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沙特市場調查報告

沙特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1-08-07 01:22:46

Ⅰ 求用PEST分析沙烏地阿拉伯的國際營銷環境

阿拉伯的政治法律環境:
沙特是君主制王國,禁止政黨活動。無憲法,《古蘭經》和穆罕默德的聖訓是國家執法的依據。國王亦稱「真主的僕人」。國王行使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有權任命、解散或改組內閣,有權立、廢王儲,解散協商會議,有權批准和否麥加哈拉姆清真寺決內閣會議決議及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協議。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國王頒布治國基本法,規定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由其締造者阿卜杜勒-阿齊茲·拉赫曼·費薩爾·沙特國王的子孫中的優秀者出任國王。2006年上半年,沙政局總體平穩,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安全形勢續有好轉。
【議會】
沙特協商會議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成立,是國家政治咨詢機構,下設12個專門委員會。協商會議由主席和150名委員組成,由國王任命,任期4年,可連任。2002年2月,法赫德國王任命薩利赫·阿卜杜拉·哈米德(Saleh Abllah Homaid)為協商會議主席,2005年4月連任。
【政府】
本屆政府於2003年5月組成,現由29名成員組成,主要成員是:國王兼首相、國民衛隊司令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Abllah Bin Abl-Aziz and Ben la Den),王儲兼副首相、國防航空大臣、軍隊總監蘇爾坦·本·阿卜杜勒-阿齊茲(Sultan Bin Abl-Aziz),內政大臣納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齊茲(Naif Bin Abl-Aziz),外交大臣沙特·本·費薩爾·本·阿卜杜勒-阿齊茲(Saud Bin Faisal Bin Abl-Aziz),石油、礦產大臣阿里·易卜拉欣·納伊米(Ali Ibrahim Naimi),財政大臣易卜拉欣·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薩夫(Ibrahim Bin Abl-Aziz Asaf)。

經濟環境: 石油工業是沙特經濟的主要支柱,為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近年來,沙受益於國際油價攀升,石油出口收入豐厚,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政府大力建設和改造國內基礎和生產設施,繼續推進經濟結構多元化、勞動力沙特化和經濟私有化,努力擴大采礦和輕工業等非石油產業,鼓勵發展農業、漁業和畜牧業,積極吸引外資,保護民族經濟。2005年12月,沙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約一半人口從事游牧,放養駱駝、綿羊、山羊、馬。四分之一人口從事農業,耕地不到全國面積的百分之一,散布在各綠洲中。農產品有椰棗、小麥、大麥、蔬菜、水果。工業有石油提煉、石油化工、鋼鐵、紡織、水泥等部門。國家政治、經濟重心為利雅得與哈薩區。漢志為第二重心,有行政中心吉達與伊斯蘭教聖地麥加、麥地那,近年正加速建設紅海沿岸的石油化工業。兩個重心區之間有公路以及長距離油管、液化氣管相通。出口主要為石油及其製品,占出口額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國,還出口有椰棗、畜產品;輸入主要為糧食、糖、茶和紡織品等。從達蘭至黎巴嫩的賽達,築有中東最長的輸油管(長1,770公里),近年又修築了從東岸石油區到西岸的油管與液化氣管道。沙赫普爾港「霍梅尼港」的舊稱。
主要經濟數據(2005年):
國內生產總值(GDP):3074億美元
人均GDP: 13947美元
經濟增長率:6.5%
通貨膨脹率:1%
外匯儲備:1835億美元
外債:1267億美元
失業率:8.8%
對外貿易總額:2280億美元
出口額:1570億美元
進口額:527億美元

社會文化環境:
沒搜到~~呵呵~~

技術環境:
國際通信、信息技術發達

Ⅱ 可以介紹一下沙烏地阿拉伯當地的情況嗎

沙烏地阿拉伯當地情況如下:

1、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等國接壤。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建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聖地。

2、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麥進口國,年均進口約600萬噸。水果自給率達到60%。畜牧業主要有綿羊、山羊、駱駝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椰棗、柑橘、葡萄、石榴等。沙特的穀物自給率比較低,只有20%多,依靠大量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3、沙烏地阿拉伯的金融體系完善發達。沙特的旅遊業也比較發達。沙特政府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以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沙烏地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勞工。經濟發展以工業為重點,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主要的經濟來源。

Ⅲ 沙烏地阿拉伯的生活消費水平高嗎跟國內怎麼樣

我現在就在沙特,基本生活用品,食品,都稍比國內便宜,我經常去超市買果汁喝,一大桶才不到10SAR,合人民幣15塊左右,水果和國內基本一樣,蔬菜很貴,畢竟都是進口的。
這邊的表很便宜,國內5萬的表這邊會便宜2萬左右,1萬的表也能便宜個2-4千
據說這邊買車價格是國內的一半,豪車的話可能比一半還低
油價就更爽了,20SAR,32人民幣,見底的油箱能加滿...
...所以經常聽見大街上燒胎聲和引擎轟鳴聲,誰讓人家油就跟不要錢一樣
跟國內比,拿上海作為比較的話,沙特的生活消費水平低一些,但是比三四線城市還是稍高點吧

Ⅳ 服裝市場調查報告

服裝行業研究報告

「後配額時代」的出口攻略

中國服裝憑借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和強大的產業配套優勢,在全球紡織服裝業中傲視群雄。隨著進口配額的取消,中國服裝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後配額時代」並不意味市場的完全放開,反傾銷、綠色環保等「非關稅壁壘」依然存在。目前國際上針對我紡織品出口的三大防線和三大攻勢已基本形成,三個不利條款(市場經濟地位、紡織品特保、特定產品特保)、區域性自由貿易安排對我國的排斥以及歐美新設貿易壁壘,構成了對我紡織品出口的三大防線;與此同時,「伊斯坦布爾宣言」、進口國扶持國產產品和我競爭對手,又對我紡織品出口形成三大攻勢。
可以預見,服裝貿易摩擦即將進入高發期。因此我們需加強以下幾方面的重點工作:鞏固現有市場,維護出口秩序;共享潛在市場;創新新的市場;實行標准化戰略。出口企業更應做好「後配額時代」的應對良方:首先是積極推進企業改制,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創新能力;二是積極開展實業化建設,促進貿易向上下游的延伸,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益;三是積極實施品牌戰略,逐步開發自有品牌;四是積極「走出去」、「請進來」,主動吸收消化國外的先進生產工藝和管理經驗,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等。
(以上分析系詮釋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專家的相關觀點)

