品行業現狀分析報告是通過對熟鹵製品行業目前的發展特點、所處的發展階段、供需平衡、競爭格局、經濟運行、主要競爭企業、投融資狀況等進行分析,旨在掌握熟鹵製品行業目前所處態勢,並為研判熟鹵製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提供信息支持

4. 鹵製品行業還有發展空間嗎

當然,勺子課堂認為,中國鹵製品行業還有10-25年的發展黃金期,包括休閑鹵製品和餐桌鹵製品。
5年後鹵製品規模總體預計3800億元,其中休閑鹵1500億元,佐餐鹵2300億元。休閑鹵與佐餐鹵均有可能出現營收超200億的龍頭企業。

5. 鹵小仙熟食的市場大不大

眾所周知,在十大投資者關注行業中,鹵製品行業一直位居首位,可見其深入人心的程度之高。近幾年,我國熟食食品行業發展迅速,產品出現持續擴張。投資者對熟食食品行業的關注越來越密切,這使得熟食食品行業的發展研究需求增大。據商務部統計,我國鹵製品行業已連續16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在2010年中國鹵製品行業銷售總額突破萬億元大關,2019年達到了10萬億元,預計2020年鹵製品行業銷售額將超過15萬億元。

對於投資商來說,鹵小仙用匠心創業,全方位保姆式扶持,從培訓到選址面面俱到,不會讓你的努力白費。

2020年創業選什麼?非鹵小仙當仁不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海南無關。其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網友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6. 從市場經濟角度說明,怎樣才能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安全事故經常發生,但從政治的角度講,某個公司的產品安全事故是否會成為公眾的焦點,處理技巧就很重要了以下是我給你找的資料。-2010年好運哦1淺議影響食品安全因素及防止措施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要求吃得營養、安全;但從近年來媒體所披露的食品中毒事件卻屢見不鮮。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微生物、化學性污染等對食品安全構成影響。如何防止「病從口入」,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檢驗科學水平;完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立法;加大市場監督力度等 。

〔關鍵詞〕食品安全;影響因素;防止措施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之一,食品質量優劣直接關繫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狀況的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問題便成了人們極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食品污染事件及群體食物中毒如蔬菜農葯超標、豆奶中毒、高含量瘦肉精肉類中毒以及農葯加工火腿等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斷發生,引起了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造成食品污染或食源性疾病發生率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業化生產和新技術、新原料、新產品的應用,導致食品污染的因素日趨復雜化;高速發展的工農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直接影響農產品和食品原料的衛生並引發一系列嚴重的食品污染事故。由於部分食品生產經營條件落後、操作人員衛生意識差和衛生管理水平低,致使食品受到交叉污染而引發事物中毒。更有甚者,部分不法食品生產經營者出於贏利的目的,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或濫用食品添加劑,給食品安全帶來隱患,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脅。