【行業出口狀況分析】

一、 出口總額加速增長,出口質量顯著提升
據海關統計,04年1-5月我國服裝出口繼續大幅增長,出口量達78.08億件,同比增長18.51%;創匯168.52億美元,同比上升22.36%;平均單價上升3.35%,達每件2.16美元,遏制了出口服裝平均價格持續下滑的趨勢。下圖反映了2000至2004年1-5月服裝出口數量及金額增長趨勢。

二、服裝出口產品結構分析

(一)棉製服裝份額最大,化纖服裝增速最快。今年1-5月我國服裝出口168.52億美元,其中棉製服裝69.52億美元,同比增長16.57%,占服裝出口總額的比重最大(41.3%);化纖服裝出口60.86億美元,增長27.19%,占出口總額的36.1%;絲織服裝出口6.6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4.0%。各類服裝占整個行業總出口額的比重如下圖所示:

(二)針織服裝後勁十足,梭織服裝總量領先。04年1-5月我國針織服裝出口52.16億件,創匯75.31億美元,同比增長32.41%;梭織服裝出口25.92億件,創匯93.2億美元,同比增長15.28%。梭織服裝在出口單價與金額上依舊超出針織服裝,但後者的出口增速遠遠高於前者。

三、服裝主要出口市場及分布狀況

(一)日本、香港、美國是我國服裝最大的三個出口市場。日本是我國服裝的頭號海外市場,今年1-5月出口創匯46.14億美元,增幅達15.0%;香港與美國也是我國服裝出口的傳統市場,出口金額分別達28.62、15.75億美元;另外出口到韓國、俄羅斯的金額也十分可觀。

(二)針織服裝的主要出口市場。針織服裝1-5月出口75.31億美元,前十大市場分別是日本、香港、韓國、美國、澳大利亞、阿聯酋、俄羅斯、匈牙利、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占出口總額的71.7%。
出口市場 出口份額
● 日本 25.4%
● 香港 19.3%
● 韓國 5.8%
● 美國 5.6%
● 澳大利亞 3.6%
● 阿聯酋 3.2%
● 俄羅斯 2.8%
● 匈牙利 2.3%
● 新加坡 2.1%
● 沙特 1.6%

(三)梭織服裝的主要出口市場。梭織服裝1-5月出口93.2億美元,前十大市場依次是日本、香港、美國、韓國、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英國、加拿大,占出口總額的75.3%。
主要出口市場 出口份額
● 日本 25.4%
● 香港 19.3%
● 韓國 5.8%
● 美國 5.6%
● 澳大利亞 3.6%
● 阿聯酋 3.2%
● 俄羅斯 2.8%
● 匈牙利 2.3%
● 新加坡 2.1%
● 沙特 1.6%
數據來源:紡織信息周刊、海關總署

四、海外重點市場進口狀況及需求分析

據WTO統計, 02年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進口市場依次為歐盟、美國、日本和香港,上述四個市場的服裝進口佔全球總額的92%。同時,歐、日、美、港也是中國最主要的四個出口市場,2003年合計佔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60%。

(一) 「中國製造」主導日本服裝市場。02年日本進口服裝達180億美元,其中中國產品占日本進口總額的78%(03年提高到80%以上),剩餘小部分市場主要由義大利占(5%)、韓國(3%)、越南(3%)、美國(2%)佔領,其他國家地區所佔份額不過9%。據《日本展望》月刊7月號報道 在日本進口的服裝製品總量中,中國服裝所佔的比例高達85.5%。其中,中國生產的毛衣占進口毛衣總量的88.1%,內衣、內褲佔77%,T恤衫佔80.3%,男式西服佔86.5%,裙子佔88.9%。

盡管中國服裝在市場份額上佔有絕對優勢,但價格過於低廉,只有義大利同類出口產品均價的8.5%;另外,日本消費者對中國服裝的滿意度依然不高。據日本產業省相關部門的調查,中國服裝除了在價格上獲得高滿意度外,在縫制、功能、質料上的滿意度均處於較低水平。

數據來源:《參考消息》、《日本展望》

(二)美國服裝進口平穩增長,中國產品凸現競爭優勢。今年上半年,美國進口服裝289.27億美元,微增0.71%。其中從中國進口37.54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12.98%,其次分別為墨西哥、香港、宏都拉斯、越南等。

在美國服裝產品的進口中,增長最快的是絲麻服裝。04年1-5月進口額同比上升10.97%,總量達14.2億美元。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中國的絲麻服裝,進口量近11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三)中國服裝領銜歐盟市場但競爭激烈,關卡重重。中國是歐盟紡織品和服裝的最大進口國,去年從中國進口的服裝超過112億歐元,占歐盟服裝進口的19.6%。一旦配額全部取消,中國服裝的市場份額有望繼續上升。但土耳其、羅馬尼亞、波蘭、捷克、突尼西亞、摩洛哥、印度、印尼、韓國等主要競爭對手的實力不容小覷,尤以土耳最具威脅。另外國內服裝出口企業也應時刻警惕歐盟隨時可能築起的貿易壁壘。
歐盟服裝進口的前5大市場(02年數據)
排名 國家(地區) 市場份額
1 中國 17.58% 五國共占歐盟服裝進口總額的50%
2 土耳其 13.38%
3 羅馬尼亞 —
4 突尼西亞 —
5 孟加拉 —
數據來源:新華社

【行業網上優勢分析】

一、服裝行業會員數量及結構
阿里巴巴英文網站服裝行業目前共有會員60000多名,其中買家48543名,占會員總數的80.7%;整個服裝行業「中國供應商」會員447家,(截至04年9月15日)。買家與供應商數量之比約為109:1,即每個供應商平均擁有109位以上的潛在買家。

(數據來源:阿里巴巴英文站會員資料庫抽取分析,時間截至2004年7月30日)

二、服裝行業買家數量及分布狀況

目前,阿里巴巴英文站服裝行業買家達48000餘名,主要分布於北美和亞洲地區,二者所佔比例分別為41.1%、33.6%,其次歐洲(東歐除外),比例11.0%。買家數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地區)分別為,美國、中國、印度、英國、加拿大、香港、澳大利亞、巴基斯坦、韓國、新加坡,其中來自美國的買家數量達16000餘名。
(數據來源:阿里巴巴英文站買家資料庫抽取分析,時間截至2004年7月30日)

三、服裝行業買家查詢情況分析

(一)查詢總量持續攀升。服裝是我國的大宗出口商品,也是阿里巴巴網上反饋最具優勢的行業之一。今年1到6月,買家查詢大幅增長了34%。隨著配額制度的取消,服裝業出口的「春天」即將來臨,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收獲的詢盤預計將持續增長。(註:上圖僅反映買家查詢量的增長趨勢,非具體查詢量數值)

(二)買家查詢主要來自於北美、亞洲與歐洲。目前,亞洲、北美、西歐是我國服裝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占出口總量的80%以上。而阿里巴巴服裝供應商接獲的買家詢盤中有83.4%來自以上地區。

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
【網上貿易成功案例分享】

● 編織美麗的出口之路

江蘇國泰國際集團是江蘇地區外貿行業的龍頭企業,旗下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03年出口額達8200萬美元,公司早在2002年就加入了阿里巴巴。作為一家在出口領域具有成熟經驗的企業,電子商務模式的推廣具有更特殊的意義。
電子商務模式的推廣有助於開發新市場、開發新客戶,有助於改善出口效率。
阿里巴巴就像是我們探測買家的雷達,讓我們知道客戶在哪裡,接下來就可以讓我們的外貿人員大顯身手,讓客戶進一步了解我們,我們總結為買家關注三要素,即企業實力、企業特長、企業經驗。所謂「對症下葯」,抓住買家的需求點,成交的概率就更高了。03年通過電子商務獲得了160多萬美元的成交,我們深信江蘇國泰國際集團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的電子商務事業會繼續蓬勃地壯大和產生更積極的影響。如果說我們的產品會讓生活更美麗的話,那麼電子商務正是幫助我們編織 「美麗」出口之路的法寶。

● 陽光總在風雨後,電子商務創奇跡
艾拉(蘇州)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日資生產企業,01年加入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服務。但是開始階段艾拉公司的電子商務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總是報價,報價,還是報價,並沒有接到一分錢的訂單。這讓公司的許多業務員感到迷茫。總經理毛勇平頂著巨大壓力,和業務員們進行溝通,一起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並且在各方面給他們以最強有力的支持。通過努力,各方面的詢盤紛紛而至,他們又從中挑選一些最有發展潛力的客戶進行重點培養。幾個月後,第一張訂單終於來了。這以後,訂單源源不斷,公司成功開拓了義大利、南非、比利時等國市場。目前,艾拉公司通過電子商務成交的營業額已經達到了總營業額的30%,相當於150萬美元,並且這個數據在不斷地刷新!對於傳統的服裝毛衣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奇跡。「這是一個營銷理念上的問題。我覺得,我的成功只比別人領先了一步。我們不是靠個人靠傳統,而是靠團隊靠網路。網上貿易打了營銷的一個窗口。我們的工廠正在從工廠型走向貿易型,這中間的過程,如果用傳統方式,恐怕十年也不能實現。但是我們用了3年的時間就做到了。如果你問我,秘訣在哪裡,那麼我的回答就是——網上貿易!」

Ⅳ 沙特 國家概況

【國 名】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Kingdom of Saudi Arabia)

【面 積】 225萬平方公里(沙特官方數字)。

【人 口】 2080萬(2001年,其中外籍人口約佔30%)。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遜尼派約佔85%,什葉派約15%。

【首 都】 利雅得(Riyadh),人口約450萬(2002年)。年均氣溫25℃。

【國家元首】 國王兼首相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Fahd Bin Abl-Aziz),1982年6月即位。

【重要節日】 開齋節:回歷10月第一天,政府機關的假日從回歷9月25日至10月5日;宰牲節:回歷12月10日,政府機關假日從回歷12月5日至15日。

【簡 況】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葉門等國接壤。海岸線長2437公里。地勢西高東低。西部高原屬地中海式氣候,其他地區屬亞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沿海地區氣溫38-39℃,內地有時高達54℃;冬季氣候溫和。年平均降雨不超過200毫米。

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一些繼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國,八世紀為鼎盛時期,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十一世紀開始衰落,十六世紀為奧斯曼帝國所統治。十九世紀英國侵入,當時分漢志和內志兩部分。1924年內志酋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兼並漢志,次年自稱為國王。經過30年征戰,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終於統一了阿拉伯半島,於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阿拉伯王國,定這一天為沙特國慶日。

【政 治】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國,禁止政黨活動。無憲法,《古蘭經》和穆罕默德的聖訓是國家執法的依據。國王亦稱「兩個聖地(麥加和麥地那)的僕人」,並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大臣會議主席(即內閣首相)等職務。國王行使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大臣、副大臣、地區埃米爾(省長)、副埃米爾(副省長)、駐外使節和其他高級行政官員以及軍隊上校以上軍官均由國王任命。國王有權批准和否決內閣會議決議及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協議。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國王頒布治國基本法,規定沙特王國由其締造者阿卜杜勒-阿齊茲·拉赫曼·費薩爾·沙特國王的子孫中的優秀者出任國王。1993年8月20日頒布新的內閣法,規定國王兼任內閣首相,國王有權任命內閣副首相和大臣,解散或改組內閣,各部大臣直接向首相負責。內閣由副首相、各部大臣及任命的國務大臣和國王顧問組成,任期4年。國王有權立、廢王儲,解散協商會議。基本法還廢除了王儲自動成為國王的權利,並確認了阿卜杜拉王儲為王位繼承人。2000年6月,沙特成立新的王室家族委員會,委員會包括18名成員,阿卜杜拉王儲和蘇爾坦第二副首相分別擔任正副主席。委員會將處理王室內部事務。