一、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因素

(一)微生物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
1.真菌對食品安全的影響。真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有些真菌被應用於食品工業中,如釀酒、制醬、麵包發酵等,但有些真菌也通過食品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由真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種類主要有:黃麴黴素致毒、赤霉病麥中毒、食物中毒性白細胞減少症毒變甘蔗中毒等,人類食用了由這些黴菌污染的食品可損壞肝臟,導致癌變等。
2.細菌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細菌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些食品如食醋、味精及多種氨基酸都是應用細菌製造的。但有些細菌也給人類帶來危害。根據國內外統計,在各種食物中毒中,以細菌性食物中毒最多。引起中毒的有沙門氏菌屬、致病性大腸桿菌、肉毒梭菌二副溶血性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假單胞菌屬等。
3.病毒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毒主要有豬水庖病毒、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慢性病毒等。
4.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問題十分突出。據統計,近年來衛生部每年接到食品中毒報告100~200起,導致數千人發病,百餘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2001年在江蘇、安徽等地爆發的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Q157: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數超過2萬人。
(二)化學性污染因素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化學性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以下僅就農葯殘留、食品添加劑對食品安全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
1.農葯殘留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近年以來,殺蟲劑、除草劑等農葯在大量使用,特別是有磷殺蟲劑農葯,是農作物中殘留最為嚴重的農葯,根據浙江杭州、溫州、雲和三地上市蔬菜中甲胺磷殘留分析表明,檢查出甲胺磷的比率為40.8%,最高檢出濃度為1.85MG/KG,以葉菜和豇豆檢出率較高,分別為51.7%~61.5%和44.4%~100%。長期攝入有磷農葯可出現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細胞吞噬功能減退等病理變化,並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為了降低食品中農葯殘留量,就必須建立健全農葯法規標准,加強對原料作物的生產管理。
2.食品添加劑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可使食品色、香、味更佳,保質期更長。食品添加劑主要有:著色劑、防腐劑、甜味劑、酸味劑、發色劑、漂白劑、保鮮劑。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添加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是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中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做了明確的規定。但長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會致癌,產生遺傳毒性在人體內的殘留,破壞新陳代謝等。在實際生活中,過量添加食品添加劑的現象比較嚴重,有的還是違法添加對人體有嚴重危害的化學品。例如:為了使麵粉更白,在麵粉中添加過量氧化苯甲醯(增白劑)。在熟食品、鹵製品中添加過量人工合成色素、亞硝酸鹽等,使食品色澤鮮艷誘人;為延長食品貨架期,添加過量苯甲酸(鈉)等防腐劑;更有甚者,將甲醛加入到米粉中,使之更勁道、鮮亮。要確保食品添加劑食用安全,必須加強食品添加劑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劑的毒理學評價,食品添加劑食用量標準的制定和審批,生產或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審批手續、食品添加劑法規等。
3.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性的影響。在食品的生產、加工、儲存、分配和製作的過程中,由環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針對動植物的生產過程。在這一生產過程中,由於呼吸、吸收、飲水,環境污染物質進入或積累在動植物中,從而影響食品安全性。環境污染主要有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物質污染。據1998年中國質量公報,我國七大水系、湖泊、水庫、部分地區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污染水體中生長的生物:水藻、魚蝦、貝、蟹等被污染後,引起人類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禍害子孫。據農業環境保護科研檢測所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國24省市污染區中,農畜產品污染物殘留超標率已達18.5%,總超標產量約650萬噸,蛋類和蔬菜產品受污染程度最為嚴重,其污染物衛生標準的比例分別為33.1%和22.15%。
二、我國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措施

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到政府的多個部門、食品生產經營者以及廣大的消費者。為了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證人體健康,
促進社會發展,我國採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食品安全領域的科學水平
不斷探求新的分析檢驗方法,開拓新的分析檢驗領域,並在食品危險性評估技術、關鍵控制技術和食品安全標准等方面進行努力研究;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創新能力,逐步達到與發達國家平等對話的水平。
(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積極吸納國際先進的食品管理經驗,將監督管理的重點從最終產品的檢驗過渡到生產經營的全程式控制制,學習並逐步採用HACCP控制體系。
(三)加強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認真研究、修訂、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加快與國際標准接軌,增強食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應對WTO的挑戰。
(四)加大食品市場監督力度
行政執法與公安和司法等部門聯合起來,從源頭、生產、加工、貯運、銷售等各個環節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懲罰和打擊力度,實行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菜籃子」工程的安全。
(五)加強各個行業間的配合
農業、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衛生等部門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加強配合、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從而凈化食品環境,使污染遠離我們的餐桌。
我們既要開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基礎研究,又要加強生產和消費環節的監督管理。相信在管理部門、生產者、科研機構、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下,隨著以上工作的不斷開展,我國的食品安全,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一定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樊永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是關系人民群眾健康的一件大事〔J〕. 中華醫學雜志,2005,(2).
〔2〕陳錦麗.食品安全的探討〔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4,(6).
〔3〕趙曉飛.2005年食品安全年〔J〕.中國葯品監督,2004,(3).

2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之間的區別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都是指符合一定標準的安全食品,但它們的標准水平、認證體系和生產方式不同。主要區別如下:

一、質量標准水平不同。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准等同於國內普通食品衛生質量標准,部分指標略高於國內普通食品衛生標准;綠色食品分為AA級和A級,其質量標准參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標准、歐盟質量安全標准,高於國內同類標准水平;有機食品等效採用歐盟和國際有機運動聯盟(IFOAM)的有機農業和產品加工基本標准,其質量標准與AA級綠色食品標准基本相同。
二、認證體系不同。這三類食品都必須經過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特定的標志,但是認證體系有所不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體系由農業部牽頭正在組建,目前部分省、市政府部門已制定了地方認證管理辦法,各省、市有不同的標志;綠色食品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負責認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各省、市、自治區及部分計劃單列市設立了40個委託管理機構,負責本轄區的有關管理工作,有統一商標的標志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日本注冊使用;有機食品在國際上一般由政府管理部門審核、批準的民間或私人認證機構認證,全球范圍內無統一標志,各國標志呈現出多樣化,我國有代理國外認證機構進行有機認證的組織。
三、生產方式不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必須在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下,遵守無公害農產品技術規程,可以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合成物;綠色食品生產是將傳統農業技術與現代常規農業技術相結合,從選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入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生產資料,並實施「從土壤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有機食品生產須採用有機生產方式,即在認證機構監督下,完全按有機生產方式生產1-3年(轉化期),被確認為有機農場後,可在其產品上使用有機標志和「有機」字樣上市。

有機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准生產加工,並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

選擇有機食品八大理由
中國加入WTO以後,為了有效地突破國際農產品貿易中日趨森嚴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綠色食品加快了國際化發展戰略的步伐,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產品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長。
綠色食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質量標准優勢。
綠色食品質量標准整體上達到了發達國家食品衛生安全標准,出口產品能夠經受進口國嚴格的檢測檢驗。2002年,山東省綠色食品出口創匯4.6億美元,已佔全省農產品出口額的8.8%,綠色食品出口基地的建設對全省出口農產品標准化生產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
二、質量保障制度優勢。
綠色食品實行"兩端監測、過程式控制制、質量認證、標識管理"的質量安全制度,增強了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可信度。近幾年,不少日本客戶直接赴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考察,了解產地環境監測過程,檢查企業原料生產檔案記錄,對綠色食品認證程序及標准給予認同和肯定。
三、企業和產品優勢。
綠色食品龍頭強勢企業多,精深加工產品多,市場開拓能力強。2002年,江西省綠色食品出口額達到1961.5萬美元,今年上半年盡管受"非典"影響,全省綠色食品出口創匯仍達983萬美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積極發展番茄醬、香梨、啤酒花、葡萄乾等優勢綠色食品產品出口,2002年全區綠色食品產品出口創匯2853.5萬美元。吉林省依託德大、長春皓月、延邊寶利祥蜂業等大型骨幹綠色食品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2002年全省綠色食品出口超過1500萬美元。
四、環保優勢。
綠色食品實行對產地環境的監測和保護,易於打破資源和環境保護領域的"綠色壁壘"。黑龍江省充分發揮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資源優勢,堅持實施"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
五、品牌和價格優勢。
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綠色食品出口產品的品牌和價格優勢逐步發揮出來。2002年,湖北省累計出口綠色食品產品3500噸,創匯982萬美元,部分出口產品價格與認證前相比提高了10%~23%。山東省部分綠色食品企業出口日本的花生製品、油炸花生仁、烤花生果噸價為1200~1400美元,比普通出口產品價格高80~110美元,提高幅度10%左右。

3食物當中的污染物質來源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污染物來自食物生產所在地的大氣、水源和土壤,稱為生產環境的污染。

例如:衛生專家曾經對居民區周圍種植的蔬菜進行測定。他們驚訝地發現,居民區里烤羊肉串冒出的煙氣居然污染了菜葉。因為菜葉中發現了烤肉煙氣中的強烈致癌物——一苯並〔a〕芘。