【議 會】 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國王決定成立協商會議,它是國家政治咨詢機構,負責向國王提出建議,由會議主席和60名委員組成,委員由國王任命,任期4年。 1992年9月16日法赫德國王任命穆罕默德·本·朱拜爾為協商會議主席。1993年12月29日,法赫德國王主持協商會議的開幕式,協商會議正式宣告成立。1994年1月2日,協商會議召開第一次會議,決定成立8個專門委員會,即:伊斯蘭事務委員會,外事委員會,安全委員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社會與衛生事務委員會,教育、文化、新聞事務委員會,公共服務事務委員會和組織行政事務委員會。1997年7月,第二屆協商會議成立,由90名成員組成,其中30名為上屆成員,穆罕默德·本·朱拜爾連任協商會議主席。2001年5月,第三屆協商會議成立,成員人數由90人增加至120人,朱拜爾再次連任。2002年1月,朱拜爾因病逝世。2002年2月,薩利赫·本·阿卜杜拉·本·哈米德擔任協商會議主席。

【政 府】 本屆政府於1999年6月組成,內閣成員組成情況如下(2004年4月更新):

1、國王兼首相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
Custodian of the Two Holy Mosques King Fahd bin Abl-Aziz Al-Saud, the premier

2、王儲兼副首相、國民衛隊司令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Crown Prince Abllah bin Abl-Aziz Al-Saud, deputy premier and commander of the National Guard

3、第二副首相兼國防航空大臣、軍隊總監
蘇爾坦•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Prince Sultan bin Abl-Aziz Al-Saud, second deputy premier, minister of defense and aviation and inspector general

4、城鄉事務大臣
米特阿卜•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Prince Mite』b bin Abl-Aziz Al-Saud, minister of municipal and rural affairs

5、內政大臣
納伊夫•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Prince Naif bin Abl-Aziz Al-Saud, minister of interior

6、外交大臣
沙特•本•費薩爾•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Prince Saud bin Al-Faisal bin Abl-Aziz Al-Saud, foreign minister

7、內閣辦公廳主任、國務大臣
阿卜杜勒-阿齊茲•本•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親王
Prince Abl-Aziz bin Fahd bin Abl-Aziz Al-Saud, chief of the Cabinet』s presidency and minister of state

8、司法大臣
阿卜杜拉•本•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阿勒謝赫
Dr. Abllah bin Mohammed bin Ibrahim Al Al-Sheikh, minister of justice

9、伊斯蘭事務與宗教基金大臣
薩利赫•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本•穆罕默德•本•伊卜拉欣•阿勒謝赫
Sheikh Saleh bin Abl-Aziz bin Mohammed bin Ibrahim Al Al-Sheikh, minister of Islamic affairs, endowments, call and guidance

10、國務大臣
阿卜杜勒-阿齊茲•本•阿卜杜拉•胡韋塔爾
Dr. Abl-Aziz bin Abllah Al-Khuwaiter, minister of state

11、水電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拉赫曼•海珊
Abllah Ablrahman Al-Hosain ,minister of water and electricity

12、公職大臣
穆罕默德•本•阿里•法伊茲
Mohammed bin Ali Al-Fayez, minister of civil service

13、高教大臣
哈立德•本•穆罕默德•安卡利
Dr. Khaled bin Mohammed Al-Anqari, minister of higher ecation

14、國務大臣
穆特拉卜•本•阿卜杜拉•納菲薩
Dr. Mutlab bin Abllah Al-Nafeesah, minister of state

15、教育大臣
穆罕默德•本•艾哈邁德•拉希德
Dr. Mohammed bin Ahmed Al-Rasheed, minister of ecation

16、文化與新聞大臣
福阿德•本•阿卜杜-薩拉姆•本•穆罕默德•法爾西
Dr. Fuad bin Abl-Salam bin Mohammed Al- Farsi, minister of commerce and instry

17、貿易與工業大臣
哈希姆•本•阿卜杜拉•亞馬尼
Dr. Hashim bin Abllah Yamani, minister of commerce and instry

18、石油與礦產資源大臣
阿里•本•易卜拉欣•納伊米
Engineer Ali bin Ibrahim Al-Nuaimi, minister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 resources

19、國務大臣
穆薩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
Dr. Musa』ed bin Mohammed Al-E』ban, minister of state

20、財政大臣
易卜拉欣•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薩夫
Dr. Ibrahim bin Abl-Aziz Al-Assaf, minister of finance

21、朝覲事務大臣
伊亞德•本•阿明•邁達尼
Iyad bin Amin Madani, minister of Haj

22、經濟與計劃大臣
哈立德•本•穆罕默德•古塞比
Khalid bin Mohammed Al-Gusaibi, minister of economy and planning

23、勞工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原為水電大臣)
加齊•本•阿卜杜-拉赫曼•古塞比
Dr. Ghazi bin Ablrahman Al-Qusaibi, minister of labor

24、社會事務大臣(2004年4月13日任命,原為勞工與社會事務大臣)
阿里•本•易卜拉欣•納姆萊
(Dr. Ali bin Ibrahim Al-Namlah, minister of social affairs)

25、農業大臣
法赫德•本•阿卜杜-拉赫曼•本•蘇萊曼•拜勒古尼姆
Dr. Fahd bin Abl- Rahman bin Sulaiman Balghunaim,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26、運輸大臣
賈巴拉•本•伊德•蘇萊西利
Dr. Jubarah bin Eid Al-Suraiseri, minister of transport