第二方面,污染物來自農作物栽培中的農葯和化肥,以及畜牧生產中的獸葯、激素,稱為原料生產過程中的污染。人們對這個階段往往顧慮較多。

第三方面,來自食品加工中的添加物和污染物、包裝當中的有害物質等,稱為加工處理中的污染。例如:食品加工容器中如果鉛含量較高,有可能會造成食品的鉛污染。

第四方面,來自食品在家庭中儲藏、烹調等的污染,稱為家庭中的污染。這一方面的污染往往被消費者所忽視。

4獸葯殘留對人體的危害:
第一,會引起人體急、慢性中毒。這種現象相對較少,葯物殘留危害絕大部分是通過長期接觸或逐漸蓄積形成。

第二,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例如苯並味唑類抗蠕蟲葯,通過抑制細胞活性,可殺滅蠕蟲以及蟲卵,同時,其抑制細胞活性的作用使其具有潛在的致突性和致畸性,當人們長期食用含「三致」作用的葯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時,這些殘留物便會對人體產生有害作用,或在人體內堆積,最終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第三,引起潛在的過敏反應。某些抗菌葯物如青黴素等能使部分易感人群發生過敏反應,這些易感人群若食用含有該類葯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輕者表現為麻疹、發熱、關節腫痛等,嚴重時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第四,會引起細菌耐葯性增加、疑難雜病的產生及抗菌葯物的失效。抗菌葯使用越廣泛,細菌耐葯性會不斷加強,抗菌葯物殘留於動物性食品中,同樣可達到人體與抗菌葯長期接觸而導致體內細菌耐葯性增加的後果,當人體產生各種炎症時,使用抗生素的葯效越來越低,使用正常劑量已達不到治療效果,甚至於採用幾種葯物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同時,長期接觸抗生素,會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以致引發各種病變,形成多種疑難雜症。

環境:

絕大多數獸葯排入環境以後,仍然具有活性,會對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蟲等造成影響,長期低劑量的抗菌葯物排到環境中,造成微生物的耐葯性增強。
。進入環境中的獸葯殘留,在多種環境因子的作用下,可產生轉移、轉化或在動植物中富積。

5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影響蔬菜硝酸鹽積累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生產力水平和生產者素質、蔬菜種類(遺傳因素)、氮肥施用量和種類、生育時期以及土壤水分、光照、溫度等環境條件。

降低蔬菜硝酸鹽含量的對策:

1 加強蔬菜衛生品質監測及管理

蔬菜的衛生品質監測及管理體系的完善對於保證蔬菜的質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環保、農業、商業、衛生等有關部門應研究建立蔬菜衛生品質監測網路,對於不合格的蔬菜應採取禁止和限制銷售的措施。目前我國已經確立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為無公害蔬菜試點城市,擬在此基礎上逐步在全國展開。建立蔬菜入市的監測制度,確保上市的蔬菜都能夠滿足質量要求。實行追溯和承諾制度,按照從生產到銷售的每個環節做到可追溯的原則,實行蔬菜質量安全的可追溯和承諾制度。

2 抓好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服務

在生產、經營以及消費的各個環節,要切實抓好宣傳和技術培訓工作。要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服務組織和農業技術人員的作用,加強關鍵季節和環節的生產技術指導。對瓜菜類等主要農產品,要組織制定相應的生產技術規程,及時發放到農民手中,讓生產者確實掌握無公害安全生產技術,特別是農葯品種的選用、農葯劑量使用、合理間隔期的確定,以及合理施用技術,做到不盲目施肥、施葯。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點和難點,進一步強化對農民的生產技術培訓,採取多種形式,不斷提高農民的質量安全意識和規范化生產水平。

3 培育硝酸鹽含量低的蔬菜品種

由於蔬菜的不同種類、品種間以及同一株蔬菜的不同器官組織內,硝酸鹽含量都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在高硝酸鹽含量的土壤上,有選擇地種植低硝酸鹽累積的蔬菜,以有效地減少人體對硝酸鹽的攝入量。而利用遺傳技術培育低硝酸鹽累積的品種,則是今後相關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造成蔬菜種間硝酸鹽累積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受遺傳因子的控制,因此,通過研究選育出硝酸鹽含量低的蔬菜品種是可能的。在今後的科學研究中,低硝酸鹽含量應作為蔬菜品質育種的一個目標引起重視。