27、通訊與信息技術大臣
穆罕默德•本•傑米勒•本•艾哈邁德•穆拉
Engineer Mohammed bin Jameel bin Ahmed Mulla, 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8、衛生大臣
哈邁德• 本• 阿卜杜拉•馬尼阿
Dr. Hamad bin Abllah Al-Mane』, minister of health

29、國務大臣
阿卜杜拉•本•艾哈邁德•本•尤素福•宰納勒
Abllah bin Ahmed bin Yosef Zainal, minister of state

30、協商會議事務國務大臣(2003年12月23日任命)
沙特•本• 賽義德•阿卜杜勒-阿齊茲•麥特哈米
Dr. Saud ibn Saeed ibn Abl Aziz Al-Mathami
state minister and Cabinet member for Shoura council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地區(也稱省):利雅得地區、麥加地區、麥地那地區、東部地區、卡西姆地區、哈伊勒地區、阿西爾地區、巴哈地區、塔布克地區、北部邊疆地區、季贊地區、納季蘭地區、朱夫地區。地區下設一級縣和二級縣,縣下設一級鄉和二級鄉。

【司法機構】 以《古蘭經》和《聖訓》為執法依據。設有高等法庭和普通法庭。高等法庭設在麥加、吉達和麥地那。特別上訴法庭設在利雅得和麥加。另有普通法庭處理一般案件和貝都因部落事務,該類法庭由宗教法裁判官主持。司法機構隸屬司法部。

【重要人物】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兼首相。1923年生於利雅得。幼年曾在宮廷接受伊斯蘭教育,後在歐美接受高等教育。1953年出任第一任教育大臣,1962年任內政大臣,1967年晉升為第二副首相,1975年3月被定為王儲兼第一副首相並受命執掌朝政。1982年6月13日繼承王位,成為沙特第五任君主。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王儲兼副首相、國民衛隊司令。生於1924年,是法赫德國王的同父異母兄弟,幼年起接受宗教教育。1964年,任國民衛隊司令,1975年被任命為第二副首相,1982年6月,被立為王儲同時兼第一副首相和國民衛隊司令。

蘇爾坦·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副首相兼國防航空大臣、軍隊總監。1928年生於利雅得,是現任國王法赫德的胞弟。自幼接受伊斯蘭教育和軍事訓練,年輕時即任皇家衛隊司令,1953年任利雅得地區埃米爾,同年改任農業大臣,1962年任國防大臣,1982年起任現職。

【經 濟】 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石油工業是沙經濟的主要支柱,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沙特石油的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約占出口總額的90%。近年來,沙特大力推行經濟多元化政策,努力擴大非石油生產,發展采礦和輕工業,同時重視發展農業,逐步實現了糧食自給。政府鼓勵自由經濟和自由競爭,支持私人及合資企業經營發展項目,保護和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2000年,沙成立了石油礦產和旅遊兩個最高委員會、國家投資總局等機構;修改"外商投資法"和實行新的擔保人制度,鼓勵外商投資;決定向外資開放石油下游和天然氣行業。

2001年,沙繼續推行私有化和就業本地化。為適應加入WTO,沙決定修訂其標准體系和相關法規,5月,沙宣布開放沙電信業;同月,沙特將關稅由12%降至5%;7月,沙內閣會議決定,在建築業取消外國公司擔保人制度。到目前為止,沙已就消除技術貿易壁壘和開展衛生合作等兩項協定與WTO90%的成員完成了磋商。

主要經濟數據:(2000年)

國內生產總值(GDP) 1649億美元

經濟增長率 4.1%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約7000美元

貨幣名稱 里亞爾(Saudi Riyal)

固定匯率 1美元=3.75里亞爾

通貨膨脹率 -0.8%

【資 源】 沙特以石油王國著稱,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極為豐富。截止2001年,沙特已探明石油儲量約362億噸(2642億桶),佔世界儲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氣儲量為6.0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按目前石油產量估算,沙石油仍可開采80年左右。

此外,還有金、銅、鐵、錫、鋁、鋅等礦藏,是世界第四大黃金市場。水力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總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計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目前,沙共有30個海水淡化廠,日產300萬立方米淡化水,佔全國飲用水的46%。沙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全國的海水淡化總量佔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個,擁有6.4億立方米蓄水能力。

【工 業】 石油和石化工業為經濟命脈。年產原油4~5億噸,石油收入約400~500億美元。政府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大力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建立先進的外向型企業,逐步改變依賴石油出口的單一經濟結構。採取鼓勵和促進工業發展、保護民族工業的一系列措施:免費提供工業地皮;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免除工業廠房設施、機械設備、原材料等物資的進口稅;倡導使用本國產品,對本國能生產的同類進口商品課以高關稅等。已建成以石油、化工、鋼鐵、煉鋁、水泥、海水淡化和電力工業為主的十幾個大型骨幹企業。沙近年來大力發展工業,現有3381家工廠,投資2390億里亞爾,工人總數為31萬。目前,非石油工業產品出口達200億里亞爾,工業增長率為10%,工業產值達820億里亞爾,產品國內市場銷售額達510億里亞爾,已建8個工業城。石化產品外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沙境內共有涉外合資項目1506家,總投資額為381.8億美元。2000年沙特吸引外資48億美元,居阿拉伯國家之首,占整個地區的54.7%。2001年,截止8月中旬,沙吸引外資就達88億美元。沙目前年發電量為2300萬千瓦。

近年石油產量及收入情況如下: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產量(萬桶/日) 836 776 831 880

收入(億美元) 350 447 735 582

【農 業】 沙特絕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沙漠氣候,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可耕種面積僅占其陸地面積的2%左右,39%的土地只能用作低密度的放牧。西南部雨量較充沛、灌溉條件較好的季贊農業區和提哈馬平原,是沙特的主要農業區。政府十分重視農業,斥巨資投入輸水管道、水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淡化海水解決農業用水,採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生產及養殖業,對農產品給予優惠補貼。農產品出口額占非石油出口總額的20%。目前沙已在小麥、椰棗、雞蛋方面實現自給,糧食自給率為98%,蔬菜為85%,水果70%,魚為52%,肉類為46%。全國有自流水井4萬眼,飲用水井5.2萬眼,水壩220座,蓄水能力達8億立方米, 有1000多公里的管道灌溉網。2001年3月,沙農水部宣布新建12個水壩以應對農業開發和灌溉壓力。沙特所需農產品的進口來源分四大類:活畜及冷凍牛羊肉、冷凍雞肉,主要進口國為澳大利亞、紐西蘭、索馬里、土耳其、中國;成品或半成品食品如奶製品、乳酪、餅干、乾冷凍食品等主要來自歐盟國家;蔬菜、水果因地利之便,主要來自周邊的中東國家;雜糧豆、大米等,主要來自印度、泰國、菲律賓、中國、美國。

【服 務 業】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旅館有308家,擁有客房2.75萬間。沙飯店行業現僱傭18603名外籍人。

【旅 游 業】 沙每年到境外旅遊約350萬人次,25%的沙特人每年出境旅遊一次。沙特公民每年的旅遊消費額為250億里亞爾。每年到沙特的外國遊客為300萬人次,其中200多萬與朝覲有關。

【交通運輸】 近年逐步建成一個陸、水、空立體交通網,公路交通是主要運輸方式。

鐵路:總長1400公里。1998年客運量為64.6萬人次,貨運量為210萬噸。

公路:總長1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00公里,國際公路網與約旦、葉門、科威特、卡達、阿聯酋、巴林等國相通。

海運:目前有商船376艘;船舶噸位275萬噸,居阿拉伯國家之首。但國際航運公司仍控制了水貨運量的95%。1998年貨運量為8500萬噸。現有8個大型海港:吉達港、達曼港、朱拜勒工業和商業港、延布工業港和商業港、臘斯塔努拉港和季贊港。其中吉達港的卸貨率名列世界前茅,共有泊位174個。

空運:沙特航空公司系中東最大的航空公司,在世界民航公司中名列第15位。擁有波音、空中客車等現代化飛機。全國有25個機場,其中利雅得、吉達、達蘭為國際機場;有40條國際航線;延伸4大洲70多個國家;有24條國內航線。每天平均260個航班。沙航2001年乘客達到了1380萬人次。

輸油管道:大型輸油管道有兩條。一條從達曼到黎巴嫩西頓港,全長1700公里,自1975年以來已基本停止使用;另一條從東部加瓦爾油田橫穿半島連接西部延布港,全長1215公里,設計日輸油能力為185萬桶。1987年又建成一條925公里長的東西管道,日輸油能力達320萬桶。正計劃投資4億美元,把東西輸油管道的日輸油能力增加到480萬桶。

電訊:目前全國有230萬條電話線路連接國內近4000個村落;另有3300條國際電話線路,行動電話線數為240萬門,到2002年底,沙將再增300萬條行動電話線,達到540萬條,建成中東、非洲地區最大的移動通訊網。用戶電報線路3萬多條,電報用戶為1.7萬戶,5萬條微波輸線路(包括2條電視傳送線路),長1.5萬公里。1974年開始衛星與世界各地進行電話、電報、電傳和傳真聯系並進行電視轉播。1985年啟用了阿拉伯通訊衛星,全國現有7個地面衛星接收站,進一步改善了沙特與阿拉伯各國間的通訊聯系。2001年,沙特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s)有42家,互聯網用戶40萬人。

【財政金融】 10家商業銀行中除國民銀行、利雅得銀行和拉吉希金融投資公司三家為本國銀行外,其他均為合資銀行,分支機構1210家。資本約230億里亞爾,利潤約70億里亞爾。沙擁有海外資產2000億美元。全國有七家證券交易所。1991年沙首次向外國借貸,從國際銀行籌措了45億美元,同時在國內還發行了各種債券。政府按照需要定期(每兩周或每月)發放價值約50億美元的公債。2001年沙政府債務約為1860億美元,占沙GDP的99%。

沙特近幾年國家財政預、決算收支狀況如下(單位:億里亞爾):

預 算 決 算

年度 收入 支出 差額 收入 支出 差額

1998 1780 1960 -180 1430 1890 -460

1999 1210 1650 -440 1470 1810 -340

2000 1570 1850 -280 2480 2030 450

2001 2150 2150 0 2300 2550 -250

2002 1570 2020 -450

(資料來源:2001年度英國經濟季評)

2000年外匯儲備為196億美元。

【對外貿易】 實行自由貿易和低關稅政策。出口以石油為主,約占出口總額的90%,石化及某些工業產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漸增加。進口主要是機械設備、食品、紡織等消費品和化工產品。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義大利、法國以及韓國等。由於大量出口石油,沙對外貿易長期順差。

近幾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年 份 1997 1998 1999 2000

出口額 607 398 484 801.5

進口額 264 275 257 341.5

差 額 343 123 227 460

(資料來源:2001年度英國經濟季評)

【人民生活】 沙特是高福利國家,實行免費醫療。2000年沙預算的10.8%用於醫療衛生。沙現有醫院314家,各類醫療中心、診所3506個,醫院床位數4.42萬張,有31585名醫生和62899名護士。醫療領域是就業沙特化最高的領域。還有104個慈善機構,其中有14個孤兒院、2個殘疾兒童福利院和9個老人福利院,共有2500名服務人員。人均壽命男60歲、女64歲。

【軍 事】 武裝部隊建於1964年,最高國防會議為國防最高決策機關。國王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為薩利赫·本·阿里·穆海亞上將。軍隊分正規軍和國民衛隊。正規軍平時實行志願兵役制,戰時實行義務兵役制,一般兵種服役期兩年,特殊兵種服役三年。

武裝部隊總兵力約10.6萬人。陸軍約7.3萬人,編3個裝甲旅、1個空降旅、1個步兵旅、1個王室警衛團、23個炮兵營。海軍約1.1萬人,組成紅海和波斯灣兩支艦隊,空軍約1.8萬人,編攻擊機中隊、截擊機中隊等。此外還有國民警衛隊、邊防部隊、特種安全部隊和海上警衛隊等。