4 適當調整氮肥施用量和施用品種

過量偏施、濫施氮肥是導致蔬菜硝酸鹽含量超標的重要原因,一般蔬菜硝酸鹽積累隨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所以,為了保證蔬菜的質量安全水平,適當控制蔬菜的氮肥用量是必要的。具體措施是,嚴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少施化學氮肥,少施硝態氮肥,應以有機肥為主。施有機肥的原因是,生物降解有機質是個漸進的過程,養分釋放緩慢,適合於蔬菜對養分的吸收,土壤中有機質能促進土壤反硝化過程,從而有效降低土壤中硝態氮的濃度,並能提高蔬菜的產品質量和口感度。需要注意的是,糞肥一定要經過腐熟後才能施用於蔬菜作物。不腐熟的糞便常常攜帶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若直接施用於蔬菜,它們可以附在蔬菜的表面上,這些蔬菜即成為病菌的傳播者。因此,控制氮肥施用量是減少蔬菜硝酸鹽含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同時,增施磷、鉀肥有利於調節氮素營養條件,限制蔬菜體內硝酸鹽的積累。

5 合理調節水、溫、光條件,選擇合適的採收期

同一種蔬菜在不同的條件下,硝酸鹽含量也有差異,一般在土壤含水量充足、高溫強光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強,硝酸鹽轉化快,則植株體內硝酸鹽含量降低。反之,在土壤含水量少、低溫弱光下,植物光合作用弱,硝酸鹽會大量積累。採用合理灌溉、合理密植、間作等措施,可改善蔬菜的生長環境,降低其硝酸鹽含量。而對溫室、大棚等設施,可採取輔助光源或及時更新棚膜等有效措施。另外,蔬菜的栽培要注意光照、溫度,施肥量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如在初春、秋末光照強度不足和光照時間縮短時,適當減少氮肥的施用量,在一天中較晚的時間採收蔬菜等,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蔬菜中硝酸鹽的積累。同一品種蔬菜,生育期不同其硝酸鹽含量差異較大。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生長前期大於生長後期(或成熟期),蔬菜收獲期越早,其硝酸鹽含量越高。因此,在保證蔬菜品質的前提下,適當延遲採收期,將有利於降低蔬菜硝酸鹽含量。

6 進行蔬菜食前處理,改進飲食習慣

在食用蔬菜前對蔬菜進行處理,改進飲食習慣,是減少硝酸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的補救措施。黃啟為的實驗結果表明,在食用蔬菜前如果進行沸水浸泡3min,可使硝酸鹽含量平均降低42.43%。通過改進飲食習慣也可降低人體對硝酸鹽的攝入,比如,多吃果菜,少吃根菜、葉菜;多吃新鮮蔬菜,少吃鹽漬加工蔬菜;多吃熟菜,少吃生菜。

7. 零食店市場前景怎樣

現如今,休閑食抄品的消費人群從兒童覆蓋到老年人,他們對休閑食品的需求都非常的大。只有玲琅滿目的零食種類才能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在一掃光前來購買零食的消費者,不管是年輕人,兒童還是老年人,對於一掃光休閑零食的口碑還是很高的,零食加盟店人氣高了,零食銷量上去了,利潤自然而然也就高了,一掃光零食加盟店的利潤也是遠超同行,這就是為什麼全國三千多位加盟商一致選擇加盟一掃光的原因所在。

閱讀全文

與20142019年中國熟鹵製品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前景評估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推廣買什麼書 瀏覽:820
村換屆培訓方案 瀏覽:352
時間管理培訓方案 瀏覽:695
創意營銷方案例子 瀏覽:178
項目策劃方案ppt模板 瀏覽:239
校園電子商務系統 瀏覽:576
淮安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 瀏覽:778
連雲港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169
轟趴館開業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150
集團公司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977
電子商務中國 瀏覽:965
國慶促銷活動視頻 瀏覽:824
海底撈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 瀏覽:666
培訓機構開學招生方案 瀏覽:341
syb超市創業計劃書市場營銷 瀏覽:244
七夕限時相親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20
金堂市農村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742
培訓樓方案範文 瀏覽:392
軟體項目培訓計劃實施方案 瀏覽:229
網路營銷的創業方向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