2001年國防安全預算為133億美元,約占政府預算支出的30%。

【文化教育】 政府注意智力投資和人才培養,實行免費教育。中、小學學制各為六年。2001年2月,沙教育部決定撥款2.5億里亞爾用於學校的擴建、維護和添加設備。目前全國共有各類學校2.28萬所,綜合性大學8所,78所學院,5個高等宗教大學。現有教師33.96萬人,在校學生約480萬,其中大學生27.2萬人。每年約7000名學生赴國外留學,費用由國家負擔。在國內讀書的大學生,除免費提供住宿外,還享有獎學金。2002年沙特國家財政預算為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勞動力技術培訓撥款543億里亞爾(144.8億美元),將新建345所各種學校,確定8.6萬多個男女教師職位。

【新聞出版】 《烏姆·古拉》周刊是官方刊物。此外,全國還發行13種報紙、23種雜志。阿拉伯文報紙主要有:《利雅得報》、《中東報》(在倫敦出版)、《生活報》(在倫敦出版)、《歐卡茲報》、《祖國報》、《半島報》、《座談報》等,英文報刊主要有:《利雅得日報》、《阿拉伯新聞》、《沙特公報》、《沙特商業》、《沙特經濟概覽》等。

沙特通訊社:簡稱沙通社,1971年1月23日成立,直接受新聞部領導。用阿、英、法文發稿。在華盛頓、倫敦、突尼西亞、貝魯特、開羅等地設有分社。

廣播電台:利雅得廣播電台1965年建成。1962年在麥加建成《伊斯蘭召喚》電台,1972年建成《古蘭經》廣播電台。以上電台除用阿拉伯語廣播外,每天還用英、法、烏爾都、斯瓦希里、波斯和班加利語對外廣播。

電視台:1964年建立電視網,現有五個電視台。1965年開始播放黑白節目,1976年開始彩色播映。1983年開始播放英、法語節目。目前全國各地有107個中轉站,電視網已覆蓋全國98%的地區。

【對外關系】 奉行中立、不結盟的對外政策,主張國與國之間互相尊重、眭鄰友好、互不幹涉內政。提倡各國為實現和平、穩定與繁榮進行合作。致力於加強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沙特是阿拉伯國家聯盟、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石油輸出國組織和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員國。

Ⅵ 沙烏地阿拉伯的國情和風俗情況詳細點的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簡稱沙烏地阿拉伯。位於亞洲的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上,面積214萬平方公里,佔半島總而積的75%,一半以上是貧瘠荒涼的沙漠。海岸線長2509,57公里。最大的沙漠——魯卜哈利沙漠,面積65萬平方公里,全國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因此,有「沙漠之國」之稱。沙烏地阿拉伯以豐富的石油資源聞名世界,有「石油王國」、「沙漠超級富國」之稱,沙烏地阿拉伯國名從1932年9月24日開始使用。

沙烏地阿拉伯從未進行過正式的人口統計,都是靠估計,故各種數字差別很大,從800萬到1200萬不等。其邊境游牧部落時常往返於鄰國,很難確定其國別。目前有1361.1萬人,絕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游牧部落稱之為貝都因人。伊斯蘭教為國教。伊斯蘭教的「古蘭經」是法律的依據,沒有成文法和立法機構,王室控制著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企業中的重要人物通常會講英語。貨幣:里亞爾Riyal。首都利雅得(Riyadh),王室和政府所在地,亦稱皇家首都,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1918年它的居民僅有1.9萬人, 1960年增加到14萬人,如今已發展為擁有200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居民住房十分寬敞,人均收入超過一萬美元。

公元7世紀,建立阿拉伯帝國(中國歷史上稱之為「大食」,帝國的政治、宗教中心原在麥加——麥地那,後移大馬士革和巴格達)。8世紀時,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11世紀中葉開始衰落,16世紀為奧斯曼帝國所統治。19世紀英國侵入,當時分為漢志和內志兩部分。1924年內志合並了漢志。1932年定名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現政府為君主專制。國王任命內閣成員以協助其處理政務。沙烏地阿拉伯沒有國會,只有國王任命組成的咨詢會議,對國家大事提出咨詢和建議,以供決策。沙烏地阿拉伯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國家。世界伊斯蘭教聯盟設於吉達。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理事會永久總部設於沙京利雅得。麥地那為全國出口貨物的集中地,有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陵墓。1988年與我國建交。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資源豐富,蘊藏量世界第一,產量也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國。如l981年該國出口石油4.5億噸,約占當年世界石油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沙特人不用陽歷,而是用伊斯蘭教的太陽歷。紀元從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死的那一年算起(大約公元662年)。當阿拉伯人拉著你的手在路上走時,你不要把手抽回來,和你拉手是友好的表示。

沙烏地阿拉伯人打招呼的禮儀很講究,見面時首先互相問候,說:「撒拉姆,阿拉庫姆」(你好),然後握手並說「凱伊夫·哈拉克」(身體好)。有的沙特人會伸出左手放在你的右肩上並吻你的雙頰。

沙特人很大方。你不要老盯著看他的手錶、襯衫鏈扣或其他東西,否則他會當場摘下來送給你。如果你拒絕的話,就會得罪他。沙烏地阿拉伯沒有夜總會和電影院,飯館也非常少。談話中避免談論中東政治和國際石油政策。

沙烏地阿拉伯各地由於人文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們的風俗習慣有許多共同之處。要想成功地在沙烏地阿拉伯做好貿易工作,必須了解該國嚴格實行政教合一,尤須知道伊斯蘭教的一些習俗與規定,否則就可能給工作帶來許多不便,甚至使貿易活動失敗。例如,如向該國出口凍雞,不能用機械宰殺,更不能有血跡,有可能被退貨。其原因不是貨不好,而是賣方對雞的加工法違反了古蘭經的規定:只能人工宰殺,不可用機器。只許男人屠宰,不準女人動手。雞體及包裝不得有一點血污,否則就認為是不吉利。

沙烏地阿拉伯人崇尚白色(純潔)、綠色(生命),而忌用黃色(死亡)。國王身著土黃色長袍,象徵神聖和尊貴。一般人不能「皇袍加身」。沙特國旗的顏色和圖案,突出地表明這個國家的宗教信仰。1946年採用的這面國旗,是一面長方形的綠色旗。綠色對穆斯林國家來說是吉詳的顏色。旗面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書寫伊斯蘭教的一句格言:「世界除真主外,別無神祗,穆罕默德是先知、真主的使者」。在阿拉伯文句下面有一寶劍的圖案,象徵著聖戰和武力。各種設計忌用豬和類似豬的熊貓、十字架、六角星等作圖案。

Ⅶ 沙特真的到處是豪車看看當地汽車銷量榜,真實的狀況是這樣

沙特真的到處是豪車?看看當地汽車銷量榜,真實的狀況是這樣

在許多人看來,迪拜、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地區可謂是土豪遍地,人手一輛豪車。但其實這種說法是非常誇張的。不可否認這些地區的人們的確比較富裕,但並不是人人都追求得起豪華汽車。事實上,沙烏地阿拉伯地區的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更喜歡一些經濟實用的車型。今天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2019年沙烏地阿拉伯汽車市場的銷量前10名,看看真實的沙特賣得最多的車型都有哪些吧。

目前來看,沙烏地阿拉伯、中東等地區的汽車市場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但還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我國的一些自主品牌也在努力進入沙烏地阿拉伯汽車市場,到目前為止,已經建設了許多個4S店,自主品牌汽車也靠著優秀的品質爭奪這個這個汽車市場。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個地區的人們並不缺錢,但真實狀況還是中等收入水平的人更多一點。這樣一來價格相對合理、質量更高的車型就更容易有市場,我國汽車市場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大力發展沙特地區的汽車市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沙烏地阿拉伯概況及其在阿拉伯國家中的地位和影響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位於中東阿拉伯半島上,沙特面積225萬平方公里,約占阿拉伯半島總面積的80%,是阿拉伯半島名副其實的霸主。

沙特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位於「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聯系亞、歐、非三大洲,俯瞰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黑海和裏海,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地位和影響:沙特現在是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尤其是在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中具有巨大影響,能左右這些國家的政治局勢。

(8)沙特市場調查報告擴展閱讀:

石油和石化工業是沙特的經濟命脈,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大部分。近年來,沙特政府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

沙特還大力發展鋼鐵、煉鋁、水泥、海水淡化、電力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非石油產業,依賴石油的單一經濟結構有所改觀。

作為世界最豪華的軍隊之一,沙特的軍隊並沒有在對抗伊朗、打擊胡塞武裝等方面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面對錯綜復雜的地區局勢和緊迫的安全壓力,沙特的軍事實力亟待提高。

1990年建交以來,中沙雙邊關系發展迅速,政治互信日益增強,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務實合作不斷深化,經濟融合度日益加強。

Ⅸ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中東地區」或「中東」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東北部與亞洲大陸西南部的地區。中東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阿曼、卡達、巴林等,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如表24-1所示。

表24-1中東地區產油國石油和天然氣儲量(2006年)

由上可見,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最高,剩餘儲量也是最多,如果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沙烏地阿拉伯無疑是世界上最大的供血者,其石油石化投資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顯示其經濟的強勁發展。石油工業是沙烏地阿拉伯經濟的主要支柱,為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從達蘭至黎巴嫩的賽達,築有中東最長的輸油管(長1770千米),近年又修築了從東岸石油區到西岸的油管與液化氣管道。

2005年,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產量5.26億噸,出口石油4.3億噸,剩餘可采儲量363億噸(佔世界儲量的26%),三項指標均居世界首位。天然氣年產量640億立方米,剩餘可采儲量6.9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儲量的4%,居世界第四位。

石油和石化工業是沙烏地阿拉伯的經濟命脈,石化產品外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占出口總額的93%。2005年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日產量為1050萬桶。近年來,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積極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大力發展鋼鐵、煉鋁、水泥、海水淡化、電力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非石油產業,依賴石油的單一經濟結構有所改觀。

沙烏地阿拉伯的大型油田產量佔中東的96%,其中沙特阿美公司最能代表沙烏地阿拉伯海洋油氣田的開發。沙特阿美公司作為沙烏地阿拉伯唯一石油公司,100%由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控制。在應對這一需求增長方面無疑能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制定了史無前例的龐大投資規劃。

在過去很多年當中,沙特阿美公司每天為世界石油市場提供14%的石油資源,有102個油氣田,有世界上最大的陸上油田,總產量達到1000億桶,此外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大概產量現在達到150億桶。

多年來,沙特阿美公司一直是美國《石油情報周刊》根據石油儲量、天然氣儲量、石油產量、天然氣產量、石油加工能力和油品銷售量六項指標綜合測算排名的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世界原油證實儲量的大約66%都集中在中東,而其中26%則集中在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勘探開發和生產又全部由沙特阿美公司控制。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整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經濟生活中,在國際能源與經濟領域中都起著重大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沙特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代購市場營銷 瀏覽:949
校本培訓年度實施方案 瀏覽:496
證券公司金融產品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108
沙漠螞蟻電子商務 瀏覽:417
起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20
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可行性報告 瀏覽:674
品牌咖啡店營銷策略 瀏覽:852
傳統日化品牌營銷 瀏覽:656
銀行系統培訓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372
培訓班合作方案 瀏覽:447
電子商務人員銷售話術 瀏覽:701
餐飲力度大的促銷快餐活動 瀏覽:457
佳能企業市場營銷分析 瀏覽:996
葯企對葯店店員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456
ppt營銷方案模板下載 瀏覽:652
鋼琴培訓班聖誕節策劃方案 瀏覽:650
市場營銷發展變化 瀏覽:385
策劃方案慶元旦幼兒園親子活動方案 瀏覽:631
品牌整合營銷推廣方案 瀏覽:851
保安部年度培訓方案 瀏覽:793